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新华社当战地记者招聘实习记者?

新华社著名战地记者赵悦来我校作专题讲座 - 海南师范大学校友会
欢迎访问海南师范大学校友会网站
&&&&&站内搜索:
--各地校友会快速链接--
华南师范大学校友会
东北师范大学校友会
浙江师范大学校友会
福建师范大学校友会
广西师范大学校友会
湖南师范大学校友会
江西师范大学校友会
南京师范大学校友会
上海师范大学校友会
山东师范大学校友会
-- 请选择友情链接单位 --
海南省人民政府网海南教育厅海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
母校要闻&当前位置: -
新华社著名战地记者赵悦来我校作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 来源:海南师范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
&&&& 4月19日晚上八点,新华社著名战地记者赵悦先生带着新书《记者夫妻的中东时光》(和妻子杨媛媛合著),在我校桂林洋校区曾宪云报告厅作了“关于青春、勇气、行天下”的专题讲座,揭开了“战地记者”这个特殊职业的神秘面纱,并与热爱新闻的同学一起分享了他们夫妻的战地记者时光。
&&& 报告会在赵悦先生于中东拍摄的巴以战争视频片段中开始,会场内不时传来阵阵惊叹与掌声。赵悦先生向同学们解释每一个爆炸场景的危险指数、催泪瓦斯惊人的杀伤程度,以及很多被剪切掉的血腥场面对他心灵上的震撼。他说,战地记者每天都生活在死亡线上,子弹随时都可能从身边掠过,面对这一切,他必须勇敢,没有退路。
&&& 随后,赵悦先生就亲身经历开始了演讲。他简单地向同学们介绍了巴基斯坦和以色列的情况,使大家了解到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要深入了解有关采访对象和事件的相关背景。他强调新闻记者应该针砭时弊、伸张正义、揭示社会黑暗面,同时也指出新闻记者是一个在和贪污腐败、不法分子做斗争,经常面临战争、自然灾害和人为威胁的高风险性职业。赵悦老师分享了他的一些惊险经历:在巴基斯坦遭遇形式混乱的游民青年与军队冲突、机智躲避枪林弹雨;在全民皆兵的以色列非法定居点智慧地解决危机;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和妻子争分夺秒、想尽一切办法采访巴基斯坦最高领导人阿巴斯等。他告诉同学们,在感到恐慌的时候,要自信、坚持;在面对突发情况的时候,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理智分析;在危机的时候,要急中生智、敢于应变;面对困难,应该知难而上,锲而不舍。&
&&& 在之后的报告中,赵悦先生以自己大学同学何炅以及曾经的同事水均益的故事,耐心告诫大学生:应该乐思善学,培养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还应坚持新闻人“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的职业操守,更需要承认自己的缺点,不断提高情商,积极适应环境,注重团队精神,多了解多思考,因人而异地去采访,去做真实的新闻。赵悦先生真实自然、亲切大方的演讲不断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在随后的互动中,同学们纷纷举手提问,赵悦老师一一给予了充分的鼓励和耐心的解答,现场气氛随之达到高潮。
&&& 报告会在赵悦先生签名售书的热烈氛围中落下帷幕。新闻热线:9
|||||||||||||||||||||
&>& & 正文
激情与梦想让新华社战地记者驶入“新航道”/图
流利的英文,霸气的提问,冉维获得了众多网友的称赞,被誉为&淡定哥&、&真正的中国好声音& 魏俊浩/摄
中国日报网河南频道11月7日电(魏俊浩 黄娴)两年前,因用英语同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唇枪舌剑,新华社驻华盛顿记者冉维一炮走红;两年后,这名80后记者华丽转身,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硕士毕业后进军教育行业,出任英语教育培训机构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总裁助理。
11月6日,赶赴河南参加中国日报社&21世纪&联想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走进学校宣讲会的冉维,接受了中国日报网河南频道记者的独家专访。
回忆往昔峥嵘岁月,他依然心潮澎湃,谈起转行,他认为那是因为梦想与激情。
战地记者需要激情和决心
驻华盛顿做外交记者前,冉维曾作为新华社一名出色的战地记者,穿梭在战火纷飞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时至今日,他依然清晰地记得在法庭现场近距离观察接受审判的萨达姆,感受100米开外汽车炸弹爆炸强大气浪的震撼。
&那真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怕的职业。&冉维告诉中国日报网河南频道记者,爱,是因为它可以激起一个有志男儿的方刚血气,挥斥方遒;怕,是因为它随时可能带来的种种不可预知的致命威胁。
冉维回忆,那时他们工作地周围常有枪战发生,激烈的枪声震耳欲聋,晚上,躺在房内便能看到天花板上映照的枪战火光。曾有一次,外面发生爆炸,正在写稿的他从沙发上被震到地上,当他重新爬起来时,周围已是滚滚浓烟,窗户已没了玻璃&&
冉维称,战地记者是一个需要激情和决心的行业,没有巨大的激情就无法经受如此危险的考验。同时,更需要极强的适应能力和把控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媒体和教育是相通的&
&有时候,闭上眼,感觉我一路走来的经历犹如不同情节的电影在回放&&从驻巴格达做战地记者到做驻华盛顿的外交记者,再到走进哈佛校园&&这些人生的经历忽然显得如此虚幻,而又是那么真实!&冉维在一篇名为《追求梦想的道路》的文章中这样说。
因为梦想和激情,哈佛毕业之后,冉维又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历程&&做英语教育。
对于转行,冉维觉得并不奇怪。在他看来,教育和媒体本身就有相通的。&都是传播知识、信息和激励人们上进,都在传播正能量。&此外,冉维觉得自己也是英语专业出身,有过海外采写经验、当过翻译,并不是从零开始接触和拓展一个陌生的行业,之前的经历也为他选择英语教育打下了必不可少的基础。
当然,遇到&知己&&&新航道学校校长胡敏,也让他迅速选择了&新航道&。
冉维即将毕业时,赴美考察的胡敏找到了他。&他对教育的坚持和激情、新航道争做中国最好英语教育机构的企图心、它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长速度,以及我和胡敏老师对&高能高分&理念的不谋而合。&冉维说,这都让他迅速意识到,新航道正是他寻觅的绝佳组合。
&学习英语应常看《中国日报》&
当然,投身英语教育,对冉维来说也是学以致用,得心应手&&初中时,冉维就用一个小录音机一遍遍跟读VOA Special English磁带;在西安交大念大一时,他就代表学校参加了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刚到新华社,他每月的翻译量至少要4万字;担任新华社驻外记者时,他平均每月要写上百篇英文稿。
而谈起如何学好英语,冉维则谦虚地说自己的方法很笨&&读英文报纸,抄生僻单词。
&我学英语的主要方法就是看报纸,在看的过程中,把不会的单词用本子记下来,然后抄写。&冉维介绍,抄完了一本再换个新本抄,慢慢地就记住了那些生僻单词。
冉维称,这个方法虽然很笨,也很简单,但贵在坚持。
对于英文报纸的选取,冉维说:&那时我经常看《中国日报》和《21世纪英文报》,以及其他一些外文报刊。其中,《中国日报》很不错,学习英语应该常看。&在他看来,《中国日报》报道的内容都是国内新近发生的事情,这让他能迅速掌握和国内相关的最新、最地道的词汇,对其以后的学习工作也很有帮助。
关键词阅读
在郑州不少城中村内,多数村民加盖房屋以获得赔偿。(记者 张郁/摄)单砖墙…
新闻排行榜
Copyright (C) 2013 - 2014 .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2520号“新媒体新启蒙”为新华社团委官方微信账号,欢迎关注、定有收获。
巴格达分社
陈序,男,1987年生,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2009年进入新华社国际部,2011年至2013年任加沙分社记者,2014年9月任巴格达分社首席记者,号称“新闻界最会唱饶舌、饶舌界最会做新闻的男人”,战地文字稿获新华社第二届“清新文风奖”;摄影作品2011-12连续两年入选新华社年度国际图片,被推荐参加“荷赛大师班”;拍摄英文纪录片《生活在加沙》获新华社2013上半年社级好稿。
战乱地区驻外的N个好处
1、能和全世界最优秀的记者们同场竞技
2、能成为最接近荷赛年度照片大奖…………得主的人
3、抢头条!!不要给汪峰任何的机会!
4、能找到你失散多年的好兄弟
5、让你的人生因此与众不同
6、让你有机会成为中国好男人
尚乐,男,1985年2月生,2010年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同年7月进入新华社人事局,2014年5月任巴格达分社记者。代表作有《伊拉克战乱下的中国人》《探访伊北部美军空袭地区》《穿越生死之旅——伊拉克中国工人撤离纪实》等
当战地报道的大门被推开,它会带给你非常多新鲜的体验和独一无二的经历。在伊拉克的五个月里,我们曾在美军空袭前几个小时探访前线阵地,曾在兵临城下时记录士兵的决心,曾在中国公民转移行动中追随他们的足迹,曾因“白发人送黑发人”流下眼泪,也曾给奄奄一息的难民送上微薄但真诚的帮助。我很感谢这些经历,它让我的心脏变得强大,也让我的青春变得立体。习总书记要求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敢于担当,从军社长强调新华人要高举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旗帜,在这里,我的体会更深了。
大马士革分社
刘阳,男,1989年5月生,201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德语专业,同年进入新华社国际部英文室工作。2012年12月赴大马士革分社任英文记者,2014年4月起负责大马士革分社工作。代表作包括《叙利亚危机三周年》系列稿件、《逃离围城霍姆斯》等。
这里就是叙利亚,一个战地国家。在这里永远不用担心弄不出大新闻,也比谁都更有资格在离任的时候向别人宣称:“我也是身经百战了!”所以,不用担心自己too young,不用担心自己too simple, 只要心中充满了新闻理想,那么大马士革分社就是最适合你的。
杨臻,男,1990年11月生,2013年7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同年进入新华社国际部阿文室工作。2014年10月赴叙利亚大马士革分社任文字记者。代表作有《一位叙利亚姑娘的来信》等。
就在一个月之前,我也与你一样,很难不将叙利亚与“化武”“难民”“屠杀”等字眼联系在一起,当时的我怀着一颗忐忑的心踏上了这个饱经沧桑的国度。但当卡松山上星星点点的万家灯火映入眼帘时,我突然忘记了所有的担心与顾虑,仿佛大马士革也忘记了过去三年多所目睹的战火硝烟。大马士革,全世界最古老的有人持续居住城市。在她面前,任何王朝、政权都不过是历史的匆匆过客。“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在这里,新的传奇,等我来叙说。
喀布尔分社
陈杉,男,1989年8月生,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乌尓都语专业,2011年进入新华社国际部时政室。2012年年底派驻新华社喀布尔分社任分社负责人,2014年提任分社首席记者。参与阿富汗中国人遇害事件、阿富汗总统选举、巴达赫尚山体滑坡等报道任务,对阿富汗重建后两位总统均进行过专访。
在这里的生活采访工作,最重要的是可以开拓眼界。阿富汗的袭击爆炸,可以让人体会生死;阿富汗的社会状况,可以让人反思分化;这里有来自各个机构不同的人,同欧美人、当地人和其它亚洲人交流,听故事聊人生,很精彩。回头想想,来阿富汗以后采访过总统、去过爆炸现场、采访过达官贵人也进过平民窟,看过婚礼也看过葬礼,有忙到半夜三更,也有睡到日上三竿,很好很过瘾,自己对自己生命的成长速度比较满意。
仇博,1975年1月生,1997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12月加入新华社CNC。军事、历史、地理、桥牌、话剧爱好者。2014年3月派驻阿富汗,代表作品:《阿富汗,下一个伊拉克?》《阿富汗政坛僵局》《阿富汗,明天会更好?》
战地,是许多记者的梦想,战地,又充满了未知,由未知而产生恐惧。这半年时间,于我,喀布尔从遥远陌生变得亲近熟悉。此刻在北京休假的我,每每会想起,在几千公里外的群山环绕中,有一座城市,在那座城市的瓦兹尔·阿克巴·汗区,有一座小院子,院子里有一所二层楼房,房子里有一群人——几个阿富汗人和两个中国小伙子——还有一条大狼狗,他们每天在与北京宣武门西大街57号院子里的同事们一起努力工作着。这些人看起来是那么的平凡,但他们的名字却每天出现在各个媒体的国际新闻版面上。也许,这便是他们生命中最不平凡的一段经历。
陈汉琪,男,1991年8月生,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瑞典语专业。2013年7月进入新华社国际部时政室,2014年3月赴喀布尔分社任文字记者。参巴达赫尚山体滑坡、阿富汗总统选举、总统加尼专访等。
来到阿富汗已半年有余,回想起赴任前的那段日子,最让我忧虑的,不是战乱地区的危险或者落后地区的艰苦,而是担心总社嫌我这种90后太年轻不肯派我来这里——千真万确,我主动报名来的喀布尔分社。很多人不理解我一个瑞典语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为什么哭着喊着要来喀布尔,毕竟瑞典山好水好吃的好。但我自己的理由非常充分,也很简单:瑞典这种天堂般的国度已经去过了,那就趁着年轻,去传说中的“地狱”看看吧。
刘万利,男,1985年3月生,2008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专业,同年进入新华社国际部英文室工作。2010年8月赴中东总分社任英文室编辑、发稿人助理,2012年任萨那分社首席记者,代表作包括《独家探访卡扎菲兵营》《走进中东恐怖漩涡也门》等。
自2010年驻外起,亲身经历了中东剧变,实地报道了埃及革命、利比亚战争、也门动乱等事件。在战乱地区工作和生活有苦有甜,既为饱受战乱之苦的人们心碎,也为深陷泥沼的国家一步步走出困境欣喜。我认为记者最大的职业优势就是体验百态人生,战地记者则将这种优势发挥到极致,在枪炮声中感受战争的残酷后才能体会和平稳定来之不易,平淡生活更值得珍惜。驻外工作令我收获颇丰,感觉像穿梭时空回到了20世纪初的动乱年代,曾经厌烦的枯燥理论全部变成鲜活的画面呈现在眼前。
的黎波里分社
陈向阳,男,1985年5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2009年7月进入新华社参考消息报社,2014年3月任的黎波里分社负责人。代表作有《危急时刻,祖国永远是你的依靠——驻利比亚中方人员撤离实录》《利比亚缘何战火再起》《战火纷飞中的利比亚华人》等。
战地黄花分外香。这里是利比亚。有沙漠,有海洋;有生活,也有战争。如果我们沒办法阻止战争,那就让我们把战争的真相告诉世界。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我们靠得不够近;文字写得不够好,那是因为我们没能直面悲伤。为你自己,为这个世界,的黎波里分社需要你!
张远,男,1989年生,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挪威语言文学专业,2011年进入新华社。入社先后任国际部专特稿编辑室担任编辑、新华社广东分社记者,现任新华社驻利比亚的黎波里分社记者。张远代表作卡扎菲身亡三周年系列组稿《卡扎菲身亡三周年利比亚持续动荡》《敏感话题卡扎菲》,战地报道《利比亚,当首都沦陷》《利比亚武装势力盘点》《利比亚国民议会遭“废”》《利比亚再设禁飞区》等。
在这里看不到革命的胜利、自由的胜利、民主的胜利,只看到这些陌生的西方理念为国家带来的疮痍、苦难与悲剧。在这里有人提倡政教合一,有人主张“连省自治”,也有人叫嚣武力统一,利比亚的后卡扎菲时代,恰如中国民国时代,割据混战混杂纷乱。跨越地中海飞行,透过云层,舷窗外出现土黄色的城市,满是砖红浅黄的房子,这就是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这里有每一名记者想听的故事。
高路,女,1977年9月生,2001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专业,同年进入新华社国际部时政室工作。2004年至2006年赴耶路撒冷分社任记者,2007年至2008年获志奋领奖学金赴英国利兹大学攻读传播学,获得硕士学位,归国后与同事一起创办新华社国际部电视室,任责任编辑及主持人。2011年至2014年任亚太总分社采访部记者、负责人。2014年5月重返巴以地区,任新华社加沙分社记者。
十年前在以色列,十年后在巴勒斯坦。感谢新华社提供的驻外机会,使我可以从不同时空与角度,审视巴以两个民族、一场冲突。亲历自杀爆炸、加沙战争、犹太人定居点的扩建与撤离,送别一代伟人阿拉法特和沙龙,在这些关键性的历史节点,我记录、我感悟、我成长。如果说十年前的我将工作注入充沛情感,十年后的报道则承载更多理性思考。驻外,让我的人生就此不同。
才能发表评论.比特客户端
您的位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新华社战地记者唐师曾:我用希捷NAS存储精彩
唐师曾 希捷 新华社
  他,曾独自进入战火纷飞的黎巴嫩、伊拉克、利比亚、以色列、巴勒斯坦……,拍摄了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他,独家采访过沙龙、拉宾、曼德拉等军政要人,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政要们鲜为人知的一面;他,曾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驾车从北京成功驶抵珠峰大本营;独自驾大吉普从北京出发,经新疆进入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尼泊尔、翻越喜马拉雅山穿过西藏回到北京;从北京驾车穿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土耳其、希腊、意大利到达罗马……他代表中国应邀参加诺曼底登陆60周年、诺曼底登陆70周年,采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纪念。
  提起唐师曾,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便是"战地记者",海湾战争期间五进巴格达,用图片、文字、视频全方位记录海湾战争,编写畅销书《我从战场归来》、《重返巴格达》……累计印数超过百万。唐师曾足迹遍布欧洲、中东、北美、南极、北极国内各地,用影像和图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别样的世界。一个人的远行是坎坷的,但同时也是快乐的,因为他用镜头阐释了他的别样人生。
  新华社著名战地记者唐师曾(图片由唐师曾提供)
  在唐师曾工作时,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的数码设备,如照相机、摄像机、台式电脑、电脑、希捷等。这些设备是老唐几十年专业经验积累后筛选出的可靠装备,着老唐前半生的心血,近几十年间,他多次冒生命危险亲临一线采访,为新华社拍摄了无数张独家的珍贵照片,路透社、法新社、中央电视台等近百家知名媒体曾多次报道过他的传奇经历。他点开希捷Backup Plus Fast移动硬盘,为我们展示了很多珍贵的图片及影像资料:南极长城站、秦岭雪山的野生大熊猫;可可西里无人区;珠峰大本营;埃及神秘古老的塔;甚至还有人迹罕至的马来半岛和冰雪皑皑的北极峡湾。
  "这些只是我所拍摄图片中很小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胶卷需要扫描后存入希捷硬盘。图片及影像资料的存储和管理对我非常重要,但是此前我始终没有找到一种海量存储的安全方式,直到我发现了希捷网络存储产品。它不仅安全可靠,具有自我修复功能,还能使需要行走世界各地的我通过网络和云技术查找我存储的珍贵资料。希捷NAS网络存储系列为我提供了完解决,我可以随时随地存储数字内容,为保护珍贵的摄影创作免除了后顾之忧,并可以科学检索,随手抓取",唐师曾表示。
  希捷网络存储产品(图片由唐师曾提供)
  战地记者的西行漫记
  1990年12月至1991年6月,唐师曾目击并记录海湾战争全过程。"很多人觉得战地采访或拍摄是十分危险的,但所有危险既然克服,就不算危险。"面对险境,老唐表现的非常坦然,但是他也流露出了深深的忧虑:"其实我最担心的还是我所拍摄的视频和图片,对我来说,他们实在是太珍贵了,凝结了我的心血,我必须为它们寻找一个安全可靠的存储备份方案,而希捷NAS网络存储设备正是我所需要的。"
  作为全球领先的存储解决方案提供商,希捷科技于为用户提供保护和备份珍贵影像资料的存储解决方案。今年,希捷推出了全新的容量为2TB至30TB网络附加存储产品解决方案组合,新的产品配备了最新最直观的NAS 4以及专为没有专属IT资源的小型而设计的硬件,可以充分确保项目数据的可访问性、安全性以及可使用性。
  "每次外出进行采访时,我总会拍摄大量的影像资料,力求还原每一个瞬间,因此对存储有迫切的需求。新的希捷NAS网络存储很好地解决了我对存储容量的需求,20TB的超大容量使我可以轻松地存储海量的采访录音、视频、图片以及其他文字资料。同时,借助直观的NAS OS 4操作界面,我可以轻松进行文件的存储和备份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
  2003年,唐师曾只身驾驶吉普车,从北京出发,历时90天,行程30000公里,一路西行。旅途中,唐师曾拍摄出大量高清晰照片,记录了一个中国战地记者重返和平生活途经南亚次大陆的亲历,记载了那些古老土地的沧桑巨变。
  "多年来,由于缺乏先进的存储设备,我只能将远行途中拍摄的大量照片、影像等资料零散地存在电脑设备、移动硬盘中,在查找和分享数据时存在诸多不便。"唐师曾笑道,"希捷NAS网络存储可以将我获取的珍贵资料集中存储于单个设备中,实现了数据的集中备份和保护,管理起来十分方便,使我可以轻松地通过电脑、或笔记本电脑调取资料,工作起来更加。"
  新一代希捷NAS网络附加存储解决方案对设备管理器进行了升级,用户仅需从一个独立的地点便可管理喜好和设置,非常便于管理。同时,希捷NAS OS 4系统可以确保存储设备在无专门IT支持的情况下正常运行,保证用户工作有条不紊地运转,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甚至智能上轻松管理网络附加存储设备。
  唐师曾工作室(图片由唐师曾提供)
  安全可靠,高枕无忧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更好地存储和保护自己的数字内容,对记者来说更是如此" 唐师曾表示,"作为战地记者和摄影师,最大的遗憾就是丢失资料。2012年,我丢失了陪我走遍世界的军用背包,其中包括了存于相机中的拍摄内容,这对我来说简直就是灾难性的损失。所以,珍贵的东西一定要妥善保存,及时备份。"
  希捷NAS网络存储自带Sdrive?软件,可以在有网络的环境下随时随地将文件资料保存到NAS设备中,便于及时备份。同时借助技术,当一块硬盘出现损坏时,其他硬盘上的数据可以通过RAID系统将这块硬盘的数据还原出来,进一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以后再也不会担心丢失资料了,现在我把拍的东西都存储在希捷NAS中,很踏实。"
  随时记录精彩时刻
  旅途中,唐师曾常常编辑和审阅稿件。现在,唐师曾仍然经常外出工作,享受着说走就走的旅行所带来的乐趣。由于新闻时效性的特点,他需要利用在途中的时间撰写文章、发送图片,并且需要及时调阅资料,实时保存数据信息。"有时在旅途中,我无法随时查阅和保存数据资料,对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希捷NAS设备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Seagate Sdrive软件,我可以轻松创建属于自己的私有云,借助免费的移动应用程序,访问私有云就如同将文件存储至外置硬盘一样简单方便。在希捷NAS的帮助下,我真的可以随时记录精彩瞬间了。"
  希捷科技全球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孙丹女士表示,"如今,新闻和摄影工作者不断创作出高质量的珍贵图片及影像,对资料数据的存储和移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捷拥有丰富的存储产品线,可以满足各种用户的存储需求。非常高兴新的希捷NAS网络存储可以为唐师曾先生的记者工作提供便利,帮助他为我们记录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的精彩瞬间。"
  希捷4-盘位网络存储
相关文章:
[ 责任编辑:杨瑗嘉 ]
本届云博会的主要内容包括展览展…
甲骨文的云战略已经完成第一阶段…
软件信息化周刊
比特软件信息化周刊提供以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为重点的全面软件信息化产业热点、应用方案推荐、实用技巧分享等。以最新的软件资讯,最新的软件技巧,最新的软件与服务业内动态来为IT用户找到软捷径。
商务办公周刊
比特商务周刊是一个及行业资讯、深度分析、企业导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周刊。其中,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力打造的比特实验室可以为商业用户提供最权威的采购指南。是企业用户不可缺少的智选周刊!
比特网络周刊向企业网管员以及网络技术和产品使用者提供关于网络产业动态、技术热点、组网、建网、网络管理、网络运维等最新技术和实用技巧,帮助网管答疑解惑,成为网管好帮手。
服务器周刊
比特服务器周刊作为比特网的重点频道之一,主要关注x86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以及高性能计算机行业的产品及发展动态。通过最独到的编辑观点和业界动态分析,让您第一时间了解服务器行业的趋势。
比特存储周刊长期以来,为读者提供企业存储领域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及时、全面的资讯、技术、方案以及案例文章,力求成为业界领先的存储媒体。比特存储周刊始终致力于用户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储业务、数据保护与容灾构建以及数据管理部署等方面服务。
比特安全周刊通过专业的信息安全内容建设,为企业级用户打造最具商业价值的信息沟通平台,并为安全厂商提供多层面、多维度的媒体宣传手段。与其他同类网站信息安全内容相比,比特安全周刊运作模式更加独立,对信息安全界的动态新闻更新更快。
新闻中心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以独特视角精选一周内最具影响力的行业重大事件或圈内精彩故事,为企业级用户打造重点突出,可读性强,商业价值高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为互联网、IT业界及通信厂商提供一条精准快捷,渗透力强,覆盖面广的媒体传播途径。
云计算周刊
比特云计算周刊关注云计算产业热点技术应用与趋势发展,全方位报道云计算领域最新动态。为用户与企业架设起沟通交流平台。包括IaaS、PaaS、SaaS各种不同的服务类型以及相关的安全与管理内容介绍。
CIO俱乐部周刊
比特CIO俱乐部周刊以大量高端CIO沙龙或专题研讨会以及对明星CIO的深入采访为依托,汇聚中国500强CIO的集体智慧。旨为中国杰出的CIO提供一个良好的互融互通 、促进交流的平台,并持续提供丰富的资讯和服务,探讨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信息化发展引领CIO未来职业发展。
IT专家新闻邮件长期以来,以定向、分众、整合的商业模式,为企业IT专业人士以及IT系统采购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包括IT新闻、评论、专家答疑、技巧和白皮书。此外,IT专家网还为读者提供包括咨询、社区、论坛、线下会议、读者沙龙等多种服务。
X周刊是一份IT人的技术娱乐周刊,给用户实时传递I最新T资讯、IT段子、技术技巧、畅销书籍,同时用户还能参与我们推荐的互动游戏,给广大的IT技术人士忙碌工作之余带来轻松休闲一刻。
微信扫一扫
关注Chinabyt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地记者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