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学打篮球受伤,导致嘴部缝针,他办了深圳大学生医保保,请问他这个事情保险公司给

英国医疗保险制度到底是怎样的?英国看病不是免费的吗?为什么在斯特福德丑闻事件后人们开始质疑甚至批判他的制度?
按投票排序
就个人所知,介绍一下主要发达国家医疗保险体系的概况,可以说有两个极端。其中一极是英国和日本,其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做到了全民覆盖,具有强制性,日本社会医保的资金来自工人和雇主的缴费及政府的补贴(即保险费和税金构成),而 英国 的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 全部由税金构成,强调政府控制卫生资源的投入及分配,社区保健是其卫生服务的重点。当然,加入国家社会医保体系的民众也可以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其与NHS并不冲突,但这通常属于收入较高人群的一种选择,或优秀雇主福利计划的一个吸引点。另一极是美国,作为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全民医保体系的国家,其公共医疗保障体系仅仅覆盖如下几类人群:高龄、残障、低收入、军人等,其他人群的医疗保障交由商业健康保险解决。所以,美国是世界上商业健康险最发达的国家,同时,美国私立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占比超过了80%。与欧洲相比,他更强调市场的作用。处于两者之间的是法国、德国,他们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覆盖了90%的国民,亦具有强制性,其筹资模式以雇主和雇员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为主,政府税收补贴为辅。在德国,政府不参与法定医保的实施和管理,法定的医疗保险公司也不隶属与政府(作为加入中国社保体系下的大家,是不是很不习惯?),是具有法人地位的按公司法管理的非营利性机构,不追求利润,只追求资金平衡。了解以上情况之后,可以看出,英国看病的确是免费或近似免费的(国民被要求强制加入NHS后通过税费已经强制扣除了)。但正因为全民均可免费诊疗,使得医院运行效率低下,医护质量不高(@提到的就是证明);医疗费用增长过快,财政负担加重;这些问题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显现,对NHS等医保制度的批判也由来已久。当然,问题在德国、法国也都存在,大家在医保方面的改革几乎是持续推进的(例如提高加入商业保险要求的最低工资标准以保留高收入人群留在社会医保体系以减轻财政压力,发展补充商业保险市场等),但直到目前,问题也没完全消失。再看依靠市场的美国,医疗费用飞速上涨的问题也是其商业健康险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他们商业健康险公司的选择是进行管理式医疗的尝试,即保险人参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管理,通过使医疗服务提供者与保险人共享经营利益同时也共担医疗保险经营风险的模式,与医院、医生等形成利益共同体,取得了相对明显的效果。各国具体的做法和改革方案网上应该都能查到,上面只是一个大致的描述。所以,我国的医保制度现在也很纠结,学欧洲,学美国,学日本,总想独独学好的部分,是很难的,硬币都有两面。需要考虑公平和效率,需要考虑政府的财力和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学欧洲咱们缴费水平不够,医保项目太不全面;学美国咱们医院主要是公立的,商业健康险严重不足。怎么改,让领导好好琢磨吧。吐槽时间:听说近期卫计委发布了两份征求意见稿,《二级/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征求意见稿)》。要求二级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应≤10天,床位使用率为85%--90%,住院患者死亡率≤4.0‰ ,住院手术死亡率 ≤0.28‰ …三级综合医院的平均住院日应≤9天,床位使用率为95%--100%,住院患者死亡率≤0.8‰住院手术死亡率≤1.4‰···这么玩的话,以后各级医院若患者死亡率接近临界值了,还敢收重症患者么?主攻疑难杂症的主刀医生还敢站上手术台么?为了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为医院服务能力制定客观标准,出发点肯定是好的,但若没有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拍脑袋的制度规范反倒会使得好心办坏事。以上内容部分参考《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规律研究》,部分参考行业交流材料。
难得碰到个专业对口的问题.首先,高票答案概括的。。勉强说还不错,如果说医保界也有两大阵营,那么非UK的国家卫生服务保障模式和USA的商业医疗保险模式莫属了,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其实也很好理解,靠国家还是靠市场(事实证明都不靠谱)靠市场的最后还得国家来兜底(obama care),靠国家的的最后就变成医生消极怠工,没钱的只能干耗着,有钱的都投奔私人医疗保险/机构去了。那么回到问题,英国的医保到底是怎么回事捏~稍微科普一下,所谓NHS是英国在二战后首创,于1948年正式实施的由政府税收统一支付的,以“医院专科医疗服务”+“全科医生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构成的全民医疗服务。简单的说它的本质是一种以税收为基础的全民医疗服务。它创立之初简直就是共产主义医疗制度的典范,第一条原则就是按需分配好咩。。。。结果嘛~~就像大x进一样,这种完全违背生产力的制度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好咩。按照刚刚建立时候的计划,医疗机构全部国有化,医生固定工资,患者有病没病随时都可以去全科医生那里报到,只要觉得有必要,随时可以转诊专科医院。直接的结果就是医院爆满,医生不想干活。然后NHS宪章里面还有这样两条;1,90%的患者应该在13周内获得专科医生诊治,其余26周内..... 2.手术的等待时间一般不超过18个月.........。对,没看错18个月,换在现在的国内,估计医院医生已经被砍光了。。。。所以NHS不得不改革,至今已经经历过6次改革的NHS,依然有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其实就是缺钱和患者等待时间长.....虽然预算逐年增长,但是任然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2009年的医疗费用占gdp比例已经高达8.9%。 历次改革的主要目的其实都是控制开销,提高效率,但是成效都不明细,唯一明细下降的是人均病床数量。。。。。从1950的千人10.8降到了千人3.4。。。。直接表现就是患者的等待时间太长了,1978年巅峰时期,在英格兰地区的waitlist上等待手术的患者多达67w人。做个外科手术动不动等个20周神马的。。。公共医院的不堪重负,直接导致了私立医院和保险机构的扩张,代价嘛,就是患者自费咯至于斯特福德的悲剧其实也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盲目追求成本控制,医院追求利润分配,结果就是患者的需求得不到保障,当然这种情况肯定不会长久存在。不过我也怀疑,这家医院是不是过分被丑化了,可能它本身就是一家承担老年人医疗的机构?不过单纯的否定式没有意义的,否则英国人民早就揭竿而起了。。。6次改进都体现了英国政府变化的决心,另外全科医生的制度的确给了很多国家启示,比如上海这两年就搞的风声水起的。也有答案提到了对外国人的覆盖等等,其实没有绝对的好坏,大家都在改,只不过起点不一样,NHS的原则就是不额外征费,美国人的原则就是自由,想不想保险,凭什么要国家来帮我决定?我凭什么要交税帮别人医疗?顺便提一下,现在世界上公认健保做的的最好的国家有这几类---1.北欧土豪国,钱多,人少,怎么搞都好,福利国家你懂得 2.新加坡,储蓄医疗,没钱靠保险,大家一起帮你兜底 3. 部分欧洲国家,法国,德国为代表,全民强制健康保险,国家统一收费,找私人保险机构来运行,再加上国家的调控 4.新兴亚洲国家,日本和台湾是较好的代表,都是全民健保制度的佼佼者,但是日本深受老龄化困扰,经费赤字多年;反观台湾,经过多年改进,已经可以盈利了lol第一次写这么多~撒泼打滚求赞好咩~~~
在英国,朋友腰部受伤了 去医院看 医生看了看 说 给你止痛药 回家吃吧朋友就想 吃止痛药也治标不治本啊 吃了两天一周后又去找医生 大夫啊 为啥我腰还痛啊?大夫答 因为你没吃止痛药啊!
说NHS免费的都是笑话,所有工作的人在收入中都有将近10%工资作为国家保险,这大部分就是医疗保险,拿平均月薪3000磅来算,你一个月就交了近300磅作为医疗保险,全年相当于3600磅,这个数额的医疗保险不比美国便宜吧?英国是GP家庭医生制度,家庭医生的任务就是不让你看专业医生,减少开支, 交的保险的钱去哪了,你懂的。另外我不同意后面人对英国医疗质量的完全否定,他们看的都是gp,只看过gp怎么能否定医疗质量?专业医师读出来的很难,要许多年,工资高,吸引了各种精英。加上医疗设备先进,真的去医院,其实水平并不差
英国医疗简直逗b上次我一朋友膝盖受伤了,急诊医生检查完说没事,回家养养就好了,四天之后来复诊。四天之后医生说,卧槽,十字韧带断裂,手术吧。。。。有次我脚踝受伤去预约医生,人家告诉我三个星期后,我qnmlgb。。。。
刚好去年学社会福利思想的时候写的论文就是关于蒂特马斯——英国社会政策学鼻祖,他的教案前两年出了中文版,叫《蒂特马斯社会政策十讲》,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以下内容是干货英国的社会福利政策根源是1601年的伊丽莎白济贫法,现行福利政策的雏形是1834年修订的新济贫法,重要发展是1941年,最后基本奠定了“福利国家”制度的中心思想:普享性原则(Universality),即所有公民不论其职业为何,都应被覆盖以预防社会风险;统一性原则(Unity),即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理机构;均一性原则(Uniformity),即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资助。蒂特马斯提出了三种社会福利模型:A模型是剩余性福利,它来自于一个前设即国家对福利的强制性干预是不道德的,它否定了自由,而认为国家对福利的控制越少越好,主张由市场支配福利。这一模型默认了市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抛弃,不考虑公平与再分配的问题,因此这一模型是一种对需求(demands)的回应而非需要(need),代表国家美国,公民通过购买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来获得社会福利,优点是效率高,服务好,缺点也很明显,贵,将福利的提供交给市场就会产生诸如保险业中对不良保险对象的拒绝等现象,这就催化了社会中的不平等,即穷人担负了富人获得的福利的成本,市场是趋利的,福利的提供变成了保险业者和律师的牟利途径,而真正的需要者却得不到本应得到的东西,同时也会增加社会成员的羞耻感而破坏社会团结——正如他自己所说——“假如人们被他人视为负担来对待的话, 那么到时候他们将会像负担一样行事”。B模型指工作-成绩模型,将社会福利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个人所获得的福利与所做的业绩挂钩,也被称为“婢女型”。在这一模型中,社会福利被统摄于经济发展之下,但它面临着自由的缺失,不平等的扩大等问题,在蒂特马斯看来,这种模型很大程度上会强化人们的自私自利,最终瓦解社会团结。代表国家日本、德国,由国家推行一系列组合社会保险,从个人收入中扣除一部分,剩下由国家财政补齐,我国现行福利体系与之有极大相似。C模型即制度性再分配模型,将社会福利视为社会最主要的统合制度,在市场以外按需要提供普遍性服务。这一模型兼顾了自由与平等,它重视人们的需要而非需求,从而实现了普遍性与公平性。很明显地可以看出,蒂特马斯本人对模型C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其公平性而避免了耻辱烙印,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团结。代表国家英国及北欧国家,传统意义上的“福利国家”,社会福利来源为国家税收,弊端在下面说。准确地说,以英国为代表的福利国家制度并不能被称为保险,而是名副其实的welfare,每个公民生而享有的福利,以国家为主体推行的全面覆盖的福利体系,具体条目可以上网查。而这种福利体系几乎只可能在小国寡民的欧洲推行,它建立的基础是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而且人口数量足够少才能让国家财政有可能支撑这种全面高水平的福利政策,为了保证机会的公平而牺牲掉了选择的自由,国家从自由主义的幕后走到台前,由守夜人变成了公民的保姆,福利国家思想并非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上世纪30年代起流行的保守主义经济的一环,保守主义的一应弊端它都有,所以才导致了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然后才是新自由主义的出台,号召国家放开手,将市场的问题交给市场来解决,我们熟悉的国际友人撒切尔夫人就致力于解决因为福利国家而带来的失业率提高和国家经济发展停滞。尽管70年代时英国是新自由主义的发源地之一,但是百年来的福利制度难以一朝改变,至今英国仍是模型C的代表,国家包办类型的排头兵,但是在全球普遍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庞大的福利开支成为了国家财政的沉重包袱,大量靠着政府财政补贴过活的医院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没钱了。医院经费短缺,但是国家又硬性规定了医生人数,那医院只能在病人身上省钱,体现在①少收病人,尽量把病人拦在社区医院那里,全科医生初诊之后到专科医院之间往往是漫长的等待,之前看过一个新闻说有个英国人牙痛,预约之后发现自己要6个月后才能看上病,而不用排队的私立医院又费用高昂(有过国外生活经验的人应该有体会),因此英国人实际也有点现在中国看不起病的意思;②减少开支,由于医院承担了几乎全部的医疗费(患者只需缴纳几个英镑的处方费,药自己去买,医院不管药),因此为了省钱只能提供尽量低成本的医疗服务,所以才有了坑爹的斯特福德,把病人扔床上等死这种事儿也只有水深火热的资本主义国家才会出现吧(笑)。至于医院为什么没钱了……政府规定凡有职业工作的国民,每人每月交纳工资的0.75%,雇主交纳工资总额的0.6%,独立劳动者和农民交纳收入的1.35%作为医疗保健费,即可包括其家庭在内享受国家统一规定的免费医疗待遇。而现在英国平均收入是20000镑,算下来直接收上来的保险金是162亿镑,合273亿美刀,英国去年医疗支出占GDP的10%,即2520亿美刀,恩,大概90%的医疗支出是政府承担的,现在经济那么不景气,政府收入降低,给医院的钱自然就少了。学界对福利国家和费边主义的批判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从70年代甚至更早一直到现在都没吵明白,最戏剧性的是08年次贷危机搞得新自由主义也快跪了,真是30年河东40年河西的,左右都走不通,看来共产主义才是光明大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世界口牙(都别理我)
啊哈哈哈哈哈,这周论文做的就是这个,pain in the ass啊!!!!!!!!!腐国人办事效率低搞个调查就花了好几年报告又写了一堆!!!!看着太费事!!!!!好了言归正传,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确切来说主要指英格兰的系统,其他几个闹独立的制度还是有点差别的,但笼统也可以指全国的医疗系统。跟国内不一样的事是,英国医药是分家的,从大超市到学校小卖部都有药,不用配方,但要钱!!!!检查倒是不要钱的,要命!!!!!!我室友LUCY(英国人)摔断过一次手,在医院等了六个小时才轮到她!!!最大的问题其实还是waiting list.既然看病免费,大家都排排坐来看了....如果不是生死攸关的事情是不可能立即瞧上的.....Mid-Staffordshire的事情不是第一次了,之前还有Bristol Infirmary 的一个case,楼主可以关注英国人质疑制度不是从Mid Staffordshire开始的,Bristol 那个case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洋洋洒洒500多页的报告,还不是捅娄子了。
我也来吐槽一下,上年踢球伤到脚了,好不容易预约上校医,校医让我去医院照个X光。照X光的哥们态度很好,照完了就让我回家等结果。半年了,我现在都已经能踢球了,却还没收到X光结果。上两个月,一朋友打篮球手骨断了,断骨刺破皮露出来了,于是到医院挂了个急诊。挂完号就在等也没有人来处理一下,结果血流干了都没轮到他。NHS就是效率太低了,而且不要钱也只是医生诊断的过程。医生开药方让你自己去买药,处方药每种7.9镑。要是同时开好几种,药费一下就超多了。如果不是按医生的药方来买,药价更贵。
以前在英国旅游过,问过当地人,都挺自豪自己的保险制度的。后来了解下才知道英国的这个制度实在是太费钱了。
只要你用过发达国家的免费医疗,你就再也不会想用了。除非你是得了癌症,或者其他危重疾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英国是全民覆盖“NHS”,或者说英格兰覆盖这个,其他地区名称和细则略有区别。就算你是游客,留学生也能享受(现在的话,游客可能不能享受了,只有欧盟区居民或者6个月以上留学生可以享受)。现在可能新入境的留学生,需要缴纳一定的金额以享受NHS,细则没查。比如2014年某月起,留学生需要缴纳一年2000多元人民币以享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澳大利亚是只有公民和永久居民,或者特殊签证持有者才能享受国家的“免费医疗”——Medicare。其他比如留学生,强制购买私立医保。一年每人大概6000多人民币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的医疗体系比较复杂,这里就不谈私立医院了。你去普通公立医院,挂号费等各种收费,首先是被政府补贴过的。中国的医疗本身其实就有一定的福利性质。你付的挂号费,是大大小于医生的实际时薪的,剩下的来自政府补贴和“以药养医”。这一部分补贴的享受,跟你的签证,身份没有任何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做3个情景假设:情景一 小型车祸后,在中国,英国,澳洲分别会怎么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根据我的常识,我都是直接去三甲综合性医院,在以下的例子中也这么假设)如果撞出点小伤口,那么救护车是不必叫得,但是叫别人送你去医院,一般急诊一丢,要不了几分钟,人家已经开始处理你的伤口了。不缝针的伤口大约花不了100吧?没记错的话挂号费和消毒的器材费都是个位数计算的吧。伤口比较大,需要缝针,那么可能贵点,还要忍受点痛苦,但是肯定你送去医院就有人管你了,不至于等很久,如果你在流血的话。如果撞傻逼了……人都爬不起,绝逼救护车叫过来啊,中国的医院密度还是比较大的,救护车费用大概150以内肯定能搞定。部分地区救护车是免费得。救护车费用被不被居民医保,或者私人医保覆盖需要看情况。送去医院,第一时间就开始“抢救”你了。(在我国大部分城市,正规120急救车在市内出车5公里(含5公里)内每次收取出车费约为30元,超过5公里每公里加收1.5元(含往返里程),这还不包含医护人员出诊费、用药、应急处理费用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英国:撞出小伤口……去GP(类似社区医院中的全科医生),或者自己处理完算了……如果你去大医院,那么不好意思,你的伤口伤到动脉静脉并且流血不止而且要死了吗?没有?排队等吧,几个小时都是有可能的。伤口比较大,需要缝针,可能你能优先一点点,不用等几个小时。这种情况还算运气很好了,下面会解释为什么。被撞傻逼了,叫救护车啊。打过去,描述状况……如果人家觉得,只是正常晕了,没什么大碍,可能选择不给你派救护车。因为救护车是免费得,资源有限,不能阿猫阿狗出点啥事都是给你派救护车的。如果你能叫到救护车(建议夸张描述病情),那么一切都很美好,送去优先处理,反正不用掏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澳洲:小伤口参见英国。大伤口参见澳洲,不过保险一般不会全报销,和国内一样,有个类似免赔的额度,复杂,参见具体公司。通常情况下,千万千万不要叫救护车。一般救护车的花费大约是500澳元~1000澳元,就是人民币。你的保险不一定能部分或全部报销。持有全民医保Medicare的人,在大多数州是不能报销救护车费用的。(似乎只有昆士兰州和塔斯马尼亚州救护车免费)。澳洲一般人的收入也就4000澳元左右,叫一次救护车的费用是工资的1/8 ~ 1/4。中国最低收入大约在1500元,救护车费用通常不会超过几百。 相比之下还是比较便宜的。而且中国我取了最低工资,澳洲我取了收入的中位数。之后去了医院,就是各种难以想象的高额费用。Medicare理论只报比如手术费,挂号费这样的费用,药物一般是需要自己掏钱的。当然了,得了癌症是另一回事,但是起码在这个情况下,药费基本逃不掉的几百上千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你有点发烧,在中国你怎么办?直接去医院挂号啊,三甲医院直接去。前台对你进行粗分类,比如儿童就送到儿科去,成人一般送内科去挂号。挂号费没记错还是个位数X元吧,大医院要等,不至于等半天吧,我一般一个小时内就能等到。之后症状简单一般开点我讨厌的中药,要么发配挂水打针吃药。症状复杂的就要化验了。中国的医院多数还是综合医院,说白了就是验血x光核磁共振各种化验做了一般当场就能拿回医生处做诊断。一般不是极度复杂的病例,一天也就知道所以然了。顺带说下,中国的医保起码在大中型城市覆盖的还不错。报销制度比较复杂,在此不一一概述。比如我爸曾诊断出肺结核,貌似是自愈了,还是进行了一定的治疗,药费全是政府出,自己花挂号费。下面贴两张图,中国的急诊和一般看病的流程。门诊急诊急诊英国和澳洲的“门诊”,一般需要预约,几天都是运气好的。可能门诊了,也可能因为医院不能做该项检查把你喊去某个专门的检测机构来检测,效率比较低。我经历过的地方,检查结果都出来的很慢很慢。医院就算能做该项检查,不一定能和大多数中国医院一样,当场出结果。上面说的比较乱,有问题我会改或者补充的。下面说说英国和澳大利亚。英国对所有英国境内,或者说英格兰境内的人实行医保。但是,理论上你是不可以直接去类似“三甲”医院的。英国和澳大利亚有一种叫做“GP”的东西,类似于国内的社区医院,全科医生。你看病,理论上需要先去找GP,GP能搞定就他们搞,搞不定把你“推荐”去大医院。比如发烧,去看GP有时候感觉你精神还不错,就让你预约一下……预约到下个星期,可能你都自己好了。看着情况糟糕点的,帮你直接看,ok发烧,开点万用药等自愈吧……看病免费,然后你去药房自己买药。药一般不便宜……除非你是低收入人群有折扣卡。顺带说比如拔个智齿,可能英国的确不要钱,那些麻药之后的消炎药貌似都免费,同学拔过。只不过他预约排队了将近一年。国内呢?1000左右就搞定了吧,一周内搞定不是事儿吧?有些人的保险可以报销。同学在英国生了某种“癌症”,在医院住院治疗了很久,的确一分钱没花,看上去很美好。但是你要知道你为这个交了多少税啊。国内的重大疾病险才几个钱?还有各种什么医疗互助啊,城镇居民医疗体系也把这些疾病慢慢覆盖了,没记错的话。英国有钱人是不会用免费医疗的,买高昂价格的医疗保险,享受感冒直接找专家医生看病的权利。要知道,感冒在中国就算挂专家号也就是那么点钱,在私立医院就是天文数字了(当然了,保险公司会承担)。澳大利亚只对当地公民,永久居民,特殊签证持有者提供免费医疗,学生游客等一律没有。其他的可以参考英国,比较相似。我去英国后,自己把常用处方药全带了,自己感觉不严重就自己诊断一下,非处方药吃点。稍微不好点就网络咨询一下医生朋友,自己解决。澳大利亚一样,小病自救,手术坐飞机回国做。真得了癌症,就花外国政府的钱治疗。当然了,重大疾病险国内也买了,一年没几个钱,飞回国一样治疗。中国的医疗,要是没有中医的存在,我觉得基本非常好了。至少对大中型城市来说。遗憾的是,农村和小城市的医疗……唉……
我上次带妈妈去看病 过敏全身红肿特别难受,到那是急诊科 从八点到那 等…等…等,等到了11点半才看上… 医生问我怎么 我说她过敏,问了我妈妈有无过敏史 开了药 不到五分钟就让走了!症状都是自己说的 自己感觉的 也不做化验什么的!让我们去别的药店开药 他们那里不负责开药你要去临近的药店去拿着处方单开药 英国最晚12点药店全关门 我们费了老劲儿才找着一家开着的药店 差点就关门了 我妈吃完内药… 搁了一一天就不陪我在这待着了 定了机票回国了 回国住了半个月的医院呢!说是霉菌过敏… 现在到没事了 不过也不愿意再陪我去英国了
留英期间做过一次手术。去了医院以后有个中国大姐一直跟着我,她说是我的翻译。我怕是收钱的,说不要翻译我听的懂。她说你别怕,是你的私人医生跟我说你的英语可能对医疗词汇有困难所以让我来的,如果你有隐私的问题我可以在外面等你,我是医院的人,不收费的,你放心。保险制度啥的我不懂,反正那次我全程没有花过一毛钱。
你说的是NHS(national heath service)。这个庞然大物实在难以三言两语道清。近年来NHS的运营费用实在太高,英国政府感到越发吃力,只能采取各种手段削减支出。斯塔福德事件应该就是在削减NHS费用的大背景下的极端产物。
NHS体制,注册过,我提交的学生减免费用,还要等一个月它发确认信什么的。。然后补牙的时候就在NHS机构里。吐槽一句很慢,但是比私人牙医诊所便宜很多。其他我没看过,我朋友之前生病住院说是免费的。比较搞笑的是我室友智齿,医院说只接急诊,让她吞止痛药,她后来打电话说呼吸不过来了(有点夸大成分。。)医院才同意她去挂急诊。也陪朋友去过当地的医院,搭公车过去,远离市中心,总体感觉就是比较慢,但是医生护士态度很不错,费用也还好。
本人在英国留学,前不久陪同朋友去医院,感受了一次英国免费医疗,最后和英国当地同学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分割线--------------------7月22号在学校体育馆健身时,朋友Joey意外受伤,右手无名指指甲断了,虽然指甲上半部还连着,但下半部翻了起来,经过工作人员简单处理后,托着一直流血的手,我俩打车去了Norfolk and Norwich University Hospital,类似国内附属医院急诊室。入口处一个红色牌子,写的Accident & Emergency. 进去后到reception登记,得知Joey是第一次来这个医院后,前台告知我们要先注册,于是询问姓,名字的首字母和生日,随后直接调出了Joey的个人信息,问他是不是住XXX,确认后,询问他怎么受的伤和我俩的联系方式等信息,期间还拿出个表,让Joey自己选自己的种族,White啊Asian啊什么的,每个种族大项下还有小项进行细分,最后选的第11项。登记后前台让我们在座位上等着。手依然在流血。过了5-10分钟,来了个穿制服的大妈把我们叫到屋子里简单看了下伤口,随后给我们个条形码小条让我们去拍X光,X光不用排队,拍完也不给片子,再回去找制服大妈时片子已经显示在大妈屋子墙上显示屏上了,大妈和一个穿制服的黑人小哥儿讨论了一会儿,制服小哥儿让Joey上躺椅,告知他,你的指甲断了而且你的bone broken了,问了一大堆有没有过敏史,疾病,接种过某某疫苗没等问题,随后给了Joey三粒止痛药,让他躺着等大夫,随后是漫长的等待,他的手还在流血。我俩边等边在屋子里聊各种酷刑啊,渣滓洞啊,刘胡兰啊什么的。2个小时以后...来了个穿黑色裙子的便装美女,居然是苦等的大夫,她把Joey叫到小屋,我尾随而入。她给Joey手指打了麻醉药,试着看能不能把指甲拔掉,虽然指甲已经断了,但依然剧痛无比,就没拔,Joey感觉特别疼,大夫还Sorry了好几次...然后让Joey第二天上午11点再来。随后包扎了一下,给拿了盒药,就结束了。我陪着高举流血的手的Joey溜达回学校。第二天我没陪同,Joey说去了没等,直接就手术了,具体怎么手术的没细问,说下周再去换纱布就可以了。整个流程一份钱没花,包括给的药,都是免费的,早知道就不用在去急诊室的途中取200镑现金了,当时心里想的都是国内医院因为患者没钱不给予医治的新闻。给药的时候只是确认了下是全日制学生,制服大妈添了个小表格就结束了。前天晚上正好同学聚会,英国同学Dominic也去了,我跟他感慨,没想到医疗是免费的,但是需要排队,问他英国有没有收费的私人医院,他说有,但大部分都是免费的医院。然后他说有好多人以为医疗是免费的,于是很高兴,其实不知道我们每个人都纳了好多税,有时候会纳高达50%的税。我开玩笑说你也开始纳税了?他说当你买东西的时候就是要纳税的。的确,留学生到英国来的每项消费都是要纳税的,这也是为什么作为一个外国人也可以在英国享受到免费的医疗。
前两天听说一个很胸闷的消息:有个中国姑娘出车祸因为是周末医生没上班在医院等死了。觉得不可思议但又似乎不是。之前室友学医,他说我们镇上的医院只能处理minor injury,如果严重就急救车送到半个小时开外的城市里去,我当时就想过这半个小时不会出人命吗? 这是硬件问题。其实在英国的孩子们都知道,医学院的同学们都是天分极高后天极拼命的一群人,可他们向公务员考试中的精英一样也挽救不了全科医生这个像极了中国机关系统的体制:你的收入不靠天不靠地不靠自己,于是让绩效见鬼去吧。这是系统问题。BBC还播过一个病人去医院等了很长时间询问工作人员时被告知:wait here or fxxx off。 这是软件问题。但现在想想我们国家也有差不多的毛病,而且还要钱不也活得好好的。我们这么操心英国人干嘛?
英国是Tax-based health system。所谓免费是说free at the point of use,其实并不真正免费,因为大家都交税了。不满的原因: 这个体系绝大部分由国家运营,就是其它答主提到的NHS。由于缺乏竞争,加上机构冗余,效率低下。前面答主也提到了等待时间长,且医疗质量不一定高。再加上欧洲普遍人口老龄化严重,大家觉得负担不起高税收去养这个医疗体系了。另外,前面答主有说的不准确的,医疗体系分为tax-based health system和social insurance system。美国其实是混合体系。并且obama care搞insurance mandate,美国也快成全民医保了。手机党不方便,有空再来详细答。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英国公费医疗系统叫做National Health Center,如果在街上看到NHS的标志,就是它的社区医疗中心了。留学生来到英国后,大部分人会选择离自家最近的NHS注册。注册不需要预约,只需要带本人护照、英国签证和最近的银行账单,然后在中心填两张表格即可完成注册。然后,你就可以享受英国的免费医疗了。有人发问:“既然NHS是免费的,为什么还要你带银行账单去注册?”因为银行账单上有你家的住址,NHS需要根据银行账单上的住址核实你的信息。在英国生病了,应该如何就医?首先,必须先找你注册的NHS的Gp,也就是社区医生。社区医生初步诊断后,会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转到医院。因为都是公费医疗,所有医院之间的区别不大,所以转去哪所医院由社区医生决定。当然也有极特殊的情况,譬如病人有医疗保险或者患了特殊病症,那么病人可和社区医生协商,申请转到特定的医院。注册了NHS,去找社区医生看病的话是不需要现场排队挂号的,但需要提前邮件预约。预约医院等待的时间有长有短,因为医生会根据病人情况的轻重缓急作出决定。若医生认为你的病情不紧急,那么病人就需要等待,所以有人抱怨几个月也看不上病。我跟来自爱尔兰的同学聊他们对英国NHS的印象。出乎意料的是,爱尔兰的同学觉得英国的公费医疗系统比爱尔兰给力多了。我同学说:“我有慢性病,需要每周复查。在爱尔兰,可能得提前好几个月预约。但是在英国,我上午8点打电话给我的GP, 他们直接给我预约了9点。我8点50分到达NHS, 9点就见到医生了。哪像在爱尔兰,即便预约了,在医院还得等上几个小时。”爱抱怨是英国人的本性,看来英国的公费医疗系统也没有那么差。在公费医疗系统之外,英国很多公司还会为雇员购买医疗保险。这样雇员可以报销私人医院花费。但私人医院也不是随便能去的。首先还是得找GP诊断,然后有医疗保险的雇员可以在公共系统或私人医疗系统之间选择。我认识一个华裔叔叔,他曾经在英国换过一段椎间盘。有次他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导致抓握物品都有问题。幸好他所在的公司给所有员工买了医疗保险,所以跟社区医生沟通后,他选择了私人医院进行治疗。打电话后的两三天,叔叔就约到了私人医院。正好接待他的医生是间盘替换的专家。看过他的情况后就建议直接做替换手术。叔叔一开始想保守治疗,但医生拿出大量的模型、资料向他解释了手术原理。最后他同意手术治疗。整个手术大概进行了一个半小时。在医院休息一夜后,叔叔感觉良好,就自己开车回家了。院方建议在家休息两周,但叔叔闲了一周就浑身难受,第二周把他家的门给修了。我感到十分惊奇。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伤筋动骨一百天。”替换间盘是一个大手术,没想到叔叔恢复得这么快。据叔叔介绍,私人医院的技术先进,但也很昂贵。整个手术下来,一共花费了11360英镑,折合人民币11万多。医生第一次得咨询费就花了360英镑,时长约1小时;第二次咨询便宜点,花了200英镑,但只有20分钟。给医生的手术费约2400英镑,给麻醉师的酬劳约900英镑,几天的住院费一共7500英镑。当然,这些钱都由保险公司支付。免费的公立医疗和昂贵的私立医疗之间的鸿沟让很多保险公司叫苦不迭。于是很多保险公司拿出政策,鼓励投保人选择公立医疗。如果选择在公立医院进行手术,那么在院期间按照100英镑一天给投保人补助。对比私立医疗令人瞠目结舌的花销,其实英国“免费”的公立医疗也不便宜,难怪英国政府的财政赤字逐年拉大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医保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