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城堡抒怀》 刘正春的古琴曲下载MP3格式的,急用,谢谢了~

谁有《城堡抒怀》 刘正春的古琴曲MP3格式的,急用,谢谢了~_百度知道
谁有《城堡抒怀》 刘正春的古琴曲MP3格式的,急用,谢谢了~
这是一道待解决的难题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10(财富值+经验值)+提问者悬赏15(财富值+经验值)
其他类似问题
古琴曲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转载]“二琴屋”里的琴与情(转)
认识老师以前看过这篇文章,现在再读感觉又是不一样
“二琴屋”里的琴与情
——专访古琴教育家刘正春先生
恩师刘正春
他是中国琴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金陵琴社社长、南京乐社副社长、享誉中外的古琴教育家。1999年,他随乐团赴香港演出,便引起轰动,香港11家媒体报道了他演出盛况,《大公报》用半版篇幅介绍他。可他名声很大,却二十年如一日,天天坚守在7平米小平房里,带过200多名学员。其中还有多个国家的洋学员,而更加令人可敬可贵的是,刘正春老师不收取任何学员一分钱辅导费。他家里有几把年代久远的藏世名琴,每把至少价值好几十万元,有人建议他卖掉一把,买一套房子住。可他却甘乐清贫,坚持琴格与人品的统一,并回答:“不行,绝对不能,卖琴就是卖我老师,也是卖我自己。”这就是一心一意为传承古琴艺术而奋斗的七旬老人的心里话。他就生活在南京城南,集金陵派、广陵派、虞山派、川派,中国四大琴派精髓的传人——刘正春先生。
六朝古都的南京,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古琴艺术在南京传承也有数千年历史,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自从上古伏羲开始,古琴开始流传下来。东汉末年,文人蔡邕曾居住在南京清溪(今天富贵山一片),这里景色优美,清水长流,梅花如织,桃花似绸。蔡邕在这里创作了古琴曲《游春》、《绿水》、《幽居》、《坐愁》、《秋思》等名篇五首。魏晋时期,因司马氏专权,一些不得志或不愿意做官的文人,便纷纷隐居山林,以谈玄、写文、饮酒、抚琴、奏乐寄托情怀的谈家,而这些谈家大都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和道德情操。阮籍、嵇康、向秀、山涛、阮咸、王戎、刘伶的“竹林七贤”,在南京经常从事文化活动。其中,阮籍和嵇康不仅是弹琴高手,而且也是谱曲高手。南京西善桥出土的汉墓中,有“竹林七贤”砖刻图,人物有操琴者栩栩如生。南北朝时期,建都于建康(今南京)的梁武帝,是一位很有名气的古琴音乐家。梁元帝萧绎也是一位古琴家。明朝初年,朱元璋建都南京,许多世胄显贵,对古琴也有着很深的研究,并在中国古琴史上起过很大的推动作用。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生于南京,自幼爱好古琴,他远离官场,致力于古琴音乐,成就数十种琴曲。自从永乐帝迁都后,南京作为留都仍然是全国的文化艺术教育中心,还有大量的学者、琴家来南京交流讲学和著书刊行。如今南京古琴活动也是热热闹闹,最著名的就是金陵琴社,注册成员有60多人,社长正是刘正春老师。
作者与恩师刘正春
日下午4点20分,春光明艳,空气清新,我拾级而上,钻进了坐落在小山坡上刘正春老师家的二琴屋。在山下问路,通过三位居民指引,我才听到二琴屋里传出来悠悠的古琴音。一间陈旧的小平房,里面却坐着三个人,一男二女。二女是学员,一男正是刘正春老师。满头银发的刘正春老师,正指点一位坐在他对面的女生弹琴。他见我到来,并没有站起来,但那张慈祥的笑脸,闪动着一双和善明澈的眼睛,看我一眼,我的心为之一热,让人可亲可敬。我站在琴房门外,笑一笑地对他说:“噢,您就是刘正春老师!”刘老师眯着眼睛又看我一眼:“你就是刚才打电话来的那位朋友?”我点了点头并说:“是的,刘老师!”刘老师站起身,拿了一只凳子放在他身边让我进去坐,我看了一下二琴屋,弯腰拱了进去,坐在刘老师的身边。
当我坐在刘老师身边的时候,他好像没有想和我说话的意思,并继续指点坐在他对面的那位女生。我一边聆听刘老师的指导,一边观看房子里的摆设,一共3张琴桌,当中一张放着两架古琴,靠南墙和西墙各放一张琴桌;西墙窗户两边各放一张小书橱立在那儿;北墙上挂着光闪闪的4张古琴。整个房间除了古琴、琴桌、琴凳、琴书之外,还堆放一些生活杂物,看上去有点拥挤。过了一会儿,刘老师转脸又笑着看我说:“你想问我什么?”我也客气地朝那个女孩努了努嘴:“您先教她吧,我也想听听。”刘老师笑了笑,又继续在琴弦上勾、拨、抹、拉、挑、剔等做动作,教着那女孩。而靠南墙边的那位新来学琴的女孩,却坐在那儿一动不动地弹出很小的声音。
我坐在刘老师身边,毫无声息地看他教琴,看得出他和两位学员没有受到我进来的影响。又过一会儿,刘老师把他屁股下的凳子向我面前挪挪,和我正面交流起来。那位学员也许知道刘老师的习惯,这是刘老师正式接受我采访的信号。那位学员为我倒了一杯水,就自己在琴弦上弄出好听的声音。
刘老师说他15岁就参加了工作,成了秦淮区饮虹园派出所里一名户籍警,因工作需要,经常要走巷串户忙一些登记户籍的工作。在一个夏日的午后,他从一间小屋里传出泉水叮咚的琴音,他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站在门外发呆听着,立即就好像沉浸在春风里一样的愉快。于是他日后经常在室外或到室内听那人弹琴,弹琴人看这个小民警很渴望学琴,就对他有了好感。这个人就是邓文权先生,邓文权问他:“你想学琴吗?”刘老师急切地回答:“想!”邓文权就带着他向不远处一个庭院走去,开门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这个人就是刘正春第一位教琴人周空明,周空明见到刘老师痴心于琴,非常喜欢他,就收下了他作为关门弟子。可惜刘老师还没有学到一年,周空明就病故了。周空明把他珍藏的一把明代刻有“怀古”字样的古琴和几篇曲谱,留给了刘正春老师,这就是刘老师得到的第一把名琴。和周空明住在同一区的还有一位叫秦铁梅的老琴家,他对刘老师也十分欣赏,并把家中一把唐代叫“铁客”名琴,赠送给了刘老师。后来这把“铁客”琴,还传为琴坛上的一段佳话,过会儿再道来。
刘老师又跟王生香学琴几年,正因为王生香这位老师的牵连,刘正春被划为右派,成了“坏人”和“反动分子”。王生香是国民党的一名县长,有人贴大字报揭发了刘老师,于是刘老师就被关进了看守所。从一名派出所的户籍警,突然被污蔑成一个被人看守的“犯人”,这对刘老师的心里打击肯定很大。可刘老师为了古琴,为了解闷心中的不愉快,他不论处在何时何地的恶劣环境之中,都没有忘记古琴,始终把古琴放在第一位,琴比他的生命更重要。
我和刘老师谈兴正浓的时候,刘老师站起身向门外走去,说:“你等一下,马上就来。”我还意味刘老师去卫生间呢,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从对面一间平房里拿来两把藏世名琴,小心翼翼地放在我面前的琴桌上。我一看这两把名琴,心就好像要跳出来一样,太美了,像藏在深闺里的两位古代美女,赤裸裸地躺在我面前。滑滑亮亮的表面,弯弯曲曲的线条,细细长长的身材,经过岁月久远的浸润,闪射出古色古香的韵味。那挂在墙上和摆放在琴桌上的几把琴,原来也很美丽,可跟这两把古琴一比,立刻就显得苍白无力,失去了好看的优势。
刘老师轻易不拿出这两把藏世名琴示人,我第一次采访他,他就捧在了我面前,这是对我的好感和信任。刘老师一把把的抚摸、拨弄、指点着引导我观赏,他看着这两把古琴,白里透红的脸上,充满了一片喜气,眼睛里更流露出喜爱和欣赏的目光。一把是周空明赠予刘老师的明代传下来的琴,背面刻有“怀古”字样。而王生香留给刘老师的这把琴,则是宋代传承下来的,背面刻有“古调”二字。在我看来,两把琴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在刘老师眼里,两把琴各有各的特点,他还说出一套套的理论。因为我是琴外汉,复述不出这琴里深奥的乐理知识,所以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而那把秦铁梅赠送给刘老师的叫“铁客”琴,是唐代的珍品,可惜因为“文革”期间,藏在朋友家的“铁客”琴被抄走后,就像一个谜,不知丢落何方了。
由于刘老师一直没有放弃找“铁客”琴,他走到哪儿都把“铁客”放在行动的日程里,寻琴成了刘老师一个重要任务。老天不负有心人,1980年刘老师到四川成都出差,拜访当地一位川派古琴*时,奇迹发生了。这位叫俞伯荪的古琴家,把他珍藏的几把名琴拿了出来,和刘老师共赏。真是喜从天降,刘老师看到了这把他多年来日思夜想的“铁客”琴,并说出“铁客”琴失踪的真相后,就留在了这位*家里过宿,要和失踪多年的“铁客”多呆一些时间。刘老师见到“铁客”琴之后,激动的心情一直难以平静,就用“铁客”弹奏起了《双鹤听泉》、《秋江夜泊》、《高山流水》等名曲。因为琴已换主,一夜没有睡好觉的刘老师,只好忍痛割爱。天亮了,刘老师对俞老先生笑着说:“宝剑赠英雄,良琴随名家啊!”随后刘老师和俞老先生道别,怀着复杂的心情,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俞老先生的家,踏上了回宁的路程。
日,“中华古琴珍萃——历代藏琴展”,在江苏省常熟博物馆举办,俞伯荪老先生应邀携“铁客”琴前来参展。刘正春老师带着“怀古”和“古调”这两把藏琴,也应邀前往常熟。两位好友又一次把温暖的琴手握在了一起,煮酒论琴,说事谈生,共叙琴坛佳话。
自从刘老师15岁痴迷上了古琴之后,虽然因时代造成的原因,手指分开过古琴,但心里从未和琴分开,他把古琴当成了自己最亲密的“爱人”。不要说白天了,就是夜里睡觉也经常抱在怀里进入梦乡。刘老师说他只要摸到琴,就舍不得放下,听到美妙的琴声就什么都忘在脑后了,世上一切的东西都不能引起他注意。特别是古琴小溪若涓般的细声,春风拂水般的琴韵,叮咚滴露般的微音,轻盈落叶般的飘零,都在刘老师的心中产生共鸣。
因为古琴,刘老师心灵上受到了很大的创伤。1957年“反右”开始,由于刘老师跟国民党县长王生香学琴受牵连,被押送到大连山劳教。在大连山三年时间里,不是开山,就是砸石子,如果要是没有古琴相伴,也许刘老师会被憋得发疯。刘老师因琴得祸,但并不怨琴,而且更加地爱琴。手里敲着石子,心里想着琴挂在屋里等着他的情景,一天看不到琴,他眼里就会布满期望,一天听不到琴声,心里就会产生失望。雨天不能开山,他就呆在屋里坐着,把琴放在腿上,能弹一个整天都不觉得累。有了琴,生活就有了盼望。在大山里是不自由的,可是只要手指碰上了琴弦,心就像飞了起来,心也就自由了,身体在哪里也都无所谓了。曲里的意境在哪里,他人就在哪里,琴让他彻底地安静下来,心平如镜,忘记了冤屈,忘记了申诉,忘记了痛苦。
在大连山整整盼了三年后才出来,可出来后并没有结束噩梦,“思想反动”和“反右”的帽子一直压了刘老师21年。刘老师从大连山出来后,又被送到青龙山农场劳改。原先的工作被开除了,他成了农民,安排在青龙山第六生产队劳动。他住在一间茅草屋里,虽然八面来风,但毕竟是一间房子,他可以自由自在地弹琴了。刘老师常常在夜深人静里弹琴,夜色如墨,油灯若豆,琴声似水,刘老师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又度过了三年。1964年刘老师30岁的时候,终于回到了南京,分在了南京电机厂当学徒工,一直到退休。1970年,刘老师开始教学员弹琴,如今已经教了200多名学员。年龄最大的是来自吉林的于娟女士,他比刘老师还大两岁;年龄最小的是南京的叫陆金山小朋友,才9岁。刘老师只教琴,不收费,每天上、下、晚三段时间,几批学员挤在7平米的二琴屋里,来来去去,进进出出,真是烦人。可刘老师说一点也不烦人,只要有人学琴,就是他的乐趣。
刘老师对古琴领悟颇深,他说古琴既受儒家正中和平、温柔敦厚影响,又讲究道家的顺应自然、清微淡泊。古琴深邃、幽远、古朴、静雅,可以修身养性,身处逆境之中而能心境空明,胸怀坦荡。人若无境界,无品位,无格调,弹琴的技巧再娴熟,只能算是一个琴匠而已。而醉心于琴弦的人,可以忘乎所有,融入大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手指随心动,心随神游,灵与肉结合,人心就会大于天空。
我始终热情地聆听刘老师谈琴、说事、评人,并时不时插上几句问话。两位学员先后道谢离去,门外的阳光渐渐地暗淡了下来,听不到市声的吵闹。已经到了下班时间,刘老师还在向我说着他道不完的琴话。这时他老伴走进了二琴屋,刘老师平易近人地对他老伴说:“这就是打电话来的朋友。”我站起身看着他老伴笑笑说:“老师,您好!”他老伴也笑笑说:“你好!请坐下。”她坐在了刘老师对面的琴桌边,我也坐了下来,三个人又一次谈琴、谈刘老师、谈他的老伴。
刘老师说他的琴房为什么叫“二琴屋”,有两层意思:一是他有两把藏世名琴;二是他对古琴的情和对老伴的情,所以叫二琴屋。我说这名字起得太准确了,您对古琴的情和对老伴情,这二情就是您最真最纯的感激之情。刘老师笑笑,他的老伴也笑笑,我也跟着他俩笑着。他老伴没有说话,站起身为我和刘老师的杯子加水,又静静地坐了下来。刘老师说,他要不是老伴照顾,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好生活。刘老师说他还没有被打成“右派”的时候,就和她谈恋爱了,他被押送到大连山不到一个月,她就来看他,而且每个月都来看他。她给他安慰,给他温暖,给他爱情。她说不管今后怎么样,她都等着他,永远在一起,永远好下去。她不会弹琴,但喜欢听他弹琴,她也和琴有缘,所以也和他有缘。她一直在等着他,他刚从大连山出来就和她结婚了。结婚后,他又去了青龙山农场劳动,农场离南京有70多里路,他只能偶尔回家,家里就她一个人,天天都在等他盼他,想他回家。她为他生儿育女,为他操持家务,为他担惊受怕,为他吃尽了苦难。如今她还和他一起甘守清贫过日子,不为金钱,不为名利,就为照顾他和听他弹琴。刘老师还写过一首诗,是写给琴和老伴的:“老妻共济四十载,素琴伴我五十春。左伴右依情不了,发白如初三心同。”
他老伴说,其实开始的时候,她有时也会心烦,每天从早到晚来人不断,挤在这间小小的屋子里,连过节都不安宁。可想想,在他的心目中琴比一切都重要,他一生都是为了琴,他为了琴遭了那么多的罪,又心疼他,就什么怨言也没有了。如今三个子女都分开过,老两口住在一间小屋子里,一个月拿1000多块钱的退休金,够过日子了,其它什么要求都没有。屋子虽然很小,但人要心宽,不要屋宽,想想过去,跟过去比,心态就会好,人才会活得自然长寿。刘老师朝他老伴笑笑,老伴也向刘老师笑笑,这笑容里也许包含了他们太多太多的辛苦和甜蜜,也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不幸和幸福。他老伴又心疼他说,他现在年龄大了,身体又不太好,带学员要量力而行了。
不知不觉天已渐黑,我问他们几点钟吃饭,他老伴说6点。可这时已经过了6点,我耽误了他们吃饭的时间,便抱歉地说:“我请二位老师到外面随便吃点饭可以吗?”刘老师说:“不客气,我们不喜欢花别人的钱,学员请我们吃饭都不去。”他老伴也说:“谢谢你!饭在锅里,热一下就好了,要不你就在这儿吃吧!”我说:“不了,谢谢二位老师。”说着话,三人都站起来走出二琴屋,二位老师把我送到山坡的台阶上,我和二位老师笑别后,向山下走去,走进了夜幕下的灯光里。
日下午2点30分,我再次拜访刘正春老师,把稿子送给刘老师审阅。走到二琴屋的门口,我才听到虫唧草吟般的琴音,刘老师正在弹琴,他的老伴坐在他对面听着。见我到来,二位老师很高兴,他老伴站起来让座,又忙着为我倒水,然后出门办事。我说:“刘老师,您把稿子审读一下,看时间、人物、地点等有没有误写。”刘老师笑一笑,接过稿子,说:“好,我看一看。”十几分钟看完后,指出文中他有两个国家没有去过,让我把它删除,其它没有什么问题。我问刘老师:“写得还没到位吧?”刘老师笑笑说:“可以,蛮好。”然后他拨弄琴弦,我乘这个机会说:“我喜欢听古筝弹的《高山流水》和二胡拉的《二泉映月》,可没听过古琴弹出来的《高山流水》与古筝弹的有何不同。”刘老师就在琴上弹了起来,他把高山流水之声牵引了过来,我的思绪也走进了高山流水境界之中。
刘老师弹完《高山流水》之后,我还沉静在流水的余音里,刘老师说:“古琴的流水声和古筝的流水声,在音质和音色上都有区别,但在整体上相似。”刘老师又去对门小屋里拿来宋代的“古调”琴放在琴桌上,然后又弹了起来,我始终坐在他对面静听着。我又仿佛听到了夕阳落在水面上的声音,闻到了烟熏火燎的饭香和鱼腥水温的味道,看到了满天晚霞向我蔓延和渔船在宽广的河中漂浮……刘老师说:“这是《醉渔唱晚》,再弹一曲《忆故人》给你听听。”我听得入神不敢说话,生怕一说话就吓走了这种仙境,只是点了点头等待《忆故人》。一位古代文人,因不得志而悲哀苍凉,如泣如诉地泄愤失意情怀,向知音故人吐露心声。一曲奏完,刘老师两只手还停放在琴面上空,等他抬起头来,我看到刘老师眼中有了泪水。刘老师完全进入了状态,心情深深地陷入到了思恋之中。我问刘老师:“哪些是您的保留曲目?”刘老师说:“我再弹《双鹤听泉》和《平沙落雁》给你听。”说着,刘老师又弹了起来,我又听到了鹤鸣雁啼的悦耳之音。
听完五首曲子,已经是4点50分,我坐在刘老师对面,迟迟地不想起来,我也深深地爱上了古琴。感谢刘老师,没有中场休息,为我一个人开了专场演奏会。我拍了几张照片,正好他的老伴也回来了,我又和刘老师合影留念。这时,常州歌舞团两个女孩急匆匆赶来了,刘老师又坐下来教起了她们。临走的时候,我跟刘老师说:“刘老师,往后我会经常来听您弹琴。”刘老师笑着说:“好的,你来吧,我欢迎!”
古琴选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古琴的古老和古琴的魅力,折服了人类的耳朵和心灵。如今世界精通古琴演奏者,只有数百人,而刘正春老师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古琴*之一。他说传承古琴技艺,是他不可推卸的责任。
刘正春15岁师从周空明、王生香、夏一峰、刘少椿、赵云青、程午加等前辈名家习琴。1980年起,他先后组织参加“古典音乐会”专场、“玄武湖之春”古典音乐会专场。在组织过程中,能运用合奏、重奏、琴歌等多种形式,向中外听众介绍中国古琴音乐。1982年,他对《神奇秘谱》中的琴曲《长清》进行打谱,同时与刘为霖先生合作,对琴曲《山中思友人》进行考证、打谱、定拍,并出席全国第二次古琴打谱经验交流会。1985年打谱《大雅》、《松弦馆琴谱》、《中秋月》,并撰写《琴曲探源》,出席全国第三次打谱经验交流会。1987年3月,应南京艺术文化研讨会之邀,撰文《金陵琴坛五十载》、《王生香的古琴艺术生涯》等在日本出版,4月撰文《琴琐杂说》。1990年10月,在南京举办“刘正春古琴音乐会”。1991年,创作古琴曲《秦淮秋月》,在南京市文化艺术节调演中获表演一等奖、创作二等奖。1994年创作古琴曲《城堡抒怀》,获南京市社区创作节目调演三等奖。1995年参加江苏省“长山杯”比赛优秀奖,并应邀出席中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香港雨果音像公司录制了刘正春演奏的古琴曲《秋江夜泊》、《平沙落雁》在市场发行。南京广播电台、南京电视台、江苏经济台等都曾以专题节目介绍刘正春的古琴生涯。1998年8月,在南京组织了以台湾民乐团的海峡两岸民乐交流演奏会,促进海峡两岸的古琴民间交流。2000年5月,在南京组织举办了“首届江苏古琴学术研讨会”,海内外百余琴人参加切磋技艺。2001年4月,广州九州音像出版公司录制发行刘正春古琴CD专集《金陵遗风》,5月应江苏电视台《家有宝物》节目之邀参加拍制介绍中国古琴音乐,8月参加全国第四次打谱会。2002年5月,应马鞍山师范大学邀请进行中国古琴讲学和演示音乐会。
自1997年以来,参加南师大中国民族乐器讲演音乐会,先后向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邮电学院等十几所在宁院校的万余民师生演奏和介绍中国古琴音乐,培养了两百多名热爱古琴音乐的学员。近年来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日本、韩国、台湾等海外热爱古琴音乐上门求教者进行传授。还多次应南师大音乐系和市外办之邀向来自德国、瑞典、美国、法国、日本等外籍友人进行古琴演奏和介绍中国古琴艺术,为中国古琴音乐扩大影响作出了积极努力和重要贡献。
我在想,刘正春老师因琴得祸,又因琴得了福,如果他没有到大连山劳教和青龙山劳动,也许就不会取得今天的成果。也许这就是天意,时代成就了刘老师,更是历史成全了刘老师的这份琴缘。其实,刘正春老师也是一架古琴,一架会说话的古琴,一架有思想的古琴,一架有感情的古琴。他纯朴、平静、幽深,而又不乏喜庆,弹奏出一曲曲美妙动听的音乐,他就是一架无价之宝的古琴。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沉痛哀悼古琴教育家刘正春先生
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古琴艺术&金陵琴派”项目的传承人、中国古琴学会常务理事刘正春先生,于日凌晨1:06分,因病救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七十八岁。
刘正春先生1935年出生于南京,少时勤奋聪颖,后师从王生香、夏一峰、刘少椿、周空明、赵云清、程午嘉等前辈习琴。对《神奇密谱》(1425)、《松弦馆琴谱》(1614)等进行研究、打谱,曾应邀出席全国古琴打谱会、中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所撰关于《山中思友人》的考证,因为见解独特而引起琴坛的较大关注。
1991年后 创作的古琴新曲《秦淮秋月》、《城堡抒怀》曾获省、市表演一等奖、创作二等奖,使这门古老的艺术,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
1999年,刘正春被推举为金陵琴社社长。2000年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聘为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2001年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聘为中国琴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年,刘正春先后又被确定为江苏省级和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古琴艺术&金陵琴派”项目的传承人)。刘正春在金陵琴派“顿挫”演技的基础上,融合了广陵派、虞山派、川派等诸家之长,逐渐地形成了面貌独特的个人风格:抑扬有纪,参序有节,应合适度,韵远声希。
先生千古!!!
琴魂永存!!!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我的更多文章
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凤求凰古琴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