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里可以找到优秀贫困生补助申请书资料:

优秀贫困生个人事迹材料优秀贫困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优秀贫困生个人事迹材料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姚福生院士优秀特困生奖学金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姚福生院士优秀特困生奖学金本词条缺少概述、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学&&&&校山东理工大学条&&&&件有山东理工学籍的普通本专科学生
为鼓励山东理工大学特困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努力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理工大学校长姚福生捐资设立“姚福生院士优秀特困生奖学金”。具有山东理工大学正式学籍的普通本专科学生,凡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且符合下列条件者,均可参加评选:?
1、评选对象必须是特困生;?
2、学习成绩、综合考评均列班级前十名,或在某方面取得优异成绩者。1、奖学金每年九月评选一次,成立“姚福生院士优秀特困生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具体负 责评审工作,评委会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部。
2、奖学金由本人申请,经所在班级填写推荐意见,院(系)学生科同意后,报所在院(系)党组织;?
3、推荐材料由院(系)负责审核,初选名单在各院(系)张榜公布,接受同学评议。通过评议的名单,经院(系)党总支审查同意,按院(系)推荐名额向奖学金评审委员会推荐,由评审委员会审批。1、“姚福生院士优秀特困生奖学金”由校奖学金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
2、该奖学金设一等奖8名,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1000元人民币;二等奖15名,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学金800元人民币;三等奖20名,颁发证书及奖学金500元人民币;?
3、各院(系)应大力宣传获奖优秀特困生事迹,以激励特困生刻苦学习,奋发有为;?
4、奖学金获得者若存在弄虚作假、贿选等不良行为,或违纪受到学校纪律处分,取消其荣誉称号,追回所得奖金,并视情节给予相应处分。?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当前位置:
>>>据资料显示我国西部山区贫困中小学生上学的费用,小学生平均每年..
据资料显示我国西部山区贫困中小学生上学的费用,小学生平均每年支出约600元(按6年计),初中生平均每年支出约800元(按3年计).(1)中东部地区“先进”市2005年小学、中学、高中学生共计约7.2万人,若平均每2人每周从零花钱中节约1元钱(一年按52周计算),用来帮助西部山区贫困中小学生读完一至九年级,可以帮助多少人?(2)到2007年,“先进”市小学、中学、高中学生的总数降为5.832万人,而平均每人每周从零花钱中节约的钱将翻两番(原来的4倍).2007年,由于国家对西部山区小学初中生采取免除学杂费和书本费的政策,因此使得他们上学支出的费用减少.以2005年为基础计算,他们上学支出费用平均每年降低的百分数将比“先进”市小学、中学、高中学生总人数平均每年降低的百分比还多1个百分比(1%).请算一算:2007年“先进”市小学、中学、高中学生从零花钱中节约出来的钱,用来帮助西部山区贫困中小学生读完一至九年级,可以达到多少人?(结果保留整数)
题型:解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7=1872000(元),1872000÷(600×6+800×3)=312(人);(2)设“先进”市小学、中学、高中学生总人数平均每年降低的百分比是x.根据题意,得7.2(1-x)2=5.832,解得1-x=±0.9,x=10%或1.9(不合题意,应舍去).所以5×52=6065280,(600×6+800×3)×(1-11%)2=4752.6,52.6≈1276(人).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据资料显示我国西部山区贫困中小学生上学的费用,小学生平均每年..”主要考查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进行求解,把得到的答案带回实际问题中检验是否合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打折、营销、增长率问题等。&列一元二次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审、设、列、解、答”五步,即:(1)审:是指读懂题意,弄清题意,明确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设:是指设未知数;(3)列:就是列方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一般先找出能够表达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等量关系,然后列代数式表示等量关系中的各个量,就得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4)解:解这个方程,求出两个未知数的值;(5)答:在对求出的方程的解做出是否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写出答案。提示: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要善于将普通语言化为数学语言,审题时,要特别注意关键词语,如“多、少、快、慢、和、差、倍、分、超过、剩余、增加、减少”等等,此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的公式或特殊的等量关系,如特殊图形的面积公式、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增长率问题中的一些特殊关系等。②注重解法选择与验根,在具体问题中要注意恰当的选择解法,以保证解题过程简单流畅,特别注意要对方程的解进行检验,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取舍,以保证结论的准确性。常见题型公式:工程问题:&&&&工程问题中的三个量及其关系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经常在题目中未给出工作总量时,设工作总量为单位1。
利润赢亏问题&销售问题中常出现的量有:进价、售价、标价、利润等&有关关系式: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商品标价×折扣率—商品进价&商品利润率=商品利润/商品进价&&&&&&&&&&&&商品售价=商品标价×折扣率&
存款利率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息和=本金+利息&&&&&&利息税=利息×税率(20%)
行程问题: 基本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路程=速度×时间。 ①相遇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②追及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③航行问题: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发现相似题
与“据资料显示我国西部山区贫困中小学生上学的费用,小学生平均每年..”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55967551153120776552058423117474545北京理工大学:请优秀贫困生家长出席校庆庆典
E-mail推荐:&&
  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 &(倪光辉、刘思思)北京理工大学70周年校庆期间,迎来了由该校8位“励志先锋”优秀贫困生家长组成的特殊嘉宾团。在为期4天的参观时间里,这16位特殊嘉宾还将参加校庆系列活动。  记者了解到,北京理工大学于今年首次开展了面向全校所有学生的“励志先锋”荣誉称号评选活动,重点表彰那些坚定面对逆境和挫折的贫困学子。本次评选活动共有20位学子赢得了“励志先锋”称号,其中的8名学生更得以邀请父母赴学校参观。  该校学生资助办公室主任石磊介绍说,随着贫困生获得资助渠道的不断丰富,现有的资助已能基本解决所有在校贫困生的学习、生活困难。“由此,从精神层面加以引导,对学生进行励志和感恩教育成为学生工作的重点。评选‘励志先锋’,邀请家长来校参观,既能激发全体学生的荣誉感,传递出‘只要付出努力,就离愿望更近一些’的理念,也能更好地为贫困学生解决后顾之忧。”  据悉,该校还将组建以“励志先锋”为主要团员的“心灵阳光”先锋团,请获奖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同低年级学生进行交流,在校园中营造自立自强、励志成才、互帮互助的氛围,切实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9月26日,北京理工大学隆重举行了建校70周年盛典。★
联系本文记者
(责任编辑:杨铁虎)
更多关于&&的新闻? 【】? 【】? ? 【】? 【】? 【】? 【】? 【】? ? 相关专题?
我要发表留言
&&&&&&&&&&&&&&&&&&&&&&&&&&&&&&&
&&&热图推荐
&&&精彩新闻
????? ? ?????&?
&&&播客?视频
&&&小编推荐
&&&  频道精选
???谁刺痛卖淫女的心 "土"里咋"抠出"186个贪官揭三门峡窝案8人落马内幕? 浙江高院法官咋杀红眼
&&&无线?手机媒体
发短信上手机人民网陈顺达:爱就是在别人的需要上看到了自己的责任-贫困生-黑龙江新闻
主流媒体 龙江门户
省领导活动报道集
<input type=hidden name="header" value=""
<input type=hidden name="footer" value=""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陈顺达:爱就是在别人的需要上看到了自己的责任
&&& 陈顺达是一个黑黑瘦瘦、有着明亮双眸的男孩子。记者苏强摄
黑大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与受助贫困孩子(二排左一为陈顺达)。
得到顺达及其志愿者资助的贫困女孩。
贵州山区贫困孩子等待资助上学读书。
顺达在为将来创业以拥有更多的能力帮助贫困孩子做着准备。记者苏强摄
  东北网11月22日电 他,是黑龙江大学的一名特困生。他不但自己努力求学,而且先后帮助600多个西部山区的贫困孩子找到资助者得以继续学业,他自己资助过的孩子就达100多人。
  他,除了学习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打工赚钱。他,每天最多只吃两顿饭,吃的是食堂最便宜的菜,还经常只要一碗免费汤泡饭糊弄一顿。他的一双鞋穿了多年,一补再补……以他的吃苦耐劳,他完全可以过上大学生中的小康生活,可他却用血汗钱让一个又一个“更需要改变命运的孩子走出来,看到希望”。
  他,陈顺达,出生在贵州省黔西县新仁苗族乡,现在是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05级学生――
  联络陈顺达的时候,颇费了番周折。有人提供了他的手机号,但是特意嘱咐说,他的手机不好使,不能通话,不过可以接收短信。18日,当记者在黑大C区4号楼门前等待时,真担心他会否如约出现。
  这是一个黑黑瘦瘦、有着明亮双眸的男孩,穿戴干净利索,言谈自如真诚。尽管自始至终站立着采访,但几个小时的交谈很快就过去了,记者完全沉浸在陈顺达的故事中……
  他为了一句承诺放弃大学来到山区做了不要报酬的代课教师。他说,自己耽误的不过是三年时间,要是能用自己的三年换来孩子们的一生,值!
  陈顺达从小生活在窘困当中,可是令他第一次深切地对贫穷有所感受的,是由贵阳转入黔西一所小学后发生的一件事情。当时,班里一位姓吉的小女孩,成绩很好,一直都是靠上山采草药和开荒地种菜卖钱供自己读书的。因为交不起几十块钱学费,刚刚14岁就嫁人了,给家里换来几百块钱的彩礼!震惊之余,顺达阵阵绞痛:贫穷断送了一个女孩的未来。
  逐渐地,看着班上的同学一个一个离开,一个个地辍学,他开始理性地思考:对于贫困孩子而言,贫穷究竟意味着什么?“不是城里人的买不起房子买不起车,而是永远都走不出大山,他们的生活世世代代不会有任何改善。对这一切我能做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
  高考填报志愿时,陈顺达报考了西南某重点大学援藏班。可就在签署协议的那一刻,他放弃了。因为高考结束的那个夏天,他去了贵州偏远山区做了一名代课教师。山区极其需要教师,可是,正规大学毕业生都想方设法离开山区教师的岗位,于是,顺达成为一名不拿一分报酬的“黑”代课教师。
  “那是一段特别寂寞的日子,那是一个特别富有人情味的地方。”顺达充满了感情回忆道。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虽然条件艰苦,却充实快乐。玉米熟了,第一根老乡们要留给顺达尝鲜;哪家的猪啊、牛啊死了,老乡们第一个想到的是喊顺达来吃;生病了,会有人上山为他采来草药;虽然没有一分工资,可是,却从不缺少吃的、用的……人们在用最朴实的情感来回报顺达,表达对知识的尊崇和渴望。顺达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在那里,有着人生价值实现的满足。离开的时候,面对衣衫褴褛的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渴求的、不舍的眼睛,他只说了一句话,“等着我,哥哥还会再回来。”
  后来的日子,他放弃了大学,告别家乡,从黔西北跑到黔东南,去实践他的那句承诺。一干就是整整两年。两年里,他教孩子们文化知识,给孩子们讲外面世界的精彩。看到这些从未走出大山的孩子对外面世界一无所知,陈顺达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倾尽所能帮助他们,让他们有机会读书,上大学,走出大山,触摸外面精彩的世界。
  大学的第一个假期,他就组织高校志愿者,深入贫困地区,为贫困孩子寻找资助。他的脚步遍及云南、甘肃、陕西、宁夏等省市。他在学校建立了“关注教育情系西部”志愿者网络组织。
  记者惊诧于顺达这样一个颇有想法的年轻人,可以为了帮助贫困孩子而离开家庭,放弃学业。难道,他就没有一点自我吗?
  顺达并非没有考虑。他家兄弟姐妹四个,父亲重病,弟弟智障,妹妹高二辍学。“一家子如果没有一个出人头地的,那么,这个家就没有希望。”2005年,陈顺达再次参加高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黑龙江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
  顺达开始了远离家乡的全新生活。然而,距离有多远,牵挂就有多浓,有多长。经常在倏忽间,心头一颤,那些孩子们现在怎样?他们能如我一样走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好!
  在学校,顺达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并扩大了自己“关注教育情系西部”志愿者网络组织。现在,志愿者已有1700多人,分布在全国70多所高校和西部中小学以及政府部门。每到寒暑假,他便匆匆踏上火车,去西部偏远山村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
  2006年1月,是顺达在黑龙江大学的第一个假期。他以校报记者的身份,会同哈尔滨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志愿者,来到贵州省黔西县作了一个大规模的、深入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状况调查。调查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每到一地,都和当地教育辅导站取得联系,拿到贫困生名册,之后去每所学校走访,根据最近两三年的学习成绩调取优秀生名单。两份名单对接在一起,得到优秀贫困生名单,接着一家家走访核实,收集资料。回头顺达将最后筛选的优秀贫困生进行分配,由每所高校的志愿者组织为孩子们寻找资助。2006年1月份的初次调查,找到的103名孩子,全部获得资助。
  “对于优秀贫困生的筛选,是件极其残忍的事情。重点年龄段设定在小学三年级以上初中二年级以下。这个阶段最容易看出来孩子是否具备学习的潜力。当然,这种筛选并不科学,可是,没有办法,我们的力量太有限了,而需要帮助的孩子太多了。在筛选的同时,我们的内心受到很大的谴责,相当残酷。”在侃侃而谈调查模式(他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对这一模式进行复制从而加入到关注西部教育行动中来)后,顺达神情黯然。
  这种调查顺达先后组织了三次。几年来,他的脚步遍及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南、甘肃、陕西、宁夏等省市。目前,他已帮助600多个孩子找到资助者,而他自己资助过的孩子就有100多人,正在资助的有26人。“一个孩子100元钱就可以学一年。”
  顺达帮助贫困孩子的另一种途径,就是与当地私立高中签订协议,请求让孩子们入校读书,考上大学后,先还大学的贷款,再还高中的学费,“高中阶段学费较高,我们没有过多的能力,但是私立高中需要优质生源,于是我们以个人名义与其签订协议,为其提供优质贫困生源,条件就是让孩子们先读书,之后还学费,我则作担保人。”目前,顺达个人和黔西县的两所私立高中签有协议,还与几家私立高中达成口头协议。利用这种方式已有4名贫困学生进入高中就读。“能够得到这种帮助的孩子,必须学习很好,而且一定要考得很好,所以最终得到帮助的人很少很少。有些孩子明明很有希望,但是我们却帮不到,很悲哀。”
  在公立高中顺达也在努力着,但都没有谈下来,“不过他们答应减免学费,我们会继续努力。”
  有人说,志愿者是一个高尚而又尴尬的角色。面对别人的不解,顺达说,我不敢停下来,否则不知道会错过几个孩子的前程。
  尽管顺达从没有说,但是记者隐隐感觉得到,对于他所做的一切,也有不理解。对此,他很无奈,却又那么的从容。
  大二时,曾经教过的一个山区里的孩子向顺达发来短信求助。那个孩子生病了,需要4000元治疗费。顺达急在心头。他三天没有上课,四处筹款,向一些社团提供这个孩子的资料。有些社团答复:那个孩子是贵州的,我们这里还有很多贫困生帮不了呢,哪里顾得过来。顺达不得不和志愿者们用自己的生活费一点点拼凑……
  爱心,没有地域之分。
  顺达默默地做了很多。一位老师充满怜惜地对他说:如果你是我弟弟,我绝对不会让你做这些事情。有人问:你是怎么想的,居然能为了非亲非故的穷孩子放弃大学窝在山里两年,耽误个人前途。
  还有人问,你放着现在好好的机会不去争取将来找个好工作,瞎折腾什么。记者同样关心,为什么不让自己过得更好点,为什么不能让自己有个更好的未来?是什么使他这样地执著与坚强?顺达平静地说,我不敢停下来,否则不知道会错过几个孩子的前程。
  2001年,顺达还在读高中时,资助了第一个孩子。那也是黔西县的一个贫困生,当时读小学5年级,从2年级开始就没有交过学费。顺达为他补交了5年级之前的所有学费,并在离开黔西后,每年通过在四川大学读书的一位同学,将当年的学费转给孩子所在学校。就这样坚持了3年。谁料,孩子在初中2年级时辍学出外打工了。
  第一次救助的失败经历使顺达对资助模式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学费不是问题,关键是和救助的孩子缺少精神的交流与沟通。经济上的资助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真正帮助他们树立人生观与世界观。要让孩子们知道,通过上学读书走出来,要比打工走出来更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从此,顺达要求自己和志愿者同每一个被资助的孩子保持联系,每个月至少与他们通一封信,为孩子们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在信中,他会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鼓励孩子们不要被贫穷打倒,一定要坚持读书,一定要走出大山。他还给孩子们讲自己大学里的新鲜事儿,告诉他们外面世界的精彩。
  “现实给贫困孩子太多太多的不公,或许有一天,这些孩子走出大山,上了大学,感到大学生活也不见得有多么好,但是,他们会通过多读几年书想通很多事情。这就是读书与打工改变命运的区别。”
  “爱,就是在别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责任。”这句话是国际著名志愿者德兰修女说的。顺达的故事正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顺达的苦与甜
  陈顺达本身就是一名贫困大学生,但他身上看不到一丝的躲闪和自卑。记者了解到,陈顺达每个月通过打工等方式赚得的生活费有六七百元,但他用来吃饭的钱仅仅有150元,剩下的全部用来做和助学有关的事情。不觉得苦吗?陈顺达对苦与甜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
  陈顺达:苦嘛,或许吧。从2005年到现在,我共亲自带队赴西南做了三次调查。期间只有2007年1月份的寒假没有去,那时候实在凑不够路费了,还要资助孩子,所以,整个假期就在哈尔滨打工挣钱。调查所需费用并不是很多,主要是路费。住一般是蹭在村民家,如果村子配合就住在村委。我们每天每人的生活费不超过3元钱,吃的都是自己做,不然这个标准根本下不来。
  在贫困地区,有的镇政府、乡政府会很支持我们的工作,但也有不理解的。我们搞调查,要贫困学生名册,或者拍些资料片,会遭到部分人的反对,甚至是驱逐。因此,这几次调查留下的珍贵图片并不多。在当地有关部门提供的贫困生名单中,经过我们的走访调查核实,最后总会发现有些名实不符的事例。但这些毕竟都是个别的。
  令我欣慰的是,我曾经帮助过的一个孩子已经考上大学,而且,她也在帮助其他的人,将这种助学助困的关爱延续下去。这个女孩是个残疾人。那还是1996年我上小学6年级,女孩在读小学2年级。我都忘记了给过她什么具体的直接的帮助,只记得送过一些生活、学习用品,与她聊天,鼓励她要坚强,告诉她,其他人认为你少了一只脚,可我觉得你和其他人没有什么两样。这个女孩学习很努力,后来考上中国信息大学,在大学成立了“爱心居”社团组织,关注西部教育。从上高二开始,这个女孩就开始帮助贫困孩子上学,每年资助100元钱。我们很少联系,她曾经给我写过一封信,表示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把爱传播下去。
  像这样令人感动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2007年7月,得知家乡贵州部分地区暴雨成灾,我搜集了部分灾区的照片,加上此前在贵州寻找贫困儿童时留下的部分资料片,在黑龙江大学B区篮球场举办了一个主题为“关注教育、情系贵州”的大型图片展。图片展引来爱心如潮。短短5天里,广大师生和热心市民捐赠了3000多件衣物,700多双鞋子,9箱书籍文具,有的甚至是新购买的衣物棉被和学习用品。这批折旧后价值5.5万余元的物资,共装了满满49个大编织袋,连同一片片爱心辗转运到了贵阳。(据陈顺达身边的同学透露,这批9.5立方米的爱心物资运输费用高达1800元,花费了顺达整整一个学期的家教所得。要知道,顺达每个月的生活费,只需150元!)其中有一位母亲代替儿子用小推车送来两大箱138本儿童读物,这个孩子就是2005年感动哈尔滨十大人物之一孙慧熙。一个学姐听说贵州灾区的灾情,在研究生宿舍楼一个劲地帮我们宣传,很多在哈的同学回家搜集很多衣物带回来,其中不乏崭新崭新的。之后,图片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在哈高校巡回展出。活动进展之顺利超出预想。现在,全国很多高校的志愿者和我们取得联系,希望能在自己的学校举办一次图片展,帮助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正是这些人和事,支持着我们,一路走下去。
  后记:这个寒假,陈顺达依然不能回家陪伴父母,他正在筹备去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和广西省百色地区进行贫困调查。2008年三月初,他还将和“西部助学大王”、千分之一助学网的负责人――张坤老人一起去湖南湘西的凤凰古城看望那里的孩子。
  志愿服务西部贫困孩子的过程中,陈顺达及其志愿者队伍不知走了多少路,吃了多少苦。然而,艰苦的环境没有使他们退缩。用陈顺达的话说:“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止我们的脚步。我们多走一里路,就有可能多帮助一个孩子,就可能多让一个孩子的未来有了希望。他们的明天有可能通过我们今天的努力来获得,为了这个,累死也值。”
  陈顺达,已经没有了当初看到贫困孩子就要流泪的冲动,但是,助贫的激情依旧。“并不是我有多么高尚,之所以坚持下来,是因为我被那些孩子们纯真的双眼所感动,助贫对我来说,是件不得不做、必须去做的事情。”
  陈顺达会一路走下去……
梁英乔 郑鑫 王彦
   来源:
-黑龙江日报
    编辑:
【】【】【】【】【】【收藏】【】
 相关新闻
 百姓理财
 视频       
  国内?国际推荐
  法治?社会推荐
  娱乐?体育推荐
  社区?评论推荐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为东北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贫困生申请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