毕业论文的格式。老师要求我们写紧凑一点,然后最主要的就是我想问问你 歌词最后面的结束语致谢还有参考文献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注意: 题目可以 注意: 根据实际情况 采用不同的字 号, 最好把题目 排在一行; 排在一行;题目 基于内生性演进模型下荣昌县城乡收入差距实证分析系 专注意: 本页中文 注意: 用华文中宋, 用华文中宋, 数 字 用 Times New Roman
部 业 级 号 名商贸系 市场营销(或公共事业管理) 2007 级(Times New Roman) 74(Times New Roman) 吴 鸣年 学 姓指 导 教 师 成 绩张成君(教授)注意: 时间统一 注意: 签署 2011 年 5 月 18 日,不得 更改。 更改。2011 年 5 月 18 日(系部、专业等后面的划线要上下一致,对整齐,凡是数字用 Times New Roman,以下全同) 目录号黑体居中,两字分开,本页下面内容用楷体_GB2312,数字用 Times New Roman) (目录两字用 2 号黑体居中,两字分开,本页下面内容用楷体 , )任 务 书……………………………………………………………………1 文献综述………………………………………...…..………….………2 文献综述 开题报告……………………………………………………...………….….10 正 文…………………………...………………………….………..12摘 要………………………………………...………………......….12 引 言………………………………………………………………..12 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概述……………………………………………..13 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概述 荣昌县城乡收入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荣昌县城乡收入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14 荣昌县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定性分析……………………………..21 荣昌县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定性分析 荣昌县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实证分析……………………………..25 荣昌县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实证分析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29 建议 结束语………………………………………………………………..32 结束语 参考文献………………………………………………......................33 参考文献 致 谢……………………………………………………………….34指导教师评阅表…………………………………………………………….35 交叉评阅表…………………………………………………………………..36 答辩记录表………………………………………………………………37 答辩记录表(注意:目录总体格式须按上述格式排列,任务书、文献综述等的页码须对整齐,加点要一致) 注意:目录总体格式须按上述格式排列,任务书、文献综述等的页码须对整齐,加点要一致) 须按上述格式排列 须对整齐 或公共事 业管理西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西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论文(设计)题目 (宋体,小四居中) 学生姓名 宋体小四 学号 开题日期(Times New Roman)系别、专业 商贸系(部) 市场营销 指导教师姓名 姓名宋体,小四(职称)2010 年 11 月 6 日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技术指标)与要求: 论文( 设计) 的主要内容(技术指标)与要求:宋体,小四,不加粗进度安排10.10 .09~ 10 2010.11 . 1.0 .01 . .0 1.04 . . 2011.05 . 5查阅资料,选题; 查阅资料,选题; 开题; 开题; 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撰写论文初稿; 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撰写论文初稿; 继续调查,补充数据材料,修改论文并定稿; 继续调查,补充数据材料,修改论文并定稿; 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 答辩(上述进度安排直接剪贴,不需自己另作)系(部)意见: 意见: (手写) (手写 2010 年 10 月 5 日) 年 月 日注:1、任务书由指导老师填写。 2、任务书必须在第七学期 13 周前下达给学生。2 文献综述1、书写格式要求。毕业论文(设计)综述一律采用 A4 纸打 印。要求有以下内容并符合下列次序: (1)在综述部分第 1 页的左上角标明“文献综述” (用五号宋 体) (2)标题; (三号,黑体,加粗) (3)作者姓名(小四宋体号,不加粗) 、单位(五号宋体,不加粗) ; (4)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要在 300 字以内,关键词 3―5 个) ; (5)引言; (6)正文; (7)结论; (8)参考文献; (10―15 个) 2、其余格式要求同毕业论文(设计)部分。(以上是西南大学文献综述撰写要求,以下是例子)3 文献综述(五号宋体不加粗) 三号黑体加粗) 城乡收入差距研究进展(三号黑体加粗) (空一行)页边距: 下 上 页边距: 、 , 左右都为 2.5 厘 米,全文同摘要、 关 摘要、 键词 右 推进 2 个 字符, 字符, 单倍行 距吴 鸣(小四,宋体,不加粗,居中)402460(五号,宋体,不加粗,居中)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商贸系(部) 重庆荣昌(空一行) 摘要:本文主要参考借鉴了前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分析、探讨和研究,深刻把握城乡收 摘要 入差距的特征及其表现形式,了解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领悟到解决我国城乡收入这个 重大问题的重要意义, 以及国内外研究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方法。 通过对前人有关资料文献的学习, 总结、梳理了我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使作者对研究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 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仿宋GB2312 五号不加粗,摘要二字加粗 摘要二字加粗 摘要二字加粗) 关键词: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 研究文献 关键词二字加粗 进展(仿宋GB2312 五号不加粗,关键词二字加粗) 关键词二字加粗关键词 之间不 加 分 号,向 右推 3 个空格我国二元体制下的收入差距,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公平和公正问题,而可能是制约 目前中国社会内需不足从而制约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 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专家广泛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因此在国内外理论界,对中国城乡收 入差距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文献。 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加黑) 1 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加黑)必须与后面 的参考文献 相对应, 相对应 下同 十几年来,人们普遍可以感受到中国的贫富悬殊差距已经是相当的大,而城乡收入差距 ,收入差距问题一直以来为各国学者所关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加快,近正 文 1.5 倍 行距, 以下同也十分的明显,富人阶级和城市人群占有的各项有利资源远远多于穷人和农民。因此, 研究我国收入差距,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成为了一个热点。 李实认为,如果把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是世界上最高的[1]。也 有学者从时间的发展角度来看,经过细致的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是在不断变化的。 刘安萍认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 20世纪80年代前期曾有所缩小,但自1988年以来, 总体上在波动中呈现扩大趋势。 198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7: 到2000年扩大为2.9: 1, 1,2002年为3.1:1,2004年扩大为3.2:1,加上各种福利差距,实际达 6:1。2004年,全 国最富有的l0%的家庭与最贫穷的l0%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超过8倍[2]。 有的学者从政府行为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出发,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研究。宫 晓霞认为,1978年城乡间名义收入比率为2.5,这还不包括城镇居民享有的各种实物性 补贴。之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收入增加,在 20世纪80年代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缩小,1988年城乡间的名义收入比率降到 1.842。但随着改革的重心由农4 村转移到城市,从 1990年开始,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再次扩大,1998年达2.8。1999年, 由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比率下降为2.7l,比1998年下降l5个 百分点。后来随着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的下降,城乡居民间的收入比率再次上升,2001年 为2.9,2002年为3.11,2003年为3.23,2004年为3.21, 这还不包括城市居民享有的社会保 障、住宅津贴、教育补贴、交通补贴等。如考虑上述因素,城乡居民真实的收入差距可 能达到6倍左右,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常为 1.5,说明我国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相[3]当大 。 有的学者将我国生产力的变革作为分界点。贾小玫、周瑛认为,我国城乡居民人均 收入水平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阶段。1978年至1995年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克 服收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加强激励机制,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迅速 增加,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曾一度缩小,1984年下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从1978年的 2.57倍下降到1984年的1.54倍。但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几度陷入停滞, 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急剧扩大。 由1985 年的1, 86倍上升至 1994年的2.86 倍。1996年至2004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城乡差距逐年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比始终 维持在2.5倍以上。 2002年至2004年的名义差距超过三倍以上[4]。 总的来说,不管学者们从什么角度出发,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过高现在已经是不争的 共同事实,不仅高于发达国家,而且高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测度及其对总收入差距的影响(加黑) 2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测度及其对总收入差距的影响(加黑) 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城乡收入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像中国这样大的城 乡收入差距,在发展中国家也不多见。城乡收入差距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收入差距的最主 要因素,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中共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的发 展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构想。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中国城乡收入 差距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国整体的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那么,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扩 大对中国整体收入差距的扩大的“贡献”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李实等(1998)通过中国社会科学院1988年和1995年的抽样调查数据, 利用泰尔指数 分解,得出“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在总体收入差距中的相对比重由 1988年的38.2%下降 为1995年的34.2%”。Kanbureta1.(1999)利用GE指数分解,得出从1983年到1995年虽然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总的收入差距的贡献降低了,但是,到1995年,城乡收入差距仍然 贡献了总收入差距的70.65%。Lineta1.(2002)等利用泰尔指数分解法考察了农村内部、 城镇内部和城乡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分析总体地区收入差距变化所起的作用,发现城5 乡之间收入差距对总体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大, 始终保持在一半左右。 另据Yaoeta1.(2O04) 对收入差距的分解测算,城乡收入差距和支出差距占省际差距的70%以上。 从部分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城乡收入差距对中国整体差距的“贡献”很大,对我国 的社会经济影响巨大, 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及和谐社会的建立具 有积极的意义。 3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分析(加黑)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分析(加黑) 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分析有大量的文献,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解释: (一)城市偏向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 虽然从城乡关系的理论研究来看,城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得到了普遍认同,那种 以损害农业、农村和农民利益为代价来实现的经济发展往往是不可持续、代价高昂的并 极可能引发社会危机,这已经成为发展经济学理论界的共识。但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 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仍然在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当然也包括中国。而且,正是这种城 市偏向政策导致了中国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那么,研究这种严重(Lipton,1977)政策 何以大行其道就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要素市场扭曲与城乡收入差距 李实等(1999)的实证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向外流动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一方面,外出劳动力打工收入部分被汇回了老家,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减少了 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了其他劳动力的生产率。因此,他们得出结论:“农村劳动力流 向城市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它对于农村内部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具 有积极影响,对于抑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甚至于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的扩大无疑会 起到一般收入再分配政策都无法替代的积 极作用。通过农村劳动力流动这样一种劳动 力市场化的过程来修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收入分配的不均等化,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合乎 市场化要求的理性选择。 ”蔡叻等(2003) 详细地描述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并从 发展战略和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揭示了新中国建立以来 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原因。重工 业优先发展战略的采用导致城市偏向政策的形成, 这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时期城乡收 入差距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的初期,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产品价格 等农村改革措施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从而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是,随城市改革政 策推行,提高了城市居民收入水平;而同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增产增收潜力耗尽,导 致缩小的城乡收入差距重新拉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区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劳动 力流动的加强和乡镇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等政策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是,一系列6 不利于农村人口的政策仍然存在,如劳动力市场的歧视;同时,城市利益集团的慢慢形 成又影响了政府政策的选择。这些导致缩小 的城乡收入差距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再次 拉大。在此,他们特别强调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城乡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乡收入差 距的重要影响。Ding (2002)使用城乡人均消费比来度量城乡收 入差距,发现部门间劳 动力流动所获得的潜在收益越大,则城乡消费差距越大,这隐含着限制劳动力城乡流动 是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此外,劳动力市场扭曲被认为是形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 要原因。Shieta1.(2002) 运用9个省的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考察了城乡收入差距,将不 能得到解 释的城乡收入差距的42%和小时收入的48%归结为劳动力市场扭曲的作用。 Shi (2002)用同样的数据进一步控制了户籍制度的影响,并且发现户籍制度可以直接解释 28%的城乡收入差距, 而剩余的劳动力市场扭曲的影响则只能由未观察到的因素去解释。 Herteleta1.(2004)也指出城乡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市场扭曲是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 原因。 (三)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化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 从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出发,陈宗胜(1991)考察了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人口比、农 业非农产 业比重以及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等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并将其 中的二元经济结构作为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因素。他认为,只要传统农业部门还 没有摆脱在二元结构中的不利地位, 城乡差距就难以缩小;随二元结构的逐步消失, 城乡收入差距就会先上升后下降, 2000年后城乡收入差距将达到或接近倒u曲线的顶端, 然后将呈下降趋势。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课题组(1994)对 中国年城乡收入差 别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检验,发现在二元结构系数、农产品价格低 于价值比重、城 市居民隐性收入比重、农民非农产业收入比重和城乡人口比例等因素中,城乡二元结构 系数解释了城乡收入差别的59.62%。 这说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主要是由城乡分割的二元 经济社会结构决定的。蔡继明(1998)根据广义价值论,发现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主要是 由城乡的比较生产力差距决定,其中比较生产力差距能够解释城乡收入差距的 75.2%。 而城乡的比较生产力差距实际上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然结果。 Bourguignoneta1. (1998) 在一项研究中,利用40个发展中国家20世纪70年代和 33个发展中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 相关数据,通过农业相对于经济中其他行业的 相对劳动生产力测算了经济结构的二元 性程度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发现这种影响是非常重要并显著的。Ravallioneta1. (2004) 认为,中国的城乡差别主要是由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的。通过计量检验,他们发现 第一产业的增长有很强的降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陆铭等(2004)采用1987 - 2001年7 间省级面板数据从城市化、城市偏向的经济政策角度实证研究了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发 现“城市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显著。当我们从数据中剔除三大直辖市后,结果仍 然显示城市化具有显著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此外我们还进一步证实,外来人口 比重、经济的开放、就业的所有制结构调整、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度以及财政支出结 构的调整的确是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四)经济开放与城乡收入差距 Weieta1.(2001)用中国100个左右的城市数据考察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认 为,经济开放并不像下人们从总体数据上所感受到的那样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恰恰相 反,数据显示,开放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Zhaieta1.(2002)研究了中国加入WTO对 收入分配的影响。随着中国加入WTO,人均可耕地的不足将削弱中国农业的竞争优势。 而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又有很高社会成本,所以,自由主义的农产品贸易政策将导致中 国农民收入水平降低,从而拉大中国城乡收入差距。Sylvianneeta1.(2002)认为,人民 币贬值对1993年前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贡献很大。但是,面板数据分析表明,这种作用 在内陆省份特别明显。 (五)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 在Greenwoodeta1.(1989)的开创性文献中, 他们把当时经济增长与发展文献的两个 重要研究主题统一到一个分析框架。基于一个动态模型,在初始收入分配外生于经济增 长和金融发展,并且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问存在“门槛效应”的假设下,他们认为,金 融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是倒 U型的,即金融发展在初期既会促进经济增长但也会扩大 收入差距, 随着收入增长,金融发展将逐步缩小收入差距。 章奇等(2003)基于 年省级面板数据,主要从金融发展角度探讨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发现金融发展 (以信贷规模与GDP之比为指标)的确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显著因素。姚耀军 (2005)基于VAR模型及其协整分析,利用 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中国年问金 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作出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 存在着一种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正相关且两者具有双向的 Granger因果关系; 金融发展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负相关且两者也具有双向的Granger因 果关系。张立军等(20O6)通过实证检验证明,金融发展通过三条途径――金融发展的门 槛效应、金融发展的非均衡效应以及金融发展的降低贫困效应――来影响城乡收入差 距。但是,在陆铭等 (20O4)的 研究中,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以后,金融发展的相关 指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仍然不显著”。8 (六)人力资本、生育率与城乡收入差距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因为 “解释跨国差异时明显的失效以及国际贸易将导致资本― 劳动比和要素价格迅速趋同这一预言与现实矛盾”而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理论的需要,导 致卢卡斯(1985)引入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构建包含人力资本的内生增长理 论。通过引入人力资本,Barmeta1.(1986)、Beckereta1.(1988)等人解释了生育率的内 生决定问题。人力资本积累和生育率的决定均与家庭有关,家庭决策最优化过程决定了 人力资本水平和生育率水平。郭剑雄(2005)运用他们的理论解释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 认为:“城乡收入差距的最终消除,从根本上来说,依赖于城乡之间生育率水平、人力 资本存量水平及其积累率的趋同。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被消除时,人力资本和生育率 的趋同,将导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绝对收敛’;如果城市偏向的发展战略、城乡分 割的二元体制等被继续维持,农村部门生育率下降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也能够导致 一种‘条件收敛’结果的出现。可以预见,在城乡人力资本和生育率相同的条件下,传 统发展战略与二元体制的维持,政府和社会将须付出比以前更大的代价,这也可能促成 城市偏重的发展战略和城乡分治的不合理体制最终被摈弃。”周峰、徐翔(2006)得出 研究结论:用人口户籍变换来表示的城市化水平的发展也会扩大城乡收人差距,农民工 资性收入在纯收人中的比重提高可以缩小城乡收人差距, 同时城乡有别的财政投人机制 对城乡收人差距也会产生影响。 现有文献的缺陷与不足(加黑) 4 现有文献的缺陷与不足(加黑) 现有研究文献准确地描述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轨迹, 对其成因进行了细致地 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但是,现有文献存在明显缺陷与不足,主要表现在 如下几个方面:(一)对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缺乏一个系统的、逻辑一致的 解释。 (二)忽视了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生产方式的变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决定隆影响。 (三) 忽视了乡镇企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四)忽视了城乡收入差距“累积的因果关 系”。(五)基本上所有的研究都是采用了“一刀切”的解决方案,鲜有就我国地区的 复杂情况,采用有不同重点的解决办法。 正是由于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复杂,地区差异化比较大,影响因素多,不同 因素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产生的效应强度不同,而现有的理论大多忽视了逻辑上的连 贯性,在一些影响收入的特定要素上重视不够,也仅仅是进行了静态研究,动态的累积 推演分析较少。而荣昌县正处于一个极待发展的时期,其城乡收入的差距主要表现和全 国初期城乡收入差距萌芽状态的现象相当一致, 且现在尚未有学者针对荣昌县的城乡差9 异进行研究。因此本文针对一个特定的地区荣昌县为研究对象,以该地区人力资源这一 个重要要素为切入点,务必求得更有针对性和实效的结论和对策,起到更完善的指示作 用和标本意义。(空一行)参考文献: 小四宋体加黑) 参考文献: (小四宋体加黑)[1]李实,岳希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J].理论参考,2005,(4):7-8. [2]刘安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探讨[J].统计与决策,2005,(7):4-5. [3]宫晓霞.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J].东岳论丛,2006,(3):5. [4]贾小玫,周瑛.对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思考[J].财经科学,2006,(4):56. [5]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6]贝茨.市场与国家.发展经济政治学[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02. [7]蔡防,都阳,王美艳.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8]蔡防,杨涛.城乡收入差距的政治经济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0,(4):26. [9]蔡防.城乡收入差距与制度变革的临界点[J].中国社会科学,2003,(5):78. [10]蔡继明.中国城乡比较生产力与相对收入差别[J],经济研究,1998,(1):36. [11]陈宗胜.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M].上海三联书店,1991. [12]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课题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经济研究,1994,(12):45. [13]郭剑雄.人力资本、生育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J].中国社会科学,2005,(3):63. [14]卡洛斯 ?J?里科伊.累积的因果关系[J].载于伊特韦尔等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 济科学出版社,1996. [15]兰德斯.解除束缚的普罗米修斯―1750 年迄今西欧的技术变革和工业发展[M].北京:华夏出版 社,2007. [16]李若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的时空特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1994,(6):13. [17]李实,张平,魏众,仲济垠.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实证分析[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8]李实,魏众.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分配,载于赵人伟等主编: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 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的收入分配,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19]李实,赵人伟,张平.中国经济转型与收入分配变动[J].经济研究,1998,(4):24. [20]李实.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增长和分配[J].中国社会科学,1999,(2):51. [21]林毅夫,蔡防,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2]林毅夫,刘明兴.中国经济的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J].世界经济,2003,(8): [23]李实,赵人伟,张平.中国经济转型与收入分配变动[J].经济研究,1998,(4):19. [24]李实.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增长和分配[J].中国社会科学,1999,(2):24. [25]林毅夫,蔡防,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6]林毅夫,刘明兴.中国经济的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J].世界经济,2003,(8):32. [27]卢卡斯.经济发展讲座[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五号宋体不加黑,单倍行距) ([1]×××××××等 用五号宋体不加黑,单倍行距) [1]×××××××等10 西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 系别专业 学 号 商贸系(部) 市场营销或… Times New Roman 小四 题目(宋体小四,居中) 年 级 姓 名 2007 级 宋体小四 开题日期 2010 年 11 月 6 日指导教师 宋体小四(职称)1.本课题研究意义: 1.本课题研究意义: 本课题研究意义宋体,小四,不加粗2.研究内容: 2.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 1 1.1 1.1.1 1.1.2 1.1.3 宋体,小四,不加粗,行距可以根据情况调整, 最左边对齐 宋体,小四,不加粗,行距可以根据情况调整,靠最左边对齐11 3.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度: 3.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度: 技术路 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研究进度: 10.10 .09~ 10 2010.11 . 1.0 . .01 .0 1.04 . . 2011.05 . 5 查阅资料,选题; 查阅资料,选题; 开题; 开题; 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撰写论文初稿; 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撰写论文初稿; 继续调查,补充数据材料,修改论文并定稿; 继续调查,补充数据材料,修改论文并定稿; 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 答辩(宋体,小四,不加粗,直接剪贴过去,不用自己另作)4.导师意见: 4.导师意见: 导师意见手写,要对题目和研究方法作简短的评价,其中必须要有“同意开题”这几个字 同意开题 同意开指导教师(签名)(手写) : (手写)2010 年 11 月 4 日 5.系 5.系(部)意见: 意见:(系部在论文答辩完成后统一签署) 系(盖章) (手写)2010 年 11 月 7 日说明:开题报告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撰写。在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始二周内完成,交指导教师审阅,并 接受学校和系(部)检查。12 正文总体格式开放性实验室的运行机制(空 1 行)(居中、黑体、三号)张山(居中、小四号)西南大学商贸系(部) ,重庆荣昌 402460 (宋体、居中、五号) 宋体、居中、五号)(空 1 行)摘要: 仿宋、五号) 倍行距,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开放性实验室…………. (仿宋、五号)1 倍行距, 左右缩进 2 个字符 关键词:开放性实验室;运行机制; (宋体,五号)左右缩进 2 个字符 宋体,五号) 关键词( 空 1 行) XXXXXXX( 英文一律采用 字体, XXXXXXX(英文题目:四号加粗居中 ,英文一律采用 Times New Roman 字体,首字母除 介词外均大写) 介词外均大写 ( 空 1 行)WANG Yilan (五号) 五号)Departement of Business and Trade , Southwest University, Rongchang, Chongqing 402460, China (小五) 小五)(空 1 行)Abstract: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五号) (五号) Abstract: Key word: XXX; XXX; XXX; XXX ( 空 1 行) 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技能培养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正文,中文一律 (正文, 采用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 采用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 1.5 倍) ( 空 2 行) 参考文献(小四号宋体加粗) : 参考文献(小四号宋体加粗) (五号)[1] 刘广珠.高中生考试焦虑成因分析[J].陕西师大学报(哲社版) ,) :161-164. [2] 郑 霖,柴宗新,郑远昌,等.四川省地理[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文献顶格,连续编号,宋体,五号,单倍行距。引用格式按照西师学报要求,请注意 献顶格,连续编号,宋体,五号,单倍行距。引用格式按照西师学报要求, 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致谢(小四号宋体加粗) : 致谢(小四号宋体加粗) 说明: 说明: 1、若有图表,图表的标题应有中英文对照,字体为宋体,五号,居中,表格采用三线 表; 2、A4 纸打印,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 2.5 厘米; 3、若为基金项目资助,在首页脚注中注明; 4、引用文献中一般应有外文文献; 5、中文标点一律采用全角。13 1三号黑体加粗 黑体加粗) 基于内生性演进模型下荣昌县城乡收入差距实证分析 (三号黑体加粗) 摘要、 摘要、关键 词右推进 2 个字符, 个字符,单 倍行距, 倍行距,英 文同 (空一行)吴鸣(小四 宋体 居中 不加黑)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商贸系(部) ,重庆荣昌 402460(五号宋体居中不加黑)(空一行) 摘要: 摘要:解决荣昌县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对我国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实现和谐社会和经济快速健康增 长具有重要的标本意义。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增大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而人力资本要素是其中一个 比较重要和影响深远的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荣昌县城乡人力资本要素的深入研究,在借鉴前人的 理论成果基础上,找出人力资本与城乡收入之间的影响关系,提出从长远角度出发的解决城乡收入 差距的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之间不 关键词: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 内生性演进模型 人力资本 实证分析 对策 加分号, 加分号 , 向右 (空一行) 个空格,下 推 3 个空格 下 面的英文相同According to inside the born nature evolve model to descend the marginsubstantial evidence of the RongChang county city country income analysis(空一行) Wu MingDepartement of Business and Trade,Southwest University,Rongchang,Chongqing402460,Chian(空一行) Abstract:Work outing the margin problem of the Rong Chang county city country income to the our country’s western region and the whole country to carry out harmonious society and economy quickly and healthily increase to have importance of specimen meaning.The factors of causing the city country income margin enlarge have be varied, but the manpower factor is one of the more important and influence in the profound factors, this text uses capital elemental with the Rong Chang city and villager of researching, find out the influence relation of manpower capital and city country income in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people of the past's ories result foundation, put forward setting out from the farsighted angle of solve the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 of the city country income margin. Key words:The city country income margin; Inside the born nature evolve model; Manpower capital; The substantial evidence is analytical;Counter plan (空一行) 正文 1.5 倍行距引言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 不仅会严重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农产品长期稳 定的供给, 制约目前中国社会内需, 而且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的矛盾, 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不利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也进而会影响我国提前实现现代化的进程。通过对荣昌县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研究,探索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途径,寻找形成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本文系 年度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成果项目二等奖,西南大学首届“含 宏杯”学生课外科技作品三等奖。14 差距的原因及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后果,无疑会对荣昌县实现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不 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走向共同富裕,产生深远的影响。 (每一大部分之间空一行。 ) 1 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概述 1.1 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概念 城是指具有城市户口的这部分居民,不论他是否正在家里居住,只要他户口是荣昌 县的城市户口,那么不论他在哪居住和劳动,所得收入统一归于城镇居民收入;同样,参考文献的(顶格,只编至第三级目录) 顶格,只编至第三级目录)乡是指所持户口为荣昌县农村户口的这部分居民, 他们任何地方所产生的劳动收入也统 标注方式, 标注方式 ,一一对应 一归于农村居民收入。根据我国相关资料和学术上的常用方法,城镇居民收入一般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表示,农村居民收入用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表示,城乡收入差距 问题实际上就是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比率问题[1]。 1.2 1.2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背景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 不仅会严重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农产品长期稳 定的供给,而且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的矛盾,影响农村社会稳定,不利于经济社会的稳定 发展,也进而会影响我国提前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的收入分配,不仅仅是一个社会 公平和公正问题, 而可能是制约目前中国社会内需不足从而制约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因 素。而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我国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不断上升,比重不断增大。因此解 决城乡收入差距对我国实现和谐社会和经济快速健康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国范围内,有很多研究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学者,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城 乡收入差距的减少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在学术界很少有针对一个小范围来进行特别研 究的,可能会使很多研究成果在特定地区无法适用,有些成果还需要当地政府去研究可 行性和具体的实施方法,导致政府行动的积极性不强,效果不明显。本文尝试在新经济 增长理论的框架下来考察可能影响城乡收人差距的因素。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影响人 均收人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本和技术进步,而将资本这一概念的外延扩大,认为资本不仅 包括物质资本,而且也包含人力资本,这些影响人均收人的因素必然会对城乡收人差距 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该框架下来分析城乡收人差距的影响因素可以提高所选取变量 对收人差距形成的解释程度。 此外这种通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来找出影响因素的方法 可以避免选取变量之间存在的共线性。 1.3相关理论理论研究的情况 1.3相关理论理论研究的情况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因为 “解释跨国差异时明显的失效以及国际贸易将导致资本 ―劳动比和要素价格迅速趋同这一预言与现实矛盾”而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理论的需要,15 导致卢卡斯 (1985)引入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构建包含人力资本的内生增 长理论。通过引入人力资本,Barmeta1.(1986)、Beckereta1.(1988)等人解释了生育率 的内生决定问题。人力资本积累和生育率的决定均与家庭有关,家庭决策最优化过程决 定了人力资本水平和生育率水平。郭剑雄 (2005)运用他们的理论解释了中国城乡收入 差距,认为:“城乡收入差距的最终消除,从根本上来说,依赖于城乡之间生育率水平、 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及其积累率的趋同。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作 用被消除时,人力资本和 生育率的趋同,将导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 ‘绝对收敛’;如果城市偏向的发展战略、 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等被继续维持,农村部门生育率下降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也能 够导致一种‘条件收敛’结果的出现。可以预见,在城乡人力资本和生育率相同的条件 下,传统发展战略与二元体制的维持,政府和社会将须付出比以前更大的代价,这也可 能促成城市偏重的发展战略和城乡分治的不合理体制最终被摈弃。”周峰、徐翔(2006) 得出研究结论:用人口户籍变换来表示的城市化水平的发展也会扩大城乡收人差距,农 民工资性收入在纯收人中的比重提高可以缩小城乡收人差距, 同时城乡有别的财政投人 机制对城乡收人差距也会产生影响[2]。 以上研究成果都是针对于全国范围来整体考虑的, 鲜有针对地区范围提出针对建议 的。荣昌县正处于一个极待发展的时期,其城乡收入的差距主要表现和全国初期城乡收 入差距萌芽状态的现象相当一致,现在尚未有学者针对荣昌县的城乡差异进行研究。因 此本文针对一个特定的地区荣昌县为研究对象, 以该地区人力资源这一个重要要素为切 入点,务必求得更有针对性和实效的结论和对策,起到更完善的指示作用和标本意义。 (空一行) 空一行) 荣昌县城乡收入现状、 2 荣昌县城乡收入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荣昌县城乡收入的现状 近年来,特别是 2006 年以来,全县人民在以夏泽良书记为核心的县委、县政府领 导集体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拼搏,共克时艰,城乡居民收入都取得了历 史性的大跨越提高,改变了荣昌县长期地处西南边缘地区,经济发展发展及其缓慢,城 乡居民收入不高,经济来源单一的状态[3]。城乡居民收入大大提高,生活水平由温饱开 始迈向小康,收入来源渠道日益多元化,财产性及转移性收入已经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 组成部分城乡居民收入都逐渐步入了健康性、稳定性、快速性的发展轨道。 2.1.1 荣昌县城乡居民收入基本状况 2008 年全年城镇经济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 23228 元,比上年增长 23.7%。城镇居民16 人均可支配收入 13329 元,未扣除价格因素增长 13.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156 元, 未扣除价格因素增长 19.1%。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 1513 元,增长 6.3%;人均家庭经 营性收入 3439 元,增长 27.8%;人均财产性及转移性收入 204 元,下降 6.0%。农村居 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 99 台,固定电话 89 台,移动电话 73 台,洗衣机 51[4]台 。 2.1.2 荣昌县城乡收入历年纵向对比呈阶段性跨越上升趋势 2.1.2 荣昌县城乡收入历年纵向对比呈阶段性跨越上升趋势 历年纵向对比 30 年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县人民, 城乡居民收入大大提高, 生活水平由温饱开始 迈向小康。 农民人均纯收入 1978 年为 110 元, 荣昌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Income of RongChang in 00001994 年迈上 1000 元,1997 年迈上 2000 元, 2004 年迈上 3000 元, 2007 年迈上 4000 元大关,达到 4329 元,比改革开发初800000相比,翻了五番多。其中 3000 元跃上000 2000004000 元的新台阶, 仅用了 3 年时间。 在 岗 职 工 年 平 均 工 资 由 628 元 增 加 到0 91 94 97 00 03 06 18776 元, 增长 29 倍。 城镇居民可支配 收入超万元, 2007 年达到 11786 元。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由 1978 年的 400 万元提高到 2007 年的 52.86 亿元,翻了十番多,年均 增长 28.1%[5]。 2008 年,荣昌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元 荣昌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Income of RongChang country 6000配收入为 13329 元,比 2007 年增长了500013.1%, 2005 年增长了 50.4%, 1997 比 比 年增长了 287%, 1989 年增加了 1463%; 比 2008 年 荣 昌 县 农 村 居 民 人 均 纯 收 入00 10005156 元,比 2007 年增长了 19.1 %,比 2005 年增加了 50.5%, 1997 年增加了 比0237%,相比 1989 年荣昌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向前翻了 8 翻。荣昌县的城乡收入都保 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的。 年荣昌县城乡收入的有关数据 Income number of RongChang city and country in 1719 8 19 9 90 19 9 19 1 92 19 9 19 3 94 19 9 19 5 96 19 9 19 7 98 19 9 20 9 00 20 0 20 1 02 20 0 20 3 04 20 0 20 5 06 20 0 20 7 08[6] 年份 91 94 97 99 02 05 08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 支配收入(元) 911 62 35 41 38 00 786 13329农村居民人均 纯收入( 纯收入(元) 541 613 670 685 776 25 78 55 26 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环比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纯 收入环比增加值13% 7% 6% 21% 44% 40% 40% 17% 15% 3% 3% 3% 10% 13% 13% 8% 10% 21% 13%13% 9% 2% 13% 50% 32% 25% 13% 8% 1% 1% 3% 4% 5% 13% 12% 2% 24% 19%2.1.3 荣昌县城乡总体收入水平与重庆市城乡收入横向比较基本持平 总体收入水平与重庆市城乡收入 2.1.3 荣昌县城乡总体收入水平与重庆市城乡收入横向比较基本持平 从全市范围来看,荣昌县城乡居民收入也是保持了较快速度的增长,并比全市的城 乡居民收入稍快一些, 其中, 荣昌县农村居民 人均纯 收入水 平一直10000.0 年重庆荣昌城乡收入平均值对比图 The income is equally woeth contrast diagram in 高于全市水平, 而城镇8000.0居民人 均可支 配收入 水平经 过几年 的快速 发展也 接近于 全市城0.0 .0镇居民 可支配 收入的 平均水平, 在全市处于 中等水平。 2008 年, 荣200320042005200620072008重庆市城乡居民平均收入 5.7 1.8 7.0 57.5 9242.5 荣昌县城乡居民平均收入 4昌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156 元,略高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4761 元;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3329 元,比全国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 15781 元,低了 2452 元,在18 全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7]年份 91 94 97 00 03 06 重庆市荣昌县城乡收入比较 Income of city country in Chong Qing and Rong Chang 大重庆内农村 大重庆荣昌 城镇居民人均可 农村居民人均 大重庆内城镇 支配收入( 纯收入( 支配收入(元) 纯收入(元) 居民人均收入 居民人均收入 城镇收入比 1.59:1 911 541 .59:1 1.65:1 1 587 1.65:1 1.72:1 2 629 1.72:1 5 677 1.89:1 1.89:1 1.98:1 1 748 1.98:1 1.79:1 34 :1 1.54:1 75 :1 1.27:1 23 :1 1.14 14:1 02 :1 1.02:1 43 :1 1.06:1 28 :1 1.09:1 76 :1 1.13:1 72 :1 38 :1 1.13:1 1.12:1 94 :1 1.12:1 21 :1 1.16:1 244 :1 1.19:1 570 :1 1.16:1 1.16:1 1.08:1 1.08:1大重庆荣昌 农村收入比 0.94 0.96 0.94 0.99 0.96 0.88 0.83 0.77 0.78 0.77 0.77 0.79 0.80 0.82 0.82 0.82 0.82 0.82 0.81 0.8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2.1.4 荣昌县城乡收入的增长轨迹 2.1.4 荣昌县城乡收入的增长轨迹 具体来看,从 1989 年―2008 年,荣昌县城乡收入大都经历了大致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年,荣昌县城乡收入增长迟缓阶段。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由 911 元增加到 1406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 541 元增加到 776 元,城乡收入增 速平均每年为 10%。 第二阶段: 年,荣昌县城乡收入增长快速阶段。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由 2025 元增加到 5341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 1161 元增加到 2353 元,城乡收入 增速平均每年为 28%。 第三阶段: 年,荣昌县城乡收入增长缓慢阶段。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荣昌县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四阶段分析图Income growth rate four stages analyze diagram 入由 5501 元增加到 7257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 2378 元增加到 2688 元,城乡收入增速平均每年为 5%。19 第四阶段: 年 到 现 在,荣昌县城乡收 入增长较快阶段。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由 8200 元增 加到 13329 元,农 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 3048 元增加到 5156 元,城乡收入增速平均每年为 14%。 因此,虽然荣昌县城乡人均收入的总量都还不算高,人民普遍不是很富有,但通过 纵、横向比较,总体上来说,荣昌县城乡收入是保持着较快速度的增长的,整个荣昌县 城乡收入是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的。 2.2 荣昌县城乡收入现状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2.2.1 荣昌县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农村收入增长速度 通过了上面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在 1989 年-2008 年这个时期,荣昌县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长率为 7.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为 6.90%,荣 昌县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高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而具体分年度来看,荣昌县城镇居 民人均收入增长率也普遍高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其中,仅 、 四个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以高出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的 2、6、3、6 个点的百分比增长率超过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荣昌县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越来 2.2.2 荣昌县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 由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基 数本来就略大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又 由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率高于农村居 民人均收入的增长率,所以导致了荣昌县 城乡收入差距的越来越大。 在 1989 年, 荣昌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多出 370 元, 到了 1993 年荣昌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多出了 630 元,但 是这是的差距也并不是太大,直到 1998 年,经历了荣昌县城乡收入增长的第二个阶段 ――荣昌县城乡收入增长快速阶段, 荣昌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纯 收入多出了 2988 元,而到了 2003 年这个差距向前又翻了一番,直到 2008 年,这个差35% 30% 25% 20% 15% 10% 5% 0% 94-19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20 距已经达到了 8173 元(城乡收入差距比为 2.6:1) 。 年荣昌县城乡收入对比分析图 Income of city and cuntyr in RongChang contrast analyze diagram2.2.3 荣昌县城乡收入差距呈稳定增加趋势 荣昌县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增大,但相对于整个重庆市的范围来说,城乡收入差距还 是比较小的,1989 年,重庆市的城乡收入差距比已经达到了 2.84:1,而荣昌县城乡收 入差距比才 1.68:1;在 1993 年,重 庆市城乡收入差距比达到一个阶段性 的最高值 3.72:1,此后城乡 收入差距比又缓慢回落一段3 5 4重庆、荣昌历年城乡收入差距分析图 The distence of income in city and countryof RongChang and ChongQing analyze diagram时期, 而荣昌县城乡收入差距2比在 1993 年是为 1.81: 并 1,1荣昌县城乡收入差距线性图 重庆市城乡收入差距线性图保持着稳定略微增长的状态; 2006 年, 重庆市城乡收入差距 比达到历史最高值 4.02:1,0 91 94 97 00 03 06 此时,荣昌县城乡收入差距比为 2.79:1。因此,相比于全重庆市来看,荣昌县城乡收 入差距是稳定增加的,但没有整个重庆市城乡收入差距那么大,这就有了荣昌县城乡收 入差距继续扩大的可能性。 通过对荣昌县城乡收入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了荣昌县城乡收入问题中,最大的问 题就是不断拉大的荣昌县城乡收入差距。虽然,荣昌县的城乡收入差距不如重庆市[8] (4.02:1)和全国(3.36:1) 那么大,但是也超过了国际公认的正常值(2.4:1),而21 且是在荣昌县出台了多项惠农政策和措施的情况下产生的。2009 年受经济大环境的影 响,荣昌县民工滞留在家情况也比较严重,从 2009 年一季度的资料来看,荣昌农民人 均现金收入为 1705, 增长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5 个百分点还多, 同时, 农业税已经废除, 农村收入直接增加的效果将会减弱。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仅仅是略微降低。因 此,荣昌县城乡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拉大趋势。 2.3 荣昌县城乡收入差距呈稳定拉大趋势的原因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在荣昌县经济开放的初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 人均纯收入相差不是很大的,而经过这二十几年的荣昌县经济快速发展,荣昌县城乡收 入的差距逐渐显现出来了,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荣昌县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是一个收入 高速增长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是一个发展中的问题[9],这需要我们在发展中找原因,再 进行解决。 一般来说,人们的收入可以划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工资性收入;二是经营性收入; 三是财产性收入;四是转移性收入。从荣昌县实际情况出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 共占到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的 80%左右, 而这两项更占到了农村居民人均纯 收入比重的 96%[10];从理论上来看,收入的健康稳定增长主要也需要依靠工资性收入和 经营性收入。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观察荣昌县的收入差距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2.3.1 不 同 行 业 、 群 体 的 收 入 分 配 不 均 等 从工资性收入来看,以 2007 年为例,同样算是打工,荣昌县城镇居民在岗职工的 工资性收入可以达到 7366 元每人,而农村居民外出打工的包括在本县内打工的年均收 入才 1141 元每人, 两者就可以平均相差 6225 元。 收入分配不均等是工资性收入产生差 距的渊源。据调查,我县外出打工农村人员(包括在本地打工人员)主要从事建筑、装 修、服务、制造行业底层岗位,他们这些行业做着十分基础的工作,技术含量不高而且 十分辛苦,工作时间长,拿到的工资却很少,这样不同岗位群体所得的收入就非常的不 同了。荣昌县农村居民在留在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大多从事农、林、牧、渔业工作,经过 抽样调查, 荣昌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是电力行业, 该行业平均工资接近三万元, 而农、林、牧、渔行业的工作性收入才一万多一点,两者相比差距巨大。 2.3.2 2.3. 2 不 同 的 经 营 种 类 获 得 的 收 益 相 差 巨 大 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格局,造成了一头是较为发达的工业城市,另一头是较为 落后的农村,导致:工农业产品的比价出现剪刀差,工业经营者如果每天的工资为 40 元,通过商品交换,他不但可以全额实现,还可以得到 50%以上的超额利润;农业经营22 者如果每天的劳动工资为 30 元,通过商品交换,却只能得到 10 元,其余 20 元被剪刀[11]差剪掉了;社会资源要素不能自由流通,有利的资源和生产方式总是积极的向城市转移,导致城镇居民得到的收益更大;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受教育权利、医疗卫生条件 都会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形成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不协调、 不对称, 城市越发展, 差距就越大。(空一行)荣昌县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定性分析 城乡收入差距问题 3 荣昌县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定性分析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不论是工资性收入的差异还是经营性收入的差异都折射出 同样一个道理:农村居民的劳动增值不如城镇居民的劳动增值大。 3.1 用新古典生产函数来解释城乡收入差距问题 如何来理解劳动增值的问题呢?我们可以引用经济增长的原理来分析一下。 从长期看,凡是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方,其居民收入水平相应比较高,比如沿 海地区。居民收入是经济增长的结果,收入变化是经济增长带来的。荣昌县城乡收入差 距应是城乡部门不同的增长率和增长绩效的结果, 因此用经济增长理论来解释城乡收入 差距有其合理性。经济增长理论的两大主题可以从时间纬度和空间纬度进行讨论。时间 纬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持续增长的源泉到底是什么?空间维度是指不同国家(地区) 经济增长为什么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否会产生收敛的结果?因此运用经济增长理 论可以解释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和扩大的原因,对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并 可以将这些分析形式化。 新古典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10]:Y = f ( K , L)或: Y = f ( K (t ), A(t ) L(t )) Y = A(t ) K (t ) α L(t )1?α 其中 A(t ), K (t ), L(t ) 分别代表技术、资本和劳动。 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技术,资本和劳动。在人口、技术不变 条件下,资本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短期) ,在人均资本装备水平不变(稳态) 条件下,人口增加、技术进步也可以推动经济增长。但是我们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资本 和劳动力水平的增加在经济学模式上是一个递减函数,也就是说,虽然地区经济会在一23 定程度随着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的增加而增长,但是增长的幅度会逐渐降低,即:即使 各区域初始条件不同,随着时间推移,各区域劳动和资本产出比也将会趋同。因此,如 果不存在外生的技术变化,经济就收敛于一个水平不变的稳定状态,除非有正的人口增 长率或者外生的技术变化,否则,一国经济就会进入低增长。现在的全球经济危机也说 明,并不是一个国家的资本累积和劳动投入越多,这个国家就发展的越好。这也说明要 想寻求持续增长大部分情况下依赖于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完全为外生的,我们需要对 技术进步的源泉进行进一步说明。 3.2 内生性演进模型解释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分析 内生性演进模型的运用 3.2.1 内生性演进模型的运用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技术是经济增长,也就是决定人们收入的核心要素,索 洛模型也表明,一个地区的经济和人们的收入想要得到快速的提高,必须依靠技术的进[11]步,但是技术又是如何进步的呢,这就要求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技术如何而来,技术不会从天而降。技术是人类在历史进程中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学习、思考、实践和总结出来的。所以,我们要找准一个切入点,技术来源于 人,确切说是人的能力,也就是人力资源。 “卢卡斯运用微观化的个量分析方法,将舒尔茨的人力资本引入索洛模型,视其为 索洛模型中技术进步的另一增长的动力形式[12]”,并具体化为“每个人的”“专业化” 、 的人力资本。卢卡斯生产函数为:Y = A(t ) K (t )α [u(t )h(t ) L(t )]1?α ha (t )γ式中 h ( t ) 表示生产工人的人力资本水平,u (t ) 表示每个工人的生产时间,卢卡斯假设生 产者的全部时间为 1,每个生产者都将用一定比例 u 的时间从事生产,用(1- u )比例 的时间从事人力资本建设。 ha (t ) 反映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其他变量含义与前述新古 典模型相同。卢卡斯认为人力资本积累为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并使之内生化。 卢卡斯“人力资本积累模式”即“两时期模式”(TwoperiodsModel)如下:γhα (t ) = h(t )δ [1 ? u (t )]式中 h(t)为人力资本(以劳动者的劳动技能表示), δ 为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 u 为 全部生产时间,[1-u(t)]为脱离生产在校学习时间(设生产时间与在校学习时间之和为 1), hα(t ) 表示技术进步[15]。从这个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技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24 至少与人们学习和劳动的时间有关。也就是说学习越多和工作越多,技术升级的速度也 就越快。一个人学习和工作所累计的出来的知识和经验,我们称之为人力资源或人力资 本,一个具有高人力资源的人,对技术进步从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就越大,那么这种 具有高人力资本的人就是我们俗称的“人才” 。 3.2.2 城乡人力资本差异影响城乡收入不平等的机制 人力资本,即人才在生产和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功能时具有两个重要特点:一, 连锁性, 即一种新知识与新方法在一个企业或者部门的运用很快对其他企业与部门产生 示范作用,从而形成外部经济效应。二,是累计性和扩散性,随着知识存量的增长,其 所蕴涵的生产能力将呈现出成倍增加的扩张趋势的质的飞跃, 这种情况在专业化知识方 面表现的特别突出,当一种知识存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出现创新时,往往会带来生产方 法的重大变革和生产能力的成倍增长。由于人力资本的扩散性和累积性,人力资本的增 加,通过资本效率功能机制可以使物质资本的边际产出增加。具体而言,人力资本的效 率功能具有使物质资本的边际收益得到最大地提高、边际收益开始下降的临界点推后、 物质资本边际收益下降速度减缓等作用,提高经济增长率。 假设农民具有与城市居民相同的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和积累率,可以推断,城乡收入 差距扩大的局面将会改观:一是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明显增加。这种增加来自就业空间的 扩大,劳动者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由劳动者技能提高而带来的非劳动资源利用效率的 改进;二是经营性收入增加。在城乡居民人均人力资本水平趋同的条件下,农民非农转 移的能力增强,剥夺农业和农民所引发的社会成本就会较为平均地为全社会分担,而不 是主要落在农民身上,而且具有高人力资源的农民就更有可能创造更多附加值农 、林 、 牧 、渔 业 产 品 ,有 效 的 消 除 剪 刀 差 。这时,农业作为一个战略性产业部门才可能真 正为全社会所重视; 三是城市化进程加速。 城市化推进以城市部门存在就业机会为前提。 在城乡人力资本水平无差异时,非农就业机会就会平等地呈现在城乡居民面前,农民的 市民化就会成为一种自然进程[16]。 家庭效用函数来解释人力资本的形成机制 3.2.3 用家庭效用函数来解释人力资本的形成机制 人力资本是影响收入的重要因素, 那么人力资本是如何形成的?由于人力资本有着 不同于物质资本的特性,人力资本的生产过程中家庭的作用尤为重要。 假设:家庭收入由人力资本决定,人力资本规模报酬递增。设成人拥有单位时间 1, ht 表示第 t 期成人人力资本水平, 1 ? (r + k )n 表示成人用在消费上的时间比例,其中 r 、25 k 分别表示成人花在孩子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积累上的时间比例,人力资本积累是上期' h = γ ht ; 家庭效用函数为: v(h) = Bh = W (c, n, u ) , 其中 B 为正常数, 人力资本的函数: t +1'表示家庭效用函数是人力资本的增函数, u 是下一代人的效用,c 是父母的消费, n 表 示子女的数量。 设父母的消费:c≤h[1-(r + k)n]。其中, k 为用于子女物质产品消费的时间比例; r 表示用于子女人力资本消费的时间比例;1-(r+k)n 是父母用在自己消费上的时间比 例。设子女的效用为:u′= v[ h? (r)]。 第 t 代人的代际效用函数为:v(h) =m axW {( h[1 ? ( r + k ) n ], n , v[ h? ( r )]}n ,rr 设:β,η独立于 h,并且:W(c,n,u′) = ( n uβ) 1 / (1 + β)由于 v(h) = Bh,则 B 满足:B =max W[1-(r+k)n,n, B? (r)]n ,rr同时假设 ? (γ ) =p γ ε ,其中 p 为常数,ε表示人力资本的回报率。max v(h) = max Bh = h max B =h max {[1-(r+k)n] n B? (r )n ,r n ,r n ,rβ}解:max {[1-(r+k)n] n B? (r )rβ},得n =n ,rη ? βε βε k ,r = k (1 + η ) η ? βε[17]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 人力资本的形成与投入用于人力资源建设的时间和物质资源 成正相关性,而投入的物质资源又与家庭孩子的数量成负相关性,则孩子的人力资本与 家庭中孩子的数量间接成负相关性。 荣昌县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理论结论 城乡收入差距拉大 3.2.4 荣昌县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理论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城乡收入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城乡的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而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源自于人力资本的差异, 而家庭中每个人的人力资本又受到家庭对 其进行人力资源建设的投入和家庭孩子数的影响, 因为在资源相同的情况下, 孩子越多, 那么每个孩子分摊的资源就越少。同时,上一代成人的人力资源要素又对下一代的人力 资源建设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我们可以更加直观的将人力资源建设称为教育, 那么荣昌县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拉大 就可以为概括为受三大因素影响:教育,家庭孩子数,上一代受教育水平。其中教育是 主要原因。26 目前荣昌县农业生产对文化,技术要求较低,具有较低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即可以从 事农业劳动,使得农村居民不重视孩子的受教育水平,而重视家庭人口数量。孩子可以 通过帮助家里干农活来增加经济收入,加之家庭抚养子女费用较低,老年生活一般只能 由子女赡养,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民多生多育的愿望。而在城市则相反,城市居民必 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获得生活所必须的收入, 城市家庭较高的消费支出也 制约着育龄夫妇少生少育。另一方面,农村获得有效教育价值的难度要比城镇居民大, 农村居民获得的教育资源要比城镇居民少很多,同时“成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其人力资[18]本回报越高,则更倾向拥有更少和具有更高人力资本水平的孩子” 。我县农村现阶段 的高生育率影响到了农村居民的平均人力资本水平低于城市居民, 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异 反映在收入水平的差异上。农村居民仍处在高生育率、低人力资本水平、低收入水平的 马尔萨斯均衡状态,经过数代的演变,人力资源差距越来越大,这将导致更大的城乡收 入差距。 (空一行) 空一行) 荣昌县城乡收入差距问题 问题的实证分析 4 荣昌县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实证分析 在经过荣昌县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理论分析后, 需要对荣昌县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 原因进行实践检验,从而证明理论结论的正确性,有助于提出可靠的对策。 4.1 实证分析需要论证的方面 在经过理论分析以后, 我们可以明确城乡人力资源的差距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主 要原因, 而城乡生育率以及上期人力资本也是通过对本期人力资源的作用从而影响到城 乡收入的。因此,最需要论证的就是在实际中人力资源差距与城乡收入差距是否存在相 关性。 人力资源建设的差距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综合作用。从家庭函数模型中可以 看出人力资源状况主要由用于人力资源建设的时间投入和物质投入决定, 为了更好的说 明人力资源差距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因果关系, 需要用受教育的年限和用于教育的 物质投入两个因素来表示,即一是相同时间区间内,城乡不同的受教育时间与城乡不同 的收入进行对比,找出受教育时间与收入的相关性;二是在一个样本时间范围内,前一 期城乡用于教育的物质投入差距比和后滞一期城乡收入差距比的相关性分析。 4.2 4.2城乡受教育年限与收入的相关性分析 4.2.1聚类分析 4.2.1聚类分析 为分析出人均受教育年限对人均收入增长影响度,笔者整理出的荣昌县城乡人均受27 [17]教育年限和城乡地区的人均收入两个指标进行聚类分析: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受教育年限越高的地区,其人均收入就越高;随着受教育 年限的增长,人均收入也会增长;荣昌县城镇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比农村居民高,其收 入也相对农村居民人均收入高。 4.2.2相关性分析 4.2.2相关性分析 将不同的时间段, 荣昌县城乡两部门的人均收入与平均受教育年限截面数据进行回 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为:Y=a+bx+u , 其中Y为该地区人均纯收入,X为该地区的人 均受教育年限,a为常数,u为误差项,通过用Eviews对城乡两部门进行分析,其分析的 结果如下:如图 4-2, 得出公式为 Y = +U, 其中 X 为城镇平均受教育年限, Y 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R 2 =0.9898,表示城镇人均受教育年限与城镇人均收入具有正 相关性;F=194.5904,表示该假设能通过检验;D.W=2.291,表示该逻辑式不存在自相 关,即城镇居民均收入在该逻辑中只受城镇居民人均受教育年限影响的。图 4-328 如图 4-3,得出公式 Y = 840.9819 X ? +U,其中 X 为农村平均受教育年限, Y 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R 2 =0.9795,F=96.012 ,D.W=2.688819,解释与城镇部门相同。 4.3城乡受教育投入差距比与收入差距比的相关性分析 4.3城乡受教育投入差距比与收入差距比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对城乡人均受教育年限与城乡人均收入相关性的分析, 证明了城乡不同的人均 收入的确是受到城乡受教育年限 差距影响的。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城乡教育 投入差距比与城乡收入差距比进 行相关性分析,找出城乡收入差距 收入是否受到城乡不同的教育投 入影响。 通过对荣昌县700户城乡两部 门居民的入户调查,结合相关统计 资料,得出了有关数据如右图4-4。 运用SPSS软件对上面的数据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城乡上期的教育投入对下期的城乡 收入差距是有影响的。O bser ved 2. 80 Li near Logar t i ihm c P ow er S 2. 60 G row t h图 4-42. 402. 202. 002. 02. 12. 22. 32. 42. 52. 6样板摘要和参数估计 Model Summary and Parameter EstimatesDependent Variable: Model Summary Equation R Square F df1 df2 Sig. Parameter Estimates Constant b129 Linear Logarithmic Power S Growth.936 .945 .938 .948 .926145.691 173.385 151.195 181.226 125.3761 1 1 1 110 10 10 10 10.000 .000 .000 .000 .000-.049 .392 1.046 1.943 -.1351.102 2.524 1.038 -2.366 .453上面的多种相关性分析,均能通过检验,表明城乡教育投入的差距,也是造成城乡 收入差距扩大的一部分原因。 4.4主要变量变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仿真模拟 4.4主要变量变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仿真模拟 主要变量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直到了城乡收入差距是与受教育的时限和教育投入有关的。 我们试着改变未来荣昌县农村居民平均的教育投入和受教育年限这两个自变量, 推 演出了在未来的十多年间,荣昌县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变化,希望在一定的程度上能更 好的、更直观的说明问题。 如图 4-7,我们在增加了荣昌县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教育投入这两个值后, 描述出了线形图。发现减小了荣昌县城乡居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教育投入的差距后, 荣昌县城乡收入的确减少了。因此,侧面说明了荣昌县城乡居民的人力资本积累差距是 导致荣昌县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主要变量变化对呈现收入差距影响的动态模拟 Mainly chang measure variety to imitate to the dynamic state which presents an income margin influence 35000 荣昌县农村居民收入 002 16 2020荣昌县城镇居民收入图 4-75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不可否认,荣昌县城乡收入差距的产生和拉大是一个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受到多因 素影响的。但是从长远的、根本的和科学的角度来观察,通过定性与定量方法的论证, 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前提下, 荣昌县城乡之间人力资本的差距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存 在和拉大的重要原因。 5.2 对策建议30 对于荣昌县存在的城乡收入差距,我们不仅要治本,也要治标,治本固然是消除城 乡收入差距的长远目标,但是治标也是减弱荣昌县城乡收入差距的迫切需要,只有治好 了“标” ,广大的农村居民才能有更多的资源进行人力资本积累,才有治“本”的基础。 因此,解决荣昌县城乡收入的问题需要采用标本兼治、统分结合的方法。 改进荣昌农村人才现状, 5.2.1 改进荣昌农村人才现状,大力引进和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第一,建立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形成一种 。 有效的管理制度。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应包括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体系、农村人 力资源的流动管理体系和农村人力资源的使用管理体系。 完善农村实用人才鉴定和评价 体系,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储备库,对农村人才的继续教育、研发等实行政府财政补贴。 采取优惠措施,提供宽松条件和待遇,吸引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创业,为农村经济社会 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出力献策。 第二,加强农村人才市场建设。农村人才市场是沟通城乡人才交流的枢纽,是调整 人力资源结构、配置各类人才的重要手段。应进一步加快农村人才市场网络体系建设, 积极扩宽人才市场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加快市场规范化运作,为人才流动创造良 好的条件。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人才工作站多为镇街及村服务,最好是在 21 个镇街设 立分管人员,将村-镇-县三级较好的连接起来,充分运用市场功能,加快市场规范化运 作,形成以县级人才市场为龙头、镇街人才市场为网络的农村人才市场运行框架,为农 村人力资源开发打造基地。及时准确了解掌握各类人才的供求信息,定期向乡村发布人 才信息,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搞好信息服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农村对人力资本积 累的重视,为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提高农村人均收入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18]。 依托荣昌县“兴工强业”政策, 5.2.2 依托荣昌县“兴工强业”政策,壮大农村劳务经济 目前,荣昌县已经从进入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初期转向中期,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 规律,在这个阶段必然伴随着人口由农村到城市、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到第二、三产业的 单向流动。 城镇化、工业化和农民收入具有协调一致性,城镇化、工业化对农民增收有积极意 义。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过剩或结构性稀缺问题开始显现, 劳动力转移的综合配套性政策不完善逐渐突出,荣昌县大量劳动力剩余,影响了劳务经 济的健康发展。因此,荣昌必须依靠自己新型工业化道路,接纳荣昌县返乡的剩余劳动 力和新增的转移劳动力,畅通劳务经济渠道,通过改善农村人力资本存量、规范劳务市 场等手段,将劳动力资本的效益发挥到最好。31 强化扶持政策, 5.2.3 强化扶持政策,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投入 加强政府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切实履行公共财政的职责和义务,全力建设 荣昌县新农村三大工程。一是信息畅通工程。以建设农村公路骨架网、通信资讯平台、 文化宣传网络为重点,全力改善农村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软件和硬件条件。二是科 技进步工程。健全和完善农业科技体系和研发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提 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开发研究的投资补贴, 集中财力、 物力、人力,积极研究和开发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农产品,着重支持能够尽快提高土地 产出水平和农业商品率的技术。三是综合保障工程。整合农村社会保障的各种资源,建 立医疗、养老、意外伤害、计划生育等为一体的农村综合社会保障体系,切实避免多头 管理、资金分散所带来的保障效益低下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大力推进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为基础的城市化, 5.2.4 大力推进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为基础的城市化,提高农民资源占有量 第一,取消户籍制,建立身份制。及时取消户籍制,代之以人口身份平等、方便社 会管理的身份制。每个公民赋予唯一的身份代码,按照全国统一的制式和标准,纳入社 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所必需的个人信息。 以法律法规形式确认全体人民平等的国民 身份,及其权利和义务。 第二,制定鼓励“农转非”政策。根据统筹兼顾的原则,抓紧制定系统的“农转非” 政策。首先要使“农转非”人员享有当地城市人口同等的养老、教育、医疗、民政等基 本社会保障。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居民的积累少、家底薄, “农转非”后就业不稳定,还 可能出现经济收入减少而生活开支增加等实际情况, 对农户承包土地和宅基地的补偿标 准提高到市场价格水平,或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让农村居民“农转非”后保有稳定收入。 第三,建立城乡均等养老、教育、医疗、民政等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人口因户 籍不同而实行不同的社会保障政策,违背了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对公平正义的基本要 求。应对现行的城乡有别的社会保障制度加以修改,让城乡人口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享有相同的社会福利。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5.2.5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优化农村教育资源 第一,荣昌县城乡人力资本的差距其实就是城乡两部门教育资源的差距,荣昌县城 的教育质量高于农村这是一个毫无争议的现象。县教委应该按照打造渝西川东“教育高 地”的理念,加大农村基础教育建设力度,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快城乡师资交流,改 变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现象,防止农村优质教育资源流失,加大农村中小学教育投入; 加大农村助学贷款的覆盖面和资金额度,尽可能减免农村贫困学生的一切费用;对于优32 秀的农村学生,政府要设立特别基金给予特殊的扶持,支持其进行更高级的深造直到完 成所有学业。 第二,全力培养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民,多设立培训具有特殊技能专业的教育机构, 全方位的对农村居民进行再教育,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存量和质量;正确处理农村劳动 力转移和农村实用人才引进的关系,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确保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政府引导、学生自愿相结合的前提下,推 进农村基础教育分类培养机制, 开创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学历教育并行发展的良好开局;[19]制定更多优惠政策,帮助农村高职、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 入的后顾之忧。,解除农村居民进行教育投加强农村居民对教育的重视, 5.2.6 加强农村居民对教育的重视,刺激农村居民更倾向选择人力资本的积累 加大在农村《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对适龄儿童不履行义务教育职责的 学校和法定监护人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加大在农村宣传知识经济的理念,让农民明白 只有学到更多知识和技能才能获得更多的回报,让他们放弃“短见”的想法;加大对农 村生育率的限制, 荣昌县的农村人口生育率最好控制在 0.3%左右, 不但对有多生的农村 居民进行重罚,负责计生工作的基层干部也进行一票否决,使的农村居民减少精力和物 质的分散消耗,迫使其只能选择偏向于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投入;鼓励和支持农村 居民进行教育投入,在资金和政策上应该给予农村居民更多的照顾,保障有在读学生家 庭的各项生活费用和保险等福利,消除他们对于资金的后顾之忧,缓解他们的压力。结束语 通过研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探索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途径,寻找形成城乡居 民人均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后果,思考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无疑会对 荣昌县乃至全国实现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走向 共同富裕,产生深远的影响。 (空一行) 空一行) 参考文献: 小四宋体加黑) 参考文献: 小四宋体加黑) ([1]安化统计信息网.什么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EB/OL]. http://www./xsnews/News_View.asp?NewsID=303.. [2] 周 峰,徐 翔.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4. [3] 赵东兵.奋进崛起――改革开放 30 年荣昌经济社会发展综述[A].2008 荣昌统计年鉴[Z].重庆:33 荣昌县统计局,).27-35. [4] 赵东兵.荣昌 200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 重庆:荣昌县统计局,2009.3. [5] 赵东兵.奋进崛起――改革开放 30 年荣昌经济社会发展综述[A].2008 荣昌统计年鉴[Z].重庆: 荣昌县统计局,).27-35. [6] 赵东兵.荣昌统计年鉴.重庆:荣昌县统计局,] 唐荫瑜.重庆统计年鉴.重庆: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2008,7. [8] 郭晋晖.2008 年城乡收入差距破万元[N].第一财经日报,(2). [9] 杨永华.如何看待收入分配差距过大[N].南方日报,(4). [10] 赵东兵. 2008 数字荣昌[Z]. 重庆:荣昌县统计局.2009,2. [11] 强 国 论 坛 . 工 农 业 产 品 价 格 剪 刀 差 有 多 大 ?[EB/OL]. 人 民 网 . .cn/boardList.do?action=postList&boardId=12. [12] 陶纪坤.国内城乡收入差距研究观点综述[J].经济纵横,-58. [13] 廖明辉,宋爱苏.经济知识简明读本[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10) :154-155. [14] T.W. Shultz.The Value of the Ability to Deal with Disequilibria[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Vol.13. No.3. Sep.. [15]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6-707. [16] 郭剑雄.人力资本、生育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J].中国社会科学,2005(3):35-38. [17] 郭 剑 雄 , 吴 佩 . 内 生 增 长 要 素 与 城 乡 收 入 差 距 [J]. 清 华 大 学 学 报 (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25. [18] 陈凌,姚先国.论人力资本的资源配置能力[J].经济科学,1997(4):27-29. [19] 陈德明.2008 年荣昌县教育年鉴[Z].重庆:荣昌县教育局.2009.3. [20] 李涛明,李长春,赖清玉,马洪钧,朱红,龙烨辉,黄山.重庆市农民增收途径研究[J].统筹城乡中 的“三农”问题研究[C].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2) :104-122. [21] 茆琛.大学梦为什么离农村孩子越来越远[N].半月谈(C),北京: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 社.).36―38. [22] 许秀川,王钊.重庆市城市化、 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农业技术 经济,-97. [23] 林毓鹏.中国城乡教育支出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95. [24] 刘敏楼,宗颖.从人力资本投资看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6. [25] 符腾丹.城乡收入差距与人力资本存量的关系研究[J].教育与理论,2008(1):38-39. [26] 张邦辉,谭伟,邓淼.从人力资本角度看人均受教育年限对区域收人差异的影响[J].石家庄经济 学院学报,6-129. [27] 王子珍,杨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与农民收入的实证分析――以云南为例[J].中国西部科 技,-38.34 致谢: ( 致谢: 宋体,小四) 山中半日棋未尽,世上千年物已休。回想从毕业论文的选题到现在的定稿完成,半 年多的时间就这样过去。 本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张成君教授和沈忠明老师的亲切关怀 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一直以来,张教授和沈老师在我的学习、生活及论文写作上给予 了我极大的关心与指导,从论文的选题、研究理论、框架结构、数据整理,直至撰写、 修改和定稿等各个环节均严格把关,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始终给予我细心的帮 助和不懈的支持。他们严肃的科学态度,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 作作风,敏锐的科学洞察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以及为人师表的风 范给了我巨大的启迪、鼓舞和鞭策,所以在我写作时,不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和挑战,我 也怀抱着感激、怀抱着责任、怀抱着期望和梦想,以我的导师为楷模和目标,坚定、自 信地写下去。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 谨向张教授和沈老师表示我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感谢我所在答辩组的吕老师、庞老师、张老师、某老师和吴老师,感谢他们在论文 开题和最终答辩时提出了宝贵建议和意见,帮助我提高了论文的质量,也使得自己的研 究思路得以开阔。 感谢邱长生老师和刘光英老师在我写作过程中给我思想上和技术上的帮助, 常带给 我许多温暖和感动。感谢庞新军老师向我提供了必要软件和书籍,不仅使我的写作可以 继续,同时也夯实了我的知识储备。 感谢罗艳芬老师、魏东老师、黄维兵老师、吕朝周老师、杨银琼老师等始终如长辈 般的关怀着我。也感谢向我提供过帮助的李亚和赖中强等同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最后,我怀揣着梦想,踏着前进的步伐,再次 对各位尊敬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和祝福……35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阅表毕业论文题目 宋体小四号居中 小四居中 Times New Roman姓名吴鸣学号系别、专业、年级 商贸系 (部) 市场营销或公共事业管理 2007 级 (宋体小四号居中) 指导教师 姓名(手写) 评阅时间 2011 年 5 月 19 日(全部手写)评阅时间、评阅意见、论文评定等级、 评阅时间、评阅意见、论文评定等级、评阅人签名都必须手写 评 阅 意 见(手写,对应分数,如分数 90 为优) 论文评定等级 (手写) 评阅人签名 备 注36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交叉评阅表毕业论文题目 (宋体小四号居中) 小四居中 Times New Roman 2007 级姓名吴鸣学号系别、专业、年级 评阅人商贸系(部)市场营销或公共事业管理姓名(手写) 评阅时间2011 年 5 月 20 日(全部手写)评阅时间、评阅意见、论文评定等级、 评阅时间、评阅意见、论文评定等级、评阅人签名都必须手写评 阅 意 见(手写,对应分数,如分数 90 为优) 论文评定等级 (手写) 评阅人签名备注37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毕业论文题目 (宋体小四号居中) 小四居中 Times New Roman姓名吴鸣学号系别、专业、年级 商贸系(部) 市场营销或公共事业管理 2007 级(宋体小四号居中) 指导教师 评阅成绩 姓名 手写 分数 手写 交叉评阅人 评阅成绩 姓名 手写 分数 手写 答辩 时间 2011 年 5 月 21 日 或 22(全部手写)答 辩 记 录注意:如果是 5 月 21 日答辩就签 5 月 21, 如果是 5 月 22 日答辩 就签 5 月 22 日, 视具 体情况而定。评 审 意 见答辩成绩分数 手写,对应分数,如 90 为优论文评定等级 答辩小组组长签名 手写 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名 手写 (手写,签 2011 年 5 月 27 日) 年 月 日 (手写,签 2011 年 5 月 24 日) 年 月 日38 西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格式―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想问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