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q235剪切应力拉伸试验完整应力应变数据啊,

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
第七章 拉伸和压缩
第六节 低碳钢和铸铁受拉压时的力学性能
目的:了解不同材料在拉压时的力学性能、失效形式,根据材料的力学指标,合理选择材料,为研究拉压杆的强度条件打下基础
什么是材料的力学性能(机械性能)?
反映材料在受力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与结构、试件几何尺寸无关的特性
材料受力后变形和破坏规律只能用实验测定,在常温静载实验中,试件形状采用国家标准
低碳钢和铸铁是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两种材料,它们的力学特性也比较典型,现对它们的力学性能通过实验加以说明
  1.圆截面标准试件
  l=10d (10倍试件) 或 l =5d (5倍试件)
          图7-140
  2.矩形截面标准试件(截面积为A)
           图7-141
二、低炭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在室温静载下实验)
  衡量材料力学性能的指标主要有
  比例极限或弹性极限
  屈服极限
  强度极限
  弹性模量E,延伸率,断面收缩率
  在室温静载下实验
  低炭钢―含炭量在0.25%以下的碳素钢
  试验设备―万能试验机
  1.试验原理
              图7-142
  2.低炭钢Q235拉伸时的应力-应变图
            图7-143
  低炭钢Q235拉伸曲线的四个阶段
  1.弹性阶段
  卸载后变形随之消失
         图7-144
  a)线形弹性阶段(OA段)
  胡克定律 比例极限
  抵抗弹性
  变形能力
  b)非线形弹性阶段(AB段)弹性极限
  低炭钢Q235拉伸时的力学行为
  弹性行为
           图7-145
  2.屈服极限,DC段,试件内晶体产生滑移,呈现一条大体水平锯齿形线段,此时材料产生塑性变形,试件上出现滑移线
  屈服现象:暂时失去了对变形的抵抗能力
  屈服阶段DC
            图7-146
  都是名义值,在此阶段试件的A和l都发生较显著的变化。因为用的A、l均为初始值,所以公式仍可用
  低炭钢Q235拉伸时的力学行为
  屈服行为
            图7-147
  屈服阶段
  如果低炭钢试件表面光滑,将出现与轴线约成45°的滑移线
        图7-148
  3.强化阶段CG,试件恢复继续抵抗变形的能力,即产生强化
  强度极限 
           图7-149
  低炭钢Q235拉伸时的力学行为
  应变硬化行为
           图7-150
  4.局部变形:当达到强度极限的试件产生局部变形时,出现颈缩现象,试件对变形抵抗力减少。当缩颈收缩到一定程度,试件出现断裂
    图7-151
  局部变形GH段
           图7-152
  低炭钢Q235拉伸时的力学行为
  断裂行为 
           图7-153
  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是低碳钢的重要强度指标
  为了更全面衡量材料的力学性能,除了强度指标,还应有材料在拉断前产生塑性变形能力指标。常用延伸率δ和收缩率ψ表示
  塑性性能指标
  (1)延伸率
  l1:试件拉断后标点之间距离
  l:试件拉伸前标点间距
  a)δ>5%的材料为塑性材料,如碳钢、黄铜、铝合金,低炭钢Q235的δ=25%~30%
  b)δ<5%的材料为脆性材料,如灰口铸铁、玻璃、陶瓷
  (2) 断面收缩率
  A1:断裂后断口的横截面面积
  A:试件原横截面面积
  低炭钢Q235的断面收缩率ψ≈60%
  δ和ψ越大说明材料的塑性越好
  对于塑性材料,还需注意卸载、再加载规律
  5.卸载定律和冷作硬化
  卸载定律:在卸载过程中,应力与应变满足线性关系
  冷作硬化现象:材料在室温下经受塑性变形后强度提高而塑性降低的现象
  低炭钢Q235拉伸时的力学行为
  卸载与重新加载行为
         图7-154
          图7-155
  AE为未经卸载试件断裂后留下的残余变形
  DE为卸载后再加载试件断裂后留下的残余变形&& 查看话题
根据拉伸应力应变数据求模量时取数据点的问题
本人做了材料的拉伸测试,根据得到的应力应变数据准备求取模量,(给出应力,应变是另外测的)发现模量值计算时误差很大,跟所取的计算点之间的间距有很大关系,比较疑惑,所以想请教大家,看看大家在计算模量的时候,一般是怎么取点的。而且我在看老师测试的时候,他也是根据经验大概取了两个点~~谢谢。
:shuai:同志们难道都放假回家不搞科研了吗?!还是我这问题太弱智?!:rol: 求教呀! 目前不少万能力学试验机是能够自动提供模量的,建议换一台比较先进一点的力学试验机进行测试。如果是人工计算,一般根据材料的类型(塑料、橡胶、复合材料、金属、无机非)进行取点计算。特别是橡胶类等柔性材料,小变形下的张力本身容易有误差,因此,正确加载试验前的预加张力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对于力学试验而言,很多因数均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不是直接得到应力应变图吗? 帮顶~~~~~~~~~~~~~~~~~~~~~~~~~~ :tiger28::tiger28::tiger28: :hand:……………………:P : Originally posted by 玉梨魂 at
不是直接得到应力应变图吗? 得到的是载荷位移图 应力应变图回来自己做 : Originally posted by canfu at
目前不少万能力学试验机是能够自动提供模量的,建议换一台比较先进一点的力学试验机进行测试。如果是人工计算,一般根据材料的类型(塑料、橡胶、复合材料、金属、无机非)进行取点计算。特别是橡胶类等柔性材料,小 ... 我们那个是老师在做完之后在曲线上选取了两个点,然后模量和强度什么的就都给出来了 但是我感觉老师在取点的时候吧也是随机凭经验或者说感觉来取的。 我那个是复合材料,我估计我那个可能固化不完全 所以稍微有些塑性出现了。 谢谢 个人观点:根据拉力机导出数据选点求模量肯定误差很大,个人认为应该根据导出的数据拟合求出应力应变函数,然后对应变ε--&0求极限,也就是0点的斜率。
var cpro_id = 'u1216994';
欢迎监督和反馈:本帖内容由
提供,小木虫仅提供交流平台,不对该内容负责。欢迎协助我们监督管理,共同维护互联网健康,如果您对该内容有异议,请立即发邮件到
联系通知管理员,也可以通过QQ周知,我们的QQ号为:8835100
我们保证在1个工作日内给予处理和答复,谢谢您的监督。
小木虫,学术科研第一站,为中国学术科研研究提供免费动力
广告投放请联系QQ: &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联系邮箱: 或者 QQ:8835100
Copyright &
eMuch.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木虫 版权所有----> 拉伸与压缩实验
拉伸与压缩实验
&&&&&&&&&&&&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拉伸实验指导书1&&&&1、概述&&&&常温、静载作用下(应变速率≤10)的轴向拉伸实验是测量材料力学性能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实验。通过拉伸实验,可以全面地测定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弹性、塑性、强度、断裂等力学性能指标。这些性能指标对材料力学的分析计算、工程设计、选择材料和新材料开发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2、实验目的&&&&2.1测定低碳钢的下列性能指标:两个强度指标:流动极限?s、强度极限?b;两个塑性指标: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b。2.2观察上述两种材料在拉伸过程的各种实验现象,并绘制拉伸实验的F-?l曲线。2.3分析比较低碳钢(典型塑性材料)和铸铁(典型脆性材料)的力学性能特点与试样破坏特征。2.4了解实验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2.5了解名义应力应变曲线与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的区别,并估算试件断裂时的应力?k。&&&&&&&&3、实验原理&&&&对一确定形状试件两端施加轴向拉力,使有效部分为单轴拉伸状态,直至试件拉断,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测量试件所受荷载及变形的关系曲线并观察试件的破坏特征,依据一定的计算及判定准则,可以得到反映材料拉伸试验的力学指标,并以此指标来判定材料的性质。为便于比较,选用直径为10mm的典型的塑性材料低碳钢Q235及典型的脆性材料灰铸铁HT200标准试件进行对比实验。常用的试件形状如图1.1所示,实验前在试件标距范围内有均匀的等分线。&&&&&&&&图1.1常用拉伸试件形状典型的低碳钢(Q235)的FL曲线和灰口铸铁(HT200)FL曲线如图1.2、1.3所示。的图&&&&&&&&图1.2&&&&&&&&低碳钢拉伸FL曲线&&&&&&&&图1.3铸铁拉伸FL曲线&&&&Fb-极限荷载&&&&&&&&Fp-比例伸长荷载;Fe-弹性伸长荷载;Fsu-上屈服荷载;Fsl-下屈服荷载;Fb-极限荷载;Fk-断裂荷载&&&&&&&& 低碳钢Q235试件的断口形状如图1.4所示,&&&&&&&&图1.4低碳钢Q235试件拉伸实验断口形式铸铁HT200试件的断口形状如图1.5所示,&&&&&&&&图1.5铸铁HT200试件拉伸实验断口形式观察低碳钢的FL曲线,并结合受力过程中试件的变形,可明显地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局部变形阶段。(1)弹性阶段OE在OP阶段中的拉力和伸长成正比关系,表明低碳钢的应力与应变为线性关系,遵循胡克定律。故P点的应力称为材料的比例极限,如图1.2所示。若当应力继续增加达到材料弹性极限E点时,应力和应变间的关系不再是线性关系,但变形仍然是弹性的,即卸除拉力后变形恢复。工程上对弹性极限和比例极限并不严格区分,而统称为弹性极限,它是控制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工作的有效指标,在工程上有实用价值。(2)屈服阶段ES当拉力超过弹性极限到达锯齿状曲线时,拉力不再增加或开始回转并震荡,这时在试样表面上可看到表面晶体滑移的迹线。这种现象表明在试件承受的拉力不继续增加或稍微减少的情况下试件继续伸长,称为材料的屈服,其应力称为屈服强度(流动极限)。拉力首次回转前的最大力(上屈服力Fsu)及不计初始瞬时效应(即不计载荷首次下降的最低点)时的最小力(下屈服力FsL)所对应的应力为上、下屈服强度。由于上屈服强度受变形速度及试件形式等因素的影响有一定波动,而下屈服强度则比较稳定,故工程中一般只测定下屈服强度。其计算公式为:?sL?FsL/S0。屈服应力是设计材料许用应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3)强化阶段SB过了屈服阶段以后,试件材料因塑性变形其内部晶体组织结构重新得到了调整,其抵抗变形的能力有所增强,随着拉力的增加,伸长变形也随之增加,拉伸曲线继续上升。SB曲线段称为强化阶段,随着塑性变形量的增大,材料的力学性能发生变化,即材料的变形抗力提高,塑性变差,这个阶段称为强化阶段。当拉力增加,拉伸曲线到达顶点时,曲线开始返回,而曲线顶点所指的最大拉力为Fb,由此求得的材料的抗拉强度极限为?b?Fb/S0,它也是衡量材料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实际上由于试件在整个受力过程中截面面积不断发生变化,按公式?b?Fb/S0得到抗拉强度极限为名义值,?b并非为荷载为最大值时的真实应力,也非整个拉伸过程中的最大应力,从拉伸实验的FL曲线可以看出,试件并非在最大荷载时断裂。试件在拉过最大荷载后,仍有确定的承载力,低碳钢拉伸的过程中试件的应变持续增加,而应变是由应力引起的,低碳钢拉伸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应力持续增加的过程,试件的最大应力应为试件断裂时的应力。虽然,按公式?b?Fb/S0得到抗拉强度极限为名义值,但这种计算办法有利于工程设计,有着普遍的工程意义。(4)颈缩和断裂阶段BK对于塑性材料来说,在承受拉力Fb以前,试样发生的变形各处基本上是均匀的。但在达到Fb以后,变形主要集中于试件的某一局部区域,该处横截面面积急剧减小,这种现象即是“颈缩”现象,此时拉力随之下降,直至试件被拉断,其断口形状成杯锥状。试件拉断后,弹性变形消失,而塑性变形则保留在拉断的试件上。利用试件标距内的塑性变形及试件断裂时的荷载来计算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及断裂应力的估算值。断裂伸长率:&&&&&&&&Lk?L0L0&&&&&&&&?100%&&&&&&&&式中,?-延伸率,L0-原始标距,LK-断后标距。断面收缩率:&&&&&&&&A0?AkA0&&&&&&&&?100%&&&&&&&&式中,?-延伸率,A0-原始截面面积,AK-断后最小截面面积。断裂应力估算值:?k?Fk/Ak式中,?k-断裂应力估算值,Fk-断裂荷载,AK-断裂处最小截面面积。由延伸率?的定义可以看出,?为标距长度范围内延伸的均值,实际上由于试件的颈缩导致试件在标距范围内的变形并不均匀,若事先在试件表面做等长的标记,将试件分成等长的多段小标距,断裂后会发现,小标距离颈缩点越近变形越大,离颈缩点越远变形越小,且呈对称分布,最终趋于变形均匀。这样同样材质、同样直径的试件采用不同的标距进行计算时会有不同的?,为了使材料拉伸实验的结果具有可比性与符合性,国家已制订统一标准(简称国标)GB6397―86《金属拉伸试验试样》、GB228―87《金属拉伸试验方法》。规定拉伸试件分为比例和定标距两种,表面分为经机加工试祥和不经机加工的全截面试件,通常多采用经机加工的圆形截面试件或矩形截面试件比例试样标距L0按公式L0?KS0确定,式中S0为试件的截面面积,系数K通常为5.65或11.3,前者称为短试件,后者为长试件。对于直径为10mm的试件而言,短、长试件的标距L0应分等于50mm及100mm,即&&&&&&&&L0?5d0或L0?10d0,对应的延伸率分别定义为?5和?10。通常,延伸率小的材料多采用短标距试&&&&&&&& 件,延伸率大的材料多采用长标距试件。同样由于低碳钢试件颈缩变形的不均匀性和梯次递减的特性,同样的试件,当断口在中间时和断口在靠近边缘时会有一定的差异,这样不利于数据的相互比较,为减小由于断口位置导致的误差,GB228―87规定:若断口距标距端点的距离小于或等于L0/3时,则需要用“移位法”来计算LK。其方法是:以断点为中心,利用长段上相对应的变形格的长度加到短段已有的变形格上,使短段的计算变形格数为N/2或N/2-1个(N为原始有效标距的个数),加上长段的N/2或N/2+1个格数的长度,就为断裂后的计算长度LK。其原理如图1.6:金属材料塑性断裂变形示意图&&&&&&&&图1.6金属材料塑性断裂变形示意图在上图中,假定断口在试件的中间,则有L1≈L1’L2≈L2’L3≈L3’,,……,L1>L2>L3……。这样通过移位处理就可以减小由于试件断裂位置不同引起的误差。图1.7为金属材料移位处理示意图&&&&&&&&图1.7位法处理示例从上图可以看出:不进行移位处理时LK=LAD+LDB,进行移位处理后LK=LAD+LCD,由于试件断裂的不均匀性可知:LCD>LDB,因此经移位处理后的LK大于未移位处理的LK,且其更接近于断点在试件中间的情形,这样有利于提高实验结果的相符性及可比性。通过断裂应力估算值?k的计算,并将其与名义拉伸强度?b相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出?k>?b,由于公式?k?Fk/Ak中,AK为断裂后的测量值,且试件颈缩过程中有一定的应力分布不均匀现象,所以,?k为估算值,但其较接近真值。这样通过对低碳钢拉伸实验过程中FL曲线的分析就可以得到反映低碳钢抵抗拉伸荷载的力学性能指标:屈服强度:?s,抗拉强度:?b,延伸率:?5/?10,断面收缩率:?,断裂应力:?k。同样通过对铸铁试件FL曲线的分析就可以得到反映铸铁抵抗拉伸荷载的相应力学性能指标,对于典型的脆性材料铸铁,观察其FL曲线可发现在整个拉伸过程中变形很小,无明显的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局部变形阶段,在达到最大拉力时,试样断裂。观察实验现象可发现无屈服、颈缩现象,其断口是平齐粗糙的,属脆性破坏但由于铸铁在拉伸实验过程中没有表现出塑性指标,所以,在拉伸实验过程中只能测得其抗拉强度:?b。&&&&&&&& 4、实验方案&&&&4.1实验设备、测量工具及试件YDD-1型多功能材料力学试验机(图1.8)150mm游标卡尺、、标准低碳钢、铸铁拉伸试件(图1.1)。&&&&&&&&YDD-1型多功能材料力学试验机由试验机主机部分和数据采集分析两部分组成,主机部分由加载图1.8YDD-1型多功能材料力学试验机机构及相应的传感器组成,数据采集部分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等。试件采用标准圆柱体短试件,为方便观测试件的变形及判定延伸率,试验前需用游标卡尺测量出试件的最小直径,并根据试件的最小直径d0)(确定标距的长度L0,(需进行必要的修约)并在标距长度内均匀制作标记,,为方便数据处理,通常将标距长度10等份刻痕。常用的标记方式有:机械刻痕、腐蚀刻痕、激光刻痕等。图1.1为已进行刻痕处理的低碳钢拉伸短试件。4.2装夹、加载方案安装好的试件如图1.9所示。实验时,装有夹头的试件通过夹头与试验机的上、下夹头相联接,上夹头通过铰拉杆与试验机的上横梁呈铰接状态,实验时,当油缸下行带动下夹头向下移动并与夹头相接触时,试件便受到轴向拉力。加载过程中通过控制进油手轮的旋转来控制加载速度。&&&&&&&&图1.9安装好的拉伸试件&&&&&&&& 4.3数据测试方案试件所受到的拉力通过安装在油缸底部的拉、压力传感器测量,变形通过安装在油缸活塞杆内的位移传感器测量。4.4数据的分析处理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实时记录试件所受的力及变形,并生成力、变形实时曲线及力、变形X-Y曲线,图1.10为实测低碳钢拉伸实验曲线,图1.11为实测铸铁拉伸实验曲线&&&&&&&&图1.10实测低碳钢拉伸实验曲线&&&&&&&&图1.11实测铸铁拉伸实验曲线在图1.10中左窗口,力、变形实时曲线,上部曲线为试件所受的力,下部曲线为试件的变形。右窗口,力、变形的X-Y曲线,从力变形的X-Y曲线可以清晰地区分低碳钢拉伸的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颈缩断裂阶段。在左窗口中,通过移动光标可以方便地读取所需要的数据,屈服荷载Fs、极限荷载Fb、断裂荷载Fk。实验中需要的其它数据,原始标距断裂后的长度LK、断裂处最小截面面积AK,依据实验要求&&&&&&&& 由游标卡尺直接或间接测量。在图1.11中,透过移动光标可得到铸铁拉伸的极限荷载Fb,通过峰值光标或利用统计功能可方便得到极限荷载。得到相关数据后,依据实验原理,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力学指标。&&&&&&&&5、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在了解实验原理、实验方案及实验设备操作后,就应该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实验预习报告包括:明确相关概念、预估试件的最大载荷、明确操作步骤等,在完成预习报告时,有些条件实验指导书已给出(包括后续的试验操作步骤简介)、有些条件为已知条件、有些条件则需要查找相关标准或参考资料。通过预习报告的完成,将有利于正确理解及顺利完成实验。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分析以往的实验数据、观看实验过程等。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并获得辅导教师的认可,是进行正式实验操作的先决条件。&&&&&&&&6、实验操作步骤简介&&&&6.1试件原始参数的测量及标距的确定实验采用标准短试件,试件形状见图1.6,用游标卡尺在标距长度的中央和两端的截面处,按两个垂直的方向测量直径,取其算术平均值,选用三处截面中最小值进行计算。依据测得的直径确定标距长度(5.65S0)并修约到最接近的5mm的倍数的长度,并在原始标距长度L0范围内标记十等分格用于测量试件破坏后的伸长率。6.2装夹试件6.2.1旋转上夹头使之与上横梁为铰接状态(夹头可以灵活晃动)。6.2.2用M6的内六角扳手先后插入上下夹头一侧的锁孔内,逆时针旋转打开闭合的夹片。图1.12为试件装夹示意图。6.2.3将试件插入到上夹头内,当试件夹持部分刚好遮住夹头观察孔时,顺时针旋转内六角扳手,夹紧试件。调整试验机下夹头的位置,操作步骤:关闭“进油手轮”,打开“调压手轮”,选择“油泵启动”“油缸上行”,,打开“进油手轮”,下夹头上行,此时严禁将手放在上、下夹头的任何位置,当试件下部夹持部分没入下夹头两夹片之间时,关闭“进油手轮”,顺时针旋转内六角扳手,夹紧试件,试件装夹完毕。6.3连接测试线路按要求联接测试线路,1CH选择测力,3CH道选择测位移。联线时应注意不同类型传感器的测量方式及接线方式。联线方式应与传感器的工作方式相对应。图1.12试件装夹示意&&&&&&&& 6.4设置数据采集环境6.4.1进入测试环境按要求联接测试线路,确认无误后,打开仪器电源及计算机电源,双击桌面上的快捷图标,提示检测到采集设备→确定→进入如图1.13所示的测试环境。6.4.2设置测试参数测试参数是联系被测物理量与实测电信号的纽带,设置正确合理的测试参数是得到正确数据的前提。测试参数由系统参数、通道参数及窗口参数三部分组成。其中,系统参数包括测试方式、采样频率、报警参数及实时压缩时间等;通道参数反映被测工程量与实测电信号之间的转换关系,由测量内容、转换因子及满度值等组成;窗口是指为了在实验中显示及实验完成后分析数据而设置的曲线窗口,曲线分为实时曲线及X-Y函数曲线两种。检测到仪器后,系统将自动给出上一次实验的测试环境。&&&&&&&&图1.13数据采集分析环境第一项、通道参数通道参数位于采集环境的底部,反映被测工程量与实测电信号之间的转换关系,由通道号、测量内容、工程单位、转换因子及满度值组成。通道号:与测试分析系统的通道一一对应。一般选择1通道测量试件所受的荷载,3通道测量试件的变形(位移)。测量内容:由被测电信号的类型决定,由数据采集内(电压测量)、应力应变、脉冲计数等组成。由于,荷载、位移通道所测信号均为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故均选择:数据采集内(电压测量)。工程单位:被测物理量的工程单位。荷载-kN,变形-mm。&&&&&&&& 转换因子:转换因子由a、b、c三个系数组成,其与被测物理量(Y)及传感器输出的电压(X,单位mV)有如下的关系:Y=aX+bX+c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试验机所采用的传感器类型并不相同,及同一类型的传感器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不同试验机的转换因子并不相同。如当通过拉、压力传感器直接测量试件所受的荷载时,只需选择修正比例系数b即可,且拉、压实验具有相同的系数;而当通过测量油缸油压间接测量试件的荷载时,由于油缸活塞杆运行时的摩擦力、及油缸拉压面积的不等,需要选择b、c两个系数,且拉、压时,两个系数各不相同。因此,在输入相关系数时,一定要确保数据的正确性。满度值:即通道的量程,每一通道均有不同的量程,需选择与被测信号相匹配的量程。荷载通道的量程为2.5/10mV,变形通道的量程为5000mV。需要注意的是,满度值通常显示工程单位的满度值,即满度值受修正系数的影响。第二项、采样参数“采样参数”存放在菜单栏中的“设置”下拉菜单中,包括测试方式、采样频率及实时压缩时间等。单击“设置”,选择采样参数。其中测试方式包括拉压测试和扭转测试两种方式,拉压测试方式采用定时采样的方式,采样频率即为其记录数据的频率;扭转测试是以脉冲触发的方式记录数据,采样频率为其判断脉冲有无的频率。拉伸实验时,将采样参数设置成如右图参数:采样频率:“20-100Hz”“拉压测试”,。第三项、窗口参数窗口是指为了在实验中显示及实验完成后分析数据而设置的曲线窗口,位于整个数据采集分析环境的中部,曲线分为实时曲线及X-Y函数曲线两种,每个实时曲线窗口可显示四条实时曲线,每个X-Y函数曲线窗口可显示两条X-Y函数曲线。在拉伸实验中主要应用X-Y函数曲线窗口及实时曲线窗口,X-Y函数曲线窗口用以观测试件所受力与变形的关系,即FL关系曲线,实时曲线窗口以时间为横坐标,实时显示1024个数据。窗口参数的设置包括窗口的新建、关闭、排列、绘图方式、图例、曲线颜色、文字颜色、统计信息、坐标等,各参数的选择可通过菜单栏或按相应的快捷键进入。拉伸试验可以开设两个数据窗口,左窗口,力、变形实时曲线,右窗口,力、变形的X-Y曲线,并设定好窗口的其它参数如坐标等。设置坐标参数的时,需对被测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及变形进行预估,这样可以得到较好的图形比例。对于直径为10mm的低碳钢(Q235)试件,计算其极限承载力不超过45KN,变形不超过50mm,故设置其纵横坐标的上限均为50KN(mm),考虑到初始零点并非绝对零值,故将其坐标的下限设置成一较小的负值。实际上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在不中断数据采集的前提下进行窗口参数的修改,但在实验前对所采数据进行相应的判断并设置较为合理的窗口,还是很有必要的。对比当前各参数与实际的测试内容是否相符,若相符进入“5.4.3数据预采集”,如不符,则应选择正确的参数或通过引入项目的方式引入所需要的测试环境。具体操作:打开“文件”选择“引入项目”,引入所需要的采集环境。&&&&2&&&&&&&& 6.4.3数据预采集6.4.3.1采集设备满度值对应检查检查采集设备各通道显示的满度值是否与通道参数的设定值相一致,如不一致,需进行初始化硬件操作,单击菜单栏中的“控制”,选择“初始化硬件”,就可以实现采集设备满度值与通道参数设置满度值相一致。6.4.3.2数据平衡、清零单击菜单栏中的“控制”,选择“平衡”,对各通道的初始值进行硬件平衡,可使所采集到的数据接近于零,然后,单击菜单栏中的“控制”,选择“清除零点”“清除零点”为软件置零,可将平衡,后的残余零点清除。此时若信号有无法平衡提示,说明通道的初始值过大,尤其是试件变形通道容易出现此情况,说明下夹头的位置过于靠下,可将下夹头的位置适当上行即可。对于平衡前有过载指示,平衡后指示消失的情形,说明仪器本身记忆的初始平衡值
过大,属正常情况。6.4.3.3启动采样单击菜单栏中的“控制”,选择“启动采样”,选择好数据存储的目录,便进入相应的采集环境,采集到相应的零点数据,此时启动油泵,选择“压缩上行”或“拉伸下行”,打开“进油手轮”,使下夹头上行或下行,此时所采集到的数据便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将下夹头调整到拉伸位置。此时从实时曲线窗口内便可以读到相应的力和位移的零点数据,证明采集设备正常工作。单击菜单栏中的“控制”,选择“停止采样”,停止采集数据,并分析所采集的数据,确认所设置各参数的正确性。这样就完成了数据采集环境的设置。6.5加载测试在试件装夹完毕,并确定数据采集系统能正常工作后,就可以进行加载测试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需要确定试验机的状态,“进油手轮”关闭,“调压手轮”关闭。然后选择“油泵启动”“拉伸下行”,完成后,开始数据采集,选择“控制”--“平衡”--“清,除零点”“启动采样”,。左窗口,采集到的零点数据,打开“进油手轮”进行加载测试,控制加载速度,注意观察各阶段实验现象,起始阶段应缓慢加载。试件受力后,首先是弹性阶段试件所受的荷载与试件的变形呈线性关系。接着进入屈服阶段此时试件所受的力在一定范围内浮动震荡而位移不断地向前增加,这就是低碳钢的屈服现象。离开了屈服阶段后,进入了强化阶段。此时应旋转“进油手轮”加快加载速度,可以看到试件的变形明显加快。注意捕捉颈缩点,颈缩后,为观察颈缩现象,应放慢加载速度,注意捕捉颈缩点,及观看颈缩现象。当出现颈缩后,放慢加载速度,至试件断裂后,关闭“进油手轮”“停止采样”“油泵停止”“拉压停止”,,,。这样就完成了实验的加载测试过程。&&&&&&&&7、分析数据完成实验报告&&&&7.1验证数据设置双窗口显示数据,左窗口实时曲线、右窗口力-位移X-Y曲线。单击左窗口,横向压缩数据,显示全数据;单击右窗口,X-Y增加数据,显示力-位移X-Y曲线。从低碳钢拉伸实验曲线中应清晰区分低碳钢拉伸的四个阶段,铸铁则无屈服阶段。7.2读取数据&&&&&&&& 7.2.1荷载数据的读取图1.10中,采用双光标可以方便地得到低碳钢拉伸的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选择并移动单光标,结合试件的变形,读出试件的断裂荷载。铸铁无屈服荷载,极限荷载的读取同低碳钢。7.2.2试件变形指标的读取首先,将断裂后的试件从上下夹头中取出,观察断口形式。然后将断裂后的试件对接,用游标卡尺测量断口直径,垂直方向测量两次,然后测量断裂后试件的标距。为了方便测量,也可以把试件先取出,然后再测量,采用专门的取出垫块,将带有夹头的试件断口向上放在垫块上,用试件断口保护套套住试件,用锤子敲击试件保护套,便可将断裂后的试件取出,当然,试件的取出工作需要在地面上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当断口距标距端点的距离小于或等于L0/3时,则需要用“移位法”来计算LK。7.3分析数据通过实验前的测量及实验后的数据读取就得到了所需要的数据,代入相应的公式或计算表格即可得到拉伸的各项力学指标。7.4完成实验报告通过观察试验现象、分析试验数据就可以进行试验报告的填写了,完成实验报告的各项内容。并总结试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数据的采集及分析均在计算机上进行,数据的读数位数可能没有正确反映试验机的分辨率,读数时首先需确定该通道的分辨率,然后对所读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取舍。而对于通过计算得到的力学性能指标,其有效数字的位数应能反映试验的精度,即只允许其最后一位为不确定值,且不确定值的大小在试验机的精度范围内,为方便数据处理及便于比较,国标GB228-87规定了测试结果的修约要求:测试项目数值范≤200MPa围修约到1MPa5MPa10MPa0.5%1%0.5%1%&&&&&&&&?s、?b&&&&&&&&>200~1000MPa>1000MPa&&&&&&&&?&&&&&&&&≤10%>10%≤25%>25%&&&&&&&&?&&&&&&&& 8、实验注意事项&&&&1、在紧急情况下,没有明确的方案时,按急停按钮;2、上夹头应处于活动铰状态,但不应旋出过长,夹头与上横梁垫板之间的间隙应在3-10mm之间;3、调整下夹头开口位置时,需在油缸上行或下行的状态下进行,此时应特别注意手的位置;4、试件装夹时应确保试件在夹片中有全长的工作长度;5、在装夹试件确定油缸位置时,严禁在油缸运行时手持试件在夹头中间判断油缸的位置;6、装夹试件时要调整好试件与下夹头的间隙,间隙在5-10mm之间较为合适;7、正式采集数据时,应在试件夹头与试件夹头间隙较小的时候进行重新平衡、清零,这样可使所采集的曲线的起始点较为接近零点;8、实验初始阶段加载要缓慢,以免试件屈服阶段变形不充分;9、进行数据采集的第一步为初始化硬件,初始化完成后应确认采集设备的量程指示与通道参数的设定值一致;且平衡后各通道均无过载现象;10、在通过旋转加载控制手轮控制加载速度时,应首先关闭加载控制手轮,然后加载,旋转的圈数推荐值为1/4~1/2圈,不可超过5圈,以免将进油阀芯旋出。&&&&&&&& §压缩实验指导书2&&&&1、概述&&&&实验表明,工程中常用的金属塑性材料,其受拉与受压是所表现出来的强度、刚度和塑性等力学性能是大致相同的。但广泛使用的脆性材料如铸铁、砖、石等,其抗拉强度很低,但抗压强度却很高。为便于合理选用工程材料,以及满足金属成型工艺的要求,测定材料受压时的力学性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压缩实验和拉伸实验一样,也是测定材料在常温、静载、单向受力状态下力学性能的最常用最基本的实验之一。&&&&&&&&2、实验目的&&&&2.1测定低碳钢压缩实验的屈服极限?s;2.2测定铸铁压缩实验的抗压强度?b;2.3观察并比较低碳钢(塑性材料的代表)和铸铁(脆性材料的代表)在压缩时的变形和破坏现象。&&&&&&&&3、实验原理&&&&对一确定形状试件(详见试件的制作)两端施加轴向压力,使试件实验段处于单轴压缩状态,试件产生变形,在不断压缩过程中不同材料的试件会有不同的实验现象,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测量试件所受荷载及变形的关系曲线并观察试件的破坏特征,依据一定的计算及判定准则,可以得到反映材料压缩试验的力学指标,并以此指标来判定材料的性质。为便于比较,选用如图2.1所示直径相同的典型塑性材料低碳钢Q235及典型的脆性材料灰铸铁HT200标准试件进行对比实验。&&&&&&&&图2.1压缩试件典型的低碳钢(Q235)的FL曲线和灰口铸铁(HT200)FL曲线如图2.2、2.3所示。的图&&&&&&&&图2.2低碳钢压缩FL曲线&&&&&&&&图2.3铸铁压缩FL曲线&&&&&&&&低碳钢Q235试件的压缩变形过程如图2.4所示,铸铁HT200试件的压缩破坏形状如图2.5所示。&&&&&&&& 图2.4低碳钢Q235试件压缩实验变形过程&&&&&&&&图2.5铸铁HT200试件压缩实验破坏现象&&&&&&&&观察F-?l曲线,及试件的变形可发现,低碳钢F-?l曲线有明显的拐点,称之为屈服点,以此点计算的屈服强度?s?Fs/S0,其值与拉伸时屈服强度接近,继续加载,试件持续变形,由中间稍粗的鼓形变成圆饼形,但并不发生断裂破坏。铸铁的F-?l曲线无明显拐点,当压力增大时,试件表面出现交错的剪切滑移线,试件中间略微变粗,持续加压剪切滑移线明显增多、增宽,最终试样在与轴线大约成45~55的方向上发生断裂破坏,此时施加的压力达到最大值,并以此值定义铸铁的抗压强度?b?Fb/S0。实验表明材料受轴向力产生压缩变形时,在径向上会产生一定的横向延伸,尤其是到屈服点以后这种变形更为明显,但由于试件两端面与试验机垫板间存在摩擦力,约束了这种横向变形,故压缩试样在变形时会出现中间鼓胀现象,塑性材料试件尤其明显。为了减少鼓胀效应的影响,通常的做法是除了将试样端面制作得光滑外,还在端面上面涂上润滑油以进一步减小摩擦力,但这并不能完全消除此现象。&&&&&&&&&&&&4、实验方案&&&&4.1实验设备、测量工具及试件YDD-1型多功能材料力学试验机(图1.8)、150mm游标卡尺、标准低碳钢、铸铁压缩试件(图2.1)。YDD-1型多功能材料力学试验机由试验机主机部分和数据采集分析两部分组成,主机部分由加载机构及相应的传感器组成,数据采集部分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等。&&&&&&&&图2.6压缩实验试件的装夹1.拉、压上夹头2.压缩上承压板(带防护罩)3.压缩试件4.压缩下铰承压板5.压缩下承压板6.拉、压下夹头&&&&&&&& 试件采用标准圆柱体短试件,为方便观测试件的变形及测量低碳钢试件的真实应力,试验前需用游标卡尺测量出试件的最小直径(d0)及高度(H0)。4.2装夹、加载方案安装好的试件如图2.6所示。压缩试验时,试件放在下承压板的中央,当控制下承压板上行,试件和上部承压板接触时就会对试件施加一轴向压力。上承压板为一固定承压板,下承压板为一活动铰承压板,在加载过程中起到自动找正的作用,从而保证试件处于单轴受压状态。加载时通过控制进油手轮的旋转来控制加载速度。4.3数据测试方案同拉伸实验一样,试件所受到的压力通过安装在油缸底部的拉、压力传感器测量,变形通过安装在油缸活塞杆内的位移传感器测量。与拉伸试验所不同的是,在压缩实验中所测得的力及位移均为负值。4.4数据的分析处理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实时记录试件所受的力及变形,并生成力、变形实时曲线及力、变形X-Y曲线,图2.7为实测低碳钢压缩实验曲线,图2.8为实测铸铁压缩实验曲线。&&&&&&&&图2.7实测低碳钢压缩实验曲线&&&&&&&&图2.8实测铸铁压缩实验曲线左窗口为力和变形的实时曲线窗口,右窗口为力和变形的X-Y曲线窗口。通过移动光标可以方便地读取所需要的数据。得到相关数据后,依据实验原理,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力学指标。&&&&&&&&5、完成实验预习报告&&&&&&&& 在了解实验原理、实验方案及实验设备操作后,就应该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实验预习报告包括:明确相关概念、预估试件的最大载荷、明确操作步骤等,在完成预习报告时,有些条件实验指导书已给出(包括后续的试验操作步骤简介)、有些条件为已知条件、有些条件则需要查找相关标准或参考资料。通过预习报告的完成,将有利于正确理解及顺利完成实验。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分析以往的实验数据、观看实验过程等。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并获得辅导教师的认可,是进行正式实验操作的先决条件。&&&&&&&&6、实验操作步骤简介&&&&6.1试件原始参数的测量用游标卡尺在试件的中央按两个垂直方向多次测量试件的直径以及试件的原始高度,并将实验数据填入实验表格。6.2装夹试件6.2.1实验预压将上下承压板分别安装在上下夹头上。如下图所示:&&&&&&&&预压操作步骤:打开“压力控制手轮”,选择“启动油泵”“压缩上行”、,打开“进油手轮”,油缸活塞杆上行,上、下承压板接触,压力表显示当前力值,旋转“调压手轮”,荷载变化,证明加载设备正常工作。6.2.2试件安装打开“压力控制手轮”、选择“拉伸下行”,至下夹头运行至试件安装位置,关闭“进油手轮”、将试件放在下部承压板的中央、选择“压缩上行”、打开“进油手轮”,油缸活塞杆上行至压缩试件顶面距离上部承压板1-2mm时关闭“进油手轮”,关闭“调压手轮”。这样就完成了试件的装夹。6.3连接测试线路按要求联接测试线路,同拉伸实验,一般第一通道选择测力,第三通道选择测位移。6.4设置数据采集环境&&&&&&&& 6.4.1进入测试环境按要求联接测试线路,确认无误后,打开仪器电源及计算机电源,双击桌面上的快捷图标,提示检测到采集设备进入测试环境。检测到仪器后,系统将自动给出上一次实验的测试环境。6.4.2设置测试参数测试参数是联系被测物理量与实测电信号的纽带,设置合理的测试参数是得到正确数据的前提。测试参数由系统参数、通道参数及窗口参数三部分组成。第一项、通道参数选择第一通道测量试件所受的压力,第三通道测油缸活塞杆位移。需要选择及输入的参数有:测量内容、工程单位、修正系数,并选择相应的满度值。需要注意的是:1、同拉伸试验相比,压缩试验数据均为负值,为理解方便,习惯于将相关修正系数设置为负值,这样读取的荷载及变形就为正值。2、由于试验机所采用的传感器类型并不相同,及同一类型的传感器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不同试验机的转换因子并不相同。如当通过拉、压力传感器直接测量试件所受的荷载时,只需选择修正比例系数b即可,且拉、压实验具有相同的系数;而当通过测量油缸油压间接测量试件的荷载时,由于油缸活塞杆运行时的摩擦力、及油缸拉压面积的不等,需要选择b、c两个系数,且拉、压时,两个系数各不相同。第二项、采样参数采样频率:“20-100Hz”“拉压测试”,。第三项、窗口参数可以开设两个数据窗口,左窗口为力、变形的实时曲线窗口,右窗口为力、变形的X-Y曲线窗口,并设定好窗口的其它参数如坐标等。在对坐标参数的设置时,需对被测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及变形进行预估,这样可以得到较好的图形比例。对比当前各参数与实际的测试内容是否相符,若相符进入“5.4.3数据预采集”,如不符,则应选择正确的参数或通过引入项目的方式引入所需要的测试环境。具体操作:“文打开件”选择“引入项目”,引入所需要的采集环境。6.4.3数据预采集6.4.3.1采集设备满度值对应检查检查采集设备各通道显示的满度值是否与通道参数的设定值相一致,如不一致,需进行初始化硬件操作,单击菜单栏中的“控制”,选择“初始化硬件”,就可以实现采集设备满度值与通道参数设置满度值相一致。6.4.3.2数据平衡、清零单击菜单栏中的“控制”,选择“平衡”,对各通道的初始值进行硬件平衡,可使所采集到的数据接近于零,然后,单击菜单栏中的“控制”,选择“清除零点”“清除零点”为,软件置零,可将平衡后的残余零点清除。此时若信号经平衡后的数值过大,会有相应提示。此时,仪器的相应通道会有过载指示,说明通道的初始值过大,尤其试件变形通道容易出现此情况,说明下夹头的位置过于靠下,可将下夹头的位置适当上行即可。对于平衡前有过载指示,平衡后指示消失的情形,说明仪器本身记忆的初始平衡值过大,属正常情况。6.4.3.3启动采样单击菜单栏中的“控制”,选择“启动采样”,选择数据存储的目录,便进入相应的采&&&&&&&& 集环境,采集到相应的零点数据,此时从实时曲线窗口内便可以读到相应的力和位移的零点数据,证明采集设备能正常工作。单击菜单栏中的“控制”,选择“停止采样”,停止采集数据,并分析所采集的数据,确认所设置的各参数正确无误。这样就完成了数据采集环境的设置。6.5加载测试在试件装夹完毕,并确定数据采集系统能正常工作后,就可以进行加载测试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需要确定试验机的状态,“进油手轮”关闭,“调压手轮”关闭。然后选择“油泵启动”“压缩下行”,完成后,开始数据采集,选择“控制”-“平,衡”-“清除零点”“启动采样”,。左窗口,采集到的零点数据,打开“进油手轮”进行加载测试,控制加载速度,注意观察各阶段实验现象,起始阶段应缓慢加载。打开进油手轮进行加载测试,同时注意观察试件屈服、变形等实验现象,开始时应当慢一点。首先是弹性阶段试件所受的荷载与试件的变形呈线性关系,接着便是屈服阶段,试件很快就离开了屈服阶段,控制进油手轮持续加载,这时可以增大进油手轮的开启程度以增大试件所受的荷载。至120KN,关闭“进油手轮”“停止采样”“油泵停止”“拉压停止”,,,。观察试件的变形。打开“调压手轮”“停止采样”,,选择“拉伸下行”油缸活塞杆下行,取出试件。比较试件压缩前后的变化。&&&&&&&&7、分析数据完成实验报告&&&&7.1验证数据首先双窗口显示全部实验数据,左窗口实时曲线、右窗口力-位移X-Y曲线。从低碳钢压缩实验曲线中应清晰区分低碳钢压缩的屈服点,铸铁则无屈服点。7.2读取数据7.2.1荷载数据的读取低碳钢压缩实验中,选择单光标,选择左右图光标同步,放大左图屈服阶段,读取屈服荷载。当然也可以像拉伸试验一样采取双光标读出屈服荷载。将得到的数据,填入到相应表格。这样就得到了屈服极限σs。铸铁压缩实验中,无屈服荷载,极限荷载的读取同低碳钢。7.2.2试件变形指标的读取用游标卡尺测量压缩后试件的最大直径及高度,填入到相应表格,以得到此次低碳钢压缩实验过程中的最大应力。这样就完成了数据分析的过程。7.3分析数据通过实验前的测量及实验后的数据读取就得到了所需要的数据,代入相应的公式或计算表格即可得到压缩的各项力学指标。低碳钢屈服强度铸铁的强度极限&&&&&&&&?s?FS/S0&&&&?b?Fb/S0&&&&&&&&对于铸铁试件而言,由于其无屈服现象,故其不存在流动极限?s。对于低碳钢试件而言,由于在压缩过程中试件的面积不断增大,承受的荷载持续增加,习惯上认为低碳钢试件无极限承载力,但假如计算时图2.9实测低碳钢压缩实验FL曲线与?曲线比较&&&&&&&& 考虑试件面积的变化,会发现达到一定荷载后,压缩过程的应力应变曲线趋于平缓。在实际实验时,可以通过利用在压缩过程中测得的试件高度的变化来求得试件的对应面积,这样就可以得到压缩过程的?曲线,实际分析时往往将数据转化为Matlab格式后进行分析处理,另外,在荷载较大时需考虑机架变形引起的测试误差,可通过在不加试件压缩的情况下测得机架变形与荷载的对应关系,在实际分析数据时去掉此系统误差,这样就可以较准确地得到低碳钢压缩时的?曲线。实测的低碳钢压缩过程的FL与?曲线的比较如图2-9所示。实际上由于低碳钢试件在压缩过程中变形并不均匀,应力沿试件的高度并非均匀分布。可以用试件压缩过程的最大荷载除以试件压缩过程的最大面积近似求得压缩过程的最大应力。7.4完成实验报告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就可以进行实验报告的填写了,完成实验报告的各项内容。并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8、实验注意事项&&&&1、在紧急情况下,没有明确的方案时,请按急停按钮;2、上夹头应处于固定状态,夹头与上横梁应紧密接触;3、若要调整试件的位置应先停止油缸运行,严禁在油缸运行时调整试件的位置;4、加载控制手轮、压力控制手轮均为针阀,轻轻用力即可关闭,过于用力会导致阀芯被拧断或长期使用后关闭不严,故关闭加载控制手轮、压力控制手轮时一定要轻轻关闭即可;5、装夹试件时要调整好试件与上夹头的间隙,间隙在2-3mm之间较为合适;6、实验初始阶段加载要缓慢,以免试件屈服阶段变形不充分;7、在压缩低碳钢试件时要注意观察试件及夹头的偏移,若横向偏移较大则应停止实验;8、上承压板及防护罩重量较大,学生实验结束拆卸时注意保护手的安全,防止意外砸伤。建议一人在试验机后方用双手扣住,另一人在试验机前方拧开夹片。&&&&&&&&
分享给好友::
All Rights Reserved 图宝贝
本站声明:本站所转载之内容,无任何商业意图,如本网站转载稿件涉及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您来函与本站管理员取得联系,友情链接请加QQ,要求PR 或者 BR >=2(联系方式:QQ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235钢的许用应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