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制度性住房制度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政策、过程与问题--《复旦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政策、过程与问题
【摘要】:住房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要素之一。建国以来我国的住房建设和住房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近年来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城市房价的不断上涨,城市中低收入群体面临着住房难的问题。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陆续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开始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作为迈向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在建设保障性住房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以保障性住房基地为基础,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同时上海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全国为背景,研究分析上海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制度背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过程以及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问题,并对推动上海保障性住房建设提出了建议。
文章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述了问题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的意义,通过文献的检索,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文章结构;第二部分全面介绍了我国住房问题的演变以及我国的住房保障政策;第三部分,介绍了上海市住房保障体系的形成以及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过程;文章的第四部分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问题;第五部分,介绍了国外住房保障政策和建设经验,同时总结了国外住房保障制度的对我国住房保障工作的借鉴;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作者根据国外的经验和上海的具体情况对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的建议。
本文希望通过对上海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过程与问题的全面分析,为推进上海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建议,为完善政策和机制做参考,从而促进上海住房保障工作更加有效开展,让更多的城市低收入人群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F293.3【目录】:
摘要3-4ABSTRACT4-6第一章 绪论6-17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6-7 第二节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7-10 第三节 保障性住房的基本理论10-17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文章结构17第二章 我国住房问题回顾及住房保障制度的形成17-25 第一节 我国住房问题的回顾17-19 第二节 我国住房保障工作的探索和实践19-22 第三节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主要成就22-25第三章 上海市住房保障体系的建立及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推进25-34 第一节 上海市住房保障体系的建立25-29 第二节 上海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过程29-34第四章 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问题34-43 第一节 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调查34-39 第二节 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问题39-43第五章 保障性住房建设国际经验借鉴43-49 第一节 国外住房保障制度与经验43-46 第二节 国外住房保障制度的启示46-49第六章 促进上海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建议49-53 第一节 建立和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法律机制49 第二节 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49-50 第三节 多渠道筹集住房保障资金,扩大保障性住房供应50 第四节 合理规划住房保障供应区域50-51 第五节 加快推进公共配套设施建设51 第六节 完善社区管理,加强社区服务51-53附件一: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调查问卷53-56参考文献56-59致谢59-6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延利涛;[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鲁炳全;;[J];城市开发;2011年02期
何芳;李晓丽;;[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4期
尚教蔚;;[J];城乡建设;2006年03期
王璁;;[J];当代经济;2008年10期
文林峰;[J];中国房地产;2005年03期
范志勇;;[J];北方经贸;2008年07期
李云;谢淼;;[J];消费导刊;2009年18期
李莎;;[J];决策;2010年09期
杜文;[J];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03期
沈卫平;;[J];现代经济探讨;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侯淅珉;张恩逸;[N];中国建设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光红;[D];同济大学;2007年
崔竹;[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燕如;[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徐蔷;[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史玉芳;[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翀;;[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王颖;;[J];安防科技;2006年01期
孙冬青;;[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赵志强;庞仙君;;[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魏鹏;;[J];北方经济;2008年12期
段宏毅;孙艳丽;;[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孙晓霞;;[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杨冠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韩伟;;[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胡海峰;胡吉亚;;[J];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晓华;陈乃栋;许丹艳;;[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李超;;[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吴君槐;;[A];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挑战——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8[C];2008年
吴军;范明林;;[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吴军;刘小珍;;[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万旭东;刘佳燕;;[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马蕊;马航;;[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焦怡雪;;[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李瑾茜;巢元凯;;[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刘培锐;葛春晖;;[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住房建设与社区规划)[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霞;[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贾清显;[D];南开大学;2010年
马建平;[D];吉林大学;2011年
岳彬;[D];兰州大学;2011年
梁德友;[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孙志丽;[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何佳馨;[D];复旦大学;2011年
刘婧婧;[D];复旦大学;2011年
廖丹;[D];武汉大学;2011年
吴志宇;[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静;[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段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吴翠萍;[D];湘潭大学;2010年
王均环;[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李晓;[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陈超;[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林宁;[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戴莉萍;[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赖高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王正园;[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焦怡雪;尹强;;[J];城市规划;2008年09期
潘文辉;[J];中国房地产;2005年04期
武剑;;[J];建筑经济;2009年02期
巴曙松;张旭;王淼;;[J];西南金融;2006年10期
宋海秋;杜葵;;[J];商场现代化;2010年33期
刘精明,李路路;[J];社会学研究;2005年03期
黄征学,周立群;[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陈文雅 张雅楠;[N];经济观察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玉坤;[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王世联;[D];复旦大学;2006年
崔竹;[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欧阳东;[D];重庆大学;2004年
张勇;[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高卓献;[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王奉合;[D];山东大学;2007年
赵海勇;[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俊霖;;[J];北方经济;2008年23期
陈世伟,周凯艳;[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路军;;[J];北京房地产;2007年12期
侯浙珉;[J];北京房地产;1996年01期
林甦;;[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闫绪娴,夏恩君;[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江莉;[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刘金文;;[J];中华建设;2007年01期
李宏瑾;[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3期
印堃华,胡彬;[J];财经研究;1999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褚超孚;[D];浙江大学;2005年
郭玉坤;[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杜文;[D];四川大学;2006年
王世联;[D];复旦大学;2006年
崔竹;[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立新;[D];清华大学;2002年
韩建华;[D];天津大学;2004年
李红光;[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王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孙寒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吕洁婷;[D];暨南大学;2007年
欧阳晓晴;[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刘晓菲;[D];北京理工大学;2008年
郭号林;[D];天津工业大学;2008年
高欣欣;[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晓丽;;[J];城市开发;2011年16期
郭松海;曲连英;;[J];中国建设信息;2011年09期
;[J];城市规划通讯;2009年13期
张伏全;;[J];云南林业;2010年05期
;[J];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09年02期
陈俊卿;;[J];当代江西;2009年04期
胡毓娟;王安娜;王虎林;;[J];江海纵横;2008年01期
;[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年12期
赵亚平;;[J];市场论坛;2009年02期
伍芳;赵森;;[J];时代金融;2011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永凯;苏新红;;[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林凯旋;余思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马庆斌;;[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C];2011年
韦祖焜;;[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加强党的执政与改善民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沙丰;;[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李忠东;;[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案例集)[C];2011年
吴桂芸;;[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蒙春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张庆秋;温雅;杨晓飞;;[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马庆斌;;[A];中国与世界年中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康维海;[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刘东;[N];鄂尔多斯日报;2010年
崔凌云;[N];兰州日报;2011年
记者 宋卫极;[N];云南政协报;2011年
黄飞 颜昊;[N];汉中日报;2011年
丁华;[N];上饶日报;2011年
邓红阳;[N];法制日报;2011年
宁波;[N];汉中日报;2011年
骆辉;[N];南昌日报;2011年
杨莉;[N];孝感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建平;[D];吉林大学;2011年
陈涛;[D];南昌大学;2011年
李允;[D];吉林大学;2012年
周卫嘉;[D];吉林大学;2010年
许雷;[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李洪侠;[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徐东辉;[D];吉林大学;2012年
赵靖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王世联;[D];复旦大学;2006年
董昕;[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静静;[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朱逸;[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胡敏;[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杨维;[D];重庆大学;2010年
李璐;[D];吉林大学;2011年
刘亚杰;[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李岩;[D];西南大学;2011年
谭华;[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史玉芳;[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马振伟;[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5期
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伴随着中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住房制度改革,保障性住房体系一直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是作为一个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和繁杂的课题,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建设在中国的进展相对滞后。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房价的高速上涨,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这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越来越需要得到解决,保障性住房政策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广大学者研究的重点。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293.3【正文快照】:
一、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的概念保障性住房制度是指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流通等具体实践中形成的制度[1],主要涵盖了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资金供给、补贴及监控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包括经济适用房制度、廉租房制度和政策性租赁房制度三个组成部分。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世平;孙寒冰;;[J];当代经济;2005年11期
李欣欣;;[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70期
胡云鹏;;[J];今日科苑;2009年22期
冯念一;陆建忠;朱嬿;;[J];建筑经济;2007年08期
江莉;;[J];上海房地;2007年11期
李娟;颜涛;张峰;;[J];上海房地;2010年01期
李惠萍;[J];中国房地信息;1994年11期
韩治国;赵杰;田耕耘;;[J];中国住宅设施;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叶志东;;[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张晨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曲媛;;[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2期
张娟;;[J];城市规划;2011年09期
葛怀志;张金隆;侯淅珉;马辉民;;[J];城市问题;2011年09期
王莹;王琪;;[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7期
杨秀攀;;[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04期
张建坤;王效容;吴丽芳;;[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龚敏;赵群;杜先;金怡;;[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1年04期
余劲;袁南南;;[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建平;[D];吉林大学;2011年
徐东辉;[D];吉林大学;2012年
彭晓华;[D];暨南大学;2007年
殷燕;[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宁;[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刘飞;[D];南昌大学;2010年
郑芳;[D];浙江大学;2011年
施英;[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孙旭东;[D];安徽大学;2010年
张玉娟;[D];云南大学;2010年
于晓影;[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李璐;[D];吉林大学;2011年
李小莹;[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李玲;[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董藩;;[J];城乡建设;2008年04期
,曹明;[J];中国房地产;2003年06期
江莉;;[J];上海房地;2007年11期
梁小青;[J];中国建设信息;2004年2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骁;孙玉娟;;[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王朝才;张东;;[J];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62期
刘晓凤;;[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刘文静;;[J];法制与社会;2008年07期
吕伟;;[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4期
刘虹;;[J];现代商业;2008年30期
邓世缘;田亦尧;郭学鸿;;[J];社会科学家;2010年10期
解丽莉;;[J];现代商业;2010年33期
朱记军;杨易;程殊;;[J];法制与社会;2007年02期
张惠;刘深;;[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学玉;李世平;;[A];建设我国现代化农业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熊盛文;;[A];科学发展观与劳动保障问题研究[C];2005年
姜丽;饶入东;;[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胡能灿;;[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二十个全国“土地日”: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 集约用地论文集[C];2010年
裘峻;宫作成;吴烨;;[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张曙光;;[A];当前形势与改革座谈会内容汇编[C];2011年
向寿生;;[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解放思想论坛文集[C];2003年
向寿生;;[A];陕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4年
吴军;刘小珍;;[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余期江;庄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新京;[N];友报;2006年
李乐;[N];中国经营报;2009年
中共南昌市委政策研究室;[N];江西日报;2006年
熊仕跃 (作者系宜丰县房管局局长);[N];宜春日报;2007年
田俊杰;[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曹娴;[N];湖南日报;2007年
黄维明;[N];汕尾日报;2008年
肖白;[N];经济参考报;2006年
云力;[N];上海证券报;2007年
于兵兵;[N];上海证券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盛广恒;[D];河海大学;2005年
褚超孚;[D];浙江大学;2005年
王世联;[D];复旦大学;2006年
刘洪辞;[D];武汉大学;2012年
徐东辉;[D];吉林大学;2012年
阮哲明;[D];同济大学;2008年
彭晓华;[D];暨南大学;2007年
崔竹;[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王吓忠;[D];厦门大学;2007年
王小雪;[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娇;[D];长安大学;2009年
刘芳;[D];山东建筑大学;2010年
许可;[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向寿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冯博;[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刘鹏;[D];重庆大学;2004年
孙程姣;[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陈磊;[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陈鹏;[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李金河;[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我国保障性住房法律制度研究
下载积分:1998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6:36:3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国保障性住房法律制度研究.PDF
官方公共微信文档分类: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我国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研究---优秀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可复制黏贴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我国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研究---优秀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可复制黏贴 郑硕士州大学位授予单位代码学号或申请号密级学论文5论文题目:我国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研究作者姓名:艾茜学科门类:公共管理学专业名称:行政管理学导师姓名、职称:贺永方教授二零零七年五月二十B内容摘要住房制度改革前,我国城镇实行的是实物分配、低租金的福利性住房保障制度,居民的住房大部分由政府或单位提供,基本上能保证居者有其屋。在旧的福利分房制度下,由于租金低廉,难以维持正常的房屋维护,政府背负着沉重的财政负担。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以来,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分层次供应体系已经建立,政府的目标是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形式: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其他高收入家庭购买或租赁市场价商品房。住房制度改革极大地改善了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解决了部分城镇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住房公积金制度增强了部分城镇低收入家庭的购房支付能力。但是运作实践表明,实施结果与目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经济适用房制度、廉租房制度以及住房公积金制度在解决城镇(来源:淘豆网[/p-4428939.html])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有问题存在。现阶段我国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基本法律法规缺位导致制度基础薄弱,保障线设定不合理。执行中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权力寻租、利益矛盾以及运行环境不健全等因素也影响了实施效果,相当大一部分中低收入阶层的基本住房需求无法通过市场得到解决,我国的城镇住房问题日益严峻,要求我们重新进行思考,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城镇住房供求关系、居民收入状况、财政支付能力等基本国情,加快住房保障立法、明确和规范地方政府的主体作用,重新界定保障范围,构建新的住房分类供应结构,建立健全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的监督和评估体系,更好地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关键词:住房保障水平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住房公积金2AbstractBefore the town basic housing system reformation,our government adopted practicalhouse allot(来源:淘豆网[/p-4428939.html])ment and low rental fee system in town.Most houses wcrc supplied by workingunits as welfare and the government guaranteed most residents’basic housing demand.Undertraditional material benefit system,the government borne heavy financial burden on housingallocation due to low rental fee that could not afford housing maintenance.With the townhousing system reformation going in depth,government aims at establishing alayeredstructure in housing supply:re(来源:淘豆网[/p-4428939.html])nt-cheap housing property selves for the lowest efamilies by the government or working unit,economical&suitable housing property servesfor the demand of those middle&low-e mercial housing property servesfor the demand ofthose high-e people.The town housing system reformation improvedhousing status in town significantly while rent-cbeap housing property and economical&suitable housing property helped middle and low—e residents a lot and u(来源:淘豆网[/p-4428939.html])mulation fund enhanced their purchasing power greatly.But in the course of practicaloperation,there exist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implement result and the aim.Rent-cheaphousing property and economical&suitable housing property bot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swell ashousing accumulation fund but all have problems exists.The main reasons affect townbasic housing guarantee system are as following:lacking of laws and regulations,unreasonable guarant(来源:淘豆网[/p-4428939.html])ee level local government's poor supervision,interest conflict andunsound policy environments.Currently,a great deal of middle&low-e residents cannot afford renting or purchasing houses in market.The Severe reafity requests US to reconsiderthe problem On the basis of town housing demand and supply relationship,people elevel and government financial bearing capability.With the reference of foreign experience,fastening lawmaking,fumulating loc(来源:淘豆网[/p-4428939.html])al government's role,reconsidering guarantee level,forming new housing supplying structure,establishing supervis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arceffective methods in solving the problem and heIp to construct harmonious society.Key words:housing guarantee leveleconomical&suitable housing propertyrent-cheap housing propertyhousing accumulation fllnd3我国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研究绪论1.研究背景在福利分房时期,我国对城镇居民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以租养房”的公有住房实物分配制度,在当时较低水平的消费层次上,基本上保障了城镇居民的住房需求。但是(来源:淘豆网[/p-4428939.html])低租金制使住房价格背离价值,修缮资金短缺,住房再投资的建设资金不足,导致住房建设缓慢,住房供应严重短缺,同时也限制了城镇居民的住房选择范围。r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的住房制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城镇居民住房条件。住房商品化、市场化进展顺利,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商品房价格畸高、上涨过快超出居民购买能力,为数众多的中低收入家庭不可能仅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政府从来没有忽视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廉租房救济最低收入家庭,以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的经济适用房保障中低收入家庭,以住房公积金制度提高城镇居民购房支付能力,建立了以经济适用房制度、廉租房制度和住房公积金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但是,在住房市场化进程中,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体系不完善,执行不力,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解决得并不理想,导致这部分人群的合理住房需求得不到满足,不得不选择购买商品房,客观上加大了供需矛盾,反过来推动了商品房价格上涨,加剧了城镇住房供应的结构性失衡。一J目前,以商(来源:淘豆网[/p-4428939.html])品房超出居民购买能力、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不完善为代表的住房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在2007年两会上人大代表为住房问题提出为数众多的议案,其中《关于政府参与投资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议》成为2007年全国政协会议的第1号提案。温家宝总理在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具有中国特点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如何完善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实现“居者有其屋”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2.国内外研究现状住房保障制度一直是社会保障重要的一部分。1948年l易可10日联合国通过的《人权宣言》提出“每个人都有权使本人及家庭达到生活康聪这不仅包括有权得到食品、衣着、住房、医疗和其它社会基本服务、而且包括够0失业、生病、残疾、丧偶、年老或由于非本人所能控制的其它原因而带来∞生活闺难时,有权获得社会保障。”国外对住房保障制度的研究集中在住房的供需特往P住房保障制度措施的选择、保障政策之间优劣势的比较、住房政策的效率分析等几个方面。英国的切希尔考察了土地使用控制对控制严密和控制宽松两种区域住房供给(来源:淘豆网[/p-4428939.html])的影响我国城麒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研究o。美国的霍尔曼斯认为是否需要政府干预,是根据人口预测、市场供应的可能性和可实现的标准来进行估计的圆。最近几年,规范的经济和计量经济模型框架成为主流,主要分析家庭形成的决定因素、住房市场的中期模型、私人和国家提供社会住房的成本效率,主要代表人物是彼得森。。加尔斯特认为,由于市场具有有效的反应能力,补贴需求方的方法通常优于补贴供给方的方法o。阿瑟·奥沙利文分析了现行公共住房政策对城市贫困人口的影响,认为联邦住房政策造成住房隔离,住房隔离加重了贫困,主张通过改革住房政策消除城市贫困,指出支付现金优于提供公共住房,因为这样可以增加家庭的效用@。奥尔斯运用住房市场的计算机模型探讨了公共住房对过滤过程的影响,指出公共住房政策将导致新建私人住房数量减少o。管制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重要的是,在特定市场环境下管制的成本和收益问题。梅奥认为政府为实现诸多目标,常采用补贴、管制、税收和其它的手段来干预住房市场,通过考察这些干预如何影响价格来分析每一项政策干预手段的效果,(来源:淘豆网[/p-4428939.html])并在不同方案、不同干预手段的成本与收益之间进行直接比较。。近年来,国内的专家学者和政府相关部门对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一致认为保障城镇中低收入者的基本住房需求是政府的基本职能。目前,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学界内部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我国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的形式,特别是经济适用房是否有必要取消或者强制回购这个问题上。包宗华认为住房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既有一般商品的经济属性,又有一般商品不具有的社会属性。而住房最大的社会性和政策性,就是占居民比重最大的中低收入者,如果没有政府帮助,就难以解决好住房问题,20世纪西方国家政府介入住房问题,重点就是对中低收入居民实施必要的社会保障@。曹振良通过对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历程的回顾,分析了我国传统住房制度的本质,提出应针对不同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建立住房供应体系,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给政策,建立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房供应体系和以高收入家庭为对象的商品。CheshirePandS Sheppard.∞tohousing.UrbanStudies26.1989三Holmam.Thel980'sNationalHousingPolicyReviewinRetrospect.Ho∞mgStudies63.Julyl9919Petemonw Pratten and J.Tatch.山EconomicModeloftheDemandandNeedforSocialHousingDepartmentofE。nv/ronment.Translmrtand the Regions.London 1988叫&paringdemandsideand船pply-sidehousingpolicies:market矾d印口砌fp盯即“m惜.HousingStudiesl2.1997@【美】阿瑟·奥沙利文:《城市经济学》:中信出版社,2003年,第56页”Ohls JamesC.PublicPoUcytowardLow.eHousingandFilteringinHousingMarket&JournalofUrbanEconomics.箩75叫MayoS.Ksoul,cesof触谚咖insubsid冽housingprograms:acompari∞nofu&andGerman d矽ience.JournalofUrball Economics 20.1986回包宗华:鬈住宅与房地产',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132页2我国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研究房供应体系,保障各收入家庭都能解决居住问题。对于低收入者,由国家提供廉租房,给予一定的补贴和优惠,并一般采用只租不售的形式。同时指出,经济适用房带有福利性质,必须对经济适用房的规模和购买者资格进行严格控制,经济适用房供应量过多,会冲击商品房市场。政府由住房建设参与者转变为住房市场的管理者,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市场供给,满足不同阶层家庭的住房需求毋。叶剑平认为我国的城镇基本住房保障体系应该是包括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在内的整个体系,要保障人人有房住而不是人人有房产o。刘洪玉提出在收入线标准难以科学划分的情况下,应该按居民家庭成员的职业类别排序,以确定住房供应方式。指出市场价商品房购买者群体由高收入家庭组成;经济适用房购买者群体由中低收入家庭组成,主要包括党政机关的公务员、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的教师和科研人员,社会团体等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以及新转制的联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职工等所在的家庭;廉租房使用者群体由低收入家庭组成,主要由下岗而又没有重新就业职工、残疾人家庭和无就业人口或供养人口过多的家庭组成@。李迎生认为应尽量避免集中成片建设廉租房,因为贫困家庭聚居容易形成贫困文化,产生各种社会问题,甚至造成“解决住房,传递贫困”的结果。建议政府以税收、无偿提供土地、优惠政策等刺激和调动企业及民间力量,投入以中低收入者为对象的房地产投资。。房秀娟认为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房保障水平应以满足基本住房需求为原则,其保障方式,应当以发放租赁住房补贴为主,实物配租、租金核减为辅。实物配租的廉租房的主要来源应当以收购现有旧住房为主,不宜集中兴建廉租房。卢有杰对《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廉租房保障方式和国外实行的“人头补贴”和“砖头补贴”政策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租赁住房补贴”类似于西方的“补人头”,。实物配租”类似于“补砖头”,而“租金核减”介于两种办法之问。指出实物配租和租赁住房补贴实施的先决条件和利弊各不相同,各地须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选择保障方式回。l以经济学家吴敬琏代表的大部分专家学者认为,所谓居者有其房,是说政府要保证老百姓有房子住,但不能保证所有的人都拥有自己的住房。I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长束克欣认为“作为发展中国家,正常情况下大概有3096的人群可以买房,70%都应。曾振良等:《中国房地产业发展与管理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64页。叶剑平:簟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第31页。刘洪玉等:《世界房地产业100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75页。李迎生:《社会保障制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92页。卢有杰:《全面分析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城,建设》2004年第4期3我国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研究该是租房群体。”这种“保证老百姓有房住而不是保证有房子”的看法已经成为目前的主流观点。易宪容认为,我国的中低收入者数量较大,占整个社会人口70%以上,政府财政没有能力为全社会70%人口提供住房保障,因此住房保障制度覆盖的对象应缩小至丧失生活能力的低收入家庭、老人、病人等不超过10%的人群。其它绝大多数居民的住房问题,应该在政府的各种帮助下通过市场途径解决,比如发放住房货币化补贴、降低住房贷款利率、减免购房税收等方式。『以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中国房地产协会会长杨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徐滇庆、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董藩教授、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秘书长聂梅生为代表的一派观点认为经济适用房没有真正帮助低收入群体,反而破坏了市场规则,造成了另一种分配不公,扩大贫富差距,应该停止开发建设经济适用房,形成统一的房地产开发市场o。I住房弱势群体应由政府直接向其提供经济补助,或由政府提供更多的廉租房,或建立经济适用房回购的内循环机制,开发商根据市场需求建设适宜不同经济阶层群众需求的住房。2005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西安市原政协主席傅继德首先提交了《关于停止开发建设经济适用房》的提案。2006年建设部和万科房地产开发公司主持征集“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居住解决方案”,最终获得大奖的是董藩教授主持编写的《住房货币化补贴方案》,他在文中指出“经济适用房不如租金补贴”,理由是货币化补贴有比实物补贴效率更高、更公平的优势,主张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取消实物形式的补贴。中央党校周为民教授认为真正可以帮助住房弱势群体的有效做法不是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而是用房屋券的方式,直接给中低收入家庭发放房屋补贴。成思危提出应将经济适用房的大部分作为中档商品房投入市场,认为将经济适用房定位为带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实行政府指导价,只允许开发商有3%的利润不利于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会延缓住房的商品化及市场化,同时还会使政府长期背负提供经济适用房的义务o。刘维新认为经济适用房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然而,从立项、开发、建设、销售到消费各个环节,并不能满足真正的低收入者。由于没有确立中低收入者的界定标准,更没有确立该由谁来确定、如何认定等;政策只规定了价格构成标准,没有明确建造标准。政府给予了经济适用房免交土地出让金等优惠政策,其价格大大低于商品房,这样,经济适用房会大量挤占商品房市场。1另一方面,主张经济适用房应该保留的意见也不少。袁钢明认为经济适用房是控制我国房地产过热的一种方式。同一个地段,经济适用房比商品房要便宜10%到15%,拉西曹海东:《经济适用房:一大手术一还是喷乐死一》.《南方周末》日。成思危:《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目标模式与实施难点》,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年。第跖页4我国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研究低了商品房的房价。房地产业存在恶性泡沫,这就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而经济适用房就是一种控制手段,它对房地产业有着积极意义。。赵路兴、浦湛认为由于经济适用房的保障性质,决定了经济适用房的供应是对市场商品房的补充,供应范围和规模要以不干扰市场的正常运行为原则,因此经济适用房的保障面应控制在20%左右。针对经济适用住房与廉租房保障对象之间的“夹心层”问题,提出在现有住房保障供应体系中,增加享受政府政策优惠、价格明显低于市场租金、具有保障性质的租赁住房供应方案。并提出了两种方法:可支付租赁住房(成本租金住房和低租金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可租可售回。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社区治理项目组研究员舒可心的观点也较具有代表性,他认为因为局部不公平就取消经济适用房是因噎废食。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段柄仁认为尽管经济适用房在建设、销售等环节中确实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不能就此取消,而是应该加以完善。北京市建委开发办住宅处处长孙新欣认为取消经济适用房将导致更多问题。经济适用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并不是这一政策应该取消的理由。与其他保障方式相比,经济适用房并不存在劣势。。3.论文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完善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与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都是有必要的,缺少市场供应的住房保障制度是低效率的,缺少住房保障制度的市场易于缺失公正。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行政手段保证城镇中低收入阶层基本住房需求的一项制度,是对市场化住房分配机制的必要补充,与医疗保险制度、养老统筹保险制度、失业保险等都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健全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我国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以来,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分层次分配体系已经建立,即对不同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其他高收入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住房。住房制度改革极大地改善了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制度部分地解决了城镇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但是运作实践表明,一方面,城镇商品房价格持续上涨的速度远远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城镇中低收入阶层积其终生收入也难以购买一套中等标准的商品住房。另一方面,各地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供给和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实施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经济适用房供给不足、建筑标准高档化、目标群体错。袁铜明:l经济适用房经济了谁》,《中国经济周刊》日。赵路兴:《城市商品房经适房之比是6:2》,《华西都市报》日ot海东:《经济适用房:-大手术呸是”安乐死。》,誓南方周末》日5我国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研究位、廉租房配给不足、货币配租数额低等问题。商品房价格畸高并持续上涨和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覆盖范围不合理、实际运行中执行有偏差等多方面因素的复合作用,导致我国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日益严重。住房制度改革与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发展不平衡,相当大一部分中低收入阶层的基本住房需求无法通过市场得到满足,城镇住房问题日益严竣,完善我国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的任务己迫在眉睫。4.论文研究方法和内容本文主要运用了制度分析法、利益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制度分析法最重要的特征是考虑到了不同的制度安排下,人们不仅会根据得到的信息做出不同的选择,还会根据参与各方做出的选择结果作为自己选择的重要依据;利益分析法的是通过确定利益的主体及其性质,为目标选择和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其落脚点就是依据分析出的原因,提出相应合理、可行、有效的对策;比较分析法是指对两个或几个有关的可比数据进行对比,揭示差异和矛盾的一种方法。本文以我国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为基础,采用利益分析、制度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我国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背景、保障成效、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探讨,提出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加快住房保障立法、强化地方政府的主体作用,重新界定保障范围,构建新的住房分类供应结构,取消经济适用房,利用多元化资金加大廉租房建设力度,消除住房公积金缴存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建立健全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的监督和评估体系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1.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研究的一般理论现代意义上的住房保障制度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各国以工业化和现代化为重要特征的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也与各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发展和变革相联系。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住房政策的产生正是城市化过程中住房问题的必然反映。住房保障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中低收入阶层的购买能力与市场价格之间存在较大距离。为实现社会公平,政府以给住房建设者提供优惠的形式直接干预住房的生产,或以给住房需求者提供补贴的形式保证中低收入阶层基本居住权。实施城镇基本住房保障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桀在层,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指出I“廿国的社会{惑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1这一由权威机构发布的具有文件性质的白皮书显然已将住房保障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范陟铲。o褚超孚:l城镇住房保障模式研究》,经湃秤罕埘飘社,20晒年,第245页6我国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研究1.1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的涵义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依据法律政策的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综合利用国家和社会的力量保障居民基本居住水平的规则体系,是“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对住房弱势群体进行扶持和救助的种种住房政策措施的总和”圆。住房问题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居者有其屋”是每个国家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是国家或政府依据法律规定,保障居民基本居住权的一种正式制度,其实质是政府利用国家和社会的力量,通过行政手段为低收入家庭、特别是生活有困难的家庭解决住房问题,是一种在住房领域内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由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的含义可以看出其构成要素包括四部分:保障主体、保障对象、保障目标和保障依据。第一,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政府是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者,任何一项政府职能都是以公共管理的需要为依据的,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福祉与公共利益①。当今世界存在着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其共同特点就是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定和领导属于政府的责任o。实行住房保障的目的是通过满足住房弱势群体的基本居住需求从而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基本人权,理应由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来承担。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与其它社会保障制度一样是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品之一,政府在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的规划、管理、监督和资金使用方面负有重要责任。政府制定并实施住房政策,通过税收、补贴、金融、行政指导等手段,满足社会不同收入水平的各阶层的住房需求。另外,住房保障的成本是巨大的,不是哪个社会阶层或社会成员所能担当,只有政府有能力整合全社会的资源予以解决。政府承担住房保障职能也更具规模经济,可以降低分散化保障带来的过高的执行成本。社会第三部门在城镇基本住房保障中所起的作用只能是协助,而无法成为主导。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无法由市场机制有效提供,必须由政府组织实施,并以公共财政作为保障的基础。第二,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对象是具有一定条件的社会居民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对象的认定,从理论上来讲是无力进入市场购房或租房的住。王晓靖郭松海张宗坪:《住房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第24页。张成福党秀云:誓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4页。张琪:《社会保障概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第59页7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我国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研究---优秀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可复制黏贴.pdf
文档介绍:
我国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研究---优秀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可复制黏贴 郑硕士州大学位授予单位代码学号或申请号密级学论文5论文题目:我国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研究作者姓名:艾茜学科门类:公共管理学专业名称:行政管理学导师姓名、职称:贺永方教授二零零七年五月二十B内容摘要住房制度改革前,我国城镇实行的是实物...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保障制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