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一1987年出版的骨伤科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合作期刊推荐
您当前的位置:>>>>
骨科杂志医学论文投稿
发布时间: 11:41所属分类:浏览:1次
《骨科》 是湖北省卫生厅主管、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1964年创刊,曾用刊名《武汉医学杂志》、《骨科》。双月刊,双月20日出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国内统一刊号:CN42-1799/R,邮发代号:38-26,单价6.00,单价36.00,以
  《骨科》是湖北省卫生厅主管、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1964年创刊,曾用刊名《武汉》、《骨科》。双月刊,双月20日出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国内统一刊号:CN42-1799/R,邮发代号:38-26,单价6.00,单价36.00,以中高级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
  《骨科》面向全国,欢迎全国各地作者踊跃投稿。《骨科》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教授担任主编,编委会由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广东、广西和海南等8省(自治区)的医学专家组成。《骨科》坚持贯彻党的卫生报道方针政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医学学术交流。
  【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骨科》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并被《中国生物引文数据库-CMC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遴选)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
  【栏目设置】
  本刊设有论著、检验与临床、经验介绍、实验研究、专家述评、专家笔谈、临床病例(理)讨论、综述、讲座、短篇报道、论著摘要等栏目。
  【投稿须知】
  1.文稿来稿应能反映该学术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水平。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题文相符,文字简明。论著、综述、讲座一般不超过4000字,病例报告1000字左右,其余2000字为宜。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作者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以及E-mail角注在同页左下方。
  2.关键词摘要论著请附400字左右中英文摘要。论著类文章采用结构性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Objectiv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四部分,采用第三人称撰写。英文摘要还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
  3.医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97年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药物名称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4.图表如果能用文字简洁说明的内容就不必列表。图、表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表格采用三线表,不得有竖线。计量单位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
  5.参考文献将参考文献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编号,并用方括号标注在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参考文献应为正式出版物发表的作品,所引文献务必与原著核实,内容、版本、卷期、页码、年份应准确无误。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三名,后加&,等&。
  6.著作权相关事宜作者文责自负。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征求作者同意。来稿决定刊用其权归本刊所有。除以纸载体形式出版外,本刊有权以光盘、网络期刊等其他方式出版决定录用的文稿。
  7.本刊诚邀各地特邀编委、编委、副主编具体事宜请与采编部联系。
  【杂志目录】
  目录&2013年4期
  1.常规C型臂X线机下骨盆髋臼骨折置钉技术及影像学评估冯华明,易成腊,FENGHua-ming,YICheng-la
  2.Wiltse入路和后正中入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对比研究廖晖,李锋,熊伟,方忠,邱敏,郑剑
  3.带线锚钉缝合联合术后早期康复治疗跟腱止点周围断裂陈文坚,罗政强,王体沛,CHENWen-jian,LUOZheng-qiang,WANGTi-pei
  4.锁定解剖钢板与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黄奎,张记恩,HUANGKui,ZHANGJi-en
  5.小腿后外侧入路在后踝骨折及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苏郁,朱建福,王旭,王晓露,刘寿坤
  6.腓肠肌急性运动损伤的MRI表现朱卫峰,时惠平,黄鹤,孙鹏,齐朝月,张宇哲
  7.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系统康复的疗效评价李宁,邓桂,王华,黄鹤,武斌
  8.小切口加压螺钉治疗SandersⅡ及Ⅲ型跟骨骨折秦洪,朱童,王国祥,王华杰
  9.急诊闭合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大龄儿童桡骨远端骨折何承建,杨傲飞,曾俊华,陈大伟
  10.肱骨近端骨折的分型与治疗方法探讨段骏,王建超
  11.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蒋元斌,史政康,全海祥,张伟中,计小东,晋存,黄凯
  12.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11例郭义城,员科,田乃宜,张武全,丁亚强
  13.钙离子拮抗剂导致骨密度减低的前瞻性研究赵兴球,夏武汛
  14.皮肤骨膜肥厚症一例并文献分析李丽,李锋
  15.尺桡骨骨折术后并发腋静脉栓塞一例报道王铭,李海滨,张磊,张峰,刘会欣,杨学桥,韩焕长
  16.关节镜下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分析顾家龙
  17.OPG/RANKL/RANK系统在调控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骨重建中的作用陈赛楠,廖乃顺,陈文列,黄云梅
  18.肩袖撕裂自然史及治疗原则祝云利,祝钧,吴海山
  19.肩腱袖撕裂的MRI诊断进展卢俊杰,杨本伍,扶世杰
  20.体外转染GFP-Bcl-2基因对低氧条件下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何佳,邱敏,熊伟,李锋
  21.肺癌抑癌基因-1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侵袭和转移抑制效应研究覃莉,陈安民,祝文涛,QINLi,CHENAn-min,ZHUWen-tao
  22.脊髓型颈椎病MRIT2信号变化与颈椎活动度的关系袁之木,李勇,张宁,殷国勇
  23.股骨颈骨折行关节成形术后功能恢复结果预测评价缪昌杰,刘方刚,MIAOChang-jie,LIUFang-gang
  24.关节镜有限清理术等综合性措施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祝云利,祝钧,吴海山,陈宜,吴宇黎,李晓华,符培亮,赵辉,王波
  25.双切口双钢板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张熙明,廉凯,陈科第,ZHANGXi-ming,CHENKe-di,LIANKai
  26.颈椎椎体次全切除钛网钢板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张善地,ZHANGShan-di
  27.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八例治疗体会郭孝军,曾广军,汪元成,尹青山,文汉林,徐卫国
  28.经肱三头肌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段骨折王爱兵,熊南平,刘晟,李坤庆
  29.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分析郭全功,王国选
  30.三种常用镇痛方法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比较方红霞,梁晓燕,颜岚,许延萍
  31.股薄肌腱假体重建喙锁韧带治疗急性Ⅲ型肩锁关节脱位临床分析梁强
  32.运用MIPO技术前置LCP钢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周琦,王生介,赵金坤,陆贝晨,王磊,戎国威
  33.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观察林二虎,镇万新,高国勇,刘俊良,徐亮,刘洪涛,胡志峰
  34.加长PFNA-Ⅱ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疗效分析孙政尧,许守祥,李善会
  35.胫骨畸形并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表面置换一例于革会,张慧,秦佳,姚锐,乔建波
  36.改良Allg(o)wer-Donati缝合法二期缝合创伤性感染伤口孙洋
  37.椎板成形术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Meta分析韩成日,熊伟,廖晖,关邯峰,吴巍,李锋
  38.外固定矫形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研究进展易新,宋西正,王文军,易国良
  39.组合微创技术在腰椎疾病中的应用刘继成,王文军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论文推荐
客服电话:010 - 010 - 010 -
传真:010 -
联系邮箱:
最新期刊征稿信息
最新论文发表范文
Copyright©2013 备案:京ICP备号
服务热线: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98号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园508室甘肃中医学院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团队
2012年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
录入:admin&&
&&&&人气:<font color="#FF
学科门类(二级类):中医骨伤科学
2012年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
团队名称: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
& &&&&&&&宋& 敏 &&&&&&&&&&&&&&&&&&&&&
所在院校:
&&&& 甘肃中医学院&&&&&&&&&&&&&&&&&
推荐部门:
&& &&甘肃省教育厅&&&&&&&&&&&&&&&&&&&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
二一二年四月
填& 表& 说& 明
1. 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楚、工整。
2. 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资格。
3. 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截止时间是日。
4.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5. 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甘肃中医学院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团队是在建院初期中医伤科学教研室的基础上以宋贵杰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历经30余年建设发展而来的。目前本团队有专职教师1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讲师7人;其中博士学位1人,硕士8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3人,攻读博士学位的2人;按45岁以上、35-45岁、35岁以下年龄段划分的比例为6 :8 :4 ;师资结构职称、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既有利于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的开展,又适应于专业的未来发展。教学团队以“院系合一”为契机,力求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注重师德培养、教书育人,倡导“教学有特色,教师有爱心,学生有特长”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勇于承担、敢于创新的能力。目前承担着全院各专业各层次(本科、硕士、成人教育等)的《中医骨伤科学》、《中医正骨学》、《中医筋伤学》、《中医骨病学》、《中医骨伤科基础》、《骨伤手术学》、《创伤急救学》、《骨伤科生物力学》、《实验骨伤科学》、《骨伤内伤学》、《骨伤医籍选》等数10门课程的教学及临床带教任务。依据授课对象的不同、专业的不同、课时的多少,适时调整教学资源及内容,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并探索PBL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教学法研究和探讨,已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教学团队重视学科建设,中医骨伤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于1995年开办中医学(中医骨伤方向)专业,于1998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同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于1999年开始招生。至今已培养骨伤专业本科生600余人,硕士研究生110余人。学科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即中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研究,中医骨伤科外用药与外固定器械的研究和中医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研究。本学科校本部中医骨伤基础与临床教研室、附院骨伤研究所、附属医院骨科合为一体,构建教学、临床、科研基地。借助“院系合一”平台,进一步理顺“院系合一”管理机制,加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建设一支“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已取得了显著成效,综合实力得到极大提高。
教学团队重视教材建设,近5年来作为主编、副主编、编委单位,参编出版《中医骨伤科学》、《中医伤科学》、《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中医骨伤科临床研究》、《中医骨病学》等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骨伤本科生与研究生规划教材,其中《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获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优秀教材。主编出版骨伤科学术专著有《骨伤科微创技术》、《实用骨科临床检查与诊断技术》、《骨性关节炎》等。
教学团队重视青年教师培养,鼓励青年教师在职读硕、读博,提高学历水平,积极创造条件帮助青年教师进修学习,共有7人次作为访问学者或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医院研修;踊跃参加国内学术交流,促进人才队伍的培养与优化。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展示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讲学交流,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方法传授给青年教师,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现已形成具有较高水平与能力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教学团队重视课程建设,以《中医骨伤科学》省级精品课建设为载体,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本着“优化整合”的原则,全面推动教学改革实践,构建了“理论―实训―见习-实习”逐次递进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进院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现已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1门。其中张华教授主持的“中医骨病学单病种模板教学法的实践”教改课题荣获2009年度甘肃省教育厅奖。
教学团队重视科研工作,在已形成有较大影响的学术特色基础上,产生了一定数量具有较高水平、富有创造性、先进性与地方特色的研究成果。2007年至今,学科人员5年来发表论文共计120余篇,其中国家核心期刊40余篇;承担科研项目37项,完成21项,鉴定课题16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脱管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干预及机理研究”、“不同浓度麝香酮对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迁移作用与机制研究极其引经理论初探”,省级自然基金项目“淫羊藿对增龄大鼠成骨细胞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两种不同中药组方防治膝骨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科研项目“活血定眩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三步三位九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规范技术研究”等10余科研课题,获得经费支持110余万元。
&团队带头人宋敏教授,治学严谨、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领导能力;重视团队建设,关注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年轻教师参与教研、科研课题。现任甘肃中医学院中医医疗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高校省级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学科带头人,甘肃省第二层次领军人才,甘肃省卫生厅领军人才,甘肃省五级中医师师承教育指导教师,甘肃省中医药巡讲巡诊专家团成员,甘肃省中医药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委员。从事中医骨伤科教学、科研、临床及管理工作25年,团结带领团队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成绩喜人,2010年10月中医骨伤科学顺利通过了甘肃省重点学科()终期验收,被评为优秀。科研方面5年来参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4部,如《中医伤科学》、《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中医骨伤科临床研究》等;学术著作1部《中医骨伤科学》;中医药科普读物1部。在国家级及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或参与完成省级科研课题4项,其中“增骨丸对维甲酸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影响”,获2007年度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脱管散对创伤性皮缺损组织修复的实验研究”获2009年度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获201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活血定眩丸药效学、毒理学研究”获得2010年度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在研课题3项,如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科研项目“活血定眩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省财政厅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补肾固本方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生物力学及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的研究”,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淫羊藿对增龄大鼠成骨细胞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等。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颈肩腰腿痛及老年骨关节病的研究,充分发挥骨伤科诊疗特色与优势,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临床治疗,疗效显著。教学方面为骨伤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主讲《中医骨伤科基础》、《中医筋伤学》、《实用骨科学》等课程,围绕科研课题5年来共指导研究生18人,已培养毕业11人。先后荣获“甘肃省高校第五届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学院优秀教师、学院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总之,本团队以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为依托,以省级精品课程《中医骨伤科学》为支撑,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科研优势及临床优势等,革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学队伍,不断加强对“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团队的建设,经过不懈的努力,已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梯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团队成员情况
1.带头人情况:
最终学历(学位)
甘肃中医学院
专业技术职务
联系地址、邮编
甘肃省兰州市定西东路35号 邮编730000
电子邮件地址
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获奖教研项目
1、中医骨病学单病种模板教学法的实践,2009年荣获甘肃省教育厅奖。
2、《中医筋伤学》手法实训教学改革实践探索。获得甘肃中医学院2010年教学研究与改革研讨会二等奖。
获奖科研项目
1、增骨丸对维甲酸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影响。荣获2007年度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奖二等奖。
2、脱管散对创伤性皮肤缺损组织修复的实验研究。荣获2009年度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奖一等奖,并获201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3、活血定眩丸药效学、毒理学研究。荣获2010年度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奖二等奖。
4、腰腿痛胶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模型背根神经节及坐骨神经中SP和CGRP影响的实验研究。荣获2011年度甘肃省药学发展奖二等奖。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学习工作单位
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
1982.9――1987.7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学本科专业
1987.7――至今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骨伤科学学科。从事中医骨伤科学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以及教学管理工作。
2.成员情况:成员人数 &&&&18人&&
参加工作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中医骨伤科学
专业技术职务
甘肃中医学院中医骨伤基础教研室主任
参加工作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中医骨伤科学
专业技术职务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临教科副科长
参加工作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中医骨伤科学
专业技术职务
副主任医师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推拿康复科副主任
参加工作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中医骨伤科学
专业技术职务
参加工作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中医骨伤科学
专业技术职务
甘肃中医学院中医骨伤基础教研室副主任
参加工作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中医骨伤科学
专业技术职务
甘肃中医学院中医骨伤临床教研室副主任
参加工作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中医骨伤科学
专业技术职务
参加工作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中医骨伤科学
专业技术职务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
参加工作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中医骨伤科学
专业技术职务
甘肃中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副主任
参加工作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中医骨伤科学
专业技术职务
甘肃中医学院中医骨伤临床教研室主任
参加工作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中医骨伤科学
专业技术职务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
参加工作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中医骨伤科学
专业技术职务
副主任医师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主任
参加工作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中医骨伤科学
专业技术职务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
参加工作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中医骨伤科学
专业技术职务
参加工作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中医骨伤科学
专业技术职务
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
参加工作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中医骨伤科学
专业技术职务
中西结合系外科教研室主任
参加工作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中医骨伤科学
专业技术职务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骨病科主任
三、教学情况
1.&&& 主要授课情况:(2006年以来)
中医正骨学
徐克武 &徐斌& &谢兴文
中医骨病学
张晓刚& 张华& &徐斌
骨伤手术学
刘保健 &曾昭洋 蒋宜伟
创伤急救学
姜劲挺 &杨国栋
中医骨伤科基础
吴建民 李宁
中医骨伤科学
宋敏 &曹林忠 &蒋宜伟
吴建民 &杨小锋 &李宁
中医筋伤学
宋敏 &蒋宜伟 &宋志靖
骨伤内伤学
梁恬& 杨小锋
中医骨伤医籍选
杨小锋& 宋志靖& 王钢
2.&&& 教材建设情况:(主要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情况)
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
宋敏(编委)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材
《中医骨伤科临床研究》
宋敏(编委)
人民卫生出版社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材料,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
宋敏(编委)
科学出版社
全国高等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
《中医骨伤科学》
宋敏(编委)
上海科技出版社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
《中医骨伤科实验指导》
宋敏(编委)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全国中医院校规划教材配套教材
《中医骨病学》
张晓刚(副主编)
上海科技出版社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
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中医骨病学单病种模板教学法的实践
甘肃省教育厅奖
《中医筋伤学》手法实训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甘肃中医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研讨会二等奖
4.教学改革项目:
(省部级以上、2000年以来,如精品课程、教学基地等,限15项)
《中医骨伤科学》
甘肃省省级精品课程
《中医筋伤学》
院级精品课程
甘肃省中医院
骨伤科教学基地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骨伤科教学基地
青海省中医院
骨伤科教学基地
5.教学改革特色:(团队设置特色,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
&&& 1团队设置特色
&&& 甘肃中医学院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团队,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团队充分发挥重点学科优势,规范管理,积极创新,密切跟踪骨伤科学人才需求和学科发展动态,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核心,扎实系统地推进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加强教学建设,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促进本专业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成果显著,发展稳定,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团队特色。
& &1.1成熟的教学理念& 教学团队秉承“教学有特色,教师有爱心,学生有特长”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勇于承担、敢于创新的能力。培养出了一批符合中医骨伤科学特色要求,适应骨伤临床及科研一线的高素质人才。
&& 1.2有力的团队带头人 &团队带头人宋敏教授,深谙高等教育理论,治学严谨、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领导能力;重视团队建设,关注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年轻教师参与教研、科研课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甘肃中医学院中医系主任,甘肃中医药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长期坚持在我校教学、科研、临床第一线,并致力于相关学科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在骨伤本科生、研究生课程教学领域具有丰富的教学与管理经验。2010年被选拔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二层次人选。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科研课题6项,其中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甘肃省皇甫谧科技二等奖2项;目前主持在研课题4项;参编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50余篇。
&&& 1.3优秀的教学水平& 教学团队承担中医学(骨伤方向专业)专业的理论及实践的全部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形成了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坚持教学质量检查,规范课堂教学,加强实训、见习及实习教学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强化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的监督与控制,制定了各个教学环节的成绩考核方式和能力评价标准。采取学生评教、适时听课、召开座谈会等措施,建立完备的教学质量反馈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加强整改。教学团队没有发生一起教学事故,学院学生、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督导及同行对本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的教学评价均为优良。
1.4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教学团队鼓励教师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服务平台,开发多媒体课件及教学网络资源,所承担的全部主干课程采取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推进互动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成了《中医骨伤科学》省级精品课程。
1.5合理的师资阵容& 教学团队现有1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目前,按正高级、副高级、中级技术职称划分的比例为6:7:5;按45岁以上、35-45岁、35岁以下年龄段划分的比例为6:8:4。从学历结构看有博士2位,硕士6位。成员结构上做到了技术职称层次高,从成员年龄结构上做到了平衡互补。既有利于现在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的开展,又适应于将来的专业发展。
总之,本教学团队具有教育理念先进,敬业精神强,团队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开拓进取、勇于接受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活跃。团队团结协作好,业务素质优良,整体实力强,且团队内外关系和谐,战斗力强。
本教学团队所承担的中医《中医骨伤科基础》、《中医骨病学》、《中医筋伤学》是中医学(骨伤方向)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为各专业人才的后期分化与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鉴于此,本团队着力通过如下手段继续发扬专业特色与优势。
2.1 继承创新、中西并举& 今天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已经日新月异,我们既要继承传统骨伤科学“筋骨并重、动静结合”的核心学术观点,又要努力开展学术研究加以创新发展。既要重视中医骨伤科学的核心观点,也要接受现代医学对骨伤科学的新贡献。中西并举,古为今用,西为中用。
2.2 理论紧密联系临床实际& 《中医骨伤科基础》、《中医骨病学》、《中医筋伤学》
2.3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本教学团队教师既是相应专业的骨干教师,依托中医骨伤科学省级重点学科,又主持、承担多层次科研课题,并形成了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中医骨伤科外用药与外固定器械的研究,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病的研究和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显著成效,科研成果进教材、进课堂,大大推动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 3课程特色
教学团队在新一轮教学计划修订过程中,注重科学、深入的课程体系改革,使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手段,规范课程教学活动与建设。  
课堂教学:本团队现承担成人教育、本科、硕士等3个层次,四个专业的教学任务。依据授课对象的不同、专业的不同、课时的多少,适时调整教学资源及内容,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并探索PBL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开展教学法研究和探讨,以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实践教学:本教学团队在实践教学方面管理规范、措施完善,制定了《中医骨伤科学实训操作规范和考核标准》,对实训、实习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考核指标做了明确规定;团队所有教师均参与附属医院的临床工作,或门诊、或病房,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及带教经验,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努力落实学院“师带徒”制度,及早搭建学生“想临床,早临床、能临床”的实践教学平台,取得了良好效果。
&& 4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
4.1创新教学模式& 运用“多媒体理论教学――见习(实训)――实习”的“三段式”教学模式,“三段式”教学过程的第一阶段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教学,第二阶段学生进入实训室进行实践技能训练,加强感性认识和操作能力的培养,第三阶级学生进入医院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训练临床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理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宰者和决策者。提高了教学效果。
4.2以“院系合一”为契机,打造“双师型”人才培养队伍& 借助“院系合一”平台,进一步理顺“院系合一”管理机制,加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建设一支“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4.3规范“师带徒”制度,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师带徒”制度,在近几年的运行过程中为学生“想临床,早临床、能临床”搭建了良好的临床实践平台,今后应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强管理,规范制度,使得这项制度能跟好的服务于我们的人才培养。
4.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我院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等专业已经实行了多年,经摸索实践证明是一套行之有效并受学生欢迎的人才培养模式。因而在现有基础上积极推动中医学(骨伤方向)专业实行“两段式”教学,是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创新性改革措施,应该努力推动实施。
4.5不断完善学生成绩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核& 改变以往以考试促学习的机械模式,采用多样化、多层次、综合型考察、考试方式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方式评价学习效果。尤其是推动考试方式由“终结式考核”向“过程式考核”改变。采用课堂提问、作业、论文撰写、阶段考试、闭卷考试等相结合的多种方式综合全面考察和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
4.6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采用“自我监控、督导监控评价、学生监控、团队监控评价等措施加强团队的教学质量监控,定期反馈评估结果,及时采取改进措施,确保教学质量。
&& 5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
实践教学或实践性教学是医学教育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根据教学计划及专业特点,在本教学团队成员的教学实践中,在不同教学阶段,分别适时安排了实训、临床见习、临床实习、课程实验、毕业设计等不同层次的实践、实验教学活动。
5.1实验教学& 由于专业特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对实验教学关节的重视程度不够,借助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本教学团队将充分发挥中医骨伤重点学科实验室的硬件优势制定了完善的实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并不断调整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学时比例,设计、优化实验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2实践性教学& 《中医骨伤科基础》、《中医骨病学》、《中医筋伤学》、《中医骨伤科学》等课程均为临床课,因此,本教学团队在积极革新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师带徒”、实训、见习及实习等多种形式,加强实践性教学,今后要进一步推动“两段式”教学,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多样化,体现出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中心”地位。
6教学资源库建设
本教学团队依托中医骨伤科学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不断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合理共享教学资源,依据中医骨伤科学专业特点,建立了教学文件、教学管理、课程素材、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病例、试题库等专业教学资源库,以电子教学资料为主要内容,为学生提供共享型学习平台,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目前依托《中医骨伤科学》省级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已建成网上答疑互动平台。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本教学团队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高层次人才,注意学缘结构,确保本教学团队成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能从事教学、临床及科研的多元、立体、和谐的学术队伍。
配套教学资源库建设,强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加大网络教学建设力度,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服务平台,建立与应用网上解惑答疑平台,全面推行多媒体课件上课,同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课件录像上网,为教学互动、教学相长创造了条件。
6.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本教学团队成员承担甘肃中医学院教改及人才培养模式课题4项,其中已经完成并应用在教学实践中的有两项,其中张华教授主持完成的“中医骨病学单病种模板教学法的实践”教改课题荣获甘肃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近年来,本团队教师在各类公开发行专业期刊发表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10余篇;公开出版规划教材、精编教材8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及省部级、厅局级科研项目近20项。团队成员注重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及时将科研成果与教学改革成果引入本科生、研究生的理论教学之中,加强推广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指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强化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整体提高,在培养优秀骨伤科人才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学院建立的骨伤实训室,在临床技能操作实训方面有力促进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为培养合格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7.教学改革论文(限10项)
论文(著)题目
期刊名称、卷次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中医教育24(增刊)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中医骨伤科学基础》教学改革的探讨
中医教育25(6)
中医骨病学单病种模板教学法的实践
卫生职业教育(13)
实验骨伤科学教学改革探索
中医教育27(1)
论青年教师的素质培养
中医教育28(2)
PBL教学模式在《骨伤手术学》教学中的实践
甘肃中医22(5)
《中医正骨学》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中医22(3)
《中医筋伤学》多元化教学法的实践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7(1)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教学方法改革思考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8(2)
对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的思考
西部中医药25(1)
四、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工作
1、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本教学团队师资力量雄厚,但大部分都是中青年教师,他们已成为团队中教学骨干。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已经规范化、制度化,对青年教师本着“合理安排、精心培养、鼓励先进、大胆使用”的工作方针,针对每人制订具体的培养规划,团队采用导师制的方式,指定指导教师加以指导从而提高其业务和政治素质。同时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尽可能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进修、培训。
(1) 加强团队青年教师师德与教风建设,树立“先做人、后做事、再做学问”的为师理念,自觉遵循“行政一体化、学术多元化、作风民主化”的团队建设思想。
(2) 实施导师制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通过实施导师制,因材施“培”,“导”学相长。选拔思想好,业务精,育人有方,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通过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业务素质,青年教师培养成效显著。
(3) 坚持青年教师试讲制度。由课程负责人把关,在教研室实行上讲台前试讲制度,试讲通过者方可为学生授课。
(4) 坚持听课制度。要求青年教师定期听富有教学经验的高年资教师授课,积极参与不同层次的公开、观摩授课以提高教学能力,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5) 采用送出去与请进来的方法培养青年教师。鼓励青年教师在职读硕、读博,提高学历水平,积极创造条件帮助青年教师进修,共有7人次作为访问学者或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医院研修,参加国内学术交流,促进人才队伍的培养、充实和发展。引进一名骨伤科博士,一名教师在职攻读骨伤科博士学位。青年教师积极参加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展示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并获得学院奖励。同时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讲学交流,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方法传授给青年教师,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加速青年教书成长。
&(6) 吸纳青年教师参与科学研究,提高科研能力。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团队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积极吸纳青年教师参与各自所主持的课题,支持并指导他们独立申报科学研究项目,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目前本教学团队中青年教师均参加了各级课题研究,有的已成为课题的负责人。
(7) 规范、理顺“院系合一”机制,提高青年教师临床能力。鼓励青年教师从事临床,提高临床能力,培养高素质、重能力的“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
(8) 加强管理,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本团队带头人始终将团队意识,团结和谐理念放在首位,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学会等方面不断完善团队精神,形成了良好的团结协作氛围。
通过以上切实可行的措施,本教学团队青年教师的专业理论与教学水平均有显著提高。
2、接受进修教师情况
近年来,已形成良好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今后,有条件接待省内外教师前来进修和学习。
五、科研情况
1.科研项目(限5项)
活血定眩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甘肃省重点中医药科研课题(GZK-2010-Z14)
淫羊藿不同提取物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影响的对比研究
省自然科学研究基金计划
补肾固本方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生物力学及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的研究
省财政厅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脱管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干预及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脱管散体外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作用的研究
省财政厅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2.科研成果转化教学情况
本教学团队成员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进,并及时将科研思路、方法、科研成果等不断充实到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利用各种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发挥教育科研对教学改革的先导作用
教学团队成员先后主持了“中医骨伤科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制作与应用”、“中医骨病学单病种模板教学法的实践”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建成了网上答疑等辅助教学系统,积极探索中医骨伤科教育的发展规律、以研究成果指导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更新教材及教学内容
《中医骨伤临床研究》等三部参编教材已经作为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应用到了各专业、各层次教学中,做到了及时更新。
3、 把握学科发展动态,拓宽拓展学生的思路和知识面。
为此,我们在院系两级为学生开设学术讲座,请知名专家教授就学科最新发展进展情况做专题、专病讲座。为了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积极开设选修课,如“骨课康复学”选修课,以骨科康复为切入点,深受学生欢迎,取得良好效果。
六、团队建设及运行的制度保障
建立科学、和谐、协作的教学团队内部管理及运行机制是教学团队能否发展的关键。在教学团队中,应强调团队带头人的责任,发挥团队带头人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激发团队的智慧和创造力,形成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建立良好、高效的团队运行机制,为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保障。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团队在建设方面已经基本形成了合理的梯队,通过引进和在职培养等措施,努力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成员比例,形成合理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提高团队梯队成员的整体素质与能力,建成一支具有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的教师队伍,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打造一只具备国家级教学团队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科研与临床中充分发挥团队模范作用。
学院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将教学团队建设放到了突出重要的地位,制定了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为团队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以团队带头人为中心、以骨干教师为生力军,以青年教师为后备军,明确团队的发展方向,设计团队发展目标。
在教学管理方面,学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学科带头人工作职责》、《教研室主任工作职责》等,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培养计划;同时以学科建设为依托,学院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团队成员尽快成长为学术环境,为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发挥主管能动性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软硬件条件,从而促进了团队医教研水平的全面提高。
在人才培养方面,在我院顺利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基础上,以专业认证和博士点建设为契机,对各重点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均提供有力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培养计划,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修、出国做访问学者,并在岗位聘任上向重点建设团队成员倾斜,有利于更多团队成员成为学术带头人、教学骨干和科研骨干,促进团队的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
七、团队今后建设计划
参照《甘肃中医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甘肃中医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中关于学科建设的规划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教学团队建设目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更新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模式、注重教学研究,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有较高学术水平、较强科研能力与临床能力的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形成具有一定纵深和发展潜力的教学团队。
2.1进一步加强团队师资队伍的建设
2.1.1进一步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教学、科研人才,优化学缘结构。教学团队的领军人物是教学团队的带头人,但是仅仅凭借带头人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全面、持续地开展档案学专业的教学工作。目前,在测控技术教学团队中,从其他学校或科研院(所)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数比例尚不够合理。需要不断吸收新生力量,特别是“不同质”的新鲜血液引进高学历人才,及时对新技术、新成果方面进行补充;有计划地优先安排教学团队教师参加各级学术交流、国内外考察和学习。每年选派1-2名教师到国内高水平院校进修学习,提高专业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吸纳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加入教学团队,加深教学团队的纵深。争取在三年内晋升副教授3-5名,教授1-2名。
2.1.2改变以往教学成果以自然生成为主、教师发展以自我提高为主的工作模式,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的热情,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支持教师走出传统教学体系,重新认识教学的意义与价值;为教师提供“教学论”方面的学术支持和物质支持,关注教师的实践积累和实践反思,支持和帮助优秀教师形成更加鲜明的个人风格,提升教学智慧;为教师提供教学改革方面的学术支持和物质支持,加大国家级、省级教学改革课题立项申请工作的力度,鼓励和支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帮助其形成富有实效的教学改革成果。
2.1.3鼓励团队中的教师参加进修或培训,取得更高的学历和技能。
2.2优先安排团队骨干教师主持或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教学计划修订工作,主持或参与科研工作,提高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近三年内使2-3人成为中医骨伤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2-3进入学术骨干的行列。
2.3重点扶持建设《中医骨伤基础》、《中医筋伤学》课程建设,努力建成院级精品课程,3-5年内力争打造成为省级精品课程;继续建设《中医骨伤科学》省级精品课程使之更为完善;力争3-5年内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2.4进一步加强团队精神建设,积极营造奋发向上、勇于创新、齐心协作、取长补短的氛围,造就“奉献、实干、协作”的教学团队精神,使团队精神深置于每个成员的心中,通过团队协作,创造更辉煌的业绩。
2.5成果推广,每年发表教改相关论文4-6篇。通过网络、观摩教学等形式将团队教育改革经验、教学创新模式、教学成果、教学课件等加以全面展示,以发挥示范作用。
2.6院系合一,强化教学与教研、科研、临床相结合原则。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医教研工作紧密结合,吸收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高、临床能力强的优秀教师进入专业教学团队,利用他们在教学、临床和科研中的优势,发挥传帮带作用,使学生接受不同风格的教育熏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7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教学团队的建设应当紧密结合中医骨伤科学重点学科的建设来开展,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总之,我们将在继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承担科研课题,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加大力度,锻炼和构建一支专、兼结合,具有双师素质结构和能力的教学团队。
八、评价、推荐意见
教务部门评价意见
& &&&本团队以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为依托,以省级精品课程(中医骨伤科学)为支撑,构建了“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团队。经过不懈的努力,已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梯队格局,并长期坚持教学与临床、科研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该团队锐意进取,教学成果显著;是一个学术水平高、师德医风突出的师资队伍建设典范。同意推荐申报省级教学团队。&&&&&&&& &&&&&&&&&&&&&&&&&&&&&&&&&&&&&&&&&&&&&&&&&&&&&&&&&&&&&&&&&&&&&&&&&&&&&&&&&&&&&&&&&&&&&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学科专业:
电子信箱:
(负责人信息将进入专家库,请勿填写公用邮箱)
学校推荐意见
校长(签字)&&&&&&&&&& &&&&年&& 月&& 日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文献出版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