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贷款额度工作人员贷款调查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银行业协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重庆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
重庆市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行政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信用贷款
行政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信用贷款
党政机关、行政部门、司法部门、科研机构、学校、新闻媒体、医院、保险、银行、邮政、电信、烟草、天然气、电力等有稳定收入的且本行认可的行政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用于借款人生活消费方面的合理资金需求。
借款人条件
1、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
2、借款人年龄与有效期间之和的限定:男性不超过60周岁、女性不超过55周岁;
3、夫妻双方均满足本办法第二条规定范围的,只允许其中一人在本行取得信用贷款;
4、有重庆市常住户口或有效居住证明,且工作单位在贷款行所属辖区内;
5、具有稳定合法的收入来源,有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6、具备本行认可的信用等级;
7、信誉良好,无恶意不良信用记录;
8、在本行和他行无贷款余额(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除外);
9、在本行开立个人结算帐户;
10、本行规定的其它条件。
授信有效期间和贷款期限
授信额度有效期间最长不超过2年(含)。授信额度项下单笔贷款的贷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授信额度有效期间。
授信额度最高不超过30万元(含)。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结合本行利率定价政策执行。
贷款采用信用方式发放。
贷款实行按期付息到期还本法。
借款人申请贷款资料
1、本人及配偶有效身份证件;
2、重庆市常住户口或有效居住证明材料;
3、婚姻状况为已婚的,需提供婚姻证明,未婚的由申请人提供未婚证明材料或出具《未婚声明》;
4、最高学历、职称证明材料;
5、所在单位出具的《个人资信证明》;
6、家庭资产证明材料,如房地产权证、车辆行驶证等;
7、本行要求提供的其它资料。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洋河东路10号 邮编:400020
客户服务热线:966866
Copyrights? 2010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 版权所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_新华网湖北频道
&&当前位置: > 正文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
09:45:18 来源: 中华人民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令第18号
第三章 违法违纪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
第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散布损害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者参加旨在损害国家利益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
(二)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的;
(三)接受境外资助从事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
(四)接受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境外邀请、奖励,经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
(五)违反国家民族宗教法规和政策,造成不良后果的;
(六)非法出境、未经批准获取境外永久居留资格或者取得外国国籍的;
(七)携带含有依法禁止内容的书刊、音像制品、电子读物进入国(境)内的;
(八)其他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
有前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行为,但属于不明真相被裹挟参加、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予处分。
第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在执行国家重要任务、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中,不服从指挥、调遣或者消极对抗的;
(二)破坏正常工作秩序,给国家或者公共利益造成损失的;
(三)违章指挥、违规操作,致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
(四)发生重大事故、灾害、事件,擅离职守或者不按规定报告、不采取措施处置或者处置不力的;
(五)在项目评估评审、产品认证、设备检测检验等工作中徇私舞弊,或者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
(六)泄露国家秘密的;
(七)泄露因工作掌握的内幕信息,造成不良后果的;
(八)采取不正当手段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岗位,或者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人事管理工作中有其他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行为的;
(九)其他违反工作纪律失职渎职的行为。
有前款第(六)项规定行为的,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第十八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贪污、索贿、受贿、行贿、介绍贿赂、挪用公款的;
(二)利用工作之便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三)在公务活动或者工作中接受礼金、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的;
(四)利用知悉或者掌握的内幕信息谋取利益的;
(五)用公款旅游或者变相用公款旅游的;
(六)违反国家规定,从事、参与营利性活动或者兼任职务领取报酬的;
(七)其他违反廉洁从业纪律的行为。
有前款第(一)项规定行为的,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第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违反国家财政收入上缴有关规定的;
(二)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或者社会保险基金的;
(三)擅自设定收费项目或者擅自改变收费项目的范围、标准和对象的;
(四)挥霍、浪费国家资财或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五)违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擅自占有、使用、处置国有资产的;
(六)在招标投标和物资采购工作中违反有关规定,造成不良影响或者损失的;
(七)其他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二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利用专业技术或者技能实施违法违纪行为的;
(二)有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伪造、篡改数据文献,或者捏造事实等学术不端行为的;
(三)利用职业身份进行利诱、威胁或者误导,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四)利用权威、地位或者掌控的资源,压制不同观点,限制学术自由,造成重大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
(五)在申报岗位、项目、荣誉等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六)工作态度恶劣,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七)其他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有前款第(一)项规定行为的,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第二十一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制造、传播违法违禁物品及信息的;
(二)组织、参与卖淫、嫖娼等色情活动的;
(三)吸食毒品或者组织、参与赌博活动的;
(四)违反规定超计划生育的;
(五)包养情人的;
(六)有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或者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等的;
(七)其他严重违反公共秩序、社会公德的行为。
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行为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
第二十二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其中,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四章 处分的权限和程序
第二十三条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处分,按照以下权限决定:
(一)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事业单位或者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决定。其中,由事业单位决定的,应当报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备案。
(二)开除处分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决定,并报同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备案。
对中央和地方直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处分,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本单位或者有关部门决定;其中,由本单位作出开除处分决定的,报同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处分,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初步调查后,需要进一步查证的,应当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经事业单位负责人批准或者有关部门同意后立案;
(二)对被调查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作进一步调查,收集、查证有关证据材料,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
(三)将调查认定的事实及拟给予处分的依据告知被调查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听取其陈述和申辩,并对其所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记录在案。被调查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予采信;
(四)按照处分决定权限,作出对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给予处分、免予处分或者撤销案件的决定;
(五)处分决定单位印发处分决定;
(六)将处分决定以书面形式通知受处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本人和有关单位,并在一定范围内宣布;
(七)将处分决定存入受处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档案。
处分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
第二十五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涉嫌违法违纪,已经被立案调查,不宜继续履行职责的,可以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事业单位或者有关部门暂停其职责。
被调查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违法违纪案件立案调查期间,不得解除聘用合同、出国(境)或者办理退休手续。
第二十六条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违纪案件进行调查,应当由两名以上办案人员进行;接受调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情况。
以暴力、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式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二十七条参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违纪案件调查、处理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提出回避申请;被调查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要求其回避:
(一)与被调查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或者近姻亲关系的;
(二)与被调查的案件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被调查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第二十八条处分决定单位负责人的回避,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决定;其他参与违法违纪案件调查、处理的人员的回避,由处分决定单位负责人决定。
处分决定单位发现参与违法违纪案件调查、处理的人员有应当回避情形的,可以直接决定该人员回避。
第二十九条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应当自批准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作出决定;案情复杂或者遇有其他特殊情形的可以延长,但是办案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第三十条处分决定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受处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姓名、工作单位、原所聘岗位(所任职务)名称及等级等基本情况;
(二)经查证的违法违纪事实;
(三)处分的种类、受处分的期间和依据;
(四)不服处分决定的申诉途径和期限;
(五)处分决定单位的名称、印章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第三十一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开除处分后,事业单位应当及时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具体办法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新华网湖北频道诚邀广大网友投稿,您可以用相机或手机记录下身边的感人故事,精彩瞬间。
  请将作者、拍摄时间、地点和简要说明连同照片发给我们,我们将精选其中的好图、美图在页面上展示,让所有新华网友共赏。[]
广告热线电话:027-81144新华网·大庆频道_大庆频道_黑龙江频道_新华网
关于大庆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宪法意识的调查报告
  大庆日报讯(记者 程诚 王倩)我国现行宪法是日公布施行的,至今已经整整32年了,日又被定为我国首个法定的宪法日。这一天,全国各地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学习《宪法》,强化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观念。
  本报在宪法日后,针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做了一期公民宪法意识的调查,共设计了14个问题,提供了66个选项,发放了100份问卷,并邀请大庆师范学院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教研室主任李店标博士为此次问卷调查作了详细的点评。
  仅17%受访者完整读过宪法,且学历越高了解越多
  此次调查对象共100人,其中男性46人,女性54人。年龄构成分别为18~29岁的占31%,30~39岁的占45%,40~49岁的占21%,50岁以上的有3人,占总人数的3%。其中,文化程度在高中或以下的占6%,大专或高职占19%,大学本科为49%,研究生及以上为26%。
  调查对象的职业构成分别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39%,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8%,国有企业职员20%,私营企业职员11%,外资企业职员为2%。
  “您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宪法的?”回答这个问题时,有15%的被访者选择了“亲自看过”,36%是通过看电视或报纸,9%是听别人讲过,11%是通过网络,18%是通过单位组织的学习才知道宪法,还有11%是选择了“其他”。选择“其他”的11人中,有3人表示是“上学学过”。
  调查显示,完整读过宪法的仅17%,完全没有读过宪法的有24%,读过但没有读完的占59%。
  通过调查数据,李博士认为有近一半的人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知道宪法的,说明今后可以多利用媒体优势,加大宪法宣传力度。另外18%的受访者是通过单位组织学习了解宪法的,说明单位也在宪法宣传中起着相当的作用,今后可以继续加强。只有3%的人表示是通过学校学习知道宪法的,表明学校在宪法宣传中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今后,中小学应当组织宪法教育课,大学则应当增加宪法理论在《法律基础》课程中的比重。
  那么,是否读过《宪法》跟受教育程度有关系吗?交叉分析的结果显示,高中或以下学历的受访者中,没有人完整读过宪法;大专或高职学历完整读过的有2人,所占比例为10.5%;大学本科学历完整读过宪法的为7人,所占比例为14.3%;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完整读过宪法比例最高,为30.8%,这说明在大庆,学历越高对宪法的了解相对也就越多。
  超30%受访者不知宪法哪年制定,对宪法作用认识模糊
  100位受访者中,有45%能准确地知道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制定的,有30%的人知道现行宪法已经修改4次。但是还是有21人错误地选择1954年或是1993年为现行宪法的制定时间,并有34%的人明确表示不知道是宪法是哪年制定的。有70%的人不知道宪法修改了4次,其中,有36%的人只知道宪法修改过很多次,却不知道具体的次数。
  “总体来看,目前大庆人对宪法的了解情况不容乐观,对宪法内容的掌握程度偏低。”李博士说,市民对宪法了解不多,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他们认为宪法与市民实际生活的关系不大、在司法实践中还没有成为有效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
  “您认为宪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调查中,有68%的人选择了“宪法主要是用来约束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的”,而且没有人选择“宪法是国家用来管理老百姓的”。李博士对该结果表示满意:“说明已经有相当多的大庆人对宪法的功能有了正确的认识。”
  但是,仍有20%的人错误地认为“宪法是用来规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还有12%的人不知道宪法的作用是什么。
  受访者中,很大一部分人都能清楚地背出知道高中政治课本上的那句“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可宪法到底规定了哪些条文是和百姓直接关联的,大部分人则表示“什么都不知道”。齐齐哈尔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创业者承担小额贷款担保管理办法_政策 法规_劳动保障_欢迎访问齐齐哈尔市铁锋区龙华街道网站
&&|&&&&|&&
&&&&&&&栏目导航&&&&
齐齐哈尔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创业者承担小额贷款担保管理办法
&&发表日期:日&&
&&&&【编辑录入:】
&&&&&[2005]36“”“”&&&&&&&&&&“”&&&&&“”&&&&&&&&&&&1&&&&&123&&&&&&&&&&&&&&&&“”&&&&&&&&&&12&&&&&&&&&&&12“”345“”&&&&&“”“”“”“”&&&&&2&&&&&&&&&& &&&&&&&&&&&&&&&&&&&&&&&&&&“”“”&&&&&“”&&&&&“”&&&&&&&&&&&&&&&&&&&&&&&&&&“”&&&&&&&&&&&“”[2003]33&&&&&&&&&&“”&&&&&2008
Copyright &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齐齐哈尔市铁锋区龙华街道办事处 办事处电话:& 黑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额贷款公司调查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