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卡秋莎俄语论坛在抗美援朝中的作用

苏联在朝鲜战争中的作用?_百度知道
苏联在朝鲜战争中的作用?
而我国肯定在这时不会坐以待毙,根据当时的协议在我国受到外来势力威胁时苏联和美国作为2战后得利最大的国家其在2战后经济和军事都得到了显著发展,翻查历史当时我国和苏联是战略同盟国,苏联将会最大限度提供军事物品和生活用品来支持我国,实现其对于亚洲军事战略的布局。苏联的入局很大程度的限制了美国对于朝鲜战场的布局,同样苏联也不会,美国对朝鲜发动战争,很明显的是为了占领土地。所以在朝鲜战场上我国能经受的住与当时装备先进的美国长达数月的抗争。而最终我国平息了美国对朝鲜的侵略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不是的,等等)和年轻的中国空军一起创造了一个令美国恐惧的米格走廊,苏联的飞机和苏联一个航空团(驾驶员穿中国军装。因为中朝并没有实力完全消灭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完全靠中国自己,美国仁川登陆的那一刹那,朝鲜半岛分裂,美国完全统一朝鲜半岛,朝鲜分裂的问题,说中国话,是不切合实际的),就决定了朝鲜战争只能有两个结局;第一,朝鲜战争中著名的米格走廊。第二,但是派遣了一部分部队和援助了大量的战争物资(朝鲜战争那么大的战争消耗。类似的还有很多没有苏联的援助,你以为都是中国空军的功劳吗,这样当然没有分裂一说了,形成两个国家苏联迫于国际压力没有直接大规模的派兵参战,朝鲜战争打的还要艰苦而且胜负还不好说至于
为中国抗美援朝提供了空中支援斯大林在一份电报中指责空军元帅克拉索夫斯基和别洛夫将军培训中国飞行员的工作进展太慢,并说,“中国军队不能在没有空军掩护下战斗。因此,应当尽快建立一个由8个中国空军歼击机师组成的集团军并将他们派往前线。现在这是你们最重要的任务”。同时要求“别洛夫的一个师可派往靠近中国东北边境的地方,两个师可放在北朝鲜后方,从而给中国歼击机师靠近前线腾出两个机场。这是绝对必要的。应当这样来进行安排,即中国人在前线只能靠自己的空军”。据第64航空军报告,在月最激烈的战斗中,中朝军队“由于没有航空兵支援,在敌人优势兵力的攻击下被迫撤退”,而出于同样的原因,反攻“大多数是在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实施的”。许多当年参加朝鲜空战的苏联军人都强调,“他们的空军与中朝的地面部队没有任何合作”,甚至也没有通过军事顾问进行过这种工作。由于缺乏联系,竟然发生过北朝鲜高射炮向苏联飞机开火,以及苏联飞行员击落中国飞机的事件。苏联空军在作战中没有出动过配合地面部队作战所必须的轰炸机,而且也没有准备这样做。洛博夫在接受采访时承认:“我们没有轰炸机。我们不曾有过一架轰炸机对美国军舰进行过轰炸”,因为“那不是我们的任务”。中国的材料也证实,仅有的一次轰炸西海岸大和岛等地美韩军队情报站,以配合地面部队登陆作战的任务,是中国空军第8师独立完成的(军中苏联顾问在战斗前已经回国)。
不过应当指出,由于受飞行技术的限制,中朝联合空军也很少在前线作战,他们只是在天气好的情况下才配合步兵作战,而“在恶劣天气下,不实施战斗行动”。到1951年12月,中央军委根据实际情况,对志愿军空军的任务也不再强调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而改变为夺取并保持清川江以北地区的局部制空权,有重点地保卫重要交通运输线、军事目标和工业目标,间接配合和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斯大林所顾虑的,当然是担心苏联空军参战的事实暴露以后,激化美苏之间的矛盾。值得注意的是,华盛顿与莫斯科有同样的顾虑。因此,美国人需要与苏联人共同保守苏联空军参战的秘密。实际上,美国空军很早就知道他们真正的空中对手既不是朝鲜人,也不是中国人--美国飞行员不仅在空中看到了欧洲人的面孔,而且在无线电通话中听到了俄语。这一情况上报以后,美国决策机构认为对此必须保持沉默并封锁消息,以免刺激舆论,迫使政府采取报复行动,从而导致战争升级。在决策机构关于是否应将俄国人参战的消息公诸于众的辩论中,美国国务院政策计划司司长保罗·尼采起草的文件对此做出了结论。他的的建议是对此必须保密。尼采对后来的访问者说:“如果我们公布真相,公众将要求我们对此采取相应的行动。最终,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只能是扩大战争,卷入与苏联更加严重的冲突。”艾森豪威尔政府也一直将这一消息“束之高阁”,因为如果“泄露出去,将形成与俄国开战的巨大压力”。正是华盛顿与莫斯科的这种默契,使苏联空军参加朝鲜战争的历史真相沉寂了40年。
无论如何,苏联空军在中国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整个战争期间,先后有12个苏联空军师投入了空战,轮番参战的空军人数总计为72000人,1952年最多时达到人。苏联空军的歼击机总共击落了1097架敌机,高射炮兵总共击落了212架敌机。根据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的统计数字,在朝鲜苏联航空兵损失了335架飞机和120名飞行员。在这场战争中苏联军人的总的损失为299人。总之,苏联空军不仅参与了朝鲜战争,而且在空战中成为中朝方面的主力军。虽然斯大林始终没有满足中国领导人最初提出的要求,即希望苏联空军与中国地面部队协同作战。不过,中国领导人后来对此也表示理解,他们再也没有提出这一问题。毛泽东在要求苏联空军援助的历次电报中,都特别注意提到,只需要苏联飞机掩护后方交通运输线。从前面所引电报的措词中也可以看出,他在讲到这一问题时的谨慎态度,实际上表明他理解斯大林的难处。!影响:苏联 战争对苏联的影响就十分复杂。一方面来看苏联是最大的赢家,战争令中美爆发直接冲突,而自己则从未正面介入。战争削弱了美国的实力,把美国超强的国力军力从欧洲铁幕一线的争夺转移到朝鲜战争的泥潭。为苏联争取了时间在二战后的废墟上治疗战争创伤,发展国防尖端技术,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而美国人则始终相信苏联是真正的幕后指示者。美国的国防军费开支在战后增加三倍,主要就是针对苏联。西方阵营也开始团结对抗苏联。 日本 日本虽然没有参战,但是,战争期间美军在日本大量的物资采购,对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促进了朝鲜分裂,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
朝鲜战争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抗美援朝中苏联的作用?
抗美援朝中苏联的作用?
补充:各位问友你们好,我知道苏联是有点阴谋,比如在联大的时候故意缺席不投反对票,恶意放高利贷。让中国在最困难时期还要偿还高利贷。到59年左右才还清。但我不想知道这些,只想知道帮忙的作用?比如米格走廊!
苏联负责提供中国武器,让中国来抗美援朝,苏联不敢直接出兵,与美国对抗不符合苏联的利益,战争期间苏联和中国签订了一系列的协议,给中国提供廉价武器,给中国技术及经济上的支持,所以苏联就不费一兵一卒来保卫了自家的后院。
半个世纪以来,原苏联空军的飞行员究竟参加过抗美援朝空战没有?是一个令人感兴趣却又难以解开之谜。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1992年,有关资料才逐渐解密。
战争初期,美国空军动用了44个驻扎在远东地区航空大队的657架作战飞机来对付北朝鲜,而朝鲜人民军空军当时还没有喷气式歼击机,只有20架性能落后的战斗机,高射炮也很少。而中国空军的作战部队当时还没有真正组建起来。
正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苏联空军部队共有13个师在1950年8月至12月先后进驻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和中南地区,其中别洛夫航空师是根据斯大林的提议于8月到达东北担负防空任务的。日,苏联飞机出现在朝鲜上空。根据驻华军事总顾问扎哈罗夫大将给斯大林的战况报告,这一天,朝鲜飞行团的6架雅克-9飞机“首次在安州地区执行战斗任务。这次战斗的结果是击落了两架B-29轰炸机和一架野马式战斗机。从战斗任务中,有两架雅克-9飞机未能返回”。
在斯大林眼中,出动空军为中国军队提供援助是最敏感的问题,而苏联空军在志愿军于10月25日正式打响地面战斗后的第7天便投入了战斗,尽管只是在鸭绿江上空,也足以说明斯大林的决心和对毛泽东出兵决策的支持。
苏联空军参加朝鲜作战的部队有许多特殊的保密规定:
1.飞机的伪装:严禁任何飞机从苏联领土起飞投入作战;苏联参战的飞机都要消除一切原苏联空军自身的一切标志;大部分飞机被喷漆成了志愿军飞机的颜色,部分飞机喷成朝鲜人民军飞机的颜色。全部涂上朝鲜人民军空军的机徽。
2.人员的着装:所有的飞行人员都换上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的服装,草绿色的布夹克、蓝色裤子、橙黄色的长筒飞行靴子。胸前佩带斯大林和毛泽东侧身头像的徽章。
3.苏联飞行人员的个人档案都作了修改,每个人都要宣誓决不泄露过朝鲜战场的秘密。苏联飞行员不准和中国人一起照相,不准送给中国人私人的照片。
4.苏联飞机不准在美军控制地区和海上飞行。1951年夏,苏联飞机的最南端被限制在平壤——元山一线(北纬39度附近)。
5.任何时候都不允许在电台中讲俄语。
以上规定,前4条行得通,执行得很严格。第5条办不到,他们说出来的“中国语”中国人听不懂,苏联人也听不懂,影响飞行指挥的正常进行,飞行员、指挥员不得不用俄语指挥飞行,这条规定自动流产了。苏联空军在中国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整个战争期间,先后有12个苏联空军师投入了空战,轮番参战的空军人数总计为72000人,1952年最多时达到人。苏联空军的歼击机总共击落了1097架敌机,高射炮兵总共击落了212架敌机。&& &&
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不久中国志愿军介入朝鲜战场,1951年中期以后,中国与苏联空军MiG-15多次成功地拦截入侵的美军战机,在鸭绿江南岸平原一带上空形成了著名的“米格走廊”,让美国空军飞行员闻风丧胆。一般以为“米格走廊”上的架驶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尤其当时美国国防部长范登堡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空军强国。”事实上苏联是秘密参战,斯大林命令国防部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负责向中国派遣航空兵师,苏军参战人员一律身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并严格限制其飞行员作战区域,南不超过平壤至元山一线,西不越过海岸线。许多飞行员经历过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作战经验丰富,他们主要使用位于安东与附近的机场,距离鸭绿江很近,在航程上比起前其要从日本起飞的美军战机占上许多便宜。此外,美军明文禁止空军单位进入中国境内轰炸或者是扫荡,虽然追击,在机场上挑战或者是小规模轰炸的事件经常发生,甚至有联军飞行员(包括其他国家与美国之间的交换飞行员)专门越界到机场上空叫阵,然而绝大多数的时间这些机场的飞机可以自由起降与集结。美军飞行员曾经在访谈中提到他们在鸭绿江附近空域巡逻时能够远远看到机场的飞机循序起飞,集节编队完毕之后以高度优势进行空战。尽管斯大林要求严格保密,苏联飞行员也接获万一有被俘虏的可能必须要自杀的命令,联军其实自苏联加入空战的行列之后,很快自监听无线电通讯当中知道苏联的介入,不过整个韩战期间联军方面也选择缄默的态度。大部分击落美军的纪录是由苏联与东欧国家的飞行员所取得,冷战时期由于苏联方面对于这个期间的作战资料高度保密,因此外界多认为是中国志愿军创下这些击落的战果。米格走廊的有限区域以及大多数空战都集中在这个范围之内,显示以美军为首的联军并没有失去对制空权的掌握,苏联与中国对于南下建立前进机场的意愿也不高,也造成双方都会到这个区域进行空战。以双方需要飞行的距离来看,美军的F-86平均停留时间在20分钟左右,从战果上来看,美军的确压制住志愿军在朝鲜半岛使用空权的能力。美国与苏联双方彼此心照不宣的原因,还在于不愿将战争扩大。米格-15在火力等方面优于美机F-86,而美机的瞄准设备则较精良。米格-15在最高速度,中高度爬升率,加速率以及最大升限等性能方面优于F-86,在回转性能上面比4/3机翼的F-86差,同时高速下的稳定性以及运动性不如F-86,高速下的大幅度运动会进入失速,导致新手无法解出而必须放弃飞机。只能说这么多呢 供您参考
其他回答 (4)
我想加你为好友,共同探讨问问。
十大元帅的后人今何在?
在国际上确定中国的地位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中苏同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作用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12页
文本预览:
中苏同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作用
内容提要: 1950 年 2 月 14 日中苏两国政府缔结的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虽然不是针对美国的, 但中苏同盟的建立在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极为 重要的作用。苏联是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强大后盾。 《中苏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力地牵制了美国, 使其不敢将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 苏联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提供了有力的军事援助; 苏联积极帮助中国 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大力援助中国建设工业基础;苏联在外交上坚决同美 国孤立中国的政策作斗争。 这些对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和完成国民经 济恢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和保证。 关键词:抗美援朝战争 中苏同盟 作用
新中国成立之初,1949 年 12 月至 1950 年 2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政府主席毛泽东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 1950 年 2 月 14 日同苏联政府缔 于 结了有效期为 30 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国双 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 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 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 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 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 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双方并宣布愿以忠诚的合作精神,参加所有以确保世界 和平与安全为目的之国际活动,并为此目的之实现充 分贡献其力量。”“缔约 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 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 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 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在缔结这一条约的同时, 中苏两国还签订了《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中国同苏联缔结
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时, 正准备集中精力用三年左右时间恢复国民经济,根本没有 料到很快就进行一场战争, 更没有料到是以志愿军名义同美国进行一场战争。中 苏同盟 的建立在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 用一句话概括, 就是苏联是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强大后盾。用斯大林的 话讲,在朝鲜问题上中国“有苏联盟国为其后盾”。[1]周恩来在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十八次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的报告中也说:抗美援 朝,“在政治上,我们有同盟国家,友好国家的支援”。[2]同盟国家就是指苏 联和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国家。 苏联是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
第1页/共12页
寻找更多 ""帖子主题:[原创]苏联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对华军援考略
共&2742&个阅读者&
军号:2779878 工分:9035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原创]苏联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对华军援考略
文章提交者:铁血老牌潜水员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32-0-1.html
苏联在中的对华军援考略今年是爆发六十周年,因此最近在网上出现了许多关于苏联在中对华军援的讨论。有的人说这些援助对于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有不少人持不同意见。和许多网友一样笔者也对朝鲜战争十分感兴趣,因此多方搜集资料对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苏联对华军援进行了简要的考证。因笔者不是专业人士,只是业余发烧友,所以如果有什么欠缺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也欢迎大家指正。一、朝鲜战争前的对华援助在解放战争中,苏联曾对解放军进行过有限的援助,将他们出兵东北时缴获的部分日军装备(主要是部分轻武器和少量重武器)移交给林彪的东北解放军,这些援助还不是无偿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用农产品折价交换的。这一期间苏联并未向解放军提供苏制武器,在1949年中共已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的情况下,苏联才开始转变做法,不过这时已变成两国之间的正常军贸了。1949年7月,出于解放台湾的需要,刘少奇秘密访苏时提出购买军用飞机,苏联向中国出售了几百架拉11歼击机。1950年2月中苏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向中国提供了3亿美元的贷款用于购买海空武器,同样是出于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但就在这时,朝鲜战争爆发了。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对华援助日越过三八线,三天后即占领汉城,朝鲜战争全面爆发。人民军在装甲部队的引导下一路高歌猛进一度将美韩联军包围在洛东江以南釜山地区的狭小范围内,但随着麦克阿瑟的仁川登陆,联合国军全面反扑,一直打到鸭绿江,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反复讨论决定组建赴朝参战。尽管在出兵前努力搜集美式武器和弹药(这是中国当时最好的装备)补充即将参战的部队,但既便如此,志愿军的武器装备相比于联合国军仍然太差。陆军的武器装备高度现代化,每个步兵师拥有各种149辆,装甲车35辆,各种炮959门,包括榴弹炮72门、各种直射炮(山炮、野炮、无坐力炮)120门、各种迫击炮160门、高射炮64门、火简筒543具,其中70毫米以上口径火炮(含炮)330余门。美军7个师和第8集团军总部(不包括南朝鲜军和其他“联合国军”的),总计有各种火炮6049门,其中榴弹炮568门、高射炮784门。火炮口径大、射程远,具有巨大的火力优势。每师有联络飞机22架,各种汽车3800余辆(其中物资运输车1300余辆),部队全部机械化和摩托化,机动快速;每师有各型无线电机1688部,密码机145部,甚至每个排都有无线电话和有线电话各1部,通信设备和战场侦察手段先进,指挥联络通畅、灵敏。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部队的装备与美军的装备相差无几,土耳其旅的装备相对落后。南朝鲜军武器装备与美军、英军有很大差距,步兵师没有装备,但编有各种火炮392门。而则志愿军武器装备十分落后,既没有空军,也没有海军,并且没有坦克,没有摩托化装备,防空和也很少。每个军共编有各种火炮520余门(其中第50军和第66军火炮编制更少),包括有直射炮108门、各种迫击炮333门、火简筒81具,没有榴弹炮和高射炮,其中70毫米口径以上火炮190余门。志愿军一个军的火炮还不如美军一个师装备的强,仅相当于美军一个师火炮装备的54%。志愿军第一批入朝6个军,加上志愿军炮兵的火炮在内,共有各种火炮不足3000门(其中)榴弹炮320门、高炮36门),仅相当于美军火炮总数的45%左右。志愿军装备的火炮几乎全部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缴获的日军和国民党军的装备,火炮陈旧、型号杂、口径小、射程近、弹药不足,多由螺马牵引驮载或由人员肩扛,威力小,机动性能差。志愿军一个军装备无线通信机只有69部,有线电话机375部,仅相当于美军一个师同类装备的5%和34%。各军入朝时只临时配备100辆左右运输汽车。步兵装备的枪支,美制、俄制、德制、日制和旧中国制造的都有,是所谓的“万国”牌武器,只有1/2左右是自动枪支。运输能力弱,在空军的轰炸封锁下,运输更为困难,尤其是跟进保障能力低,团以下单位的作战、生活物资均靠步兵携带。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仍然能够做出出兵的决定,这让苏联十分感动,用主席的讲法是这时才相信中共是真正的马列主义者。1951年二月周恩来与苏联驻华总顾问扎哈罗夫大将在北京签订了关于苏联向中国政府提供军事贷款的协定,规定以日中国出兵抗美援朝为界,此前订货全价付款,此后订货半价付款。随着第五次战役的结束,朝鲜战场进入了相持阶段。5次运动战虽然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志愿军也承受了相当大的损失,急需补充武器装备,这既是出于朝鲜战场的需要也是为了人民军队自身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因此中央决定向苏联购买一部分常规武器装备,同时商请苏联政府给予某些技术转让,以及帮助中国建设新的兵工厂,并使新工厂能及时投入某些统一制式武器装备的生产。经与苏联政府交涉,双方达成协议,由中国派出代表团,前往苏联进行谈判,徐向前被提名为赴苏谈判代表团团长。代表团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购买60个师的武器装备;二是请求苏联援助我国兵工厂的建设,统一步兵武器制式和生产152毫米口径以下各种火炮的技术转让问题。双方商定此次谈判是秘密的,对外不公开。5月25日,代表团从北京出发。6月4日上午10时,徐向前一行抵达莫斯科,受到苏联总参谋长什捷缅科大将的热烈欢迎。下午,徐向前率领的代表团到苏军总参谋部,说明代表团的任务,商讨工作日程。苏方对此次谈判十分重视,组成了以什捷缅科大将为首,包括副总参谋长马兰金等人的代表团。双方代表团经过3天紧张的协商,拟定了七项工作程序,具体项目由双方代表团的专家们磋商,重大事项举行高一级的谈判。徐向前初次出访,没有外交工作经验,认为朝鲜战场打得这么激烈,请“老大哥”支援一点武器装备和技术不会有什么困难。没想到这一谈竟用了4个月,直到10月中旬才达成协议。在徐向前和什捷缅科的高级谈判中,什捷缅科说:斯大林给苏军总参谋部的任务,是要帮助中国把军队建设好。这个任务,主要由我负责,请徐总长放心,一定会办好。军队编制要适应战争需要,搞得合理才能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我们卫国战争的经验,健全后勤组织及编制步兵、炮兵、坦克、骑兵师团是十分必要的。什捷缅科建议:根据朝鲜战场和中国的国情,中国军队师的编制不应一个模式,不要强求一步进入机械化,师属火炮可用汽车牵引,团以下的火炮用骡马牵引和驼载即可,便于随行步兵作战。坦克团必不可少,宁肯少编几个军,也要把师属坦克团编配好。在师进攻和师防御的主要方向,一定要加强坦克,这是机动自由的、快捷的、钢铁的堡垒。当徐向前问及军事订货的问题时,什捷缅科回答:我们的运输能力有限,今年还有6个月,只能给你们发运16个师的装备,其余44个师按每年运送三分之一计算,至1954年完成。徐向前提及援建兵工工厂问题时,几次谈判什捷缅科都以外交词令回避,毫无进展。徐向前感到,他率代表团来苏联,总的说来,苏方是友好的,热情的。他们对中国革命胜利只有一年时间,就出兵抗美援朝,表示钦佩,也愿意提供一些军援。但是,他们怕和打仗,怕中国变成第二个南斯拉夫,因此办事吞吞吐吐,缩手缩脚,很不痛快。徐向前陆续将谈判情况通过中国驻苏大使馆电告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并提出如下建议:第一,能否参照苏方对我军步兵师的编制意见,初步确定我们的编制方案,以便统盘考虑购置装备的问题。第二,今年16个师的装备订货,可否根据朝鲜战场的急需,多定些高射武器、战防武器,步兵武器则不定或少定。第三,明后年的订货项目应视兵工生产谈判的结果而定。原则上我们能生产者不定货;生产不足者根据需要少定货;不能生产又急需者全部定货。根据徐向前的建议,6月下旬,毛泽东主席又派高岗来到莫斯科,带来了60个师的装备定货单,由徐向前转交什捷缅科。因朝鲜战场急需的作战物资品种繁多,数量甚大,在徐向前没去苏联前,往往是毛泽东直接致电斯大林来解决这些重大事宜。现在,只得由徐向前出面交涉,弄得苏方颇为头痛。当时,苏联也正忙于医治的创伤,一个牺牲了2000万人的民族,恢复元气很不容易。莫斯科的房舍、街道,仍是战前的,新建筑很少。男人牺牲很多,男女比例为1∶8。旅馆里的招待人员,多为伤残人。到处是断垣残壁,工厂开工的没几家。人民生活品匮乏,买黑面包都要排长队。而我国当时的宣传只讲苏联如何强大,对人家的困难讲得极少,徐向前来到莫斯科,才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他向毛泽东发电报,反映自己焦急的心情,毛泽东复电:不管怎样,耐心等待,要把技术学到手。10月,布尔加宁在莫斯科同时接见金日成、高岗和徐向前。不久,苏方通知徐向前的代表团,原定今年提供16个师的装备订货,减为10个师。其余50个师的装备,从1952年1月算起,每月发运1个半师,到1954年上半年,全部发运中国。徐向前和高岗商议,请高岗出面去找布尔加宁,要求仍维持原计划不变,但没能如愿。10月间,什捷缅科正式答复徐向前:同意转让几种兵工生产的技术资料,帮助中国建设一些军工工厂。至此,双方达成了谈判协议,互相签字交换蓝本,敬酒祝贺。截至1954年,苏联最终向中国提供了61个师的装备,其中三个师给了,一个师被拆散了分给军事院校当教具。这些师的编制是完全按照当时苏联正规师的装备和人数配备的,即每个师(14963人),分为三个步兵团,一个坦克自行火炮团,一个炮兵团,一个独立高炮营,一个57毫米反坦克炮营。炮兵团装备有122毫米榴弹炮、76毫米加农炮、120毫米重迫击炮各一个营(12门);坦克自行火炮团装备24辆,76毫米自行火炮16辆;独立高炮营有37毫米高炮12门;57毫米反坦克炮营编有反坦克炮12门;全市共有步兵武器13938件、炮303门,汽车261辆,特种车84辆,马车517辆,马1136匹。这样的装备水平在当时还是比较先进的。除了陆军武器之外,苏联还想中国提供了包括米格15在内的3000多架飞机,武装了年轻的人民空军。三、苏援装备的作用和地位可以肯定地说苏援武器在朝鲜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使人民军队第一次统一了装备制式,告别了万国牌武器,手持制式装备的志愿军战士终于看起来像是正规军而不是游击队。中国空军几乎完全是靠苏联的援助才建立起的,以至于美国远东空军司令惊呼,共产党中国几乎一夜间成为世界上主要空军强国之一。但是,笔者并不认为中国是靠苏联的援助才打赢联合国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从苏援武器的数量上看,志愿军即便装备了全套苏式装备,相比于联合国军仍有很大差距。仅与美军师属压制炮火和志愿军苏械师师属压制炮火来对比,美军一个师有72门榴弹炮,其中M1型155毫米榴弹炮18门,M2A1型105毫米榴弹炮54门,M1型155毫米榴弹炮最大射速每分钟4发,炮弹每发重45千克。以最大射速10分钟急促射每门炮可发射1800千克的弹药,18门炮可发射32400千克。M2A1型105毫米榴弹炮最大射速每分钟10发,弹重15千克,以最大射速10分钟急促射每门炮可发射1500千克弹药,54炮可发射81000千克。合计113400千克弹药;志愿军每个师的12门M-30式122毫米榴弹炮,每炮每分钟最快可发射6发炮弹,每发炮弹重21千克,以最大射速10分钟急促射每门炮可发1260千克弹药,12门总计可发15120千克弹药,76毫米ZIS3加农炮每分钟可发25弹,弹重6.2千克,以最大射速10分钟急促射每门炮可发射1550千克,12门总计18600千克。毫米迫击炮每发弹重16千克,最大射速每分钟15发,以最大射速10分钟急促射每门炮每门炮可发射2400千克,12门总计28800千克。合计62520千克。美军师属压制炮火对换装后的志愿军仍然拥有压倒性的优势,不仅仅是弹药投射量上的优势,在火炮性能上也占有优势。这还不算美军在装甲力量和运输通讯工具上的绝对优势。其次,从武器的质量上看,美军装备的M1加兰德性能远远优于志愿军的莫辛纳干步枪,一个是半自动一个是手动。苏军当时已经换装了和,但并未提供给中国。志愿军装备的T34/85、IS2坦克也不如美军的M46和M4A3E8,而且苏联给我们的都是二战时用旧的,有的T-34,炮塔上还嵌着德军穿甲弹的弹芯,苏联人索性将它与装甲焊牢,运给我们。苏军装备的T44、T54也没给过我们。装备了苏式武器的志愿军仍然落后于美军,甚至由美军武装起来的南朝鲜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时间问题。众所周之,抗美援朝战争最重要,也是最有决定性的战役是5次运动战,这5次战役奠定了朝鲜的局势,此后双方开始依托坑道阵地转入相持阶段。而苏联提供的军事援助都是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才到的或是发挥作用的,以装甲部队为例:朝鲜爆发后,中共中央于9月26日,主席致函斯大林,请苏联帮助于同年11月末供应各型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车486辆,各种卡车、牵引车、油槽车、救护车、修理车、工程车、充电车等2000余辆,3个大、中修理工厂设备,各种武器、弹药、器材、油料等,共19个项目。这是我国首次购买苏联坦克装备的订货。日起,根据中苏两国达成的协议,从苏联购买的10个坦克团装备,计:T-34中型坦克300辆,60辆,ISU-122自行火炮40辆,以及苏军10个坦克团的官兵携带全部武器装备陆续来华,分别与坦克第1、第2、第3师各2个团,坦克独 立第1、第2、第3,训练基地练习团进行一对一传授技术。苏军帮助进行了3个月新装备训练,于1951年2月中旬完成装备交接工作后回国。1951年2月,华东军区摩托装甲在徐州古山地区组织坦克第2师进行坦克师对既定阵地防御之敌进攻战斗实兵演习。这次演习的目的是检查坦克第2师换装后,部队的战术水平、专业技能和技术保障等方面经过3个月突击训练的成效。同年2月4日,东北军区摩托装甲兵副司令员赵杰、坦克第3师师长孙三带领49名干部组成赴朝鲜先遣组,勘察预定战场地形,了解敌情,为坦克部队入朝作战作准备。3月,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和第一批参战的4个坦克团及2个工兵营、2个高炮营、1个步兵营及1个修理工厂先后入朝,总计4360人,坦克100辆,、特种汽车、牵引车、弹药、油料、零件、给养等共计581车皮。日,志愿军战车第1团以和122自行火炮各一辆,在九化里地区对敌纵深炮群试行间接瞄准射击获得成功。从上述时间表,可以看出武器装备从申请援助到给予援助再到上战场要经历怎样一个过程。志愿军装甲部队投入战场时已经是日了,最艰苦的运动战阶段已经过去。而上面谈到的61个师的装备,从1951年下半年才开始起运,加上部队进行训练和熟悉的时间,这些装备真正发挥作用是在1953年的夏季攻势。综上所述,可以看到苏联的军事援助虽然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整个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还是由中国人自己扛下来的,苏联后来提供的大批援助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原创]苏联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对华军援考略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6489 工分:1850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铁血老牌潜水员
在第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春季觉醒
在第2楼的发言:苏联援助的武器装备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确实起到重要作用,不过从最近出版的彭德怀军事秘书的回忆&1950年代中苏军事关系&一书中显示,基本上都是中国购买的,苏联无偿给予的好象并不多.但是无论怎么说,苏联对于新中国军事工业的建立以及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确实给予了重要的,巨大的帮助.那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五十年代中苏军事关系的各个方面,甚至包括了退役士兵"跪吻军旗"制度的设立以及取消的内容......
所有武器装备一律按出厂价半价付款,连一个副油箱都要收钱。苏联本来是准备无偿军援,但老毛把大部分军火扣下来武装国内的军队,包括大量的坦克和飞机。以至于斯大林亲自向毛提这个问题。但中国方面仍是我行我素。最后苏联与中国方面谈判,运到朝鲜的装备价格按1/3,国内的按1/2算。当年苏联不仅出武器,而且还派出空军和参谋团助战,他们的武器和伤亡,又有谁援助呢。没有苏联的指挥,援助,掩护,TG派的人再多也是送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072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铁血老牌潜水员
在第1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dgreg
在第16楼的发言:......
首先阵地战比运动战更重要,运动战打到最后都要回归到对峙状态,运动战不过半年多,而阵地战足有两年多,如果阵地守不住,就是运动战得到战果再多也会丢失。阵地战是残酷的,地方摆在那里你无法躲藏也不能放弃,听任敌人打还要扛,难度更大,损失更大。按你说法,难道运动战打完就万事大吉?后面两年守不住呢?况且,也就前两次战役苏式武器没到位,从第四次开始几乎全部换装苏式装备了,也就是说运动战一半时间也是靠苏式装备打的。
什么叫言必苏式装备,打仗除了人就是装备,而且苏式装备贯穿了整个战争进程,不说苏式装备能改变本质么?越南战争,为什么中国人喋喋不休要提中国援助?按你逻辑你该去为越南人说话,没有越南出人,战争打不赢,越南牺牲了百万人,中国武器算什么??? 少拿中国武器说事
最愚昧的是你非要把武器和人对立起来,也不知哪个无赖灌输给你的逻辑,说人家武器等于贬低你人,那你干脆学义和团,不用兵,只用拳,要废鬼子不为难,最好来个大梦拳,刀枪不入的。
首先,朝鲜战争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运动战阶段,第二阶段是谈判阶段。朝鲜战争中的基本形势实在运动战阶段形成的,在这一阶段中双方谁没能够击败对方,因此在多方调停之下,转入谈判阶段,所谓阵地战正是双方为了配合谈判,争取在谈判中获得利地位而进行的作战,例如日,停战谈判讨论军事分界线问题时,联合国军企图以军事进攻迫使朝中方面就范。8月中旬~10月下旬,“联合国军”采取“逐段进攻,逐步推进”的战法,连续发动了夏、秋季局部攻势。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日至10月22日在“三八线”附近地区展开,依托野战工事抗击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局部进攻的作战。在此期间,中朝人民军队为配合停战谈判,还进行了战术反击作战。“联合国军”方面,于11月27日同朝中方面达成以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协议。1952年春,“联合国军”方面为扣留朝中战俘,提出所谓“自愿遣返”的原则,反对中朝方面提出的全部遣返的主张,使停战谈判陷入僵局。此时,“联合国军”接受了发动夏、秋季局部攻势受挫的教训,采取以小规模的进攻行动和空军的破坏活动,维持其防线和配合其谈判。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951年12月至1952年8月,利用战场形势相对稳定的时机,为稳固防守阵地,坚守战线,消耗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有生力量所进行的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日至10月31日,在沿“三八线”附近地区的整个战线上,有选择地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营以下兵力防守阵地实施的具有战役规模的进攻作战。1952年秋,中朝人民军队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线进行具有战役规模的战术反击作战,攻占了“联合国军”许多营以下阵地。接着在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上甘岭战役中,粉碎了“联合国军”发动的“金化攻势”。为促进停战实现,与人民军一起,发起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从5月中旬开始,先后对“联合国军”进行三次不同规模的进攻。经第一、第二次进攻作战,迫使“联合国军”方面作出妥协。在停战协定即将签署之际,韩国当局声称要“单独干”、“北进”,中朝人民军队为实现有效的停战和停战后处于更有利地位,决定给韩国军队以打击,于7月中旬发起以金城战役为主的第三次进攻作战,迫使“联合国军”方面向朝中方面作出实施停战协定的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停战的实现。因此,后两年多双方基本上是打打谈谈,谈谈打打,边谈边打,边打边谈。由此可以看到,运动战和阵地战那可更重要。至于你所说的“无处躲藏”的问题,志愿军早已想好,那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坑道,志愿军为坚持持久作战,巩固已有阵地,创造性地建成了以坑道工事为骨干、同野战工事相结合的支撑点式的坚固防御体系。从由带机动性质的积极防御,转为带坚守性质的积极防御;由主要用于坚守战线、消耗敌人的阵地防御,逐渐转向以歼灭敌人为主的阵地进攻。随着阵地的不断巩固,中朝人民军队在打小歼灭战的思想指导下,袭击和伏击“联合国军”,抢占中间地带,夺取其突出的前沿阵地和支撑点,并逐渐扩大作战规模。坑道在阵地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上甘岭之所以能坚持一个月,主要靠坑道,联合国军白天夺取表面阵地,志愿军躲入坑道防守,晚上再利用夜战优势夺回表面阵地。联合国军也学过坑道战术,只不过学得很不到家,在1953年志愿军夏季攻势中联合国军没有一条坑道坚守超过24小时。说道“从第四次开始几乎全部换装苏式装备了”,我可以肯定你没有好好看我的原帖,回去仔细看看。
其次,你谈到越南战争,要知道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任何事物都不能进行简单的对比,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越南战争爆发的时代和朝鲜战争完全不同,当时正是冷战最激烈的时刻,中苏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越南的援助是不遗余力甚至是不计代价的。从质量上说,给越南的武器全部都是最新的,这与苏联援华时给旧装备的做法完全不同。从数量上说,仅中国就向越南援助了300多亿的物资装备,这还不算苏联和其他国家的。最重要的是,中国从来没有任何官方出版物说过越南战争是靠中国的援助才打赢的,从来都是说战争是靠越南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获胜的,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也起了重要作用。成天说越战是靠中国援助打赢的只是网上的一些愤愤。
第三,战争的胜负并不是单纯由武器装备优劣决定,也不是单纯决定于人的素质,而是决定于人和武器装备的结合程度。换句话说就是人对武器的熟悉、掌控、使用、发挥,人和武器结合得好,就能够发挥武器的最佳性能从而获得最大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武器性能处于劣势,但只要发挥得好依然能够获得胜利。相反,如果人和武器结合的不好,无法发挥武器的性能,那么手中的武器再优秀也不会取得胜利。义和团所谓的“刀枪不入”完全是封建迷信,义和团也不是一支军队,只不过是一个民间组织,因此没有可比性。倒是八国联军侵华时的清军,虽然装备了不少西方新式枪炮,但由于平时训练方法不正确,徒具形式,因此没能发挥多大作用。码了那么多字无非是想说中国人勇敢聪明好使唤武器,没人否定这一点。可就有那帮子不开窍的,非要认为中国人只配靠精神打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79878 工分:9035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dgreg
在第1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铁血老牌潜水员
在第1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dgreg
在第11楼的发言:贬低苏式武器说法就是只强调前期运动战,其实后期山地攻防战消耗更大更残酷,运动战可以依托运动机动战术地形来抵消敌人火力高科技装备,防御战是死的,必须面对敌人强大火力封锁和压制。贬低苏式武器作用是不厚道的。如果越南人也否定中国援助,中国人会这么看。将心比心吧。
我并没有贬低苏式武器,我只是强调苏式武器并不是决定性的,朝鲜战争最艰苦最重要的是运动战阶段,这是无可争议的,而这一阶段主要是靠志愿军自己扛下来的,这也是公认的。苏式武器的到来确实给了志愿军很大的帮助这也没有人否认,但有的人一提到朝鲜战争就言必称“苏武”,就有些过分了,战争中武器装备固然重要,但战争毕竟是靠人打的,苏联是提供了装备,但中国却付出了十几万条生命!如果苏联的武器装备是决定性的,那中国人的牺牲又怎么算!
首先阵地战比运动战更重要,运动战打到最后都要回归到对峙状态,运动战不过半年多,而阵地战足有两年多,如果阵地守不住,就是运动战得到战果再多也会丢失。阵地战是残酷的,地方摆在那里你无法躲藏也不能放弃,听任敌人打还要扛,难度更大,损失更大。按你说法,难道运动战打完就万事大吉?后面两年守不住呢?况且,也就前两次战役苏式武器没到位,从第四次开始几乎全部换装苏式装备了,也就是说运动战一半时间也是靠苏式装备打的。
什么叫言必苏式装备,打仗除了人就是装备,而且苏式装备贯穿了整个战争进程,不说苏式装备能改变本质么?越南战争,为什么中国人喋喋不休要提中国援助?按你逻辑你该去为越南人说话,没有越南出人,战争打不赢,越南牺牲了百万人,中国武器算什么??? 少拿中国武器说事
最愚昧的是你非要把武器和人对立起来,也不知哪个无赖灌输给你的逻辑,说人家武器等于贬低你人,那你干脆学义和团,不用兵,只用拳,要废鬼子不为难,最好来个大梦拳,刀枪不入的。首先,朝鲜战争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运动战阶段,第二阶段是谈判阶段。朝鲜战争中的基本形势实在运动战阶段形成的,在这一阶段中双方谁没能够击败对方,因此在多方调停之下,转入谈判阶段,所谓阵地战正是双方为了配合谈判,争取在谈判中获得利地位而进行的作战,例如日,停战谈判讨论军事分界线问题时,联合国军企图以军事进攻迫使朝中方面就范。8月中旬~10月下旬,“联合国军”采取“逐段进攻,逐步推进”的战法,连续发动了夏、秋季局部攻势。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日至10月22日在“三八线”附近地区展开,依托野战工事抗击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局部进攻的作战。在此期间,中朝人民军队为配合停战谈判,还进行了战术反击作战。“联合国军”方面,于11月27日同朝中方面达成以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协议。1952年春,“联合国军”方面为扣留朝中战俘,提出所谓“自愿遣返”的原则,反对中朝方面提出的全部遣返的主张,使停战谈判陷入僵局。此时,“联合国军”接受了发动夏、秋季局部攻势受挫的教训,采取以小规模的进攻行动和空军的破坏活动,维持其防线和配合其谈判。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951年12月至1952年8月,利用战场形势相对稳定的时机,为稳固防守阵地,坚守战线,消耗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有生力量所进行的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日至10月31日,在沿“三八线”附近地区的整个战线上,有选择地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营以下兵力防守阵地实施的具有战役规模的进攻作战。1952年秋,中朝人民军队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线进行具有战役规模的战术反击作战,攻占了“联合国军”许多营以下阵地。接着在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上甘岭战役中,粉碎了“联合国军”发动的“金化攻势”。为促进停战实现,与人民军一起,发起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从5月中旬开始,先后对“联合国军”进行三次不同规模的进攻。经第一、第二次进攻作战,迫使“联合国军”方面作出妥协。在停战协定即将签署之际,韩国当局声称要“单独干”、“北进”,中朝人民军队为实现有效的停战和停战后处于更有利地位,决定给韩国军队以打击,于7月中旬发起以金城战役为主的第三次进攻作战,迫使“联合国军”方面向朝中方面作出实施停战协定的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停战的实现。因此,后两年多双方基本上是打打谈谈,谈谈打打,边谈边打,边打边谈。由此可以看到,运动战和阵地战那可更重要。至于你所说的“无处躲藏”的问题,志愿军早已想好,那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坑道,志愿军为坚持持久作战,巩固已有阵地,创造性地建成了以坑道工事为骨干、同野战工事相结合的支撑点式的坚固防御体系。从由带机动性质的积极防御,转为带坚守性质的积极防御;由主要用于坚守战线、消耗敌人的阵地防御,逐渐转向以歼灭敌人为主的阵地进攻。随着阵地的不断巩固,中朝人民军队在打小歼灭战的思想指导下,袭击和伏击“联合国军”,抢占中间地带,夺取其突出的前沿阵地和支撑点,并逐渐扩大作战规模。坑道在阵地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上甘岭之所以能坚持一个月,主要靠坑道,联合国军白天夺取表面阵地,志愿军躲入坑道防守,晚上再利用夜战优势夺回表面阵地。联合国军也学过坑道战术,只不过学得很不到家,在1953年志愿军夏季攻势中联合国军没有一条坑道坚守超过24小时。说道“从第四次开始几乎全部换装苏式装备了”,我可以肯定你没有好好看我的原帖,回去仔细看看。其次,你谈到越南战争,要知道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任何事物都不能进行简单的对比,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越南战争爆发的时代和朝鲜战争完全不同,当时正是冷战最激烈的时刻,中苏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越南的援助是不遗余力甚至是不计代价的。从质量上说,给越南的武器全部都是最新的,这与苏联援华时给旧装备的做法完全不同。从数量上说,仅中国就向越南援助了300多亿的物资装备,这还不算苏联和其他国家的。最重要的是,中国从来没有任何官方出版物说过越南战争是靠中国的援助才打赢的,从来都是说战争是靠越南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获胜的,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也起了重要作用。成天说越战是靠中国援助打赢的只是网上的一些愤愤。第三,战争的胜负并不是单纯由武器装备优劣决定,也不是单纯决定于人的素质,而是决定于人和武器装备的结合程度。换句话说就是人对武器的熟悉、掌控、使用、发挥,人和武器结合得好,就能够发挥武器的最佳性能从而获得最大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武器性能处于劣势,但只要发挥得好依然能够获得胜利。相反,如果人和武器结合的不好,无法发挥武器的性能,那么手中的武器再优秀也不会取得胜利。义和团所谓的“刀枪不入”完全是封建迷信,义和团也不是一支军队,只不过是一个民间组织,因此没有可比性。倒是八国联军侵华时的清军,虽然装备了不少西方新式枪炮,但由于平时训练方法不正确,徒具形式,因此没能发挥多大作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072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铁血老牌潜水员
在第1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dgreg
在第11楼的发言:贬低苏式武器说法就是只强调前期运动战,其实后期山地攻防战消耗更大更残酷,运动战可以依托运动机动战术地形来抵消敌人火力高科技装备,防御战是死的,必须面对敌人强大火力封锁和压制。贬低苏式武器作用是不厚道的。如果越南人也否定中国援助,中国人会这么看。将心比心吧。
我并没有贬低苏式武器,我只是强调苏式武器并不是决定性的,朝鲜战争最艰苦最重要的是运动战阶段,这是无可争议的,而这一阶段主要是靠志愿军自己扛下来的,这也是公认的。苏式武器的到来确实给了志愿军很大的帮助这也没有人否认,但有的人一提到朝鲜战争就言必称“苏武”,就有些过分了,战争中武器装备固然重要,但战争毕竟是靠人打的,苏联是提供了装备,但中国却付出了十几万条生命!如果苏联的武器装备是决定性的,那中国人的牺牲又怎么算!首先阵地战比运动战更重要,运动战打到最后都要回归到对峙状态,运动战不过半年多,而阵地战足有两年多,如果阵地守不住,就是运动战得到战果再多也会丢失。阵地战是残酷的,地方摆在那里你无法躲藏也不能放弃,听任敌人打还要扛,难度更大,损失更大。按你说法,难道运动战打完就万事大吉?后面两年守不住呢?况且,也就前两次战役苏式武器没到位,从第四次开始几乎全部换装苏式装备了,也就是说运动战一半时间也是靠苏式装备打的。什么叫言必苏式装备,打仗除了人就是装备,而且苏式装备贯穿了整个战争进程,不说苏式装备能改变本质么?越南战争,为什么中国人喋喋不休要提中国援助?按你逻辑你该去为越南人说话,没有越南出人,战争打不赢,越南牺牲了百万人,中国武器算什么??? 少拿中国武器说事最愚昧的是你非要把武器和人对立起来,也不知哪个无赖灌输给你的逻辑,说人家武器等于贬低你人,那你干脆学义和团,不用兵,只用拳,要废鬼子不为难,最好来个大梦拳,刀枪不入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79878 工分:9035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dgreg
在第11楼的发言:贬低苏式武器说法就是只强调前期运动战,其实后期山地攻防战消耗更大更残酷,运动战可以依托运动机动战术地形来抵消敌人火力高科技装备,防御战是死的,必须面对敌人强大火力封锁和压制。贬低苏式武器作用是不厚道的。如果越南人也否定中国援助,中国人会这么看。将心比心吧。我并没有贬低苏式武器,我只是强调苏式武器并不是决定性的,朝鲜战争最艰苦最重要的是运动战阶段,这是无可争议的,而这一阶段主要是靠志愿军自己扛下来的,这也是公认的。苏式武器的到来确实给了志愿军很大的帮助这也没有人否认,但有的人一提到朝鲜战争就言必称“苏武”,就有些过分了,战争中武器装备固然重要,但战争毕竟是靠人打的,苏联是提供了装备,但中国却付出了十几万条生命!如果苏联的武器装备是决定性的,那中国人的牺牲又怎么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94728 工分:18328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小马007
在第10楼的发言:记得3年自然灾害时,我们还在还他们的帐。这个还的帐,并不全都是抗美援朝时期的帐,老毛子在我国“一五”期间援助了我们156个重点工业企业,这些难道是老毛子白送给我们的?就不用还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94728 工分:18328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dgreg
在第11楼的发言:贬低苏式武器说法就是只强调前期运动战,其实后期山地攻防战消耗更大更残酷,运动战可以依托运动机动战术地形来抵消敌人火力高科技装备,防御战是死的,必须面对敌人强大火力封锁和压制。贬低苏式武器作用是不厚道的。如果越南人也否定中国援助,中国人会这么看。将心比心吧。赞成阁下的观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94728 工分:1832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铁血老牌潜水员
在第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窦宪
在第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经济全球化
在第3楼的发言:苏联的军事援助虽然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整个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还是由中国人自己扛下来的,苏联后来提供的大批援助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恐怕不能这么说吧?如果没有苏联提供的军事援助,我志愿军能将战线维持在三八引附近?1953年7月签订的“临时军事分界线”不知将会北移多少公里。
将战线维持在38线附近主要靠坑道战术,这其中最典型的是上甘岭战役,志愿军依靠坑道与联合国军周旋了1个多月,并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只靠坑道,难道就不靠大炮?据我所知,我志愿军在整个上甘岭战役中,也消耗炮弹约40多万发,这些炮弹和发射它们的大炮难道不是老毛子提供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0725
左箭头-小图标
贬低苏式武器说法就是只强调前期运动战,其实后期山地攻防战消耗更大更残酷,运动战可以依托运动机动战术地形来抵消敌人火力高科技装备,防御战是死的,必须面对敌人强大火力封锁和压制。贬低苏式武器作用是不厚道的。如果越南人也否定中国援助,中国人会这么看。将心比心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08330 工分:9500
左箭头-小图标
记得3年自然灾害时,我们还在还他们的帐。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79878 工分:90359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春季觉醒
在第2楼的发言:苏联援助的武器装备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确实起到重要作用,不过从最近出版的彭德怀军事秘书的回忆&1950年代中苏军事关系&一书中显示,基本上都是中国购买的,苏联无偿给予的好象并不多.但是无论怎么说,苏联对于新中国军事工业的建立以及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确实给予了重要的,巨大的帮助.那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五十年代中苏军事关系的各个方面,甚至包括了退役士兵"跪吻军旗"制度的设立以及取消的内容......所有武器装备一律按出厂价半价付款,连一个副油箱都要收钱。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79878 工分:90359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long6748633
在第5楼的发言:苏联这方面拉拢中国,但帮中国造核设施时只让他们的谈关于60年代的那枚核弹,因为它已经很落后了,这也叫"帮助"????这当然是帮助,有总比没有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79878 工分:90359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窦宪
在第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经济全球化
在第3楼的发言:苏联的军事援助虽然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整个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还是由中国人自己扛下来的,苏联后来提供的大批援助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恐怕不能这么说吧?如果没有苏联提供的军事援助,我志愿军能将战线维持在三八引附近?1953年7月签订的“临时军事分界线”不知将会北移多少公里。将战线维持在38线附近主要靠坑道战术,这其中最典型的是上甘岭战役,志愿军依靠坑道与联合国军周旋了1个多月,并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15328 工分:51
左箭头-小图标
苏联这方面拉拢中国,但帮中国造核设施时只让他们的谈关于60年代的那枚核弹,因为它已经很落后了,这也叫"帮助"????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94728 工分:18328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经济全球化
在第3楼的发言:苏联的军事援助虽然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整个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还是由中国人自己扛下来的,苏联后来提供的大批援助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恐怕不能这么说吧?如果没有苏联提供的军事援助,我志愿军能将战线维持在三八引附近?1953年7月签订的“临时军事分界线”不知将会北移多少公里。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88336 工分:23812
左箭头-小图标
苏联的军事援助虽然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整个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还是由中国人自己扛下来的,苏联后来提供的大批援助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41860 工分:28002
左箭头-小图标
苏联援助的武器装备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确实起到重要作用,不过从最近出版的彭德怀军事秘书的回忆&1950年代中苏军事关系&一书中显示,基本上都是中国购买的,苏联无偿给予的好象并不多.但是无论怎么说,苏联对于新中国军事工业的建立以及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确实给予了重要的,巨大的帮助.那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五十年代中苏军事关系的各个方面,甚至包括了退役士兵"跪吻军旗"制度的设立以及取消的内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18条记录]&分页:
&对[原创]苏联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对华军援考略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卡秋莎俄语原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