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的来回答,关于食神 少林寺十八铜人人动作问题

&|&&|&&|&&|&&|&&|&&|&&|&
> 少林寺十八铜人/铜马铁燕传奇qvod 少林寺十八铜人/铜马铁燕传奇百度影音 少林寺十八铜人/铜马铁燕传奇迅雷下载
影片类型:
影片主演:
影片导演:未录入
出产地区:未知上映时间:未录入
对白语言:未知更新时间:
请您打分:
关键字:少林寺十八铜人/铜马铁燕传奇qvod 少林寺十八铜人/铜马铁燕传奇百度影音 少林寺十八铜人/铜马铁燕传奇迅雷下载
少林寺十八铜人/铜马铁燕传奇qvod 少林寺十八铜人/铜马铁燕传奇百度影音 少林寺十八铜人/铜马铁燕传奇迅雷下载
少林寺十八铜人/铜马铁燕传奇qvod 少林寺十八铜人/铜马铁燕传奇百度影音 少林寺十八铜人/铜马铁燕传奇迅雷下载
《少林寺十八铜人/铜马铁燕传奇》旅美华侨青年杨洛基从小热爱中国功夫。教他武功的师傅金贵祥临终前告诉他,要真正学好中国武功,一定要到中国少林寺去学。又嘱咐他说如果到少林寺,帮他取回一件以前留下的信物。 杨洛基来到少林寺,金贵祥的师弟元空法师用各般武艺考试他,洛基都顺利通过了,唯独最后一项十八小铜人阵却使他败下阵来。杨洛基感到中国武功的博大精深,有许多东西要学,又不甘心败在小孩子手下,加上还要替师傅寻找失物,他便留下来安心学习钻研武艺。 早年从少林寺还俗的武僧司马鹏,现勾结英国奸商搜罗中国的文物国宝运出境外。少林寺藏有一尊世代相传的铜马铁燕雕像。他们垂涎已久,千方百计想弄到手。可藏宝图却是一分为三,一份留在寺中由元空保管;一份落入司马鹏手中;另一份传到还俗大师的女儿小红手里。已作修女的小红被司马鹏找到并被迫杀,幸亏遇到杨洛基奋力相助,才得以逃生,躲进少林寺避难。 然而,灾难并没有躲过,寺内的敲钟人是司马鹏买通的内线。司马鹏带人混入寺中,趁受戒大典之机将小红掳去,逼她交出藏宝图,小红坚决不肯,便被囚禁起来。 杨洛基带几个武功高强的小和尚,冒生命危险,再次将小红救回寺,中。杨洛基与十八小铜人联手。经过艰苦拼杀,终于打败了司马鹏一伙,保住了少林寺的宝藏,中国的国宝。 杨洛基无意中也找到了师傅的信物&&金贵祥早年与一年轻女子的合影照片。而他则以自己的勇敢与热情赢得了小红的芳心。 少林寺十八铜人/铜马铁燕传奇qvod 少林寺十八铜人/铜马铁燕传奇百度影音 少林寺十八铜人/铜马铁燕传奇迅雷下载
收集的所有2013最新最好看的电影电视剧都来源于网络网友上传,让我们一起做最大的电影电视剧迅雷下载分享平台。
看电影就上MJJ影院,看电视剧就来MJJ影院,看新片就到MJJ影院,MJJ影院为你呈现2013最好看的电影和电视剧在线播放和迅雷下载。
|||||||||||||||||
少林寺十八铜人/铜马铁燕传奇qvod 少林寺十八铜人/铜马铁燕传奇百度影音 少林寺十八铜人/铜马铁燕传奇迅雷下载关于引体向上的一些问题,高手来回答!_百度知道
关于引体向上的一些问题,高手来回答!
4?3,可以对引体向上有多少帮助,那么需要如何练习哑铃才是标准的(练习方法)。引体向上主要需要什么肌肉的锻炼。做引体向上前的准备工作需要那些1,2?如果家用哑铃对引体有帮助?如果能?5。引体向上如何快速科学的锻炼?。府卧撑可以锻炼引体向上吗。举家用哑铃(铁的)可以对引体向上有多少帮助
1。…………3。…………4。…………5。…………回答尽量全面回答格式。…………2
提问者采纳
反手能标准的完成10个左右了,从不标准---标准,而引体的多数力量来自背肌。还是要以单杠上练习为主,隔天一练,再练正手的、先从简单的反手引体开始练。一周练三次,背肌-二头肌-上胸肌,主要参与肌有1,只能作为锻炼引体向上的辅助手段,也可用哑铃弯举来练二头肌,背肌--三角肌-三头肌-上胸肌,我这些分散的练习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府卧撑只能说对引体向上有帮助。反手引体(手心朝面)。但这些动作也只能作为辅助的练习,用哑铃俯身臂屈伸来练三头。
4,从不标准---标准。这样引体向上一发力肌都能练到。注意做引体向上时身体不要前后晃动。
2,手臂拉伸--扩胸,每次练四到五次。具体的动作做法可网上查看一下,不能代替。
4,中间休息1分钟左右。
3,因为府卧撑的参与肌是胸肌和三角肌、引体向上前的热身就是、可用哑铃做俯身划船来练背肌,因为引体向上是几部分肌肉同时发力的、正手引体向上(手心朝前),主要参与肌有
TOT~,太难了吧,我正手最多3个
按从简到难,一步步慢慢来。重要的是坚持。一两个月后会给自己一个惊喜的!
我平时写作业多,没时间去外面拉杠TOT
其他类似问题
5人觉得有用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每次训练后休息2~3天恢复肌肉再进行下一次训练,和一般的力量训练都差不多,至于说科学锻炼,每组8~12下、健身房有专门练引体向上的器械、大圆肌21、做之前热身5~10分钟,慢跑、俯卧撑对引体向上帮助不大。哑铃可选动作:每次深度训练6~10组,保证健康的生物钟:二头,增加蛋白质的摄入、肌肉拉伸,但效果可能一般、三头,没有哪个动作可以综合练到这些肌肉,关键还是力量、仰卧上举(背阔肌、弯举(二头)、哑铃会有一些帮助、背阔肌、大圆肌),效果肯定是最好的。我自己做从不用什么技巧,建议还是直接练引体向上。3,主要是三头肌会有帮助4、引体向上主要肌肉、臂屈伸(三头)5:划船(背阔肌)
1.我现在正手只能拉三个(还是摆动上的TOT~,不摆动一个上不去。)咋办?2.还有你说的划船,仰卧上举,弯举,臂屈伸,具体动作是什么
你是要考试吧?如果不打算去健身房,可以找同学一起练,练习的时候膝关节弯曲90度成蹲状,让同学托着你的小腿,上托的力量根据你的情况来定,一次至少要坚持5组以上,第一组轻负荷热身15个左右,后面每组坚持8个左右(通过改变同学上托的力量来调节你的负重)。个人感觉还是直接练引体向上的好,用哑铃一块肌肉一块肌肉练太花时间了。关键还是坚持,我上初中的时候一开始一个都拉不了,爬杆只能爬一米,坚持锻炼后可以做十多个(现在不行了),爬杆不用脚到顶。当然最好是配合其他跑步、双杠之类的一起锻炼身体。哑铃动作的话你用百度搜肌肉网,上面有图解。
1,引体向上主要是背部的锻炼,也就是背阔肌的锻炼。2.可以采取手开始是手心向内,然后手心向外,宽度开始是窄捂,然后的宽捂。3.俯卧撑对引体向上是有帮助的,要在俯卧撑是手臂向内夹紧,对引体向上的帮助有1/3的帮助。4.哑铃上举是锻炼肩部的,对背部锻炼要更换动作。5.准备工作就是充分的活动肩部和背部,技巧应该是没有的,不通过锻炼就不会有能够支撑身体的肌肉,还是要认真的多锻炼。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引体向上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179人参与评分)
语言:国语
上映日期: 10月28日
别名:古惑奇兵之兵行险着/铜人
明末洞,农民疹起携义风起云涌秤,癌关外满牲族又匹蠢蠢欲动,世间生零灵赐涂忆炭,砚明形朝守将弛关志彰远冬被叛徒出卖讶,被圆敌人太里异应外合,昭边关失库守英,致悼使硕全军覆没。掘危难撬之逐际澜,唯亮一瓢的......
按演员相关老武打片岁月
既然是闲话,那就想到哪就说到哪,上次说了这次要扯扯郭南宏,那这次就扯扯他好了。泡录象厅那会儿,看了不少他导演的武打片,记得非常清楚,第一次看郭的片是就是那部《火烧少林寺》,第2部看的是《广东好汉》,两部片一古装一民国,倒是都打的十分热闹。
郭南宏以拍武打片成名,但是却是以拍台语片和文艺片起家,郭不是一个很有独创性的导演,但是跟风却跟得很出色。在60年代中后期,邵氏新派武侠片票房大热,郭南宏就是在这个时候转型改拍古装武打片,他自组“宏华影业公司”,自任监制、导演,拍摄了《一代剑王》、《剑王之王》等没有明确时代背景的古装刀剑武侠片,在这两部片里,他分别起用了当时的影坛新人田鹏和杨群担任第一男主角。两部影片都是讲述武林各派之间的恩怨,故事是俗套的不能再俗套,但是由于武打设计是按照《大醉侠》等新派武侠的路子来走,将北派动作和日本武士片的武打动作相结合,观众倒也看着新鲜有趣。在60年代后期,郭南宏制作了大量这种类型的古装武打片,比较著名的还有《鬼门太极》、《鬼见愁》、《鬼见愁续集百忍道场》、《五鬼夺魂》等。等到进入70年代,开始流行民国功夫片的时候,郭也以极快的速度跟风拍了大量的民国功夫片,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单刀赴会》、《中国铁人》、《少林功夫》、《大车夫》、《铁三角》和《广东好汉》,等到张彻开始拍摄少林题材,郭也开始跟拍,郭南宏虽然善于跟风,但是总还能在跟风之余搞点花样出来,比如张彻拍的少林题材都是讲究拳拳到肉,走的是刘家良的正宗国术风格,而郭南宏就大玩机关布景,1974年拍的《少林寺十八铜人》,便是找来了十八名武师全身涂上金漆来扮成十八铜人,并设计了各种新奇的机关阵法。虽然影片情节脱不开反清复明的俗套,但是由于采用见招拆招式的武打设计和机关布景的有机结合,倒是也无意间闯出条新路子来,加上本片的武术指导陈少鹏、金童和主演黄家达、田鹏、上官灵凤、易原等人都是武打片行内的成名人物,使得本片票房大热,第2年,郭南宏再接再厉起用除了易原之外的《少林寺十八铜人》原班人马拍摄了《雍正大破十八铜人》,将上一部影片中的机关布景做了强化,更用大量篇幅描写了练功和闯关的详细过程,开创了以描写练功过程为特色的武打片类型。
这期间,郭还见缝插针的拍摄了《湘西赶尸》和《一代忠良》两部古装片,前者讲述的是反清义士为躲避清庭追杀而混进赶尸队伍的故事,主演唐威、黄家达,影片在功夫武打之余又加入了一些民间传说的恐怖色彩;《一代忠良》则讲述了明初奸臣胡惟庸设计毒杀了明开国功臣刘伯温之后,刘的后人联合了民间侠士共176人抢夺胡惟庸勾结番帮的罪证,保住大明江山的传奇故事,这部影片的阵容比较强大,除了田鹏和上官灵凤担任男女主角外,易原扮演了大奸臣胡惟庸,而黄家达、张翼等大明星都是在片中客串。为了跟“少林”的风,前者被改名为《少林兄弟》,后者被改名为《少林小子》,其实在《一代忠良》里和“少林”二字沾边的地方就是片中有个“少林武馆”。
由于《少林寺十八铜人》和《雍正大破十八铜人》这两部片票房不错,郭野心勃勃的于1976年开拍了“少林三部曲”最后一部《火烧少林寺》,却以票房惨败而告终,郭南宏和张彻的“少林”对台戏也唱不下去了。
张彻开始培养新人,郭南宏也开始培养新人,他接下来拍的片就开始注意起用一些身手不错的新人担任重要角色了,在《太极元功》里除了黄家达、罗烈、龙飞等老面孔外,郭还起用了龙冠武、龙世家等之前只在武打片里跑龙套的青年演员担任比较重要的角色了。凭心而论,《太极元功》虽然不如郭之前的几部作品有气势,但是动作水准倒是有所提高,在本片里,郭首次和香港著名武术指导袁和平合作,袁和平为本片里大反派黄家达设计的刀枪不入的硬朗打法以前在郭的片中从未出现过。
1978年,袁和平和成龙合作的《醉拳》开创了谐趣功夫片的新类型,郭南宏也跟风拍摄了一部《鬼马大侠》,聚集了龙君儿、罗烈、易原、唐威、龙飞、蔡弘等等武打片名演员,还找来了台湾国术冠军司马龙担任男主角,在激烈的武打场面之余倒也把故事拍的轻松有趣;接下来郭又再次与袁和平合作,拍摄了讲述醉拳大师苏花子年轻时期传奇故事的《酒仙十八跌》,还叫袁和平的老爸袁小田继续以《醉拳》中老年苏花子的形象出现在片头中。在这部影片里,龙冠武、龙世家、张泳泳等新人已经担正男女主角了,老面孔除了袁小田,也就剩龙飞这一位了。
1981年,《少林寺》大获成功,郭南宏做了大概是他电影生涯里最后一次跟风,他把他7年前的《少林寺十八铜人》拿出来,重新剪接并补拍了部分场景之后重映,居然也赚了一笔!后来这个重拍版还在日本等海外国家上映。目前市面上流传的该片影碟都是这个重剪版本,我有幸看过两个不同版本,感觉新版的确在叙事上比旧版要流畅的多,但是最后的BOSS战却是旧版时间长也更精彩!
很多大导演都喜欢用固定的创作班底,也都有自己的御用演员,就象徐克的御用演员是刘洵一样,郭也有自己的御用演员,他在不同时期喜欢用不同演员做主角,如早期古装片的主角多为江南和江彬,民国武打片时期多数男主角都是闻江龙,而重新转拍古装片时又喜欢用黄家达做主角,但是这些不同时期的片中却总有一个固定的配角演员!在郭南宏的大多数影片的演员表里,都能看见“易原”这个名字,易原,本名林锡原,台湾人,年轻时能歌善舞,50年代后期曾经有“台湾小猫王”的称号,由于这个特长,他后来在演出武打片的时候才能有敏捷的身手。易原是在演出了郭监制的《鬼见愁》之后开始走红并成为台湾影坛上著名的性格演员,之后他在很多部武打片里扮演了帝王将像、霸主枭雄、邪派高手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反派角色,比如《单刀赴会》里的独眼高手,《少林寺十八铜人》里的黑楚鹰,《广东好汉》里的刁彪,《中国铁人》里的日本武道馆馆长以及《追命枪》里的戴元鹰等,全部都以武功最厉害的反派面目出现在影片最后的BOSS战中,易原的形象比较有特点,中等身材,一脸横肉,眼睛不大却凶光毕露,加上不错的身手和正当壮年,所以才在60年代后期和整个70年代成为台湾武打片里不可缺少的重要配角演员之一!他虽然不擅长翻腾跳跃的动作,但是打起来稳健和有威慑力,非常适合扮演BOSS级的角色。其实易原也并非总演反派,在《旋风方世玉》、《头条好汉》、《虎虎虎》等片也演过正面角色,甚至还在《鬼马大侠》里尝试过喜剧角色。80年代之后,由于年龄关系,易原很少演出有武打戏的角色,转而扮演一些黑道大哥等配角,进入90年代以后,我看过的他扮演的比较重要的角色是台湾电视剧《大盗歌王斗千王》,他扮演了一个擅长千术的老人,后来就只见过他在合拍片《九天玄女》里演个贪财的当铺老板和在《火烧岛》里演个龙套性质的犯人了。
记得我最早看过的两部香港电影是老牌公司凤凰制作的《屈原》和长城公司制作的《生死搏斗》,现在细想起来,两部电影虽然一古装一时装,但是思想倾向都多少有点极左,但影片制作却是很精良,前者是历史人物传记片,细节考究,布景华丽,场面壮观,鲍方、张铮等香港名演员的演技着实精湛;后者虽然是对香港的资本家进行控诉,但是却用了科幻的外壳来包装,情节新奇。那时候我年纪还小,看这两部片光注意里面热闹的地方了,在《屈原》里,有类似《角斗士》式的奴隶格斗场面,而在《生死搏斗》里有现代的拳脚打斗和游艇追逐。这两部电影当时都看了很多遍,每次银幕上演到打戏的时候,我眼睛就睁的大大的,生怕错过一秒钟的热闹。
在1980年以前,我看过的香港电影,或者说在大陆上映的香港电影,全部都是香港的三家左派公司长城、凤凰和新联出品的。那个时候天真的我,一直以为所有的香港电影都是这3家公司拍的,香港的电影演员也都是只属于这几家公司。由于这3家公司都是受大陆控制,所以虽然名为香港电影,但是实质上却带有很多大陆的意识形态的东西。
有一次,偶尔在邻居家发现了几本过期的香港电影杂志,好象是叫《银色世界》之类的名字,看了这几本杂志,我才算是开了眼。那时候港台武打片的热潮还没消退,杂志上介绍的电影还是武打片占很大比重,在当时我看过的为数不多的几本这类杂志上总能看到有“洪金宝”“成龙”的名字反复出现,可是真正接触并大量欣赏他们的电影则又是多年之后的事情了。随着年龄增长,看了N多武打片录象之后才算知道天外有天了,想想小时候的那些想法,真有点可笑了。
大概是1981年,我看了成龙的《醉拳》,那时候刚朦胧的对成龙这个人有了点印象,对于《醉拳》本身,也只是觉得好看好玩,没有注意演员表上配角演员、导演、武术指导和监制是谁……更深的门道还看不出来,对袁和平的了解仅限于《银色世界》上的一张照片,好象是袁在拍《林世荣》时的工作照,有个相貌干瘦委琐的男人,照片说明上说这个人叫“袁和平”,更不用说了解使袁与成龙2人真正走红的幕后大功臣吴思远了。
第一次真正注意到“吴思远”这个名字,反而是在国内的“电影世界”杂志上,当时这个杂志刚复刊不久,除了主旋律之外,也用一定篇幅介绍外国和香港的影片与影人,有一期上面登了条小消息,大概意思是说香港导演吴思远在导演新片《龙之忍者》的时候因为从别人那里挖墙角,挖来了男主角李元霸而遭到不明身份人士的殴打,这才知道了吴思远这个名字。
第一次看吴思远导演的影片是民国武打片《荡寇滩》,本片是吴思远70年代一系列导演作品里比较成功的一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被政府通缉的杀人犯江湖客(陈星)逃到某沿海小渔村,侦缉队也追踪江湖客来到此地,当时该小渔村里倭寇猖獗,江湖客为了不暴露身份一直没有出手,后来江湖客良心发现,在侦缉队已经发现并要捉拿他归案的时候挺身而出,与倭寇展开数场搏斗,最后与倭寇首领(陈观泰)在海边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决斗,最后以双方同归于尽的悲剧结局而告结束。虽然这是一部标准的功夫片,有很多精彩的打斗场面,但是影片也很注重故事情节和对人物性格的描述,和一些为打而打的影片有天壤之别。影片的前半段武打场面并不多,除了开场陈星为了躲避追捕而出手杀了数名侦缉队员外,再就是表现倭寇残暴的一两段简单的打戏,反而是用大量篇幅来展示陈星既不忍心看到村民遭到倭寇蹂躏又怕暴露身份遭到捉拿的矛盾心理。影片里有个细节前后出现了多次,陈星在每次杀人之前都要掏出把小梳子梳理一下头发,然后把梳子撅断,这就表示对手一定是活不成了。开场时杀侦缉队员之前就是这样,但是中间有几次,陈星在看到倭寇欺压村民的时候,几次用梳子梳头之后想了一想又放回到口袋里了,我在看到这里的时候一直就盼着他赶紧把梳子撅断,随着他撅断梳子的一声脆响,观众压抑已久的一腔怒火也终于爆发了,此后看着陈星在银幕上痛杀倭寇真叫过瘾,但是最后他和倭寇首领同归于尽之后又叫人有那么点悲伤。
后来陆续又在录象厅里看了很多吴思远导演的武打片,象《饿虎狂龙》、《香港小教父》、《生龙活虎小英雄》、《神腿铁扇功》、《南拳北腿》和《鹰爪铁布衫》等,其中《鹰爪铁布衫》尤为经典,更在国内影院公映过,《鹰爪铁布衫》讲述明神宗年间,刑部尚书郑重(黄正利)勾结外敌并买通奸人刺杀兵部尚书刘公,更把罪名嫁祸于刘的副手萧如风(刘忠良),于是萧一路躲避追杀的同时还追查真凶,最后联合他人一起将郑重击毙。片中两大腿功大师黄正利和刘忠良展示了他们精湛的腿功技艺,片中表现的鹰爪功和铁布杉功夫在武术指导袁和平的精心设计下也非常经典,直到现在,我和一些同好们聊到本片是,大家还对片中用捏碎鸡蛋来表现铁布衫被破的镜头大声叫绝。
吴思远除了执导过很多的武打片外,也执导过如《廉政风暴》和《七百万港元大劫案》等经典社会写实片,其中《廉政风暴》在国内公映过,这是香港最早描写廉政公署事迹的电影。80年代初,徐老怪导演的那部叫好不叫座的新派武侠片《蝶变》也是出自吴思远的思远影业公司。进入80年代,除了《龙之忍者》和《法外情》,吴思远就很少亲自做导演,而是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电影实业上去了。
吴思远对于香港电影做出的贡献除了他拍摄过多部经典的武打片外,他还捧红了陈星、梁小龙、刘忠良、黄元申等武打明星,并使黄正利和仓田保昭成为港台武打片里最著名的“外援”明星;他还不断开创武打片类型新潮流,《醉拳》和《蛇形刁手》开创了功夫喜剧片潮流,使成龙由寂寂无名成了天皇巨星,使得功夫喜剧片潮流在之后经历近20年而不衰;他是较早进军大陆市场的香港电影人,是大陆、香港、台湾三地导演研讨会的发起人,与中国大陆各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发行公司及中外影片合拍公司、电影局、广播电视电影部都有较好关系,及了解大陆电影市场的运作。由他监制在大陆合拍的影片《新龙门客栈》《青蛇》《狮王争霸》《宋家皇朝》都取得了商业和艺术上的巨大成功。最近几年,吴思远又在大陆投资开电影院,北京现在条件最好的影院之一华星影城的董事长就是吴思远。我曾经有幸在电影局见过一次吴思远,当时他应该已经50多岁了,可以一点也不显老,最多象是40出头的人,作为香港人,也很少见象他那样讲得一口流利的国语。
既然这次提到了吴思远曾经捧红了不少武打明星,那么下一次就扯扯被他捧红的这些人吧!
吴思远在武打片领域里做出的重大贡献之一在于他一手捧红了很多位动作明星,这些人里除了成龙现在已经成为国际巨星之外,还有很多人在70年代成龙之前就已经成为赫赫有名的武打明星,其中有陈星、梁小龙、黄元申这样的中国人,也有黄正利、仓田保昭这样的外国人。这些人在拍吴思远作品之前有的人已经拍过片,但是一直半红不黑或者只做配角,如果没有吴思远的提携,他们就算能走红,也会推迟一段时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就是陈星。
陈星是70年代活跃在港台两地的武打明星中形象比较有特点的一位,如刀削斧刻一般棱角分明的脸、标志性的小胡子、目光如炬的眼睛、不高但是十分壮硕的身材,亦正亦邪的戏路是他成为70年代著名的性格演员。陈星生于1936年,是新加坡华侨(另有一说他是广东人,50年代末偷渡赴港),曾习空手道,在香港初期以做武馆教头为生,60年代后期入邵氏公司,获得大导演张彻赏识,在张执导的多部经典作品(《保镖》、《双侠》、《拳击》、《恶客》)中担任重要角色,那个时期的陈星,还没有留起标志性的小胡子,所以还是显得比较英俊,身材也不象后来壮的发横,那个时候邵氏人才济济,根本没有陈星发挥的余地,倒是吴思远拉上陈星在1972年主演《荡寇滩》和《饿虎狂龙》两片,陈星终于当上了第一男主角,这个时候陈星已经36岁了,有点大器晚成的味道。我第一次看陈星的片就是《荡寇滩》,之后不久又看了《饿虎狂龙》,《饿虎狂龙》的故事发生在20年代的上海,当时日本人正在逐步实施蚕食中国的阴谋并派遣一个号称“富士山饿虎”的高手(仓田保昭)来到中国上海进行破坏活动,陈星扮演一个外号叫“华北狂龙”的侦缉队长之类的角色,在片中带领得力助手(黄元申)与日本间谍展开连场厮杀……在影片最后,陈星与仓田保昭进行了一场15分钟的惊天动地超长决斗!在我看过的武打片里,2人对打的BOSS战时间最长的是成龙的《师弟出马》,其次就是《饿虎狂龙》了,在这场15分钟的血战里,2人先拳脚肉搏,后兵器格斗,从船上打到岸边,最后陈星更赤膊上阵秀了下他一身壮实的肌肉。《荡寇滩》和《饿虎狂龙》奠定了陈星武打巨星的地位。在1973年,陈星在台湾主演了他演艺生涯中的另一部经典,和王羽、张翼、金刚等硬汉明星联合主演了《四大天王》,虽然在演员表里排名有分先后,但是在片中4人戏份平均,在电影海报上四个人也是同等规格。此后,他奔波港台两地,在上百部武打片里演出,得到了“东方查尔斯布朗森”的称号!在1976年,陈星出演了3部经典影片:《三德和尚和舂米六》是洪金宝首次做导演拍摄的功夫片,陈星在片中剃了光头扮演片名主角三德和尚;在《少林达摩祖师》中,陈星扮演了少林功夫的创始人达摩,最后一场和高飞的决斗惊天动地,在《银色世界》杂志上对本片的宣传语是“性格巨星陈星首次剃光头扮演正面角色”,其实陈星在之前嘉禾出品的《四大门派》里就剃过光头了,不过在那部片里是演的反派;在《跳灰》里,陈星又穿上西装成了一名现代毒贩,估计是因为刚拍完达摩头发还没长好的缘故,陈星的发型还是头顶头发稀疏而周围头发较长,不过倒更显得造型突出了。
虽然也在《大武士与小镖客》等片里扮演正面第一男主角,但是在陈星演出的片子里,还是反派角色给人印象深刻,比如《决斗老虎庄》里的兀泰、《上海滩大亨》里的林老板、《功夫皇帝》里的隆科多等,尤其在《决斗老虎庄》里,陈星少见的表演了腿上的功夫,在影片中段的一场打斗里,竟连续两次跳到半空用连环鸳鸯腿踢打陈观泰。进入80年代,传统武打片式微之后,能看见陈星的机会就少了很多,我看过他80年代的作品很少,在《最佳拍档》里他扮演了一个自作聪明的黑帮老大,这是个喜剧性的角色;在1985年的《上海滩十三太保》里他扮演了“十三太保”中最后一个出场的“鹰”,这个时候陈星已经年近50,身型严重发福,动作也不灵活,只和狄龙草草的过了几招就被狄龙一脚踹飞死掉了;在台湾的低成本枪战片《赌王五虎将》里,陈星扮演了一个黑帮老大。最后一次看到他在银幕上露面,是1990年的台湾动作片《杀入地狱》,在这部片中,陈星扮演地狱里的阎罗王,他晚节不保的做了露臀演出……
在《饿虎狂龙》中,日本反派仓田保昭同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仓田保昭是日本空手道高手,在60年代末已经成名。虽然他相貌英俊,可是在港片演出里却10次有9次扮演反派。他首次演出港产片是在张彻导演《恶客》,有着不俗的表现,之后他还在张彻的《四骑士》中扮演反派高手。在《饿虎狂龙》中他扮演的“富士山饿虎”,做了他港片生涯里最卖力气的一次演出,尤其是片尾的超长时间决斗,充分展示了他的空手道功底,在之后的时装武打片《香港小教父》中,他再次与吴思远导演合作,只不过这次的对手由陈星变成了梁小龙。80年代港台武打片式微时期,仓田保昭也依然活跃,在《夏日福星》《东方秃鹰》《欢乐龙虎榜》《最佳拍档2》里依然能看到他敏捷的身手。进入90年代,仓田保昭在《精武英雄》里扮演了日本武术大师船越文夫,虽然没有了年轻时的锋芒毕路,但是更显得成熟稳重,一举一动皆有大师风范,他与陈真在郊外的一场比武论道成为全片最精彩的动作场面!
虽然仓田保昭在90年代以后演出影片数量大为减产,但是在每一部作品中都有非常精彩的演出。
除了仓田保昭,来自韩国的黄正利也是吴思远经手培养出来的一位港台武打片的重要外援。黄正利是韩国跆拳道一流高手,1975年他参加了吴思远执导、全程在韩国取景拍摄的《南拳北腿》,除了王道和刘忠良两位主角,其他参演演员都是韩国人。在拍摄过程中,其他韩国演员因为待遇问题闹罢工,只有黄正利(当时还叫黄泰洙)一人出于职业道德坚持每天到现场拍戏,黄此举使吴思远大为感动。影片上映后获得成功,吴思远开拍续集的时候便把黄正利请到香港参加拍摄,此后黄便成为港台武打片的重要外援演员。黄正利演出了数十部港台武打片,几乎全部扮演反派,其中最著名的影片有《南拳北腿》《南拳北腿斗金狐》《神腿铁扇功》《鹰爪铁布衫》《巡捕房》《醉拳》等,在这些片中,黄反复表演他的凌空跳起连踢3脚和双风贯耳脚的绝技,令人叫绝。黄正利唯一一次扮演正面主角是1981年他自导自演的《借刀杀人》,可惜票房成绩不佳。80年代后期黄正利仅在《中华英雄》《铁胆雄风》等少数时装动作片里露过面,进入90年代之后便息影,据说是回了韩国专心开馆授徒去了。
在《饿虎狂龙》里除了陈星和仓田保昭,还有两位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面孔扮演配角,这两位就是在红遍中国的香港电视剧《大侠霍元甲》里扮演霍元甲的黄元申和扮演陈真的梁小龙,梁小龙还担任本片的武术指导,这两位也是吴思远捧红的。在《生龙活虎小英雄》里,黄元申和梁小龙担正主角,之后2人分头发展。后来黄元申投身电视圈,先在TVB参加演出了《书剑恩仇录》等电视剧,后转投丽的,主演了多部经典武打电视剧,《大侠霍元甲》就是其代表作。黄元申参加演出的最后一部电视剧是《满清十三皇朝》,之后他就遁迹空门出家念佛去了。至于梁小龙,就留到下次再扯了,因为在70年代,李小龙逝世之后,港台地区又涌现出多条模仿李小龙的“假龙”,梁小龙就是其中的一条……
上次说到吴思远在70年代一手捧红了很多武打明星,梁小龙就是其中之一。中国观众熟悉梁小龙都是源于《大侠霍元甲》和《陈真》这两部电视剧,梁小龙原名梁财生,祖籍广东,生于香港一个贫寒的家庭,15岁时进入武行,并开始做替身演员。从1973年主演电影《生龙活虎小英雄》开始走红。李小龙去世后,一两年之内,出现了许多模仿者,梁小龙是其中之一,其实他是众多李小龙模仿者里最不像的一个,尤其到了70年代后期他身材开始发胖以后就更不象了,但是由于他练过北派、咏春拳、柔道、空手道、跆拳道等多种武术,有着敏捷的身手和凌厉的腿法,再加上演技不错,所以进入影圈之后在吴思远的提携下,没过多长时间就走红了。梁小龙的家族里出了很多武术指导方面的人才,他本人除了演戏也经常兼任武术指导,《饿虎狂龙》就是他早期武术指导的代表作,他的叔叔梁少松是香港6、70年代著名的武术指导,他弟弟梁小熊除了做武术指导外,现在还是香港武师协会会长。在梁小龙早期演出作品里,除了和黄元申、南宫勋主演的《生龙活虎小英雄》外,最著名的就要算《香港小教父》和《李三脚威震地狱门》了。
《香港小教父》是吴思远导演的时装动作片,拍摄于1974年,联合主演者还有仓田保昭和孟海等人。影片讲述了香港电影明星王雷(梁小龙)因得罪了意大利黑手党,而被黑手党以拍戏为名骗到罗马,在罗马遭到了黑手党的连串追杀,但是王雷凭借智慧和功夫终于将黑手党的杀手一一杀死。该片是我比较早就看到的梁小龙电影作品之一,记得当时在录象厅看过很多次,还买过根据该片改编的小人书,小人书的名字叫《香港功夫王》。影片里真正的打斗动作并不多,除了最后和仓田保昭的决斗外,几乎没有多少长时间的打斗场面,但是却有很多汽车追逐、爆炸和枪战戏,加上故事情节也比较曲折,节奏明快,所以影片的观赏性还是很强,现在同样的故事换个人来拍也未必能拍出吴思远的水准。
梁小龙在1977年主演的《李三脚威震地狱门》是他在模仿李小龙的生涯里唯一一次真正扮演李小龙,在片中梁小龙扮演的李真烦(取李小龙本名李振藩之谐音)死后大闹阴曹地府,和阎罗王叫板,在那里开设精武馆、打败了荒野大镖客、日本盲侠和007,还和神医华佗、独臂拳王结交,并收大力水手等人为徒……影片引入了很多西方电影和香港电影里的著名人物,并极尽恶搞之能事,可以说是港台无厘头恶搞片的先驱之作。曾做过龙虎武师的曾志伟在本片中首次参与制作,并扮演了大力水手。
梁小龙除了在影片中扮演正义凛然的英雄人物外,偶尔也尝试喜剧角色,他在1982年主演的喜剧武打片《刁禽双绝》里就是以一副豁牙并戴高度近视眼镜的喜剧形象出现。
梁小龙在影圈成名之后开始往电视圈发展,他早期演出著名的电视剧角色是1977年佳视版《射雕英雄传》中的杨康,在这个版本中白彪扮演郭靖,米雪扮演黄蓉。他80年代初转投丽的电视(现亚视)之后,造就了他演艺生涯的第2个高峰期,在这段时期,他主演了很多经典的武打电视剧,最著名的作品除了《大侠霍元甲》和《陈真》外,还有《大内群英》、《再向虎山行》、《四大名捕》、《铁胆英雄》和《天龙诀》等,这些电视剧或在国内播放过,或以其它形式在国内流传过,虽然80年代以后他明显发胖,但是身手依然不弱。
80年代后及90年代初,梁小龙因来大陆访问而遭到台湾封杀,期间他除了主演过一部不怎么样的电影《五郎八卦棍》和拍过一个电饭锅广告外,就基本处于息影状态了。至于后来他拍的那个什么电视剧《陈真后传》就更是破坏了他在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好容易盼来了《功夫》,这个时候的梁小龙已经老态毕现,满脸的褶子……也没有了过去的敏捷身手而全靠电脑特技来展示打斗动作了。希望他还是就此打住别再拍戏了,否则会破坏更多人心目中他的美好形象了。
自从李小龙去世后,一时间,各种“小龙”涌现出来,其中有个黎小龙(何宗道)被公认为最形神兼备的一个。何宗道来自台湾,他在多部影片里表演的截拳道动作、张扬跳脱的形态神情以及“鸟啼猫叫”的呼喝之声都学得似模似样。第一次看何宗道的作品是他导演兼主演的《伏击》,是一部时装武打片,合演的还有香港老牌武打明星罗烈和韩国演员张莽,影片讲述了以罗烈为首的犯罪团伙阴谋夺取某富豪家产,而何宗道扮演的国际刑警发现了这些人的阴谋并将之一网打尽的故事。对这部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片头里何宗道练习蒙眼搏击的场面,在影片中段何宗道遭人伏击眼睛被石灰迷住之后还运用了蒙眼搏击的技巧将来犯者一一打倒;还有影片结尾和罗烈的打斗中,罗烈的假手突然甩出来变成了链子锤的情节当时看后也觉得很有意思。后来还看过一部叫《中原镖局》的古装片,影片的男主角叫黎小龙,后来才知道这是何宗道刚出道时用的艺名。
何宗道在多部影片里扮演过李小龙本人或者在延续重复着李小龙某些影片的情节。他扮演李小龙最成功的一部影片就是描写李小龙传奇一生的电影《李小龙传奇》,影片在大陆先是以录象带形式流传,后来又在影院公映,影片的导演是吴思远,武术指导是梁少松,洪拳大师赵志凌和许多外国武术高手参加演出,李小龙的生前好友小麒麟在片中也演回自己。影片从李小龙离港赴美读书开始说起,表现了他在美国创立了截拳道、回港拍戏成为国际巨星直至最后离奇身亡的过程,中间难免搀杂了演绎的成分,但是大部分依托于史实的剧情和不断穿插的精彩打斗,使得本片成为众多描写李小龙生平的作品中最经典的一部。
何宗道主演过一部《精武门续集》,影片沿用了《精武门》大部分原班演员,比如田丰和李昆等人都还扮演在《精武门》里的角色,何宗道在片中扮演陈真的弟弟陈善,大反派日本武道馆长是罗烈。影片和《精武门》一样,都是先抑后扬,前半段情节极其压抑,打斗也不多,而后半段爆发之后打斗场面就一发不可收拾,从小喽罗开始一个个的收拾,直到最后收拾BOSS,影片和《精武门》一样看着过瘾!
最近看了一部何宗道和梁小龙合演的时装武打片《大教头和骚娘子》,讲的是何宗道扮演的警察和梁小龙扮演的民间武术高手联手破获以谷峰为首的贩卖人口集团的故事。在看到影片最后何宗道和梁小龙这两位腿功大师联手打败谷峰的BOSS战的时候,我暗想,如果是把谷峰的角色换成是黄正利来演,让三位都擅长腿功的名人来一次较量会怎么样呢?
在10几年前,还见识过一条假“龙”——吕小龙,吕小龙原名黄健龙,据说是澳门人,早期曾在邵氏电影《黄飞鸿义取丁财炮》等片中扮演过角色。很多人都觉得他模仿李小龙也很象,可我从来就没这么认为,第一次看他模仿李小龙也是唯一一次看他模仿李小龙的影片是《大报复》,影片也是讲述霍元甲遇害之后,陈真为他报仇的故事。在影片中,一代大侠霍元甲被大块头的肌肉男杨斯给演成了一个手不离旱烟袋的土老农,而吕小龙演的陈真也只会挤
眉弄眼张牙舞爪故做酷状,从这次以后再就没对这个人有过好印象。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吕小龙来大陆拍了《长城大决战》和《黑色走廊》等片,在《长城大决战》中虽然有李宁、于海、鹿村泰祥等名人助阵,但是由于情节前后交代不清,制作粗糙,影片除了在国内票房不错外,在港台和海外也没太大反响,至于《黑色走廊》,就更是垃圾了。
当时除了这几条中国“龙”之外,还有几条来自韩国的“龙”,其中最著名的要算韩国的唐龙了,李小龙遗留下的那小半部《死亡游戏》,后来就是由唐龙担任替身补拍完成的,唐龙的侧脸和打斗时的动作特征和李小龙相似得几可乱真,后来唐龙还主演过一部和李小龙有某种关联的影片《死亡塔》,在这部影片结尾,唐龙和黄正利这两位韩国功夫高手的对决精彩异常。
除了上述这些来自中外的“龙”之外,当时还出现了许多如巨龙、XX龙之类的,限于篇幅和本人了解程度就不一一叙述了……
从泡录象厅到自己搜集武打片录象带,再到vcd时期,一直到现在的DVD时代,港台老武打片一直是我喜欢的最重要的电影类型之一。20几年看下来,少说看过上千部武打片了,而现在家中收藏的此类影片也有500部以上。看了这么多片,发觉自己喜欢这些片中的反派角色甚于喜欢里面的正面角色,尤其是对这些片里的BOSS级反派更是情有独衷。在6、70年代的港台武打明星中,很多演员都是正派反派都能演,但是这些人往往是演的反派角色给人印象更深,比如前文详细介绍过的张翼、易原、陈星等人均是如此,今天就再扯几位类似的人物——
记得在83年左右,我看了一部名叫《洪熙官·方世玉·陆阿采》的台湾武打片,主演是孟飞、刘忠良和李中坚,不过当时还不知道这几位鼎鼎大名的演员,倒是对影片里大反派白眉道人使用的武功绝招“阴阳蝴蝶摧心掌”记得很清楚,名字超酷啊!顺带也就先记住了扮演白眉道人的演员叫金刚。在《洪熙官·方世玉·陆阿采》中,金刚实际上扮演了两个角色,一是武当派的掌门冯道德,一是冯道德的师父白眉道人,由于冯道德不愿意与清庭为伍而被白眉杀死,之后白眉伪装成冯道德的样子四处捕杀反清人士,最后才露出本来面目被洪熙官、方世玉和陆阿采三人联手击毙,影片虽然是台湾人拍的,但是对传统的广东民间武术形式还是表现的不错,最后的这场一敌三的BOSS战打的十分精彩,记得打到最后白眉道人的整块头皮都被揭了下来,道士给生生的打到成了秃驴!金刚是台湾人,年轻时练过空手道,在70年代初武打片当道时步入影坛。他身材比较高大,身手也很敏捷,由于面相老成,所以要么是扮演正派角色里比较憨厚朴实的角色,要么就是扮演反派中的BOSS级人物。除了《洪熙官·方世玉·陆阿采》外,还有几部片中他扮演的反派比较出色。
《玉蜻蜓》,导演冯午马,主演戚冠军、金刚、岳华、罗烈、高飞、苗天、易原。影片讲述清朝某年,飞贼玉蜻蜓(罗烈)在京城犯下数起重案之后化名潘乘风来到扬州,当日扬州的某珠宝行的6颗绝世宝石便离奇被盗,扬州总捕头查四(金刚)负责调查此案,江湖各路人马都盯上了这6颗宝石,这些人里有扬州赌王杜霸(易原)、字画店老板贾双绝(岳华)、小酒馆掌柜(高飞)、独行杀手江湖一盏灯(苗天),就在此时,玉蜻蜓却离奇身亡,那6颗宝石的下落成了个谜,随后一个号称玉蜻蜓弟弟的年轻人潘迎风(戚冠军)又出现,案情变的愈发复杂……本片是根据黄鹰的系列小说《大侠沈胜衣》其中一部改编,但是对原作改动很大,除了沿用原书名做片名外,其它方面如人物设置和故事情节以及最终的反派等都和原著完全不同了。影片在表现武打场面的同时更注重推理破案的过程,所以影片倒更象是一部有很多动作场面的古装侦探片,影片里除了除了男主角戚冠军外,其他角色全部是反派,但是金刚扮演的总捕头查四,直到最后才露出真面目实在叫观众很吃惊,因为在影片的前80分钟,查四都是以一副正义凛然的面目出现,而且在追查案情时非常落力,所以谁都没想到他是最阴险的人,何况金刚那憨厚朴实的外貌和高大魁梧的身材也蒙蔽了不少观众。影片最后,金刚和戚冠军的那场5分钟的BOSS战打到昏天黑地,二人从拳脚到兵器不断的变换打法,开始是戚冠军的长枪对金刚的铁手,后来金刚又亮出了单刀,随后单刀又变成了可以展开的多刃组合鞭……直到正义战胜邪恶之后,戚冠军才亮出了朝廷密使的身份。
《铁马骝》,导演陈观泰,主演陈观泰、金刚、梁家仁。关于本片的内容前文中曾有过介绍,金刚在片中扮演清朝的大将军,虽然是BOSS但戏份并不多,打戏也只有一场,但是就这一场打戏就足以撑起全片,在这场6分钟的BOSS战里双方没有变化功夫类型,完全是猴拳和鹰爪这两种象形武术之间的较量。陈观泰的猴拳轻巧灵活,而身材高大的金刚打起鹰爪来形神兼备,再加上角色的大将军身份则更显得霸气十足!陈观泰本人就是“大圣门”的猴拳高手,打起猴拳自然不在话下,而只练过空手道的金刚打起鹰爪却也象个练家子。
最后一次看到金刚是在一部台湾80年代末期拍摄的时装警匪片《猎鹰》里,金刚扮演一个警长,在最后有一段打戏,这个时候的金刚已经是中年了,但是身手还算利落,以后就再没看过他的新作了。金刚虽然演过很多大反派,但是正面人物也没少演,比如《醉拳女刁手》、《火烧少林寺》《四大天王》《达摩密踪血里飘》等,在台湾还有一位演员的情况和金刚正相反,他就是龙飞!
记得有一次在录象厅看了一部叫《剑气神龙》的古装片,导演是谢震业(有一种说法说该人就是后来投奔大陆的台湾导演谢雨辰),主演是宗华、孟飞、龙君儿,看完这个片后除了记住这些明星外还记住了龙飞这名字,龙飞在片中扮演的反派BOSS叫“红毛江霸”,面色惨白、红头发红眉毛,擅长辫子功,是一个杀手组织血冰宫的首领,受朝廷奸臣收买劫持了钦差大臣,于是才引发了侠客义士与之生死相搏。在片中龙飞的打戏只有最后的一场BOSS战,但是龙飞在这场一打三的BOSS战里,时而使长枪时而又甩起一米多长的辫子大玩辫子功,打足了6分钟才被3个主角很吃力的杀死
龙飞,本名周新贵,长脸小眼,一脸横肉,天生就是个反派坯子。根据王羽的说法,龙飞刚入电影圈的时候是做灯光师傅,因为练过功夫才转行做演员的。龙飞用本名周新贵在很多片中扮演打手流氓之类的配角,后来被王羽发掘出来,并在王羽的很多作品里扮演重要反派甚至是BOSS级的人物,并改了个好听的艺名“龙飞”。龙飞曾在王羽主演的《独臂拳王》、《唐人镖客》《战神滩》《虎鹤双形》里扮演过BOSS,算是王羽早期班底里的一个重要成员。70年代末80年代初也参加过郭南宏作品的演出,曾经在郭的《太极元功》、《鬼马大侠》和《酒仙十八跌》等片中扮演过重要角色。此外龙飞也参演过很多时装动作片,如《猛龙东征》《枪口下的小百合》等。龙飞偶尔也演演好人,但是次数太少,我只看过他在李朝永导演的《梦中剑》里扮演一个擅长抡板斧的莽汉,还看过他在郭南宏的《太极元功》里扮演一个武馆馆主,和其他的武打明星一样,进入90年代后,龙飞就不知所踪了。
除了上述的几位,还有一位绝对值得大书特书的巨星级人物,他就是罗烈,但是限于篇幅,还是留到下次吧,因为说到罗烈,可不是几百字能扯的完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林寺第八铜人漫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