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教师论文大赛何时摄影大赛颁奖典礼礼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 >
第五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海南省教师论文大赛 证书何时发放?
编&&&&&&号:
标&&&&&&题:
第五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海南省教师论文大赛 证书何时发放?
时&&&&&&间:
留&言&人:
内&&&&&&容:
您好 第五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论文大赛已经结束 根据下发文件 应该颁发证书 我去学校咨询 学校说只有文件 请问省、国家的相关证书何时发放,谢谢
回复时间:
回&复&人:
回复内容:
您好。我厅已于11月28日在教育厅门户网上公布全省教师论文评选结果,详情请登陆教育厅门户网查阅《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五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省教师论文大赛结果的通知》(琼教信[2014]6号)。感谢来信。您的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第五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教师论文大赛获奖名单的公示
  根据中央电教馆“关于举办第五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教师论文大赛的通知”(教电馆[2014]51号)文件要求,四川省电教馆组织相关专家对我省上传提交的2727篇论文进行了评审。共评出获奖论文246篇。现将获奖论文名单(详见附件)在网上进行公示(网址:http://.cn)。
  公示时间:日-10月27日。
  请各市州电教馆认真核对本地区获奖论文的相关信息(如论文来源、作者姓名、工作单位、作者排序等)是否有误,并于公示结束前将核对结果书面报送省电教馆研究室,逾期不候。
  公示期间,若对获奖论文有异议(包括论文是否抄袭或侵权、作者姓名、工作单位、作者排序等),可向省电教馆提出书面报告。书面报告包括:
  1、公示论文的编号、市(州)、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及情况说明;
  2、举报者的真实姓名(单位需加盖公章、本人签名)、工作单位)、通信地址、联系电话;
  3、相关佐证材料,如论文刊发的原件和复印件、获奖证书、网址等。
  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异议或举报不予受理。
  省电教馆将对提出异议或举报的单位及个人保密。
  联系地址:成都市学道街42号四川省电化教育馆研究室307室, 邮编610012。
                         四川省电化教育馆
                          日
友情链接:
其它省份电教馆网站
市州教育机构网站
成都市教育局
绵阳市教育局
德阳市教育局
自贡市教育局
攀枝花市教育局
泸州市教育局
广元市教育局
遂宁市教育局
内江市教育局
乐山市教育局
资阳市教育局
宜宾市教育局
南充市教育局
雅安市教育局
广安市教育局
巴中市教育局
眉山市教育体育局
阿坝州教育局
凉山彝族自治州教育局
达州市教育局
甘孜州教育局
Copyright & 2003 - 2015 四川省电化教育馆版权所有
主办:四川省电化教育馆
维护:四川省电化教育馆网络中心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学道街42号 联系电话:028-
投稿邮箱:版权所有:重庆市江津中学&&渝ICP备号-1&&&学校地址:重庆市江津区几江鼎山大道816号&&&邮编:402260
电话:023-&&&传真:023-&&&招生政策咨询:023-&&&电子邮箱:
&&&站点访问:523858&&&技术支持: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4“三优评比”即第二十届新余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方案和第五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教师论文大赛通知
&&&热&&&&&★★★
2014“三优评比”即第二十届新余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方案和第五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教师论文大赛通知
作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411 更新时间: 9:01:37
附件下载:
附件下载:
附件下载:
今年的三优评比市电教馆已下文,具体要求学校网站上已转发该文件,请有参加意向的教师先参照文件要求尽早准备参赛作品,每个教研组至少推荐一件作品参赛。系列学科课程资源是免费参赛,如有想参加的教研组请与信息处黎斌联系。想参加录像课竞赛的老师请4月29日前上报信息处。 最近将组织微课录制培训。
现摘抄文件要点如下:一、项目设置
(一)常规作品:包括多媒体课件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类、电教论文类。各参赛项目作品及省、市级评比评审费:多媒体课件含学科主题社区及主题教学网站每件60元;微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交互式教学课例及微课每节80元(摄制费将按标准收取);电教论文每篇50元。
(二)系列学科课程资源。免费
二、活动作品选送
活动者请于5月8日前通过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第二十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作品上报入口”报名参加,并报送作品。同时将活动作品上传新余基础教育资源中心(),逾期视作放弃参与活动。
三、作品相关要求
(一)常规作品
1.多媒体课件类
(1)多媒体课件
①教材的选用范围:以现行使用的教材及相关的教学内容为主,学科不限。
②课件应包括标题、目录、内容、章节、使用范围、作者信息和参阅的原始资料。
③视频、声音、动画等素材采用常用文件格式,制作平台不限,但必须能在Win2000或Win XP下运行;网页形式作品可用通用Web浏览器浏览。如需非常用软件运行或播放,请同时提供该软件。
④每件作品均须报送源文件。
⑤每件作品的作者限报二人,同一作者限报1件。
Ⅱ、其他材料
①作品使用说明书。
②教学设计方案(注明作品选用的教材版本、学科、年级、册别和章节)。
③作品创作说明(ppt格式):包含作者简介、创作思路、素材选用、技术应用。
(2)学科主题社区
Ⅰ、作品要求
①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手段相结合,有效的实现资源共享、互助互学的学科主题社区学习;应满足在因特网上实时运行的基本条件,如: 安全、稳定和快捷等。学科不限。
②在参赛作品登记表中提交社区网址以及必要的用户使用说明,同时推荐10篇社区中的优秀文章及回帖的网址。在网站首页上要显示注册数、文章数、回帖数和留言数。
③每件作品的作者限报三人,同一作者报送作品限报1件。
(3)主题教学网站
①“主题教学网站”建设要求详见附5 。
②在活动作品登记表中提交主题教学网站的网址以及必要的用户使用说明。
③每件作品的作者限报5人。
&&& ④江西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及数字校园试点项目学校必须上报一件以上作品。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类
“微课”作品中要包含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Ⅰ.作品要求
教材选用范围:依据现行的中小学教材和相应的学科课程标准选取活动的教学内容,学科不限。
②微课及其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作品登记表等材料,所有材料应于5月8日前统一报送市电教馆。市电教馆将组织专家对参赛课例进行市级评审,从中挑选优秀课例推荐参加省级评比,但不组织统一拍摄。
③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能够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满足不同发展潜能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片段相对完整。
④教学视频是微课的主要载体,拍摄内容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真实反映课堂中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视频要求图像稳定,色彩正常;声音清晰,声画同步;拍摄设备不限(如DV摄像机、数码摄像头、录屏软件等均可)。
使用录屏软件录制作品时,不需要教师头像,建议采用PPT讲解+批注的方式,作品不能是压缩包格式(通过winrar、winzip等压缩软件压缩的文件格式)。
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mp4等),视频尺寸为640*480,音频格式为AAC(.aac、.m4a、.f4a)、MP3、Vorbis(.ogg、.oga)。视频要有片头片尾,显示标题、作者、单位等信息;视频处理为常用的文件格式;视频时间为5―10分钟。
⑤教学课件要求围绕教学目标,反映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视频合理搭配,文件格式可以是ppt格式,也可以是flash、authorware等其他格式;教学设计应反映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教学反思包含教师自评、学生反馈、同行点评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文件格式为word。
⑥每件作品的执教教师限报一人,同一作者最多不超过2件作品。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
Ⅰ、学科要求
市级评比:学科不限。
省级评比:
幼儿园:不限
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
Ⅱ、作品要求
①参赛作品同时提供课例实况录像、教学设计、教学课件、随堂作业、作品登记表等材料,报送的课例应是根据教学设计所完成的课堂实录,主要环节应有字幕提示,所有材料于5月8日前统一报送市电教馆。
②教材选用范围:依据现行的中小学教材和相应的课程标准选择一个课时内容作为参评课例。
③内容应反映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的探索,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恰当,能实现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有创新和超前意识,体现教师的个性教学特点。
④每件作品的执教教师限报一人,每堂课允许上报课例指导老师一人。同一作者限报一件。
⑤江西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及数字校园试点项目学校必须上报一件以上作品。
⑥选送数量:各学校每学段各学科选送作品不超过3节。
⑦市电教馆将组织专家对参赛课例进行市级评审,从中挑选优秀课例推荐参加省级评比,同时将推荐作品名单及专家评议公布在市电教馆网站上(),市电教馆于5月15日开始对送省参评作品(注:体育学科除外)统一按省电教馆要求组织拍摄。
(3)交互式教学课例
Ⅰ、学科要求
市级评比:学科不限。
省级评比:
幼儿园:不限
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
Ⅱ、作品要求
①参赛作品同时提供课例实况录像、教学设计、教学课件、随堂作业、作品登记表等材料,报送的课例应是根据教学设计所完成的课堂实录,主要环节应有字幕提示,所有材料于5月8日前统一报送市电教馆。
②教材选用范围:依据现行的中小学、幼儿园教材和相应的课程标准选择一个课时内容作为参评课例。
3.电教论文类
Ⅰ、论文选题范围
①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理论研究。
②信息化环境下新型学与教的方式的研究。
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应用研究。
④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的研究。
⑤微课程、颠倒课堂、微课件的实践应用研究。
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⑦数字化、智能化校园建设研究。
⑧个人学习空间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⑨数字化资源共享及其权益保护机制研究。⑩其他
Ⅱ、论文要求
①立论正确,材料可靠,以事实为依据,正确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论证精辟、切实、具有新意。
②文字力求准确、简洁、流畅、明了,层次清楚,逻辑性较强。
③论文必须包含以下内容(按顺序):论文题目、姓名、作者单位、邮编、内容提要(3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
④论文正文一律使用4号宋体。
⑤每件作品的作者限报两人,同一作者限报1件。
(二)系列学科课程资源
1.学科课程资源的类型
全省中小学现行教学版本的所有学科。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①微课;②教学课件;③教案;④试卷。
报送人教2011课标版和非人教版教材的学科课程资源的学校须在上传资源前,向市电教馆提供该教材完整的章节目录并由市电教馆上报省电教馆软件部,待完善省基础教育资源网资源分类后再行上传。
2.学科课程资源征集要求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所提供的系列学科课程资源必须提供某一学科中某一册教材包含所有知识点分课时的(不含复习课、练习课和实验课)一整套微课或者教学课件、教案、试卷。该册教材有多少个知识点,就必须有多少个分课时的微课、教学课件、教案与之一一对应。试卷必须同时包含该册教材所有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试卷(必须附答案)。学校报送的学科课程资源可以是以上四种类型其中之一,也可同时报送多种类型的学科课程资源,每一种类型的资源认定为一套。
市直学校、幼儿园及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至少报送1套,全省数字校园试点项目学校必须报送3套学科课程资源。
(一)常规作品
),按评比要求确定奖项。
各单位将作品统一上报至市电教馆备案,同时按上报要求将资源上传至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由省电教馆组织江西省电化教育教材审查委员会学科专家分学段、分学科进行评审,经审查委员会办公室确认录用后,供全省中小学教师免费共享使用。1.学科课程资源的征集工作以学校为单位,分学科、分教材版本、分学段、分年级、分上、下册进行。各单位报送的学科课程资源按模块进行汇总,并填写《系列学科课程资源情况登记表》(见附表3)及《系列学科课程资源推荐汇总表》(见附表4),于6月9日前将系列学科课程资源及登记表(加盖公章并附电子文档)一并上报市电教馆。
四、其它相关要求
(一)常规作品
1.网上上报要求
①所有活动参加者均须通过网络平台即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第十九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作品上报入口”报名及报送参赛作品,同时活动作品必须上传至新余基础教育资源中心()。报送作品截止日为5月8日,上报的同时其作品即通过网站进行公示,并对该作品进行投票(每个账号每天可投票一次),公示及投票截止日为5月30日。
1.常规作品个人荣誉奖项设置
市电化教育馆将对全市参加活动作品进行评奖。多媒体课件、学科主题社区、主题教育网站、电教论文等项目评比按组别及一定的比例分设市级一、二、三等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交互式教学课例、微课等项目按组别和学科及一定的比例分设市级一、二、三等奖,并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同时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交互式教学课例获市一等奖作品的指导老师颁发证书;获省一、二等奖的作品不再参与市级评奖。
2.系列学科课程资源奖项设置
被录用的系列学科课程资源以学校为单位颁发录用证书。在录用资源的基础上分学段、分类型设立一、二、三等奖,类型②③④设奖比例分别为10%、20%、30%,类型①设奖比例为15%、25%、35%,为获奖教师颁发证书。
现将《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举办第五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教师论文大赛的通知》(教电馆[2014]51号)转发给需要发表论文的老师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该论文大赛只在省里和全国进行评比,由移动公司赞助,免评审费):
& & 一、参加对象&
& & 全市中小学各学科教师,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相关部门工作者。
& & 二、征文范围&
& & 活动主题为“应用整合与协同创新•教育信息化之路”(具体内容详见附件2)。
& & 三、项目评审
& & 本次活动评审分为省级、国家级评审,采用专家评审和网上公众投票相结合方式进行。省级和国家级评审共同参照中央电化教育馆制定的评审标准(详见附件2)进行。全国评审设置一等奖100名、二等奖200名、三等奖300名、优秀奖若干(论文交流及颁奖大会另行通知)。部分获奖论文以《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专刊形式结集发表。
六、活动时间&
论文提交时间:3月18日-9月10日
投票支持截止时间: 9月10日
省级评审时间: 9月10日-9月30日
集中报送时间: 10月8日-10月9日
全国评审时间: 10月10日-10月25日
全国颁奖大会:11月上旬
& &附件内容可在学校网站上下载用pdf阅读器阅读。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新余新钢第一小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建校讯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