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发一个可以在facebook无法上传照片上传相片的那个软件吗,谢了

Google+ 能在多大程度上取代 Facebook,Twitter,Foursquare 等(国内:人人,开心,微博,街旁等),成为一个综合性的 SNS 超级平台?
硅谷著名的专栏作家Mike Elgan提出了他的“Google+ Diet”概念,即“社交网络瘦身”——放弃其他所有的SNS,只用Google+!他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把以前需要在其他社交网站完成的社交活动全部都转移到G+当中。比如,他已经放弃了Facebook, Twitter, Foursquare以及其它一打左右的各种SNS服务,甚至连E-mail都不用了!您认为这会成为未来SNS发展的一个趋势吗?Google+会对中文用户也有同样大的吸引力吗?
按投票排序
现在谈论G+取代Facebook、Twitter为时过早,G+要产生价值,Google至少需要保证两点:1. 用户规模足够大;2. 活跃度足够高。G+不是一个社交产品,或者说,这不是一个以社交为目的的产品。我更愿意把G+看做是扩展版的新浪微博,在产品设计上,G+更精细地规定了信息流的I/O路径,并且为未来的包括游戏在内的第三方应用预留了空间。在G+上,用户的“圈子”管理和维护会成为一件越来越重要的事,信息的进出控制、可见范围全都靠这个。G+不像Facebook那样服务于社交生活,也不像Twitter那样简洁轻便,暂时谈不上取代,各有各的适用范围。通过G+,Google在整合信息的使命中,弥补了用户身份和关系链的缺失。
Google+ Diet:社交网络瘦身实验 【原创翻译】原作者:Mike Elgan简介:关于Mike Elgan,他是专注于研究硅谷新技术与文化现象的专栏作家及博客作者,他的文章经常出现在美国的科技杂志及主流媒体上,比如《Computerworld》《CIO Magazine》《th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等。Google Plus推出后,Mike Elgan变成了一个超级G+粉丝,甚至提出了“Google+ Diet”理念:即放弃其他所有的SNS服务,只用Google+!他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把以前需要在其他社交网站完成的社交活动全部都转移到G+当中。目前为止,已经放弃了Facebook, Twitter, Foursquare以及其他一打左右的其他SNS服务,甚至连E-mail都不用了!出于对G+的欣赏,个人颇为认同Mike的观点——虽然作为一个中国人,很少使用Facebook, Twitter,但我也已经打算放弃微博和个人博客,转用G+了。试着翻译一下他的“G+ Diet:社交网络瘦身实验”。(连载中)套用马克思同志的名言总结一下:使用Google+,放弃其它SNS,你失去的只是锁链,得到的却是自由,和整个新世界!欢迎转发,学习,共享。*****************************************************************Google+ Diet:社交网络瘦身实验 第一天到目前为止,我在Google+的社交瘦身实验显然是成功的:我不再使用网上的任何其他形式的沟通,除了G+。我已经放弃了我的博客,以及我的Facebook, Twitter, Foursquare以及其他所有的SNS服务,Google Plus成为我唯一的网上沟通渠道。我发现使用G+发布和分享信息远比在Facebook上面更令人满意,尤其是在获得反馈方面。在Facebook上,发布信息经常会收到一些漫不经心的评论,从而使整个帖子的水准降低,影响原信息的重要度,而在G+上面则不同,我总是能收到很多很棒的评论,已经让我学到了很多新东西。仅仅一天时间,在G+上圈我的人数已经超过了我在Facebook上面“好友”+“粉丝”的总和——我这个Facebook账号已经用了超过两年。我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终结“社交网络疲劳症”,把所有的信息流畅地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现在看来,G+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你可以只打开一个页面就找到所有你想要的信息,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要打开多个APP和一大堆浏览器窗口。(一边使用Seesmic社交阅读器,一边还要在不同的浏览器窗口间切换。)虽然现在还没有感觉到,但我能想象,也许很快我会面临新的“G+疲劳症”,因为G+上有那么快的信息流,以及各种交互应用等着你去查看和响应……不过,幸运的是,你能自主选择更私密的个人社交圈子,从而从喧嚣热闹的媒体精英和技术达人圈子里暂时逃脱出来。(译者:这一点尤其适用于G+和国内新浪微博的区别,围脖上总是很容易被各种“意见领袖”所包围!)Facebook:许多我在Facebook里很欣赏的网友都已经在用G+,这一点很棒。但可惜还没有任何我的家人好友或非技术类的朋友在G+上活跃。因此,事实上我错过了来自家人和好友的一些信息,我相信他们很快也将会来到这里,但现在我确实感觉有点脱离了日常的熟人圈。Twitter:我可一点都不想念Twitter。也许因为今天是周末,所以微博消息流的更新速度并不像每周一那么迅猛。我正打算在G+上复制与Twitter里基本一致的信息来源。说真的,我自己都感到吃惊:为什么Twitter会如此容易被替代,甚至已经感觉可有可无?虽然才一天,我现在G+的粉丝数已经达到了在Twitter里十分之一。E-mail:大多情况下,我会用Gmail与朋友交流,而当我收到非Google用户发来的电子邮件,我会在G+的平台上回复他们,所以随后的讨论也会发生在G+上面。今天我已经通过G+发送了大约30封个人或专业上的“邮件”——只要在G+的“分享”框里打字,不选任何人和圈子,而是输入对方电子邮件地址即可发送E-mail。迄今为止,G+作为E-mail替代品的功能令人惊奇。因为是周末,我的社交活动主要是以接受信息为主,至于其他的专业领域的电子邮件沟通,还没有真正成为一个大问题。当我的朋友们进来G+,他们会收到我的自动提醒,引导他们通过点击我的G+个人页面的“发E-mail给我”来和我取得联系,接下来我会观察大家是否喜欢和接受这种方式。Foursquare: 我已经不需要在专门的LBS软件里签到,而是通过Google+里的位置功能来签到——但我并不知道谁会对这些签到信息感兴趣?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研究。博客:起初我有一点担心疏远了我的博客读者,不过当我开始在G+写博客的时候,我收到了很多很棒的评论与互动信息,比在Tumblr写博客更容易收到评论——在那边只有关注某人15天以后你才能对他的博客发表评论。我在我的Tumblr博客主页上留了条已转移到G+的通知,但还不知道会有多少老读者会跟着来到G+继续看我的文章。关于使用G+替代其他SNS的实验,还在进行过程中,但我已经很有信心我能做到,而且并不困难,也相当值得。毕竟G+还是一个测试中的产品,大部分人还没有开始用它——但我相信很快会有更多人上来的。对于那些和我一样被“社交网络疲劳症”困扰的人来说,G+将会是一个简单而强大的超级平台。我会尽量把以后的“Google+ Diet”写得简短一些,希望大家能和我一样从中获得探索的乐趣!****************************Google+ Diet: Day 2Google+ Diet:社交网络瘦身实验 第2天在我最近舍弃的社交网络服务中,Twitter无疑是获取突发新闻动态最佳的方式,另外还有RSS订阅器,没有了它们,似乎感觉对热门新闻有点置身事外了。于是,我想G+里面的“灵感话题”或许会有帮助。我试着理解谷歌引入“灵感话题”的意图和它的特色,现在还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功能。我想,谷歌已经意识到有很多喜欢聊天的人,并不一定总是聊关于自己的事,而是聊彼此感兴趣的话题,就像我身边的很多朋友,喜欢把有趣的内容通过E-mail转发出去一样。人们想和外面的世界保持互动,但有时却不知该说些什么,没话找话又有些尴尬。“灵感话题”应该是一个备选的话题源,好让人们找到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来开始沟通。(点击每一条话题下面的“分享”,就可以很方便的添加评论,快速分享到G+的信息流中。)“灵感话题”感觉上像一个比较精致的搜索工具,通过它可以梳理重大的新闻专题,而把旁枝末节的次要信息过滤掉。在每一个主题下面,最近三天的相关新闻并不只是以时间先后排序,而是根据谷歌新闻搜索引擎的评判标准来排列:在“最新”和“重大”新闻两个方面取得平衡。新闻搜索结果兼顾了广泛性和深度,比较适合不想面临太多选择的用户,内容上也没有任何审查和限制——即使搜索“Fuck”,也会列出一大堆以Fuck开头的新闻。作为社交网络瘦身实验的一部分,我放弃了我的两个Twitter账号,除了常用的那个,我还有一个账号专门用来关注媒体新闻源以及那些经常有第一手猛料的达人,我花了大约两年的时间在Twitter上构建筛选这些新闻源,这些可不太容易转移到G+平台上去。“灵感话题”功能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显然还差得很远。我特意在G+上询问了有哪些好的新闻源可以添加,这里是大家给出的推荐:(我已经把所有的推荐都加到了我的列表里)大部分Twitter上成功的特色新闻源很快都在G+上开了账号,而据我所知,还没有G+上的特色新闻源跑去Twitter开账号,因此,有一个讨巧的的办法可以快速寻找合适的新闻源:在Twitter上面找到最佳新闻源的排行榜,然后在G+上面搜索——通过这个方法,我已经添加了+The Next Web,+WIRED,+Chicago Sun-Times and +Search Engine Land。不过,如你所见,目前为止它们都还相当稚嫩。我甚至还在G+上找到了+ReadWriteWeb Brasil,但并不是英文版本。G+在新闻源方面的缺失,我想只是时间问题,当更多的新闻源熟悉了G+平台的发布及分享方式,这里一定会变得很棒。对于G+的信息源,有一点我非常欣赏:你可以把大量的新闻源加到设定好的圈子里,当你想要阅读大量新闻时,进到那个圈子就行了——不过平时这些新闻信息也会出现在其他信息流中间。另外一点好处在于:当每一个重大新闻进入G+时,及时的修正和补充会第一时间出现在评论里(比如:这是谣传、这是旧新闻、这里还有更好的版本等等),相比Twitter上面容易快速扩散的谬误,G+上的信息要更可信一些。还有一点:许多技术牛人不仅仅在G+讨论专业问题,也会对于热门事件发表看法。当我关注热门新闻的同时,顺便可以把这些人加到相应的圈子里。总的来说,在关注重大新闻方面,目前G+还远远不能替代Twitter的作用,然而,和G+很多其他的小缺陷一样,这很容易弥补,因为G+的分享功能和架构是一流的,虽然现在内容还不足,但我相信很快将会丰富起来。***************************************************Google+ Diet:Day 3【原创翻译】Google+ Diet:社交网络瘦身实验 第3天作为我的G+社交网络瘦身实验的一部分,我也放弃了E-mail。我是Gmail用户——这有点不合情理,因为Gmail被深度整合到了G+平台里,几乎算是G+的一部分,不过在用G+的分享功能替代E-mail的过程中,我还是学到了很多。几年前,+Ester Dyson曾经建议E-mail系统应该建立一种机制:只有付费给收信人,才能发送邮件给他,就像在邮局发信一样——这样理论上可以把源源不绝的垃圾邮件减少到合理可控的范围。可惜这个建议从来没能实施,对于发送者,让发电子邮件变得相对困难,显然对于接受者是有利的:现在到处充斥着海量的垃圾邮件,正是因为任何人都能发送任何内容的邮件给所有人。现在,因为我的G+社交网络瘦身实验,与我联系的门槛变高了——首先,你得登录G+,然后才能方便地联系到我。如果你发电子邮件给我,你将会收到一个自动回复:会向你解释我的社交网络瘦身实验,通知你我看不到你的邮件,并且邀请你上G+平台发消息给我。不是G+用户的话,还要先注册——这些都成了与我取得联系的小小障碍,很多沟通意愿不那么强烈的人就会放弃。(也说明了这些沟通对我不那么重要。)与直接发送电子邮件不同,我通过一对一的分享可以在G+上给某人发送信息,如果他还不是G+的用户,他会收到一封邮件,里面会有我发的信息的网址,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在这条信息下面写评论来进行沟通,还是很方便的。用G+代替电子邮件的好处在于:联系我有了一定的门槛,可以阻挡垃圾信息,而且线性排列的沟通纪录也远比“回复”方式的电子邮件纪录更清晰,更有乐趣。不过,也有些不方便的地方:例如,如何联系到一位没有留邮件地址的非G+会员?如何发送附件?(我不得不通过FTP上传到网上,然后把链接发过去)。我把所有网上沟通整合到G+平台上的试验,对于其他想要用G+替代Facebook, Twitter, Foursquare的人们来说,都是一个不错的示范。但我相信不是每个人愿意像我这样用G+来替代电子邮件。人们将要做的,或者说年轻人已经在做的,是尽量最小化电子邮件的使用频率,无论是不是G+的用户,人们都在逐渐转向即时通讯、手机短信以及社交网络沟通来替代电子邮件——而G+正是集合了这三种方式。苹果公司的app store里还没有上线G+应用,这对于想在iphone上用G+的大量粉丝来说太糟糕了!(还TMD磨蹭啥呢?赶快批准啊,我们需要这个!译者注:G+ app for iphone已经于7月19日在美国区的app store上线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G+将会取代部分或绝大部分邮件的功能,但并不是全部。我的G+社交网络瘦身实验的代价之一是:我的家人和朋友都还在Facebook上,他们在讨论我所感兴趣的事,而我成了局外人。没有人愿意当局外人,因此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个用G+替代Facebook的巨大障碍。现在只能这样解决了:把Facebook上的消息,标注和评论都设置成发送电子邮件,定期查看一下有没有错过重要的信息。对于那些想要用G+简化自己的社交网路,又不想彻底放弃Facebook的人,这是现在最好的解决方案了:既不用登录Facebook,又可以设定让重要的信息发送邮件通知到你的邮箱,从而了解你朋友的动态,而且还不用被Facebook里面的垃圾信息和各种应用所骚扰。你还可以选择设定只接受最重要的信息的邮件通知。对我而言,我已经完全戒掉了邮件和Facebook,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设置Facebook的邮件通知来作为从Facebook转向G+的过渡手段,应该是一个黄金选择。这是我的社交网络瘦身实验第3天的内容,我真的很享受这个过程:把所有的网上沟通都就简化到一个统一平台的信息流中。到目前为止,G+还不能算一个完美的替代方案,但对我而言,总比继续忍受“社交网络疲劳症”要好多了,至少我不再需要同时去登录和使用十几个不同的社交网络服务。(待续……)
现在不是谈取代的时候,但是google的circles概念确实是更接近现实社交的一种模式,感觉有几个特点:1、圈人的模式给了用户一种主动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有效的控制了自己的发布范围,对什么圈说什么话,与现实相符2、被圈的人只是得到一个通知,并不产生压力,就算是认识的人也可以不理他,不会造成压迫感,也避免了尴尬3、通过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一个感兴趣的动态可以找到并构建一个兴趣圈子,互圈的时候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和现实的状况有点像,但是需要时间积累4、spark是一个非常好的订阅方式,如何真加入people rank就厉害了!5、感觉G+真正厉害的是上面那个sandbar,paul在用户研究第一部分也提到了,那是个有野心的功能,可以做到用户关系随身携带,这是对现行SNS最大的概念冲击几点不足:1、圈来圈去有点乱,想让别人圈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狂圈一气,当然除非你是名人,这样是不是再等着用户自己去圈呢?看到很多圈了几千好友的用户,恐怕没有精力再去圈了吧,建议圈人设置上限,这样用户可以有效使用2、对于普通用户G+不好找到熟人,虽然已经开始导入熟人通讯录了,但不知道是否可以从前期的杂乱中分离出真正的好友来,现在还像是在一个大广场上,我一直认为SNS真正的粘性还是真实好友关系,这是必须的。3、spark的用户体验太差,需要和+1有效的配合,目前中文版的感觉很一般,就是搜索引擎过来的,无法评价热度,也无法汇集评论,也不能形成群落4、还没有很好的集成原有功能,比如calendar、contacts...,看来还是各个团队独立作战,如果google的各个产品线都围绕google+转了,那就成了最后就是担心G+在国内的命运了,看着小马哥和英姐在G+上的拉票,看着几个披常委的马甲在那胡言乱语,总感觉时间不长了,大家觉得呢..........
赞成keso的为时过早说法,主要基于以下的原因:1、Google是搜索引擎的王者,Facebook是社交网络的王者。Google与Facebook所关注的核心业务不同,即便是Google自己,也无打算坐上社交网络的头号交椅。2、Google+仅仅是逼Facebook开放就范的手段之一。Google已经与Twitter的实时搜索合作结束,微软仍与Twitter合作占了实时搜索的优势。又加之Facebook的不开放做法,Google搜索引擎业务要想在社交搜索占据绝对优势,与Twitter、Facebook达不成合作,Google认为Google+对他们至少是一个威胁。3、Google的工程师没有做好Google+的条件。Google重视技术、理性。但Google+社交产品决非单凭技术便能挑战Facebook。好的社交产品,是需要其它不同领域人才共同合作,像心理学、推销等等社会科学领域的人才。我们都认同Google技术的强大性,但绝非表明相信Google了解用户心理需求、社交需求。4、Google+不会对中文用户产生吸引力,几乎毫无可能。Facebook、Twitter在中国已被GFW,Google+同样已获得认证。而即便不被GFW,但Google与中国政府的关系已经破裂。即使Google同中国政府关系不错,但Google在中国的推广不足,而对中国普通用户来说,使用Google服务成本过高,接受度过低。我今天才试用Google+,看起来,它非常适合极客。
今天刚看到一条新闻,去年写 & 基于现实生活的社交网络 & 那个PPT的Paul Adams,居然跳槽到Facebook去了,circle最早,就是他开始研究的。他的那本书《Social circle》据说也被Google阻挠在亚马逊销售。哈哈,有趣啊有趣。Google会不会这么小气?Paul Adams如是说:Google是一个工程师主导的公司,研究人员或设计师的意见很难被战略管理层听到。我感觉尽管我的研究成为了Google社交战略的基石,而且我正确预测了该市场中的其他产品会如何发展,但执行该战略时却没人听我的。我的同事倾听我的意见,但未能说服管理层。Google看重的是技术而不是社会科学。那么,Google和Facebook间,会有更好玩的事情发生吧,说替代,还太早
喜欢google的email、calendar、reader。真希望google+能成功。毕竟不想维护facebook等多个网站的帐号。
首先,google+比现在的电子邮箱要好用,发布效率高,隐私保护好。其次,当你在微博上没有关注的时候,你的信息发布效率差,但是你可以主动去圈人,这是间接主动影响别人的办法。这2点已经比较明显了。改变了fb模式和tw模式一对一,一对多。变成了群对群的模式。
弄清楚了他们到底在做什么,就知道他们能不能取代了。。。就像香蕉和酸葡萄都是水果,都是给人吃的,但一个是香的,一个是酸的。两者都有人喜欢,可能有人只喜欢香喷喷或酸酸的东西,有的人两者都喜欢。除非香蕉也有酸的,葡萄也有香的,那两者就有比较了。
首先,Google+想做成一个综合的集大成者本身就是几乎不可能的。每个产品有着自己稳定的用户群,这些用户群尝鲜别的产品可以,但是让他们完全放弃已经建立起来的成熟的圈子是很困难的。其次,Facebook、Twitter、Foursquare这些每个产品都是有的放矢的开发的,针对不同需求的人,如Facebook从学校发展,最早可以说是用来约会的利器;Twitter重视信息的传递,适用于话痨和小圈子的交流。Foursquare则是地理应用的先驱。而Google+似乎还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定位,现在有的优势只是Google现有资源的整合,当然这个优势很大,而且也说明的Google+可发展的多样性。我个人是很希望Google+能做好的,毕竟Google已经带给我们了那么多惊喜,Larry Page的回归让我相信Google还是一个能创造奇迹的地方。国内的网站就不谈了,除了名人、白领圈这些噱头也就没什么了。
关于在大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政府问题了
G+会像Google搜索一样,无法在中国大陆和海南境内存活,国外社交网站根本没有办法在一个封闭的互联网环境下生存,Facebook,Twiiter,已经是这样了,人们总不能天天去翻墙。
G+很酷,但没有当年Facebook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打败微软的,不是一个操作系统公司,打败Google的不是搜索引擎公司,打败Facebook的,一定不是SNS公司
facebook拥有自己的用户群和特点,也有很多功能是G+没有的,当然G+也有自己的特色,与facebook的立足点不同,可以使每个人都成为信息的载体,快速分享信息是G+吸引人的功能,其实同时使用这两个网站也没有冲突嘛
赞同取代为时过早观点。首先G+没有明确的用户定位,这一点很难和老牌的社交网站比,而且在国内的推广,也会遇到linkedin遇到过的问题,这个不仅是语言,文化的差异,和用户的网络行为方式也分不开。当然我个人对google产品还是很有期待的,
使用了G+,感觉其作为社交信息管理工具的特点很浓,一个很好的工具,但对于能否赶超Facebook,个人不怎么乐观。毕竟,社交网络的本质应该是产生信息,而不是仅仅对信息的管理,这两方面现在看来一个是Google的强项,一个是Facebook、Twitter等的强项。
窃以为google+更像一个web系统,若真要说取代,它可能想取代的是微软,而不是那些SNS网站。
G+只能加到我想要邀请的人,建立共同的圈子,不会像人人那样什么人都加,导致最终用户定义混乱,想说话而不知道该怎么说话的尴尬地步。这就是我觉得G+比其他的SNS都要好的原因,有一定的屏蔽性,又保证了交流性的畅通。这就是为什么我比较喜欢G+的原因推特跟FB更为开放化,是其做大的原因。再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几个都被墙掉了,对于国内用户来说,始终只能是尝鲜而已,很难做到朋友圈子中的人都去用,所以区别不大。
感觉G+就是在探索一种新的搜索形式,就是google说的社交搜索,如果好的话,google的用户群就更为稳定而真实。FB是用来社交的,G+应该是更注重服务于google的搜索业务吧……
用下来,感觉很杂乱,网站,体验做的没话说。但这个圈子太乱,质量也很不高。其实圈子不是一天建成的。
在中国玩不起啊~太封闭的环境搞不起绝对开放的社区能发一个能上facebook的软件给我吗?谢谢了 _百度知道
能发一个能上facebook的软件给我吗?谢谢了
提问者采纳
提问者评价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facebook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关于Facebook上传照片问题_百度知道
关于Facebook上传照片问题
(关于你的照片)这个相匡里面没有图片的,一个是(关于你的照片),一个是(照片),为什么我在(关于你的照片)这个相匡里上传的图片总是会转到(照片)和(相册)这两个相匡里面的,一个是(相册)FACEBOOK的相片有三个相匡
提问者采纳
你可以多添加 一个相册
设置下上传路径就可以了
3gipv6网络精灵上facebook不错
我试过不行呀,请问在那里设置路径的
提问者评价
太感谢了,真心有用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facebook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选着要上传的相册,先点击你想要上传到的相册,然后上传。
我是选择(关于你的照片)这个相册上传呀,但是上传完之后那些相片都不是在(关于你的照片)这个相册里的,而是到了(相册)这里
不理解你的表达。“而是到了(相册)这里”??那你重新命名相册就好了啊。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传Facebook手机很可能采用微软WP系统图片1_泡泡网
&&&&&&& &&&&>&图片1
点击图片查看下一张
&&&&&&& &&&&>&图片1你好 能发一个能上facebook 等国外网站的软件吗 谢啦 最好是免费的软件_百度知道
你好 能发一个能上facebook 等国外网站的软件吗 谢啦 最好是免费的软件
我有更好的答案
然后根据提示安装一个封包, 首次使用时,会出现代理控制对话框 选择默认的 国内网站直通 就可同时登陆国内网站:下载任意一个软件之后解压缩,用户量大,双击软件,再一次双击那个软件.com自动回复 免费代理软件最新版下载地址 下载任意软件即可 由于各种原因,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网址就可以了,软件哪个能用就用哪一个,内容的邮件至下面邮箱 就行,等一会儿会自动打开一个浏览器,安全、稳定,免安装.com ,使用者多多益善,之后重启软件,xiazaijiayuan@gmail。使用方法发任意主题,软件会自动更新, freeget,可放心使用.one@gmail,记住更新。软件是免费的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facebook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facebook上传身份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