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的 国外研究现状(动态)?论文中急需!

物流金融市场建设与发展国内外文献综述-金融会计论文-财会论文发表网!
金融会计论文
物流金融市场建设与发展国内外文献综述
时间: 14:03:13&&作者:&&来源:&&查看:&&评论:
内容摘要:&&&&& 一、国外对物流金融的研究在国外,物流金融也叫做供应链融资(Supply&Chain&Finance),国外专家们研究这个问题比较早,在实务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多。例如,Eisenstadt、Alber...
&&&&& 一、国外对物流金融的研究在国外,物流金融也叫做供应链融资(Supply&Chain&Finance),国外专家们研究这个问题比较早,在实务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多。例如,Eisenstadt、Albert(1948)、Dunham&和&Raymand(1948)等人研究了应收账款和存货质押融资业务(ARIF)在其开展流程中所需要的业务模式、仓储方式、法律范围、监控方式等【1】;Rutber&通过&UPS&成功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来分析几种创新模式的主要特色【2】;Fenmore(2004)通过分析物流金融新起的订单融资业务,得出这样的结论:若有季节性或临时性急需现金,但没有其他资产用来融资,这样的话信誉度一般的公司就可以采用订单融资业务来解决这一问题【3】;Kevin&Morley&和&Arnold&Cohen&分析了加拿大的应收账款和存货担保融资业务,对当前加拿大的应收账款及存货担保融资的市场趋势作了简单的概述,并重点探讨了相关的法律框架【4】;Rachel&Q.Zhang&和&John&A.Buzacott&对在资产抵押融资业务中充当抵押物的存货的管理进行了分析,并设计出了一个模型,跟此模型相比,传统模型设定了一个已经确定的外源性用来确认其预算约束,用每个时期获得的资金数量来求得资产和负债的函数,其业务中的重要性指标可以由生产活动定期更新的动态来确认,如利率和贷款额度,并研究了这些指标是否影响业务风险,他们是第一次尝试把资产抵押融资融入和运用到生产决策中去【5】;DonP.Holdren&和&Craig&A.Hollingshead&分析了公司存货控制与财务管理问题以及商业贷款,指出存货管理的不同方式将产生不同的营运成本,借款人可以根据种类不同的存货来确定其融资的收益和风险【6】。Buzacott&和&Zhang&首次尝试了将基于资产的融资引入生产决策中建立了需求确定时的相关模型,证明将生产和融资决策综合考虑对创业型企业的重要性,并分析在无资金限额和有资金限额时的企业的订购决策【7】。Gupt&和&Wang&研究了资金限制条件下供应链上的协调,为了协调供应链,供应商将会选择信用条款,使得自己在回购惩罚中的损失最小,同时若供应商的批发成本较低,他将提供较大折扣,进而获得利益【8】。Chen和Wan应用批发合同中的贷款合同研究了融资服务对供应链中的企业运营决策和价值的作用。Caldentey&和&Chen&研究采购合同中融资服务价值,并探讨融资服务对融资企业价值的影响【9】。Chen&和&Jing&比较分析了贸易信用合同和批发合同下具有资金约束的制造商和零&售商的金融和运营决策研究。Caledentey&和&Chen&应用特殊保险金合同探讨了供应链企业中金融和运营问题的综合决策问题【10】。
&&&&& 二、国内对物流金融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国内专家学者对物流金融作了丰富的研究探索,许多研究都集中在定型阐述物流金融概念、融资模式、风险防范和控制上。在物流金融概念上,国内学者最初是从对物资银行开始对物流金融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在&1987&年陈淮指出了物资银行的概念,他把货币的融通和物资的流通联系在一起,但他说的物资银行不同于现在的物流金融【11】。任文超认为“物资银行”这种运作模式是专门针对物资这一经营对象的,解决了企业间拖欠资金问题,使物资的流通比较良性,为了获取经济效益,其最根本的就是在物资向资本转化的过程中,提供优良的服务【12】。而在&2002&年罗齐和朱道立等人提出了一种融通仓模式,能够推动质押贷款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他们认为融通仓是个比较综合的物流服务平台,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加强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并能使物流企业融入到供应链体系中,进而提高其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13】。接着,陈祥峰、石代伦、朱道立等还发表了系列文章,阐明了融通仓的概念、系统结构、运作模式以及金融供应链与融通仓服务的密切关系【14】。然而这些研究主要是从系统框架或从案例研究展开分析的,并没有真正从理论上分析。邹小M、唐元琦则是任务物流金融是以物流企业为中心的,对其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物流中的资金和信用能够高度地组织和协调起来,统一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到目前为止,物流金融已经是一个新的研究平台了【15】。在融资模式上,郑绍庆(2004)研究了“融通仓”,认为“融通仓”分为质押担保融资和信用担保融资,认为是第三方物流架设银企的桥梁;曹静(2005)研究了我国专业物流金融公司建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认为组建专业物流金融公司是必要的,它能支持企业融资、控制银行风险及推动经济增长【16】;唐少艺(2005)以国内的广东发展银行和国外的&UPS&为例,介绍了金融机构、第三物流企业开展的多种物流金融业务,针对我国市场现有状况向试图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企业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17】。李蓓(2006)把物流金融模式以进出口贸易角度划分为出口业务与进口业务模式。李毅学和冯耕中等(2007)由库存价格的随即变动得出了在集中需求时银行的质押率是如何决策的【18】。朱文贵、朱道立和徐最(2007)研究了在供应商允许零售商延迟支付时,3PL&企业向零售商提供存货质押贷款融资服务的定价模型【19】。巫钢和姚伊娜(2007)将物流金融业务的运作模式分为买方客户授信和卖方客户授信,试图把期权理论运用到物流金融中。徐渝(2007)认为物流金融有存货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和订单融资三种基本形式。在防范物流金融的风险上,宋众、李伟杰(2009)认为开展好物流金融业务的关键是认识并控制风险。根据对比国内外的物流金融的业务情况,分析物流金融服务业务在我国开展所面临的风险,包括物流企业、融资企业、质押物和商业银行这四个方面的风险,并提出了针对性措施【20】。潘立(2009)指出我国的实际情况即标准仓单的融资需求远小于非标准仓单,而且在开展质押融资业务时银行尤其是控股商业银行相对来说倾向标准仓单,根据这一情况,分析了非标准仓单交易的风险控制内容,包括质押评级和定价、质押物的风险控制、出质人与质权人和物流中心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而理论指导了那些无法让银行开具标准仓单的中小企业的融资业务【21】。林燕、李碧珍(2010)分析金融机构在开展物流金融服务时面临的信用风险,成立了风险控制模型,指出了控制风险的对策,用以使商业银行在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时面临的信用风险减少了【22】。段伟常、张仲义(2009)通过识别、评价和控制风险建立了风险管理体系,它将风险因素分为内部、外部和运营风险,并根据风险来源来确定相应的对策,利用层次分析法成立了风险评价模型,使关于控制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达到了一定的理论高度上【23】。刘正毓(2010)针对物流金融业务过程中所包含的风险因素,从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和保险公司、大型物流公司、相关财税制度和资本运营手段出发,产生了一系列风险应对措施【24】。吕晶、攀世清(2009)是对参与物流金融业务的主体来研究的,指出了一套相对完整和完善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是具有显著的现实指导意义的【25】。从上面综述可以发现,国外物流金融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国外学者持续系统地研究了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和风险防范措施。但在我国物流金融的研究还是初级阶段,文献多数探讨的是物流金融的内涵、存在价值及融通仓等方面,对物流金融业务的操作模式和创新方向等的研究比较缺乏。同时现代物流的发展比较迅速,物流金融的理论与实践不成熟,国内外尚未形成比较标准和系统的物流金融运行机制,且缺少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系统考虑物流金融运行机制的研究。国内外较少根据物流金融业务在现实中的具体模式进行相关融资约束下企业物流运营决策研究,在融资约束下缺乏供应链的协调研究也缺乏基于物流金融业务的供应链整合机制以及风险分散和转移机制的研究,而这些研究对现实业务的发展和供应链整合效率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 从国内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物流金融的定义、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模式及风险防范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目前的研究对区域性物流金融的发展涉及较少,更缺乏对中原经济区物流金融问题的研究,这也正是本文的创新所在。第三节&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针对学术界对区域物流金融的专门研究不多见的现状,本文的研究希望从区域经济的角度考虑物流金融,对中原经济区物流金融业务进行分析及提出建议。物流金融业务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将为中原经济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通过对中原经济区的现状和趋势分析,分析物流业与金融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系统归纳总结国内外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并提出促进中原经济区物流金融业务的对策建议。
会计论文发表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毕业论文《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的综述》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1|
上传日期: 14:19:4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毕业论文《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的综述》.DOC
官方公共微信论文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混凝土 低碳建筑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论文关键词】 建筑工程 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 事后控制 质量控制
  【论文摘...摘要: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多元化且数...论文关键词:建筑施工 管理职责分配
  论文摘 要: 随着我国不断深化建筑施工...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娱乐的追求进一步提升,对国家行政事...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财务分析-论文联盟
您好,游客
背景颜色:
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作者:李兴尧
  [摘 要] 将战略理论引入财务管理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对企业管理的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财务战略研究进行综述,揭示财务战略理论由单个企业的筹资、投资、分配及营运资金管理等职能层面的战略研究走向集团财务战略研究和国家财务战略研究的动态路径以及新的进展。   [关键词] 战略管理;财务战略;战略实施;文献综述   中国联盟      财务战略管理是战略管理思想在财务管理上的,随着战略管理理论的蓬勃发展,战略管理的方法和要素被引入财务管理领域,推动财务管理向着财务战略管理的高度发展。本文研究国内外关于财务战略管理研究的现状与动态,首先就战略管理的研究进行综述,然后阐述财务战略研究的进展与动态。      1 战略管理及财务战略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Ansoff教授(1976)首次提出了“企业战略管理”,此后Tom Copeland(1990) 等学者指出,公司财务和战略经过20 多年时间发展,这两者的思维和行为已经逐渐融合到一起[1],对公司财务战略的研究,对公司管理和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在西方得到深入的发展。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立场界定战略管理的定义,虽然这些定义差异性很大,但西方学者对企业战略管理过程有一致的观点,即企业战略包含公司战略、经营战略与职能战略3个层次。西方学者们首先在职能层次提出战略管理,并随后在战略管理的实施阶段进行研究。   E.F.Harrison与C.H.John (1985)等在《战略管理》一书中的“战略实施”一章中提出了“财务战略”[2],定义财务战略是“企业为配合其发展与竞争战略的实施而须提供的资本结构与资金的”,该计划包括一系列的财务决策,如“合适的负债杠杆、资金来源、资金计划、资本与费用预算、各利益相关集团的财务利息以及股利政策等”。Fred.R.David(1985)从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对财务职能的要求进行了分析[3],主要有4个方面:筹集所需的资金、进行资本预算、编制预计财务报表、评估业务价值。J.A.Pearce和R.B.Robinson(1988)在其《战略管》一书中提出了“财务策略”的概念[4],并指出企业财务策略包括资金筹集、资金分配(投资)与分红、营运资金管理三大方面。Ruth Bender 和Keith Ward等人(1993)提出应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将公司划分为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强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反向搭配战略[5]。   Carl M. Sandberg(1987)等认为财务战略研究的核心是融资决策中的财务杠杆使用度[6],即公司的债务与资本总额的目标比率。国外一些商学院将“财务战略”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向学生们讲授。美国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的A. Madhavan教授曾开设“公司财务战略”课程的财务战略模块,重点讲授企业在经营战略和经营保持协调一致的前提下,如何综合考虑筹集所需的资金。   综上所述,西方对于财务战略的重要性已经形成了基本一致的意见,对财务战略的研究,从主体来看,主要集中于单个企业的财务战略;从研究的角度来看,是将财务战略定位于战略管理的职能层战略,从战略实施的过程来研究如何进行战略决策;就研究的内容而言,主要包括:筹资、投资、分配及营运资金管理等几方面。      2财务战略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学者对战略管理的研究主要是以国外战略管理研究为基础,仅将财务战略作为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一个职能层次。从企业财务战略的研究主体来看,主要是关于单个企业财务战略的研究、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以及国家财务战略的研究。   在单个企业财务战略的研究领域。吉全贵(1997)介绍了企业财务战略的含义、分类、特点和程序,论述了利润战略、成本战略、投资战略、融资战略、周期财务战略和竞争财务战略[7];分类研究了常规企业的财务战略,并提出了3种企业可选择的财务战略类型:积极型财务战略、稳定增长型财务战略、收缩型财务战略。罗福凯(2000)论述了成本减除、最优资产组合的选择、资金结构理论等通用财务战略,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除应选择相应的战略外,还要考虑资金运动引起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8]。魏明海(2001)研究了周期性因素对财务战略的影响,他以公司治理结构作为制度基础,研究了财务战略生成的理论框架[9]。郭复初(2001)分析了财务政策与财务战略的差异[10],认为财务战略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财务活动的纲领,每一种财务政策都要受到企业财务发展战略的约束。此外,蓝海林、胡建绩、赵德武等学者从财务战略在战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发,研究了财务战略作为一种职能战略,在其制定过程中的出发点、战略目标以及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在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的研究领域。刘志远(1997)从现代理财环境下财务战略管理过程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了集团财务战略的基本范畴与具体内容[11],对企业资金投放战略、企业资金筹措和分配战略的目标与原则、生成方法和类型等进行了论述。陆正飞(1999)以企业目标与财务目标作为企业发展财务战略分析的逻辑起点,分类研究了常规企业的财务战略,并提出了3种企业可选择的财务战略类型[12]:积极型财务战略、稳定增长型财务战略、收缩型财务战略。朱元午(1999)研究了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和基本对策、财务管理系统的构建和理财环境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和模式、资本结构、内源融资,现金流、管理利润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指标体系等内容[13]。冯建(2000)论述了企业发展战略与财务管理体制、集团财务公司与融资渠道、集团投资策略和集团企业的利益分配。张志刚(2001)着重从企业集团的母公司这一角度研究了集团公司的理财环境及理财目标[14]。张延波(2002)研究了企业集团的治理结构、财务管理体制、财务战略、预算控制体系、投资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和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等内容[15]。王斌(2002)研究了财务管理体制、财务战略、预算控制体系、财务委派制研究、业绩评价研究、管理目标与政策研究、会计政策选择研究、内部信息披露研究等内容[16]。   在国家财务战略的研究方面。国家财务战略研究是以国有资本为研究对象,以郭复初(2001)的国家财务论为基石,对国家发展中的国有资本优化配置、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等财务战略问题的研究。王锋(2006)将经济发展理论与国家财务理论有机结合[17],从经济发展观角度,由资本积累和结构优化这两个推动经济发展的一般条件,推演出优化价值结构战略和构建资本平台战略这两个国家财务基本战略,并将微观的企业财务战略向宏观的国家财务战略进行推演,形成了国家筹资战略、投资战略、收益分配战略和资本重组战略4个国家财务基本战略,并进一步构建了包括8项具体战略的国家财务战略框架。      3 结论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财务战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个企业的筹资、投资、分配及营运资金管理等职能层面的财务战略;国内学者扩展了财务战略研究的主体,不仅包括单个企业的财务战略、还包括企业集团财务战略和国家财务战略,而研究角度和研究内容与国外研究基本类似。国内外财务战略的研究,在面向企业联盟体——供应链方面的财务战略研究文献较少,这也是笔者今后需要致力研究的领域。      主要参考文献   [1][美]汤姆·科普兰,蒂姆·科勒,等.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与管理[M].第3版.郝绍伦,谢关平,译.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美]杰夫利·哈里森,卡隆·H·圣约翰.组织战略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3][美]弗雷德·R·大卫.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4][美]约翰·A·皮尔斯二世,小理查德·B·罗宾森.战略管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5][美]卢斯·班德,凯斯·沃德. 公司财务战略[M].干胜道,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6]Carl M Sandberg, Wilbur G Lewellen, Kenneth L Stanley.Financial Strategy: Planning and Managing the Corporate Leverage Posi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7,8(1):15-24.   [7]吉全贵.现代财务战略与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   [8]罗福凯.战略财务管理[M].青岛:中国海洋大洋出版社,2000.   [9]魏明海.财务战略——着重周期性因素影响的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10]郭复初.公司高级财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150.   [11]刘志远.企业财务战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28-31.   [12]陆正飞.企业财务战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13]朱元午.企业集团财务理论探讨[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   [14]张志刚.集团公司理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15]张延波.企业集团财务战略与财务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   [16]王斌.企业集团组建与运行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   [17]王锋.发展财务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欢迎浏览更多 →
相关文章 & & &
本栏目最新更新文章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内容分类导航  摘 要 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组织模式是企业集团组织架构的一部分,它集中体现了企业集团管理的思想。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现状研究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 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组织模式是企业集团组织架构的一部分,它集中体现了企业集团管理的思想。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管理模式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企业,也不会永远适用于某个企业,因此必须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加以完善。本文通过讨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现状,集中分析了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根据当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完善财务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 中国论文网 /1/view-5203739.htm  关键词:企业集团 管理模式 信息传递 财务控制   财务管理工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各个企业的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渐渐起到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对于大型企业集团来说,财务管理模式显得更为重要,财务管理系统的建立将直接受到企业集团管理方式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效率与经济效益。如何在现有经营环境下选择最佳的财务管理模式,使用最优的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适应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概述   (一)财务管理模式概念及分类   财务管理模式是指存在于企业集团公司整体管理框架内,为实现企业集团公司总体财务目标而设计的财务管理模式、管理机构及组织分工等项要素的有机结合,主要涉及母子公司之间重大财务决策权限的划分,包括融资决策权、投资决策权、资金管理权、资产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等。根据企业财权配置的不同方式,理论上将财务管理模式分为“集权型管理模式”、“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和“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   (二)企业集团确立财务管理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在于对集权与分权的有效选择。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关键在于财务决策权的集中与分散。然而,集权与分权是相对的,需根据集团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而定。企业集团确立财务管理模式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企业集团未来发展方向。为了贯彻实施企业集团的战略发展目标,集团公司或母公司通常要对那些与集团核心能力、核心业务密切相关的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实施高度的统一集权管理与控制;对于那些与核心能力、核心业务关系一般甚至没有影响的成员企业,往往实行分权管理。以家具生产企业为例,企业集团是以生产家具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其核心产品应该是家具。因此,凡是与家具生产相关的原料供应、家具生产、销售相关的子公司一般都是企业集团集权管理和控制的对象,其他的类似于售后服务之类业务可以分权管理。   2.企业集团周围竞争环境。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使得集团下属子公司能否对周围的经营环境的变化做出迅速反应成为企业集团成功的关键原因之一。而随着经济的国际化发展,集中财务管理决策与分散财务管理决策所带来的利益,因市场竞争环境的不同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企业集团还要根据同行业、同领域等的竞争情况,结合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合理划分母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权限。   3.企业集团内部股权结构。集团母公司财务决策权的集中度与其对子公司的控制程度成正向关系。如果企业集团下属子公司属于独资经营,那么控股母公司通常选择相对集中的财务管理,因为集权更有利于控股母公司的整体财务调度;相反,如果企业集团下属子公司为合资经营,从合资人的利益与要求出发,控股母公司财务管理权限会相对分散。   4.企业集团内部传统文化。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集权与分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公司传统企业文化的影响。我国企业集团因其传统上的行政管理色彩造就了特殊的企业文化,在实践中还积累了一些富有特色的财务管理方法和经验,这些都将影响未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确立。   二、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集团存在严重的管理目标换位问题   管理目标换位现象主要是指当前我国许多企业集团所出现的成员企业与集团公司在各目标问题上不一致的情况,使得资源难以整合、管理效率降低的现象。其主要原因为各成员企业(子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外界利益诱导,有谋求自身局部利益最大化的倾向,这种局部利益目标与企业集团整体利益目标的非完全一致性造成成员企业经营理财活动的过分独立和缺乏协作精神,从而出现了管理目标换位现象。   (二)财务管理主体界限模糊,组织机构不合理   我国企业集团一开始由政府用行政手段“组合”而成,不少企业集团的形成都是以国有大型企业或行政事业机构为基础发展而成的。有的企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将一些没有产权关系的企业“收编”或者“挂靠”在自己集团旗下,造成集团与下属企业产权关系的模糊。 而目前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高度统一,两者的决策主体重叠,没有按财务和会计两类分设机构,使得机构运行具有低效性和高风险性。这种产权主体不明、财务管理主体界限模糊以及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不分的传统,使得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未收到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对企业集团健康发展未能有效发挥促进和导向作用。   (三)企业集团财务信息传递失真   目前,部分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的不够完善,使得财务信息严重失真,信息传递时效性、准确性变差。一方面,集团总公司作为整个集团经营活动的核心和最高决策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对于获取财务信息方面,利用子公司的各种报告数据几乎是它们唯一的选择。但是由于一些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缺乏至关重要的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调整等环节,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不完善,子公司财务报告往往是前一期间公司经营状况的反映而不是子公司当时的经营状况的反映;另一方面,财务信息的传递又需要由下往上一级一级地进行,在传递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数据丢失等失真情况的发生,最终传递到母公司后,很难发现丢失信息最严重的环节。母公司向下发出的各种指令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这一问题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企业集团完善财务管理模式的措施   企业集团完善财务管理模式的措施主要是实施有效财务控制和风险防范管理机制。实行有效的财务控制,可以实现企业集团整体资产的流动性、收益性和完全性等方面的动态优化,从而达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机制,能够是企业集团在正确认识风险存在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地防范以及处理,从而使得企业集团能够高效运营。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子系统来完成。
  (一)预算控制系统   预算控制最能将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统一起来。预算的制定是以企业集团总的财务管理的目标为前提的,同时照顾到子公司的利益。预算的编制就是将企业经营目标的主要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责任单位,并作为对各责任单位经营管理业绩进行考核评价的依据。但编制预算的具体方法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这就要求企业集团进行有效地分级管理。子公司应该以在获得运用集团公司投入的资本金进行经营活动的权利后,不但要确保资本金的安全和完整,还必须做到赢利为目标,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投资回报指标,而集团公司为确保投资回报的顺利实现,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指标对子公司的具体经营活动进行衡量,以此达到财务预算控制的目标。   (二)制度控制系统   内部财务制度应是集团公司开展财务活动的行为准则。集团公司内部各层次的财务制度均应重点突出公司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财务管理部门四层次的财务权限和责任,做到有章可循,以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化和程序化,从而保证企业集团整体的有序运行。财务制度中,能够提高企业集团母子公司财务控制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财务人员委派制。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由母公司直接委派,主要工作是组织和监控子公司日常的财务会计活动、参与子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审核子公司的财务报告、负责对子公司所属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管理、定期向集团公司报告子公司的资产运行和财务情况,同时,集团公司委派的财务总监应把母公司关于结构调整、资源配置、重大投资、技术发展等重大决策贯彻到子公司的预算中去,对子公司各类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控制。集团公司通过委派财务总监来监督、控制子公司的重大财务会计活动和全部财务收支过程,不但使集团公司的总体经营方针和目标可以在子公司得到较完全的实现,而且能监督子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除此之外,企业集团还应以强化集团内部控制为主线,建立审计网络,以监督子公司经营规范化和保证财务数据真实、可靠。完善企业集团财务决策风险防范机制,要正确认识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要加强企业集团财务决策的程序化和科学性,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才能切实保证企业集团财务工作顺利进行。   参 考 文 献   1.郭晓梅,《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   2.李永梅、张艳红、汪军,《财务预测理论与实务》,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   3.孟焰,《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   4.韦德洪,《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与实务》,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   5.余海宗,《战略管理会计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6.杨瑞平,《企业内部控制探索》,中国市场出版社,2009年。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外财务管理研究现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