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做技术创新的争做领头羊羊

我市两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科技创新“领头羊”__巴中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门户网
站内文章搜索:
&&&&栏目导航:
我市两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科技创新“领头羊”
[来源: | 作者:巴中科技 | 日期: |
近年来,四川省南江黄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江银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力开展企业科技创新和面向校、院、所技术合作交流,加快推进研发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培养自主创新人才,有效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取得一批科研成果。通过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建立了稳定的合作渠道,提升了我市科技研发整体水平,取得了《南江黄羊快长系选育及产业化示范》等10余项市级科研成果。截止到2010年底,两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重点科技项目3项,已初步显现了促进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二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两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攻克了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共性关键技术,通过技术入股、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等方式进行成果转化与扩散,带动了南江黄羊、通江银耳行业的技术提升和科技进步,累计转化成果7项,成功开发并已投入市场的“手撕羊肉”、“压缩银耳”等产品,辐射带动多家相关企业,获得直接经济效益300多万元,取得社会效益上千万元。
三是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加快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政策激励、高薪引进等方式,建立了一支学历层次高、结构层次合理的研发人才队伍,造就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技术水平的学科或技术带头人。目前,两中心拥有高级职称11人,引进及聘请硕士及以上人员5人,作为我市科技创新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孵化基地,广泛开展面向社会或行业的技术培训班、讲座、技术交流等10多次,培训各类科技人员700余人次。
&&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
版权所有:
地址:巴中市江北新区 邮编:636000
电话:&邮箱: &蜀IP备号-1
页面执行时间:15.250毫秒[转载]生益科技:&三大技术创新&成就代工领头羊地位
生益科技三大技术创新 成就代工领头羊地位
09:02:07 来源: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年前,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益科技”)还是一家代工企业,用60万美元买入美国一个产品配方开始了覆铜板制造,那时没有自主研发新产品的生益科技年产值只有736万元人民币,没有自主品牌的生益科技,企业连年经营亏损。而现在,公司有近50亿的营业额,并且令人骄傲的是98%以上的销售均为自主研发的产品,自1992年开始盈利后,企业已连续17年盈利。1998年,拥有3.38亿元的生益科技上市了,集资3.27亿元,公司净资产合计6.65亿元。经11年的努力,去年生益科技积累净资产增至24.33亿元。
  生益科技总经理助理周嘉林说,2001年至2003年,网络经济泡沫破裂后,公司察觉到欧美企业受到重创,出现了产业转移的趋势,于是从2003年起的5年时间里,生益科技在咸阳、苏州和东莞松山湖连续扩张,幸运的是,每次扩产都于当年实现盈利。从2003年的年销售1272万平方米的产品,迅速增长到2008年的3429万平方米,5年内产能增长了2.7倍,完成了进入世界前五的目标。
  生益科技这家以代工起家的公司为什么能当行业领头羊?周嘉林将企业的成功概括为转型升级带来了全面发展。
  管理创新实现规范化管理
  生益科技从1990年便意识到规范化管理是一种经济效益,通过学习和引入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1993年生益科技在国内同行中首先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随后,1998年通过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1999年通过GB/T19022计量体系认证;2002年通过BS7799(现升级为ISO27001)信息安全体系认证;2004年通过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时,还引入了精益生产、作业绩效考评、清洁生产、SPCD、QCC、6S等管理方法。所有这些都确保了公司的管理一直处于有效、可控、稳定的状态。
  技术创新夺市场话语权
  1990年,当生益科技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后不久,国内又有6家企业以相同的方式进入此行业,生益科技针对这个情况,确定了领先做大的战略,即不断扩张生产线,用规模经济参与竞争。经过5年左右的持续扩张,生益科技占领了国内同类产品一半份额。
  成为行业巨头后,又将眼光投向自主研发新产品,即技术上领先的战略。又过了5年,生益科技已经在技术上遥遥领先对手。不容易满足的生益科技又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自主创新是痛苦的,投入也很大,而且成功几率较低,所费时间也长。生益科技认为自主创新是中国企业必经之路,这点从企业遭遇美国“ICT337”专利诉讼得以体现,虽然当年生益科技胜诉,不过他们也感到专利天花板越来越低,于是生益科技在胜诉后制定了一个五年专利计划。
  流程创新追求资源最大化
  1997年,生益科技经过两年的导入,将原来的生产系统切换为ERP企业资源/CIMS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成功地重组了公司的业务流、信息流,并依托这个系统不断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和重组,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周嘉林说,2004年通过信息系统设置虚拟中途仓,使生产计划效率和产能效率大幅提升,在拆除了两台主设备投产到陕西的合资工厂后,当年的产能非但没有减少还增加近20%,仅此一项收益便已将ERP项目建设的2000多万元的投资全部收回。
  生益科技现在东莞的万江、松山湖与陕西、苏州的企业均在一个系统上作业,信息高度集成,信息依托技术平台,打破了过去管理部门、职级架构上对信息的阻断和截流,使信息真正成为了生产力。在这个生产流程领域,生益科技仍然处于同行的绝对领先地位。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车都?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您现在的位置:&&
锐意技术创新的“领头羊”――记红金龙印务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总监张新华字体显示:&&&&&&&& 开拓创新是企业保持持久旺盛生命力的源泉,红金龙印务公司生产总监张新华以勇于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带头人形象,引领生产体系员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各类管理、技术难题,在公司内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并采取措施鼓励一线员工的创新行为,使员工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越来越强,对新材料、新工艺的吸收认知能力逐步加强,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新华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不断学习相关技术知识,1980年参加工作以来,从胶印机台操作工做起,一步步走来,直到今天作为公司的生产总监,全面负责生产管理活动。他凭借其深厚的技术底蕴和多年的管理实践经验及良好的个人魅力带领生产团队持续创新,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技术方面,张新华勇于创新,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分别完成了“凹印镭射纸避缝印刷、凹印镭射纸无缝纸运用、印刷条码控制、凹印条码控制、凹印模拟的色标对色标套准系统”等技术创新项目,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均作出重要贡献。  2006年,凹印卷筒素面镭射、光柱类纸张因加工行业尚未解决周期性版缝问题,此类卷筒纸在印刷加工中受张力和形变的影响,连续的卷筒走纸位置(版缝)定位误差会逐步变化而失去可控性。依产品规格的不同,其废品率高达25%以上。作为生产负责人,张新华肩负重任组织相关部门成立了卷筒纸定位印刷攻关小组。通过不断的技术攻关与试验探索,张新华率领的攻关小组将带有光标的纸张通过张力补偿机构进行定长拉伸,使光标与印版相位形成对应关系,通过纸张张力的变化使得图文印刷在指定的区域,并且具有极高的重复性,不会因为停机或更换纸卷(通过不停机队位拼接系统实现)而出现偏差。通过避缝印刷的技术创新,红金龙印务公司在业内率先提出了卷筒纸避缝印刷的解决方案并成功实现工业化生产。项目实施后该类系列产品平均产出率由77%提高至91%。该项目荣获2007年度红金龙印务技术创新项目特等奖。  在卷筒纸定位印刷项目取得成功后,2009年1月―10月,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消除因定长拉伸的稳定性带来的质量隐患,应对市场不同机型规格产品对应不同版距纸张的局限性(特别复卷产品对版缝精度的要求高),结合产品的特性,张新华率领技术团队提出无版缝的技术理念,再接再厉,历经半年,通过上游的光柱镭射纸二次膜压技术的应用基本实践素面镭射纸无版缝。这项技术降低因避缝印刷定长拉伸的张力波动造成的生产控制难度,产品产出率也得到稳步增长。提高了高端材料的通用性及材料的采购储备。素面镭射无缝纸运用项目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荣获红金龙印务2009年度技术创新项目特等奖。  2007年根据国家局对卷烟包装材料条码的扫描等级标准要求,武烟对此拟定了新的条码等级的标准要求,如不能达到新标准则为不合格品,鉴于当前印刷方式不能达到条码扫描等级新标准,红金龙印务公司产品面临巨大风险。为了解决问题,生产总监张新华身先士卒,积极与其他同行交流,通过对条空、条高的印刷效果的验证先进,对条码白墨印刷方式的改进,提高了条码扫描等级和通过率。张新华参与制定《条码印刷质量暂行标准》,在生产过程中严格实施执行,大大提高产品条码的扫描通过率。基本满足客户的条码等级标准,大大降低产品交付风险。  在管理方面,生产总监张新华针对印刷公司单产品多工序、多人参与的状况,独树一帜,提出工序考核制度与工序消耗考核制度,树立上工序为下工序服务的理念,工序间相互制约,明确各工序责任,基本做到了奖惩分明。张新华积极顺应公司降成本工程,分别将基础数据考核、产出率目标、设备目标等逐一分解。落实到人,2009年生产成本在2008年的基础上降低900多万元。  自担任生产总监以来,张新华秉承“正直、宽容、远见、敬业”的工作理念,带领员工不断开拓创新,全面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来源:通讯员 刘媛&&&&相关新闻发挥传帮带作用 做技术创新“领头羊”
- 嘉兴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
 >  >  > 
> 正文
发挥传帮带作用 做技术创新“领头羊”
——记浙江金元亚麻有限公司技术创新部主任徐智权
     日 08:50:47              
12月8日,记者在浙江金元亚麻有限公司看到,公司技术创新部主任徐智权正与德国专家探讨如何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以提高产品质量。“徐智权是公司引进的外来人才,他勇于创新,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不断对公司的机器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使纱线质量和销售价格稳步提升。公司有关人员在他的带领下,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公司人事部周玲芬说。
徐智权是湖南人,毕业于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染整工程专业,1997年7月进入浙江金达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先后做过金达丝绸集团印花厂的印花操作工、金达丝绸集团染整分厂设备管理员、浙江金元亚麻有限公司亚麻分厂副厂长,分管设备,浙江金元亚麻有限公司厂长兼技术创新部组员,2008年3月至今,担任浙江金元亚麻有限公司技术创新部主任。
“江浙一带纺织业比较发达,我毕业后就来这里找工作,没想到一干就是十多年。”徐智权说。他刚来金达时,做的是两班倒的工作,每个月工资只有五六百元,虽然理论与实际操作有很大差距,但徐智权积极肯干,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好评。“当时公司刚刚引用电脑进行印花制板,都是英文说明,一般人员操作起来困难,徐智权主动学习研究操作技术,并把所学技术一一教给了别的员工,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周玲芬说。
徐智权与机器设备结缘是在做染整分厂设备管理员时,当时分厂只有一名电工,生产业务又很忙,徐智权就尝试着根据图纸自己动手维修设备。有一次他靠着一股拼劲和钻劲,将设备故障排除,这件事后,同事们对他刮目相看。他自己也对设备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和坚定的信心。
2000年初,公司亚麻项目一期上马,自此徐智权的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突破。设备如何排列最合理?应该安装哪些辅助设施?徐智权一边琢磨一边实施。在去别的厂家参观学习后,徐智权自己动手画了草图,每一台机器都亲自安装,只用了半年时间就把工作圆满完成。而这项工作以往在别的厂家一般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完成。“早生产就能早产生效益。亚麻项目一期刚投产时,我天天都要加班,这些机器上几乎每一颗螺丝都曾经过我的手,当然我也走过一些弯路,但我也因此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徐智权笑着说。
注重细节是徐智权取得成功的一大关键。在工作中,徐智权关注每个细节,常在考虑是否有更好的方式做这件事情。在生产过程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废油,以前都是一倒了之,徐智权看到后,建议公司引进了废油处理设备,这样废油经过过滤可以循环使用,一年就能节约一二十万元,而这个设备购买成本只有5万多元。
工作11年来,徐智权的小发明数不胜数,多个发明获得公司颁发的小发明奖和小改革奖,多次被公司评为先进生产者和优秀管理者。他有多个发明项目被列入浙江省2003年省级产品试制试产计划,纺制竹节纱的装置还获得了专利。2001年,徐智权被评为助理工程师,今年又申报了工程师。公司规模从当初的5000锭发展到现在的近4万锭,纺纱规模位于国内第一,国际二三位,实现了质的飞跃。
来源:嘉兴日报    作者:撰文 陶玮    编辑:陈保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技术创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