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树讲文明树新风手抄报新风,建设生态乡村的诗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用户名:
栏目导航 &&&&
共有 5106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讲文明树新风”和“文明河南建设”公益广告宣传标语口号
发表日期:日&&
【编辑录入:】
&&&&& 中央文明办和河南省文明办指定的“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
&&&&& (详见“中国文明网?南阳站”网址:)
&&&&& 大力推进文明河南建设
&&&&& 做文明公民 树河南形象
&&&&& 携手建设文明河南 同心共筑美丽中国
&&&&& 做文明人,有德善行天下;办文明事,彰显中原本色
&&&&& 学习雷锋 奉献他人 提升自己
&&&&&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 讲文明,树新风,做文明有礼内乡人
&&&&& 树立道德新风,弘扬时代正气
&&&&& 讲文明从点滴做起,树新风从现在开始
&&&&& 大兴文明礼仪之风、读书学习之风、勤俭节约之风
&&&&& 文明城市呼唤文明市民,文明市民创建文明城市
&&&&& 创造优美环境,营造优良秩序,提供优质服务,建设文明城市
&&&&& 参与文明餐桌行动,建设文明幸福内乡
&&&&& 学习宣传道德模范 树立良好道德风尚
&&&&& 弘扬雷锋精神 建设文明内乡
&&&&& 做好事、长好心、当好人、得好报
&&&&& 做志愿者,积德行善
&&&&& 关爱他人、关爱自然、关爱社会
&&&&& 让文明行为成为习惯,让志愿服务成为时尚
&&&&& 热心公益,助人为乐
&&&&& 汇小流成大海,积小善成大德
&&&&& 敬老、爱老、尊老、助老
&&&&& 讲社会公德,受他人尊敬
&&&&& 礼貌不用花钱,却能赢得一切
&&&&&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
&&&&& 共建文明城市 共享美好家园
&&&&& 厉行勤俭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
&&&&& 随手关电源,节能又安全
&&&&& 人人把好防火关,有备无患保平安
&&&&& 共建诚信家园,共铸食品安全
&&&&& 内乡是个大家庭 人人需要讲文明
&&&&& 协力环保 涵养南水北调水源
&&&&& 保护环境是责任,建设生态是美德
&&&&& 一草一木凝聚内乡美景,一心一意建设生态文明
&&&&& 保护生态功在千秋 美化环境造福后代
&&&&& 垃圾有家我送它,保护环境你我他
&&&&& 开文明车 行平安路 回幸福家
&&&&& 文明出行每一步 关爱生命每一天
&&&&& 车让人,让出一份文明;人让车,让出一份安全;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
&&&&& 文明驾车我带头,文明行路我带头,礼貌让座我带头
&&&&& 遵守公共秩序,养成排队习惯
&&&&& 全社会行动起来,关心爱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 关注一个成长的心灵,播种一个灿烂的明天
&&&&& 少年兴则中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
&&&&& 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
&&&&& 争做文明使者 争当美德少年
&&&&& 弘扬孝道文化,建设美丽乡村
&&&&& 教民亲爱 莫善于孝
&&&&& 邻里守望 九州和乐
&&&&&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 谁家有老也有小,尊老爱幼不可少
&&&&& 家庭多一份温馨,社会多一分安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NEIXIANGNEWS
V1.5Access版b1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或镜像
页面执行时间:218.750毫秒无锡文明网
无锡文明网
无锡市倡树农村文明新风
推进城乡一体文明
  近年来,无锡市坚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创建力度,培育文明乡风,展现乡村之美,在推进城乡一体文明的道路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目前全市共有全国文明镇4个、全国文明村2个、省文明镇20个、省文明村53个、市文明镇42个、市文明村75个,华西、山联、善卷、张阳、谢埭荡5个村获评“江苏最美乡村”,红豆村等12个村被评为无锡市“美丽乡村”。
  1、文明新风广为弘扬。在农村地区广泛创设道德讲堂、村民论坛等载体,开展“文明新风沐农家”、“星级文明户”创评等活动,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推出吴仁宝、吕顺芳、袁梅芬、洛社镇、华西村等一批先进典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益深入人心。江阴市连年开展寻找“江阴好人”活动,并通过道德讲堂、“与好人面对面”、创作表演小戏等形式广泛开展“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宣讲活动1300多场次。惠山区以农村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为引领,在市级以上精神文明建设参创单位100%建立志愿服务队,引导各镇(街道)将入党积子、预备党员招募成为注册志愿者,并推行以“参加一次志愿服务培训、听取一次志愿精神宣讲、阅读一本志愿服务书籍、撰写一篇志愿服务体会文章”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规定动作,全区先后涌现出“文明洛社o幸福义工”、“大美阳山o春风义工”等优秀志愿服务团队和“金牌小木匠”、“公益随手捐”等数十个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品牌,提升了志愿服务工作整体水平。滨湖区积极拓展和充实文明家庭创建内涵,在“十星级”文明家庭创建基础上,近年又开展了以十佳书香家庭、十佳绿色家庭、十佳孝心家庭等为主的“十佳百户”特色家庭创建活动,不断赋予文明家庭创建新的活力。
  <font color="#、村容镇貌不断变美。通过美丽乡村、最美乡村等创评活动,全市打造了一批农村特色浓郁、生态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的美丽乡村。目前全市9079个村庄圆满完成了综合整治工作,80%以上的村达到市级以上文明村创建标准,95%的镇达到市级以上文明镇创建标准。华西、山联、善卷、张阳、谢埭荡5个村获评“江苏最美乡村”,江阴市顾山镇红豆村等12个村被评为无锡市“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宜兴市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强调村庄环境整治必须坚持因地制宜,避免过浓的城市化色彩,尊重农民的生活方式,最大程度地保留乡村味道。滨湖区自2009年起在全区自然村巷家庭中开展“洁美家庭”创建活动,把文明家庭创建从家庭转向户外,由私家走向公共,至2013年,全区共创成洁美家庭样板户300户、示范户3000户,90%以上自然村巷家庭达到洁美家庭达标户标准。在整治村容村貌的同时,全市各地加大对美丽乡村的宣传,报纸开展美丽乡村新闻竞赛活动,电视台开设《走乡村》专栏,以记者体验式报道为形式,依据群众的视角,寻访美丽乡村,从小处讲述乡村的变化发展,充分展示我市乡村的美丽景象和文明的村风民风。
  <font color="#、文化民生逐步改善。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全市所有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全部实现“全年无休”,所有社区(村)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通网、通购、通借还、通影视的“四通”农家书屋建设实现了全覆盖。“十二五”以来,全市共送戏下乡近5000场次、送电影下乡3万余场次、送书下乡90万余册,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锡山区把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向农村基层倾斜,目前全区农村人均公共文体面积已达2.44平方米,76个行政村100%达到“省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标准并通过省验收。惠山区洛社镇成立了有20个协会的文体联合会,形成“春舞、夏读、秋歌、冬咏”规律,每年举办“百姓歌会”50多场,坚持“冬之吟”读书征文活动24年,连续举办了5届“四世同堂故事会”,使文化与文明交相辉映。
  <font color="#、农民素质明显提升。致力农村文明习惯养成,围绕“文明,从我做起”主题,突出文明出行、文明用餐、文明办事、文明环境等重点,开展深化主题系列活动,曝光治理农村地区不文明行为,宣传弘扬文明新风。扎实推进现代农民教育工程,依托基层党校、农民网校等阵地,通过农村党员“冬训”、组织宣讲团等多种形式,向农村干部群众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组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常年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有力提升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江阴周庄镇成立“文明联盟”,开展“文明五进”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养。
  <font color="#、城乡结对扎实推进。实施“百村奔小康工程”,组织103个市级机关部门与103个经济薄弱村挂钩结对开展帮扶,围绕城乡结对、文明共建主题,在城乡同步推进交通、供水、电力、通讯、燃气、文体阵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引导发展要素向农村集聚,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锡山区在探索村校共建、村企共建方面做了有益尝试,该区在76个村校外教育辅导全覆盖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全面建立“村校共建”机制,进一步提高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水平的实施意见》,动员选派在职教师到“共建”的村担任校外教育辅导站副站长,让农村孩子拥有高水平的校外教育阵地。该区锡北镇2010年率先在全区开展“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动员全镇企业与13个行政村的100个自然村进行结对共建,以社会化手段推进村庄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有益探索了政府搭台、商会倡议、企业参与共建新农村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文明网联盟
无锡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博湖县查干诺尔乡乡村文明树新风 农村环境面貌新
更改文字大小:
天山网讯(记者年磊报道)近年来,新疆博湖县查干诺尔乡以“整治农村环境,提升农牧民整体思想道德素质,繁荣农村经济文化,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创建,全乡在环境综合整治、倡树文明新风、思想道德建设、改善生活方式、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有了较大改观,全乡各族群众的精神面貌、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扩大宣传范围,全民参与,环境整治再掀新高潮。为了营造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在全乡组织开展“环卫整治百日总动员”活动,充分运用LED屏、张贴标语、悬挂横幅、文化墙、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环卫整治工作重要性,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积极组建志愿者义工服务队,掀起全员参与乡村环境整治的新高潮。
加强教育引导,典型带动,乡村文明倡树新风。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在全乡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爱护环境卫生”活动,将全乡3个行政村分成22个村民小组,以一带十,共同行动。组织村干部到其他乡镇生态文明示范村观摩学习,寻找差距,更新观念。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形成以点带面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通过教育引导,典型带动,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引导农民群众树立科学观念,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建设文化大院,提供平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丰富广大农牧民群众文化生活,分别在3个村建设文化大院,修建集健身、休闲、娱乐、学习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活动室,为丰富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便利。积极培养文化带头人,组建乡村社火表演队、乒乓球队、篮球队、业余舞蹈队等群众文体团队,通过乡村百日文体竞赛活动,推动文体活动开展日常化。充分利用农家书屋,掀起学习知识的热潮,提升文明素质,架起致富金桥。
手机天山网 iPhone客户端
手机天山网 Android客户端
天山网官方微信(微信扫描关注)威海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威海日报·威海新闻网
2011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齐鲁大地上迅速掀起了新一轮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行动热潮。
在威海市委、市政府看来,这不仅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一道刻不容缓的民生命题。
在多年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我市再次以新的视野、新的高度审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确立以生态、生产、生活 “三生共融”理念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市域一体,全力建设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美好家园,一幅大美乡村的绚丽画卷在威海徐徐展开。
实现农村面貌“三个一体”,打造城乡宜居环境
情牵民生,我市把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提升到与城市同步发展的高度。
2012年春,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了“中心崛起、两轴支撑、环海发展、一体化布局”的发展思路,勾勒出现代化幸福威海的宏伟蓝图。坚持城乡布局的一体规划、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建设、城乡环境的一体整治,书写着生态文明乡村的美丽篇章。
在布局上,我市一方面积极推动六大重点区域开发建设,不断增强城市的吸纳和聚集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培育10个示范镇,发挥好联结城乡、辐射农村的作用;同时,把全市2500多个村庄规划建设成661个农村新型社区,加快农村住房建设。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实现了互促共融。
城乡差距最直接体现在外貌环境上。早在2009年,我市便作出了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战略部署,每年制定相应的整治任务,确保连年开展不断线,治理水平逐步提高。
五年来,全市共完成了1435个村的整治任务,共清理“三大堆”62万处,清理乱搭乱建25万处,清理漫流污水沟3.5万条,硬化村内主干道1100万平方米,栽植绿化苗木1153万株,安装路灯2.7万基,更新改造自来水管网2431千米,修复破损公路121万平方米,新建改建社区59.6万平方米。
如今威海的农村,昔日泥泞坑洼的土路修成了宽敞平整的水泥路,脏乱不堪的门前街边建成了环境优美的绿地花园,蚊蝇滋生的臭水沟变得整洁通畅,广大群众彻底告别了过去的脏乱差环境,并形成了完善的长效管护机制。
生活环境改善后,广大村民更渴望便捷舒适的生活设施配套。时已至冬,气温日降,荣成市俚岛镇峨石山社区的居民们则一派安然:“年初,我们这几栋新楼都安装了供热管线,有了暖气,这个冬天肯定能过得很舒服。”大家笑呵呵地说。
在一体化建设中,我市按照城市标准,不断扩大农村供水、供暖、供气和垃圾、污水处理“五个集中”覆盖范围。
目前,全市58%的镇建成了供热站,42%的镇铺设了天然气管道,污水集中处理覆盖所有农村社区,农村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户保洁、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越来越多的村里人向城里人的生活条件靠拢。
构建农业生产“三个体系”,夯实生态文明根基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不能停留在表面上,只有产业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才能提供强大的支撑和鲜活的动力。
今年7月9日,我省首家农村经济股份合作社——翁家埠村经济股份合作社在乳山市工商局注册登记。这意味着,该村1024名常住村民变身合作社股东,今后每年都可以享受集体资产赢利后的分红。
近年来,我市积极构建灵活高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入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土地流转、集体产权制度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农村改革。目前,我市20%的村完成了土地确权登记,21%的承包地实现了流转,完成了145个村的产权制度改革,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所有村庄,专业化服务组织辐射60%的农户,大大激发了农业发展新活力。
围绕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我市提出了农业发展“接二连三”战略,推进一产向二、三产业延伸。“接二”就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海产品、西洋参、大姜、无花果等精深加工业,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56家;“连三”就是积极拓展农业生态和景观功能,加快培育乡村旅游业,目前,全市农家乐发展到1200多家,省级旅游特色村发展到21个,形成了胶东渔家、休闲采摘、民俗体验等多元发展的乡村旅游格局。
农民是产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随着荣成市寻山水产集团发展壮大,兼并了包括青鱼滩在内的9个村庄,原来的渔民、农民变为产业工人。寻山街道青鱼滩村的李峰在集团海珍品养殖车间当上了一名养殖工人。“现在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还以成本价买了公司统一盖的楼房,每年还能分到各种福利,这种生活在以前可不敢想呀。”今昔对比,李峰感慨万千。
环翠区张村镇刘家疃村、羊亭镇北上夼村把栽植经济林作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手段,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和空闲地广泛栽植大樱桃,积极打造“大樱桃”品牌,成立了刘家果品专业合作社和威盛大樱桃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摘—尝—买”一体化服务,有效地实现了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的全面协调发展。
作为全国首批“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我市还把构建全域全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列为建设生态文明乡村的重要内容。把质量安全由出口产品向所有产品、由试点区域向全市范围拓展,严把基地生产关、市场监管关、质量监测关,努力打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城市品牌。
目前,全市农业投入品全部实行“市县专营、乡镇配送、村级直供”,建立了市、县、镇三级质检体系,在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配备了监测设备,全市“三品一标”产品达到1142个,超过一半的耕地实现了标准化生产。
推进乡村生活“三个同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幸福生活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而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公共服务的不断延伸,则是营造乡村幸福生活的关键。
在经区桥头镇义河北村村头,一处环境优雅的现代化社区服务中心异常醒目。院内是开阔的广场、完善的健身设备和精巧的戏台;楼上是便民服务站、排练大厅、阅览室、活动室,各种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立足同步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我市对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同城化设计,社会事业抓优质均衡,社会保障抓提标并轨,社会服务抓高效便民。
现已完成了农村校舍改造、食暖行和信息化建设,每年按照5%的比例推动城镇优秀教师下乡,被授予“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称号;去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了并轨,到年底可完成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整合;当前所有农村社区都建设了综合服务中心,每个镇都建立了政务服务中心,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
文化是文明的使者。我市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促进文化资源共享、文化活动共办、文明城市共创,同步提升城乡精神文明水平。在实现了镇级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全覆盖的基础上,今年又培育了10个文化特色示范镇、100个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70%的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标准。
在文登市侯家镇崔家村300多平方米的文化大院里,几乎每天都上演欢歌热舞。“三年前这里是一片垛草地,在乡村文明行动中,村里建起了文化大院,还购置了文体活动器材、音响设施、腰鼓、旱船以及200多套表演服装,村民们的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该村妇女主任侯年英表示,乡亲们自编自导了宣传文明新风的剧目《三吊钱》,还到附近各村巡回演出,赢得了四里八乡的一致好评。
为同步提升城乡社会管理水平,我市坚持把工作的主阵地放在基层,加快构建城乡协同的社会管理体系。完善了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选派917名机关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设立了县、镇、村三级群众工作网络,开展了基层治保组织建设试点,有效增强了矛盾化解和治安防控能力;组织了市县两级688个单位帮扶贫困村,发动2.7万名党员干部与困难户“结穷亲”,定期组织深入群众大走访、领导干部下访、社情民意调查等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实现生态文明“三方共促”,全民齐心“大合唱”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大工程,我市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充分激发政府、社会、群众三方合力,上下联动、全民一心、多管齐下,共同推动各项工作快速、有序进行。
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工作方案,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不断完善整治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市级财政在财政预算内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专项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并每年给每个村1万元管护经费补助,确保农村面貌常洁常新、各项设施运转良好、农民群众长期受益;
各市区在深入落实市级指定工作任务的同时,还争相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创新举措、扩大外延、提升内涵,各有特色、亮点频出;
各部门积极行动,调整充实帮扶困难村活动,每个整治村都有一个市直或市区部门单位结对帮扶,通过办公经费省一点、干部职工凑一些,尽最大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广大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踊跃参与其中,目前已有400余个企业通过捐款捐物、提供施工机械设备等方式,参与农村帮扶活动;
工业新区蔄山镇管山村是一个有着300多户村民的大村,在今年环境综合整治中要拆除临街车库、草房等违章建筑320处,总建筑面积6500多平方米,是全区违建拆除工作量最大的一个村。对此,镇包片委员连续三个月天天在村里工作,带领村民自己动手拆违建,仅此一项就节省资金近十万元,昔日的穷山村呈现出新面貌。
经区桥头镇观里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韩素英积极联系帮扶企业和部门给予帮助和支持,帮扶企业新北洋电子有限公司为村提供了280吨水泥,帮扶部门经区交通局提供了10万元资金……在各方支持下,村里环境整治工作顺利进行。
群众也纷纷加入环境整治行动中,在严格按照整治要求“自扫门前雪”的同时,还积极为村里的净化、美化、修路和管护出工出力。
在村里进行环境整治期间,文登市葛家镇于家埠村83岁的于敬清老人坚持与村民一起参加集体劳动。“村子变好了,受益的是我们,我还能出点力气,感觉很高兴。”老人说。
青山碧水、绿树红花,道路整洁、村风文明,产业繁荣、农民富裕……随着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惊艳蜕变,成为美丽威海、幸福威海的生动写真。(记者 盛潇涵 连涛)
威海日报·威海新闻网
相关热词搜索:
威海新闻网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威海市委宣传部主办 威海报业集团承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鲁新网备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鲁B2- 鲁ICP备号
内容联系/业务洽谈: /
技术支持与保障:美丽乡村树新风,乡风文明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十年回眸
摘要:美丽安吉、幸福江山、秀山丽水、田园松阳、金色平湖、潇洒桐庐、人间仙居……这些韵味十足的地名,向人们展开了浙江“美丽乡村”的画卷。浙江省委作出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大决策,揭开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序幕。浙江大地上如今村容环境整洁优美,广袤农村美丽蝶变,宜业宜居宜游。
村美民富树新风,经济发展乡风文明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十年回眸
村美民富树新风,经济发展乡风文明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十年回眸.jpg.jpg (25.62 KB, 下载次数: 29)
村美民富树新风,经济发展乡风文明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十年回眸
00:37 上传
村美民富树新风,经济发展乡风文明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十年回眸。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桐庐县江南镇深澳村,今年提升改造后面貌一新
  美丽安吉、幸福江山、秀山丽水、田园松阳、金色平湖、潇洒桐庐、人间仙居……这些韵味十足的地名,向人们展开了浙江“美丽乡村”的画卷。
  2003年,浙江省委作出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大决策,揭开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序幕。十年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浙江大地上如今村容环境整洁优美,广袤农村美丽蝶变,宜业宜居宜游。
  十年耕耘,收获非凡。“美丽乡村”已成为浙江的一张“金名片”。
  多管齐下,让乡村变靓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民“洗脚上岸”,农村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走上了小康路。
  但是,过去在浙江的一些农村,这样的景象也不少见:一边是成群别墅,一边是成堆垃圾;家里是窗明几净,村前道路却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工厂村村冒火、户户点烟,小河污染得连拖把都没法洗……
  能不能让生活富裕起来的农村环境也优美起来?2003年,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大决策,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亲自带领工作组,深入基层调研,谋划总体布局,全省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
  10年来,全省农村添置垃圾箱(房)112万个,建设改造农村公厕2.3万个,实现生活污水治理农户311万户。据统计,为了推行庭院、村庄、道路、河道等全面洁化,县和乡镇每年安排的保洁经费就达8亿元左右。走进村里,现在是“废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村头有树荫,河里有鱼虾……”
  各种“村村通”,不断缩小城与乡的距离。2011年年底,乡村“康庄大道”工程实现“村村通”,8.3万公里的通乡、通村及联网公路,大大改善了农民出行的交通条件。目前,等级公路、邮站、电话、宽带等“村村通”均已实现,全省客运班车通村率达93%。
  万里清水河道、农民饮用水、农村危旧房改造、农村电气化、现代商贸服务示范村等涉及水电路气网的各种基础设施不断扩容。截至去年底,全省累计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153.7万多户。目前,浙江已有2.6万个村完成环境整治,村庄整治率达89%,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93%,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62.5%。
  生态保护无止境。围绕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的建设目标,按照“人口向县城、中心镇、中心村集聚,产业向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集中,农村环境整治向美丽乡村目标推进”的总体思路,浙江请来专家对全省乡村进行了系统规划。积极推进管网、林网、河网、垃圾处理网、污水治理网的区域一体化规划建设,每县每年启动1至2个连线连片创建区块,努力从整体上提升村庄生活环境和农村水环境质量。目前,全省累计有60%的乡镇开展了整乡整镇的环境整治。
  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连线成片,一条条风景长廊逐渐形成。如今,以安吉为代表的浙北美丽乡村风光带,以千岛湖、富春江为代表的杭州西部风光带,以仙居、磐安为代表的浙中山区美丽乡村风光带,以及衢州、丽水浙西南美丽乡村风光带和舟山等沿海地区美丽渔村风光带的创建又在进行中。
  以业为基,农民富起来
  喜欢去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的游客,难忘阵阵山风中闻到的那股茶香。空气好、风光美,常常有上海、杭州等地游人光顾,“采茶时节卖白茶,不采茶时卖风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曾是穷乡僻壤的安吉横山坞村,关闭村里办的几家污染企业后,很快有资本大手笔进驻,建起农业观光园。
  在旷世名作《富春山居图》的取景地桐庐县芦茨村,一批批游客住在芦茨土屋,在这里慢吃、慢聊、慢游,感受悠闲的乡村生活。这里是桐庐重点打造的富春江乡村慢生活体验区。十年磨一剑,精心呵护的生态优势,正在桐庐演变成发展优势。依托秀丽山水,乡村旅游、休闲养生、文化创意等产业日渐崛起。仅今年上半年,全县已接待游客422万人次,同比增长17.8%;旅游收入达39.4亿元,同比增长19.2%。
  农家乐,乐农家。眼下正是临安市太湖源镇白沙村的农家乐旅游旺季。仅300多户农户的这个村里,约有150家农家乐,一年接待的游客达12万人次。
  为建设美丽乡村,10年来全省各级财政投入资金435亿元,其中省级财政从最初的每年4000万元增加到目前的6.1亿元。省农办负责人表示,以业为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各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牢牢把握的要义。
  村美民富的效应正逐渐显现。美丽乡村建设带旺了乡村休闲旅游,到去年底,全省累计发展农家乐特色旅游点2800多个,农家乐从业人员达11.5万人,去年直接营业收入88.4亿元。
  与此同时,农村新型业态也发展起来。去年,全省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村均达到94万元。
  义乌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何斯路薰衣草花园、赤岸“欢乐田园”、上溪“十里桃花坞”、义亭“十里红塘飘香”、后宅“四季果园”……陶醉在山水之乐中的农民,挣得盆满钵满。
  丽水山区经济相对欠发达,但生态环境首屈一指,农家乐、度假村等养生经济,运动探险、拓展训练等运动经济,山货直销、电子商务等商贸经济,来料加工等劳务经济,形成了一大批“美丽产业”。
  十年“美丽乡村”建设,为农村带来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书写了一幅村美民富的美丽长卷。十年努力,让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远远低于全国平均值。
  文化为魂,创乡风文明
  2月办“文化礼堂”、5月办端午民俗活动、6月表彰环境专项整治先进、7月观看党建影片、8月办暑期运动培训班……难怪苍南县钱库镇金处村金氏宗祠今年的人气这么旺。
  两翼齐振才能高飞。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加强公共服务”和“推动以文化人”已经成为新时期农村“千万”工程的两翼。一场历时十年的“美丽”接力,在浙江的农村薪火传递。
  十年扎实耕耘,浙江取得了非凡收获:城乡拥有同样的自来水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垃圾处理系统、超市和网络……村里人能享受到城里人的便利和各项公共服务。
  走进诸暨市次坞镇汪阮家坞村现代化的为民办事大厅,前来办事的村民纷纷告诉记者这里的方便之处:代办建房手续、代办临时身份证、房产证明盖章……这些以前必须到县乡办理的事项,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办妥。2011年以来,浙江省实现行政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提供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通讯、供水供电、农资补助等50多项服务。
  “传统村落有市集、庙宇等固定的集会场所,是当时村民互相交流的‘精神家园’,现在的农村同样需要有‘精神家园’。”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顾希佳说。
  美丽乡村建设要“以文化为魂”。2012年初,临安率先探索兴建以构建精神家园为内核的文化礼堂。不少村里设立有“孝子祠”、“孝悌榜”、“学子榜”等,不仅为村民提供心灵安放的依托,也渐渐成为村民满足精神需求的公共载体。
  吴兴区移沿村的文化礼堂今年要举办12场“幸福舞台”文艺演出、6场“幸福讲堂”讲座以及20场“幸福礼堂”文明礼仪培训。嵊州市借着“种文化”东风将“越剧之乡”这个品牌越擦越亮,农村“天天有戏”,吸引了大批城里人下乡观看。一批国家一级演员,文华奖、梅花奖得主领衔担纲,把一台台经典剧目送到农民家门口。
  文化送下乡,新田歌、农家戏、农民画……农耕文化被不断挖掘出来。文化氛围形成了,村民便在潜移默化中文明起来。他们自己总结:多一个广场,少一个赌场;多看名角,少些口角。
  在2013年省政府承诺为民众办的十件实事中,农村历史文化保护和建设赫然在列:“围绕农村历史文化保护和建设,启动260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
  立足畲寨的石头文化,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坑镇深垟村对整个村庄的民居进行“原汁原味”的规划和保护,建成了“堂前天井堂后鱼、粮仓暖阁廊边栏”的传统畲族“石屋寨”。走进屋寨,布局清晰的水电管网,时尚大气的影音中心,摆设精致的餐厨电器,以及干净整洁的卫浴设施等一应俱全。寨子里的居民依然像祖辈们一样,住着老民居。偶尔还能看见制作小手艺的老人,坐在自家门前穿针引线、修锄理箕。这座活生生的千年古村,吸引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一年成形、二年成品、三年成景”,这些年,每逢节假日,浙江乡村游客爆棚,这是对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好评价。(《村美民富树新风,经济发展乡风文明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十年回眸》 浙江日报 苏靖、颜伟杰)
上一篇:下一篇:
width:100%">
美丽乡村树新风,乡风文明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十年回眸
时代潮最新图文导读
&|& &#x4E13;&#x9898;&#x5C55;&#x793A; &|& &#x5408;&#x4F5C;&#x4F19;&#x4F34; &|& &#x4E13;&#x5BB6;&#x987E;&#x95EE; &|&
&#x6295;&#x7A3F;&#x7EA0;&#x9519;&#xFF1A;
&#x4E3E;&#x62A5;&#x6295;&#x8BC9;&#xFF1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讲文明树新风诗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