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机械的操作微电影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趣文】从娃娃抓起就晚了!做好职业规划,从娘胎里开始
心理学教授雪莉&A&贝伦鲍姆(Sheri A. Berenbaum)和她的研究团队最近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胎儿在母体中接触到不同的性激素,对他们成年后的职业选择都会有影响。根据胎儿在子宫中接触的不同性激素,可以预测他们未来的职业偏好。贝伦鲍姆特别指出,她认为女孩儿不喜欢理科的原因在于女孩儿喜欢与&人&打交道,而与科技相关的职业多是与&物&打交道的。研究中引入了这一假想:女性乐意与人共事(例如教师这一职业),而男性乐意与物共事(例如做科学家)。这是研究测试的核心。为了测试性激素造成的影响,研究人员选取的对象是患有先天肾上腺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 ,CAH)的男女青年以及刚成年的人。因为遗传原因,相比那些健康的孩子,出生前他们接触到的雄性激素更多。根据这个研究的结果和先前的研究发现,患有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的女性会对那些&典型的男性选择&感兴趣。不过,这样的实验设计很不科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应该先于假想。把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结于性激素影响的结果有些片面。社会对不同的性别特点有不同的预期,男女职业选择偏好也受社会预期影响。在此条件下,完全排除职业选择的性别偏好并不妥当。对待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患者,&因材施教&更重要。显示出更多男性特质的女性可能会被当成男性对待,也可能是为了挣脱小时候作为&女性&受到的束缚。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原因往往很复杂,并不能将这些特质简单归类为&典型的男性&。将某个结果归因于生物学特质,并不具有说服力。我们在高中阶段可能接受过这样一个讨厌的测试:测试结果简单把学生划分为&艺术型&或&研究型&(顺便提一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这次研究还使用了这个测试的某一版本作为评级问卷)。过分简单的分类方式和低级的假设无视人本质的复杂性。诚然,女性从事科技领域职业的人确实非常少,但是,扭转这一局面的方式并不是把她们当作实验品。
有的职业,规划了也没啥区别&&
刊物:Slate 网站,日
图片来源:PEDRO ARMESTRE/AFP/Getty Images |
(果壳环球科技观光团微博&&)
社交网站用户的10大心理怪习
&随着社交网站的红火,大多数的网民不可避免地融入到这股线上社交洪流中。虽然线上社交并非凭空创造,它本身也是现实关系链的转移和变形,但在这个可扩展性更强的虚拟空间中,用户的心理呈现出有别于现实社交的一些特点。以下这十条是笔者在平时观察或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用户心理现象,其中一些可能没有经过严格的论证,也许只代表一部分社交用户,希望与大家分享讨论。
1. 负面的宣泄&&坏的总是容易传递出去有一段时间,大家都在抱怨微博上负能量太多,各种揭秘、爆料、负性社会新闻在微博里转发泛滥。一时之间,正能量成了稀缺补药。有研究表明,情绪愤怒的微博被转发或成为愤怒反应对象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厌恶、高兴和低落这三种情绪。针对Twitter的博文分析也发现,在检出的203种细分情绪中,负面情绪出现更加频繁,并且更加多样化。回想一下,在写新微博时,抱怨工作不顺、环境污染、办事遇阻、社会不公是不是更容易脱口而出。在社交网络上,负面情绪总是更容易被创造和传递出去。
左图:每个黑点代表用户。右图:每个点代表一条微博。红色代表愤怒,绿色代表高兴,蓝色代表忧伤。图片来源:/2013/09/your-angry-tweets-are-probably- polluting-twitter/
2. 信息的患失&&好的有用的信息是不是悄悄溜走了微博推出&智能排序&的功能后,遭到许多用户吐槽。在信息的筛选上,用户似乎非常不信任机器所做的工作。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人都会面对海量信息,有很多用户抱怨信息看不过来,而筛选的成本又太高。但如果让别人(比如算法)来代替自己筛选,用户又会担心会不会遗漏了某些重要内容。抱怨垃圾太多但又害怕错过有益的信息,好像有用的信息正一条一条地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这便是用户面对信息的患失心态。 一篇好玩的延伸阅读《What if 系列65期Twitter新鲜事能有多长?》
3. 偷窥的乐趣&&我想看别人又不想被人看经常有一些用户提出:&要是微博加上来客记录就好了&,而另一些则对此强烈反对,害怕自己的浏览记录被曝光。用户真的需要或者反对访客记录吗?事实上,除了特殊场景下(如男女勾搭、男男勾搭&&),大部分的人只是想去偷窥别人而不被人偷窥,这就是网络世界里大多数人的隐私观。在访客记录这件事情上,我只是想看有哪些人最近查看了我的主页,但同时我看别人主页时又可以不留痕迹。
4. 围观的快感&&猎奇与围观就是我的网络生活围观改变中国,网络更是无障碍地完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围观欲望,不用搬凳子不用付门票,从围观朋友圈里的件件小事,到围观不相干的新闻热点社会事件。在社交网络上,人人都像长有一双猎奇的眼睛,随时在寻找好玩的事和打破常规的事。
5. 虚荣的烦恼&&粉丝降1个比涨1个带来更大心理波动粉丝在微博里被很多人看成面子当作炫耀的资本,涨粉时高兴异常,而掉粉时又要黯然神伤。涨粉和掉粉所产生的心理波动哪个更剧烈呢?行为经济学认为,人们总是强烈倾向于规避损失:一定数额的损失所引起的心理感受,其强烈程度约相当于两倍数额的获益感受。 也就是说,掉1个粉丝的心理损失需要涨2个粉丝才能弥补回来。
6. 转场的炫耀&&我的生活无比精彩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借用对戏剧表演的观察而获得的灵感,提出的自我呈现理论或者印象管理理论。他把社会中的人看作是舞台上表演的演员,利用各种的道具&&符号(语言、文字,非语言肢体或者表情等等)预先设计或者展示自己的形象&&来进行表演,并努力获取好的效果。社交平台就像一个个舞台,人们在这些舞台上也只是选择性的表演,展示生活中精彩的一面,展示个性的一面。因而一到假期,微博、微信、人人网就出现晒旅游晒幸福晒欢乐的空前盛况,其实人们只是把表演的场所从线下搬到线上,告诉身边人:我的生活无比精彩。
7. 假装的关心&&点赞其实是SO WHAT社交平台上有类人叫点赞狂魔,仅在QQ空间,年短短2年时间里,点赞党2011年7月时有2700万人,而2013年7月点赞党规模扩大至3亿人,点赞党足足增长了10倍有余。同时,根据日点赞统计,QQ空间每日平均点赞次数超过2亿,相对于2年前,增长了111倍,其中单日峰值曾突破3亿人/content/452894.shtml。&点赞狂魔&们真的是对你发布的内容表达赞同吗?除了强迫症和表达嘲疯、幸灾乐祸外,&赞&似乎只是一种假装的关心,不愿付出成本去评论和留言,以最廉价的方式告诉你他在和你互动。如果出个so what的功能估计比点赞更流行吧。
8. 声色的诱惑&&更喜欢看图片和视频纯文字的博文和带视频图片的博文哪个更吸引你的眼球?给每一段文案配一张好图,或者发带有视频的博文,这些原则已经成为微博运营人员的基本常识。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通过对随机选取的40多万条Twitter微博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附图片的微博更易被转发,比纯文字微博的转发率高出94%。用户更喜欢直观、有冲击力的图片和视频,因为观看富媒体信息要比阅读文字带来更多的愉悦感,也更节约认知成本。
9. 宠坏的洁癖&&&广告狗果取关&一直处于免费互联网文化下的网民似乎对广告特别敏感,根据眼动追踪研究表明,网民仅仅是在第二次浏览某一网站时,就已经学会了避开对广告模块的注视。而在社交网络中,用户对广告更为敏感甚至是易怒。这可能是因为,相对于传统网站,用户对社交网站更有地盘归属意识。用户将社交网站视为获取个人资讯以及同朋友沟通互动的地方,因此不仅对社交平台出现的广告感到不满,甚至对关注的人也近乎苛刻,微博上经常有用户脱口而出:&广告狗,果取关&。想想平时看电视看电影乘坐公共交通面对无处不在的广告时的那种淡然心态,社交用户是不是被宠出洁癖来了。
10. 圈住的视野&&我关注的就是全部世界网络只是现实生活的延伸,现实世界中的人也会去加入小团体,关注自己关心的话题和新闻,而在社交网络上这一特点更得到了强化。小圈子文化、粉丝文化,各种争吵骂仗时的&站队&,你的关注列表就是你的世界。每个人的视野和价值观在被这些人的诉说强化的同时,也必然受此限制。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当你觉得微博里无内容可看、开始变得乏味时,是否考虑一下关注些新的人和事,跳出固有的视野,换个方向看看。
本文来源于:微博UDC设计中心  16:46:52
比特币终结者——莱特币
鲤鱼快评:对当下互联网热门事件进行点评、解读,由快鲤鱼独家供稿
近日以来,比特币涨得不亦乐乎,那些从金融圈转战过来的人想必看傻了眼。可是就在比特币从五千涨到近七千的这几日,悄没声息的,莱特币&&这个被称为比特币山寨之一的玩意儿,从八十多涨到了三百多,也就是说比特币涨了百分之四十,莱特币则真真切切的涨了四倍。老话说比特金莱特银,这话乍一看是对的,细究起来基本也对,反正是个比喻嘛,中本聪先生不也拿金子来说明比特币嘛。从市场占比上来说也确实如此,比特币是百分之六十四,莱特币是百分之二十三,数据换算成生活,那意思就是说不少人支持莱特币,拥有莱特币。目前,可以进入主流平台交易的虚拟货币,除了比特币就是莱特币了。莱特币优势何在?主流的说法是货币储量更多,也就是8400万个;挖掘更平民化,也就是家用电脑调整一下配置即可;交易确认更快,比起比特币快个几分钟吧。以上说法站得住脚吗?首先说储量更多这一点恐怕就谈不上是优势,比特币已经够多了,2100万个,每一个又可以分成一亿份,完全可以对应人的需要。再说交易确认快,要知道在人的内心层面,时间积累到一定程度感官就会迟钝,你能用心算分清楚十分钟和十三分钟的差别吗?除非是秒速的确认,否则谈不上优势。再者,比特币有那么多商家和应用支持,拿在手里是个放心钱,多等几分钟就多等几分钟呗。而且归根到底,交易确认慢虽然是比特币目前的一个问题,但在比特币本身的范畴内,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比如说中介性的信用支付(这是本人正在拉风投的项目,不便细说),总之,所谓优势,不能是一个一厢情愿的东西。纵论下来,莱特币能站住脚的优势,就是挖掘平民化这一点。要说这一点还是要说回比特币,比特币能有今天的地位和价格,其第一推动力来自一些极客和IT精英的期许,期许什么?未来货币!届时,所有国家的国民都使用同样货币,而这个货币后面没有霸权,没有为某国利益计而实行的货币政策,有的只是合理、平等、便捷的交换,各种金融伎俩到时也将失效。投机分子笑了,乌托邦嘛。是的,乌托邦,但是一个乌托邦货币必须是一个人人都拥有、都可以拥有的货币,比特币当然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就像早期的掘金者一样,资本家囤积了大量的黄金,但他归根到底要用这些黄金换来真正的财富,也就是吃穿住行女人好酒,在这一过程中,黄金、或者说与黄金相对应的货币财富,还是会慢慢转移到更多人手上。只是我们都知道,这个转移过程太不公,太残酷。从比特币今时今日的投机热潮来看,重蹈黄金或者说原始资本主义覆辙的可能性不是没有。莱特币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这一点,因为几乎每个有家用电脑的人,只要你意识到需要莱特币,都可以自行挖掘莱特币,即便难度会逐渐增加,也要比挖掘比特币容易太多,在这里可以下一个定论,比特币在不久的将来一定是由大公司来挖掘的,个人就不要做梦了。我们知道,只有更多的人认可并使用,比特币也好莱特币也好,它的货币属性才能被实现,就目前来讲,比特币和莱特币都还是投机工具,尤其在中国土豪们组团进场了以后。目前,交易莱特币的最主要两个平台,FXBTC和OKCoin都是中文网站,莱特币能在短期内达到改革开放三十年、也就是翻一番又翻一番再翻一番的效果,只能归功于蜂拥进场的中国土豪。目前,比特币和莱特币的玩家已经从极客转向了金融人士,如果说极客是抱着对比特币莱特币的好感在买入,金融人士的目的则异常明确&&用钱换比特币莱特币,再将比特币莱特币换回钱,由此盆满钵满。近来莱特币的成交量持续放大,实际上,在OKCoin的平台上,交易金额一度超过了比特币,这是理所当然的,比特币只能涨百分之四十,完全跟莱特币没法比。但是投机对应的是一套操作,那就是进场离场,投机客们必然有撒手离开的那一天,不过就目前来看,莱特币恐怕还大有可为。其一就是价值期待,莱特币的储量是比特币的四倍,相应的,一枚莱特币的价值就应该是一枚比特币的四分之一,比特币现在涨到了七千左右,莱特币就应该是一千五百大元,而现在才区区三百元。当然了,细究起来这种说法很有问题,我们知道挖掘难度、应用范围等等都增加了比特币的比较优势,但投机并不需要这么精确的价值计算,相比较而言,它更需要的是人心&&股市等投机市场已经一再证明了人的心理与市场之前的互动关系。心理期待往往会转化成实际的价格支撑,比特币的四分之一就是莱特币的心理价格点,或者说投机客们正在传播着的心理价格点。再者,莱特币恐怕将迎来一个重大利好,那就是最权威的交易平台Mt&Gox对其的交易许可,这是一个一拖再拖的消息,从今年四月份传出,后来又准备了API文档,为实际交易做准备。目前,莱特币已经是一个几亿美元的市场,后续资金不断涌入,相信Mt&Gox不会拱手将交易承载权完全让给中国人,唯一的问题只是时机而已。最后说明一点,比特币和莱特币在笔者看来都是一场社会实验,是在为更美好的人类未来做准备,随着参与的人和资本越来越多,这场实验的成功概率也正在加大。如果诸君以迎接未来的心境加入这场实验那再好不过,如果是来投机,那本文不为诸君的输赢负责。(本文系快鲤鱼为网易新闻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予以注明)(文/马不器)
工作的终结:未来我们还能找得到工作吗?
有这样一则坊间传闻。亨利 & 福特二世(Henry Ford II,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 & 福特的孙子)向汽车工人工会领袖沃尔特 & 鲁瑟(Walter Reuther)展示刚刚建成的全自动化汽车工厂。福特汽车公司的老板挖苦道: &沃尔特,这工厂里全都是机器人,你要怎么让 &它们& 交工会会费?& 鲁瑟连想都没想就回敬了他:
&亨利,你怎么让它们买你的汽车呢?&
技术进步:脑力劳动者的危机
这次过招儿的真实性并不重要。重点是,任何一点生产力的增长都需要相应的购买力提升。亨利 & 福特一世就对此深信不疑,他全身心地致力于提高生产力、竭尽一切办法压低成本,并且坚持付给工人高出市价两倍的工资,这样工人就能买得起他的车了。
对企业来说,老福特的做法还带来了其他好处。福特公司提供的 5 美元日薪&&这在 1914 年实在是高到不可理喻&&使美国最好的工匠和机械师如潮水般涌向这里。他们使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也使得福特汽车更加便宜。靠着开创性的福特 T 型汽车,福特公司成为了世界第一汽车企业,并将这一代步工具送进了普罗大众的家中。
经济学家将福特公司的模式视为自动化及创新领域的技术进步促使生产力提高的经典案例。生产力的提高使价格下降,进而需求上涨、工作岗位增加,然后拉动经济增涨的连锁反应。正当以上思想成为了 19 世纪早期经济学的一大定律时,英国诺丁汉的针织品手工艺人受到英国传奇无产阶级英雄奈德 & 卢德(Ned Ludd)事迹的鼓动以及出于对失业的恐惧,大肆毁坏当时工厂中的机械针织机。
当然,确实有一些人会失业。但是,如果 &卢德谬论&(Luddite Fallacy: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观点,认为在生产中应用节省人力的技术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进而导致失业率增加。借用了卢德运动的名称&&译注)是真的,按照生产力复合效应的结果,我们现在应该都没活儿干了才对。
19 世纪初,英国工人不满日益贫困的现状,但错误地认为是机械工业导致了他们的贫穷,于是展开了大规模捣毁工厂、破坏机器的运动,后被政府镇压。据说运动由一名叫奈德 & 卢德的工人发起,史称 &卢德运动& 。
技术的进步也许会让工人因技能过时而下岗,但从过去两个世纪以来的经验可知,提高生产力就会导致结构性失业纯属无稽之谈。
技术进步不是太小,而是太大。看起来,人工智能自动化威胁到以脑力为生的中产阶级的临界点已经触手可及了。
对美国当下惨状的主流解释是,目前的经济增长还不足以带动失业者重返工作岗位。正如经济学家所言,消费者需求明显不能使企业重新开始招聘。显然,太多的美国人吃一堑长一智,开始未雨绸缪。他们不停地还贷和储蓄,而不是将钱挥霍在可有可无的东西上。
现代白领:人工智能的牺牲品
以上说法颇有道理,但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点:技术的进步不是太小了,而是太大了。技术专家对此已经关注了很多年,经济学家仍不愿承认这一点。无可辩驳的证据就是计算机辅助自动化、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包括机器学习、语言翻译、人工语音、图像识别软件)等技术开始使很多工作岗位变得完全过时了。
这可不像工业革命刚开始时那样:机器逐渐地替代体力劳动的工人和骡马,淘汰旧工作,创造新岗位。现在的情况是,自动化不只对重复性的劳动造成冲击,而是在需要认知能力和创造力的任务中也有不错的表现。看起来,人工智能自动化威胁到以脑力为生的中产阶级的临界点已经触手可及了。
跟自动化机械相比,人工智能软件不只是在安装和使用上更为经济,对雇佣方来说还有一个更大的诱惑&&雇用知识型员工所需的费用比他们那些工作在车间、生产线、收款台以及田间地头的蓝领阶级兄弟可要高得多。
从各方面看,今时今日隔间里忙碌的商界白领正处于与一个世纪以前农业工人相同的处境。1900 年,近一半的成年人在田地间工作。因为有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作物种植机等等各式各样的机械化农具,现今的从业人口中,从事农业的只占 2% 多一点。
福特汽车公司 T 型轿车自动化流水装配线,摄于 1924 年(图片来源:)
福特汽车公司整车自动化装配生产线上的激光焊接机器人,摄于 2009 年(图片来源:Car Culture/Corbis)&
农业工人被机械取代后还可以从农田转战工厂,并在流水线上获取更高的工资;而等着如今的 &呆伯特&&的又是什么呢?用传播理论家道格拉斯 & 拉什科夫(Douglas Rushkoff)的话说, &没啥新鲜的。& && 这么说吧,的确会有几种新的白领工种产生,但不是在人们期望的技术、研发或者高科技教育领域,而仅仅是取代被淘汰掉的那些旧工种而已。
技术带领文明进入不需要工作的世界
要说卢德谬论不成立,需要两种前提:一、机器是被工人操作用来提高生产力的工具;二、绝大部分工人能够成为操作机器的人。当这种假设不成立的时候&&机器聪明到变成工人时,或换一种说法,资本直接就是劳动力本身时,会发生什么呢?这样一来, &卢德谬论& 倒显得没那么荒谬了。
社会评论家杰里米 & 里夫金在他 1995 年出版的《工作的终结》一书中指出,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一个新的时期,负责生产、提供服务的人越来越少,更加先进的软件技术将带领文明进入一个几乎不需要工作的世界。
这个过程显然已经开始了。而且,不只是知识型白领和中层管理人员被自动化技术给挤掉,就算是各路专家,在已经滚滚而来的 &工作毁灭浪潮& 面前也无法幸免于难。在美国,最新的自动化图像处理软件能完成放射科医生的大部分工作,成本连原来的 1% 都不到。机器可以进行法律调查,花销只有人类专家的一小部分,表现还好得多。
自动化引发结构性失业
2009 年,马丁 & 福特(Martin Ford),一位来自硅谷的软件企业家,在其著作《未来之光:自动化、技术发展和未来的经济》(&The Lights in the Tunnel&)一书中提到,由技术带来的新工种,比如网络程序员、手机销售员、风力涡轮机技师等等,只是就业率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技术确实会催生新的工作,但历史告诉我们,它还能让工作消失,而且相当快!
福特分析指出,当人类的消费力直线上升时,技术和创新将使生产力成指数增长。在他看来,当生产力提高的指数曲线比较平直或是上扬比较平缓时,卢德主义毫无疑问是荒谬的,但历经两个世纪之久的技术进步后,生产力迅速上扬 ,将消费力抛在后面十万八千里。
另一方面,技术也不再持续创造新工种了,经济体系中其它过时的旧工作无法得到更新。福特指出,超过 5000 万个工作岗位(接近全美就业率的 40% ),或多或少都能够由一个运行在计算机上的软件代替。10 年之内,这其中的很多岗位很有可能销声匿迹。
技术把我们中的许多人顶出工作岗位所要迈过门槛,比我们想象的低很多。
技术带来的契机:人机合作的未来
麻省理工学院的埃里克 & 布瑞恩卓夫森(Erik Brynjolfsson)和安德鲁 & 麦克菲(Andrew McAfee)对福特的分析表示赞同:失业情况自世界经济危机以来没有好转的迹象,技术带来的冲击将由知识型的中产阶级承受。
不过,他们认为,技术带来的大部分威胁来自人与机器的关系,人们应该学着与机器合作,而不是对抗。如此,智能技术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以及对知识型员工的淘汰将少一些威胁,更像一个契机。
人工智能及信息技术创造了新的谋生形式,推动了经济发展,也拓展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能够投身于做梦也不曾想过的事(图片来源:AnthonyMikeLee/flicker,)
Amazon 和 eBay 促使逾 60 万人通过为一个全球客户平台提供概念产品而谋生。苹果公司的 App Store 和谷歌公司的 Android Marketplace 让那些怀惴手机功能创意的人可以轻松地把他们的产品对全世界发布。这些事也许无法推动新一波的数十亿美元企业崛起大潮,但却能使许许多多的家庭生活得以维持,没准还能负担大学学费。
到最后,卢德主义者可能还是错了。不过,目前所谓的 &工作& 的本质&&全职工作的概念,将不得不发生翻天地覆的变化。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想象力、能感受、会学习,能够发明创造、适应环境、适时而发、随心随性,这些都远远胜过机器。并且,人类还有一些能力是机器无论如何都难以复制的。
未来学会(一所独立的智库机构,位于加州的帕罗奥图)的玛瑞娜 & 葛尔碧斯(Marina Gorbis)相信,虽然机器将会在很多任务中代替人类, &但它们也会拓展我们,使我们能够投身于我们做梦也不曾想过的事。&
如果新的人机合作关系能让人们在工作中得到尊严,就像经济奖励包涵的某些意义,就再好不过了。不过,世界肯定要变得不同了。
本文编译自《经济学人》网站 2011 年 11 月 4 日文章&
呆伯特:史考特 & 亚当斯(Scott Adams)创作的职场讽刺作品《呆伯特》的主人公。呆伯特是一位不受异性跟上司青睐的单身男性工程师,热爱科技发明的发明狂,有一个同样熟悉科技的老妈,讲起喜欢的科技话题来会用术语催眠和让人发狂的能力,跟狗伯特住在一起。
【后院电影】I will win.Why?Because I have faith,courage,enthusiasm.我会成功。为什么?因为我有信仰,勇气,热情。——《The Company Men》
公司员工表情全图!最后一张萌翻了!「转」
盘点13大过劳死频发高危职业:IT精英网编上榜
工作压力大,身体在透支&&身心俱疲的你,是否曾感到自己入错了行?统计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亡的人数达60万人,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  下面这些行业以及案例不能涵盖所有,例举的目的也并非哗众取宠。只是为了给大家提个醒:工作无论多忙碌,也要给身体一个放松的时间。希望他或她们的不幸,不要继续在我们中间发生。  过劳指数:★★★★★★  代表人物:潘洁  大家对潘洁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是的,潘洁生前就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工作,25岁便香消玉殒。  25岁的普华永道上海办事处初级审计员潘洁因病毒性脑膜炎永远的离开这个她无限眷恋的世界。由于潘洁在过世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加班熬夜出差连轴转,引发了网友们"是工作逼死潘洁"的猜想。  潘洁就在微博中不止一次透露自己"很累""很疲惫""工作很多"。  在会计事务所中,潘洁的"玩命工作"并不是个案。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不少员工都承认,外企的"光环"效应、高薪和比较吸引人的职业发展路径是他们来此工作的主要原因。行业内竞争激烈,大家都来自名校,平时工作很卖力。年轻人熬夜是家常便饭。长期如此,健康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过劳指数:★★★★★☆  代表人物:林海韬  日报道,年仅25岁的百度技术研发人员林海韬因心脏衰竭而亡。近年来,陆续有多名IT业界高管、员工发生猝死,网友在表示遗憾惋惜的同时,感慨IT业是否已成为猝死高发的重灾区。江民科技创始人王江民,59岁时便因为突发心脏病去世,不得不说心脏病只是诱因,真正的原因还是在电脑前面操劳过度,也属于过劳死。  而普通的IT员工的工作量就更为惊人,工作强度大,每天早上9点开始打开电脑,经常为了赶项目加班到次日凌晨,无论是对心脏还是腰椎,都造成了极大的负荷,长此以往,身体会越来越差。  医学专家表示,压力大、工作过度繁忙的IT一族心源性猝死发生病例近年来有人数增加、年龄下移趋势。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刘漪曾对92个过劳死案例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过劳死"发病率直线上升、男性人群居多。IT行业"过劳死"年龄最低,平均只有37.9岁。IT行业人士分析,频繁更新是整个IT业的主旋律,这就造成节奏快、压力大的行业环境。  Top3:外企500强精英  过劳指数:★★★★★☆  代表人物:杨迈  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连续忙碌几个星期后,去健身房健身,突然心脏病发作抢救无效死亡,享年54岁。  外企向来以工作高效率著称,而光鲜亮丽的外企精英们更是拿多少钱就有多大的工作量,像杨迈这种连轴转工作在外企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情,人的机体已经在超负荷运转,如果不及时休整,身体会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  Top4:工厂工人  过劳指数:★★★★★☆  代表人物:富士康工人  各大知名公司过劳死的新闻这两年层出不穷,25天加班66个小时,2011年深圳富士康工人洗澡时猝死的新闻也曾轰动一时。据悉,富士康工人陈龙每周的加班时间已远远超过了劳动法每月加班时间不得超过36小时的规定。陈家人认为,"他是在长期的慢性疲劳中累死的。  各大公司为追求业绩使得职员与工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  Top5:网编  过劳指数:★★★★☆☆  代表人物:搜狐年轻员工  日,一名就职于搜狐旗下一家游戏资讯网站的24岁员工在上班途中突发心脏疾病去世。  连续多日加班,每天工作到凌晨,有时甚至通宵加班,近来网站主编、编辑过劳死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让人不由得对休息不规律、长期加班的工作状态提高警惕。  Top6:网店店主  过劳指数:★★★★☆☆  代表人物:淘宝店主@艾珺Aj  "如果永远不天黑就能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青春走得慢些。"淘宝店主@艾珺Aj曾说。她在睡梦中去世,年仅24岁。她的小店经营得很努力,在网购圈颇有名。时常会忙于进货上架,连续通宵熬夜。曾经是中小创业者福音的淘宝网,突然提高门槛,那些竞争力不足的商家经不起这样的变动,提高的技术费用成了压垮网店生存的"巨石",生存难题骤然出现在他们面前。  Top7:公关公司职员  过劳指数:★★★☆☆☆  代表人物:奥美员工  日傍晚,奥美中国北京分公司一名年轻员工在办公室突发心脏病,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年仅24岁。昨天,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事发前一周,该名员工已有身体不适。  无规律的工作与生活节奏、随时的业务压力使得广告业从业者忍受着精神与体力上双重的压力。这一群体的身体损耗逐渐引起社会的重视。  Top8:网络作家  过劳指数:★★★☆☆☆  代表人物:"十年雪落"  6月16日晚10时,网络小说《武布天下》更新了一章内容。几个小时后,17日凌晨,一个科幻梦戛然而止,作者"十年雪落"猝死。两天之后,他被发现死去。近15天后,他"疲劳死"的消息,在网络上流传。  起点中文网有关人士曾介绍说,网络文学有个特点就是你必须每天更新,一万字是很正常的事情。这种特点决定了网络作家的疲于奔命状态,并且,这是长期而非短期的,如果你想获得所谓的名和利的话。不更新就没有人阅读,更不可能获得报酬,这就要求网络作家为作品付出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  更有网络作家,"自己曾一年没晒过几次太阳,半个月出门一次,甚至一个月才去采购一次生活用品。在2万多字的任务下,每晚都是熬到凌晨才能休息。"不难看出,精神压力、身体压力和生活压力的聚集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不堪重负。  Top9:模特  过劳指数:★★★☆☆☆  代表人物:艾薇微  日,新浪微博@艾薇微发布消息称:聚龙影视传媒副总经理、美女模特艾薇微,因长期工作劳累,积劳成疾,突发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于日凌晨在福建一家医院与世长辞,时年22岁。薇微在病重期间,仍然坚持工作,她的微博账号由经纪人管理。薇微生前微博多次称"累"、"不舒服"。医生称,白血病可能跟辐射、过度疲劳有关。  模特工作为了工作,经常不眠不休。通宵工作是常有的事。长期饮食不规律,再加上模特这个工作本来就比较辛苦,有一餐没一餐是常有的事情,大冬天穿短裙拍照,夏天裹棉袄拍照,也是常有的事情。因此,模特这一外表光鲜的行业实际也是过劳死的"重灾区"之一。  Top10:警察  过劳指数:★★☆☆☆☆  代表人物:曾平牙 张灿凌  日,连续多日加班后,38岁的东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调研科民警曾平牙,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日,石龙分局特警队民警张灿凌5天夜班通宵值班,因疲劳过度引起心脏病突发,下班时倒在自家门口,殁年36岁。  一个拥有强大权力同时也肩负巨大责任的群体,似乎总是处于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结构急剧转换带来的治安、稳定问题层出不穷,基层警察显然比其他社会群体要承担更多的压力。半月谈记者在河南省了解到,自1995年以来,河南省公安民警共有3900多人英勇负伤,330名民警因公牺牲,2009年还未到年底,全省已有24名民警英勇牺牲。需要关注的是,90%因公牺牲的警察并不是献身在与歹徒的搏斗中,而是因过劳死倒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  据新华网日报道,因劳累过度导致猝死是民警因公牺牲的首要原因。近五年来,公安民警因劳累过度猝死1098人,占同期牺牲民警总数的49.8%,其中,2012年因劳累过度猝死234人,占54.4%,为历年最高。  Top11:医生  过劳指数:★★☆☆☆☆  代表人物:福州市第一医院医生  "12小时急诊高度紧张35岁医生过劳猝死"日,福州市第一医院急诊外科一男性医生,与朋友喝茶聊天,突发心脏病,送医抢救无效后死亡。福州总院急诊科张伟主任透露,林医生是突发心脏病猝死。对林先生做身体检查后,并未发现他有任何基础病,而且身体一向很好。  但像林先生这样35岁的年龄,不仅要面对家庭的压力,还要承受作为急诊科医生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如果这种压力长期积累超出人体所能承受范围,就容易出现心脏骤停、心肌梗塞等猝死的意外,就是所谓的"过劳死"。  Top12:民营企业老总  过劳指数:★☆☆☆☆☆  代表人物:王均瑶  均瑶集团创始人王均瑶,因劳累过度,患肠癌,英年早逝,年仅38岁。  中国的民营企业一直在夹缝中艰难生存,做小了随时面临破产倒闭,做大了则随时面临被外资吞并,而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面临这种困境,只能日夜操劳,王均瑶只是其中的一个,像这样操劳过度最后去世的民营企业家数不胜数。  Top13:高校青年教师  过劳指数:★☆☆☆☆☆  代表人物:高文焕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高文焕,因患胰腺癌不治去世。医生的诊断认为,繁重的工作压力不仅使他错过了癌症的最佳治疗时机,还使病情进一步恶化,享年46岁。  近来,不断有高校青年教师英年早逝的新闻传出,关于青年高校教师群体的生存起持续关注。据调查,我国中青年知识分子的死亡率大约超过老年知识分子的两倍之多。这种早亡、猝死的现象在一些脑力密集型的行业中显得更为严重。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廉思主持的中国高校青年教师的调查中,受访的青年教师中,72.3%认为自己"压力大"。他们都把自己称为投入多,收获少的"工蜂"。  高校教师面临教学与科研考核双重压力。教学任务繁重,但考核以科研为主,绝大多数高校把职称和职务晋升与发表论文数、出版专著数、申请课题数等"量化指标"直接挂钩,但在官僚化与行政化的学术江湖,科研经费与学术资源多向学术权贵靠拢,青年教师很难独立申请。  (综合湖北网台、商都网、广州日报、中国网、中国教育网、新闻晚报、新华网、华夏经纬网报道)  (实习生 于晓强 整理报道)----------------------------------(消息来自新浪新闻中心)&
调查显示公务员个人幸福感最低 称工作累收入少
你幸福吗?  该调研报告包括个人幸福感和组织幸福感两个方面,调研在2012年12月展开,历时1个月,采取网络问卷方式,共收到9072份数据  你信服吗?  个人幸福感调查结果与公务员报考的热度极不相符,相关专家表示,由于是网络调查,可能导致幸福感评判的偏差  今年初,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发布的数据统计,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最终报名人数超过150万,热门的职位竞争惨烈,接近&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的程度。然而,日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职场心理健康调研报告》却显示,职场个人幸福感排名中,政府机关排名倒数第一,排名倒数第二的是民营企业。这与公务员报考的热度极不相符。据悉,本次调研在2012年12月展开,历时1个月,采取网络问卷方式,共收到9072份数据。  公务员自我感觉幸福低  你信服吗?  该调研报告专门对职场人群的幸福感进行了调查,包括个人幸福感和组织幸福感两个方面。前者指职场人群当下生活状态和期望生活状态的自我评估,后者指职场人群对单位、企业中得到的价值体现、社会贡献、社会尊重等附加项目的评估。  报告对政府机关、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企等不同性质单位的幸福感进行排名。根据调查结果,个人幸福感第一名是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职员,最后一名则是政府机关的公务员。组织幸福感第一名则是政府机关公务员,最后一名是非营利性公益组织。  公务员报考如此火爆,为什么公务员的个人幸福感不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进中心副主任李旭培中国说,个人幸福感是现有生活状态和期望生活状态对比产生的。在没有成为公务员时,认为公务员工作就是每天喝喝茶、看看报纸。而成为公务员后,他们可能发现,公务员也会经常加班,也会很累。落差导致公务员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产生不满。  公务员的组织幸福感高  你怎么看?  为什么公务员的组织幸福感又很高呢?李旭培认为,这与个人幸福感排名最后并不矛盾,前者是基于自身的幸福感评判,而后者是基于单位、企业、社会的幸福感评判。公务员毕竟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社会上更易得到尊重,人的价值体现容易得到满足。  成都商报记者发现,这次调查共对9072名受访者进行了调查,其中2.7%为政府机关、非营利机构、科研人员,且所有受调查者中74.8%为30岁及以下的年轻人。李旭培坦承,由于是网络调查,可能导致幸福感评判的偏差。&如果是一群40岁的公务员,和一群40岁的外资企业员工,可能结果就不是这样了。&  链接  公众眼中的&最幸福&VS公务员感叹的&最苦&  2012年11月,《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进行了一项&公众眼中最具幸福感的职业&的调查,最终的结果是,公务员高居榜首。  普通市民认为,公务员收入稳定,福利较好,管理考核比较松,肯定是属于幸福感高的职业。而公务员则认为自己压力大,工作累,收入低,属于&被幸福&的职业。  有评论认为,公务员工作到底幸福不幸福,其实说到底还是公务员自己清楚,幸福感只有感受后才有发言权。而公众眼中的&最幸福&和公务员感叹的&最苦&的错位、矛盾却现实存在,需要去调和。首先就是缩短公务员与群众的距离,误解源自于不了解。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让群众更加了解公务员的工作。另一方面加大公务员财产等信息公开的力度,让群众了解公务员的收入。  成都3名公务员接受采访,谈他们的幸福感  &幸福感不像公众想象那么高&  昨日,针对这份报告,成都商报记者采访了3名公务员,他们多认为自己的幸福感不像公众想象的那么高。  &不幸福&派  心理落差大,收入稳定但不高  讲述者:张女士,成都一部门公务员  26岁的张女士,是成都一个部门的公务员,在办公室工作。考上公务员之前,她认为公务员的工作比较清闲,每天去&混一混&,下午5点就可以下班了。为此,她辞去了原来公司的工作,两年前,她如愿考上公务员。此后她才发现,公务员的工作也很繁杂。  她每天要负责处理上级下发的文件、信息收集、市民投诉、各处室协调统筹等工作。平均算下来,她每个星期要加两次班,一加班就是半夜11点多。和之前的工作相比,公务员的收入是稳定,但是比较低。所以,不满足感产生后,她就觉得自己不是很幸福,&至少不像人们想象那样,普通公务员没什么优越感。&  工作压力大,心理压力也大  讲述者:李先生,成都一部门公务员  李先生今年40多岁,是成都一个部门的公务员。虽然他已经是副处级别,但依然觉得幸福指数不高。现在政府部门要提供越来越多、越来越细的政务服务,所以公务员承担的工作也就越来越多。他自己也承认,公务员工资不可能太高,&但现在确实有点低。&而且,因为从事政务工作,不能出半点差错,所以心理压力也非常大。  &幸福&派  工作稳定,自己比较容易满足  讲述者:王女士,省级部门公务员  和张女士类似,今年27岁的王女士是四川一个省级部门的公务员。有时候她也会加班,收入也不算高。但是,因为工作稳定,大多数休息时间能够保证,她有足够的时间顾家。&可能我比较容易满足吧。我觉得工作、生活还是比较融洽,谈不上多幸福,但也不至于最差。&成都商报 祝迅本文来自搜狐教育
北京毕业生签约率逾三成 英语等专业登失业榜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  从就业工作的重点指标&&应届毕业生的签约率来看,与去年同比分别呈现下降趋势。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部门纷纷出台应对之策,此外,有关专家建议毕业生要理性择业。  截至5月1日,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达33.6%,比4月19日统计的数据28.24%上升五个百分点。昨天,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有一部分学生已有就业意向,但还未最后签约。  本科生签约率下滑逾一成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今年全国将有699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19万人,这也是建国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  社会知名调查机构麦可思一份针对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同比下降9%;本科毕业生为35%,同比下降12%;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同比下降13%。  这份调查报告是该机构联合腾讯所作,始于日,截至日,共收回52827份独立IP地址的有效答卷。  北京毕业生签约率逾三成  今年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22.9万人,同比增长9000人。其中毕业研究生7.7万人,本科毕业生11.4万人,专科(高职)毕业生3.8万人。北京生源普通高校毕业生8.4万人,同比减少1.2万人,降幅达12.5%。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5月1日,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33.6%。据介绍,33.6%的数据是指签订了三方协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三方协议明确了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能解决应届毕业生户籍、档案、保险、公积金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协议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  6月将进入签约高峰期  &现在很多学生并不是手上没单位,只是没有理想单位,所以没最后确定。&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其实已有了就业意向单位,但还想再等等,持观望态度。这位负责人表示,这种观望状态不会持续太久,按照规定,6月下旬,学生将要办理就业报到证手续,所以6月开始,毕业生签约率会大幅上升。  对于大学生就业,北京市相关部门表示,将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京外就业、到中小企业就业,用创业带动就业,设立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和&绿色通道&,协助大学生解决在创业中遇到的困难。此外,对于有就业愿望而没有落实就业去向的毕业生要进行重点帮扶。  考研考博出国学生约20%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签约率较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考研考博的最终结果没完全出来,部分出国学生正在办理手续中,部分学校上报的统计数据里未包含这些学生。根据保守估计,今年北京地区高校考研、考博、出国学生约占20%。另一个原因是由于今年用人单位总体需求下降,学生普遍感觉不太好,受各方面影响,传统就业岗位趋于饱和,市属用人单位2013年高校毕业生需求人数为9.8万个,同比减少1.6万个,降幅达14%。  据市人保局相关负责人分析,北京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偏向两个极端,大量集中在高端发展领域和城乡基层公共服务领域,与北京生源毕业生的匹配程度偏低。另外,去年9月份,北京各类招聘会较密集,但到今年3月后,招聘单位、招聘场次明显减少。  ■应对  北京人力社保局:力争本地生源就业率达95%   (记者温薷)记者从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获悉,今年,北京力争到年底前,实现本地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5%。其中,确保有就业意愿的北京生源困难家庭毕业生全部就业。  市人力社保局表示,此前的&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共举办了两场全市大规模供需见面会、345场较大规模和5800多场小型校园招聘会。  预计本周,北京还将启动&民营企业招聘月&,将持续至6月中旬,招聘对象以正在求职的高校毕业生为主。  ■探因  经济形势企业对应届生需求&降温&   麦可思研究院认为,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受经济景气的影响,在经济景气波动中有滞后跟随效应。  因此,企业对应届生需求出现&降温现象&可能是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  这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的判断。  &就业难和岗位多少有关,而岗位和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有关。&莫荣解释,今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大,就业市场又存在突出的结构性矛盾。  例如,中小企业和中西部城市都需要高素质劳动力,&但高校针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手段并不是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想要的方向,培养出来的学生想到机关单位、大城市。&  英才网联主要经营建筑、化工、机械等行业人才招聘,其网站总编苑航发现,前两年,上述行业在北京的校招会仍很活跃,但&今年估计至少下降约3成&。  原因就是相关行业不是很景气,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和服务加工业,因为整个国际市场都尚不明朗,导致招聘需求增长十分缓慢,&今年三四月都没达到招聘高潮&。  求职观念  应届生求职奔&总经理助理&  &我们学校有些学生有七八个就业选择很正常。&昨日,北京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苏栋认为,应届毕业生不太可能找不到工作,如果仍未能就业,就和自身求职观念有很大关系了。  &不是没有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是不少大学生眼高手低,总想一步到位。&北京一家重金属销售公司倪主管也表示,一些应届毕业生应聘时,甚至声称直接想当总经理助理,&总经理助理这个职务需要一定经验,我们劝他们从基层做起,但不少大学生称等不及。&  倪主管介绍,公司目前已陷入招聘怪圈,每次拟招聘20-30人,但往往招到15个左右,经两三个月严格培训后,留下的只有五六个。&公司于是每逢招聘会就赶场子,耗费大批的招聘、培养成本。&  一家航空公司北京分公司的营销总监刘先生介绍,&怕累,嫌待遇低,与所学专业不符&等是不少90后大学生求职中的特点。  &遇到的企业抱怨太多了,到我们这招聘的基本都不要应届生,实习岗位都有,但转正很困难。&苑航说。  专业结构  英语等专业连登失业榜  &现在全国高校到处都开会计、法律专业,但会计所、律所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毕业生。&莫荣认为,目前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  招聘会组织方管理人员杨先生称,高校中设置的专业确实&冷热不均&。例如,土木工程、机械等与社会实践结合紧密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中就较为抢手,而类似历史、中文等专业则相对较难。  根据前些年调查状况来看,麦可思研究院认为,专业结构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最主要因素。  以2012届为例,本科失业最多的前10个专业的人数占到失业总人数的32.8%。  其中,英语、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等6个专业,连续3届都在本科失业人数最多的前10个专业中。  而苑航认为,目前高校开设的很多课程确实与企业真正需求存在脱节,&实践课程、机会太少,理论性东西太多。&
【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联大主席耶雷米奇日前在联大举表示,我们这个时代的根本挑战是在不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的情况下,在我们这一代结束极端贫困,显著缩小全球范围内穷富之间的差距。他指出,目前的发展模式将会把世界引向灾难,而不是富强。他呼吁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气候变化】
联合国:最新观测数据显示,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日均值已超过百万分之400,这是人类历史上二氧化碳浓度首次突破这一关口,上一次超过这一数值至少在300万年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敦促世界各国和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加强应对和遏制气候变化的战略行动。
【10大形似人体器官的果蔬吃啥补啥】
【办公室DIY】强大的手工达人啊!!!太强大了!!纸箱的两款大改造过程「转」
超负荷工作已成为一种生活新常态?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坎贝尔的社交项目管理软件供应商Wrike已经成立了六年,这家公司最近进行了一项网上调查,向2,000位受访者询问了一系列问题,关于他们对工作效率的看法,他们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感受,以及他们对劳累过度的感觉。受访者包括企业老板、高管、中层管理者、员工和自由职业者。他们的回答启发了我们。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8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感到劳累过度。在这个群体中,有38%的受访者表示,尽管他们的工作过于辛苦,但是自己对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感到满意。&在所有接受调查的2,000人中,包括那些没有感觉过度劳累的人,有4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感到满意;4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有时感到过度劳累,但是只有11.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经常感到有压力和精神负担过于沉重。&人们超负荷工作的时间有多少个小时?有3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每周超负荷工作超过五个小时,3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每周超负荷工作两个小时到五个小时,1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每周超负荷工作不到一个小时。&处于职业阶梯顶端和底部的人对于他们工作的辛苦程度有不同的感受。非管理层员工的感觉最良好,有50.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感到满意。其次是高管,有40.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拥有快乐的工作与生活平衡。然后是中层管理者,有36.8%的受访者喜欢他们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感觉较差的是自由职业者,只有35.5%的受访者表示满意,企业老板感觉最不平衡,只有29%的受访者对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平衡感到满意,这也许并不令人感到惊讶。&Wrike公司还询问了激发人们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因。超过四分之三(76.8%)的受访者表示,责任感让他们的工作更有效率。超过一半(56.9%)的受访者表示,&好心情&让他们的工作效率更高,而42.1%的受访者表示,更大的潜在回报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这项调查也询问了关于截止日期的问题。超过一半(54.6%)的受访者表示,截止日期让他们工作更有效率,而38.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可以应对时间限制,但是截止日期没有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只有7.1%的受访者表示,截止日期妨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关于工作效率的最大障碍,40.5%的受访者归咎于外界干扰,20.8%的受访者认为是拖延问题,其余的受访者提到了计划不周、多任务处理以及包括社交网络在内让人分心的数字媒体。(我认为接受调查的人低估了社交媒体、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等让我们在工作中分心的众多方式。)------福布斯中文网
职场新人挑选企业秘笈 什么样的公司待不得
[导读]我们曾经分析过,职场的新人要如何去挑选正常、像样的企业,而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千万不能再待下去的公司莱行乐:台湾职场导师,常受邀至台湾当红节目《大学生了没》、《人间卫视》、《关键年代》等节目分享工作与创意生活。著有《那些老板不管但你要知道的事》、《办公室大作战》等。&我们曾经分析过,职场的新人要如何去挑选正常、像样的企业,而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千万不能再待下去的公司。&有些企业一开始是好的,充满雄心壮志,老板肯给,愿意奖励员工,但是经过岁月的更迭、人事的改变,有些好的企业会慢慢老化,甚至慢漫地沉沦。&也许有人会说,&我就是要留下来改变这一切!&有这样的气魄非常值得鼓励,但是我们从实际面来看,能够改变企业的,必须拥有某种程度以上的权力或股份,你才有资格谈得上去改变。否则,只能沦为&孤臣无力可回天&,以及&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境况。&根据我多年的观察与研究,当一家企业有以下这些征兆时,你就可以开始另觅良主了。&君不君,臣不臣 这是企业向下沉沦的一个重要指标,公司的领导都在看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公司整体的策略跟方向,都没有人去理会。一般的领导是&看大(方向与策略)不看小&,&看长(时期)不看短(时期)&。有些事必恭亲的领导则是看大又看小,看长也看短。但是糟糕的企业领导是,只看短,只看小,不看长也不看大。&限制员工吃饭的时间,多休息一分钟就扣钱。只抓考勤、报销等细微末节,对业务和绩效如何提高却缺乏切实指导。相反地,一些养老、不事生产的员工,拿着年资当令箭,四处耀武扬威。这样的公司,离倒闭不远矣。&剥夺你应有的功劳,给你乱扣帽子 一般正常的企业,是&信赏必罚&,犒赏有功劳的人,罚浑水摸鱼的员工。而近年来拔尖卓越的企业,走的是&创新必赏&,不怕员工犯错,如果员工是因为创新而犯下了错,照样犒赏!&而不成材的企业呢?专门罚做事的员工!你认真负责,罚!你加班赶工,罚!你处理别人的烂摊子,再罚!犒赏的又是哪些员工呢?成天不做事的,赏!开小差,摸鱼的,赏!收回扣的,亏空公司钱的,大赏,特赏!公司如果变成这样,你还敢待下去吗?做不好,就换人 &做不好,就换人!&这是很多务实企业的口号。但是真正在执行的时候,请你睁大眼睛看,到底是&谁&做不好,而公司换掉的又是&谁&?&我见过几家每下愈况的公司,做不好的明明是一些养老的老臣,贪污、无能,推卸责任的小人,但是公司却让有能力、有抱负的人去为这些人收烂摊子。这不打紧,当有能力的人处理的时候,公司却又放任小人去掣肘,让事情一发不可收拾,最后把有能力的员工当做替罪羊。如果你发现公司有&烂员工做不好,就换掉好员工&的毛病时,请准备另找出路吧!&恐惧的文化 如果你想做一件不一样的事情,想办一个有创意的活动,但是你的脑海里却浮现公司把你拖去打50大板,这样你还敢继续多做事情吗?很多老板都希望员工主动,能够做得更多,做得更好。但是员工自己会去看以往&做得更多,做得更好&的前辈,现在的境况究竟是怎么样?如果这些有热忱、有创意的员工被公司革除或是打压,你觉得后继还会有人吗?&不想改变 以往,公司坚持传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但是现在,每一年都会带来全新的改变。市场在变,客户行为在变,营销手法,科技等,无一不在变化。&如果你服务的公司不愿意改变,也不让员工有创新的机会,你留在这家公司,只能&不进则退&。这样的结果会是怎么样呢?逆着市场、逆着时势的公司,通常不出几年,裁员的裁员,倒闭的倒闭,好一点儿的是被其他企业收购。&但是对员工伤害最大的是,你待在那边愈久,你跟外界的差距愈大,趁早离开一个不愿改变的环境,去发现更多、更好的商机与工作舞台。------来源:腾讯教育
【职场快报】三类行业青睐海归
1月19日,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在北京举行了&留英毕业生职业发展研讨会暨小型招聘会&,有来自英国和北京的20多家公司参加招聘会,现场招聘留英中国毕业生。该场研讨会兼招聘会场面火爆,能容纳约五百人的会场座无虚席。现场一位有一年国外工作经验的女士告诉记者,她在国外有稳定的工作和不错的工资,但是相对来说,国外的环境比较孤单,而且朝九晚五过于程序化,没什么竞争因而机遇也小。记者从会场了解到,目前留英毕业生较受欢迎的三个行业是语言教育、IT和金融。&  语言辅导职位海归受欢迎  在现场,北京新东方学校、英孚教育集团的招聘岗位都很受海归们的欢迎。据英孚教育的招聘人员介绍,该机构去年也曾参加英国大使馆组织的招聘会,并且招聘到了很多的海归,而此次现场也收到了几十份简历。对于该机构来说,有很多的职位都倾向于招聘海归。相对来说,咨询类、辅导类的岗位尤其青睐海归,因为他们有海外经历,一般会有语言上的优势。此外,这位招聘人员也表示,最重要的是很多海归能对公司文化真正地接受和认同。而该公司在招聘时还会看应聘人员是否真正喜欢这个行业。此外,即使对于咨询辅导类岗位来说,是否有海归经历并不是重点,最重要的是看应聘者是否适合这个职位。&  两类银行招人多  金融专业一直是赴英国留学的热门专业。而在19日的招聘现场,汇丰、花旗等知名银行机构,也受到了不少海归的追捧。厚朴资本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肖南告诉记者,目前美国由于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银行纷纷裁员,而亚洲金融市场此次受到这次事件的影响有限,国内的银行都在积极招人,因此对于留学生来说,机会显然是在国内。目前,国内主要有两类银行招人比较多。第一类是一些商业银行,如汇丰、渣打、东亚银行等。这些银行有的开通了人民币业务以后,对于英语好而且有志于从事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非常旺盛。第二类是投资银行。中金、摩根士丹利、UBS、德意志银行、高盛等都是代表。这些银行有的也有商业银行的业务。&  银行主要招聘九类职务  肖南告诉记者,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招聘的职位主要包括:第一种,银行职员。对于这类职务来说,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往往比有工作经验但不是投行的人的优势要大,而有投行或者金融工作经验的人去应聘这类职位是最有优势的。第二种,机构销售。一般是从事股票或者固定销售工作。要求有销售经验且英文好。第三种,交易员。这类职务要求应聘者性格开放,对数字反应快,头脑灵敏,能承受特别大的压力,但是人品要好。第四种,个人理财业务代表。第五种,清算结账业务人员。要求英文好,有好的生活方式,一般适合内向爱运动的人士。第六种,风险分析师。喜欢分析,用数字思考的人群适合这类岗位。第七种,程序员。一般适合IT类专业的毕业生。第八种,HR Coverage。这是一种给客户提供服务的职务。应聘者不一定要懂得人力资源,但是一定要有激情,且喜欢人力资源工作。第九种,客户关系管理。&  对于海归们来说,应该如何在金融领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呢?肖南建议,首先是要了解金融行业,在面试的时候要会讲一些内行话。首先,他建议应聘者每天去浏览一些国外以及国内著名的金融网站以及纸媒的新闻。第二,去一些人才招聘网站了解自己想从事的岗位的薪酬、职位要求等信息。第三,写简历的时候只需要一张纸,要集中写你在金融领域的相关信息。对于一般的金融企业来说,他们通常会看重三点,第一点是激情和动力,第二点是你的知识技能,第三点是综合能力,比如数字分析能力、诚实度、学习能力等。而对于应聘者来说,建议将面试看成一次对话,应该积极回馈面试官的提问。对个人来说,在求职过程中,工资、公司形象、能否学东西是个人选择公司通常考虑的三大问题。而肖南建议,通常每个公司有固定标准的工资,如果你的工资要求过高,甚至是鹤立鸡群,通常对职业发展也是不利的。&
&&&&&& HR咨询人员渐成热门  记者从招聘会上了解到,目前国内很多的顾问公司对于HR咨询业务还不是很了解,因此目前国内专业的HR咨询人员较为缺乏。据IBM中国人力资源部招聘渠道及选拔流程主管梁炜陇介绍,该公司也有很大一块的咨询业务。如果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力资源咨询人员,一般要求有以下两种能力之一:要么有自己的方法论,要么要对HR的系统和部门搭建有一手的经验。而HR在中国已经成为热门行业,未来10~15年还将往上走。&  IT行业要求应变能力强  在现场,联想集团的招聘很受关注。联想集团人力资源招聘调配总监顾蔚媚告诉记者,在过去11个月,该集团招聘了20多位具有海外教育或者工作背景的高级管理人员,他们对于应聘者的要求包括:语言表达力强、应变力强、能胜利完成工作。此外,顾蔚媚还表示,诚实度也是招聘时评估的重要内容。&
&&&&&& 雅思考试成求职时英语能力参考  记者从招聘会上了解到,不少的企业在要求应聘者提交简历的时候,会涉及语言考试。而目前对于留英毕业生来说,雅思考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参考。记者从英国大使馆获悉,截至目前,雅思在英联邦国家的认可度毋庸置疑,而美国也已经有1200多所大学认可雅思,雅思已经成为适应面更广的考试。据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常务副总裁周成刚分析,多方面的因素使雅思快速增长,而这些因素仍在不断巩固和加强,雅思考试本身的科学性让雅思成为衡量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准,一份雅思成绩已成为求职中的一大优势。而不少的语言机构在招聘时也会要求雅思成绩。&  三类职位青睐海归  据相关的调查显示,有40%的海归在应聘时要求月薪1万以上,而求职者在应聘时看重的主要是&三业&,也就是职业、企业、行业。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郝健告诉记者,在具体的招聘时,有三类职位对于海归的需求较大,第一类是中国企业在国内的职位,如高级助理等,对于有海外经历的人员往往较为青睐。第二类是中国企业在国外的职务,如海外部客户经理等。第三类是外资机构在国内,如伦敦艺术大学中国代表处的招聘职位,有很多职务都以有留学经历的人员优先,但是同时他们也强调希望应聘者能有国内的人脉关系。
警惕全球第一职业病:电脑视疲劳
长时间使用电脑极易造成眼睛过度疲劳,从而引起视力及身心问题,包括眼干、头晕、疲倦、恶心、烦躁等,这些问题统称为电脑视疲劳综合征。长期从事视疲劳缓解研究的专家胡向明表示,90%以上的电脑用户患有该症状,它同时也是目前美国及全球排名第一的职业病。  无处不在的光污染&  供职于天津一家广告公司的李浩不久前购买了一台平板电脑,爱不释手。工作之余,他几乎每天都要捧在手里几个小时,读书、玩游戏、看电影。可时间一长,李浩却感到有些不适,颈部酸痛、眼睛干涩不说,连视力也有明显下降。&  随着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与李浩有着同样感受的都市白领越来越多,这使得光污染的问题更为凸显。事实上,与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有形污染相比,光污染在日常生活中同样普遍存在。人眼视觉细胞受到过度的光刺激,往往会造成视觉疲劳及综合伤害,包括近视、颈椎病、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等。&  光污染最初是由天文学家和生物学家提出。天文学家发现,近年观测点能观测到的星星越来越少,这是城市夜光干扰造成的。后来生物学家又发现,光污染对鸟类、昆虫、植物都有很大影响,包括一些鸟类在夜间迷失死亡,昆虫过度繁殖等。&  由于不易被发现,光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正犹如温水煮青蛙一样,尽管过程缓慢,危害却越来越深。当今社会,人们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不论白天还是夜晚,看到的光大多是人工物品反射光,光污染也随之迅速蔓延。&  干眼症是春季常见的眼病之一。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亢泽峰说,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约有一亿人患有干眼症,而干眼症的四大症状之一就是有畏光感。&  胡向明是天津明道慧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指出,目前光污染已经成为人类第一大污染,特别是电脑光污染引起的电脑视疲劳综合征尤甚。&  &中国一年有60万人&过劳死&,越来越多都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的状态。这一群体的共同点是年龄大都在20岁到40岁之间、中等学历以上、主要从事脑力劳动、长期面对电脑。&胡向明认为,过度的视觉疲劳会直接导致心、脑受损,这也是&过劳死&的诱因。&  与视疲劳伴生的&现代病&&  视疲劳对于视力的影响毋庸置疑。专家指出,一方面,过度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可引起眼调节痉挛,造成假性近视,并有可能引起度数加深;另一方面,由于眼睛长时间盯着屏幕,眨眼的次数减少,再加上大部分在电脑屏幕前工作的人都处于空调房里,眼泪里水分更容易丢失,泪水相对不足会引起眼睛干涩、结膜充血、刺激性流泪等症状。长期如此,严重者可导致眼泪水分泌不足,形成干眼症、慢性结膜炎等。&&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学组副组长孙旭光说,电脑视疲劳也叫&屏幕终端综合征&。尽管医学界目前对它的界定仍有争论,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它已经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办公室白领&视疲劳&,无疑会影响到其思维能力、工作效率;司机的&视疲劳&会引发交通堵塞,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北京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视屏工作者中60%感觉视疲劳、视力下降,20%至30%有骨骼肌损伤等症状,而且视屏工作还有三大隐患危害:长期接触电脑带来的视觉紧张;边操作边思考易造成精神高度紧张;电脑桌椅高度不合适及坐姿不正确等使腰背肌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早期腰背肌紧张、腰肌劳损、颈椎紧张、腰痛和&颈肩腕综合征&的出现,都与视屏工作有关。&  有专家指出,过去青光眼、白内障都是以老年人为主,如今20至30岁就患上青光眼、白内障的屡见不鲜。而且白内障大都从中间长起,直接阻挡视线。其主要原因就是电脑与互联网的发展让更多年轻人有了过度的视觉疲劳。------来源:新浪健康
[转载]大城派小城派
&&&&&& 高中同学的QQ群里,不自觉地分成两派,大城派和小城派。&  顾名思义,大城派是指毕业后留在&北上广&几个大城市的同学,小城派则是毕业后回到家乡小城的同学。&  两派老是你一句我一句PK得厉害。这PK,主要表现在互捧互掐上,譬如说到房子,大城派眼红小城派动辄住一两百平米的大房子,有些甚至还是联排、别墅。&  而小城派则很低调地谦虚,&喔唷,你们这些大城市里的人哪看得上我们乡下的房子,你们那边一套抵得了我们乡下好几套呢。&&  聊到工作,小城派羡慕大城派每天收拾得光鲜照人,5A级写字楼里进进出出,工作体面,薪水不菲。&  而大城派则大倒苦水,工作多少辛苦,压力多少山大,不说别的,每天花在上下班的路上就得足足三个小时,开车上下班烧油不说,堵得人动不动犯&路怒&,好不容易开到公司,还找不到地儿停。搭地铁嘛挤得前胸贴后背,立体的进去,平面的出来。薪水虽是不薄,但大城市里生活成本太高,连买把毛毛菜都比小城市里贵个两块,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费用&&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而且一个人举目无亲地在异地打拼,从几个人拼着租房子到贷款按揭买房,白手起家的艰辛自不必多言。再说大城市里人尖儿扎堆,想出人头地比登天还难几分。&  而小城里工作压力相对来说会小很多,城市小,单位离家不会太远,交通也顺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人脉关系四通八达,人头熟好办事。且十年前的大学生,当年在小城里还属于高学历人才,通常能谋到较好的职位,现在大多已经身居要职,一个个小日子过得舒适体面。&  几轮PK下来,都是小城派同学以压倒性的优势胜出,于是就反问大城派,&既然大城市里这么难混,不如回来吧!&&  回来,这个念头也不是没动过,想当年租房子时,快过年了,房东突然要收房子,新年的烟花在夜空里绽放得灿烂无比,我和合租的室友则忙着蚂蚁搬家。&  那一刻,真想回去,那个小城里,永远有一盏灯为我留着。&  可真让我下决心回去,又忍不住踌躇了,对这个留着我青春印迹和汗水的大城,有着太多的不舍和牵挂;而那个我出生成长又离开的小城,却慢慢脱节,有了很多不适应。&  就像生活上,虽然抱怨大城市生活成本高昂,但同时又享受大城市相对发达的生活、文化、教育、艺术等氛围。更重要的是理念、观点的差距,偶尔回家乡探亲或出差办点事,习惯了大城市里相对高效的做事作风,很难接受小城市里做事拖拉,凡事讲人情拉关系的做派。&  所以每天的QQ群里,大城派一边羡慕着小城派的安逸小日子,一边又打起精神投入到新的一天的拼搏中。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小站!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自动电脑针织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