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县电视台个人工作简历表的范占坤简历表

一群“草根”拍电视剧
一群“草根”拍电视剧
《沧州新闻网》
<font color="#09-6-1 10:21:10
“呀!村里怎么来了八路军?”5月24日上午,献县乐寿镇西高旦村的几位村民,看到远远向村中跑来的一队“八路军”感到迷惑。  “这准是拍电视剧的!”有人醒过神来。这还真是一部电视剧的拍摄现场,片名叫《献县手枪队》,值得人们关注的是拍摄电视剧的演职人员,不是国家级的,也不是省级的,没有一个影视明星,统统都是一群爱好影视剧拍摄的“草根”――
― 十几位生活在献县的平民百姓。他们为拍这部电视剧忙得不亦乐乎。其间还真有不少的故事要说。     “导演”身份是农民
“导演”名叫范占坤。  由于人手少,范占坤不但是这部戏的导演,还是摄像、编剧、剧务、场记、化装……不下十几个“头衔”,估计是目前影视圈兼职最多的“导演”。“咱没那么大实力,只能这么做。”范占坤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拍电视剧对于创作者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要求,包括摄影、剪辑、编剧等基本技能。在拍摄之前要有一个可以执行的剧本。这不单单是指剧本的故事写得要好,还包括剧本的可拍摄性,根本完成不了的情节和场景显然是不合适的。除此以外,还要有一个拍摄团队,因为“拍电影”是团体创作,它需要各个部门包括摄像、灯光、演员、导演,化妆等等通力配合才可以完成。  范占坤是干什么的?他是一名记者,更是一位农民。  范占坤是土生长的献县人,从小就爱摆弄电视机、照相机,对摄影摄像很是喜欢。梦想自己能成为这方面的大家,若能走出庄稼地做个记者、导演什么的,是他最大的愿望。  在范占坤的努力下,几年前他走进了献县电视台,成为县电视台的一名招聘记者,户口、家,都还在农村。不过,这对范占坤来说已足矣。他摸着心爱的摄像机,是多么的高兴,他靠着他的勤奋成为电视台有名的“泥腿子”记者。工作是出色的,他也练就了一手好摄像技术。  去年的一天,范占坤与在献县联通公司工作的好友孙希会聊天,把自己憋在心底多年的一个愿望说了出来:“我想拍电视剧,主题就在家乡献县选……”“我看行。只要你干,我就全力支持你。”还没等他说完,对影视艺术十分喜欢的孙希会与范占坤不谋而合。“什么时候准备拍,你到时可要告诉我,给我弄个副导演干干就行。”孙希会高兴地说。  拍电视剧不是拍电视新闻。拍电视新闻对范占坤来说,那可是轻车熟路。那么,拍电视剧呢?范占坤只是凭自己的想像在“思考”过,从没干过。至今仅有一次与电视剧拍摄现场亲密接触过。那是2004年,《民族英雄马本斋》剧组在献县拍摄期间,范占坤跟着剧组,出神地看。  《民族英雄马本斋》那可是官方投入巨资完成的,而范占坤还是一个农民,他能拍出一部电视剧吗?用范占坤的话说,这后面的“麻烦事”还多着呢!  故事讲的是真事  “人家拍摄影片《非诚勿扰》花了5000万元,《梅兰芳》则耗费了9000万元,还有更多的。咱没有钱,但咱有信心和决心,咱拍电视剧靠的不是钱而是这个信心和决心。”这是范占坤的心里话。  在手里没有拍摄经费的情况下,范占坤已开始考虑他的电视剧的内容了。  今年初,范占坤与他的“副导演”孙希会谋划拍摄的题材。“要拍就拍发生在献县人身边的真人真事。片子要突出献县人的精气神。”那么拍什么好呢?范占坤与孙希会在思索着。“有了,就拍他了!”忽然,范占坤一拍大腿对着孙希会说。范占坤想起了献县文化馆的郭凤台曾创作过反映献县手枪队在抗日战争期间英雄事迹的快书,何不把这段已经成为历史的真事通过电视剧再现,告慰英雄,鼓舞后人呢?两位一正一副导演敲定了要拍摄的内容。  范占坤找到了献县文化馆的郭凤台,郭一听他的来意,非常高兴:“这可是件新鲜事,也是件好事。”郭凤台还执意要范占坤在剧中给他安排一个角色,体验体验当演员的感觉。  一连几日,范占坤与郭凤台利用工作之余,挑灯夜战,终于把电视剧《献县手枪队》的第一集剧本《智斗张四》完成。  据范占坤介绍,电视剧《献县手枪队》讲述的是1942年,日本侵略者对献县人民和村庄实施了惨无人道的“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把献县摧残成了“抬头见岗楼,村村人戴孝,四处闻哭声的人间地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献县军民与侵略者进行了顽强斗
争。这其中,有一支令日本鬼子、汉奸闻风丧胆的抗日武装,他们杀鬼子、除汉奸、打土匪,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这就是“献县手枪队”。  为了剧情的真实,范占坤除查阅文史资料外,还走访了健在的手枪队队员,以及手枪队队员的家属和知情人。第一集《智斗张四》,故事发生在1942年夏天的献县尹店村。一场战斗后,献县手枪队队长孙谦带领几位战友来到尹店村的我方地下交通员、革命堡垒户高芳书家休整。不料被日伪宪兵队队长张四侦察到,敌我在高芳书家相遇,这次没有发生枪战,双方都想在“政治”上击败对方,交谈中张四诡秘、奸诈,孙谦不卑不亢、机智勇敢,最终张四嘴斗也没胜利,灰溜溜的走了。  
  自费拍摄“设备专业”  范占坤与朋友们设想要把《献县手枪队》拍出数字高清的效果来。  可他自己只有DV摄像机,平时拍些婚礼录像什么的,效果没问题。可用它拍摄电视剧《献县手枪队》有失水准。怎么办?买专业的数字摄像机!范占坤这个并不太富裕的农民打工记者,要想把专业设备置备齐全了,这钱可不是个小数目。  一台小型数字高清摄像机要一万多元,范占坤与副导演孙希会商量要又好又快地完成摄制,剧组需要三台这样的小型数字摄像机。  范占坤拿出自己的积蓄,又从儿子经营的摄录店铺筹备了一些钱,这三台数字高清摄像机算是买到手了,再加上已有的非线编辑器材,这拍摄设备算是基本齐备了。可范占坤一掐手指,还缺一样主要的东西――
― 摄像用的摇臂,这又是一万多元。怎么办?副导演孙希会说,这个我来筹集。就这样从山东买回了
一架摇臂。  服装道具怎么办?对这些细节,范占坤与孙希会都很认真,能精细就不允许粗糙。两人驾车,先到保定的戏剧服装店采购。他们发现那里的八路军、鬼子、伪军服装到齐全,但料子都是现代的,做工也粗糙得很,这要是上了电视显得太假。两人又跑到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从那里买到了满意的服装道具。可这价钱也高得很,最贵的一身衣服花了近千元。总共算下来又花掉一万多元。  
孙希会说,在道具上他们是费了功夫的,除了服装,还有枪、刀等,这些都是四处搜集来的当年的真家伙,还在公安部门备了案。缺乏步枪子弹,有人提议用木料做,孙希会说那不行,就用车床做,虽然也是假的,但刷上油漆,很逼真。鬼子的帽子后沿少布条,孙希会就从家里拿来一件绿色的雨衣剪成一道道布条充当。  为了寻找60年前的生活环境,孙希会开着车拉着范占坤在全县范围内寻找“古建筑”。终于,在献县乐寿镇西高旦村一位姓马的老爷子家找到了。青砖包皮的土房,是抗日战争时期村公所所在地,当年的手枪队就曾住过这里。  房主马老爷子已是80高龄,他与老伴还住在这里,一听说是拍“打鬼子”的电视剧剧组需要,立马表示支持,暂时搬出房子。  在电视剧《献县手枪队》拍摄前,范占坤与孙希会等人认真清理了拍摄现场,烟头、塑料袋、电线……这些“现代”的东西都要清理出去,一点不能有。  
“演员”都是业余爱好者  5月24日上午,电视剧《献县手枪队》第一集《智斗张四》在马老爷子家正式开拍。这一天剧组所有人员都到场了。因拍摄需要,范占
坤还把儿子调来当摄像师,副导演孙希会不仅是导演,还要扮演鬼子队伍里的一个大佐。他穿上鬼子军装,经过化装还真像。剩下的十余个角色,都是范占坤在全县联系来的表演爱好者。有个体户、有农民、有企业老板。扮演神枪手、献县手枪队队长的孙谦是个体户张俊涛,而装扮日伪宪兵队队长张四的是年过七旬的郭凤台。  还有来自南河头乡东方屯村的周领刚,韩村乡的马魁秀,献县平安安防公司的老板宋建华等,他们分别扮演地下交通员、堡垒户高芳书、高芳书之妻张瑞芝以及手枪队副队长。  业余演员不比专业的,在范占坤喊完“开始拍”的口令后,大家的反应不一,一个画面要重拍五六遍甚至十多遍,才算通过。有些镜头需要演员付出很多,比如挨打,扮演日伪宪兵队队长张四警卫员的一农民演员,在戏中要挨张四的巴掌,因表演不到位,一个镜头拍了有五六次。就是这样大家也毫不在乎,在乎的是谁表演的角色更像。  5月24日的拍摄,一直持续到当日夜间十二点才结束。  
  希望拍成连续剧  由于没有专业的设备,没有专业的演员,也没有专业的编剧,献县这群“草根”拍出来的电视剧能否登得上大雅之堂?范占坤说,使用数字设备来拍摄自己想要拍的东西,也许只是短短几分钟的短片,严格地讲不能算是“电视剧”,毕竟电视剧对创作团体的专业性要求很高,不能把拍出来的视频影像都笼统地称为电视剧,但至少也是自己心声的表达,感情的宣泄。  如果把它剪成每集在50分钟,有节奏、高潮,一个小专题,打上字幕,配上音乐,也算是一种艺术创作。  献县文艺界一位人士对记者说,尽管他们在一些拍摄技术和表现手法上还有一些欠缺,但一群爱好者能如此充满信心、认真负责地拍这样的电视剧,实属不易。  范占坤告诉记者,献县的领导对他们的这一“非常行为”持支持的态度,一位县领导还为他们的电视剧提写了片名:“献县手枪队”。  县广播电视局的领导也表示,等《献县手枪队》第一集《智斗张四》拍摄制作完成后可在献县电视台播出。  《献县手枪队》第一集《智斗张四》什么时候封镜?拍摄的水平如何?范占坤乐呵呵地说,两三个月后你等着瞧吧。(傅新春)
( 稿件来源:
沧州晚报 )
主办:沧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新闻网站提供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个人工作简历表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