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论文,要求符合回顾2014展望2015 年2015年新形式政策的2000字论文

当前位置: >>
形势与政策论文
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建立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论文提要 首 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重要性认识 第一部分: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和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渊源及现状 (1)我国廉政建设制度和反腐倡廉制度的渊源 (2)我国廉政建设制度和反腐倡廉制度的历程 (3)我国廉政建设制度和反腐倡廉制度的现状 第二部分: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应注
意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各个环节 (2)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应注意从源头上抓起 (3)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注重加强保护老百姓和群众的利益 (4)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注重提高干部队伍廉洁自律意识 (5)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求注重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 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第三部分:制度建设应从预防腐败的角度去创新 (1)制度建设要符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要在查办违法违纪案件上有所创新 (3)制度建设应与教育相结合,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道路 (4)制度建设应注重提高国家工作人员依制度办事的意识 (5)制度建设中应注重建立新的具有强大约束力和不可人为控制的事前监督和事后惩 罚机制 (6)制度建设要符合市场经济制度发展的要求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是我国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 是我党在新时期将长 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 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和建立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 倡廉的重要保证, 它是党和国家制度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时代离不开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 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 腐倡廉深入开展也离不开制度建设。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要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是党和国家新时期对 是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 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创新, 廉规律认识的深化。 把制度建设作为构建惩防体系的核心和根本途径, 预示着制度反腐必将 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战略性选择。因 而,有必要在此谈谈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和建立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一、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和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渊源及现状 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和反腐倡廉制度虽然是近年来中国反腐斗争实践中应运而生的措施, 但它的思想却源远流长,先秦时期就建立了巡视制度,明朝朱元璋为惩治官场腐败,曾亲自 主持修订《大明律》、制《大诰》,以加大对贪官污吏依法惩治的力度。制度反腐更是国外 发达国家治理腐败的一条重要经验, 英国早在 1889 年就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 《反腐败法》 , 2003 年又公布了新的《反腐败法》草案,有效防范和控制了腐败蔓延,北欧国家之所以取 得国际社会公认的廉政建设成就, 原因也在于各国普遍拥有一套全民参与、 他律与自律相结 合、完善有效的廉政法律制度,《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签署,则进一步推进了制度反腐的 国际化进程。 我党的反腐败斗争经历了运动反腐、 权力反腐和制度反腐的过程。 而制度反腐思想是在 反腐倡廉的实践中逐步确立,并不断强化的,毛泽东同志早就提出,在党内要实行民主集中1 制的制度,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廉政建设还是要靠法制的战略思想,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 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胡锦涛同 志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 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途径。 党 和国家领导人这些制度反腐思想在十五大和十六大报告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十五大提出反 腐败“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 党的十五大以来,党和国家针对党风廉政 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围绕建立党的纪检和行政监察两个法规体系,陆续 出台了一批反腐倡廉实践急需的规范性文件, 为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逐步迈入了 “有法可依”轨道,进一步拓宽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为各级纪检监 察机关查办案件提供了依据和保障。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 强化监督, 创新体制, 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 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制度反腐思想逐步深入人心。 中纪委三次全会对在 2010 年前建立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 败工作制度体系作出部署,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 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时期, 客观上存在诱发腐败的多 方面因素,从目前我国社会腐败现象来看,权力是腐败的轴心,体制机制的缺陷、制度管理 的漏洞是腐败的主要根源,因此,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充分发挥制度在反腐倡廉中的 根本性、基础性作用,对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 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近年来,我党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的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率,努力 推动反腐倡廉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我市也和全国全省一样,这几年加 大制度反腐工作力度,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适应新形势下反腐倡 廉要求的法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还不健全, 制度反腐还缺少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这些现象 都严重制约着制度反腐工作的开展, 如果不及时加强探索和研究, 势必影响整个反腐倡廉的 大局。 二、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一项庞大系统工程, 必须总体规划, 突出重点, 整体推进,既立足解决眼前反腐败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又要从长计议,有利于反腐败惩防 体系的长远建设和发展。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又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 必须解放思想,立足创新,着眼改革,积极探索制度反腐的有效途径,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 处。 1.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应注意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各个环节当中, 在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等各方面都建立起长效的制度反腐机制。制度 建设不能出现反腐败真空地带,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市场经济的今天, 形形色色的腐败行 为不断出现,腐败人员往往是抓住制度建设的空白点,钻空子,找缺口,挖空心事找制度上 的漏洞去进行腐败行为,只有在制度和体制上进一步健全,针对腐败滋生蔓延的制度原因, 对症下药,设计出切合实际,可以操作的制度框架全面地覆盖到反腐的各个方面,使腐败现 象无滋生蔓延的条件和土壤,使腐败分子无空子可钻。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涉及“权、 钱、人”的关键部门和重点领域,结合实际制定重点防范的制度和措施,集中力量解决社会 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强化涉及重大政府投资、公共财政支出、主要财政收入等部门 的反腐制度创新,在工商税务、金融证券、土地批租、政府采购、水利城建、规划管理等重 点领域,建立重大项目、重大活动、重大决策制度保廉体系。积极推行项目代建制、造价管 理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工程担保制和廉政准入制,进一步落实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 地使用权挂牌出让、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等四项制度,改革监督管理体制,按照管办分离的 原则, 加强和改正对政府投资活动的监督管理。 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各类行业作为2 反腐制度供给的重点,在教育、卫生、交通、电力等部门加大反腐败制度供给力度,切实维 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对执纪执法、组织人事部门也要用制度去规范,确保廉洁从政。 2.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应注意从源头上抓起,制度建设应突出合理、 公平、公开和公平竞争的特点,如制定的“收支两条线”为基础的财政管理体制,就应该突出 合理的收费以及合符国情的公开的财政管理的特点,防止乱收费、乱支出。在建立健全科学 的干部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的干部任用制度时,就应该突出公平、公开的用人特点, 在经营性土地使用等指标拍卖挂牌办证制度时, 就应突出公平竞争的特点, 这就是反腐败抓 源头, 从制度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具体制度, 这些制度具有鲜明的针对性, 具体的可操作性, 因而能更好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落到实处。遵循阳光防腐、利益导向、源头治腐 的总体思路,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反腐路径创新。按照公共政策、权力运行“公开透明” 的要求,推进阳光政务建设,完善行政服务中心运作,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建立重大事 项票决制、公示制,实行公共部门财政支出公开透明制度和审计结果社会公告制度,自觉接 受社会监督,谨防腐败滋生蔓延。从提高腐败成本角度,探索建立廉政退休金制度和腐败经 济制裁制度, 建立公务员不良记录披露制度, 加大腐败的打击力度, 增加腐败被查处的概率, 促使公职人员消除腐败动机。从减少腐败机会着手,积极推动和促进政府引入市场机制,培 育和规范中介组织, 运用市场手段优化社会公共资源配置, 避免部分掌握公共资源的部门和 人员权力寻租现象;推行机关福利收入统一制度,积极推进公车改革,探索职务消费货币化 改革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努力消除职务消费的腐败黑洞。 3. 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注重加强保护老百姓和群众的利益。要切 实从制度上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公款吃喝、吃拿卡要、看病贵、 行路难、 办证难, 解决纠纷难等问题。看起来小,但他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形象。要解决好它们并不容易,应该 把这些事情通过仔细研究,在制度建立时,把这些细琐顽固、缺乏刚性的又与老百姓生活息 息相关的问题规范化、法制化,从制度上可以看出哪些事情可为,哪些事情不可为,哪些行 为要受到奖励,哪些行为要受到惩罚,从制度上来解决老百姓的具体问题。从而达到预防腐 败的产生。如最近出台的《 交通法》就是一部很好的法规,它规定了交通方面各项行为规 范, 包括交警的执法行为和驾驶员应遵循的行为规范, 从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交通执法人员的 行为,起到了预防腐败现象的作用。要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公开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重点 信息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府信息, 特别是对公众关注度较高、 公益性强和公共权力大 的部门要实行重点公开,让群众有更多的知情权。建立法规制度建设和重大决策社会讨论、 群众论证、民主听证制度,完善民主决策、民主评议制度,充分保障群众的发言权、决策权 和评议权。要完善信访投诉制度,切实加强投诉中心和举报中心建设,加快举报立法,建立 健全举报奖励和对举报人的保护制度, 切实保障群众的监督权, 充分调动公众参与反腐败的 积极性。 4、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注重提高干部队伍廉洁自律意识。贪婪是 万恶之渊。贪婪加权力,必然产生腐败。戒贪婪、守清廉,提高干部队伍廉洁自律意识是防 止腐败产生的重要思想基础。 最近几年, 中央查处的党内高级干部中的腐败分子, 都是在“贪 婪”二字上栽跟头。河北省李真等贪官,都是在廉洁自律意识不强开始,思想防线放松,逐 步走向犯罪的深渊。 因此, 每一位干部都必须牢把思想防线, 特别是掌握着国家权力的干部, 特别要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要建立廉政警示教育制度, 用反面典型案件及身边血的教训经常 进行警示教育。要建立定期学习制度、集中教育制度、廉政谈话制度和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 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制度。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 5.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求注重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 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加强对重点环节和人财物等重点部位权力行使的监督, 努力探索和创新有效的监督机制。 注重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 切实把对领导干3 部权力的监督制约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环节来抓。 逐步建立重大事项报告、 重大财务申 报及年度廉政述廉等制度,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 议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 加强对权利运行的监督。 注重探索建立领导者对工作分级管理的监 督机制,继续加强纪检监察部门对各项工作的监督,加大对外出办事活动的监督,创新工作 机制,努力探索加强对办事效率和办事质量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注重加强对干部任用、 财务支出、装备物资采购的监督制度的建立。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财务支出情况、重 大装备物资采购事项、重大工程项目监督制度的建立。 三、 制度建设应从预防腐败的角度去创新 1、制度建设要符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制度建设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 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坚持为人民服 务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把人民 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要通过学习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来落 实科学发展观。加深理解,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增强认识和运用科学发展 观的自觉性和紧迫性。要通过正确处理反腐倡廉与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关系来落实科学发展 观。既要把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己任,又要把维护干部合法权益作为职责;既要坚决惩治 腐败,又要善于有效预防腐败;既要促进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又要实现自律机制与 他律机制的有机统一。要通过加大监督检查来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八个坚持、八 个反对”的要求,加强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的监督检查,纠正相互攀比、奢侈挥霍 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行为。 2、要在查办违法违纪案件上有所创新 加强监管, 不能“走过场”, 必须切实做到有纪有法必依、 执纪执法必严、 违纪违法必究。 一但发现违法违纪问题,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纪检监察部门应认真做好违法违纪案件的 查办工作。进一步加强建立信访举报工作机制,对于群众举报信件,经加大查办工作力度, 实行信访督办案件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大违法查办责任追究工作,建立健全由人到案、由案 到人的查案工作机制,严肃查处违法办事行为。对发现干部中有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违法 乱纪案件; 在工作中玩忽职守、 失职渎职的案件; 在办事中损害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的案件; 知法犯法违规审判的案件;要组织力量,严肃地予以查处,决不姑息迁就。要逐步建立事后 的跟踪随访制度,重点调查案违法违纪现象 3、制度建设应与教育相结合,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道路 制度建设要在不断完善原有制度建设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提高 干部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加大各项制度的宣传,使国家干部熟悉各项制度,把已经制订 的制度落实到位,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梳理,找到制度缺陷,从而进 一步完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应注重进一步提高执政为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使国家工作人员认识到权利是人民给的,行使权利只能为人民服务。推进教育工作制度化, 健全思想教育机制。坚持教育面向全党全社会,积极推进党风廉政教育制度化,推进制度反 腐的基础性工作。坚持党委(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领导干部在职自学制度和干部理论 学习考核制度,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坚持反腐倡廉专题教育制度,各级党组织每 年要集中一段时间组织开展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把专题教育与领导干部民主生活 会结合起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坚持完善网络教育制度,加强廉政文化制度建设,充分运 用影视、电教、戏曲、文学等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载体,努力提高党风廉政 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实行分层施教制度,建立对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家属子女等特 殊群体的廉政教育制度,完善示范教育、警示教育、提醒教育制度,充分发挥教育的防范功 能。 坚持和完善党风廉政教育联席会议制度, 把党风廉政教育纳入党校和各类干部培训计划 进行统一部署,形成反腐倡廉教育强大合力。制度与教育监督在反腐败中既要各有侧重,又4 要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教育是基础,侧重于教化,同时教育为制度的制订、执行奠定思想 基础;制度是保证,侧重于权力行使的规范,同时制度为教育、监督的规范有效提供保障; 教育是基础,监督是关键,侧重于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同时为制度的执行和人的素质的提高 提供硬性约束。 制度反腐作为新形势下反腐败的基本手段和主要途径, 必须纳入整个惩防体 系,与教育监督等其它手段相互结合、综合运用,以达到反腐的最佳效果。要通过把制度建 设贯穿于教育监督的全过程,努力形成教育监督的长效机制。要通过教育,深刻认识制度反 腐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强化制度反腐意识,使制度反腐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努力提高各级党 委政府制度反腐的自觉性和能动性。要通过对制度的执行状况的严格监督,狠抓落实,切实 维护制度的尊严和权威,从而全面推进制度反腐工作。 4、制度建设应注重提高国家工作人员依制度办事的意识 要创造公开、公正、公平的办事制度,加大违法办事的惩治力度,对出现的违法违纪案 件严格依照制度处理,做到奖惩严明,并加大宣传力度,对违法办事人员在福利待遇,干部 考核提拔使用上加以限制,使违法办事的“成本”大大加强和提高,从而提高和规范国家工作 人员的依制度办事意识。推进监督工作规范化,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坚持以各级领导干部特 别是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为重点,以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为关键环节,努力 构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及同级监督相互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监督体系。在突 出抓好党内监督的同时,拓宽监督渠道,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行政监督、民主党派监督、 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规定的十项监督制度,制定各项监督配套措施,增强制度的刚性和可操作性,把党内监督工 作推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新阶段。 5、制度建设中应注重建立新的具有强大约束力和不可人为控制的事前监督和事后惩罚 机制 尽快建立起行政办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通过网络及高科技手段来加强办事的监督, 把 事后监督变为事前和事中监督,从而使问题公开化、明朗化,使违反制度者公开暴光,无藏 身之地,使问题在未产生不良后果之前及时解决,同时推进惩处工作法制化,强化法纪约束 机制。坚持依纪、依法、依规惩治腐败,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制定完善 办案制度,促进办案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努力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强化制度的规 范功能和惩戒作用, 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权, 适时地将一些惩治性的规范上升到法规和规章层 面,切实提高制度权威,弥补惩处工作中的纪律疏漏,增强对党员干部的纪律约束力,加大 对违纪违规行为的依法惩处力度。建立辞职制、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等组织处理制度,强化 干部问责制, 加大对违规干部和不称职干部的组织处理力度和责任追究力度, 进一步形成有 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环境。要逐步建立廉政预情网络,在检察、 审计、信访、新闻媒体等单位设立廉政预情联系站,在县(市)区、镇乡(街道)、企业和 村级组织有选择地建立廉政预情直报点,组建党风监督员、特邀监察员、行风监督员为主的 廉政预情观察员队伍,多渠道、全方位地收集与反腐倡廉有关的信息资料。深入分析收集的 信息,动态研究腐败行为的类型、形式、手法和发生的环节,及时预测一段时间内党风民情 动向, 为制度防范提供决策依据。 建立预情反馈制度, 发现单位在制度和管理上存在漏洞的, 及时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等责令纠正,防患于未然。以预警机制的全面构建,提高制度反腐 的科学性和主动性。。 6、制度建设要符合市场经济制度发展的要求 建立真正的公正、公平和公平竞争的机制,思想要进一步转变,要把过去在计划经济形 成的人说了算的行政管理习惯改成现代市场经济下的由市场调节的行政机制, 改革政府的经 济管理方式,反对垄断,鼓励公平竞争,确保各种资源按市场需求自由流动,各种贸易按经 济规律进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制度反腐工作会不断面临新5 的挑战。因此,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正确把握反腐倡廉的 工作规律,自觉适应实践的需要,更新工作观念,及时依据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创新法规制 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必须体现服从服务于第一要务的思想,与促进发展完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协调, 始终把制度反腐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背景、 完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前提、构建反腐败惩防体系的大格局中来把握。必须与政治、经济、 社会方面的其它改革相配套,针对不同地方、部门、领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制度创新 和改革。6
形势与政策论文―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形势与政策论文
您当前位置: &
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国周边形势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我国周边各地缘方向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即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进入21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依然呈现出&陆缓海紧&的态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关键词:周边关系 冲突矛盾 共同发展 战略安全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我国周边关系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以下八个方面:一、朝鲜半岛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始终牵动着大国利害关系,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缘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虽然朝鲜和韩国都在竭力谋求统一,但是双方存在的理念与利益冲突,造成了一种一致谋求统一却又坚持对抗的局面。近些年来,双方的各项交流合作逐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朝韩关系的发展已成大势所趋。但是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综合而论,新世纪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时起时伏、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半岛南北双方真正走向和解,只有在中美等大国的支持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二、日本2009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7周年。中日关系呈现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在发展中却有存在着许多隐患。人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扩大对美军事支援的范围。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三、美国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新的进展。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因素,也是对我国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苏联解体后,其继承者俄罗斯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回缩到我国北部方向,而美国作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已成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美国的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全方位性,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美国的影响在手段和方式上亦具有多样性,一是保持直接的军事存在,二是发展同我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三是介入和干预地区热点问题和危机。当然,目前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大都是间接和潜在的,而且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遏制我国的同时,也同我国进行&接触&与合作。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延缓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美国对我国的威胁。四、中亚与中亚国家关系不断深化。2009年是我国与中亚国家建交17周年。17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成功解决边界问题,不断增进互信,共同建立&上海五国&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已成为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的典范。中亚地区面临着颜色革命的冲击,国家政局动荡不安。中亚地区毗邻我国西部边境,自古以来就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亚五国作为苏联解体后出现的国家,地理上位于大陆心脏地带,是大国政治势力和地区政治势力缓冲区和交汇区。在经济上,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文化上,中亚是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和儒教文明的结合部。我国和中亚各国是长期睦邻友好的关系,并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成为长期的政治、经济贸易伙伴,以保证边疆地区的稳定。五、俄罗斯中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 两国高层互动频繁。我成功在俄举办&中国年&活动,举行300多项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我国北部地缘方向仅有俄罗斯和蒙古两个邻国。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不存在重大现实热点和安全隐患。同时,我国与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良好状态,并且在近期内不会发生动摇。因此,该地区的政治格局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俄在对外政策上,其作为欧亚大国的地缘政治决定其外交政策的平衡性,实施欧亚并举的双头鹰外交。西部,把外交重点放在独联体地区,对欧盟签署&通往未来路线图协议&。对美,虽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和分歧,但短期之内不会发生直接的冲突与对抗。在东方,则加强与我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全方位关系,同时积极参与朝鲜核问题。两国的联合军事演习也表明两国的军事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两国政治走向合作的体现,为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奠定了基础。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样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六、南亚与南亚国家关系稳步发展。在南亚地区,印巴冲突由来已久,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备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印度和马基斯坦的冲突直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印度作为一个区域性大国的地位在升高,国际影响也在不端加强,而中印关系也已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和发展。双方的经济贸易逐步扩大,且中印双方都致力于经济的发展,都需要良好的周边华宁,共同利益将决定两国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保持密切的关系。我国与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则将会长期维持下去,两国关系将获得不断的发展。我国与南亚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七、东南亚东南亚诸国的对外战略对于大国关系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地理位置上,东南亚国家对外战略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依托于一个地区性的同盟。受到政局动荡和恐怖主义的影响,东盟各国的经济受到打击,海外市场缩小,外资流入减少,旅游业衰退,如何实现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复苏成了东盟国家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东盟可以说是我国崛起的一个战略支点,我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负责任的表现,促进了东盟国家与我国关系的新进展。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中,我国伸出援助之手,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启动和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使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达到了新的水平。但是我国与一些东盟国家之间也存在主权争端,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但总体形势是平稳和可控的。双方在经济上有竞争,在政治上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两方的关系必将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密切,无论是合作的内容还是合作的层次,都将上一个新的台阶。八、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的恐怖主义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构建稳定的周边政治格局的严重威胁。阿富汗和中亚地区是国际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重要基地和活动场所,中亚地区出现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不断扩大,已经给中国的西北边疆带来了巨大压力,中亚某些国家公开号召境外民族回归&历史祖国&。在此背景下,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分子,与境外(包括中亚国家)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分子相结合,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使得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恐怖威胁。在东南亚,当地的伊斯兰激进势力与&基地&组织相勾结,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已成为东南亚地区安全的现实威胁。在南亚的印、巴等国,恐怖主义活动也出现新的发展势头。坚决打击恐怖主义,是我国维护周边政治格局的重要手段。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防力量。科学技术创新。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联合一切联合的国际力量削弱,周边环境中不利因素,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同时与周边国家相处过程中,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参考文献[1] 2009形势与政策论文[2] 周边安全形势与中国安全战略选择[3] 09中国周边形势[4]论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摘 要: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性失衡,大学生就业逐步呈现出&眼高手低&的就业心态与&驱东避西&的就业取向,由此相互交织而引发的失业现象以及相关社会问题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改善不仅与我国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经济体制改革的完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等紧密联系,同时也取决于大学毕业生个人就业观念的转变。&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对策&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毕业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而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大。这两年毕业生人数仍有较大增长,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对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表明,有几个很明显的特点:一、供需差: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二、选材刁: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三、专业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四、薪酬低: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五、假招聘: 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 。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1.大学生就业难深层原因分析  (1)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反差构成了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家庭与学生个人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就业困难。家庭对子女教育特别是接受高等教育的投资日渐增大,对子女就业的期望自然伴随教育投资的增长而提高,这是一种客观反映。就学生及家长的主观愿望而言,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但家长与大学生个人仍然始终对毕业后的就业抱着高期望值。当这种高期望值与现实中的就业岗位或机会存在落差时,大学生就可能陷入难以就业的处境。因此,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反差构成了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2)信息市场的不完善导致就业信息的不对称。  毕业生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是一个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中,毕业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用人单位的信息,同时用人单位也要充分了解求职人的信息,二者是双向选择的过程。一方面,求职人员需要了解用人单位所需人才、薪资待遇、具体工作等实际情况;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则需要了解求职人员的真实信息,包括其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等。由于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存在就业信息不对称、不充分的缺陷,就业信息往往满足不了劳资双方的要求,这就会导致以下两种情况的发生:一是大学毕业生进入了不适合自己的企业,接受培训后没多久就跳槽,或者是根本适应不了该企业的工作环境而被淘汰,从而促使企业招生风险加大而很少敢招收毫无经验的应届毕业生;二是一些毕业生缺乏对企业的了解,进入后发现&事与愿违&,但某些企业会依靠占有档案非法索取高额违约金,很多毕业生宁愿失业也不签这类单位。(3)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  我国的大学生培养机制脱离社会实际需要: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不供应,非常短缺,而社会不需要的人才大学又拼命培养,导致过剩,因此,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其实是一个结构性过剩问题。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地步,许多高校仍在远离市场实际需求,根据自己的经验而非实际调查闭门造车,相关教材也过于陈旧,在这种状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可能为社会所接受?高校教学质量的下降和无所不在的浮躁氛围,又加剧了结构性矛盾。现在,许多高校对教学的忽略程度令人难以置信。这些高校纷纷大兴土木,建造豪华校园,而对教学与科研的投入则非常吝啬,这种主次颠倒的做法在眼下极其普遍,许多高校以近乎暴发户的心态扩张,而对高校最核心的教学工作置之不理,培养出来的学生越来越远离社会的需要。实际上,很多大学生参加工作后,用人单位常常不得不对其进行二次培养,这无疑将加大用人单位的成本,令其头痛不已,渐渐失去对大学毕业生的兴趣,许多用人单位招生要求必须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也是基于这一苦衷。  (4)就业市场不规范是瓶颈。  目前,我国就业市场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平与不规范的现象,就业市场发育不良对大学生的就业造成多方面的损害。在我国的就业市场上,一方面是片面的人才观、用人观造成了学历崇拜与学历歧视并存,直接降低了大学毕业生与就业机会的有效匹配,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扭曲了正常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另一方面则是各种非正常现象的影响,破坏了就业市场的公平性,人际关系客观上在我国现阶段的就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业机会的不公平不仅表现在大学生之间,也表现在大学生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正是由于有关部门未能有效地维护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导致了本来应当最具就业竞争力的大学毕业生反而成了特殊的就业弱势群体,这是就业市场异化的直接结果。&3.扭转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理性思考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结构性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大学生、市场、高校三者的协调与合作。  (1)政府: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做好宏观调控,给大学毕业生创造一个比较平等的竞争择业环境。  ①政府应做好长远规划,协调城乡二元结构差异和区域差距,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问题。  ②短时间内政府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当务之急应该是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消除那些妨碍大学生就业的制度、政策壁垒,尤其是关于户口和流动问题,这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大学生涌向大城市就业难的现状,但可以有效缓解当前大量学生纷纷积压在大城市求职的状况。  ③适当把资源向中小城镇倾斜,缩小城市和地区在政治资源上的差异,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向不发达地区、小城镇等地区移动,这样不仅能为小城镇带来人力资源,也能相应缓解大中城市的压力,促进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④维护公平竞争才是根本。政府部门应当尽快创造与维护就业市场的一体化与公平的就业环境,改变在大学生等特定群体就业方面所采取的相互分割、头痛医头的政策取向,将注意力、财力、行政强制力等转移到努力创造与维护公平的就业市场竞争环境上来。为此,一要禁止就业歧视与摒弃学历崇拜,代之以公平就业与能力优先;二要规范劳动就业市场,强化对劳动者就业的监管,消除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⑤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多数人总是指责大学生择业不够理性,期望值较高,却很少有人深层次地分析高期望值背后的原因。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安全感,常有后顾之忧,担心失业、生病以及其他状况后生活没有保障。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成熟,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和东西地区发展不平衡使社会保障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故大学生在择业时心有余悸,不得不考虑社会保障这个很实际的问题,从而争相到条件好的大中城市和单位就业。要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和农村去就业,改变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势在必行,特别要在西部和广大农村地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业有救济&的政策。如果真的做到这一点,&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农村去&的口号就不会只是一句空话,而会在不久的将来变为现实。  ⑥政府在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协调学校与市场之间的信息沟通,除了制定所谓的就业率指标外,更应该注重宏观上的规划和指导,合理引导高校的招生规模以及市场经济结构。  (2)大学生:转变传统就业观念,走向市场。  理念是核心价值观,正确的理念带来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会有正确的结果。树立正确就业理念是大学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到哪就业,干什么工作都应辩证地、发展地、全面地看待。小企业有重要岗位,偏远地区有最适合发展机遇,最艰苦的地方,最能磨练人的意志,祖国需要的地方也是青年人成长最快的地方。  ①机不可失,早作决断。当前,很多毕业生还在左顾右盼、犹豫不定,有的学生手中有几个选择但迟迟不签约,总希望奇迹在明天出现。岂不知,用人高峰稍纵即逝,在毕业生供给充足、社会需求呈现买方市场的态势下,好的用人单位不可能在一个需求周期内两次或多次到同一个学校去,更不可能苦苦等待你迟来的回复。所以,建议目前有就业意向的同学尽快签约。当然,实在不理想的也不要强人所难。  ②全面撒网,重点捕鱼。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就业信息是最重要的。一方面,要尽快与学校就业部门联系,取得主渠道的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地缘、血缘、学缘&关系,发动老乡、亲友、同学、校友找信息。在有目标的情况下,要重点&捕鱼&,在没有目标的条件下,可以有选择地全面&撒网&,甚至&有枣没枣打一竿&。
上一篇:&下一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一文由免费提供,来源于网络。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原文链接:
长大导航助学网提供“入党申请书”范文,转正申请书,思想汇报,历年考研真题,工作总结,游戏攻略等|长大导航()旗下|陕ICP备号 站长邮箱:|
《形势与政策论文》|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4 2015学年校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