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翻译为什么最后写到李佳薇

当前位置:>>>>>>>>>>>>
3 陈奂生上城
8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课文鉴赏说明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杜十娘,是个名妓。她不甘做王孙公子们寻欢取乐的玩物,真诚地追求爱情,并为此不惜牺牲一切。故事中的男主人公李甲是富家子弟。他虽然也曾对杜十娘真心爱恋,但他屈服于社会、家庭的礼教观念,再加上孙富的破坏,最终背叛了爱情,造成了杜十娘投江的悲剧。作品对杜十娘寄予极大的同情与赞美,对李甲、孙富给予无情的揭露和谴责。
作品主人公杜十娘,是一个聪明、美丽而热情的女子,但不幸处于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过着人间地狱的生活。她希望摆脱这种生活,要求过一种“人”的生活。在旧社会里,处于杜十娘这样地位的女子,仅仅为了要过一种“人”的生活,就得费尽心机,长年累月地策划,有时是费尽了心机,做了各种努力,仍旧达不到目的。杜十娘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这篇小说里写杜十娘一遇到“忠厚志诚”的李甲,便“情投意合”而“有心向他”,就是这个道理。
十娘是一个热情的人,当李甲“囊箧空虚”时,她不但不听从鸨母“打发李甲出院”的话,而且“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为了李甲,她受鸨母的叱骂,甚至直接跟鸨母冲突起来。
十娘爱李甲,希望他给她赎身。她清楚地知道鸨母的用心,就利用机会,赚得了鸨母只要三百两银子身价的诺言。又怕鸨母失信,用言语激怒她,使她发下“若翻悔时,做猪做狗”的咒愿。这就为她挣脱妓院生活准备了条件。
十娘是“久有从良之志”的。她好不容易攒聚了价值万金的珠宝,准备跳出火坑以后好好生活。她把期待已久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李甲身上。一方面,她不能在未离开妓院前吐露秘密,一方面,她也想试探李甲的诚意,因此,她要李甲到外面去想办法凑足三百两身价。当她“连日不见公子进院”时,就十分着急派人到街上去寻找。她始终用纯真的爱情鼓舞李甲。最后,十娘终于挣脱了妓院的绳索。十娘老早把财宝寄存到知己的姐妹家,她们在十娘离去前把珠宝装在箱匣里送来。当她刚一“离了虔婆大门”,便考虑到此后的生活问题。在李甲“辗转寻思,尚未有万全之策”的情况下,她打算冲破重重困难,深谋远虑地设计“于苏、杭胜地,权作浮居”,计划叫李甲回去求亲友向父亲劝说,争取得到父亲的谅解。总之,她用尽心机,要实现过“人”的生活的理想。但是在美好理想即将实现的时候,李甲听信了商人孙富的话,卑鄙地把她卖了。当十娘像晴天霹雳一样听到这意外消息的时候,便猛然省悟到自己选错了人。她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情。自己仍然是个商品,可以被人卖来卖去。她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前途,不能摆脱被侮辱的地位。她这时痛苦失望,但刚强而又冷静地对待自己即将到来的命运。她故意装扮得那样整齐,催促公子快去兑过银子。然后当着孙富、李甲及两船之人打开描金文具,先后将其中的各种珍宝珠玉投入江中,痛骂孙富“破人姻缘,断人恩爱”,指斥李甲“相信不深,惑于浮议”;愤慨自己“中道见弃”,更痛心她过自由幸福生活理想的幻灭,于是“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不惜以一死来表示对压迫她的恶势力的反抗。十娘这种宁死不屈的行为,使我们进一步看出她的性格的刚强和坚定。
李甲是一个庸懦自私、背信弃义的纨子弟。他已经到了快要被鸨母赶出去的地步了,这时,十娘却同他商量赎身的事。如果是个坚强而不自私的人,就会像十娘那样坚决地积极地打主意。但是,他不是这样的人。又能脱出困境,又能得到十娘,那当然是很好的事,所以他也去多方借钱。可是,他处处被动,而且一碰到困难就只心灰意懒,垂头丧气而已,这说明他对十娘并不忠诚。十娘由于自己的努力,挣出了火坑,这事实上也是救了李甲,使他脱出困境,所以在返家途中,每谈到往事,他“必感激流涕”。可是,李甲这样的人,既可以因为惧怕“老父性严”而抛弃十娘,也可以在感到“资斧困竭”的时候,把十娘当商品卖掉。孙富利用他的这些弱点,用毒辣的手段进行欺骗和破坏,说出“若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弃家,海内必以兄为浮浪不经之人。异日妻不以为夫,弟不以为兄,同袍不以为友,兄何以立于天地之间?”那些耸人听闻的话,又愿出千金买十娘,这样一来,使李甲既可以不触父怒,躲避了“人之多言”,又能得到“千金”的代价,怯懦而又自私的李甲,当然就中了孙富的毒箭,走上牺牲别人的可耻的自私自利的道路。
盐商孙富是个卑鄙和奸诈的人。他一看到十娘,顿生奸邪之意,用计结识了李甲。当他抓住李甲弱点:怕严父,怕封建社会舆论,又看清了李甲庸懦无能,便巧施伎俩,动摇和摧毁他和杜十娘的爱情,在满口“仁义道德”的幌子下用金钱来收买李甲的心。这样,李甲就被他所俘虏,双手奉上了杜十娘。
杜十娘的形象是鲜明的,有个性的。作者把她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来刻画。作品开始就揭示出李甲和鸨母的矛盾,引出十娘对鸨母的斗争,提出了赎身的问题。又从赎身的问题中引出柳遇春的活动。从柳遇春这个人物的语言行动中间接表现出来对杜十娘的赞美。杜十娘的聪明勇敢和对幸福的热烈追求,主要是从她计赚鸨母、拿私蓄作赎身费、以自尽要挟鸨母应允这一连串向鸨母作斗争的事件上表现出来,也从她把珠宝藏于要好的姐妹家、走出妓院离开京城这些事件上表现出来。
杜十娘为摆脱妓院而进行的斗争,固然表现了她的坚强,但真正能表现她的刚毅不屈的性格的,还是在她出院以后。也就是说,杜十娘的性格在情节发展到结尾才完全显现出来。
作品写到李甲和十娘登舟后,情节就向前发展了一大步。孙富的出场,他和李甲的攀谈,特别是他们在酒楼上谈话这一大段的描写,固然是写孙富,是刻画李甲,但同时也对杜十娘的性格发展提供了说明和条件。如果不把李甲的庸碌自私与孙富巧取豪夺的卑鄙灵魂指示出来,那么,杜十娘的性格的发展便失去了依据。
杜十娘的性格特征,就是这样从情节的发展中,从她跟周围人物的关系中逐步被揭示出来的。
其次,杜十娘形象所以鲜明,还得力于作者把杜十娘同李甲的形象对照着刻画。无论是在赎身出院的问题上,是在计议出院后的生活问题上,李甲是表现出一点办法也没有的。而杜十娘的勇敢、热情和智慧,就从李甲这种庸懦无能和动摇不定的性格中衬托得更为明朗。发展到最后,作者把李甲塑造成一个充满了内心矛盾和自私的形象,而把杜十娘刻画成为一个勇往直前的崇高的形象。由于作者把这两个人物做了鲜明的对比,也使得十娘的形象格外鲜明起来。
最后,作者还恰当地运用了下面这些描写人物的手法,对杜十娘做了生动的刻画。
运用富于特征的细节刻画杜十娘的性格。作品描述杜十娘听到李甲“夫妇之欢难保,父子之伦又绝”的话以后,先有吃惊的表示,等到李甲把“我得千金,可借口以见吾父母”的意思明白说出后,她却只“冷笑一声”。这些表情,深刻地表现了她的刚毅和镇定。描述杜十娘催促李甲快去兑银子,“微窥公子”,见李甲“欣欣似有喜色”,这不但刻画出自私者的龌龊心灵,也表现出杜十娘感情上所受的沉重打击。
在十娘的内心充满了痛苦的时候,作品出现了一段关于杜十娘“用意修饰”的细节描写。显然,这是极其深刻地表现她勇于承当不幸,表现她别有打算而又不使别人识破她的打算,表现她郑重其事地做最后一次梳妆以告别人世的心情。这些更突出描写了她的坚毅不屈和有胆有识。
杜十娘把描金文具中的各样希奇宝珠玩器投掷江中,最后抱匣跳江。作者细致地描写了这些动作,这使杜十娘的性格特征更加突出。
成功地运用对话表现杜十娘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杜十娘在沉江以前向李甲所说的一席话,表现了她对幸福生活的热烈追求和这种理想破灭后的痛心,表现了她对“眼内无珠”和“负心薄幸”的李甲的鄙视和忿恨,对自己错误委身和“命之不辰”的无限感慨,集中地表现了她悲愤交集的复杂心情。
小说是把主角杜十娘和李甲、鸨儿、众姐妹以及孙富等人的关系,立体地编织成一个社会生活的整体来加以表现的。它不仅描绘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内心活动、爱好、习惯等,也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复杂的关系,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和道德面貌,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真实可信,具有典型意义。
杜十娘和其他人物的关系,是通过故事的情节发展而逐步表现出来的。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把结构技巧比作“工师之建宅”。认为“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须事先筹划,精心安排,否则就不能恰当地运用材料建造房屋。而结构主要表现在情节的安排和组织上。本文在艺术上明显地保留了话本的特点,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塑造人物主要是在情节发展中完成。
一 这道题主要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故事梗概的能力。
可让学生自己加以总结、概括。
二 这道题主要让学生赏析杜十娘的性格,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1.美丽。(外貌描写)
2.热情,心地善良。(李甲手头越紧,她心头越热)
3.聪明。(不露富,考验李甲)
4.刚烈、坚定。(怒沉百宝箱,投江自尽)
(列提纲,鼓励多种表述,只要言之成理就应肯定)
三 这道题主要让学生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并对此做一些评价。
作品结尾写李甲重病、孙富不久死去,表现了作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思想。这是源自佛教的思想,影响着古人的思维方式。
一 因为课文较长,要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又因为故事性较强,要注意在阅读之前提示学生掌握阅读重点。建议学生先自读,再讨论、做笔记。
二 阅读参考提纲:
1.理清故事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重要人物还有哪几个?
3.注意在文中画出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
三 讨论参考题:
1.杜十娘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杜十娘的悲剧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根据是什么?
3.概括其他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说明他们在文中的作用。
一 作者及其作品
冯梦龙,字犹龙,别号龙子犹,江苏吴县人,明末文学家,生卒年代不详。诗集有《七乐斋稿》,散曲集有《龙子犹散曲》,创作和改订的剧本有《双雄记》《万事足》《酒家佣》《量江记》等多种。他编选过民间歌曲《山歌》和《挂枝儿》,编辑过故事集《智囊》和小品文集《古今谭概》。在小说方面,他增补鉴定过《三遂平妖传》《新列国志》《两汉演义》等书,而更重要的是他编写了《喻世明言》(即《古今小说》)《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这三部书,后人简称为“三言”。
“三言”是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话本”原指“说话人”所用的底本。后来有一些底本经过“说话人”不断地丰富,经过文人加工,逐渐成为供人阅读的短篇小说。这种短篇小说也就被称为“话本”。文人(主要是明代文人)模拟“话本”体制写成的作品就称为“拟话本”。冯梦龙搜集了宋、元、明三代五百多年中的“话本”和“拟话本”加以整理、修改和重写,并加入他自己的创作,共120个短篇,编成“三言”。话本又可称为平话小说,它对我国小说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三言”是平话小说的总汇,也是研究短篇平话小说的重要材料。
“三言”编选的目的在于“喻世”“警世”“醒世”。作者同情弱者:孤儿寡妇、妇女、农民、手工业者和小商人,对于压迫者的凶残、贪鄙、狡猾,表示了极大的愤恨。但是书中也夹杂一些迷信、宿命论以及义仆报主之类的思想,这是阅读时应该加以分析批判的。“三言”中优秀的作品,真实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有很多篇的主题,是对爱情和友谊的歌颂,如《卖油郎独占花魁》《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等,表现了人民的愿望和美好的情操。从故事的完整,个性的鲜明,语言的生动和富有活力这些方面来看,无疑地是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
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悲剧意蕴(薛海燕)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下简称《杜十娘》)是明代白话小说集《三言》中的名篇,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这篇小说以其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个执著追求自己心目中美好理想的女性形象,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长期以来,人们对造成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原因和小说的悲剧意蕴进行了多种猜测和诠释,但迄今仍未找到比较令人满意的答案。我们经常说,一部真正伟大的作品永远都无法穷尽,这里将要分析的这篇小说就有这种永恒的艺术魅力。
《杜十娘》的故事情节并不十分复杂,如果按照传统的全聚焦式的叙事模式,基本上可以这样概括:名妓杜十娘久有从良之志,她深知沉迷烟花的公子哥们由于破家荡产,经常难以归见父母,便处心积虑地积攒了一个百宝箱,收藏在行院中的姐妹们那里,希望将来润色郎君行装,翁姑能够体谅自己一片苦心,成就自己的姻缘。经过长期寻觅,她选择了李甲,准备托付终身。为考验李甲的诚意,她让李甲到处借贷,又拿出私蓄百余银两,终于完成了赎身从良的心愿。姐妹们听说十娘将随李甲离开行院,纷纷前来相送,并以相助路资的名义将百宝箱交还给杜十娘。李甲一直不知道杜十娘有百宝箱,他担心归家不为严父所容,十娘便主张泛舟吴越,徐徐图之。途中,一富家公子偶睹十娘美貌,心生贪慕,就乘与李甲喝酒之机巧言离间,诱使李甲以千金之价把十娘卖给了他。十娘闻知自己被卖,万念俱灰。她佯装同意他们的交易,却在正式交易之际当众打开百宝箱,怒斥奸人和负心汉,抱箱投江而死。
如果小说真的采取这种叙事方式,那么故事不仅要交代百宝箱的来龙去脉,而且必须试图回答下列问题:第一,杜十娘为什么一直不肯把百宝箱的事情告诉李甲;第二,杜十娘虽然被卖,但有百宝箱在,她并不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比如自己赎出自己,或者去另觅知音,或者泛舟江湖,都可以摆脱被买卖的悲惨命运,为什么一定要去自杀?不回答这些问题,叙事者肯定要被怀疑为不可靠,而如果回答了上述问题,又会显得交代太实,从而减少小说的艺术魅力。另外,采取这种叙事模式,读者的眼光过多缠绕在百宝箱上,也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削弱小说的悲剧效果。《杜十娘》的作者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极为高明,他放弃了传统的叙事模式,而选择了外聚焦的叙事方式:叙事者不掌握杜十娘日常秘密积攒百宝箱的具体情况和心态,读者只是在杜十娘最终跳江之际,才通过她的控诉得知她还有一个百宝箱。这样,本来应该叙事者回答的那些问题便责无旁贷地摆在读者的面前:为什么杜十娘要积攒百宝箱?为什么不肯让李甲知道自己有百宝箱?最后又为什么不肯让百宝箱发挥作用,而白白地抱着它沉入江底?回答这些问题的角度和深度,就决定了对这个故事的悲剧内涵所理解的程度,《杜十娘》之所以具有难以穷尽的艺术魅力,其主要原因就在这里。
古典小说中表现女性悲剧命运的篇章不在少数,《杜十娘》只是其中之一。但比较起来,这些悲剧女性对生活和幸福的追求并不完全相同,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原因各有差别,小说思索和揭示女性悲剧命运的着眼点就不完全一样。
同是谴责男士薄幸的故事,在冯梦龙的《三言》中除了《杜十娘》以外,主要还有其他两篇:《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和《王娇鸾百年长恨》。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金玉奴出身乞丐团头之家,她的丈夫莫稽早年贫困潦倒,入赘金家,赖贤妻相助连科及第,得授司户之职。莫稽贵显后,不但不念妻德,反而嫌她出身微贱,影响自己的名声、前途,在赴任途中将玉奴推落江心。金玉奴巧遇赴任官员许公相救才得以存活。玉奴虽然恨丈夫薄情寡义,但她决不愿再嫁他人。在许公的周旋下,金玉奴最后与丈夫言归于好。传统的贞操和女德观念,使她选择了委曲求全、维持固有婚姻的道路。
《王娇鸾百年长恨》的故事情节在古典小说中毫不希奇。它的前半部分是典型的才子佳人故事:小姐在后花园玩耍,被多情公子窥见,小姐惊慌逃走,匆忙中遗失的香帕落入公子手中,小姐遣梅香索要手帕,公子不予,反而以诗挑之。二人往来唱和,遂成私情。后半部分,公子周廷章因父病返乡省视,不料家里已经为他订下亲事,周廷章闻知女方财富貌美,遂不顾前盟,另行婚娶。王娇鸾得知情郎负心,投缳自尽,并于临终前将自己与周廷章的故事制成绝命诗,连同昔日婚书一起巧妙地投入官府文书,使周廷章负心薄幸的事实大白于天下,惩治了负心郎。这篇小说是典型的“痴心女子负心汉”模式的故事,它所谴责的是薄幸乱行的负心之辈。王娇鸾的行为虽然远比金玉奴烈性,但她用死来捍卫的,实际上也不过是传统的节烈观念和昔日热恋时的一纸婚书。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的入话开宗明义地指出:“妇人之随夫,如花之附于枝,枝若无花,逢春再发;花若离枝,不可复合。”封建社会的女性就处于这种可怜的地位上,传统的道德观念把女性对幸福的追求压制到了最低限度,这要求中没有爱情,没有尊重,而只有被社会所承认的婚约。
大家闺秀、良家妇女尚且如此,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妓女,其遭遇就更加不幸,唐代传奇《霍小玉传》中的主人公,她对情人的要求非常自量,不过是八年的欢爱,而就连这可怜的心愿,最后都没有得到满足。
与她们相比,杜十娘显得迥然不同,她要求的不是短暂的欢爱,甚至也不是婚姻。如果仅仅要求婚姻,那么这个愿望对杜十娘来说非常容易实现。她当日如肯告诉李甲自己有百宝箱,那么赎身、还家、缔结良缘,不费吹灰之力。既然如此,杜十娘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呢?她自己说,是一份“生死无憾”的真情。怎样才是“生死无憾”的真情,杜十娘没有说,但从她不肯用百宝箱苟全得到幸福,不肯接受被买卖的命运等种种举动,看得出她渴望自己的情人不把自己当作可以随意买卖的烟花,而是相濡以沫的伴侣。这“真情”可以说是发自内心的珍爱和尊重。如果从“情”的宽泛意义上理解,应该认为杜十娘追求的是一种与利害无关的正常的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和相互吸引,是人间至真至纯至美的情感。
杜十娘为什么要对那种无关利害的美好情感孜孜以求,这种愿望最终为什么没有得到实现?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对故事产生的背景──明代社会的社会现实有所了解。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发展最为充分和繁荣的时期,尤其在南方,专门用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手工工场已初具规模。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金钱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传统的价值观念开始产生巨大转变,明代的小说对此经常有所反映。比如在《二拍》中《转运汉遇巧洞庭红》一篇里就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场面:波斯胡招待客人,向有定例,“只看货单有奇珍异宝值得上万者,就送在前席,余者看发货轻重,挨次坐去,不论年纪,不论尊卑”,文若虚虽是文人,开始也只得敬陪末座,后来被发现蓄有“异宝”,才被拥让到前席。这样的场景描写虽然有些夸张,但它却有寓言的典型意义。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开始受到冲击,在《杜十娘》中也有集中的表现。小说中,李甲的父亲李布政虽然始终没有出场,他却像阴影一样笼罩着全篇,对情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就因为这样,人们一直考虑是不是门第观念造成了杜十娘的悲剧。但仔细阅读小说,可以发现作者通过孙富对李布政不接受儿子回家个中原因的分析,通过李甲得孙富授计后“茅塞顿开”的心态和发现杜十娘有百宝箱之后的悔意,通过十娘对前程的设计和安排等种种细节,告诉我们百宝箱可以使李布政接纳杜十娘,金钱的力量已经压倒了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布政使的门槛在身为妓女的杜十娘面前并不是不可逾越的。
金钱冲击着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意识,旧有的等级、尊卑等秩序不再牢不可破,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带来了平等的气息。就这一点而言,鼓励公平竞争的商品经济的确给社会带来了勃勃生机。但是,把人的价值放在金钱的天平上加以衡量,是否就真的合理呢?显然不是。因为人的价值既然可以用金钱衡量,那么人格、尊严、良知、情感等等同样可以被当作商品一样买卖。对金钱的追求使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往成了以利相交的关系,使人把金钱的价值看得高于友谊,高于真情,使人对自己和他人都失去了一份起码的尊重。明代小说作品集《三言》《二拍》等的许多篇章都对商品社会中市民生活的新面貌、新气象给予了热情的渲染和描绘,像《杜十娘》这样对金钱给人性带来丑的因素这一方面给予揭示和思索的,是很个别的例子。
人与人之间利害得失的关系是《杜十娘》小说情节所反映的一个重要方面。老鸨与杜十娘,三亲四友与李甲,杜十娘与李布政,甚至李甲与杜十娘,都是这种关系。每个人行动时都要权衡自己的利弊,因而也不敢相信他人的动机中会有单纯、美好、属于真情的成分。小说中帮助杜十娘赎身的柳遇春开始也并不相信杜十娘真心要跟随李甲,他以妓女与嫖客之间“以利相交”的通常关系推度,所谓的三百两赎身不过是“烟花逐客之计”,劝李甲不要上当。但当他看到李甲拿来杜十娘苦心积蓄的银两时,他却被深深地震撼了,不但慨然帮助他们,还语重心长地嘱咐李甲“此乃真情,不可相负”,因为他知道在这交织着利害关系的社会中付出一份不计得失的真情需要什么样的勇气,有着什么样的分量!小说中的这一细节告诉我们,在通常的利害关系中没有生长真情的土壤;而就在“不计得失”的基础上,书中仅有的两个知道“真情”为何物的人物产生了对彼此的尊重和欣赏。这种真情像柔弱的嫩芽,没有供给养料的土壤,只有枯萎死亡,这就是悲剧的真正原因。
杜十娘身份低微,属于只要有钱,就可以随意欺辱的对象。出卖色相的生涯把她视为人类情感中最美好部分的两性之爱也打上了金钱的烙印,使她感受到深重的欺辱和伤害。因此她急于从良,却不告诉李甲自己有百宝箱,不敢在爱情的天平上增加一颗金钱的砝码。她从内心里呼唤一种不为金钱和利害所左右的人际关系,毫无疑问,只有在这种关系中,人才能真正地尊重自己、关怀他人,才能产生包含人性中一切美好成分的真情,包括爱情。这样的一种对情的认识不像其他小说那样停留在婚姻和两情相悦的范围内,而是在人性和美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这是《杜十娘》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是其成功之处。
(选自《名作欣赏》2000年第2期)用情节论分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 (四)矛盾冲突和利益冲突构成了小说《杜十娘》的情节
狄德罗认为所谓处境就是人物所处的环境,性格与环境是情节所以产生的依据与条件。&&& 狄德罗说:“人物的处境要有力的激励人心,,并使与人物的性格成对比” “真正的对比,乃是性格与处境之间的对比,不同人物的利益对比。”这段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1情节就其本质来说是矛盾冲突2由于不同人物之间的利益冲突,形成作品的情节的主要内容。&& 作者把杜十娘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来刻画。&& 作品开始就揭示出李甲和鸨母的矛盾,引出十娘对鸨母的斗争,提出了赎身的问题。又从赎身的问题中引出柳遇春的活动。从柳遇春这个人物的语言行动中间接表现出来对杜十娘的赞美。&& 杜十娘的聪明勇敢和对幸福的热烈追求,主要是从她计赚鸨母、拿私蓄作赎身费、以自尽要挟鸨母应允这一连串向鸨母作斗争的事件上表现出来,也从她把珠宝藏于要好的姐妹家、走出妓院离开京城这些事件上表现出来。
杜十娘为摆脱妓院而进行的斗争,固然表现了她的坚强,但真正能表现她的刚毅不屈的性格的,还是在她出院以后。也就是说,杜十娘的性格在情节发展到结尾才完全显现出来。& &&作品写到李甲和十娘登舟后,情节就向前发展了一大步。孙富的出场,他和李甲的攀谈,特别是他们在酒楼上谈话这一大段的描写,固然是写孙富,是刻画李甲,但同时也对杜十娘的性格发展提供了说明和条件。如果不把李甲的庸碌自私与孙富巧取豪夺的卑鄙灵魂指示出来,那么,杜十娘的性格的发展便失去了依据此刻的矛盾演化为十娘与李甲,与孙富的矛盾。从而形成了新的情节与冲突。&&& 人与人之间利害得失的关系是《杜十娘》小说情节所反映的一个重要方面。老鸨与杜十娘,三亲四友与李甲,杜十娘与李布政,甚至李甲与杜十娘,都是这种关系。&& 每个人行动时都要权衡自己的利弊,因而也不敢相信他人的动机中会有单纯、美好、属于真情的成分。小说中帮助杜十娘赎身的柳遇春开始也并不相信杜十娘真心要跟随李甲,他以妓女与嫖客之间“以利相交”的通常关系推度,所谓的三百两赎身不过是“烟花逐客之计”,劝李甲不要上当。
&&& 但当他看到李甲拿来杜十娘苦心积蓄的银两时,他却被深深地震撼了,不但慨然帮助他们,还语重心长地嘱咐李甲“此乃真情,不可相负”,因为他知道在这交织着利害关系的社会中付出一份不计得失的真情需要什么样的勇气,有着什么样的分量!
&&& 小说中的这一细节告诉我们,在通常的利害关系中没有生长真情的土壤;而就在“不计得失”的基础上,书中仅有的两个知道“真情”为何物的人物产生了对彼此的尊重和欣赏。这种真情像柔弱的嫩芽,没有供给养料的土壤,只有枯萎死亡,这就是悲剧的真正原因。&& (五)在《杜十娘》里,冲突的各方都有某种理念支配。主人公的行为带有理想的烙印。
黑格尔认为,在真正的美里,矛盾双方,即冲突的每一个对立都必须带有理想的烙印。& 矛盾斗争的双方,他们在冲突中各自的动作与反动作必须由某种理念所支配,这种理念或理想的冲突是艺术产生的伟大动力。
在小说里,杜十娘不愿意让李甲知道她的财富,不愿意在她的爱情上加一点点金钱的筹码。当李甲把他出卖后,十娘完全可以有许多种选择,可以与孙富一起生活,衣食无忧。也可以让李甲回心转意,等等。但她都没有这样做,因为她所交付给他以心的男人却把她出卖了。她追求的是一颗同生共死,哀乐与共的心,而这颗心竟然是没有血的心。她的梦想成了恶梦,她陷入深深的绝望中,这是比死更痛苦的失望。可以说十娘追求的不是短暂的欢爱,甚至也不是婚姻。,杜十娘追求的是一份“生死无憾”的真情。怎样才是“生死无憾”的真情?这“真情”可以说是发自内心的珍爱和尊重。是一种与利害无关的正常的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和相互吸引,是人间至真至纯至美的感情。而李甲对十娘虽然也有感情,但他是个既软弱又自私的孱头,在这个目光短浅的纨绔子弟的背后拖着一个宗法礼教的阴影,他想爱不感爱,一点诱惑与压力就把爱情与灵魂出卖。盐商孙富也有自己的追求,他追求的是物质的享受,他看中的是十娘的美貌。这种理想和理念的冲突构成了矛盾,产生了艺术。
(六)在《杜十娘》里,矛盾冲突很好地显示了主人公的性格与坚强
黑格尔认为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才能衡量出来。环境的互相冲突愈多,矛盾的破坏力越大,而心灵仍然能坚持自己的性格,也就愈能显示出主体性格的深厚与坚强。
杜十娘身份低微,属于只要有钱,就可以随意欺辱的对象。出卖色相的生涯把她视为人类情感中最美好部分的两性之爱也打上了金钱的烙印,使她感受到深重的欺辱和伤害。
杜十娘逃离火坑又入苦海,逃脱虎穴又进狼窝,挣脱了枷锁又陷入新的绝望境地之中,而李甲的父亲李布政虽然始终没有出场,他却像阴影一样笼罩着全篇,他代表了封建传统势力和门阀制度,盐商是新兴的资产阶级萌芽,在他身上体现了金钱的力量。
杜十娘追求的真正的爱情必然与门第观念,与金钱关系发生冲突,杜十娘的的真正对手是整个不合理的社会,在这场冲突中,她宁可选择一死也不愿意妥协而苟活。小说显示了女主人公性格与坚强,揭示了在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真诚的爱情和自由自主的婚姻是不可能实现的。
正因为小说写出了个人追求的真正的感情与不合理的社会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写出美在不合理的制度下的毁灭,小说才有如此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小说才获得更深层次的意义,杜十娘才成为古代小说中不可磨灭的形象。
引用了下列书籍的内容与观点参考书目:中国爱情小说中的两性关系,何满子,上海书店出版社。高中文学课本第三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名作欣赏》2000年第2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悲剧意蕴(薛海燕)《解读谈美书简》京华出版社2001年版《论情节》冉欲达新华出版社 1983年版&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