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时清明节为什么放风筝要助跑

牛汉旧作《月夜和风筝》:父亲与黑暗中的风筝
[摘要]父亲回答:“天黑透了,天才能安静下来,风筝在天上才自在。天空只有风筝和灯,只有海琴的歌,一个完美的世界。”父亲像是在吟诗。图片来自网络。牛汉,日-日,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品:长诗:《鄂尔多斯的草原》,诗集:《彩色生活》、《祖国》、《海上蝴蝶》、《汗血马》、《空旷在远方》、《半棵树》等,散文:《滹沱河和我》、《悼念一棵枫树》等。首届腾讯书院文学奖在年度致敬环节,向去年刚刚离世的老诗人牛汉致敬。致敬词如下:出生于1923年,享年90的牛汉,这位像艾青所说的“像牛一样的诗人”,其人格力量在于他在苦难来临,许多人精神被摧毁的时候,依然保持着昂扬的斗志,找到了自己生命存在的另一种形态,也找到了与这个时代对抗的一种手段,那就是诗。《月夜与风筝》在我童稚的心里,父亲很深沉,与父亲的生命能以融合的月夜和风筝也很深沉。深沉,意味着识不透底蕴。对于月夜和风筝,父亲有许多自己的哲学和具有哲理的玄想。他当年不到三十岁,经历了五四运动和大革命,人显得有点苍老。我正值童年,对父亲困惑不解。经过五六十年心灵的反刍,现在才渐渐地有些理解了:父亲当时精神上很困厄。活得不舒展。父亲从来不在白天放风筝。祖母说他的风筝是属蝙蝠的。父亲说:“白天不需要风筝,白白亮亮的天空,要风筝干什么?”父亲总是当天地黑透了之后才去放风筝。奇怪的是,白天没有风,黄昏以后,常常不知不觉地来了微风,似乎不是从别处刮来的,风就藏在我们村子里一个角落,它觉得应该醒了,站直身子,轻飘飘地跑起来。有时候,白天风刮得很狂,一到黄昏便安生些,仿佛事先与父亲和风筝有过默契。放风筝在春二月,天日渐长起来。天暗下来时,不用父亲唤我,我会跟在他后面,帮着把风筝从我家的东屋弄出来。丈把高的人形的“天官”风筝由父亲自己扛。我用双臂抱着放风筝的麻绳,绳缠得很紧,足有西瓜那么大那么沉。父亲悠然地看着天,说:“又是个月明的天!”只有我知道,他并不是赞美月夜,他希望的是没有月亮和星星的黑夜,“没有月亮多好。”父亲慨叹一声。实际上黑透了的夜极少。我对父亲说:“有月亮放风筝才好。”我想,天黑会闷人,有月亮能看见升天的风筝,看见红灯笼与星星在一块闪烁,还能望见海琴振颤的翅羽。父亲不答理我。到了街上,他说:“没有月亮和星星,天是囫囵的,完完整整的。”“为什么?”我问。父亲回答:“天黑透了,天才能安静下来,风筝在天上才自在。天空只有风筝和灯,只有海琴的歌,一个完美的世界。”父亲像是在吟诗。我当时还是喜欢在月明的夜放风筝,我喜欢望着朦胧的天,它越看越深,越看越高,风筝飘带上的月光跳来跳去,还能看见变化莫测的飞云。红灯摇摇晃晃,比所有的星星快活得多。如果天全是黑的,我们什么也看不见,天也看不见我们。父亲摇摇头不作解释,他清楚他那套玄想无法让我理解,而我也有我自己童稚的玄想。父亲年轻时喜欢写诗、吹箫。他有时自言自语,以为我听不懂,听到我的某一句问话以后,他惊愕地回过头来望一望我,似乎我不应该听懂他的话。总有一群小孩跟在我们后面吵吵嚷嚷,如果我和父亲不放风筝,这些孩子都不会到街上来,家里老人不放心他们在月亮地里跑动。我和父亲照例在一个小的广场上停下来。这里实际上是村里的一个十字路口,没有车马,就成为一处注满月光的开阔地方。靠北边,有个高坡,父亲站在上头就能把风筝放到天上去,不需要助跑,他让我把风筝直立在丈把远的地方,在背后扶着风筝。父亲高高扬起双臂,猛地向上一拽,风筝抖动一下,被惊吓得跳起来。父亲手中的绳子一抖一拽地就把风筝逗到了空中。风筝显得很高兴。它和父亲配合得很好。一会儿风筝就升高了。风吹着,月光抚摸着“天官”的彩衣,发出瑟瑟的声音。一到春天,村里的枣树上,总有风筝挂在树上,都是孩子们的瓦片风筝,父亲的风筝从来没有挂在树上过。我们村家家院子里,多半有几棵枣树,枣树是长不高的,风筝很容易就能越过。等到风筝放得很高以后,父亲横着身子一步一步地移到五道庙前。五道庙有结实的栅栏,父亲把绳子放尽,手里只剩下一根光滑的木棒,他把木棒横别在栅栏上。五道庙前是个热闹的广场,这时父亲掏出烟锅,抽着后,就坐进人群里去,似乎风筝跟他无关了。这时我感到风筝只归我所有了。我担心天上风大,风筝会倒栽下来。我不时用手摸摸绳子,如果绳子绷得太紧,发出嘎吱的声响,我就对父亲说:“绳子怕要断。”“没事。”父亲对我说:“你快回去把灯笼和海琴拿来。”这时才是我最高兴的时刻。我跑得飞快,幸亏有月亮,看得清路,身后跟着一串孩子,仿佛我是风筝,身后的一长串孩子是风筝的飘带。“成汉哥,今天的海琴让我拿!”“成汉哥,灯笼由我拿!”父亲的海琴和灯笼搁在东房的供桌上。蜡,我得向祖母要,蜡不要随便放,搁在供桌上,一会儿就会被老鼠吃光。我和孩子们又是一阵小跑,我当然地跑在前头,同伴们有的拿蜡,有的提灯笼。海琴由我拿,我从不让别人碰的。父亲站起来,用手摸摸风筝的绳子,如果绳子绷得不够紧,海琴常常放不上去。父亲放海琴和灯笼不让别人插手,他先把海琴连到绳子上,再把灯笼挂在海琴下边。他总是当风筝稳定到最佳状态时,才小心地把灯笼点亮。我和孩子们鸦雀无声,等待着海琴和灯笼开始升起的一刹那,父亲异常专心,眼睛也明亮起来,不住地看天、看灯笼和海琴,只听孩子们一声喊:“海琴动了,动了!”海琴在一片欢呼声中沿着琴弦似的绳索嗡嗡地歌唱着升了上去,越升越快。我把耳朵贴着绳子谛听,真能听到远方大海的声音,嘿,大海的声音原来像一群蜜蜂在飞。父亲目不转睛地看着海琴和灯笼升到风筝那里。天空出现了一颗与众不同的红色的星,摇摇晃晃的星,会歌唱的星。灯,在天空,也不过亮半个钟头。灯灭予以后,放风筝的高潮便结束。孩子们纷纷回家。我仍忠实地守望着天上的风筝。失去灯,风筝看去更明显些,它摇曳着,隐约能听到飘带扑瑟瑟的声音。灯笼和海琴也像我一样陪伴着风筝,还有天上的月亮和星星。直等到半夜,父亲和广场上的人都立起身来,父亲才和几个大人把风筝收了下来。如果大人们的自乐班还忘我地吹奏响器,何时收场就难说了。风筝在天上多半很安生,只有几次,忽然起风,父亲提早收下风筝来。风筝靠墙立着,我守着它,还守着灯笼和海琴。大人们仍吹吹打打,不愿散场。父亲年年都要放风筝。每年都认真地把风筝修补一番,重新染一次颜色。村里放风筝的人有好多家,都没有我父亲放风筝那样虔诚和认真。我们村和附近几个村流行一个谚语:“史桂林的风筝头一分儿。”卖豆腐的老汉夸自己的豆腐说:“我的豆腐是史桂林的风筝。”父亲的风筝挂上灯笼之后,三五里内的几个村庄都看得见。这放风筝的一套技能父亲是怎么学来的,可能是我们家乡自古传下来,也可能是他从北京城学来的。但是,我在北京待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见过有人夜里放风筝,更没见过挂海琴和灯笼的风筝,真感到奇怪和遗憾。父亲为什么总在月明的夜放风筝,而且特别喜欢在黑夜挂灯笼和海琴,我此刻真有点理解了。如果我现在放风筝,我也一定在黑夜放,而且一定挂上灯笼和海琴。当风筝放稳了之后,父亲就不停地抽烟,很少跟谁说话,他仿佛很深地进入另外一个世界,他放风筝跟他吹箫的神情很相近。他有自己放风筝的哲学,希望风筝带着灯笼的光亮和海琴的歌,也带着他的心灵,升向高高的空旷的夜空。后来,到了四十年代,我知道,父亲在家乡那些年写过不少的诗,有旧诗,也有新诗,从来没有发表过,他似乎没有想到过要发表。还有,父亲一生嗜酒。他放风筝之前,喜欢先喝点我祖母酿的黄酒。我们家乡的春二月,大地还没完全解冻,夜间是很冷的,有月光的夜更加清冷清冷。似乎一旦风筝连同海琴和灯笼升到天上,月夜就变得温暖起来。至少我父亲的感觉是这样。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xuguangli]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答案】分析:(1)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2)测电笔是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的.使用测电笔辨别时,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分,笔尖接触电线,若氖管发光则为火线,否则为零线.(3)一旦有人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棒将导线挑开,使接触者尽快脱离电源.(4)对于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金属外壳一定接地,防止外壳漏电,发生触电事故.解答:解:A、因为高压线上是高压,在下面放风筝时可能会发生高压电弧触电或跨步电压触电,正确、但不合题意;B、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接触电线,氖管发光,表明检测的是火线,错误符合题意;C、发现有人触电时,千万不能用手将触电人拉开,会使救人者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棒将导线挑开,使接触者尽快脱离电源,正确不合题意;D、将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地,当用电器漏电时,电流就通过地线,流入大地,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安全用电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平时学习时多了解、积累,加强安全意识,学好电、用好电!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26、人是被电“吸“住了吗?常听人们有这种说法:触电时人被电吸住了,抽不开.实际上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人手触电时,由于电流的刺激,手会由痉挛到麻痹.即使发出抽回手的指令,无奈手已无法执行这一指令了.调查表明,绝大多数触电死亡者,都是手的掌心或手指与掌心的同侧部位触电.刚触电时,手因条件反射而弯曲,而弯曲的方向恰使手不自觉地握住了导线.&这样,加长了触电时间,手很快地痉挛以致麻痹.&这时即使想到应松开手指、抽回手臂,已不可能,形似被“吸住“了.如若触电时间再长一点,人的中枢神经都已麻痹,此时更不会抽手了.&这些过程都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的.如手的背面触电,对一般的民用电,则不容易导致死亡,有经验的电工为了判断用电器是否漏电而手边又无线电笔,有时就用食指指甲一面去轻触用电器外壳.&若漏电,则食指将因条件反向而弯曲,弯曲的方向又恰是脱离用电器的方向.&这样,触电时间很短,不致有危险.当然,电压很高,这样作也会发生危险,所以,一定要注意用电安全.①家庭电路中,输电线进户后,在接用电器之前,还要经过一些装置,这些装置的顺序是(
)A.电能表、保险盒、总开关&&&&&&&&&&&&B.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C.总开关、电能表、保险盒&&&&&&&&&&&&D.总开关、保险盒、电能表②下列能引起触电事故的是&(
)A、两手同时接触一节干电池的两极B、人站在干燥的木凳上,一只手单接触火线C、人站在地面上,双手同时分别接触家庭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D、人站在地面上,双手同时接触家庭电路中的零线③关于安全用电,你能说出几条建议吗?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专项题
题型:问答题
人是被电“吸“住了吗?常听人们有这种说法:触电时人被电吸住了,抽不开.实际上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人手触电时,由于电流的刺激,手会由痉挛到麻痹.即使发出抽回手的指令,无奈手已无法执行这一指令了.调查表明,绝大多数触电死亡者,都是手的掌心或手指与掌心的同侧部位触电.刚触电时,手因条件反射而弯曲,而弯曲的方向恰使手不自觉地握住了导线. 这样,加长了触电时间,手很快地痉挛以致麻痹. 这时即使想到应松开手指、抽回手臂,已不可能,形似被“吸住“了.如若触电时间再长一点,人的中枢神经都已麻痹,此时更不会抽手了. 这些过程都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的.如手的背面触电,对一般的民用电,则不容易导致死亡,有经验的电工为了判断用电器是否漏电而手边又无线电笔,有时就用食指指甲一面去轻触用电器外壳. 若漏电,则食指将因条件反向而弯曲,弯曲的方向又恰是脱离用电器的方向. 这样,触电时间很短,不致有危险.当然,电压很高,这样作也会发生危险,所以,一定要注意用电安全①家庭电路中,输电线进户后,在接用电器之前,还要经过一些装置,这些装置的顺序是
[&&&& ]A.电能表、保险盒、总开关&&&&&&&&&&&&B.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C.总开关、电能表、保险盒&&&&&&&&&&&&D.总开关、保险盒、电能表②下列能引起触电事故的是
[&&&& ]A、两手同时接触一节干电池的两极B、人站在干燥的木凳上,一只手单接触火线C、人站在地面上,双手同时分别接触家庭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D、人站在地面上,双手同时接触家庭电路中的零线③关于安全用电,你能说出几条建议吗?③关于安全用电,你能说出几条建议吗?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人是被电“吸“住了吗?常听人们有这种说法:触电时人被电吸住了,抽不开.实际上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人手触电时,由于电流的刺激,手会由痉挛到麻痹.即使发出抽回手的指令,无奈手已无法执行这一指令了.调查表明,绝大多数触电死亡者,都是手的掌心或手指与掌心的同侧部位触电.刚触电时,手因条件反射而弯曲,而弯曲的方向恰使手不自觉地握住了导线.&这样,加长了触电时间,手很快地痉挛以致麻痹.&这时即使想到应松开手指、抽回手臂,已不可能,形似被“吸住“了.如若触电时间再长一点,人的中枢神经都已麻痹,此时更不会抽手了.&这些过程都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的.如手的背面触电,对一般的民用电,则不容易导致死亡,有经验的电工为了判断用电器是否漏电而手边又无线电笔,有时就用食指指甲一面去轻触用电器外壳.&若漏电,则食指将因条件反向而弯曲,弯曲的方向又恰是脱离用电器的方向.&这样,触电时间很短,不致有危险.当然,电压很高,这样作也会发生危险,所以,一定要注意用电安全.①家庭电路中,输电线进户后,在接用电器之前,还要经过一些装置,这些装置的顺序是(
______)A.电能表、保险盒、总开关&&&&&&&&&&&&B.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C.总开关、电能表、保险盒&&&&&&&&&&&&D.总开关、保险盒、电能表②下列能引起触电事故的是&(
______)A、两手同时接触一节干电池的两极B、人站在干燥的木凳上,一只手单接触火线C、人站在地面上,双手同时分别接触家庭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D、人站在地面上,双手同时接触家庭电路中的零线③关于安全用电,你能说出几条建议吗?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2007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 理 试 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该题后的括号内。若用答题卡答题,则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l.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 & )A.氢原子和电子组成的 & & & & & & & & & & & &B.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 & & & & & & &D.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2.下列物质中,属于半导体的是( & )A.锗 & & & & & & & & & & & &B.铁 & & & & & & & & & & & &C.铜 & & & & & & & & & & & &D.钨3.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液化 & & & & & & & &B.汽化 & & & & & & & & & & & &C.凝华 & & & & & & & & & & & &D.升华4.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球射入球门时才具有惯性B.赛车能很快停下来,说明赛车没有惯性C.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5.在圆筒的不同高处开三个小孔,当筒里灌满水时,各孔喷出水的情况如图1所示,这表明液体压强( & )A.与深度有关 & & & & & & & &B.与密度有关 & & & &C.与液柱粗细有关 & & & &D.与容器形状有关图16.下列关于安全用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家用电器的外壳一定要接地B.低压带电体和高压带电体都可以接近,但不能接触C.电灯的开关,应该接在火线和电灯之间D.接大功率用电器的插座,只在连接插座的零线上装一根保险丝7.下列说法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人推墙的力和墙对人的推力B.人推墙的力和墙受到的推力C.站在水平地面上的人,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D.站在水平地面上的人,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请把下列各题的正确答案填写在横线上。8.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卡车是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9.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将重物从长4m、高1m的斜面底部匀速推上斜面顶端.已知沿斜面所用的推力是300N,斜面的机械效率是75%,则推力做的总功是______J,推力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物体的重是______N.11.如图2,小明用一个透镜观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他看到了两个字母“YS”的放大的像.这个透镜是______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利用这种透镜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有______(只需填写一种).图2 & & & & &&图3 & & & & & & & & & & &&图412.如图3所示,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方向,可判断通电螺线管左端为______极,电源的a端为______极,小磁针静止时的b端为______极.13.小明乘坐的汽车在某公路上作匀速直线运动.下表是小明记录的汽车运行各时刻及对应公路旁路碑的里程数.时刻10时02分10时04分10时06分10时08分10时10分里程数102km104km106km108km110km从表中数据可知,汽车的速度是______krn/h,合______m/s(保留小数点后1位小数).在10时05分,公路旁路碑的里程数应是______km.14.用一个400W的电热器对某液体加热,图4所示是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设电热器提供的热量全部被液体所吸收).在5min时间内,液体吸收的热量是______J,液体的温度升高了______℃.若该液体的质量为1kg,则液体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_.三、作图题(共7分)15.(1)画出图5中的入射光线.(2)画出图6中力F的力臂. & & & &图5 & & & & & & & & & & & & & & & &图6(3)如图7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测电阻只的电路图.请根据这个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8中的元件连成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选用0~3V量程,电流表选用0~0.6A量程,导线不能交叉)图7 & & & & & & & & & & & &图8四、实验题(本大题3小题,共19分)16.(6分)(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与光屏分置于凸透镜两侧,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如图9所示的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当蜡烛位于______点时,屏上出现放大的像;当蜡烛位于______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2)图10所示测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读数是_________.图11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___________.(3)图12是“伏安法”测电阻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图中电流表的示数是______A.这时待测电阻的阻值是______Ω.10 & & & &&图11 & & & & &&图1217.(6分)实验:测量某种食用油的密度.(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2)进行下列实验操作: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1;B.将待测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C.将烧杯中食用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食用油的体积V;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3)现已测出m1是110g,根据图13中的示数,算出这种食用油的密度是____________. & & & & & & & &&图1318.(7分)小明同学想比较金属材料甲和金属材料乙哪个更容易导电.现有金属材料甲和金属材料乙制成的各种不同规格的金属丝,规格如下表所示:金属丝代号材料长度/m横截面积/mm2A金属甲10.1B金属甲0.50.1C金属乙10.1D金属乙10.2请你帮助小明同学完成下面的实验方案.(1)实验器材除上述金属丝、干电池、开关、导线外,还必须选用的器材有:____________.(2)实验中应选取的金属丝分别是:____________(只需填字母代号).(3)请在下面空白处画出实验电路图(用“”表示金属丝)(4)在本实验中,你是如何判断哪种金属材料更容易导电的?五、计算题(本大题2小题,共13分)19.(7分)在高速公路上,一些司机为了降低营运成本,肆意超载,带来极大的危害.按照我国汽车工业的行业标准,载货车辆对地面的压强应控制在7×105Pa以内.有一辆自重2000kg的6轮汽车,已知该车在某次实际营运中装货10t,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2m2.求:(1)这辆汽车对路面的压强是多少?是否超过行业标准?(2)如果要求该车运行时不超过规定的行业标准,这辆汽车最多装多少吨货?(设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不变)(计算中g取10N/kg)20.(6分)某太阳能汽车是用太阳能电池将所接收到的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提供给电动机来驱动的.已知车上太阳能电池接收太阳光能的面板面积为8m2,正对太阳时能产生120V的电压,并对车上的电动机提供10A的电流,而太阳光照射到面板时每平方米的辐射功率为1000W.求:(1)车上太阳能电池面板接收的辐射功率;(2)若通电10min,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流通过电动机所做的电功.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3小题,共19分)21.(6分)阅读下面短文内 & 能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包含的总能量,包括分子的动能(即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动能)、分子的势能(即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分子内的能量、原子内的能量、原子核内的能量等.在热学中,由于在热运动中上述后三项能量不发生变化,所以内能一般指前两项.由于分子的动能跟温度有关,分子的势能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所以物体的内能跟温度、体积都有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慢慢压缩针筒里的气体,气体内能中哪部分发生变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热针筒里的气体,气体内能中哪部分发生变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金属块在受热膨胀时,金属块内能中哪些部分发生变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6分) (1)图14是电学中很重要的两个实验,其中甲图装置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乙图装置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图14&(2)图15是法拉第发明的能够产生持续电流的机器——发电机,金属圆盘可以看成是由无数根长度等于圆盘半径的导线组成的.金属圆盘在磁极间不断转动,每根导线都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产生持续的电流.某校探究小组仿制了这个发电机装置(如图16),对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进行如下探究:①当圆盘转速增大时,电流表指针偏转增大,说明电流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_有关;②保持圆盘转速不变,换用一个半径更大的金属圆盘,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更大,说明电流大小还跟__________________有关;③保持圆盘转速不变,换用_________,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更大,说明电流大小跟磁场强弱有关.图15 & & & &图1623.(7分)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图17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图17&(1)分析图B、C、D,说明浮力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_有关.(2)分析图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3)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__________N.(4)小明还想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是否有关,请你简述实验方法.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东阿二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模拟试卷(七)(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人是被电“吸“住了吗?常听人们有这种说法:触电时人被电吸住了,抽不开.实际上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人手触电时,由于电流的刺激,手会由痉挛到麻痹.即使发出抽回手的指令,无奈手已无法执行这一指令了.调查表明,绝大多数触电死亡者,都是手的掌心或手指与掌心的同侧部位触电.刚触电时,手因条件反射而弯曲,而弯曲的方向恰使手不自觉地握住了导线.&这样,加长了触电时间,手很快地痉挛以致麻痹.&这时即使想到应松开手指、抽回手臂,已不可能,形似被“吸住“了.如若触电时间再长一点,人的中枢神经都已麻痹,此时更不会抽手了.&这些过程都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的.如手的背面触电,对一般的民用电,则不容易导致死亡,有经验的电工为了判断用电器是否漏电而手边又无线电笔,有时就用食指指甲一面去轻触用电器外壳.&若漏电,则食指将因条件反向而弯曲,弯曲的方向又恰是脱离用电器的方向.&这样,触电时间很短,不致有危险.当然,电压很高,这样作也会发生危险,所以,一定要注意用电安全.①家庭电路中,输电线进户后,在接用电器之前,还要经过一些装置,这些装置的顺序是( ______)A.电能表、保险盒、总开关&&&&&&&&&&&&B.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C.总开关、电能表、保险盒&&&&&&&&&&&&D.总开关、保险盒、电能表②下列能引起触电事故的是&( ______)A、两手同时接触一节干电池的两极B、人站在干燥的木凳上,一只手单接触火线C、人站在地面上,双手同时分别接触家庭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D、人站在地面上,双手同时接触家庭电路中的零线③关于安全用电,你能说出几条建议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明节为什么要放风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