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早期工具又小脑不发达达 怎么繁衍下来的 打不过猛兽啊1

跨越历史时空的足迹——景颇族狩猎文化(1)&|&发布日期:&|&nbsp浏览()人次&|&&|&&]&前& 言
  俗话说:&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这就道出了各个民族各个地方都有独树一帜的民俗性。民族风俗是一个民族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和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精神生活的混合物。
  景颇族是云南省德宏州的世居民族之一,她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和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经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景颇族人民由于经历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与熏陶,千百年来逐步形成了许许多多生产生活的习俗、礼仪、禁忌等,体现了景颇族人民的文化心态和心理特质。不少古老的习俗、礼仪遗留有其顽强的传承性,相沿成习的观念也被继承至今。在维护公德、维护公共利益和丰富、发展生产生活等方面仍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认为,要想认识和了解一个民族,最直接、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认识、了解该民族的历史和生产生活习俗。可以这么说: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就是该民族的历史产物和主要特征。景颇族的&狩猎文化&就是景颇族生产生活和文化心理的一个缩影。这个狩猎文化的形成比别的习俗要艰难得多,它不仅仅是为了猎获而狩猎,而在当时的环境中,主要是为了生存和继续繁衍,逼得人们与自然界搏斗的结果。这与现在的保护野生动物是两码事,当时如果不与野生动物拼死搏斗的话,人类就不会有继续生存的希望与可能。这正是景颇族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而努力的行为和特征。景颇族是一个性情豪爽,坚强勇敢的民族。与朋友礼尚往来,视仇敌如狼似虎。景颇男子喜欢逛山打猎,团结互助,注重传统美德,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这就构成了景颇族独特的性格。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景颇族原有的习俗与新的积极因素交融结合,从而促进了景颇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进步。在景颇族&狩猎文化&中体现的习俗、礼仪、禁忌里,描绘出了一幅幅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画卷。从中可以看到景颇族的物质生活场景与精神文化风貌。
  为了让世人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了解景颇族的狩猎文化,潞西市委、市政府组织了州民语委研究员朵示拥汤,市史志办主任孔志恩,市委组织部远程办主任孙建敏,市政府办高级工彭邦怀和西山乡的唐绍兴先生等深入民间调查研究,我们重点采访了若干个景颇族狩猎文化继承人,参加了狩猎、围猎、下扣诱捕等有组织的各种猎趣活动,收获了野猪、麂子、穿山甲、果子狸、竹鼠、鸟雀等猎物,亲身体验了狩猎的艰辛与快乐,并从景颇山寨采撷了这一朵古色古香的民族奇葩,谨奉献给敬爱的您,以期共享。同时,也诚恳地希望得到您的指正。
第一章 狩猎者的乐园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犹如一块晶莹剔透的翡翠,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所辖二市三县(潞西市、瑞丽市、陇川县、盈江县、梁河县),总面积有11526平方公里,其东、东北与保山市的龙陵、腾冲二县相邻,南、西、西北与缅甸联邦接壤。德宏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鲜花常年盛开,山野四季常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期,雨量充沛,干湿明显,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充足,霜日少,冬暖夏凉。这里富饶美丽,物产丰富,蔚蓝的天空,彩云朵朵,碧绿的山岭,森林密布,金色的田野,硕果累累。这里的高山和平坝,养育了肥沃的土地和各族人民,居住有傣、景颇、傈僳、阿昌、德昂等五种世居少数民族和其他兄弟民族。全州总人口约12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数的50%。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德宏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与文化,占有&边、情、绿、宝&等资源优势,形成了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都为之陶醉和向往。
  景颇族是德宏州的自治主体民族之一,总人口约有14万人,约占全州总人口数的12%。其中,潞西市景颇族人口有2、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8 %。
  景颇族起源于青藏高原,他们沿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和恩梅开江等流域经历了漫长的南迁征程,逐渐定居于德宏一带地域。景颇族的先民属氐羌,在史籍中唐代称为&寻传&;元明称为&峨昌&;民国称为&山头族&。景颇族各支系自称为景颇(jinghpo)、载瓦(zaiwa)、龙硪(lvowo)、勒哧(lachi)、博拉(bila)等,1953年德宏建州时,统一定名为&景颇族&。景颇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处于贵族世袭领主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彻底废除了贵族世袭领主制,实行了&直接过渡&政策,如今,景颇族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
  景颇族祖祖辈辈生息、繁衍在群山之中,与大山有着不解之缘。古朴神秘的山地丛林风光,构成了雄奇秀丽的山水画卷。在这种特定自然生态环境中生活的景颇族人民,把山川丛林等生态环境看做是养育自己族人的摇篮和崇拜对象。在深山中狩猎、采集、种植山地作物,曾经一直是景颇族的主要经济活动。大山养育了景颇人,景颇人对大山寄托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物质财富的追求与向往,蕴含着山地民族深切的眷恋与期盼,体现着无限的文明蕴味和理想之魂。
  景颇族人将山地丛林当作母亲和依靠,靠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不养猪鸡有肉吃,不种菜地有菜吃。景颇人进行的狩猎、采集、种植山地作物等经济活动内容,集中体现了山地丛林民族的主要特点和景颇族依赖自然经济的习俗内涵,以及长期与大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精神。采集和狩猎首先唤醒了人类最原始的本能,成为人类进化走出的第一步和最原始的生存方式。景颇族先祖们在史前社会就是通过采集和狩猎等原始的生存方式,度过了漫长的岁月,逐步走向文明进步时代的。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景颇族祖先们的迁徙活动,除了战乱、自然灾害、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等因素之外,与采集、狩猎、寻找丰富的食物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景颇族漫长而艰辛的南迁征程中,有个传说故事里面说:景颇英雄勒排都先追逐白马鹿一路南下,来到了德宏一带地域,寻找到了人类最适合居住的理想之地。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是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的原始植被之地。在草深林密,果实累累的生态环境和复杂的地形条件下,野生动物繁殖速度最快,形成了野生动物比人类多的得天独厚的天地。茂密的森林中,孕育了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有老虎、豹子、狼、马鹿、山驴、麂子、大象、老熊、野猪、猴子、飞鼠、金雕、穿山甲、蟒蛇、巨蜥、野鸡、翠鸟、孔雀以及江河中的鱼类等。这里的物产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需求,所以,景颇人在这里落脚定居下来了,并且,把这一带地域定名为&文邦圣亚(神奇美丽的理想家园)&。他们除了定耕种植外,狩猎成为景颇族重要的传统肉食品补充生产方式。他们为了获得猎物不分白天黑夜,不管刮风下雨,一年到头,长期奋斗的传奇式精神是值得称颂的。发展到后来,景颇族完全适应了农耕生活,狩猎不再是他们谋生的手段,却依然点缀着现代景颇人的生活。因为狩猎能够直接引起景颇男人们的冲动和兴奋,能够满足人们追求新奇、刺激的心理;狩猎过程中,能够培养人们坚韧的意志,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融洽的人际关系;教会人们许多与自然界打交道的知识及技巧;在狩猎中获得乐趣与满足。所以,狩猎活动由古至今,一直被视为男人们智慧、组织、技巧、意志的结晶;数千年来,狩猎既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也是唯一处于死亡威胁之中的生活艺术,这种激情与不羁的生活方式,诠释着男人对野性的追求与回归。长期锲而不舍的狩猎活动蔚然成风,久而久之,德宏就成为了景颇族狩猎者的乐园。
第二章 山地丛林间延伸的历史与现实
  景颇族主要定居于亚热带的山地丛林间,现实经济生活以农业生产为主,以狩猎、捕鱼及采集野生植物为辅,狩猎虽居次要地位,但仍然有着其特殊的意义。
  景颇族是传统尚武精神较强的民族,每一个景颇族成年男子身挎长刀,肩扛长枪,威风凛凛,既像即将出征的勇士,又像刚刚凯旋而归的战将。在历史上,景颇族男子确实是平时狩猎、干农活的好把式;战时个个都是冲锋在前,勇敢杀敌的英雄好汉。如今,景颇族男子照样身不离刀枪,刀枪成为了生产的工具、战斗的武器、歌舞的道具、高贵的礼器、男子汉的标志等,充分说明了刀枪在景颇族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刀枪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景颇男子的一生中,可以说没有不参加过狩猎活动的人,因此,景颇人视狩猎为男子汉毕生的学业,大自然就是他们的课堂和书本。狩猎会使景颇男人获得强健的体魄,精巧的技艺,冒险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久而久之,景颇族中就形成了神秘、刺激、原始、野性、冒险的传统狩猎文化,同时也促进了景颇族尚武精神的发扬光大。
  关于景颇族为什么狩猎?有个美妙神奇的传说故事里是这样说的:古时候,有个聪明伶俐,美若天仙的景颇姑娘被山神&直统(zhitung)&的儿子看上了,并且天天催逼&直统&老神不得安宁。
  &直统&老神硬着头皮到景颇人家说亲来了。景颇人认识到这是想给也得给,不想给也得给的事,所以,同意了。这样,景颇姑娘就嫁给山神&直统&的儿子为妻了。&直统&老神当众信誓旦旦地许诺:&这么好的景颇姑娘我们不能白要,也不会白要,为了对得起你们,我要送一批牛马做为彩礼,明天你们大伙到下面那个洼子去吆牛马就行了。&
  结果天亮后大伙一去看,整个洼子都是一些老虎、豹子、马鹿、麂子之类的野生动物在奔跑着,它们见到人,被惊吓得四处逃散开去,都钻进了丛林山野。
  人们找到&直统&老神再次进行交涉后,老神当众宣布:&所有山野里的野生动物都是我送给人类的聘礼,要杀要养,处置决定权在于人类了。&
  从此,人们有了猎杀野生动物的权利,并且养成了狩猎的习惯。景颇人从此也在狩猎中受益,永远享受着狩猎的乐趣。
  1、狩猎知识
  对善于狩猎的人,景颇人往往把他视为英雄、勇士。猎手们为了捕获野兽,必须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总结,对动物的习性和山地密林的生态环境、气候等,要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和体验。比如:
  (1)地形:自然界的地势形状变化无穷无尽,随着地形的不同,会产生异样的植物、土质、气候、岩石、水质、花草等。动物们会依它喜欢的地形,栖居其间,如:野猪喜欢栖居于泥泞的密林中;岩羊喜欢在岩石悬崖之中;飞禽喜欢在有树叶果实的森林之中;豺狼虎豹喜欢在牧场和靠近畜群的地方等。因此,我们可以说地形支配了动物的生活。
  (2)气候:大部分动物都是顺应着气候的变化而改变行为的,所以,气候可以说是野生动物生活规律的节拍。如:在炎热的季节,野生动物们一般都活跃于凉风吹得到的较高或有水的地方;在寒冷的季节,野生动物们又喜欢栖居于山麓的较低处,寒风不易直接吹到的地方等。这个随着气候变化而改变行为的生活规律,为我们提供了狩猎的方向与地点。
  (3)动物习性:各种动物都有其特殊的习性,阴雨天、晴朗天、白天、黑夜、低洼地、干燥地、悬崖、树林、岩石、溪流边、泥泞地等,都会有不同习性的野生动物出没。还有一点必须掌握的动物习性是:没有受伤的猛兽,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伤害人;受了伤的猛兽,很凶恶,很危险。比如:1963年春季,有一家的一头小黄牛被老虎咬死后,寨子里组织了很多人去围剿那只老虎,其中,有两个半大小伙子做一路,参加追撵队伍,当追撵到半途,由于草丛太深,视线有限,只觉得突然有股辣臭味,紧接着,只听见老虎&哇&地大吼一声,就把两个小伙子压在草丛底下,老虎从他两的头上压过去,逃跑了。这是因为人们追赶中,老虎往前面跑,想着跑向安全的地方,结果老虎发现前面有扛枪的****在堵卡,再往前跑,就会成为****的活靶子。所以,老虎只有调转头往回跑了,正在这时,又与两个小孩相遇,它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把两个小孩压在草丛底下逃跑了。大人们听到小孩的喊叫声后,把他们从草丛中救了出去,询问了一些情况之后,又继续围追堵截老虎去了。两个小伙子虚惊一场,有惊无险,没有被老虎伤害,安然无恙。
  过了些时辰,听见了几声枪响声,急忙赶过去,好多人已经集中在那里,一看,一滴滴鲜血滴往森林深处,说明老虎被打伤了。大人们当场决定,老幼病残者不再参加往下的追踪活动。追踪受伤老虎的任务由全副武装的精壮男儿们组成和担任了。
  到了傍晚,又听见枪响声了,跑到寨门外一看,见人们抬回来两样东西,一样是一只死老虎;另一样是一位参加追踪受伤老虎队中的一个人,他全身多处被老虎咬伤;又被解围的朋友把他的手指也砍掉了一节,那场面惊心动魄,惨不忍睹。这一场围猎活动,虽然达到了目的,但也付出了惨痛的损失和代价。这一事实告诉我们,狩猎是需要很大勇气的,熟悉野生动物的习性更是十分重要,只有洞悉动物的习性,掌握狩猎技巧,才能拥有猎获的喜悦。
  (4)季节:季节转入干季后,野兽栖息的地理位置也就会相对集中,所走的路线也较相对固定,脚踏的步法较有规律。这是因为气候渐渐变冷,与野兽的心情较温顺有关系;再就是因为许多果子都成熟了,寻找食物的地方较固定的结果。因此。猎人只要顺着野兽的路线与脚印狩猎,收获率就会大大提高。
  (5)果树:野生动物爱吃的果子有:酸杷果、橄榄果、扎桑果、年栆果、樱桃果、惟补果、勒冒果、仓泡果、拐栆果等。在这些果树的附近搭建狩猎架守候,一般很少空手而归。
  (6)花:野生动物一般都爱吃白花、海棠花等,有这些花的地方,也是狩猎的好去处。
  (7)硝水塘(chu):类似温泉的硝水塘,是老虎、豹子、麂子、马鹿、野猪等各种野生动物和包括绿斑鸠在内的各种鸟雀类,都爱去吃硝水的地方,久而久之,动物们还会吃上瘾,所以,硝水塘就成了动物们的乐园。要想有狩猎的收获,硝水塘是个不可错过的地方。
  (8)酸土坑(myizhvin kong):酸土坑是比较稀有的,但是,一旦有酸土坑的地方,一定会有许多野兽去那里吃酸土,猎人知道这一情况和信息后,就一定会锲而不舍地去那里收获猎物了。
  从上述狩猎知识我们可以说,景颇族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为了让世代子孙与大自然和谐共存,景颇族能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原则下,适当地利用自然界的动植物资源,因此,景颇族真正成为了山地丛林的守护者。
  2、狩猎的必备条件
  狩猎的必备条件,分为精神上的准备和物质上的必备条件二种。精神上的必备条件,指的是包括人的体魄和意识在内的培养锻炼过程。景颇族七、八岁的小孩就会下鸟扣和拿弹弓打鸟雀了;十岁左右的放牛少年,就可参加白天有组织的围猎活动和晚上跟随大人们进行各种狩猎活动。在狩猎活动中有意识无意识地培养着其战胜恐惧,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勇敢顽强精神;在惊险有趣的狩猎实践活动中,激发景颇少年的冲动、兴奋与志趣,让其在充满猎获的喜悦心情中,健康成长起来,最终成为&狩猎英雄&是景颇族狩猎人的最高境界和终极目标。物质上的必备条件,指的是包括狩猎器具及技术的准备工作,最起码应该齐备以下一些器具和技术:
  (1)刀(sham):指的是长刀和尖刀。景颇族把刀誉为&生命刀(sumri sham)&。刀,是景颇族礼尚往来中的高贵礼器。景颇族中有锻打刀具的铁匠与技术。景颇族男性少年进入成年后,一定要有一把宽3公分左右,长50 公分左右的长刀,时时挎在肩上,并且经过拜师学艺,练就了一身&耍刀&武艺的人,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景颇男子汉。用长刀制作各种工具;用长刀砍地、搭架;用长刀砍死野兽;用长刀剥皮、砍肉等等,时时处处都发挥着景颇长刀应有的作用。身挎长刀,腰别尖刀,肩扛****的男人,就算具有了景颇猎人的形象。
  (2)枪(myium):指的是火枪(myium)、火绳枪(umzhang)、铜炮枪(tungpao)、子枪(maze)。枪是景颇族丈人种送给姑爷种的信物和最高贵的礼器。景颇族中有锻造和装配****的人才和技术。景颇族男性少年进入成年后,一定要有一杆3道箍或2 道箍的长枪,时时扛在肩上,并且要练就一身随时随地指哪打哪的射击技术,才能发挥枪具应有的作用,狩猎、打猎中更是如此。如果拥有一杆丈人种家送的好枪,在大家面前就更有面子,在狩猎中更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受到赞扬。
  (3)****(myichi):指的是制造****的材料与技术。景颇人基本上都是使用自己舂制的****。景颇人会煮****材料之一 --- 硝,每年干季,景颇男子们就会将含有硝的泥土用笋壳包成一人多高的滤硝台,用水滤出硝水,煮出硝来,晒干后,用笋壳一包一包地包好,放在干燥处,以备做****时用。景颇人的园子边还种有一种做****材料的特种树---迷持杆,用这种树干烧出的炭,做****材料十分好。具备以上2种材料后,再从市场上买点硫磺来,就可舂制****了。舂制****的比例是:3炭、2硝、1磺。在舂制的过程中,一定要十分认真、细致,千万不能马虎了事;掺入一粒细沙,都会舂爆起火,发生伤人事故,所以,要高标准、严要求,舂出高质量的****来。高质量的****标准是:起火十分迅速、火光闪亮,可以在手心燃烧而手平安无事为止。只有拥有了这样高质量的****,才能在使用枪具和狩猎中得心应手,大显神威。
  (4)铜炮(jimuq):指的是铜炮枪射击时的起火装置。景颇族自己会加工铜炮,从市场上买来薄铜片和火柴,再将铜片剪成适用的小圆块,放在铜炮模具里固定好,又将火柴头的****取下来,放入铜炮内固定起来,取下来后就可以备用了。平时保管的时候,千万不能让其受潮,一定要用干燥的盒子装好,才能保证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5)子弹(shamshi):指的是****枪射击时起杀伤作用的铅砣和碎生铁等。铅砣是将铅块分解成若干条,然后按需制作而成;碎生铁是用旧犁头敲碎制作而成。铅砣要做成适合自己枪管的,不滑脱、不塞死,刚刚恰好的才行。猎杀大野兽时,除了多放****外,铅砣不必多放,还可加放些碎生铁,以增加杀伤力;射杀斑鸠等小动物时,可以少放****,不放铅砣,放一些碎生铁或豌豆粒等即可。狩猎的准备工作除了以上的必备基础和条件之外,卜卦用具、狩猎技术与狩猎组织形式等也显得同等重要。只有万事齐备,才能有狩猎的收获与乐趣。
  3、狩猎工具的创制与使用
  狩猎是一个十分专业和综合性的活动。在人类的童年时代是不会使用狩猎工具的,他们偶尔会捕获得一些弱小的猎物而欣喜若狂,甚至是得意忘形。但是,在长期与天斗、与地斗、与蚊虫病魔斗、与豺狼虎豹斗的过程中,人类虽然是高智商动物,可时时都处在微不足道的野兽们的威胁之下,轻而易举便打垮了强悍的人类,令人惊诧不已,并无奈地不得不做出感慨。在严重损失与部落人数大量减员的事实面前,人们深刻的认识到了,原来危险离人类是那么的近,魔鬼的笑声从未远离人类!在无数次的失败与教训后,人们总结经验教训,集中众人的智慧,终于有了进步。人类的发展进步总是伴随着斗争前进的,不管何时何地,也不管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中,人类都不会向自然界屈服,想尽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战胜困难,不屈不挠地将历史车轮推向前进。这就包括需要获得更多的猎物来保障人类的生存,要获取猎物,保障生存,光凭赤手空拳是打不过野兽的,所以,后来各种狩猎工具就应运而生了。据传说,古时候首先是采取以多胜少的办法,集聚很多人赤手空拳同时捕杀一种猎物,在人员伤亡惨重的情况下才能偶尔捕杀得一种猎物。后来逐步改为联合起来用石头冲,或用棍棒打和用长矛刺杀等方式方法,这样一来狩猎工具就得到发明创造和不断发展使用起来,为人们的狩猎和获得更多的猎物提供了许多方便与条件。景颇族中传承到如今还在继续使用的狩猎工具有:
  (1)弹弓(laidan):弹弓是将竹子片两头削尖,用竹蔑做弦造成的。再用粘土做成圆弹丸,也可用橄榄果、红木果等做弹丸。主要用来射杀鸟类、兔类、野鸡类等。弹弓是景颇族男性少年主要使用的射猎武器,在景颇族地区,你会发现许多景颇族少年使用的弹弓背上贴满了鸟毛,那是猎杀鸟雀数量的标记和代表着少年的智慧与成果。
  (2)****(lai):****是一种攻击性、杀伤力都很强的兵器,有便于携带,射程远,精密度高等特点。****用硬木做成&丁&字形,再用兽皮筋做弦,用竹条做弩箭,有的在箭头涂上弩药(特种毒药,这种药见血封喉,擦破皮就活不成了。)。可以射杀较大的猎物。****是大人使用的器具,一般的少年和女人是拉不动的。拥有一把好的****,再加上自己好的射击技术,与拥有一杆好的枪具是不分上下的。
  (3)枪(myium):火枪、火绳枪已经淘汰不用了。现在还在使用的有:铜炮枪和各种子枪。须特别交代的是铜炮枪,已经发展到用薄竹筒将****和子弹一个个地装好,串起来带着,用起来十分方便,十分快捷,杀伤力也特别大。有了铜炮枪、子枪和狩猎技术,就不怕任何猛兽了,也就会为源源不断地为家庭提供各种山珍野味创造了条件。
  (4)粘胶(nvibva):种类繁多的雀鸟喜欢寻觅各种成熟的果子和吸食花蜜等。粘胶是用附生在树上的一种植物果子或酸杷树浆做成的,把它固定在小雀鸟落脚或吃食的地方,就可以捕捉到鸟雀及蝉一类小动物。粘胶,一般是景颇族男性少年使用的多一些,一年四季都会有收获。
  (5)绳扣(dvuiqo):野鸡、山鸽子、竹鸡等喜欢在田头地角寻食残剩的谷物;豪猪、麂子等喜欢在傍晚和凌晨寻食草根树皮、成熟的果实等,绳扣就是猎杀这些小动物的器具。绳扣的形式有单线绳扣,粗绳扣和连环扣等,种类有脚扣、脖扣和吊扣等,可以扣杀鸟雀到麂子等较大的动物。只要掌握了动物的习性和特点,绳扣的收获是十拿九稳之事。因为,这是一种既经济又实惠,既简单又保障的猎杀手段和方法之一,所以,民众都比较喜欢使用绳扣来捕杀各种动物。收获也十分可观。
  (6)踏板扣(lvai):将一块肉悬挂在踏板的上方,当野兽来吃肉块的时候,踩塌扣板,掉进插满竹签的深坑,活活被刺死。
  (7)木棒扣(mikong zing):将一根大木棒用绳子做成扣子竖起来,外面再做成外宽内窄的栅栏,当野兽来到这里,往里钻的时候,踩塌木棒扣子,大木棒倒下来,将野兽活活砸死。
  (8)石板扣(dumzo tung):将一块石板做成活扣,斜支着,在石板下容易看到的地方,放着豌豆、虫子之类的东西,当鸟雀来吃豌豆或虫子的时候,踩塌扣板,将鸟雀打死。这种扣子的主体物也可以用簸箕、筛子等物替代,其效果不一定被打死,大部分是被扣住了,还是活的。其好处是可以避免鸟雀被砸扁而变质、变味等。
  (9)网(gun):网是当今使用起来最便利的一种狩猎工具。在野兽出没或经过的地方支起网,猎物被困住,猎获十分方便。
&& (10)铁夹(nyap):是放在野兽经过的路口,用来夹野兽的脚的铁夹子。一旦被夹住就再也无法脱身了。
&& (11)猎哨(shobyvi):猎哨是用空心芦苇做成的一种哨子,把它含在嘴里吹响,可发出小麂子一样的叫声。猎人就是利用这种哨声来诱猎大动物的,当大麂子特别是母麂子等听到类似小麂子发出的声音,就会本能地迅速赶往那里,成为猎人的靶子。但是,猎人也须十分警惕,充分做好隐蔽工作,因为老虎、豹子等猛兽听到类似小麂子叫声的时候,也会一心想着去吃小麂子,而本能地迅速赶往发出叫声的地方。如果出现类似情况的话,当然猎人会不失时机的猎获大野兽。景颇族狩猎器具的形式和种类比较多,是实实在在的实用器物,这些器物在生活实践活动中,改进得越来越精,人们收获着丰厚的回报而津津乐道。
&  4、狩猎技法
  狩猎是需要使用许多技法的。狩猎的技法,说白了就是运用狩猎知识和狩猎工具,恰当地利用地理气候环境,采用引诱、择点、游击等方式,让飞禽走兽进入猎人设计的圈套,达到猎杀的目的。
  野生动物在自然界中,有其各自特定的栖息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取食、排泄、栖息、活动和繁衍。我们开展狩猎活动时,首先要找到狩猎动物的栖息环境,再根据动物活动时留下的足迹、粪便、食残物等痕迹,再设计狩猎的技法,才能达到狩猎的目的。具体的狩猎技法,如:
  (1)蹲守(shojam):景颇语对蹲守这种形式称之为&硕温&,用这种形式猎获的兽肉叫做&温硕&。蹲守是猎人们较普遍使用并十分隐秘的一种技法。在野兽经常出没或有食物的地方,附近搭起一个较隐蔽的狩猎台。蹲守的时间为下午太阳落山后和凌晨天不亮就要去到狩猎台上守候。因为麂子等动物性格机警怯懦,单独活动,以晨昏时出现最为频繁。
  猎人去蹲守地方,平时是很少有人去的,所以,一般也很不易被人发现;半夜起来出去狩猎,连自己的老婆都不知道丈夫去那里了。可以说是在神不知鬼不觉中进行的。黑夜象一个漆黑的大锅盖,把整个地球死死地扣住,伸手不见五指,猎人摸索着来到狩猎台,定下神来,眼观四方是暂时做不到了,此时,耳听八方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为了保证不让野兽闻到人的气味,不能抽烟,不能喝酒,不能发出声响。黑暗中,寂静融进全身的每个细胞,心脏压力越来越大,能够清晰感觉到每根血管的脉冲。冷风嗖嗖,有时突降暴雨,人被淋得落汤鸡似的。有时也会觉得毛骨悚然,害怕起来。但只要听到一丁半点的响动声,猎人就会立即警惕起来,寒冷、害怕等统统抛到九霄云外,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动物将要出现的地方。当野兽光临之际,猎人迅速将枪抵上右肩,左手将电筒和枪托住,对准猎物,开亮电筒,趁野兽被突如其来的强光吓呆之际,说时迟,那是快,扣动扳机,枪响猎倒,一枪将猎物打翻在地(除了蹲守时候,采用将枪托抵上右肩,右手扣扳机,左手将枪托住的方法外,围猎或别的时候,景颇族****却多采用右手扣扳机,左手抵住枪托射击的独特方法和姿势)。到这时,猎人终于舒了一口气,从狩猎台上奋不顾身地跳下去,奔向猎物倒地的地方,在枪管上擦点从猎物身上流出来的鲜血,口中念念有词,希望继续打到猎物。一股满足感涌遍全身,久久地享受着收获的愉悦与乐趣。景颇人的这种做法,景颇语叫&硕顺确&,是希望经常能打到猎物的一种仪式。
  通过蹲守的方式,如果能够在建盖房屋,开秧门,关秧门、召开会议、聚会活动等时候有收获,就会因为改善伙食形式的特别而受到大家的赞扬和崇敬。所以,猎人们特别在意这些时节,克服一切困难,积极出去蹲守,许多人都可达到如愿以偿的目的。猎人得到众人的赞赏后,又调动了猎人的积极性,因此,蹲守形式成为了景颇男子狩猎的永恒主题。
  (2)围猎(shokat):景颇语对围猎这种形式叫做&硕堪&,以这种形式猎获的兽肉叫&堪硕&。景颇人的围猎,一般在两种情况下组织举行:一种是在闲暇时节,另一种是在猎物受伤后的围追捕杀过程等。
  所谓闲暇时节的围猎活动,指的是新年初二这一天,祭祀龙尚寨门休息后的一天,关秧门后的一天或者是集体活动、会议期间等组织举行的集体围猎形式。一到这一天,集体围猎的消息就像被风吹遍整个山寨,家喻户晓了。中午后,全部人马集中在一起,由德高望重的老猎人公布人员分组情况:由具有丰富狩猎经验和精准射击技术的、精干、老练的男士****们组成射猎组,到野兽可能经过的地方去堵卡;其余的男士们带着猎狗组成撵猎组。明确地域、任务后,各司其职。射猎组成员迅速去到堵卡处,各就各位,充分做好射猎准备;撵猎组成员带着猎狗,一字型排开,吼叫着,敲打着,地毯式搜索前进。野兽们听到人们的吼叫声和敲打声,怕被人们发现,便迅速逃离现场。野兽们自以为跑向了安全的地带,殊不知就在前方不远处,就是它们的命丧之地;或者是被猎狗发现后,穷追不舍,猛扑上去,死死咬住猎物不放,为****们的射杀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这里,猎狗的两种表现形式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狗的嗅觉十分灵敏。只带着一条猎狗的话,发现麂子之类的猎物,猎狗还是会穷追不舍,直至追上咬死为止;如果猎狗发现豹子、老虎之类的猛兽,就会畏缩不前,不敢发出叫声或夹起尾巴跟在人的后面,或干脆往后逃跑掉。带着一群厉害的猎狗的话,即使发现豹子、老虎之类的猛兽,猎狗们还是会群起而攻之,勇敢地猛扑上去。这时,老虎、豹子之类的猛兽却畏缩了,在猎狗们的中间直打转,简直不知道要对付哪一只猎狗。猎狗们的叫声,引来****们,便很快就能将猛兽猎杀了。不过,射杀单个猎狗追逐的猎物时,一定要注意,猎物本身因为害怕,跑得十分快,所以,不能对准猎物本身射击,而是要将速度与射程十分准确地确定后,向前方适当的地方射击,才会打中目标。
  一旦收获猎物,就会按照古老而传统的分配制度,人手一分,包括猎狗也有均等的一分;如果猎狗主人不在现场的话,将会有专人送到家里去;如果有人恰巧路过,遇上收获猎物,也会以&见者有份&的传统分配制度给他一分。这个皆大欢喜的场面和做法,一直在沿袭着。
  另一种就是猎物受伤后围追捕杀的形式。这个时候,一般老弱病残者就不再参加了,围追捕杀组由精壮男儿全副武装组成,还可分成若干个小组追逐包抄。追踪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安静、警惕,规律性屏息,轻缓地移动步子,这样可以避免动作过大,有助于减少各种人为的响声,不至于惊动受伤猎物的躲藏等。如果是麂子一类的一般性猎物的话,过不了多时,就会马到成功,满载而归了;如果追踪的是老虎、豹子一类猛兽的话,那就是勇敢者的冒险游戏了。首先要做好一切充分的准备,因为受伤的猛兽是十分凶猛的,有时会遇上人兽当面交锋,你死我活的一场恶战,但往往都是以勇敢的猎手战胜猛兽而告终。这时,人们就会热烈隆重地举行欢庆胜利的盛会,将勇敢的猎手授予&英雄猎手&称号。
  (3)打熊:老熊体型健硕,肌肉发达,身肥肢短,爪子尖利,力量惊人,但耳朵笨,它的习惯性动作是遇到突然袭击时会往后扑打。所以,打老熊要从前面打,不能从后面打它。
  (4)打野猪:野猪野性强,好斗,易受惊,神经敏感,发怒时攻击性极强,遇到紧急情况就会往前冲,动作十分迅猛,势不可挡。所以,打野猪要从后面或侧后面打,并且瞄准射击后,要迅速移动隐蔽起来;千万要记住,不能从前面去打野猪。
  (5)打果子狸(破脸狗):果子狸一般都生活和活动在树上,当附近有枪响或风吹草动等突发情况,或有一只被打伤之时,所有在场的果子狸都会立即同时从树上掉下来,然后四散逃开。这时,猎手们在树下必须做好充分准备,用刀砍死或用手活捉果子狸,才会有收获。
  (6)诱捕:牲畜被野兽咬死后,有的猎手会将一种野藤的皮毛撒在牲畜尸体上,当野兽再次来吃尸肉的时候,野兽就会被感染而咳嗽不止,这样就会无意中给猎手起到通风报信的作用而很快打到猎物了。
  (7)打冷鸡一类:对冷鸡、竹鸡一类,首先要注意观察它们的栖息地点,然后,到了晚上再去捕杀,是轻而易举之事。
  (8)陷井(shojun dong):陷井有两种:一种是撵围陷井。这是在野兽可能经过的地方挖一个陷井,然后将野兽撵围过去,让其掉进经过树枝叶等伪装的深井里,捕杀它;另一种是固定陷井。这是在野兽必须经过的地方,视野兽的大小,挖一个足以困住野兽的深井,再将井口用树叶等掩盖伪装好,包括大象在内的野兽都可以在井内被困住,轻而易举被猎获。
  (9)虎库(lokup):老虎是猫科动物中体型最大的哺乳动物,它有口大牙利,肌肉发达,爪长而有力等特点。当人们知道这一带有老虎出没或牲畜被老虎咬死的时候,景颇人就会围扎虎库了。虎库是用手臂粗的红木树做成的,将红木树杆深深地埋进土里,围扎成两格,在固定死的一格里放进一只小狗或一头小牛;当老虎听到小狗或小牛的叫声,就一心只想着要来吃它,便毫无顾忌地钻进栅栏,踩塌扣板,关死出口,小狗、小牛吃不着,它却送了命。
  (10)暗枪暗箭(myigang):当牲畜被野兽咬死后,牲畜的尸体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并就在附近设下暗枪暗箭,用线环绕着支起扣子,野兽来吃牲畜尸体的时候,碰到环线,扣动扳机,自动击发,就可击中预测的部位而达到射死野兽的目的。
  (11)野猫圈(wungkup):景颇人家在山地丛林中,单家独户的比较多。野猫往往来偷袭景颇人家的畜禽,损失不少。所以,景颇族就做一个野猫圈,让野猫进得来,出不去,活活被抓住或被打死。
  (12)猴圈(myuqkup):景颇人家在山上种植的山地作物比较多。猴子也往往会来袭击景颇人种植的包谷一类的庄家地,损失不少。所以,景颇人就会做一个猴圈,让猴子进得来,出不去,活活被打死或被抓住。
  (13)弹悬扣(bvatdvui):是猎获麂子、豪猪等的绳套。在麂子、豪猪等比较固定行走的通道的险要位置,将一棵比较坚硬的竹子或树干拉弯后,巧妙地设置成弹悬扣,伪装好。当麂子或豪猪等经过此地时,就会踩塌灵活的扣板,迅速套住猎物的脚或头,并弹直拉杆,将猎物弹悬在半空中,无法使劲挣脱而轻而易举被猎获。
  (14)猴子酒会(myuqritunggvingpyitbyi):如果猴子确实太多,庄稼地屡次遭袭击的话,主人家在猴子出没的地方,放上一坛水酒,旁边放着若干根木棒,猴子们来吃水酒,酒醉后,便会拿起棍棒相互击打,直至相互打死为止
  此外,上述&狩猎工具的创制与使用&和&狩猎知识&等章节里面,也有一些&狩猎技法&的内容,可综合起来参考使用。
  5、狩猎中不猎杀的动物
  景颇人在狩猎过程中,对有些动物即使遇到了也不猎杀它,有时无意或有意猎杀了,也不吃它的肉,这与景颇人的信仰和习俗有关。它们是:
  (1)老鹰:人们认为,只有懒人才会看见老鹰。有时候,老鹰会来抓小鸡等家禽,这时候,景颇人会捕杀老鹰,但不吃老鹰肉,只是把打死的老鹰挂起来,以吓唬别的动物再来危害家禽之用。
  (2)猴子:人们认为,猴子象人,所以不猎杀。当猴子来危害到庄家地和人们利益的时候,也会捕杀猴子,但不吃猴子肉。
  (3)老鼠:景颇人不食老鼠肉。干老鼠只作祭谷魂的供物。人们认为摸着小老鼠手就会发抖。
  (4)乌鸦:景颇人认为,乌鸦是不吉利的东西,所以不猎杀它。
  (5)蛇类:景颇人认为,蛇类有灵性,所以不猎杀它。
  (6)蛙类:景颇人认为,蛙类是吉祥的象征,比如,把癞蛤蟆喻为守谷仓的宝物等,所以不杀它。
  (7)鹭鸶:景颇人把鹭鸶喻为吉祥鸟,所以不杀它。
  (8)白马鹿、白麂子:景颇人认为,白马鹿、白麂子是山神&直统&的坐骑,猎杀了白马鹿、白麂子,猎人就会倒霉。所以,在狩猎过程中,即使遇上了,猎人也不会猎杀它。据说,白马鹿、白麂子是十分难得见到的。
  (9)勒杰颓鸟(lazhettoi):勒杰颓鸟是众鸟雀的领头鸟,所以不猎杀它。
  除了上述不猎杀的动物以外,景颇人不吃的动物肉还有:马肉,羊肉,狗肉等。
  除此以外,其他动物都属均可猎杀的范畴了。
  6、古老而传统的分配制度
  景颇族在狩猎的过程中,当有猎物收获的时候,进行兽肉分配的方式,充满了古老而传统的原始共产主义分配制度的内容和色彩。这个分配制度的形成,还有个神秘、奇特的传说故事哩:
  据传,景颇族在远古时候,勒瑶(layau)和楠丁(nangdving)夫妇生得了九个牯牛般的儿子和一个美若仙女般的独姑娘---楠申碧碟(nvamshin byidve)。九个儿子长大后,个个都是逛山狩猎的好把式,经常有吃不完的野兽肉。但九个儿子骄横跋扈,蛮不讲理,有再多的兽肉,也不给楠申碧碟妹妹吃一点,总也只是拿根骨头给她啃。楠申碧碟很不乐意,很不服气,就告到了母亲楠丁那里。母亲听了女儿的诉说后,感觉很不对劲,就告诉女儿说:&你到水源去洗澡,到水尾去洗裙。这样以来,山神就会看管好所有的野兽,不再乱放它们出来。到时候,你的哥哥们就再也不会打到猎物了,看他们怎么办?&楠申碧碟按照母亲的教导去做了,结果,从此哥哥们再怎么早出晚归,拼死拼命地努力,却每天、每次都是空手而归,个个象泄气的皮球一脸垂头丧气,无可奈何相。这样,毫无收获的日子过了好长一段时期后,父亲勒瑶再也看不下去了,就将九个儿子叫到他的跟前,吩咐他们说:&你们去准备家伙吧,到前面的要道口把守好。我负责把野兽撵出来给你们,你们可要把握好哦。&
  兄弟们都听从了父亲的安排,兴高采烈地去了。过不了多时,一只大猎物出现在众兄弟面前,大家举枪,同时射击,枪响兽倒,他们满怀喜悦之情奔跑过去,到了面前一看,被打倒在地的却是自己尊敬的父亲。大家被吓得目瞪口呆,片刻之后,众兄弟抱成一团,痛哭失声。但是,不管怎么说,父亲是不会再活过来了。
  当母亲知道父亲被九个儿子打死的消息后,十分气愤,天天对九个儿子说:&要吃没有骨头的肉。&喻为&要男人,要丈夫。&儿子们不懂,误认为母亲要吃软的、有营养的东西,所以,想尽千方百计拿各种山珍野味来献给母亲,她都说:&不是。&到最后实在是没有办法了,逼得他们把舅舅冒龙贡(maulumgum)的土蜂窝悄悄去烧了来,把蜂儿献给母亲。母亲还是说:&不是。&
  当冒龙贡获悉土蜂窝被外甥们偷烧的消息后,径直追到他们家里来了。见到最小的外甥汤娃(tangwa)垂头丧气地坐在舂米碓上,冒龙贡见人就来气,容不得多想,一枪就把汤娃打死后,跑回他家去了。众兄弟见小九弟被打死,也跟着一窝蜂地追了过去。这时,冒龙贡正在半路上休息呢,见八兄弟追来,冒龙贡就对他们说:&你们要打我的话,先打那边树枝上的鸟看看。&鸟被打下来了。又对他们说:&你们要打我的话,先打我的大拇指看。&这一次他们不再打他的大拇指,而是对准他的头部,把冒龙贡一枪打死了,报仇了雪恨。
  这时,母亲楠丁更不得了。她叫嚷着:&要丈夫,丈夫被打死;要儿子,儿子被打死;要弟弟,弟弟被打死。真是造孽啊!这到底是为什么?这都是你们弟兄众多而骄横跋扈,目中无人,太贪心、太贪婪的结果啊!&&&
  在惨重的损失和沉痛的教训面前,八兄弟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脱胎换骨的思考后,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要诚实做人,平等待人。不能平等待人,不分肉给妹妹吃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他们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为创建均等和谐的社会有分力,发分光,并且在生活实践中真正去做了。
  从此以后,凡有猎物收获,都实行人均一分的原始共产主义分配制度了。具体的做法是:
  (1)猎杀者:分得头、一只后腿、皮子和内脏各有一点。
  (2)参加者:身上的肉各得一分;脖子肉各得一分。猎杀者不再得这一分。
  (3)猎狗:分得均等的一分。
  (4)领主:另一只后腿送给领主。如果猎杀得一头大象的话,要将象牙送给领主,以作结婚聘礼之用。
  (5)恰巧路过者:见者有份。
  (6)如果是多人射击后才被打死的猎物,先开枪打着者,可分得兽头。
  这种古老而传统的分配制度,场面十分感人,个个皆大欢喜。所以,一直在沿袭着,传承着。
  7、商品交换形式、内容的产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的不断文明进步,人们的商品经济头脑和交换意识以及形式、内容等也跟随着产生、发展起来。在狩猎的利益分配上也照样如此。如:
  (1)围猎时猎获的兽皮,到市场上出售后,买回****来,大家各分一点。
  (2)送给领主一只后腿,他要回赠若干****或子弹给猎手们分享;如果是送给领主象牙的话,领主会回赠给大家一头牛作为回报。
  (3)野猫是糟蹋家禽的罪魁祸首,所以,如果谁打得野猫的话,众人抬着野猫游寨示众。人们有米出米,有蛋出蛋,有盐出盐,有酒出酒&&。然后又大家一起分享、庆贺。增强了人们的经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8、狩猎的图腾与礼仪
  狩猎文化,已经成为了景颇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所以,在整个狩猎过程中,也充满了许多宗教图腾崇拜、民俗礼仪等的成分内容。如:
  宗教图腾崇拜内容的仪式有:卜卦。卜卦的种类和形式多种多样,狩猎时的卜卦形式有:
  (1)签卦(shose ne):签卦是狩猎时候使用最多的卜卦形式。具体有33根签,质地是由竹、木、骨、豪猪刺、草杆等多种材料组成的,平时混合为一捆,保存在一个精制的竹筒里。每根签细的一头都有一道刻印,称为&开眼&。要使用时,粗细不能颠倒,还需用酒消毒洗净。然后,拿在手中,念上一通咒语后,将签随意分成3分夹在手指头中间,一分一分地数,数到最后成单根,就拿出一根放在一边;数到最后成双的,拿出一双又放在一边;就这样,一边数,一边放,放成左、中、右3堆,最后根据每堆签的多少来解读判断,狩猎是否会有收获。
  卜测位置的含义为:左边的一堆为猎人的卜位,中间的一堆为猎人的路径,右边的一堆为猎物的卜位。如:(1)左边卜位的数量为5根,中间卜位的数量为5根,右边卜位的数量为4根。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则判定为:(左)猎人运气极佳;(中)猎人途中无障碍;(右)猎物成靶子。总之,这一天能收获猎物。(2)左边数量4根,中间数量5根,右边数量6根。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则判定为:(左)猎人猎运不佳;(中)途中心情不佳;(右)猎物难于被猎获。总之,这一天不但猎物难于猎获,而且有着发生意外的可能。
  这种签卦,也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故事:据说,古时候,有个神师有块神石叫&目珠荣&。神师刻苦钻研,终于掌握了用神石卜卦的本领和技术。用这块神石卜卦,说一不二,十分准确。经常有人登门拜访、求教或问卦卜事,在民众中有了较高的声望和名誉。
  当时,有一个猎手偏偏不信卜卦这一套&歪理邪说&。有一天,这个猎手打得一只大野猪后,把4只猪蹄砍下来,放进挎包里背着,又用&司博哟(sibyo)&枝叶将野猪盖好后,就去试神师去了。猎手来到神师面前,说:&尊敬的神师啊,今天我打伤了一头野猪,请你帮我看看,今天这个野猪得吃还是不得吃?&神师庄重地拿出神石,口中念念有词地念起了咒语,咒语的大体意思是:&签卦啊,神秘的卦,你是占了&目珠荣&之喜的卦,你是占了神力之光的卦,你神力无穷,法力无边,天地为你作证,日月为你增辉,你能看穿山,看透水,功力无比。今天,有人出门狩猎,在陆地没有土块绊,在水里没有石块绊,遇到了猎物,打伤了猎物,看最终能不能有收获。30根不准,3根准;3根不准,30根准。我相信你,呼---&,通过一番仔细卜卦后,严肃地对猎手说:&猎手啊,十分可惜,今天你打伤的野猪已经翻过了若干座山,看来是吃不着了。&猎手哈哈大笑过后,从挎包里掏出野猪脚来,炫耀着说:&你看我把野猪脚都砍来了,你还说&吃不着&,你是个骗子神师吧!&
  神师听到猎手的嘲笑,认为自己的功底还不够扎实,顿时感觉羞愧难当,当场就将神石砸碎,并向东南西北四周撒掉后,跟着猎手向停放野猪的地方奔去了。两人去到放好野猪的地方,却不见了野猪,只见一堆&司博哟&枝叶在那里,证实了神师卜卦的准确性。猎手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十分茫然,万分奇怪,&放好的死野猪怎么会无影无踪了呢?&神师细看过现场后说:&我就说过嘛,神石是有神奇功效的,怎么会不准呢!而且这个&司博哟&枝叶也是有起死回生功力的神物,你却用它来盖在野猪身上,野猪不起死回生逃跑掉才怪呢&&。&猎手对神师信服得五体投地,好好地向神师赔了个不是,从此,他也信卜卦学说了。
  据说,当时被神师砸碎的神石碎片溅着的东西,后来做卜卦物用十分准确。所以,就出现了多种卜卦形式。
  这个典故说明和体现了具有一定经验知识的卜卦形式,在民间的信誉度和发展变化概况,证实了生产、生活和文明进步是需要掌握经验知识的一般性道理。
  (2)叶卦(pishe but):叶卦是用一种叫做&帕舌&的叶子做卜卦物的。卜卦时,将这种叶子撕成若干条,揉扭后打成若干个结,放开后看结与结之间的扣搭情况,来判定狩猎是否会有收获的一种做法。
  (3)时辰卦(yam):时辰卦可以是一块木片,也可以刻在枪托或长刀鞘上,据说用雷击的木片或死人脑门骨做成的时辰卦更准确。是将卦符刻在25个框框里面,按照月、日、时辰推理、卜算的一种形式。
  (4)梦卦(yvupmoq but):梦卦是根据梦见的内容,进行卜算的一种形式。有时候,老婆的梦也会给丈夫很大的勇气。老婆将可能收获猎物的梦说给丈夫听,丈夫便会鼓起勇气,并一鼓作气地坚持出去狩猎。这样下去,就会常有收获而既改善了生活,也促进了家庭的温馨与团结。
  (5)自然卦(miyu but):自然卦,比如,正在用水杯喝水的时候,如果有一只蚊虫或苍蝇之类的小虫子,飞进水杯里淹死,就说明今天如果去打猎的话,就有很大的收获可能性,也就是说自然卦是根据所遇到的情况,进行卜算的一种形式。
  (6)鸡头卦(woq-u but):杀鸡吃的时候,人们很喜欢看鸡头卦。有时可能收获猎物的迹象也会在鸡头卦中体现出来,这是调动猎人积极性的一种形式。只要猎人们积极行动,这种可能性就会往往变成事实。猎人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去狩猎,一发不可收拾,成为终身的乐趣。
  这种宗教图腾崇拜卜卦形式,不管是否真的准确,都已经成为民俗内容了。
  民俗礼仪的内容有:
  (1)毛血祭(shojvam qo):如果你注意观察的话,你就会发现景颇人的弹弓或****的背面,几乎都沾满了鸟或动物的毛血,那就是&毛血祭&的标志。景颇人猎杀动物后,第一时间,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毛血祭&。具体的做法是,如果打得鸟之类的话,先将鸟血涂在弹弓或****上,再把鸟头顶上的毛拔下来粘在血之上。如果打得大野兽的话,拿一点兽血拌上几种能吃的叶子,涂抹在枪口上。并口中念念有词,口诀的大体意思是:我的枪啊,神圣的枪,但愿枪抢如此,弹不虚发,往上打在头上,往下打在胸口上,往左打在左腿上,往右打在右腿上,让子弹长眼睛,枪枪兽倒,次次收获,&&。&毛血祭&在景颇族中已经形成了一个规矩,一定要把猎获物的毛血洒一些在寨门外的山野上,要不然是不允许抬进寨、拿进家的。
  (2)报信枪(sho-u ngau):如果在狩猎中猎获大猎物的话,不能悄悄地抬进寨、抬进家,要将猎获物摆在寨门外,鸣枪报信。如果猎获物是母的,放7枪;如果猎获物是公的,放6枪。然后邀约人来解体之后,才能拿回家去。
  (3)祭山神(zhitung gvau):一旦收获了猎物,一定要割下一片耳朵,在寨门外夹在木桩上祭献山神&直统&。因为野兽都是山神的牲畜,一旦丢失的话,它会到处找的。当它看到夹有耳朵片的木桩时,它就知道野兽落入了人类的手中,不再寻找,并祝福人类不要有灾有难。景颇人认为,如果不 祭山神的话,山神会跟踪到家里来咬人的。
  (4)树碑立传(lozing chuq):一旦猎人猎获得老虎的话,大家聚众举行庆祝活动和授予&英雄猎人&称号仪式。根据老虎尸体的长度,在头部、尾根、尾稍部位各栽起一块石头,树碑立传,让世人称颂和敬仰。这是猎人受到的最高礼仪,并载入了狩猎的史册。
  (5)官娘哭虎(zaupyi lo ngau):一旦猎人猎获得老虎,把它摆在寨门外,派人报到领主官家去。之后,官娘会拿着特制的花毛毯,来到摆放老虎的地方,用花毛毯将老虎盖住,进行哭诉。景颇人认为,老虎是兽中之王,领主是人中之王,平起平坐,各得其所。如今,老虎落入了猎人之手,那不是猎人故意所为,而是老虎不注意撞到了猎人的枪口上。这也给了我们教训和启示,今后,一定要与自然界、与民众和谐相处,安居乐业等,这也就成了官娘哭虎的主要内容。
  (6)灶灰祭(myiwap zam):一旦猎人有了较大的猎获物之时,家里人会准备一包灶灰,等猎人进家的时候,将灶灰泼洒在楼梯脚,叫猎人踩过灶灰再进家来。这个灶灰据说主要有驱邪、辟邪和去除猎人身上瘴气、毒气的作用。同时,还是将脚印留给山神看的一个标记。山神寻找动物来到家门前,看见在灶灰上的脚印,就不会进家咬人了。
  (7)兽头祭(sho-u jvang):猎人家中客厅的竹笆墙壁上,一排排地挂满了许多兽头骨,这即是兽头祭和猎人勇敢勤劳的标志。久而久之,兽头祭就逐步变成了景颇人图腾崇拜的一种圣物和独特的审美习俗了。
  (8)兽肉祭(shojvam sho):猎人将兽肉拿回家中之后,用兽肉内脏等做成一道很独特的菜肴,请几个德高望重的长者来品尝,长者们在席间品尝着佳肴和美酒,都会说一些吉利与祝福的话,这种形式就叫做&兽肉祭&。&兽肉祭&的菜肴,女人和小孩是不吃,也不参加的。
  (9)松鼠祭(wunsho jvam):猎人好长时间没有打到大猎物了,只打得一只松鼠的话,就要拿这只松鼠作松鼠祭:用松鼠的血擦一点在枪口上,口中念念有词:让螃蟹花叶遮住野兽的眼睛,让海棠花尖塞住野兽的耳朵,让野兽径直来到我面前,让我象射杀松鼠一样猎杀大野兽&&。不管灵验与否,这是寄托猎人内心希望的一种形式。
  (10)干巴祭(shojvuq jvam):猎人好长时间没有打到猎物的话,出去狩猎前,将兽头祭时插在篱笆墙上的干巴烧吃了,并口中念念有词:我阿公打过不少猎物,我阿爸打过不少猎物,我也打过不少猎物,让我继续打到猎物,象这墙上的干巴一样,永远吃不完&&。不管灵验与否,这是调动猎人积极性和精神寄托的一种形式与做法。
&  9、狩猎的伦理与禁忌
  打猎是旧时景颇人生活中的重要依据和经济来源之一,所以,过去景颇族的男子们都精于打猎,同时也很讲求应有的伦理道德修养和禁忌。所有的猎人们都在遵守和维护着这些伦理道德与禁忌。具体如:
  (1)狩猎期间不与妻子同床。虽然夫妻同床共枕,繁衍人类子孙是人之本能行为,但狩猎期间接触女人,却被认为是低级龌龊之举,所以,狩猎期间为讲求身心洁净,不与妻子同床。
  (2)抓到幼鸟雀要放生。因为大鸟雀都是由小鸟雀变成的,整死小鸟雀,就意味着以后不会再有大鸟雀可猎获了。所以,不能虐待,不能整死幼鸟雀,而要放生。
  (3)要善待猎狗,不能打骂。狗是人类的朋友,同时,还是人类的有恩之物。平日里,狗对人类最忠诚。所以,猎人要善待猎狗,训练好猎狗,利用好猎狗,而不许随便打骂猎狗。
  (4)要珍惜猎获的兽肉。猎获的兽肉,是自己辛苦劳动的成果,不能随便丢弃、随便处理,一定要尽量收拾好,处理好。不然的话,说不定还会得罪山神&直统&哩。
  (5)猎获兽肉不能独吞。一旦狩猎有了收获,一定要按照传统礼仪程序料理,这样,狩猎才会细水长流,永远享受着收获与快乐,而千万不能独吞。因为人们认为,独吞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
  (6)要祭祀山神。山神是所有野生动物的主宰者,千万不能得罪它。一旦有猎物收获,要牢记首先祭奉山神,祈求它保佑和再有收获。
  (7)设陷阱和诱猎器具时,要安民告示。设陷进和设诱猎器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为了不出差错和不伤及人们,一定要首先做好安民告示,让大家千万注意。只有这样才会达到猎获的目的。
  (8)不可携带女子狩猎。女人是人类的母亲,有她伟大的一面,但在力量的对比上女性又是弱势者,而且在危险的时候,女性带有阴气,所以,狩猎时是不许携带女子的。
  (9)遵守吃的禁忌。狩猎的目的,总的来说是为了吃,但又不完全只是为了吃,它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乐趣。所以,在狩猎文化中已经形成的民俗,特别是吃的禁忌,猎人是能够遵守的。
  (10)猎人不能从螃蟹花藤底下穿过,也不能跨过;不吃螃蟹花做的菜肴。因为猎人认为螃蟹花叶会变成野兽的耳朵,吃了了螃蟹花,就会使猎人的眼睛发花,于是,就有了这条禁忌。
&& (11)未成年人不可食用野兽的眼睛和脑子。猎人认为吃了野兽的眼睛和耳朵,就会有蚊虫来模糊眼睛,所以,不吃野兽的眼睛和耳朵。
  (12)不吃野猪的鼻子肉,吃了会打鼾。人们认为人会打鼾,都是吃兽类的鼻子肉造成的,所以,不吃鼻子肉。
  (13)年轻人不可吃野兽的尾巴肉,因为人们认为吃了尾巴肉就跑不快了,所以,不吃尾巴肉。
  (14)野兽的肝,要献给长老食用。收获猎物的肝脏,要献给尊敬的长老们食用。猎人们认为,向老人进孝心,让老人多说些吉利的话,可以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
  (15)要牢记禁捕杀的动物。禁忌捕杀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或是吉祥的象征物,所以,猎人要熟悉和牢记禁忌捕杀的动物名称和种类。
  (16)当年结婚的人禁参加狩猎活动。当年结婚的男性本是一生中的大喜之年,但是,也因接触女人太多而阴气较重,所以,干脆被禁止参加狩猎活动了。
  (17)老婆有孕在身者禁参加狩猎活动。人们认为,老婆有孕在身者参加狩猎或战事活动等,会对腹中的胎儿有影响,一旦孩子生下来也会有缺陷等。
  (18)女人禁参加狩猎活动。女人属于体力等方面的弱势群体,而且阴气重,对狩猎不利,故历来被禁止参加狩猎活动。
  (19)武器、猎器不准跨过;更不允许女人触碰。一旦男人拥有了****,就变成了不容别人触碰的圣物,还有猎器等也有了许多禁忌,是人们必须遵守的。
  (20)不能随便踩踏血迹。踩踏血迹,会沾上阴气,所以,要千万注意,不要踩踏到血迹。
  (21)禁用裙裤布块补上衣。如果用裙裤布块补上衣的话,会让猎人看花眼。
  (22)狩猎或猎获期间,未婚男儿忌讳串姑娘。因为小伙子串姑娘后,很容易精力不集中,而且身上占有阴气。为了达到收获猎物的目的,狩猎期间最好不要串姑娘。
  (23)猎获老虎时,其头颅不能带进村寨和家中(可带虎牙)。因为老虎是兽中之王,其头颅带进村寨,对百姓不利,所以,要在野外供奉给山神。
  (24)猎物的头颅对猎获者来说就变成了圣物,所以,除了肉、脑子等可食性肉质可烹食外,头颅架不可烹煮或食用。要完整地栓挂在墙壁上。
  (25)猎物的头颅肉,猎获者不可食用。猎物的头颅肉要做成一道风味独特的菜肴,献给德高望重的长者们吃,让他们多说些祝福和吉利的话,鼓励猎手往后成为狩猎英雄。但猎手、妇女和儿童不参加食用。
  (26)狩猎途中,不可与女人相遇、交谈;要尽量避让路人。猎手在途中要机灵一点,尽量避让路人。因为人们认为,与路人相遇或交谈,会影响猎运。
  (27)老婆坐月子期间不参加狩猎活动。老婆坐月子期间,家里属于阴气重的不洁净之地。所以,男人就不参加狩猎活动了。
  (28)不猎受孕母兽。母兽是繁衍兽类之源,受孕母兽就是猎手日后猎获的希望。所以,不猎受孕母兽就成了严格的禁忌。
  (29)猎手在狩猎期间不吃舂筒饭菜。猎手们认为,舂筒是个洞,不吉利。所以,狩猎期间尽量不吃舂筒饭菜。
  10、安全与注意事项
  狩猎活动,咋一看好像是脱离世俗,纵横驰骋的理想休闲佳境,让人联想到剽悍的猎手,奔驰的动物,苍凉而蛮荒的山野,那一幅幅异样的粗犷之美的画面,往往成为人们向往、追求的极大动力,而且很少有人想到狩猎是冒险家的乐园,也很少有人将狩猎与事故、赔偿等联系起来仔细考虑过。然而,狩猎中的事故与赔偿问题等确实是个应该认真考虑的事宜。在上面所讲的&勒瑶夫妇与儿女们的传说故事&,讲的就是一旦人们一心只想着一件事情,就会走火入魔,鬼使神差,糊里糊涂地犯下自己都难于原谅的错误。为什么九兄弟同时会把父亲看成是猎物呢?就是一心只想着猎物,想尽快打到猎物而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这一传说故事,就是提醒人们在狩猎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不过,不管猎人怎么注意,看走眼的时候还是会有的,无意伤人的事件难免还是会发生的。除了尽量避免事故外,一旦发生了事故,关键的问题是要面对现实,正视事实,要有仁义道德,要奋不顾身,尽力抢救,千万不能隐瞒事实或遗弃被伤者而只顾自己逃跑等不道德的卑鄙行为产生。其他如发生跌伤,蛇虫咬伤等事故,也要及时处理,及时医治,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意外事故与损失产生。(这里略去了景颇族在狩猎中对事故及赔尝的整套理论、规定条款和各种实物替代范例等)。
&(编辑:剧艳光)[字号:
]前一则: 后一则:
热点民族文化
推荐民族文化
最新民族文化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脑不发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