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洛斯威硅藻泥价格大家都熟悉吗,请问它的系列都有什么的?

克洛斯威硅藻泥招商加盟条件是什么?_百度知道
克洛斯威硅藻泥招商加盟条件是什么?
具体有哪些条件呢,最后是详细的罗列出来。
对装饰行业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拥有当地高知名度建材市场的铺位。3,并从事相关行业,不做有损公司形象的行为。2.具有一定的创业资金。6:1。4。5.经销商应认同公司的经营理念.有建材方面销售渠道(以上信息是他们官网上找到的加盟条件(克洛斯威官网摘取).具有很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及沟通能力
提问者评价
谢谢你的回答!
其他类似问题
其他6条回答
天津市河西区环渤海建材城五金涂料大厦二楼有家克洛斯威硅藻泥 怎么样 我家貌似还是个大牌子 没用过 好像不错 没用过 想用 材料是很环保 就是
上他们官网看就好!不需要这么麻烦的!
楼上的兄弟答案怎么多!跟楼主问的问题根本没有关系!来打广告的吧!
克洛斯威硅藻泥最近才出来的吧!要不我做这行比较久了!怎么都不是很熟悉呢!
克洛死威经常假冒彩工坊已经被法院判决赔偿彩工坊了,加盟他们风险大哦
双木林硅藻泥全国诚招合作者,实实在在为合作者考虑的厂家,扶持力度也非常大。
硅藻泥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请问有了解硅藻泥的吗?不知克洛斯威硅藻泥评价如何?_百度知道
请问有了解硅藻泥的吗?不知克洛斯威硅藻泥评价如何?
提问者采纳
但是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国内生产硅藻泥的厂商接近数百家,不易产生视觉疲劳目前市面上室内装饰材料产品中,硅藻泥一般有40种颜色,其中克洛斯威硅藻泥 大津
泰斯特 十图 泉佳美 康力
川一等相对知名度较高、艺术性浓重的硅藻泥、健康环保,尤其是克洛斯威硅藻泥口碑很不错,但是选用硅藻泥产品重点不是选择他的花色,颜色柔和,硅藻泥可以说是最健康环保的选择,所以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在全国做推广并且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品牌有20家左右。因为克洛斯威硅藻泥都是纯手工制作,而是选择性能良好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硅藻泥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民族现状  东干人(дунгане,Dungani,Tungani)是中亚穆斯林民族之一,系中国西北回民后裔。其迁居中亚过程主要有两次:一次是18世纪末,清帝乾隆将居于伊犁河谷的回民安置中亚。一次是年陕甘回民反清大起义失败后,由起义领袖白彦虎率领余部迁居。人数约5000多人,最初住在七河地区(谢米列契耶),其后10年间又有一些甘肃籍回民,陆续迁往。2010年人数约112426人,分为两支:一支为陕西东干人,约42404人。一支为甘肃籍东干人,约51132人,其余散居在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国。  民族历史  东干人是中国西北回民后裔,其祖先迁居中亚过程主要有两次,此外还包括零零星星去中亚的回民的后裔。  主要来源之一:乾隆移民  清代乾隆时期,随着马铃薯等美洲农作物在中国种植的推广、普及化,农业生产力快速提高,中国人口出现膨胀式增长,很多地方出现移民活动,例如,内地人去东北在乾隆时期出现踊跃形势。  乾隆将居于伊犁河谷的部分回民安置中亚,是东干人的起源。这种安置有利于扩大伊犁河谷回民的生存空间,也有利于边境保卫。  主要来源之二:同治回乱后移民  主要背景:18世纪回民里出现宣扬野蛮斗争的“新教”,“新教”派回民特别好斗,想建立没有异教徒的国度,把旧教回民和汉人都视为敌人。他们在宁夏的金积堡和甘肃的张家川设立总寨堡,与老教的河州总寨抗衡。对社会和政治之不公正的不满,加之“新教”回民特别好斗,因两个教派相互间的冲突而加重,这导致了新教在1781年和1783年发动叛乱,但两次都遭官府平定了。合理的不满及宗教专制主义野蛮欲望共同构成了很多新教派回民的心理。  主要过程:1862年太平军进袭陕西,曾是太平军浪潮里云南起事旧部的回民领袖、新教创始人直系后裔的马化龙等人起而响应,导致一场漫长暴乱。同治回乱是由“新教”派穆斯林在妄想建立没有异教徒的穆斯林国度这种“理想”驱动下,在1862年和1877年之间发起的、对在清朝"满、蒙、回、汉"民族等级制里居贱族地位的汉族进行的一场长期仇杀,也是对大量旧教派回民进行的一场屠杀(主要是杀汉人,汉人是他们主要的异教徒),暴乱持续了十年多,波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等地区,战乱对西北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口损失高达2000万。暴乱之初,一年之内,陕甘两省共有1100多万汉人被杀。一个东干作家写的《19世纪下半叶的东干起义及白彦虎在其中的作用》这篇文章就歪曲了历史。真实情况是张献忠一样的野蛮大屠杀。如果要中性地说,是“起事”。  起事的回民领袖马化龙,是新教创始人的直系后裔,又是太平军旧将,号召力巨大。起事的大首领任武,杀了张芾,再杀自己全家的老母、妻子和孩子,以示自己已没有任何顾忌,血战到底。另一位首领白彦虎杀人最凶,立志掘掉黄帝陵。穆斯林民兵30万人号称"陕回十八营",几个月内在关中平原杀人五百万,80%的是汉人  也有仁道的回民,例如,临潼县的一个回民教师(应该是属于旧教)接到杀人传帖后的第二天,紧急报告县长。然后回家,知道新教派回民不会饶他,杀了自己的老母和妻子儿女,自杀后,一些人为之立祠。临潼知县通报情况后,紧急关城才保住了一些人。而渭河两岸的全县村庄,30万汉人全被杀光。  忙于镇压太平天国的清廷派不出能干的将领或军队来对付新教派回民暴乱。到1864年,整个西北烽火连天,甘肃、陕西、宁夏和新疆落入了暴乱者之手。当1866年捻军西路军突入陕西与回民会师时,威胁加强了。充满忧虑的朝廷委任左宗棠为陕甘总督,肩负肃清两省叛匪的特殊使命。其时左宗棠正在征剿捻军,无法立即到任。  直到1868年8月清军平定了捻军之后,左宗棠才得以将注意力转向陕甘回乱问题。[3]  跑往中亚:清军主帅左宗棠平暴剿抚兼用,非常严厉。回族乱民群体死亡也重。陕回死亡有数10万人。陕西暴军首领马化龙的金积堡军粮尽援绝。马化龙亲赴刘锦棠营中请降。表示愿以一人“抵罪”。马化龙及其子马耀邦向清军交出各种火炮56门、各种枪千余杆。并写信向王家疃庄的回民军劝降。左宗棠恼恨马化龙反复无常,疯狂残杀大量无辜,实属罪大恶极。1871年(同治十年)正月十三日。马化龙与亲属及暴乱首领共1800余人被清廷处死。清廷将其头颅遍示全国各地达10年之久。其子孙几被剪灭殆尽。陕西上百万回人,大量被杀,大量被迁走,大量的吃猪肉改回汉族。另一匪首白彦虎逃往新疆。后来左宗棠收复新疆,白彦虎带领一些人跑到中亚,是今天一些东干人的祖先。  正确看待历史和现实  第一,东干人的来源是多元的,虽然白彦虎群体的后人为主,第二,白彦虎一伙大屠夫肯定是大罪之徒,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消灭异教徒、族群大屠杀的理由,否则犹太人就有被欧洲各国屠杀的理由,“一战”后国际条款对德国的某些不公道就可以成为希特勒疯狂的理由了,如此一来,人类还有正义和人道可言吗?《布哈里圣训》某些非常野蛮的内容应该抛弃。第三,历史上人类曾长期处于野蛮时期,一般民族某些人都有过凶残运动,例如汉族的张献忠,曾被誉为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实则是屠蜀的大屠夫,成吉思汗屠城是历史事实,欧洲人进入美洲时也有野蛮屠杀事件,不应该为人类野蛮历史文过饰非。第四,其后人是无辜的。
楼主发言:13次 发图:0张
  历史观正确
  国有难,回必乱。沙甸也不该平反。
  可以回复吗?天杀的木死林邪教  
  东干人,干你妹,左公仁慈,为何留下这些畜生
  “你是大清国来的?左宗棠的人还在不?”  “你是从大清国来的?”  在中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处,居住着一群特殊的居民———黄皮肤黑头发,讲着地道的陕西方言。他们称呼政府部门为衙门,称呼干部为衙役,把飞机叫风船。村内的儿歌“月亮月亮渐渐高,骑白马带腰刀……”已经唱了百余年,秦腔仍是村内人的传统项目。他们居住的地方被统称为“陕西村”。  1862年,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我国西北陕、甘、宁等地的回民联合当地各族人民掀起大规模反清起义。  1877年,起义队伍最后有约万余人向西翻越天山山脉,有数千人死在路上,最后约3314人来到中亚,其中由白彦虎率领的最大的一支队伍在俄国秋河岸边扎下“营盘”。  这些人被当时的沙皇政府称为东干人(陕西方言“东边的人”)。沙皇政府给了他们7万亩土地,并免征10年赋税。此后,这些陕甘人便在那块土地上播种下从老家带来的麦种和菜籽,就此繁衍生息,村落也由“营盘”向四周扩散。  1990年,被称为国内“东干人研究第一人”的陕西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国杰在乌兹别克斯坦第一次回访到一名东干老人。这名老人惊异地问王国杰:“你是从大清国来的?”“左宗棠的人还在不?”  前苏联解体后,这群移民的居住地分属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目前的总人口已有12万人。  “中国海外最大的移民团体”,历史学家这样为他们定义,这也是迄今为止陕西最大的海外侨民团体。  “陕西村村长”安胡赛今年44岁的安胡赛被人称为“陕西村”史上第六任村长。他实际的身份是哈萨克斯坦东干协会会长、哈萨克斯坦人民委员会常委、江布尔州陕西集体农庄主席。4月初,安胡赛到西安参加西洽会并参加黄帝陵公祭活动,4月10日晚11时,在回哈萨克斯坦的前夜,满口陕西话的安胡赛与本报记者进行了一番有趣的对话。
  《新京报》:你好,安先生,你这是第几次回家?  安胡赛(以下简称“安”):都快30次了吧。俺经常回陕西。  《新京报》:还记得第一次回来是什么时候吗?  安:第一次离现在刚好十年了,是1994年的4月份,那一次我很激动,以前经常听老人说我们是中国陕西人,是老陕,可是我们没有见过陕西,也没有来过陕西。  《新京报》:在哈萨克斯坦陕西村,您是第一个到陕西的人吗?  安:不是,在1989年,原苏联东干协会会长来过,他是第一个回家的人。等他回到哈萨克斯坦,我们就开了一个会,光邀请的各村里的干部,就有四五百人,他讲家乡多么好多么好。  《新京报》:他怎么讲的?  安:他说家里人都很热情,后来在我们自己办的《东干报》上专门作了一期回家报道,人们看了报纸都想回来。可那时手续办不了。从1985年才逐渐有人过来,但是手续特别麻烦,现在好了。  “当地人都说东干人勤劳”  《新京报》:你这一次的行程是怎么样的?  安:咋的,你说?(记者注:安胡赛显然听不懂“行程”一词)  《新京报》:就是说您这次回来都做了些什么?  安:先参加了黄帝陵公祭,那么多人都来了,可以看出中国人对祖先很尊重。我回去后要把黄帝陵告诉“陕西村”的乡党,让东干人知道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多长,以后要带更多那边的人到黄帝陵祭祖。  《新京报》:听说您这次主要是来参加西洽会的,谈得怎么样?  安:这一次谈得相当可以,俺谈了好几个项目,最先的就是教育,和两个学校签了约,让哈萨克斯坦的陕西人到中国来学母语。  《新京报》:大家不是都会说汉语吗?  安:是,陕西的方言保留得很好,但是文字没有保留下来。还有那个啥,现在你看这个社会发展快,语言也发展着呢,出来很多新词,像这个电话呀,电脑呀,飞机啊,这个以前都没有。  《新京报》:你是说,这些词,你们用陕西话都不会说,是吗?  安:是的。都是俺从这里学的。  《新京报》:那你们怎么叫这些词?  安:把电脑叫computer ,电话叫telephone,飞机叫风船。还有啊,俺们把陕西政府叫衙门,把干部叫衙役。  《新京报》:你们岂不是还保留着古代的称呼,你们是什么时候去的哈国?  安:听老人们讲,1862年到1877年,陕西甘肃等地爆发回民起义。最后1877年起义队伍有3000多人逃难到了中亚地区,在俄国秋河旁边居住了下来,后来发展到了10多万人,苏联解体后,咱们就分散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新京报》:那与当地人交往多吗?  安:多。哈萨克斯坦共有134个民族,都很团结,中国人在那边被称为东干人,这些民族都喜欢跟东干人交往,他们说东干人勤劳。“把语言给丢了,就不好回家了”  《新京报》:今年要派多少学生来学习汉语?  安:计划送30个娃到陕西外语学院专门学习语言,陕西省政府给予咱们优惠政策,不把我们当外国学生看待,跟国内的娃收费一样。还有,香港影视学院陕西分院,答应免费为我们培养5个娃,他们学习三年,一年预科学语言,后两年学影视导演。  《新京报》:到现在,你们送了多少学生回国学习语言?  安:16个。俺们集资供他们学习,希望他们回去教其他人学习语言。我害怕,把语言给丢了,就不好回家了。  《新京报》:那边的陕西人有不会说汉语的吗?  安:也有。像离我们集中居住地远的两地方的陕西人,他们都不会说陕西话了。一个地方离我们约300公里,另一个地方离我们约400公里,每个村1000来人,只有一些老汉还会说一两句简单的汉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俺给他们专门配了两名老师,教他们东干文。  《新京报》:东干文是你们发明的文字?  安:对的。1928年,专门造出来的字母,刚开始用的是拉丁字母,1958年用俄文字母,拼出来专门发老陕甘方言的音。  《新京报》:那两个村子的人愿意学汉语吗?  安:愿意学。可是有一个问题,现在国内出现一些新名词,老师也不会,哈萨克斯坦那边很多东西都是从中国进口,他们学不到新词不方便。  《新京报》:学生们在那边都学什么语言?  安:俄罗斯语言、哈萨克语言、英语,还学东干语言。  《新京报》:好学吗?  安:也不好学。但必须学。  《新京报》:您会几种语言啊?  安:俺原来没学英语,学的德语。俄语、汉语、德语说得很惯,阿拉伯语会一些,英语知道一点。  《新京报》:这么多。  安:大家都会好几种语言。
  “哈萨克斯坦总统向我学技术”  《新京报》:听说你们陕西村很多老风俗习惯还保留着?  安:对的。饮食了什么的,都是中国的老菜,咱喜欢吃面食,像平常都吃拉面、饺子、包子什么的,还有米汤。咱们东干菜在哈萨克斯坦和原苏联都很有名,在首都阿斯塔纳已经建造了30多个陕西饭馆,生意都很好。  《新京报》:你们吃的菜是自己种吗?  安:是的,很多都搞农业。哈萨克斯坦全国50%的蔬菜粮食都是东干人种的,1877年,我们的老祖先刚过去,他们就带了好多种子,现在还有很多都保留下来,像辣子、茄子、芹菜啊,现在还都有。你看,有些咱们的菜名都用俄文叫开了,你像韭菜,俄文发音也是“韭菜”,还有芹菜,俄文也叫“芹菜”了。拉面,原来还是苏联时,全苏联都知道东干拉面。  《新京报》:他们那里以前没有这些菜?  安:嗯,对的。开始看到咱们吃韭菜,他们说是草,现在大部分都喜欢吃这个韭菜,跟咱们一样当馅包饺子吃,做拉面当调料。  《新京报》:除了这些菜,你们还种什么菜?  安:不如中国多,现在陕西人吃的一些菜,俺就没见过。1999年,我请了三个技术员,一个搞大棚菜,两个搞蘑菇。后来,又请了一个搞砖厂的,一个搞饼干厂的,一个搞面粉厂的,让他们把这些新技术带了过去。  《新京报》:厂都建成了吗?  安:建起来了,都工作着。  《新京报》:像面粉厂,原来那边没有吗?  安:有,离咱们住的地方比较远,是别的民族的,咱们得走100多公里去买。  《新京报》:大棚菜和蘑菇发展得怎么样?  安:咱种了蘑菇,当地人都喜欢吃,都争着买。当地有野蘑菇,但是只有一个月,他们都不相信这个蘑菇还能自己养出来。  《新京报》:那你们种菜的很挣钱了?  安:还行,你像蘑菇,按公斤算,每公斤相当于人民币6块钱。  《新京报》:当地也都很支持你们搞这些工厂和种植吧?  安:是,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还把俺请到他的办公室,问这个新技术。俺拿了番茄,蘑菇,他问怎么把这个造出来的?从哪里引进的?我跟他说,从中国,我的老家。  《新京报》:他怎么说?  安:他说好,让俺多引进一些这样的新技术。  《新京报》:后来有没有推广这些技术?  安:推广了,专门在陕西村,召开了一个哈萨克斯坦全国农业推广会,农业部长还有几个州的州长全都去了,后来在全国搞了很多日光温室,效益都很好。这一次西洽会,俺跟咸阳政府签了协议,发展农业区,像现在那边的玉米小麦产量都很低,小麦一亩产100公斤,玉米亩产只有200公斤,我们希望引进一些新的优良品种。另外,我们还引进了一些水果品种。  《新京报》:什么水果?  安:主要是苹果,像那边的苹果还是以前的黄元帅红元帅等老品种,很多也退化了,像红富士苹果都是从中国进口过去的,这样运费很贵,每公斤8块钱到16块钱。陕西村要建李白纪念馆  《新京报》:你这个陕西村村长,带着全哈萨克斯坦人搞农业生产了。  安(笑):这里有个说法不对,那里有7个乡都是住的咱东干人,有三个乡百分百的都是陕西省的人。  《新京报》:我看这边都把你们叫陕西村啊?  安:陕西村是咱们这边叫的,那边不是村,是乡,我把我们住的那个乡改成陕西集体庄园,有2000多户,12000多人,整个庄园就是一个大公司。  《新京报》:我听有人叫您主席,您在庄园担任主席是吗?  安:是的,俺还是哈萨克斯坦东干协会会长,这个协会就代表这个民族,还是哈萨克斯坦人民委员会常委。回到陕西老家,大家都喊俺村长。  《新京报》:你在那边叫什么名字?  安:名字很复杂,你像俺的名字叫达吾劳夫·胡赛·西玛劳维赤。  《新京报》:人们都直呼你的名字?  安:直呼什么意思?  《新京报》:就是可以直接叫你的名字吗?  安:噢,大部分没有。跟俄罗斯的称呼一样,叫俺胡赛·西玛劳维赤。俺觉得像这边叫个小安、老安就很不错,那边还不习惯。  《新京报》:陕西村里人都有两个名字吗?  安:都有两个,一个中国的,一个当地的。  《新京报》:那安胡赛就是您的中国名了。  安:是的,俺爸给俺起的,俺小时候他就跟俺说,你姓安,是安家的人,你的家在中国陕西。俺还听这里的专家说,中国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他的出生地在唐代叫碎叶城,离俺住的地方不足3公里,俺已经向哈萨克斯坦国家民族委员会打了报告,俺想在“陕西村”内建成李白纪念碑和纪念馆。
  “她话没说完,俺就哭了”  《新京报》:你们在中国还有亲戚吗?  安:俺上一次回来,还认了亲戚呢。在西安长安区王曲镇一个村上,一名82岁的姓安的老太太,拿出家谱来,上面还有俺老爷爷弟兄两人的名字,安兴虎、安兴皇,他们就是从中国出生到哈国的。我同她论起辈分来,她还是俺的姑姑。  《新京报》:您就见到这一位亲人吗?  安:对的,见到一位就不容易了,她没说完话俺就哭了,(同家族的人)100多年没有见面了,俺带着在这里上学的几个娃去(看她)了,后来,俺又把俺媳妇、两个姐姐都带去(看她)了。  《新京报》:咱们这边的人有没有去你们那里?  安:有,咱们这里有很多人在那边搞贸易。1991年有一个陕西伊斯兰教促进会6个人,专门去看老乡去,他们那次去,俺印象很深,咱们专门派车到首都阿斯塔纳机场去迎接,到了庄园,好几千人去看他们,都哭了,没有一个没流眼泪的。那一次之后,咱们就把路子走开了,后来又发展贸易。  2000来户有3000多辆轿车  《新京报》:你们在那边收入怎么样?  安:收入?是钱吗?  《新京报》:对,对。  安:现在还可以啊,比当地的民族要强。你看咱陕西庄园,2000来户有3000多辆小轿车。  《新京报》:这么多,都是什么车?  安:像丰田、奥迪、宝马比较多,那边车便宜,一辆奥迪4000多美元,一辆宝马美元。  那边家家户户都有车,每家几亩地,围一个庄园,种点粮食和蔬菜。  《新京报》:那你们每月挣多少钱?  安:一般教师每月收入合人民币1200块吧,有些做生意的比较多,一年最少收入1万美元,多的可以收入10万到上百万美元,不过那样的很少。“不说媒就不能结婚”  《新京报》:你们的风俗习惯也保留得很好,能介绍一下吗?  安:我们那边的婚丧嫁娶风俗都没有变,这一块保护的特别好。娶亲得先要说媒。  《新京报》:不允许自由恋爱啊?  安:自由恋?不行,就是恋好了,也得说媒。  《新京报》:要是不找媒人不行吗?  安:没有那样的。不找媒人那不礼貌嘛,把咱传统的文化都丢了嘛。  《新京报》:可是现在国内都可以自由恋爱啊。  安:咱要保留这些习惯,这样才记得家。媒人到女方说媒,前两次,不能给媒人喝茶,不给吃饭,最少他(媒人)要去三次,一般要去五次,才可以同意把女儿嫁给人家。  《新京报》:这么麻烦?  安:次数少了你就同意,显得你的女娃没地位。  《新京报》:同意之后,接下来还有些什么程序?  安:同意了,就要喝茶吃饭,媒人把男女两方的家人,舅舅姑姑什么的都叫在一起,见个面。后面,男方就要准备耳环、缎子啊,布啊,还要1000美元的礼金。  《新京报》:女方呢?  安:女方就开始准备嫁妆,要准备绣花鞋、绣衣服,最少得准备半年到一年,缝制这些衣服。  《新京报》:每个女孩都会缝制这些吗?  安:都会,家家户户都要会。  《新京报》:结婚典礼怎么举行?  安:最少得热闹两个礼拜,吃饭喝酒,好复杂,俺刚把两个女儿嫁出去,好复杂,好不容易。  《新京报》:大家都愿意保留这种风俗吗?  安:愿意,大家都知道这样做咱才是中国人,是陕西人。  《新京报》:新郎新娘穿什么?  安:手工绣花的袍子和靴子,新娘要穿绣花鞋,红绸衣服,挽着清朝或者明朝时的发型,插着簪子。  《新京报》:全都这样?  安:你不穿那个,结不了婚,人都笑话嘛。  《新京报》:那用轿子抬新媳妇吗?  安:现在都用汽车拉,部分人用马车。  《新京报》:为什么要用马车?  安:原来咱们的风俗就是用马车嘛,大家还是习惯那个风俗。马车还是搞的中国那个老样子,那个比用奔驰车还高档呢。  《新京报》:现在咱们国内都没有马车拉媳妇了。  安:不行,咱们要保留那个。  《新京报》:一定得保留?  安:那是一定。现在俺想的啥,现在都称咱那里是中国古代的活化石嘛,我还计划搞旅游,好多陕西人都想过去看看咱那边的生活,咱要搞一些宾馆、民族大楼。  《新京报》:现在搞了吗?  安:正在弄。  《新京报》:那你们平常都穿什么衣服?  安:平常,什么都有,有的穿这边人穿的西服,有的穿清朝、明朝的袍子,披肩,大衣小衣,不过很少。  《新京报》:男的不留长辫子吧!  安:这个不留,俺看老相片都还有长辫子。原来都穿布鞋,现在都穿这个新鞋,这边叫皮鞋,从中国进口去的。  “男女比例失衡最让我头痛”  《新京报》:那边搞计划生育吗?  安:没有,那边生得越多越好,哈萨克斯坦的人口很少,人口经常降,原来苏联没解体时是1800万人,现在是1400万人。  《新京报》:现在陕西村的人,一家有几个小孩?  安:一般四个小孩。  《新京报》:您有几个?  安(笑):我有六个,五个女娃,一个男娃。六个不算多,1990年,俺当集体农庄副主席时,还选出了380个英雄母亲。  他们都生了10个以上的孩子。生10个以上的孩子,政府就颁给你一个英雄母亲的牌子,政府给你免很多费。  《新京报》:生这么多小孩,养活得起吗?  安:现在没有这么多,一般四五个。没办法,要生个男娃嘛。  《新京报》:结婚有没有岁数限制?  安:按照哈萨克斯坦法律,男的18,女的17就可以,实际中,咱的娃结婚也太早,女的十八九就结婚了,男的一般22岁就结婚了。  《新京报》:当地人也这么早吗?  安:他们要比咱们平均晚三四年吧。咱们结婚太早,这不是个好习惯。  《新京报》:那你们有没有想过让你们的娃回到中国来找个媳妇或者婆家?  安:俺对这些留学的娃们都说了,我说你们学一上完,回去时候一定每人都找一个媳妇,把那边的血缘都换一换嘛。  《新京报》:这是怎么考虑的?  安:现在那边家家户户都是亲戚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100多年前的几千人,现在发展成12万人了,这个不好嘛,有些小孩身体都不好了。  《新京报》:那你怎么没说让女娃在中国找个婆家?  安:也可以吗,不过一般不允许女孩在外面找,可是现在都开放了嘛,也行。俺下一步也考虑,那边女的比男的多,很多女的嫁不出去,咱们庄子1万多人有好几百女的就找不到对象,30岁以上,男女差了15%。可以让女娃回到中国来结婚。  《新京报》:咱们不跟当地人通婚?  安:很少,连1%都没有。女娃嫁不出去也不能找当地的,咱们觉得不太礼貌,他们愿意娶,咱们不能嫁,这是中国的老传统。  《新京报》:那嫁不出去的女孩怎么办?  安:这是我很大的头痛嘛。原来我的大学同学,还有两个没有结婚。  《新京报》:那就把她们嫁到国内来吧。  安:是啊,这是个好事情。俺想把那些嫁不出去的都嫁到国内来嘛。  《新京报》:嫁不出去的才嫁回来啊?  安(笑):不是不是。  《新京报》:她们愿意吗?  安:咋不愿意嘛!她们都愿意回中国来,中国是故乡嘛。  《新京报》:很多风俗你们保留得这么全,一夫多妻制没有保留吗?  安:娶多个老婆可以是可以,但是哈国的法律不允许,有的人也娶了两个呢,但很少,一般的都是有的女的不生娃,就再娶一个,还有一个生了8个女娃,他也娶第二个希望生个男娃。
  东干人的诗《给中国》  虽然中国我没去,也没见过。可是时常在心里,我可思想。你的俊美我听了,打爷跟前。说是那头他生了,百年之前。好像绿岭摆着呢,高山树林。冰山明明闪着呢,景景照红。长江黄河流着呢,打西往东。一切活物饮着呢,河里水清。水清滩里落着呢,老坝跟前。在水里头浮着呢,悄声叫唤。跟前莲花开着呢,开的喜色。麻雀花上落着呢,不想要飞。历史书上也听过,中国很早。可是最后可开了,鲜花味道。就像春天撒开了,花的气色。一切民族闻见了,她的香味。———索尊实  索尊实是东干诗人索阿宏·达乌的笔名,意思是尊重史实。索尊实,今年60多岁,东干村民称他为“写家”。虽然从来没回过中国,他写的诗大部分却是关于中国。  新京报 日
  同治回乱  同治回乱,又称同治回变、回回乱等。是发生在19世纪清朝同治年间,中国陕甘和新疆地区的一场战争和动乱。清朝统治者为巩固其封建统治,一方面笼络回汉地主阶级和其他民族的上层分子,竭力挑拨回汉民族间的关系,极力破坏回汉人民的团结。另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由于采取“护汉抑回”、“以汉制回”的政策,回族人民地位低下,备受歧视和侮辱。回民趁清军南下镇压太平军西北空虚的机会,发动暴乱。这是一个由回族和其他穆斯林民族在1862年和1877年之间发起的一场与汉族之间的仇杀,维持了十年多,波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等地区,最后被左宗棠和多隆阿部队和以汉人湘军为主的清朝军队镇压。战乱对西北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口损失高达2000万。动乱平定后,一部分回民逃入中亚,形成了现在的东干族。
  同治回乱背景  1、生存压力:  明代后期引人的 美洲马铃薯等一批农作物在康乾时期的广泛推广、普及,导致了农业生产力快速增长,也导致人口快速膨胀,从清代初期的一亿人口膨胀到三亿多,导致康乾盛世。这个盛世的巨大代价是大量山地等被开发,巨大地压缩了人们生存的战略性伸缩空间,使得生存力经不住旱灾等天灾的危机冲击,使得中国历史上数百年一次的“人口膨胀产生大量游民和困难群体—大战乱大死亡—剩余人口恢复性膨胀—大战乱大死亡”的灾圈再次出现。乾隆后期、光绪初年和民国时期3次大旱灾在时间、空间上的发展具有一定可比性,三者都是近300年中罕见的极端事件,持续时间均在3年以上,覆盖范围主要为中国北方地区,但南方山地居民也是生存压力巨大。乾隆后期就出现了湖北省白莲教起事,是在山区爆发的。嘉庆、道光、咸丰时期,人口进一步增加,人们的生存压力进一步增大,中华大地可谓遍地干柴,只差烈火。洪秀全领导的客家人起事,首先是广东移民于广西桂平的客家人与当地人长期冲突,是因为生存空间压力而来的冲突,由于清朝地方政府虽然调节矛盾但主要站在当地人一方,导致洪秀全后来把冲突矛头指向清朝政府,起事爆发于广西桂平金田村,也是山区,参加太平军运动的主要是大量生存困难的游民。陕甘地区也是人们生存压力巨大的地域,明代李自成起事、现代的几次起事,也反映了这种情况。  为争夺有限的自然资源,回汉乡村之间的械斗不断发生,往往形成世仇。通常这类械斗主要以宗族或宗氏划分阵营,但在陕甘地区由于其特殊情况则逐渐发展为以民族和宗教划分阵营,这为陕甘回变埋下了伏笔。  另外,鸦片战争后赋税加重很多。  2、回民“新教”派民间新政权的发展:  马明心十八世纪后期在回民里建立和传播激进色彩的“哲合忍耶”教,这个新教建立和发展政教合一的民间新政权,这种搞独立王国的宗教政权做法自然受到清朝政府的压制(不力,没有禁止)。后来,他的重要弟子连续乱杀挑事,乱杀老教回民也乱杀官府调解者并暴动、攻破河州、围攻兰州,导致马明心被杀及长期的冲突、仇恨。  清朝乾隆时代起,首先在甘肃河州一带回民中出现了新教“哲合忍耶”派创始人马明心的政教合一的门宦组织,是维系整个新教回民的一种宗教组织系统。门宦制度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的兴起,改变了原来的政治格局和民族关系,派生出十分复杂的内外矛盾。清政府对极具危险力的教宦势力自然是反对,企图取缔回民的门宦组织,但是没有实际力行,只是小幅压制,基本方向是调解教派矛盾。[6]随着门宦的形成和门宦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回族社会内部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回族社会内部组织化程度的加强与提高。回族门宦制度的发展是以回族社会组织化的方式来完成的,而这个方式是从宗教领域发展起来并以宗教形式来进行的。  新教的政教合一就是新政府新政权在民间出现和发展,这种独立王国体制,走向独立政权是它难免的方向。  教宦之争:马明心的民间新政权的发展,导致了回族内部教派与门宦之间的矛盾斗争日趋激烈,从争夺教徒到争夺清真寺及其他各个方面,最终导致一系列大规模的械斗与仇杀事件。因此,清王朝对西北回族教派门宦矛盾斗争的利用、分化与打击,使西北回族社会承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压迫,导致了西北回族与清王朝之间严重的矛盾对立与惨烈的流血冲突。   从清乾隆十三年开始,门宦之间的权力斗争共爆发了五次。教争的升级终于导致回族、撒拉族与官府矛盾的尖锐对立并以起事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模式几乎成为清朝后期几次回民起事的一般规律。1781年,哲赫忍耶创始人马明心的弟子苏四十三领导了反清起事,但其教派争权的错误思想导致了起义迅速被清廷瓦解。1784年田五、张文庆等为首的石峰堡反清起事;1862年以马化龙为首的宁灵反清灭汉暴乱。
  同治回乱中针对汉族的大屠杀暴行  同治陕甘回变,这个“回”不是指一切回民,主要指马明心所创新教哲合忍耶派回民,起事领袖是哲派第五代教主马化龙(其祖父马达天和父亲马以德是哲派第三和四代教主),被哲派为主的势力屠杀的,绝大多数是汉人,也有部分它派回民及它族民众。  同治元年(1862)的陕西,在太平军进入陕西的形势下,一些参加过太平军浪潮里云南起事的回民领袖马化龙等人率领大量回民起而响应,一些新教派回民首领借机,想在黄河以西建立一个纯粹的新教派穆斯林国家,消灭异教徒成为其路线,一方面报复旧教派的长期冲突,一方面赶杀汉人,他们发动了"传帖杀人",然后想要杀光陕西汉人。政教合一宗教体制,组织力号召力巨大。  起事前,他们秘请铁匠打制刀具,杀掉铁匠以防泄秘,然后尽购街上的竹竿以充刀杆。惊奇的官府称为"买竹"事件。临潼县的一个回民教师接到杀人传帖后的第二天,紧急报告县长。然后回家,知道回民不会饶他,杀了自己的老母和妻子儿女,自杀后人为之立祠。临潼知县通报情况后,紧急关城才保住了一些人。而渭河两岸的全县村庄,30万汉人全被杀光。当时西安城里的陕西巡抚提出的政策是安抚回民,对城里回民未杀一人;紧闭城门以防城外回民进城杀人,也阻城内回民出城杀人。再派陕西团练使张芾前去安抚。  起事者们对普通回民的一个重大欺骗就是制造恐怖的灭族谣言:宣传前皇帝老师张芾带有“秦(陕西)不留回”的命令。  回民起事的大首领任武,杀了张芾,再杀自己全家的老母、妻子和孩子,以示自己已没有任何顾忌,血战到底。[1]  另一位首领白彦虎杀人最凶,立志掘掉黄帝陵。穆斯林民兵30万人号称"陕回十八营",几个月内在关中平原杀人五百万,80%的汉人。一年时间关中26个县长被回民杀害。只有一些县城内和逃入骊山的人口幸免。[1]  1863 年甘肃回民受到动员开始起事,不过觉得难以下手痛杀汉人乡邻。于是,不抵清军进攻的陕西回民,转入甘肃一路走一路杀,一次10万以上汉人的大屠杀有很多次,许多县的汉人被杀光,共约600万,全省人口减少70%。一年之内,陕甘两省共有1100多万汉人被杀。十多年的暴乱,陕甘减少人口二千万。史称"同治回乱",主要指陕甘地区的回乱。[1]  忙于镇压太平天国的清廷派不出能干的将领或军队来对付新教派回民暴乱。到1864年,整个西北烽火连天,甘肃、陕西、宁夏和新疆落入了暴乱者之手。当1866年捻军西路军突入陕西与回民会师时,威胁加强了。充满忧虑的朝廷委任左宗棠为陕甘总督,肩负肃清两省叛匪的特殊使命。其时左宗棠正在征剿捻军,无法立即到任。直到1868年8月清军平定了捻军之后,左宗棠才得以将注意力转向陕甘回乱问题。左宗棠平暴,是相当能干的,剿抚兼用,应该说,剿暴过程也是残酷的。清军主帅左宗棠办平暴非常严厉。回族乱民群体死亡也重。陕回死亡有数10万人。陕西暴军首领马化龙的金积堡军粮尽援绝。马化龙亲赴刘锦棠营中请降。表示愿以一人“抵罪”。马化龙及其子马耀邦向清军交出各种火炮56门、各种枪千余杆。并写信向王家疃庄的回民军劝降。左宗棠恼恨马化龙反复无常,疯狂大量地残杀无辜,实属罪大恶极。1871年(同治十年)正月十三日。马化龙与亲属及暴乱首领共1800余人被清廷处死。清廷将其头颅遍示全国各地达10年之久。其子孙几被剪灭殆尽。陕西上百万回人,大量被杀,大量被迁走,大量的吃猪肉改回汉族。另一匪首白彦虎逃往新疆。后来左宗棠收复新疆,白彦虎带领一些人逃到中亚,是今天一些东干人的祖先。  明朝末期的张献忠屠蜀、及陕甘同治回乱,都是对族群的大屠杀运动,不是什么阶级斗争领域的事情。一个东干作家写的《19世纪下半叶的东干起义及白彦虎在其中的作用》文章就歪曲了历史。真实情况是野蛮大屠杀。如果要中性地说,是“起事”。
  @唯美映像 4楼
12:54:19  东干人,干你妹,左公仁慈,为何留下这些畜生  -----------------------------
  影响  华夏文明的发祥地陕西遭受如此浩劫[1]。根据当时的经济军事情况来看,回民的动机既不是反抗压迫的"自卫",也不是"反清"。他们不为谋财,不为占地,没有计划侵入西安或者北京,就是在当地进攻县城,围猎村庄,对汉民不分男女老幼,挨村挨户,全部用刀砍死,用火烧死,单纯为杀人而杀人,种族灭绝。当时甘肃的靖远民谣: "同治五年三月间,杀气弥漫天。十余万人一朝尽,问谁不心酸。桃含愁兮柳带烟,万里黄流寒。阖邑子弟泪潸潸,染成红杜鹃。清歌一曲信史传,千秋寿名山。碧血洒地白骨撑天,哭声达乌兰。"1864年,已从地方武警上升为人民解放军的湘军,左宗棠率部追剿捻匪进入陕甘。左公对于回民剿抚兼用,下令"所有白彦虎部回逆,拒纳降,斩立绝。"[1]  年间,回民起事遍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直至白彦虎退到新疆投靠阿古博,最后逃往俄罗斯才告平息,史称"同治回乱"。这是世界近代史上最残暴的种族灭绝大屠杀,比希特勒屠杀犹太人手段更残酷,规模相当于30多次南京大屠杀。据《中国人口史》的统计,战前(1861)咸丰十一年的甘肃人口1946 万,战后(1880)光绪六年仅存496万,人口损失比例为75%。穆斯林针对"异教徒"屠杀,遍及时空,不足为奇。奇怪的是,有些中国史书,把屠杀汉人的白彦虎说成民族英雄,把拯救汉人的左宗棠说成刽子手;把纯粹屠杀两千万汉人同胞的族群大屠杀、也屠杀大量旧教派回民的宗教屠杀,称作"大起义",义在何处?消灭异教徒这种血腥做法、这种罕见浩劫,是谁的同道?
  诗写得真好!
  是否起义  这个运动的性质,有争论。历史上称为“同治回乱”等,斗争主义时期改定为起义,当代很多人认为是法西斯主义一样的屠杀运动而且比希特勒做法更过分。  1、起义论——回民起义之初,主要是回汉民之间的矛盾,经常有械斗。当时70%的汉民抽大烟,身体不好,而回民常习武,心齐,凶狠,械头时多数是汉民吃亏。回民起义起初的原因是,回民借清朝军队集中到南方对付太平天国和云南回民起义,关中地区防务空虚,一些回民首领屠杀汉民报私仇。马汝珩先生在《试谈清咸同年间回民反清运动性质与领袖人物评价问题》一文中指出 “当然,我们说咸同年间回民反清运动的性质带有浓厚民族斗争的色彩,并不意味着对这次运动阶级斗争意义的全部否定,因为“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尽管这次运动以反抗清政府民族压迫为其主要目标,然而在运动实际进程中,群众的自发势力不能不给满汉官僚地主阶级以一定的打击。”“因此,从阶级斗争意义来说咸同年间的回民反清运动,也应属于中国近代史上各族人民反封建斗争的范畴,具有一定反封建剥削斗争的意义。“霍维洮先生在其《同治年间甘肃回族反清运动性质再认识》一文中认为“长期以来,史学界把同治年间甘肃回族反清斗争视为以太平天国为主体的清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认为它是一次反封建的运动。又因为这次运动明显的民族特征,而说它同时具有反民族压迫的性质。这些研究无疑是富有成绩的。但由于直接资料的缺乏等原因,人们对当时回族的社会状况和回族反清斗争内容的认识还很不充分,而对其斗争性质的论证主要是从清政府封建统治这一外部因素来进行的。笔者认为,回族反清运动、在不同地区,其性质各不相同,需要分别研究不可一概而论。就甘肃回族反清斗争而言,反封建之说尚有商榷之余地反民族压迫的具体内容亦有待于进一步分析”。杨永福、杨红伟两位先生在《试论同治年间甘肃回民起义前后的回汉民族关系》一文中指出“由于诸多复杂深刻的原因,甘肃回民起义前夕的回汉民族关系日趋紧张。起义发生后这种紧张关系进一步发展,尤其在初期比较普遍地存在互相仇杀的现象。同时,回民军领导人在主观上有改善回汉关系的愿望,并在实践中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未能根本改变民族关系的逆向发展。回汉民族关系对起义的结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加速了起义的失败。  2、微起义、大屠杀论同治回乱有复杂性质,其反抗性、起义性只占极小成分、微型成分,占绝对压倒优势的性质是乱屠杀。第一,起事之初对清政府有微型反抗性。1、反抗清政府以老制新的政策:18世纪,甘肃籍的神职人员马明心通过研究神秘主义派别——苏菲派(该分支源自麦加和也门),在中国西北回民中创立了虎夫耶和哲合忍耶派,称为“新教”。新教派的创立引发中国伊斯兰教内部引发争斗,1781年和1783年的“新教”与“老教”爆发武装冲突,但被清政府及时平息。在甘肃老教与新教不合,引起老教勾结官府镇圧。马明心被杀,激起苏四十三与田五暴动。2、反抗清政府以汉制回的政策:“中国清真网”《“同治回乱”过程》介绍:左宗棠在分折这次战争的起因时指出:“回汉杂居,俗尚各别,睚眦小忿,本人情所不能无。” 回、汉两族对于这种因习尚绝殊而导致的“龃龉相仇杀,(亦)视为固然者久矣。”咸丰八、九年间,有些县分就发生大规模的回汉持械殴斗的事件。 然而,清政府却利用这种矛盾,采取以汉制回的政策,处处偏袒汉人,“凡争论斗殴,无论曲直,皆抑压回民。汉人复持众欺凌,不知回性桀骜,亿万同心,日积月长,仇恨滋深。”3、这种反抗在起事之初只具有微型性质因为,起事之初,基本事情不是杀官府,而是对汉人整村整县的族群屠杀。渭河两岸的全县村庄,30万汉人全被杀光。何况,新教回民非常好勇斗狠,对旧教回民和汉人常有欺压,使得官府常常同情弱势方,虽然新教回民不满,不能认为都是偏袒。——驳议:反抗清政府的摊派的经济重压?与大屠杀是两码事。乾隆年间,加征 “平余”,巧立名目,摊派重叠。到了嘉庆道光年间,正赋一两之上,“正耗”、“平余”加至一两五六钱之多,换言之,实收的田赋增加到了正规田赋的160%。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对外割地赔款,对内需要筹措大量军费镇压各地农民起事,因而对农民的苛捐杂税更为加重。陕西地区,在回民暴动之前就爆发过两次农民运动。(该部分参考“同治陕甘回变—维基百科”)反抗清政府的摊派的经济重压?与大屠杀是两码事!——第二,广泛地乱屠杀是基本事实起事初年,就屠杀了一千一百多万汉人,是族群大屠杀。——第三,全程里反抗是微型的,乱杀是大质“同治回乱”的基本过程就是对异教徒的大肆屠杀。  3、完全的大屠杀论——这种看法否定微型起义的因素,因为,不容掩盖的历史事实,一是,官民冲突的起源,不是乾隆政府,而是马明心政教合一的民间新政权威胁官府和社会秩序,政府难免压制(实际上压制不力,没有禁止)。二是,新教连续乱杀,哲合忍耶派创始人马明心的弟子率千余信徒屠杀百余老教徒,导致老教上告,说明乱教不像新教一样乱杀人,接着杀死陕甘总督委派的调解人兰州知府杨士玑等一班人马,并暴动,攻破河州、围攻兰州,导致镇压及马明心死亡。历史事实说明,都是新教派回民乱杀在先。马明心后人、新教领袖马化龙1862年的起事,继承历史仇恨并推行建国欲望,是继承历史罪过。三是,新教回民与汉人的矛盾,大多是因为新教派的强悍要求不合理,欺负相对温和的汉人,虽然也有汉人欺负回民的,“因俗而治”的政策[1]总体上不能说无理,总体上不是偏袒汉人,当然,当然执行过程会产生弊病,出现偏袒。一大问题出在哲合忍耶文化、特别是政教合一体制。  正确看待历史和现实  第一,白彦虎一伙大屠夫肯定是大罪之徒,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消灭异教徒、族群大屠杀的理由,否则犹太人就有被欧洲各国屠杀的理由,“一战”后国际条款对德国的某些不公道就可以成为希特勒疯狂的理由了(同治回乱比希特勒法西斯主义残酷得多!报复也严重得多!),如此一来,人类还有正义和人道可言吗?《布哈里圣训》某些非常野蛮的内容应该抛弃。伊斯兰极端主义是灭绝人性的极端法西斯主义,比希特勒主义更残酷!试问,在当代埃及,基督徒只占埃及9千万人口的10%,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占埃及大多数的穆斯林教的歧视和暴力,可以成为基督徒一旦有力就屠杀穆斯林群体的理由吗?!2013年厦门公交车放火案的陈水总受过欺压能成为他灭绝人性、胡乱报复社会的理由吗?  第二,历史上人类曾长期处于野蛮时期,一般民族某些人都有过凶残运动,例如汉族的张献忠,曾被誉为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实则是屠蜀的大屠夫,成吉思汗屠城是历史事实,欧洲人进入美洲时也有野蛮屠杀事件,不应该为人类野蛮历史文过饰非。  第三,其后人是无辜的。
  历史教训  官民冲突、民族矛盾,这种基本问题在中国很多时代都长期存在,但同治回乱这种对异教徒千万大屠杀的事,与张献忠屠蜀运动一样,都属于罕见现象,因此,其共性教训和个性教训,都需要注意。  一是,人口膨胀难免酝酿遍地灾难。人口增长要与生产力生存力相适应,要留出应付天灾的丰富余地。  二是,建立公道的执法体系,防止压迫和积怨。  三是,传统伊斯兰某些旧文化的野蛮性,伊斯兰极端文化是这个超级惨剧的根本原因,才导致以极端欲望和非常型痛苦因素为动力的族群大屠杀运动。伊斯兰文化有温和与极端之异,区分为绿教与血教。《布哈里圣训》某些非常野蛮的内容,如杀掉叛教者、过度报复,应该抛弃,很大程度上它有邪书性质。马化龙派的新教伊斯兰把原教旨与暴力紧密结合。改良伊斯兰文化,使传统伊斯兰走向文明化,是重要结论。因此,中国的伊斯兰应该不受中亚伊斯兰的制约,走自己的文明化道路。基督教经历过中世纪野蛮,改良了,走向了文明,同样,伊斯兰教也有文明化这种进化的历史使命。应该说,野蛮思想,曾存在于人类多种野蛮斗争文化里,如张献忠屠蜀也是。尊重人权,是现代文明的核心要求。  四是,防止某种极端欲望野蛮做法的邪说发展成邪教,防止马明心一样的政教合一教派体制、或宗教独立王国的发展,是这个事件最核心的教训。
  白彦虎  白彦虎是清代同治年间陕西回民叛乱的首领之一,提出“反满排汉”,小名白素,经名穆罕默德·阿尤布,陕西泾阳人(一说他是大荔人)。他是领导西北回民暴乱的主要回逆人物,为回民反抗军十八大营元帅之一,从1862年至1877年与清政权军队作战,是最后迁入俄国七河地区东干移民的组织者及领头人。起义失败后带领2000多回民逃到中亚[1] ,后被中亚的东干族人尊称为“东干族之父”。当地东干人叫他虎大人。
  一群回逆后裔,到我中华之日就是他们的忌日,你以为过了百十年就可以洗白了吗
  起事的大首领任武,杀了张芾,再杀自己全家的老母、妻子和孩子,以示自己已没有任何顾忌,血战到底。另一位首领白彦虎杀人最凶,立志掘掉黄帝陵。穆斯林民兵30万人号称"陕回十八营",几个月内在关中平原杀人五百万,80%的是汉人  ----  标准的邪教
  到底是谁在一步一步地分裂我们的祖国?  中国民族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就是:  就是制造和强化民族差异,  培养和发掘民族分裂文化和势力,  压迫汉族群众,奖励和安慰民族分裂分子,  为分裂分子而争取资金和权力,  鼓励和支持某宗教协会来挑拨民族矛盾!  到底反华势力的第五纵队在哪里?    《极端主义活动使民族关系恶化,族群关系面临改革》  
  @骑兵弓箭手 19楼
17:38  一群回逆后裔,到我中华之日就是他们的忌日,你以为过了百十年就可以洗白了吗  -----------------------------  不学阿拉伯语学汉语。  请宁夏、甘肃、和青海的回回过去把这群无耻的卡费尔扫了吧!  
  现在看来也只能呵呵,怪谁呢?
  顶  
  楼主的历史观很对,回族或维吾尔族并不天生有罪,也不该将前人的罪迁移给现在的人,正视历史,信奉科学,归顺政府,可以接纳他们
  央视某些人一而再,再而三地为回乱余孽翻案。
  @韩荆州
12:37:10  国有难,回必乱。沙甸也不该平反。  -----------------------------  感谢左大帅
  呵呵,汉族自然说不出来回族的好话出来。  满清屠了你们多少人,现在天天电视上四爷八爷的跪舔。回族反清,汉族跳出来玩命来了,不贱吗?反正官方定性是起义,不能接受就赶紧去死,别气个好歹。一干傻货就看到自己的惨了,尼玛这都过了多少年了,“西海固”吃不上饭的还有大把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克洛斯威硅藻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