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路的开辟有没有确立西班牙和葡萄牙语 西班牙语的世界霸主地位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讲义:专题七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4个考点,含解析) 下载_千教网
教育搜搜,搜搜教育:
输入关键词,搜索您要的课件,教案,试题
&您的位置:
&&&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讲义:专题七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4个考点,含解析)
欢迎您到“千教网”下载“<font color="#FF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讲义:专题七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4个考点,含解析)”的资源,本文档是doc
格式,无须注册即可下载,“本地下载”无法下载时请尝试“迅雷下载”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讲义:专题七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4个考点,含解析)
所属科目:历史&&&&文件类型:doc
类别:试题、练习
相关资源: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教学资源均是完全免费提供!内容简介下方即有下载连接!
下载步骤:直接点击即可下载
注意:1.源文件中的公式,图片,在下边的内容预览中被忽略!(文档内容预览在最下方)
2.下载链接在下方,无需注册直接可下载!
文档内容预览:&&&& [考纲要求] (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发展。考点1 新航路的开辟1.背景2.条件3.经过时间率领船队的航海家开辟的航路支持者1487年迪亚士欧洲到好望角葡萄牙王室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西班牙王室年葡萄牙人达?伽马欧洲通往印度的新航路葡萄牙王室年葡萄牙人麦哲伦等完成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西班牙王室4.影响(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2)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演变为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3)思想震撼之路: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打击了神学理论,促进了自然科学的研究。(4)殖民掠夺之路: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也登上历史舞台。思维发散  新航路开辟革命史观是西方列强殖民掠夺之路社会史观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全球史观是世界各地联系之路,世界逐渐连成整体现代化史观是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步之路文明史观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学法点睛]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航向、人物 史料一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需求量日益增大。”“新兴的资产阶级要用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用于奢华的生活享受”……――恩格斯解读 史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史料二 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要的一切。有了黄金,要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哥伦布解读 史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奢侈品的需求。史料三 迪亚士说:(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解读 史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宗教因素(精神动力):传播天主教。史料四图一         图二解读 从图一的四大文明古国各自发展到图二的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反映了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发展过程,也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史料五 十五六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解读 “发现美洲”体现了以欧洲为世界中心去看待世界其他文明,具有狭隘性、片面性,而“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的提法则是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去看待全球文明,也就是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史论1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史论2 从多角度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对世界①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和经济体系开始形成。②人类开始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2)对欧洲①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开始崛起。②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③英、法、荷等国走上殖民扩张道路。(3)对美洲: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4)对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给非洲的传统社会带来沉重灾难。(5)对亚洲:大量白银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6)世界市场雏形初现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与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1.(2013?上海高考)以下为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航海路线图,其中1497年至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进行航海探险的目的地是(  )A.①
D.④答案 C解析 1497年,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沿非洲西海岸越过好望角,继续沿着非洲东海岸,穿过印度洋,到达印度,即③。故应选C。2.(2013?江苏高考)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答案 D解析 黄金的大量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实力上升,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故答案为D项。3.(2011?大纲全国卷)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答案 C解析 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说明当时西班牙出现了“价格革命”。其出现原因是西班牙对殖民地的疯狂掠夺。地理大发现之后,伴随着西班牙的殖民掠夺,大量低价的黄金、白银进入欧洲,引起货币贬值,物价飞涨。4. 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据研究,通过贸易中国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丝――银”对流出现的国际背景主要应该是(  )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的完成C.殖民扩张的加剧
D.鸦片战争的爆发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丝――银”对流出现的国际背景,结合时间可以判断是新航路开辟。B、D两项是在19世纪。C项明显错误,殖民扩张不可能出现“中国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5.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将年这一时期描述如下:“近代世界编年史上,从未存在过对商人、投机者和暴发户来说如此持久、如此可贵的一个良机。在这些黄金般的岁月里,近代资本主义诞生了。”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贩卖黑奴和工业革命
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C.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D.殖民扩张和启蒙运动答案 C解析 从材料时间信息以及材料中的“近代资本主义诞生了”即可知为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1.14~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正确。14~16世纪,欧洲开辟新航路,打破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状态,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以往不知道的地方,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这一时期,欧洲兴起文艺复兴,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将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2.新航路开辟后,西、葡掠夺的大量财富,没有转化为资本。正确。西、葡是封建国家,他们虽然掠夺大量财富,但没有将其转化为资本,而是用于享受,导致这些财富很快流入荷兰、英国、法国手中,很快衰落下去。 3.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而不是基本形成。正确。新航路开辟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融合交汇,世界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大大促进了各地间的贸易发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即19世纪中期。1.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的出现。欧洲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象牙、黄金,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带回欧洲,并把欧洲的工艺品等销往世界各地。以此为核心人类文明开始交融会合,日益联系成一个整体。2.哥伦布等航海家的探险的目的是为了金钱和财富,他们不畏艰难,勇敢坚毅,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其壮举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打破各大洲孤立分散、封闭隔绝状态,使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但同时他们为了获得黄金、白银,不择手段,杀掳掠夺,给被殖民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3.葡萄牙和西班牙早期殖民掠夺的结果:财富并没有在这两个国家形成资本,而是流入荷兰等西欧国家,引起了西欧历史上的“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促进了这些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激发它们纷纷加入海上探险和殖民扩张的行列。考点2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1.“海上马车夫” 4.殖民罪恶与影响[思维导图]思维发散  英国在18世纪中期能够成为世界殖民霸主的原因政治上: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必修1)经济上: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为海外殖民扩张奠定了物质基础。(必修2)地理上:新航路开辟后,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位于大西洋的航运中心。(必修2)一、早期殖民扩张史料一 15世纪末各种大发现所造成的新的世界市场的贸易需求……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解读 史料详尽分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包括掠夺金银财富、奴役被征服地区的人民、进行奴隶贸易等,可以说西欧早期的资本原始积累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味。史料二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据《欧洲文化史》等解读 史料反映了殖民扩张活动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及物种传播,丰富了欧洲人民的生活。史料三 马克思曾经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进行了科学的评价,他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解读 史料体现了一分为二辩证看待殖民扩张影响的唯物史观,既要看到其破坏性,给被殖民地带来深重灾难,又要认识到其对被殖民地近代化的客观推动作用。史论1 五种史观全面认识早期殖民扩张(1)从革命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的人们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2)从全球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是通往世界各地的重要途径,世界逐渐连成一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并得以拓展。(3)从文明史观看,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4)从现代化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5)从社会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史论2 大国霸权角逐胜败探因(1)荷兰战败原因:自然资源缺乏,商业资本发达,工业基础薄弱,重视发展航运,忽视发展海军。说明:商业资本不敌日益发展的工业资本。(2)法国战败原因:封建统治,工业倾向于奢侈品,法国发展重心在欧洲大陆的争霸。说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战胜落后的封建制度。(3)根本原因:取决于各国的综合国力。(殖民竞争既是军事的竞争,更是经济和政治实力的竞争。)二、殖民罪恶与世界市场拓展史料一 近代以来欧、亚、非人口变化统计(单位:百万人)1650年1750年1850年1900年非洲100100100120欧洲103144274423亚洲253437656857解读 史料表明近代以来,相对于其它各洲,非洲人口增长极为缓慢,本质上反映的是殖民掠夺、黑奴贩运活动给非洲带来极大破坏。史料二 “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在欧洲以外直接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文选》解读 史料表明殖民活动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和资本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料三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解读 史料从全新角度认识了殖民扩张在世界文明中交流融合,世界向近代转型方面的积极作用。史论 四个方面认识早期殖民扩张(1)目的:掠夺金银等贵重金属,进行资本原始积累。(2)手段:武力征服、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奴隶贩卖。(3)史实:葡萄牙建立东方殖民帝国,同时西班牙完成对中南美洲的殖民征服;18世纪中期,英国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4)影响:对被殖民地区的破坏极为严重,给那里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来说,殖民扩张为其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进一步拓展了世界市场。1.(2013?福建高考)图一、二、三是关于纽约得名后英荷关系的漫画。其突出反映了(  )A.英荷争当世界霸主
B.英国想方设法压制荷兰C.荷兰不满英国制裁
D.荷兰想独霸贸易市场答案 B解析 漫画内容涉及的是英国的《航海条例》。其规定:只有英国或其殖民地所拥有、制造的船只可以运装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货物。其他国家制造的产品,必须经由英国本土,而不能直接运销殖民地。其直接目的是打击荷兰的海上贸易活动,因此引起荷兰的不满,“哎哟,那是什么混账话啊”正反映了这一点。故答案为B。2.(2012?重庆高考)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答案 C解析 本题解题的突破口是了解伊丽莎白时代的起止时间。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时间是年。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是英格兰走向强盛的一个重要时期,期间英格兰文化达到了顶峰,通过羊毛交易,国家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她统治的时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伊丽莎白时代”。英国建立北美殖民地始于1607年,排除A项;早期启蒙思想产生于17世纪,时间上略晚于伊丽莎白在位期间,排除B项;英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排除D项。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标志着西班牙海上霸主地位的终结,选择C项。3.(2011?海南高考)英国文学家菲尔丁()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答案 C解析 由材料中“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可知贵族阶层并未日趋没落,排除A项;材料信息反映了各阶层之间的竞争,并没有反映阶级斗争空前加剧,排除B项;产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D项与题目中作者生活的时间“”不符,可排除;从“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可知商业资本的发展推动了商人实力的增强,他们希望得到更大权益,故选C项。4.从1545年到1800年,大约有60 000吨白银流向了中国。也就是说,欧洲人平均每年从中国购买了价值大约226吨白银的货物,这是1500年前欧洲每年购买所有亚洲货物的20倍之多。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世界市场逐步形成C.西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D.中国闭关锁国政策松弛答案 B解析  材料反映了大量中国货物通过世界贸易流入欧洲,可见,新航路的开辟导致商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出现。故B项正确。5. 17世纪被誉为“荷兰时代”,荷兰成为“模范国家”、“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人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等,但到了17世纪晚期荷兰却风光不再,导致其急剧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  )A.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B.商业资本发达但工业资本不足C.英法颁布一系列歧视性的法令D.三次英荷战争中失去殖民优势答案 A解析 18世纪荷兰经济迅速衰落的原因有:(1)工业生产基础薄弱,缺少发展工业所必需的物质条件;(2)对外贸易极不稳定,商业缺少有力的支持;(3)在国外竞争中受到严重打击,削弱了实力。据此最主要的应是A项。1.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确立世界霸主地位。错误。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但还不是世界霸主。英国确立世界霸主地位是在19世纪中期,即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2.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没有任何进步意义。错误。殖民扩张具有双重性:一是破坏性使命,二是建设性使命。1.荷兰向海外殖民扩张,在17世纪建立了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帝国;英国也积极向海外殖民扩张,并与荷兰、法国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到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2.荷兰败于英国的主要原因在于:荷兰虽然是资本主义国家,但以商业立国,缺乏工业基础作为其海外扩张的后盾,而工业资本的强大优于商业资本。3.英法争霸英国获胜的主要原因在于:英国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而法国则是欧洲大陆封建专制主义的堡垒。4.欧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是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同时也将深重的灾难带给了亚、非、拉美等殖民地。5.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过程中,早期的资本积累是不可逾越的关键环节。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最强有力的手段是海外掠夺和奴隶贸易。训练11 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            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1.推动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的条件中不包括(  )A.东西方传统的贸易商路被奥斯曼帝国垄断B.航海技术的改进和知识的增长C.银行业、信贷业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出现D.政府的支持和军事技术的进步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知识比较分析能力。东西方传统的贸易商路被奥斯曼帝国垄断只是地理大发现的原因,不属于早期殖民扩张条件。B、C、D三项属于两者共同条件。 2.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出产于美洲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做出贡献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C.哥伦布
D.麦哲伦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题目中问的是谁开辟了亚洲和美洲之间的联系,迪亚士到达了非洲南端好望角,没有到达亚洲,所以A项不正确。达?伽马到达了印度,只是联系了欧洲和亚洲,没有联系美洲和亚洲,所以B项不正确。哥伦布到达了美洲,建立了美洲与欧洲的联系,所以C项不正确。麦哲伦环球航行,途径欧洲、美洲、亚洲,所以他建立了亚洲和美洲的联系,故选D。3.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学者认为: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有(  )①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东西方联系 ②中国商品对西方人有吸引力 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白银在中国市场上大量流通A.①③
D.①④答案 C解析 由“16世纪、满载中国商品、前往美洲和‘丝-银’对流”分析,并结合教材知识可知,①②正确;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③项排除。4.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4倍多,粮价上涨了5倍,英、法、德等国的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2至2.5倍。一位西班牙人说:“我们这里有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这种现象(  )A.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B.造成社会动荡,损害国际贸易C.增加生产成本,阻碍经济发展D.表明西欧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答案 A解析 材料中的谚语反映了欧洲国家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上涨等情况,结合时间“16世纪末”,可知此现象是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造成的价格革命的影响,故选A。B、C、D三项材料无法体现,均可排除。5.某一时期,从澳门出发的国际贸易航线有:澳门-马六甲(马来西亚)-果阿(印度)-里斯本(葡萄牙);澳门-长崎(日本);澳门-马尼拉(菲律宾)-阿卡普尔科(墨西哥)。这一时期最早是(  )A.13世纪
B.14世纪C.15世纪
D.16世纪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对历史阶段特征的判断。据题干国家贸易的航行路线的判断,这与西欧新航路开辟有关。新航路开辟后,1557年,葡萄牙占领中国的澳门,取得了居住权,故形成从澳门出发的国际贸易航线,故答案为D。6.“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下列不能作为史料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古代希腊的海外殖民扩张B.郑和下西洋C.新航路的开辟D.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史料中的“追求利润,从事商业”不适合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一种宣扬国威的政治行为,并非追求利润的经济行为,故选择B项。7.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1475152115551558155915951597价格指数100167270370400515685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答案 C解析 观察表格,据表格时间15~16世纪,迁移所学知识可知,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金银导致了价格革命,导致了物价上涨,故选C。8.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因其思想不相容于当道,被迫流亡他国。1631年,他称旅居的城市是“货物无奇不有”之地。他问道,“要找到世人所可能希冀的各种货物和珍奇物品,这世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个城市更让人如愿?”由此可知,当时笛卡尔流亡于(  )A.意大利
D.英国答案 C解析 注意时间“163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17世纪荷兰是最大的商业帝国,被誉为“海上马车夫”。A项意大利,随着新航路开辟慢慢衰落了;B项西班牙在16世纪也衰落;17世纪的英国实力还不能达到使其“货物无奇不有”的程度。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9.关注时代特征,是把握历史的核心。如果把15~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其最基本的特征是(  )A.在动荡中进入中世纪
B.在演变中走出中世纪C.在革命中实现民主化
D.在变革中实践工业化答案 B解析 15~16世纪发生的历史事件主要有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近代科技发展,人文主义传播,世界市场出现,这都意味着西欧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即走出中世纪,故答案为B。10.布罗代尔在《15到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作者所指的“奇迹”主要是指(  )A.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B.美洲新大陆的发现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D.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答案 C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地理大发现促进了欧洲“疆界”的变动,创造了世界的奇迹。这里的“奇迹”是指地理大发现促进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故选C。A、B两项属于现象;D项与题干材料信息无关。11.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在美洲大陆上,哥伦布纪念日便是纪念欧洲与美洲首次碰撞后,产生新的混血种族及其文化的节日,并被人们称为“种族之日”。这里纪念的是(  )A.发现新大陆的英雄
B.开辟美洲历史的新篇章C.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D.文明的交流与碰撞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个节日纪念的是产生新的混血种族及其文化的节日,属于文明交融的成果。故D项正确。12.“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是(  )A.病菌是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的第一“杀手”B.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C.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D.全世界都要加强对“流行疾病”的防控答案 B解析 解答本题时注意关键词“从世界发展趋势”。“世界发展趋势”指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题干的材料信息表明的是该趋势的负面影响,故选B。13.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共同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与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玉米),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玉米的传入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指出玉米能传入中国的主要外部因素。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拓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 000吨之多。(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结合所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材料三 伴随新航路开辟而来的是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据统计,从年,西班牙从美洲掠走的黄金为20多万千克,白银为1800万千克。发了财的西班牙国王和贵族从意大利、法国、荷兰、英国的市场上采购商品,大量的贵金属像涟漪似的扩散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班牙的做法对英国产生的影响。答案 (1)影响:改变了中国传统的食物结构;缓解了当时中国的粮食压力;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因素: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2)内涵的体现: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和扩大,商品贸易种类的增多,丰富了欧洲人民的物质生活;密切了欧洲与亚洲、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影响: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西方国家开始对外殖民扩张,东方国家日益贫困落后。(3)影响:刺激了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加速了英国原始资本积累;加快了英国崛起的进程。解析 第(1)问,注意材料中的“玉米大面积种植”、“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注意时间信息以及外部因素即可。第(2)问,“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开始进入欧洲市场”、“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可得出体现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评价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第(3)问,从内外政策方面分析影响。14.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偶然与必然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问题二:发现与相遇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问题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字左右。答案 (1)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观点:是偶然的。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观点:是必然的。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若能概括地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也可。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列举理由,本小题最多得一半分。)(2)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写作思路示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解析 第(1)问要注意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分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偶然性,要注意必须摆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依据所学知识展开全面论述。第(2)问要深入理解“发现美洲”是站在欧洲立场上,体现出“欧洲中心论”的倾向,而“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是认可不同文化间的差异,站在全球史观的高度来看待这一文化碰撞的。第(3)问要注意树立整体史观,从哥伦布发现美洲到环球航行的实现,世界开始连成一体,再到明清时期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碰撞角度,站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角度高度切入,论述要有理有据,立场要鲜明正确。考点3 第一次工业革命1.条件2.表现3.影响 [思维导图] 工业革命的影响 史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全球通史》史料二 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大国崛起解说词解读 两则史料从多个角度揭示了英国成为工业化国家、在世界崛起的因素,如图: 史料三 英国就业人口比重1851年,英国全国1 800万人口中,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城市人口占52%。这一年,英国1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10个,其中,首都伦敦的人口达到230万。解读 史料表明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城市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及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史料四 19世纪中期,有一位英国经济学家对当时的大英帝国是这样描述的: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得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解读 史料表明19世纪中后期英国不仅具有广阔的原料产地,而且具有广阔的世界市场,也表明了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居于这个世界市场的中心地位。史论1 从纵向和横向的视角审视工业革命(1)从纵向发展来看,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资本、市场和劳动力条件都具备情况下的必然发展。同时,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变革,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从横向发展来看,欧美进行工业革命后,加快了对外殖民扩张的步伐,亚非拉国家日益贫困,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史论2 工业革命过程流程图首先开始于纺织业(标志是“珍妮机”的问世)→冶金、采矿和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新→蒸汽动力的出现和广泛使用(瓦特蒸汽机),“蒸汽时代”到来→交通运输业的革命(火车和汽轮)→向欧美大陆的扩展(18世纪末19世纪初)。史论3 多视角审读工业革命的影响(1)经济上,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业时代到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改变了人类的经济地理结构和分布,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政治上,确立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到19世纪中期);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关系变革,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产生。(3)外交上,改变了世界形势,世界各地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开始了全球化时代。1.(2013?天津高考)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A.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答案 C解析 解题关键在于“1820年”,19世纪初期的欧洲在经济领域的大事是工业革命。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是在15、16世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20世纪初形成。2.(2013?江苏高考)“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答案 D解析 由题干材料可知,这种“状态”指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后,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当时英国的政治制度不能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充分参政议政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英国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A、B、C三项都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故排除。3.(2013?上海高考)英国政府于1802年推出第一部《工厂法》。1860年相关立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有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推动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直接原因是(  )A.经济结构的变化
B.城市化运动的发展C.工人斗争的压力
D.工业产值超过农业答案 C解析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也日益激化。工人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因经济的发展而得到相应的改善,相反却更困苦,工人阶级为改善自身生活条件而进行不断的斗争,于是出现题干中所说的情况。故应选C。4.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答案 B解析 中国明代被清代取代,依然是封建王朝;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故两者在社会形态转变上存在本质区别,故B项符合题意。5.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对工业革命背景的理解,主要考查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题干材料,理解其主要观点。题干主要说明工业革命的发生及扩展是由消费需求决定的,本质上反映了市场的需求及扩大是推动工业革命开展的主要动力,故A项符合题意。1.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凯伊的飞梭。错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不是凯伊的飞梭,也不能说成是瓦特改良蒸汽机。2.“工场”和“工厂”在组织形式上是一样的。错误。前者以手工劳动为主,以分散的家庭生产为组织形式;后者实行大机器生产,集中生产,分工细致,人成为机器的附庸。3.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错误。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1.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快了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4.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以英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掠夺原料产地,倾销工业品,将亚、非、拉广大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体系。考点4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第二次工业革命[思维导图] 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示意图 史料一 1700年英国人均收入有8~9英镑,1750年前后增长到12~13英镑,19世纪初在这个基础上增长了80%,到1860年增加了一倍,1900年又增加约一倍。解读 史料表明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提高了人民收入,但存在着贫富差距拉大,阶级矛盾尖锐的隐患。史料二 列强利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世界史资料汇编》解读 史料表明殖民掠夺使落后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带来巨大灾难。史论1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内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体系(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整个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指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史论2 用多元史观全面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新史观具体影响革命史观工业革命导致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国际工人运动兴起文明史观一方面,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在奴役东方国家的同时,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政治文明全球史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世界体系的形成社会史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进步,社会习俗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史论3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线索阶段推动事件主要特征重大作用雏形出现新航路的开辟萌芽时期,生产力水平不足以改造全世界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②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新的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壮大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促使世界经济体系形成,是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早期表现进一步拓展早期殖民扩张殖民扩张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步形成工业革命依靠便捷的交通和廉价的商品,以武力和实力作后盾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成为国际经济往来的主要手段史论4 综合理解世界市场的形成一个实质:资本主义初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二重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但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其社会进步。三个动力:根本动力是工业革命;政治动力是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为开拓世界市场提供了政治条件;直接动力是殖民扩张。1.(2013?上海高考)在关于现代化内涵的讨论中,同学们提出了①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②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③思想上的理性化、④社会生活的城市化等核心要素。以下归纳最完整的是(  )A.①③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生产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一般认为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其内容有: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多元化等各个方面。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故应选D。2.(2013?上海高考)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A.商品输出D→资本输出D→早期殖民B.早期殖民D→资本输出D→商品输出C.早期殖民D→商品输出D→资本输出D.商品输出D→早期殖民D→资本输出答案 C解析 考查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伴随着殖民扩张,资本的原始积累也发展起来;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商品输出成为对外扩张的主要方式,资本主义也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随着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故应选C。3.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A.电力与蒸汽
B.电力与钢铁C.蒸汽与煤炭
D.煤炭与钢铁答案 B解析 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主要展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工业成果,这也是此次世博会的物质基础。蒸汽、煤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电力与钢铁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项符合题意。4.《怎样做大国》指出:“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D.最终改变欧洲的传统地位答案 D解析 材料中“三个金融中心”分别出现于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18世纪工业革命、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A、B、C备选项均不能同时符合时间阶段信息,故答案选D。5.一篇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展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答案 D解析 论文隐含了“物资、人员、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及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与世界市场形成的内涵一致,故D项正确。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而电力的广泛应用则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的标志。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同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三个部分:资本主义政治体系、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1.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科技发展促进技术革新,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训练12 两次工业革命             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它包括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A.工厂D→蒸汽机D→工业资产阶级B.工场D→蒸汽机D→产业工人阶级C.圈地运动D→珍妮机D→金融资产阶级D.工厂D→飞梭D→中小资产阶级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工业革命后,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蒸汽动力和机器生产是主要的技术变革,产业工人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要阶级,所以A项正确。工场是在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模式,所以B项不正确。同时圈地运动也是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C项不正确。工业革命的开始是以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而飞梭是在1733年发明,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D项不正确。故选A。2.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继畜牧和农耕之后,人类物质生产史上的又一次意义深远的飞跃始于(  )A.中国汉代的造纸术发明B.15、16世纪商业革命的出现C.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D.20世纪兴起的生物工程技术答案 C解析 把握材料的“物质生产史”,人类文明在物质生产上可分为采集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故选择C项。3.有学者把18世纪西方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出现的重大变革称为“二元革命”。下列现象属于“二元革命”的是(  )A.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B.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C.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D.殖民扩张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答案 B解析 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的思想文化运动,A项排除;从时间上看,B项符合,而从范畴上看,法国大革命是政治变革,英国工业革命是经济的变革,B项正确;从时间上看,C项符合,但从范畴上看,启蒙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C项排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17世纪,D项排除。4.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  )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B.资本积累的完成C.科学技术的进步D.市场的需求答案 D解析 A、B、C、D四项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件,但市场的需求才是根源所在,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5.~21日第十四届高交会在深圳举办,该次展会倡导从节电、节气、回收等几环节改变生产、生活细节。低碳针对的现象不包括(  )A.工业革命D→煤B.第二次工业革命D→石油C.现代交通D→汽车D.当代航天D→太阳能答案 D解析 紧扣“低碳环保”内涵思考,太阳能属于绿色新能源,不可能成为低碳针对的目标。6.“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答案 A解析 由重工业成为当时社会生产最主要的部门,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可知工业生产结构最大变化应为A项。7.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①垄断组织的出现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②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促进了世界经济联系的紧密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 D解析 注意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③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出现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排除。8.“引起我们注意的还不仅是资本数额的巨大……同时还有消除竞争,用有计划的生产组织代替资本主义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状态。”材料作者的意图是(  )A.用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B.用手工工场代替家庭手工业C.用垄断组织代替机器工厂D.用国家垄断代替私人资本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史料分析和概念理解。“资本数额的巨大”“消除竞争”“有计划”“代替资本主义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状态”,表达了一种新的组织要代替当时无政府经济。A项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是自由主义,与“计划的生产”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国家政权作用,排除D项。所以答案应该是C项。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9.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B.工厂制度的诞生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答案 C解析 由材料“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说明工厂的布局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说明工厂的布局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由分散走向集中,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10.经济学家罗斯托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中,把西方经济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其中的“起飞阶段”指(  )A.手工工场阶段B.工业化阶段C.国家干预经济阶段D.福利国家阶段答案 B解析 “传统社会”指传统农业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指资产阶级革命等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起飞阶段”指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跃。故B项正确。11.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举起自由贸易的大旗;19世纪末,美国成为该政策最积极的倡导者。两国倡导贸易自由化都是基于(  )A.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B.工业革命使经济实力剧增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D.确立起代议制的政治体制答案 B解析 本题以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盛行切入,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给社会生活、生产带来了深远的影响。A项并不是两者的共同点,也不是倡导贸易自由化的共同原因;工业革命使经济实力剧增,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因这有利于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实现利益最大化,B项正确;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世界市场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运用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可以排除,这并不是根本原因,D项排除。12.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罗斯福新政C.中国改革开放D.二战后苏联改革答案 A解析 采用排除法。注意提取信息“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可以排除B、D,“掺杂着罪恶”可排除C。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汤申家族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出租牧羊场。16世纪初,该家族出租了16个牧羊场。……汤申家族还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营活动。1516年,该家族养羊数量达1.8万只,从中得到了丰厚的收入。――摘编自沈汉《英国土地制度史》材料二 1660年代至1760年代,英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农业技术革命。其中一项新技术叫做“四区轮作制”,即分别在农场的四块土地上种植芜菁、小麦、萝卜、大麦,四年里轮流更换,不让任何地块休闲,同时又能保持地力。下表是对1660年和1760年英国东部粮食产量的一种估算。单位:蒲式耳/英亩年份小麦稞麦大麦燕麦166012.814.113.913.1176025.525.030.938.3――摘编自《历史研究》2012年第3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汤申家族拥有的牧场较多,可能与当时英国什么经济运动有关?汤申家族属于哪个社会阶层?(2)材料二中的“四区轮作制”能推行,需以什么样的土地关系为前提?指出英国农业技术革命所产生的结果。(3)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土地关系和农业生产的变化对英国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这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答案 (1)圈地运动。新贵族。(2)大土地所有制。粮食产量大幅增加。(3)影响: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资金;大农场的形成有利于农业技术革命;农业产量的提高有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借鉴:农业走规模化经营道路更能适应现代化需要。解析 第(1)问,注意时间“16世纪初”,牧场较多可知是由于圈地运动。汤申家族还“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营活动”,说明是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第(2)问,“四区轮作制”实行的前提条件是有大面积的土地,才能够轮作。因此其土地关系是大土地所有制。“四区轮作制”不让任何地块休闲,同时又能保持地力,并结合图表可知,粮食产量大增。第(3)问,结合工业革命的背景可知,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资金;“大土地所有制发展”的影响可从技术革命和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和促进城市化等角度回答。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借鉴意义在于我国农业要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14.(2013?山东高考)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片断一 初创1802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不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1805年,美国军方宣布,其所需火药将全部由杜邦火药厂生产。片断二 发展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1903年,建立中央实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它非炸药类产品。片断三 转型1920年,关闭了威尔明顿市郊的火药厂。年,研发出快干型耐磨亮漆,用于汽车生产;制造出成本低廉且耐用的塑胶产品。年,发明尼龙;研制出可用于音像磁带、雨衣、不粘锅等产品的新型涂料。1958年,成立公司国际部。此后,海外投资持续增长。――据胡国成《美国现代化工之父――杜邦》等(1)据片断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杜邦火药厂初创时期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2)据片断二,指出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3)据片断三,概括指出杜邦公司自1920年起进行了哪些战略调整,并说明其历史背景。答案 (1)利用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契机,采用机器生产;当时战争不断,火药市场广阔(若从殖民扩张或美国西部开发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3)①由军用生产为主转向民用生产为主(或由火药生产为主转向化工行业的多个领域)。原因:一战后,出现了和平局面;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②扩大海外市场,增加海外投资。原因: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解析 本题以美国杜邦公司的发展为线索,系统考查了自工业革命以来至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第(1)问从材料中能够分析出杜邦公司的初期发展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军队的支持。第(2)问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点。第(3)问杜邦公司本为军事企业,但在20世纪20年代实现了转型,由生产军事产品转向生产民用产品,军工技术逐渐的民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你可能需要的试题,练习
关于资源的下载性声明:千教网本身不提供任何资源的下载服务,也不会保存任何数据在服务器上。所有资源的下载,均源于互联网抓取。当该资源的原始地址失效时,您可能无法获取该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班牙葡萄牙旅游攻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