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关于校长与学校教育信息化论文建设方面的论文 谢谢

校园信息化建设之我见::优秀论文
校园信息化建设之我见
发表:王健 | 时间: 9:47:00 | 阅读流量:
| 位于栏目: |
摘& 要:信息化建设是时代之需,是学校发展之需。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升的今天,如何避免学校发展的同质化,在统一的校舍之内能有教育个性的展示、呈现,让每所学校都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与众不同之处,也许信息化是实现突破、飞跃、改革的有效举措。对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时代信息技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和师生的长远发展需要厘清,本文试图借助自己对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一些认识来表达、来阐述。
关键词:信息化 数字化 网络教研& 融合
从2009年4月起,有幸参加了常州市教育局、信息中心组织的信息技术高级研修班,至今历时半年有余。5个模块的系统培训、多所学校的实地参观、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多场业内专家的精彩报告,无不给人以震撼、以启迪,在整理这半年的思绪的过程中,就有了以下自己的一些对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一些并不成熟的思考。
信息化时代,技术改变思想
如何让管理更高效、服务更个性、执行更规范?如何让教师在日常的教研中能深度参与?如何让教师的自我成长在关注中前行?又如何能构建一个教师、家长、学生、社会都可参与的平等互动的交流平台?这些问题可能一直萦绕在学校管理者的脑海。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技术突飞猛进、数字化管理成为趋势的今天,信息技术对学校管理思路的影响可谓深远,可以说“技术改变思想”。
学校管理中思想是最重要的,但思路的落实需要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支持保障的力度又决定了决策者能够站得多高、想得多远。学习中,深切的体会是,信息技术只有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办公效率,丰富学校教育教学的形式,它的工具价值才会得以最大体现,才会真正成为学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信息化可以促进学校管理文化的变革,比如蠡园中学的“足够信任但不放任”思想下的网上“请假登记制”、“教师阅读实名签阅制”、“网上问卷评师制”“门卫看网制”,“信息推送制”等制度的实施,促使学校管理的效率、效益、效能有效提升。比如教师实名登录后,点击学校规定需要查阅的栏目,你的点击信息马上集中到管理中心,查阅没有?何时查阅的?学校很快就可以知道整体的情况,省去了电话通知、开会传达时间,数字化管理,一切瞬间达成。门卫看网,知道学校的工作安排、知道每天可能有什么人来校,一则让门卫有学校的主人翁意识,二来可以提高学校办事的效率。再如“信息推送制度”――把需要某个教师完成的任务直接推送到这个教师待办事宜里,避免了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每天再在信息中去逐条查找,不再担心因为自没看网而误事。这些制度的实行,促进了学校管理文化的变革,服务更个性、更到位,当然职责更明晰,自然学校的管理效率更高。
如果没有技术支持,即使领导有这些美好的想法,但实施很难,学校也难以更具品质地发展。
当然,说到底信息技术还只是工具,技术要为人服务,我们想做什么,需要自己的思想。有了思想,技术可以更好地为我所用。如何最大化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让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教育领域引领思想的变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数字化校园,愿景可成现实
何为数字化校园,网络检索可以有万千解释。常州市信息中心蒯超英书记精辟地概括为三点:基本设施、信息源(各类资源的充实、归整)、信息流(这是核心,体现每个学校文化的东西,也就是公文流转或者是公文推送)。对照蒯书记的观点,笔者觉得在行政推动和学校努力下,随着政府对学校硬件的投入逐步加大,这一愿景可成现实。
调研来看,目前各地学校的设施设备应该说都能够基本满足需要,每所学校的信息源(资源库)建设也都卓有成效,学校为教师提供资源汇集分类、知识管理的平台。如专题网站、成长档案袋、个人博客、文档寄存FTP等。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最重要的任务可能就是信息流的问题。学校如何与家长进行信息交流分享?学校如何与老师进行信息沟通?学校、家庭、教师、学生之间如何进行信息共享?学校的公文如何进行流转?沟通中如何让互动成为可能?借助于一些专门开发的软件系统,这一切在目前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小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目前基本上刚起步,主要在校园网的建设、应用与研究,校园网根据功用的不同,一般分外网与内网。校园外网,谓之学校新名片。如今想了解一个学校,首先想到的就是输入学校的IP地址,进入学校网站去了解想了解的。此时,学校校园网上展示的就给每一位参观者留下了第一印象。如学校文化、学校特色、学校的重大活动、信息速递、班级在线、家长学校……,如此,便可对一所学校的基本办学理念、办学成效等有大致了解。因此,校园网是一个对外交流的窗口,一个分享的平台。简约、凝练、大气应是其基本特色。校园内网,是学校内部办公平台,学校的资源中心,是学校内部师生生活的重要基地,是交流(互动、对话)、服务(管理、信息传递和推送)、生活(资源、精神寄居)的场所。目前很多学校都在内网开辟了论坛,利用论坛的互动与交互功能开展专题研讨、利用论坛进行深度教研,也利用论坛调查收集意见与建议,校园网正成为最重要的学校文化的孵化器。立足于为师生服务,每所学校的内网建设可能都各有特色,研修参观中宁波江东第二实小的学生评价网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在评价网中为每位学生都开辟了一个个人主页,学生从入校开始到小学毕业6年的所有个人资料都在这个人主页上,每个学生的成长档案就是在家长、学生、不同年级的老师在不同的时间段添加和动态生成的,学生每学期的各类成绩、参加的各项活动、获得的各种荣誉、学籍、素质报告单全部电子化且动态自动生成,成长不是一个时间点,而是一个过程,这个学生的个人主页正好见证了这一成长的过程。教师、家长、学生不同的登录权限,共同建设、维护的机制,促使了这一平台的稳定运作,学生能够毕业之时,一张小小的光盘刻录了小学期间的美好记忆,对学生而言,还有比这更珍贵的吗?这就是数字化校园管理的成效,这在宁波的一些学校已经变成了现实。随着信息化步伐的行进,学校的发展已经离不开网络平台,采取多渠道的学校、网络公司合作的开发模式,借助于各种个性化的办公平台、学习平台的开发,数字化校园的美好愿景可成现实。
网络化教研,互动成为可能
研修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对网络化教研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清晰,网络化教研,一种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适时互动、便于头脑风暴、智慧分享的教研方式目前正在教育领域逐步推行。
曾经参加教育在线的“相约星期五”在线茶座,这其实就是一种网络教研。全国各地的教育在线网友在星期五晚七点半一起上教育在线,进入专题论坛,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一次研讨的全部资料整理出来就是一个专题材料,一次智慧碰撞的结晶。常州市教育局第二届学术沙龙中曾以专门话题方式让大家来研讨网络教研。可见,网络教研既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也切合了学校教研方式变革的需求,作为日常教研方式的补充,网络教研正逐步走入一个个学校教研。
比如,常州实小数学教研组本学期要研究数学学科质量标准,每个备课组都需制定本年级的学科质量标准,如何让这种制定过程成为一种分享、借鉴的过程,我们准备在内网论坛里建立主题帖,如质量标准主题帖(分一到六年级),数学实践活动主题帖(分一到六年级),课堂研究主题帖等。对于质量标准和数学实践活动,由各备课组自行将年级教师研讨后的材料发帖上传,教研组老师直接跟帖参与讨论,集中研讨后的修改意见直接上传,实践后需要改进也直接改后上传,在动态的不断修改的过程中促使标准的完善,每位组员随时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学期结束后则由备课组长和教研组长一起将专题贴上的内容进行整理,形成一份相对完善的文稿。课堂教学主题帖主要是为了研究的需要,教者提前一周教学设计上传供大家学习、提意见,上课后的研讨内容及时上传,教者的个人反思整理上传。每位数学组教师的课堂评课文本上传跟帖供教者参考,教者如需要二次重建则可以再发上来供大家学习。
网络教研平台很多,除了论坛,还可以借助博客平台等。苏州电教馆金陵馆长曾对博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博客是一个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的最佳平台,非常适合网络教研。笔者非常同意金馆长的观点,教研组可以建立一个网络教研的博客平台,如此,教研组的专题研讨、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反思、学习推荐等过程都可以在网络上呈现,每一位老师都可以参与建设,每一个项目都是动态生成,互动、对话,在这里真正成为可能。同时,教研组也可以做好知识管理,一个博客从建立到丰富的过程就是一个教研组运行的轨迹、成长发展的过程。
网络教研最大优点是让所有成员都可以充分参与发表意见,避免评课的走过场、研讨的随意性,从而有效提升教研的质量和品位。开展网络教研,需要教师建立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用分享的眼光看待别人的参与评论,用真诚的态度发表自己的观点。需要教师舍弃一些课后休息的时间,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逐步形成一种参与研讨的习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提升自己。需要形成教研组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教研文化,在一种合作、分享的氛围中主动地吸纳。
现代化装备,融合成为必须
&校园信息化建设,光有理念不行,还需要现代化的装备做支撑。硬件的装备(设施设备)、软件的装备(技术人员、现代的教育理念观念)二者有效融合成为必须。
“财”是基础,数字化建设需要装备保障。
&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前提是现代化的硬件装备,如果缺少了这些,很多的美好设想只能成为一种梦想。研修中介绍的上海中学数字化框架、常州高级中学的数字化蓝图都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撑,蠡园中学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开发、武进湟里小学白板的普及、觅渡桥小学的班班现代化配置都需要“财”做基础。宁波江东区的学校不仅信息化设备完全由电教中心统一配齐,网管由他们统一培训,而且每年还有相当数量的设备维护运转的费用,如此就确保了这一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整体有效提升,缺少了财力的保证,纵使领导的理念再先进也只能做他能做的事。因此,学校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时一定要基于学校的财力来进行适合的策划和规划。
“人”是关键,技术永远为人的需要服务。
建网的核心理念:应用第一。可以从三方面理解:
首先,校园网设计、软件开发要立足实用、好用。操作越简单越好,只有教师会用了,用到一定程度觉得不错,蛮有意思,才会想用。因此,无论是设计、还是应用,一切围绕人来展开,从最简单、最傻瓜式的操作入手,人是一切的基础,技术应该而且必须为各层次人的需要服务。
其次,注重教师的培训是信息化推进的必须。只有教师比较好地掌握了信息技术,具备了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应用中出现问题越少,就越能体会其优越性。教职员工的信息化素养决定了学校的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及信息化管理的品质。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重要性某种程度超越设备的增添。
第三,个性化界面是有效参与的基础。参观觅小班级网站时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类似于班级网站这样的专题式分类网站一定要给管理者施展才华的空间,让他们的个性充分展示。因为可以体现个性,自己设计班级网站的内容、板式等,教师自然很乐意,也自然会有更多的创造性的迸发。如果都是统一设计、同一面目,教师就会因为没有个性而少了热情,因此,在技术支持可以保证的前提下,网站系统应该提供自助建网的有效支持,让每一个需要建网的都能有“我的地盘我作主”的感觉。
“头”是灵魂,包容铸就平等对话的平台
研修中留给我最深印象的是徐青校长,这是一位有思想的副校长,精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暑假提升正校长到一所薄弱学校后,利用自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利用一把手的权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花18天建成了他们的校园网,花了一个月时间使大家开始关注学校、参与到论坛,在他们的论坛上,他认为学术可争鸣、网络需平等,领导的一句不满就可毁了对话的基础。又联想到觅小的校长论坛里,家长们对学校、对老师提的意见,校方没有屏蔽、没有马上唇枪舌剑式的反驳,而是进行讨论,求问题解决之法。如此,家长才会愿意上来发表意见,学校的一些问题也才能真正解决。如今政府部门也都有人专门关注网络民意,决策时也尽可能考虑民意,网络宜疏不宜堵。对学校校园网平台而言,要想每位教师都真正愿意走进这个网上之家,需要学校的“头”能重视。信息技术变革推动者首先是一把手校长,校长不仅要理念上认同,行动上支持,财力上保障,还要身先士卒研究、掌握并引领,深入网络倾听教师心声,在包容中真诚对话铸就和谐的网络舆情。
&&半年多的研修学习,对每一个研修者而言是一次深入学习、直面问题、深刻反思的良好契机。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学校信息技术工作如何从思想上认识到位、技术上支持到位、财力上保障到位、行动上落实到位,使之成为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推动学校文化变革、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重要举措之一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 本文2010.6月获常州市信息技术高研班论文评比一等奖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理论构成的研究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10:47:4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理论构成的研究.PDF
官方公共微信金桦勇高中信息技术工作室
当前位置:&&&
用心守望这块孤寂的田野
——我的教育信息化成长故事
上传: 顾伟 &&&&更新时间: 11:36:49
从教十余年,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犹如一块孤寂的原野,从键盘打字、软件研发、课件制作、网站建设到教育科研诸多方面,我倾注了太多的热情和努力,总觉得很有收获,但依然一望无垠。我在守望着、奋斗着&& & 打字起步,研发开路 &&& 1994年我回到了家乡那所著名的中学&&湛江一中。那时学校只有一间56台386机器的联网电脑室,还有一间五六台机器的教师机房。机器上安装的是WPS6.0、CCED、FoxBase、CCdos之类的软件。课堂上学生能学到的只有指法训练、文字录入排版等内容,还有Basic编程之类的&小玩意&,机房里最复杂的也不过是Netware服务器程序。这实在简单了些,我在想在学校里我们这些计算机老师可以做些什么! &&&&一位同事安排我到外面的电脑培训班上讲了一次课,事后塞给我一百多块钱,似乎这样的&兼职&也蛮不错。大学时每月自己都要从拮据的生活费中挤出三四块钱去自费上机实习,如今面对数十台机器,真的已经满足了。一位同来的新同事在机房里玩起了游戏,我也跟着玩了起来。有一次我们居然玩了三天两夜的游戏,中途遇到有课时我就抓起课本往教室里冲,下课后又沉浸在游戏天地里。周日那天下午实在熬不下去了,便窜回宿舍里倒头大睡。不过后来有了很多事情要忙,我再也没有被这些事情分心了。 &&& 95年主管同事组织了一次电脑培训,当时协助工作的我很投入,只是培训效果并不太理想。一位主任说:&我们不用学打字,有打字员就可以代劳了!&这样我们这些计算机老师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打字员&了。 &&&&一位副校长手写了一篇文章,叫别人拿来给我,说打字员每次打印他的文章,一百个字里头肯定会弄错二三十个字。我拿过来一看,字迹确实有些潦草,难怪打字员总要弄错。我足足花了一个下午才打印好,那些弄不清楚的字就通过上下文意思来猜想,凭着自己的那点文字功底我还私下改动了好几处。副校长居然把我好好表扬了一番。一次会议上,校长说:&一个人文化素质高,连打字水平都会不一样!&这句表扬我的话,让我时时想起来都觉得幸福。&&& &&&&那时我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帮别人打字,可是年轻的我并没有因此看轻了自己的工作,轻视自己,反而正是在不断满足学校和老师的需求中做好了服务工作,自己也从中得到了很多益处,这是我很久才明白过来的道理。其实,那时的文字录入、编辑打印就是学校里最普遍、最朴实的应用了,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是那时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几乎全部&。 &&&&从95年起,学校一张张的考试试卷都由我们录入计算机并打印出来,起初只是语文、地理一些学科的试卷,后来所有学科的试卷都用计算机打印了。我组织过全体计算机老师分工负责全校试卷的打印,一间狭小的教师机房里六七个人聚在一起,一字儿排开,键指如飞,那情景真让人感慨,大家合力做好事情的那份情意,至今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时时回想起来都觉得甜蜜,激动不已。后来我们还利用每个晚上、周六组织了全员计算机培训,学校掀起了&学电脑、用电脑&的热潮。我们把那些从机房里淘汰下来的机器修好,然后发放到各个处室、年级办公室,让大家把培训、练习和使用充分结合起来。数年后一些年长的职员对我说:&我连五笔都学会了,打印资料不用再求人帮忙了,那是你们当年培训的结果呵!& &&& 95年我编制了一套学生考试成绩统计管理软件。在每次家长开放日那天,每位家长手上都会拿到我做的成绩统计表,每位学生成绩情况一目了然。许多班主任、学科老师说:&从前至少要用一周才能做好的,现在一两天就能拿到,而且统计分析全面细致。&教导处说:&现在电脑真厉害,又快又准确!&那时我在想,究竟是电脑了得,还是我编写的程序好用,抑或说是编出程序的那个我更高明。这样的认识&&对技术和人才的尊重与厚道,始终是学校、社会和人们需要不断历练的本领。 &&& 95年底学校推行了新的教职工津贴条例,方案错综复杂,统计名目繁多。当&条例&到我手上的时候,领导说:&你看着办吧,有些地方还没弄清楚。&在编程序当中,我对&条例&作了一些修改和完善。想不到的是,那些做了修改的方案和软件竟然都获得了通过,很快就在全校使用了起来。96年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要上档次,我系统地学习了学校档案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研发了一套符合学校实际的管理软件。年底学校被评为&省综合档案管理特级单位&,该套软件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实学校数年前已买回了一套专业公司开发的&校长办公管理系统&,功能齐全强大,学校还专门安排一位同事参加培训和钻研使用,结果小部分功能只用了很短暂的一段时间,便从大家记忆中消亡了。我开发的那些管理软件却在学校里至少用了七八年以上,这些真实长久的应用对学校上下从观念上、认识上以及行动上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 建设狂潮,另辟蹊径 &&& 97年教育信息化建设热火朝天,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等级评估掀起了高潮。我所在学校建起了一栋九层楼高的、内有电梯上下的科学楼,铺设了上百万元的教室监控系统,安装了多间多媒体教室,配备了设施先进的电脑室。也就在那年年底,学校被评为首批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为此给学校举行了隆重的挂牌仪式。学校建设的全国首个千兆校园网络也被教育部专家组评为四个范例之一。 &&&&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的多媒体教学铺天而来,随之掀起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热潮。我校一大帮年轻老师常常聚在机房里,学习使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课件。那时我们组织了学校课件制作培训,选送课件参加省市区课件比赛,并有数件作品获得了全国奖项。此后数年间,我们制作的课件获得了各种大大小小的奖励,在当地有了很高的知名度。我被邀请到外省、省内一些学校给老师们做课件制作的培训讲座。也就在那时候,我校老师每打印一份试卷(英语科除外)、每制作一个课件都能得到报酬和奖励,这大大调动了广大老师的积极性。我们计算机老师不用再承担文字和试卷的打印工作,转而投入课件制作比赛的热潮。 &&&&那几年,全国上下课件制作的培训盖天铺地,各种级别的课件比赛狂潮迭起,可以说97年前后&课件热潮&就是当时教育信息化的代名词。研究人员、一线教师、技术人员一起合作制作出了许多精美无比的课件,当然部分课件是从一线教学实践中产生的,但更多的是为了参赛而制作的,绝大多数课件获奖之后就束之高阁,很少再有机会用到实际教学。不过那一轮的课件热潮,似乎已经燃烧起人们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无比的热情。&&& &&& 97年9月我被任命为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长,成为当时学校最年轻的教研组长。我和八位同事承担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教师计算机培训、计算机教学教研以及选修课等任务,教研组工作实实在在地开展了起来。 &&& 98年底,区教研室主任找到我,说是一所小学的数学老师要参加优质课比赛,让我帮忙制作课件,但又特别强调那位老师连鼠标都还不会用。之后经过一次次试讲、听课、教案和课件的修改,那位老师表现越来越出色。与此同时,我对学科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加深,认识到课件主要是为课堂教学效果服务的。通过层层选拔,那位老师脱颖而出,代表市参加省决赛。 &&&&决赛那天,她们说什么都要我陪同前去。在看了别人的专业公司制作的精美课件之后,大家都很没信心。我只是说:&我们的课件虽不美观,但很实用!&可是大家仍然狐疑不定。比赛时,那些画面精美、功能强大的课件让那些颇有优势的老师们要么手忙脚乱,要么相形失色。而我们这位老师却信心徒增,课堂上简洁实用的课件使得她的教学增色不少。最后她一举夺得了第一名。这节课让这位老师&一课成名&:市三八红旗手、南粤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从那以后,我常常愿意到其他学科课堂上观察和学习,认真探索各学科教学的特点,并和更多老师有了更多更深入的整合教学实践研究。 &&& 论坛版主,叱咤风云 &&& 99年,学校建成了千兆校园网,各个处室、教师办公室都安装了新的电脑,教师宿舍、家里都连上了校园网、互联网。只是那时候网络对于人们来说还是新事物,很多人认为这样的校园网只是奢侈的摆设,因此人们上网只是看看新闻,聊聊天、娱乐而已,彼此之间交换信息和传递文件也是极少,更不用说把网络用到学校管理和教学研究当中了。人们之前的实践和思考并不充分,自然地认识也就没有到位,使用效果也就不太理想了。 &&&&那年6月我在学校第一次上网,一下子被网上那些怪诞离奇的内容所吸引。初秋的某个夜晚,无意中我闯入了K12教育论坛。那时论坛也只有三四个版块,人气并不旺。后来我给总管写了一封邮件,提出自己想做版主的愿望。过了几天,总管回信说,读过你的文章,相信你有能力把论坛带旺的,你做版主是合适的人选。一周过去了,我的名字还没有出现在论坛那个显眼的位置,我还在耐心地、焦急地等待着。就这样又过了两三天,我的网名赫然显示在&总管&右边的位置。我太高兴了,终于做成了版主啦。那几天我都沉浸在幸福之中。又过了一段时间,总管说以后论坛全交给你了,于是教育论坛也就只有我一个版主了。 &&&&当时我还兼任洪恩在线、中国园丁网等论坛的版主,但我喜欢K12论坛当时的风格,于是辞去了其他版主职务。为了吸引更多人参与并提升论坛人气,每晚我几乎都要光顾数十个教育网站,发贴宣传或邮件联系,在论坛上设计讨论话题和组织相关活动。当时论坛上有一位叫peter的老师,他在论坛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应试教育的文章,观点犀利,引人深思。山东省一位校长对这篇文章作了长篇回复,后来两人就你来我往地辩论了起来,之一、之二诸如此类的文章也迅速出现在论坛上。我果断地认为,这次的讨论对于论坛发展可能是一次绝好机会。于是,我到处邀请网友前来参与,同时把论坛上有关此话题的精彩文章和观点整理出来,自己也积极撰文参与。一时间论坛上掀起了辩论热潮,参与人数越来越多,讨论越来越深入。后来这些讨论的文字都被整理编入《当前中国最紧要的教育问题》一书中。 &&&&那段时间,每天晚上7:00到凌晨,在我那不足12平方米、教学楼过道旁边的那间狭小的单身宿舍里,我一边读书、备课,一边写文章、浏览网页,一边更新自己的网站,一边与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同行谈论教育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样的版主生活,我整整坚持了近四年,这当中我的教师生活改变了许多,我在不断地影响着很多人,也演绎出许多童话般的神奇和故事。 &&&&当时论坛上大部分都是抨击教育时弊、自怨自艾的文章,我意识到作为版主有责任引导建设好一个积极健康的论坛氛围。我不再抱怨,即使在现实中我也尝试开始以积极心态投身到工作当中,论坛上我发表了系列的教学类记述文章,回复跟帖的老师很多。一位常常埋怨学校领导不理解自己的老师,在读了我的文章之后,给我留言说这太理想化了,难于操作。随后我们在论坛上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和研讨,在很多方面(譬如课堂教学、与人交往、网络学习等)我给他提了很多建议和方法。他变得开朗了,有信心了。后来他在校内承担了多次公开课,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热衷网络写作,一年后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许多老师正是在这样的讨论和交往中树立信心,继而在自己本职工作中做出了成绩。由此,我也结识了众多的教育研究人员、各学科的一线教师、学生、大学教授、研究生甚至还有许多社会人士。 &&&&在论坛上,我们组织了数百次的教师网上活动,研究探讨教学问题,撰写教学故事和教师日记,我们还借助聊天室和论坛,举办过上百人次的教师节网上庆祝活动&&2001年K12教育论坛已经发展到一个鼎盛时期,版主队伍也发展壮大,论坛上也已经增设至十多个分论坛,人气很旺,成为当时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教育论坛。不过当年我也面临着工作环境变迁与择抉等问题,于是我提出了&版主辞职请求&,引起了极大反响,网友们纷纷挽留。上面提到的那位山东省的校长花了一个晚上,给我做了长达四五个小时的有关人生、事业以及生活、心理上的辅导。这些都让我无比感动,记忆深刻。 &&&&后来,经K12和网友们的邀请,我又接任了信息技术教育论坛版主。在网友们的帮助和支持下,我们又把冷冷清清的信息技术教育论坛办得红红火火:在论坛上我们合作课例,研讨课堂教学,交换教学设计,探讨教学方法,研究教材使用,分析学生学习和评价等问题。我们开创了论坛与平面媒体(杂志)合作的先河,推行了论坛版主管理、值周版主以及考核奖励等制度,开展了教学实践与合作研究的教师网上活动。K12信息技术教育论坛成为当时极具感召力的专业教育论坛之一。 &&&&在担任版主期间,原北师大党委书记、现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博导和我在网上针对教育管理、社会心理等领域所进行的多次精彩的对话,吸引了很多人参与。一次在福建飞机场,谢教授利用候机的那段空隙时间,跟我作的网上对话,至今让我难以忘怀。桑新民、王本中等教授名人,也给了我无数有益的指点和点拔,亦师亦友的陈美玲、柳栋等知名学者常常让我勤奋不已。在网上,我跟韩军、李镇西等名教师,还有许多名校长有过太多的网络故事,让我进步不少,深感幸福。和这些名家名师在一起的日子里,他们的思想、品质、学识和风度时时影响着我,感染着我。 &&&&近四年的版主生活,我的网名&蓉子&被人们所熟知,许多大学教授、教师同行都以&蓉子&称呼于我,而大都不知我真实姓名了,用网友们的话说:&蓉子已经是你的代名词、你的品牌&。这四年当中,我接触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经验思路,体验到了网络环境下教育协作的种种益处,我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写就了这段难忘的人生经历,也成就了自己这段不平凡的人生岁月。数年后,一些大学教授、学者戏称我为国内教育论坛&十大版主之首&。 & 教师网站,稍领风骚 &&& 90年代初我们湛江的&碧海银沙&闻名全国。97年60周年校庆学校就在&碧海银沙&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此后两年多再也没有更新过。99年我上网后最想做的事情就是重新改版学校网站,于是我开始自学网页制作技术。 一个周末,我浏览了近五百个国内外大学院校、中小学校的网站,我对那些网站的定位、内容、栏目和风格作了分析和研究。之后我在校内到处搜集资料,不久就制作出了一个新的学校网站,不过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数月之后,有些部门、老师开始要求把自己的资料发布到网站上,这样我建立的那个网站也真正成为了学校的网站。后来我又建起了&学校办公信息发布网&&教育科研网&等网站,还组织发动学生们建立了众多的班级网站、学生网站,师生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致和热情。 &&& 99年10月,我在校园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网站&榕园文学网&,收录了大学以来自己所创作的诗歌、散文等作品。为了吸引学生和其他老师参与进来,我特地写信给已经到大学就读的学生,希望他们能把自己的大学生活见闻写成文章,寄回来给我,好让我刊登在网站上。一位我曾经教过的学生写了一篇数千字的文章《人在复旦》寄回给我,当我把这篇文章发在网站上并推荐给学生阅读时,学生们很感兴趣,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可是,我原本希望借此吸引学生用网络写作、发表文章的愿望最终未能实现。 &&&&不过,我发现教师做网站也许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事情,不仅可以积累自己的教学素材,还可以结识到很多教师同行,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帮助。那时互联网上可以访问到的教师网站也已经不少,但我只想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站。我把自己多年来所积累的教学资料建立了新的网站,并命名为&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网站&。我觉得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将是重要内容,一定对别人也很有用。可是网站发布之后,几乎很少有人愿意访问我的网站。我为此苦恼了好长时间,经过仔细研究和思考,我觉得可能是人们关注我们这个学科还不算太多,于是我决定创建一个新的综合型教育网站。 &&& 2000年我的&百榕园教育网&在原来网站的基础上建成,它包含了众多栏目内容,还有独立的论坛程序。我用心经营网站,不久这个网站也小有名气,发展成为拥有300多名各学科教师联盟队伍的网站。河南的高中生寒冰、浙江的小学老师费燕萍和我一起建设网站和管理论坛,还合作编印了数期网站的电子版刊物。 &&&&费燕萍老师是浙江省海盐城郊中心小学的语文老师,论坛上她主持了版主工作。我鼓励她把自己跟学生的交往故事写成教学日记。此后一段时间,她写了数十篇自己的教学故事系列。我曾经很想把这些文章推荐给报刊发表,但最终无法实现。只是她当时的校长张拥军(一位对学校信息化建设颇有建树的农村小学校长)也经常到我的网站上,读到了费老师的这些文章,随后张校长在自己学校的网站首页上专门开辟了一个栏目叫&秋韵心语&。这样费老师每天的教学日记除了发表在我们论坛之外,也同步发表在自己学校的首页,这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 2001年4月,一位名叫&家禾&的打工青年给我写了一封信:&谢谢您贴发本人作品!做人做事,最难为的恐怕就是&特色&二字,所以我要再一次感谢您以&特色&二字来评我的那些小作品,于本人来讲是莫大的鼓励与欣慰。&他是一位以到处打工为生,酷爱文学创作的年青人,颇有才华。他常常给我们的网站投稿,后来我专门为他建立了专栏,从此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的诗歌《老板与墙》、小说《一个跳槽者的自白》《爱情巴士》《让我吻干你心灵的泪水》等作品,都真实地反映了打工一族的心路历程,感人至深,这些作品大都已发表在《佛山文艺》《外来工》等刊物上。 &&&&后来我觉得经营一个大型的综合性网站,所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实在太多。于是我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把网站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师生合作并长期建设,使之成为课堂的真实记录和延伸。于是那年暑假我对原有网站重新改版,并命名为&回归教育学习网&,从那以后我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都同步发布在网站上,每节课学生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安排都利用网站开展,他们的作品、作业等学习结果都及时发到网站上。我的网站受到了老师们的关注,成为小有名气的教师网站。那时我校网站上其他学科的网站也建成并运作起来,如中学化学网、语文教学网、生物教学网、科技创新网等。教师网站已经成为当时教育信息化建设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喜爱和倾情投入。 &&&&两年后,作为15位教师代表之一,我应邀参加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建设研讨会&(上海华东师大),并在会上发言。会上我的&教师网站联盟连锁经营&的观点,引起与会专家领导关注并引发讨论。随后,&回归教育网站&向全国推荐使用。 & & 辉煌瞬间,飘零岁月 &&& 2000年9月我被任命为学校教研室副主任,我想在学校里推广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应当很有意义。那时候最引人注目的是,学校开办了一个只有25人的网络实验班,学生人手一台电脑,教室里连通了网络,配备了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试图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应该说这个创举是当时国内比较超前的做法,可惜该项目缺乏系统筹划和精细实施,这个网络实验班坚持不到一年,最后到了高二文理分班时就草草解散,没有产生有价值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这让我十分懊丧,却很无奈。 &&&&2001年7月~9月,由全国各地教师组成的网络教师联盟自发组织开展了国内首次&暑期研究性学习虚拟夏令营&。本次活动得到了人教社、人教网、K12网、《人民教育》、《网络科技时代》等杂志同仁的热情响应与支持。我积极参与了组织和发动工作,这是一次全新的跨地域的校际间的师生合作学习活动,给每个人都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感受。 &&&&就在那年暑假里的某个周末晚上,我们打算在网上开一次实验教师的&碰头会&,大家就这次学生网上学习的一些问题探讨和解决。不料那晚学校网络突然中断,只好在女友陪同下外出,到大街小巷寻找能够上网的地方。我们走遍了附近大大小小的网吧,可是间间网吧都挤爆了人,不少人还站那里等位置。我们越走越远,网友们在手机短信里说,&不要着急,我们等你!&最后在很远的城郊一处网吧里,我们好不容易等到了上网的机会,那时早已经超出了原约定时间一个多小时。上线之后,聊天室里仍然很热闹,大家&看到&我终于挤了进来,都纷纷问好,&总算见到你了!&&你在什么地方啊?&&真让我们感动!&&&那晚我们的讨论似乎很出色、很融洽,又是那样的贴心。 一周之后,当我在省里一次研讨会上作完报告,走下讲台的时候,一位男老师迎了过来,对我说:&蓉子,还记得我吗?一周前我们在网上还聊过天!&这是我第一次和网友真实的面对面。我们都很感慨,这是一种难得的缘份与情谊,至今我们都保持着联系和这份友谊。随后我到湖南长沙参加了全国教育技术年会,面对数千余人,当中有来自港澳台、国内大学教授学者以及中小学校长和老师,我作了平生第一次正式的报告和演讲,这让我体验深刻,收获良多! &&&&年底我参加了&全国高中研究性学习暨网络教学研讨会&,这也是我跟那些网络教师的首次见面会。大会之余,我们还利用晚上开了&小会&。在一间只能容得下二十来人的小型会议室里,条件简陋,连投影幕都没有。不知道是谁从房间里扯来一张有点发了黄的白床单,由柳栋指挥,大家合力扯着两个布角,把白床单往墙上贴紧,其他人往上面摁了图钉,一张特殊的&投影幕&就这样被做成了。柳栋、安姐他们从背包里掏出由上海带过来的投影仪,大家又七手八脚地连好了线,一切都准备妥当了。那时大家都合力做事,配合默契的情形,至今都让我感动、怀念不已。王本中、陈美玲等领导专家也参加了我们的会议,这给我们很大的支持和鼓舞。会上,大家围绕各自的工作实践畅谈了自己的经验和思考,那种坦诚投入,深刻思考,毫无矫揉造作的平等交流,让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聚会了! &&&&最有意思的事情还有,我和同校一位特级教师合作了一节&鸭子故事&的网络课例,这让我受益非浅。钟世焯老师是语文特级教师、原教研室主任,退休后返聘继续担任高二语文课。他曾经担心年轻教师滥用多媒体教学,淡化了语文课堂教学。只是他对我这位勤奋好学的年轻后辈一直器重有加。我帮他制作课堂上用的课件,让他面向全市、全校公开的示范课增色了不小,倍受好评。此外我们还常常谈论教育问题、语文教学、网络交往等话题&& &&&&一天下班之后,他跟我聊起了学生话题作文训练的事情。他说:&为什么学生总不认同&发现&是很重要的呢?&随后,我把他的作文话题材料发到了论坛上,各地老师们的辩论观点,尤其老师们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学生们触动很大。钟主任还建议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相关材料,用以佐证自己的观点。这次作文教学使得学生从&就事论事&到&就事论理&然后再发展到&借题发挥&,极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 &&&&后来我们还一起合作撰写了案例论文《给传统教学一个有力的支点》,在2002年上海的&全国网络主题探究教学暨特色网站评选&会议上宣读并成为热点,同时获得了论文评选一等奖并发表在国家级杂志上。省里一位研究人员读了这篇文章之后说:&课例很精彩,只是用到的技术含量不高。&其实,正是由于网络资源适时适度的挖掘与引用,使得这次作文教学更有张力和有深度,韵味十足,这种教学实践更值得鼓励和推广。 &&&&那次&上海会议&,一位网名叫&唐老鸭&、年近六十岁的语文教师(江苏省镇江二中)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是我的网站的联盟教师,会前我给每位联盟老师都发去了会议通知。 &&&&会上他讲述这样的事实:&我那地方都给老师配上了电脑,年轻人说学电脑很费事,都不愿意碰。我一个快退休的老头子,看到这情形,心里急啊!年轻人对新事物怎么可以这样没有热情呢?于是我自己开始自学电脑,学做网页,用电脑备课,用课件上课,我居然成了当地电脑教学的模范了。我做这么多事情,只是想告诉身边那些年轻人,连我这老头都能学得会,你们小年轻能学不会?& &&&&中午休息的时候,他到街上印了一叠名片回来,上面写着&全国特色教育网站&&&撷雨园-高中语文辅导站&站长唐建中(唐老鸭)&。老人家的那份执著与认真,还有那种敬业与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让我折服。他在以往教学中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可是对新的教学仍然痴迷和投入。事实上这样的前辈正是我们教育信息化建设最需要争取,也最重要,最值得支持的顶梁柱。可惜即使我多方举荐,无论媒体还是主办方都没有予以宣传报道,这让我痛惜不已。&&& &&& 2002年的&上海会议&还是一次国内知名的网络教师、著名专家群英毕集的盛会,会上充分展示了许多来自于一线教师、至今仍有经典价值的案例和思考。大会既安排了专家报告,又有分论坛的交流和展示,此外还有网络教师们的聚会沙龙。大家一起分享经验成果,享受收获的喜悦,探讨实践问题和困惑,那种毫无拘束、思想自由、朋友式的聚会让我充分地释放着自己,有老师称我是&新版的教师思想者&。 &&& 2002年秋,学校在每间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电脑和投影仪,80多间课室的教学设施由我协调管理和组织维护。在校园里,很多人经常好奇地打量着两手拎着一大串钥匙、在教学楼道忙碌穿梭的我,然后关切地问:&你一个教研室主任,什么时候成了总务主任啦!&新安装的设备怎么才能用起来?为此我想了很多办法。可是,只有极少数教师使用课室设备进行教学,而班上学生却表现踊跃,只要下课铃响,总有学生蜂拥而上,打开电脑上网冲浪。师生间那种对于网络新事物的喜好程度原来反差真的有那么的大,这情形常常让我深思不已,也警惕不小。 &&& 2003年初我参加了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实验教科书编写工作,并被聘为教材副主编、必修教材主编。那段时间我也参加广东省名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学习,常常外出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和教材编写。但学校仍然很器重我,提供给我充足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可以说,我的一切进步和成绩,其实都是9年来家乡那所学校给予我的栽培和厚爱。但我却满足不了自己,于是暑假时我向学校提出了辞职,同时辞去了所有论坛版主。 2003年秋我毅然离开自己奋斗多年、已做出很多成绩、拥有较高职位的学校,孤身到了深圳,学校把我安置在初三毕业班,给我的任务是&把其他学科老师拖下水&&&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在学校里,我很快就得到了学生们的赏识和喜爱,我也常常主动给老师帮忙做课件,维护教室设备,配合老师上好网络课,没多久也跟同事们融洽相处了。只是,每天一大早就要背着挎包,穿越那条车流不息的高速路,步行很远才到达学校,白天在学校劳碌奔波,晚上回到宿舍却孤单只影,内心有说不出的痛楚与辛酸,我无法摆脱离开家乡学校的那份失落与傍徨。 & 教育科研,影响推进 &&&&2004年2月我来到了如今这所学校&&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校长雷丽霞是国家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成员、全国著名校长,对我很高看,任命我为信息技术教学教研主管。先是让我在全校教研组长会上作学习专题网站建设的介绍,然后让我做自己喜欢做的教育科研。 这里老师也很敬重我。先是中学英语组请我介绍网络教学。后来,英语组每人推出一节网络课,对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进行了探索,随后他们承担了区级课题,开展了中学英语博客教学的实践研究。每位英语教师都主持一个博客教学网站,我将此命名为&英语博客教学网群&。每个网站上每位学生都是管理者和建设者,学生在丰富的网络资源环境中以及教师的激励引导下自主学习、互相帮助。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在网上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表现得更好了。英语学习网站不仅学生喜爱,而且还引起了社会、家长的广泛关注,不少读者在网上留言,希望加入团队一起学习英语,不少国外的网友为学生批改作文。从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中他们走出了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路子。 这里的学生很体谅我。初一某班学生私下传言我是学校重金礼聘过来的,于是对我敬重有加。每到上课时,这个班的学生总是精神奕奕,全神贯注,都愿意从我这里得到更多有益的东西。在交往中,他们的进步和变化越来越大,与我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一年之后,这个班在全市初中信息技术毕业会考中表现最为突出,5名同学获得满分,优秀率80%,平均分名列年级前茅。 &&&&我认为当今教育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并不需要太多的&新&&奇&&特&,关键在于适用、实用、有效,&普及好了本身也是前沿的&,&适度而理性的引用&是最有影响力和有价值的。把最简洁、最常用、最能推广的技术恰如其分地落实应用好了,也就能发挥出应有的教育教学效果。&2&(MSN通信服务系统、邮件服务系统)+&3&(网站、平台、资源)技术应用模式看似是非常简约,但它对学校信息化普及和应用的推动作用却相当关键。我们还开发了Web_question平台,学科老师已经利用该平台把网络教学融入了自己的常规教学。一位刚大学毕业的老师借助Web_question平台,成功地引入了游戏闯关的教学策略,以Webquest为抓手,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实,当一种技术工具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人们已经习惯并依赖于这种方式的时候,更多上位的东西也就有了深入发展的机会和基础。 &&&&我们创建的&小学数学网&&少儿英语网&&史韵流香&等一批学科网站,为学生提供了在线学习、作业辅导、师生答疑等服务,深受学生、家长的喜爱和好评,产生了良好的教育价值和社会效益。我们还把班级网站融入到班级建设当中,帮助学生把自己对网络的爱好发展为自己的特长,从而带动了自己和全班的整体发展。我们建立了&教师发展学校论坛&、&教师叙事研究网&,为教师研究课例问题、主题班会、叙事研究、协同工作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载体。 &&&&我为学校搭建的&学生原创作文网&,帮助孩子们多写多发表文章,目前学生发表了五千余篇习作。尤其当时的小学二年级小孩子,两年来他们借助网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奇:&国学博士&丁滔同学从第一篇习作,如今创作完成了一部数万字的小说;&智慧女神&甘嘉河同学才思敏捷,着手创作一部反映班上同学的生活故事;&自然派女诗人&王琼仪同学诗兴大发,在作文网发表了许多动人美丽的诗作&&他们正在创造一个新的奇迹&&利用网络更快更好地表情达意。南方都市报以《作文上网,孩子乐得像疯子》为题作了报告,外校家长也在网上留言说,作文网让我的孩子有了自信,很受鼓舞。 &&&&在这当中,还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情。一天一位小男孩走到我的跟前,恭恭敬敬地给我鞠了一躬,然后说:&钟老师,我找你很久了,我特别要谢谢你!&这名男孩天性好玩,调皮难缠,在学校里赫赫有名。据说,从小学读书起由于常常喜欢在课堂上开小差、讲话,每次语文课都被老师拒于门外。转入我校时,五年级的他的语文水平大致相当于小学一二年级水平,实在够可怜的。就是这样一个孩子,班干部选举时他暗地里特想当上体育委员。后来,他请同学把自己的竞选稿发在作文网上,审核时我便把这文章发布出去了。他的班主任从网上读到了这篇文章,随后这小孩还意外地收到了校长们给自己的来信和鼓励。后来他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体育委员。从那以后,他变得积极了,做事也肯卖力气了,学习也进步了。一位副校长说,这件小事改变了这孩子的一生,真是奇迹。 &&&&一位初中班主任跟我说,她班的孩子太过迷恋网络,简直荒废了学业,家长和老师都很痛心,也很无助。于是我们一起策划和建立了班级网站。从那以后,学生在网站上常常写自己的反思和总结,也发表自己对班上现象的看法和建议&&慢慢地师生彼此增进了理解和沟通。往日众人眼中的差班已经成为了学校最为耀眼的班级之一,那些所谓的差生也在老师的引领下树立了健康向上的积极的人生观,他们找回了&我是好孩子&的自信。06年中考他们都以优异成绩实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的重大选择,回报给老师、学校和家长的是无数的喜悦和幸福! 我还主持开通了&教师叙事研究网&。校长带头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网站,随后几位主管校长都在博客网上安了&家&。校长们利用博客网撰写文章,发表教育思考,对全校上下起到了鼓舞和带动作用。我们推动了网上的教师人人&共读教育经典名著&&期中期末总结交流&等活动。与此同时,老师们在网上纷纷建立自己的博客网站,参加读教育名著活动,发表自己的教育叙事和教学研究。全校上下热情参与、回复和点评,博客网上的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氛围异常浓厚。 2006年寒假,我校小学、初中、高中1800多名学生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有意义的假期生活&&&网上寒假作业&。在网上,学生们发表征文作文1000多篇,参加网上知识竞赛达数千人次之多,发表作品数十件,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蓬勃开展,师生交流合作,学生家庭踊跃参与。学生们充分体验到了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和网络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了全新的学习和收获。从活动策划、作业方案、组织实施、帐号发放、师生参与到评选总结各个环节,我组织协调,带动开创了一个富有成效的新局面。本次活动凝聚了全体老师的智慧和创造,也汇集了每位学生的活力和表现,体现了人人参与、全程服务的特点。这样的学生网上活动已经持续了一年多,我们先后成功举办多次,受到了学生、家长和老师们的普遍赞誉和热爱,以及兄弟学校同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和推崇。 &&& 2004年5月我们举办了全校性的学生网络技能大赛,2005年1月校长组织了国内首创的网上教师论坛版主大会,召开了&信息技术应用特色评选活动&,通过树立并表彰典型,推动了学校信息技术特色应用建设;6月成功举办了&广东省学科网站成果展示暨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案例研讨会&,11月&海珠区网络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在学校召开,我校&信息技术应用教师报告团&在这些会议上展示交流,得到了高度评价。学校还被广东省电化教育馆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广东省学科网站项目主管单位,我被聘为项目负责人。现在学校是&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国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示范校&、&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 &&&&三年来,我们以课题为引领,以项目合作为抓手,分层分类地推进信息技术整合实验研究,指导老师开展了网络教学、网站开发应用、班级网站建设、教师协作叙事等内容,产生了不少新鲜的经验成果。我们已经把信息技术应用更多地融入到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努力建设现代学校文化,信息技术应用成为了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校长在网上给我的文章回复中说:&你是一位难得的人才!&还说&我常常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学校里能有如此优秀的年轻人!&、&你提供的是高质量、有价值的服务!谢谢你的突出贡献!&同样,跟我一样努力和勤奋并作出重大成绩的老师,在我的学校里不胜枚举,这些优秀教师和这支出色团队正在创造着令人瞩目的成绩和辉煌。我为此而感到无比的高兴。 &&& 在这块默默耕耘了十余年的田野上,我还将继续用心地守望,我的教育信息化故事还将绽放更加绚丽的色彩,散放出阵阵淡淡的幽香。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信息化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