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实业发展集团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高吗

陕西城镇化水平相对偏低 面临四大难题_新浪房产_新浪网
陕西城镇化水平相对偏低 面临四大难题
提要:同时,城镇化质量的地区特征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的城镇化质量显著高于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陕西城镇化总体质量和水平相对偏低。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截至2012年底,中国城镇人口达到7.12亿,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2.57%,陕西非农人口比重35.59%,城镇化水平50.0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陕西城镇化发展现状和特征
&&从城镇人口、空间形态标准来看,陕西已经上升至S形曲线的加速期,即将进入平稳期;但从生活方式、文化、生态和城乡协调发展等标准看,陕西的城镇化质量并没有与城镇化水平同步提高。在近期发布的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化质量水平排名中,西安城镇化率排在33位,城镇化质量排在38位;同时,城镇化质量的地区特征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的城镇化质量显著高于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陕西城镇化总体质量和水平相对偏低。
&&一是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在陕西内部,三大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由来已久,关中集各种资源优势、科教优势等于一身,发展速度最快;陕北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资源类产业迅猛发展;陕南由于秦巴山地地理条件的限制,发展较为落后。
&&二是陕西非农产业与非农就业不足。目前陕西产业结构中仍以第二产业为主导,2005年至2012年,第二产业比重由49.61%提高到55.86%,提高了6.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由39.32%下降到34.66%,下降了4.6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由11.08%下降到9.48%,就业比重从48.43%下降到38.67%;2012年非农产业总比重达到90.52%,非农就业比重仅为61.33%。在城镇化发展之初,工业对就业的带动非常明显,发展到工业化后期,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逐渐超过50%,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陕西省一产就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就业吸纳非农就业的能力没有充分发挥。
&&三是陕西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截止到2012年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农村居民纯收入791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0∶1,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仍保持&3&倍以上的差距。3.10∶1已经是10年来的最低值。陕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34元(全国245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763元(全国791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6∶1。而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城乡收入之比仅为二点多,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城乡收入差距一般是在1.5左右,可见我省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很大的。此外,我省的城乡二元结构还表现在城乡居民文化素质思想状态、生产生活方式、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
&&四是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不和谐。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共同构成城镇化质量的衡量标准。但随着城镇数量的逐步增加、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镇物质文明的迅速提升,城镇的生态文明问题日趋严重,传统的粗放的工业化导致污染物排放超标,空气、水源、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关中地区城镇发展面临着缺水和用地紧张问题,陕南秦巴山地面临由于地理因素,用地较为紧张,还面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问题,陕北黄土高原尤其是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同时,由于资源利用过度还产生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问题。
&&陕西城镇化发展的思路
&&&&科学规划完善城镇等级结构体系。首先要打造核心,依靠现有区域优势发展,借丝绸之路经济带契机,进一步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大都市圈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应凸显其扩散和辐射效应,有利于带动引领整个关中城市群,继而发挥关中带动陕南、陕北共同发展的效应,但是为了防止&摊大饼&式的扩张和&城市病&的蔓延,未来要逐步限制西安城市发展的规模,设定人口和地域面积的上限。
&&其次,强化多级,推进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将宝鸡、渭南、榆林、汉中建成百万人口大城市,以及和其他省份毗邻区域中心城市,抓好43个重点县城的建设,如人口在20万以上的神木、户县、兴平、韩城、华阴等,人口在10万&20万的蓝田、高陵、周至、岐山、眉县、礼泉、定边、府谷、洛川、旬邑、洛南、丹凤等,发挥重点区域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增长极作用。同时&以城带镇&,促进大中城市周边卫星城镇建设,重点示范镇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增强产业支撑为突破,立足地理环境特征和资源优势。最终形成完善的城镇等级结构。
&&&&注重生态文明突出陕西文化特色。陕西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首先要把加强文化传承创新与生态文明融合起来,建设具有陕西特色的生态文明之路。注重特色资源的挖掘和培养,弘扬地方文化,打造城乡特色文化品牌,策划系列文化活动,重点突出历史文化品牌、革命文化品牌、民俗文化品牌、现代文化品牌、宗教文化品牌等。充分依托城镇的自然条件、山形水态、环境空间、历史文脉和特有的建筑风格,挖掘城镇文化内蕴,放大比较优势,突出文化特色、地方特色和生态特色,彰显城镇个性,提升城镇品位。如关山镇大力发展文化生态乡村游,草堂镇发展设施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业,滦镇街办大力发展文化生态和乡村旅游,汤峪镇创建国际化温泉旅游名镇等。
&&其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健全生态经济区生态保护法律体系。对各产业的资源消耗可以通过税收等途径进行控制,开征环境保护税等,制定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对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进行科学、统一的安排,用法律制度保障相关群众的发展权。
&&此外,加大对能源节约、生态文明的宣传,倡导人们摒弃高能耗的生活模式和社会行为,引导、培养全社会形成文明节约意识。
&&&&加快制度创新破解城镇化难题。目前,陕西城镇化也面临&土地财政&、 &城乡割裂、人地分割&等普遍性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还要从制度层面入手。土地所有制是城镇化问题的核心,从短期看,要有效规范地方政府在土地市场的行为,扩展土地自愿交易空间和市场。从长期看,要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实施新的激励机制,要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在土地市场行为的界限,政府只参与那些涉及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征收。一般经营性的土地征收,政府不参与只引导,杜绝地方政府&经营土地&的行为,让经营性土地能够真正进入市场,按照市场价格进行交易。政府要定位到&服务人民,经营城市&的理念上来,加强相关监督和管理,制定好政策和规划。同时,不能过度依赖&土地财政&, 将城镇化过程中由&政府主导&转变为&多方参与、政府引导&,实施新的激励机制,打破政府垄断,鼓励社会民间资本的介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民生领域,选择适当时机开征房产税。
&&人地分割的城镇化是&物的城镇化&而非&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主要就是户籍、就业和社保等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实现农民在城市安居乐业。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要逐步剥离附着在城市户籍上的福利制度,农转非享受同等待遇,促进城乡人口自由流动。就业方面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的力度,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采取区域间合作、厂校间对接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的引导和支持,充分保障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场所、人力、经费扶持。把促进&农转非&人口的社会保障、就业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纳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予以整体考虑;免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解决进城农民子女上学问题,严格执行新进城人口子女接受平等教育的有关政策;扩大城镇社保覆盖面,积极推动城镇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措施覆盖新进城人口;同时,加强对农村留守人口的社会服务,努力消除农民进城就业的后顾之忧等。
社区商业所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发达国家可达60%左右…【】
24小时排行周排行月排行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本市楼盘打折楼盘
1均价:5000元/平米城东区23000元/平米城东区36300元/平米浐灞区47000元/平米长安区56800元/平米城北区612000元/平米长安区713000元/平米曲江区85500元/平米城北区
16700元特价85折2待定每平直减17003待定最高82折48500元95折优惠58500元95折特惠66500元全款97折714000元5重礼86200元9折优惠9待定1千抵1万10待定惠2个点
:萌//: 太萌//: 太萌了| :铁粉群命名为“公益财富邦”,入群原则:一、心存善念,乐于公益,据指导赚钱者必须出一定比例做公益,提倡的是盈利的15%,但具体根据个人内心决定。二、持股期、持股比例、持仓搭配必须听我言。三、微博转发同时评论不能少于5条,且持续坚持以助更多人。四、个人信息真实公开希望大家都能成为朋友。| :你知道一首英文诗翻译成中文以后有多美吗?| :祝贺长沙地铁开通| :这世界,没有谁活得比谁更容易,只是有人在呼天喊地,有人在静默坚守。|陕西省城市化发展水平地区差异研究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必然趋势。城市化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加快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近年来,随着陕西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省内城市数、市辖区数不断攀升,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连创新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全省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然而,陕西省不同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水平极不均衡,陕南、陕北和关中三大区域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即便是在各区域内部,不同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为了对陕西省不同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差异状况进行量化分析,从人口、经济、基础设施等三方面选用7个代表性指标来描述全省城市化的差异。根据极值差率和变异系数计算的结果,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得出了测度陕西城市化发展综合水平的模型。该模型由包含5个城市化指标的线性表达式组成,每一个指标在该模型中的权重均为正值。并在该模型基础上,计算出了各城市化指标对陕西城市化水平的实际影响。不均衡的城市化发&
(本文共63页)
权威出处: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迅猛,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城市化问题的研究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现有对我国城市化问题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发展模式、城市化与工业化、非农化的关系等方面,而对我国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的研究则较少。本文在梳理城市化相关理论及城市化地区差异研究的基础上,对1982年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发现,1982年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四大区域间差异都呈现明显的缩小趋势,并且除东北地区以外,区域内部差异也呈缩小趋势。同时本文将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与美国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二者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的总趋势是一致的,但在相同的城市化发展阶段,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要比美国小得多。并且美国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以区域内部差异为主,且越来越明显;而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受区域内部差异和区域间差异的双重...&
(本文共73页)
权威出处:
近年来,我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借鉴分析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所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指标对我国地区间高等教育发展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和多角度理论分析。首先对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政策进行了历史回顾。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高等教育也是如此。对我国地区间高等教育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部分从时间序列与空间特征两个角度对1996年来我国地区间高等教育差异状况进行了描述统计与分析。年间,我国地域型高等教育和受益型高等教育水平绝对地区差异均扩大;地域型高等教育水平相对地区差异缩小,不过仍然很大,受益型高等教育水平相对地区差异呈波动式变化,总体说来差异很大;近年来高等教育相对地区差异的变化幅度大于人均GDP的相对地区差异变化幅度;洛伦兹曲线体现的高等教育水平的空间差异在变小。在探讨我国高等教育地区差异产生的原因部分主要讨论了经济对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本文首先从新古典主...&
(本文共101页)
权威出处: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服务业已经是继农业、工业之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一个发展完善的服务业成为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1]。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服务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虽然陕西省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升,但与东部发达地区比较尚有不小差距。其中,地区之间服务业发展差异较大、整体水平较低是其主要问题之一[2]。明确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是促进各地区服务业发展、提升全省服务业整体水平的基础和前提。本文拟在对陕西省各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其地区差异进行实证研究,以期探究各类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以便于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战略,促进全省服务业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一、各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研究(一)指标的选取和方法的选择分析地区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水平,是一个涉及到服务业多方面的过程,评价指标需全面、综合地反映服务业的总体发展水平[...&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探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又有特殊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11一网。学者们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对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相同或不同的结论。普遍的研究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天津、江苏等省(直辖市)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上处于优势地位,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经济弱势地区,如西藏、青海、贵州、云南等省(自治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排名较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而对于31个省、市、自治区的具体排名和聚类则各有不同。综观这些研究可以发现,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地区差异的静态研究多而动态研究少,采用单一指标的研究多而运用综合指标的研究少;更多学者关注差异的存在,描述差异的现状,而较少学者研究差异的动态变化趋势。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依托1990一2侧)9年的面板数据,使用主要指标法对我国大陆地区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利用分形理论的侧...&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区域综合发展水平是指一个地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现有区域综合实力在量上的规定,它表明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的高低。研究我国的省级区域综合发展水平,首先是因为省级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从省级区域这个空间概念上理解区域综合发展水平是特殊性与一般性的统一。由于社会发展本身极具区域性,任何人类活动都有一定的分布区域,都具有特定的空间和地域,而不同的省级区域内部各种资源的空间分布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从而形成当地的发展特色;另一方面,省级区域在我国是仅次于国家的区域概念,其范围涉及我国国土的全部范围,具有一般性。研究省级区域综合发展水平比研究其他范围的区域综合发展水平在数据的取得、统计口径和可比性等方面更具有优势。其次,省级区域又是一个行政概念,省级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研究的结果,实际上是区域综合实力在行政区划上的反映。由于东、中、西部区域间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总量及增长速度、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和产业结构“质量”相差悬殊,我国省级区域间经济差距过...&
(本文共7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陕西省城市化发展水平地区差异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陕西省城市化发展水平地区差异研究
【摘要】: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必然趋势。城市化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加快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近年来,随着陕西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省内城市数、市辖区数不断攀升,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连创新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全省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陕西省不同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水平极不均衡,陕南、陕北和关中三大区域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即便是在各区域内部,不同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
为了对陕西省不同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差异状况进行量化分析,从人口、经济、基础设施等三方面选用7个代表性指标来描述全省城市化的差异。根据极值差率和变异系数计算的结果,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得出了测度陕西城市化发展综合水平的模型。该模型由包含5个城市化指标的线性表达式组成,每一个指标在该模型中的权重均为正值。并在该模型基础上,计算出了各城市化指标对陕西城市化水平的实际影响。
不均衡的城市化发展会在城市公共服务、住房、环境等方面造成严重社会问题,只有均衡发展的城市化才能促使各种社会资源在城市空间合理配置,进而避免或减轻上述种种社会问题。从地理因素、历史原因、政策导向等方面分析了造成陕西省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差异显著的原因。并根据关中、陕南、陕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的自身特点和不足,较为详细地对全省各区域的城市化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F299.21【目录】:
ABSTRACT4-8
第1章 绪论8-17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8-9
1.1.1 选题背景8
1.1.2 研究意义8-9
1.2 研究综述9-15
1.2.1 国外城市化理论综述9-12
1.2.2 国内城市化发展差异综述12-15
1.3 本文结构及研究方法15-17
1.3.1 本文框架结构15-16
1.3.2 研究方法16-17
第2章 陕西省城市化发展现状17-21
2.1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城市化发展成绩17-20
2.1.1 近年来陕西省GDP呈加速增长17-18
2.1.2 城市数、市辖区数稳步攀升18
2.1.3 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稳步增长18-19
2.1.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19-20
2.2 陕西城市化发展存在的问题20-21
第3章 陕西省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现状21-29
3.1 三大区域间的城市化水平差异21-23
3.1.1 三大区域间市辖区、建制镇、街道办数目差异较大21
3.1.2 三大区域间人均GDP差异显著21-22
3.1.3 三大区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异22
3.1.4 三大区域间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差异情况22
3.1.5 三大区域间市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差异情况22-23
3.1.6 三大区域间产业结构差异状况23
3.2 陕西省三大区域内部城市化水平差异现状23-29
3.2.1 关中地区城市化水平差异分析23-27
3.2.2 陕北地区城市化水平差异分析27
3.2.3 陕南地区城市化水平差异分析27-29
第4章 陕西城市化水平差异的定量分析29-37
4.1 测度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法29-30
4.1.1 主要指标法29
4.1.2 复合指标法29-30
4.2 测度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30-31
4.2.1 测度城市化水平的人口指标30
4.2.2 测度城市化水平的经济指标30-31
4.2.3 测度城市化水平的基础设施指标31
4.2.4 陕西省各城市城市化测度指标的具体值31
4.3 极值差率和变异系数分析31-33
4.4 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模型提取(线性回归分析)33-35
4.5 各指标对陕西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实际影响35-37
第5章 陕西城市化不均衡发展的不利影响37-41
5.1 西安正在承受过度的发展负荷37-38
5.2 核心城市房价高企,中小城市楼市发展缓慢38-39
5.3 中小城市的城市化发展缺乏足够的产业支撑39
5.4 陕西省城市化不均衡易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39-40
5.5 中小城市与大城市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易产生马太效应40-41
第6章 陕西省城市化水平差异的成因分析41-46
6.1 地理条件41-42
6.2 矿产资源42
6.3 政策倾斜42-44
6.4 旅游资源和科技人才因素44-46
第7章 陕西省城市化均衡发展的措施建议46-57
7.1 关中地区(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渭南市,铜川市)46-51
7.1.1 将陕北、陕南地区纳入大关中经济圈46-47
7.1.2 借助西安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机遇,全力加快关中其它城市的城市化进程47-51
7.2 陕北地区(延安市,榆林市)51-54
7.2.1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52-53
7.2.2 做强第二产业53-54
7.3 陕南地区(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54-57
7.3.1 要着手改善陕南地区交通状况54
7.3.2 要合理配置资源,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54
7.3.3 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及旅游业54-55
7.3.4 要充分利用矿产资源优势55
7.3.5 加快教育、卫生事业发展55
7.3.6 抓好一批重大项目建设55
7.3.7 重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55-57
参考文献60-63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6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贾异;[D];吉林大学;2012年
徐芳;[D];长安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盛和;[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6期
刘贵文;杨建伟;邓恂;;[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5期
刘耀彬,陈志
,杨益明;[J];城市问题;2005年01期
曾青春;刘科学;;[J];城市问题;2006年08期
倪晓宁;包明华;;[J];城市问题;2007年06期
王青;叶依广;;[J];城市问题;2008年04期
王献福;;[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王慧;[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7年04期
陈洋;李郇;许学强;;[J];地理科学;2007年02期
陈彦光;罗静;;[J];地理研究;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钱厚琦;[N];中国建设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袁中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晓彬;[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冯慧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程明;[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聂飒;[D];兰州商学院;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Asian Agricultural R2011年03期
丁晓妹;张明泉;李向阳;;[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陈旭;何宽;常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刘爱英;姚丽芬;李庆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谢贤健;;[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张荣天;张小林;;[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8期
夏延芳;;[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5期
韩梅;;[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张敏娜;师谦友;;[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王海燕;;[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艳红;李海燕;;[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何伟;;[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邓水炎;;[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马林靖;周立群;;[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李雪瑞;王秀兰;冯仲科;;[A];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洽谈会论文集[C];2009年
王亚力;彭保发;;[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李凌;王翔;;[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卢丽静;郭其友;;[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蔡伟毅;;[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钟逢干;;[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平;[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张丽;[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孙圣勇;[D];武汉大学;2010年
姚引妹;[D];浙江大学;2010年
王亚力;[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张晓宁;[D];西北大学;2011年
蒲晓晔;[D];西北大学;2011年
孙长松;[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萧一啸;[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王雅俊;[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学印;[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王燕鹏;[D];郑州大学;2010年
薛春艳;[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刘天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刘佳旭;[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李晶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侯衍鹏;[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刘晓华;[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王丹;[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袁翠仙;[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培祥;;[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9期
潘允康;[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章定富,吕桦;[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刘盛和;[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6期
朱林兴;[J];财经研究;1996年03期
黄丹;徐邓耀;;[J];重庆与世界;2011年01期
蔡俊豪,陈兴渝;[J];城市发展研究;1999年05期
段进军;;[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4期
周毅;;[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1期
赵岑;冯长春;;[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景哲;[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潘孝军;[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李玮;[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于灏;[D];清华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费孝通;[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李振福;[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温铁军;[J];北方经济;2003年08期
王杰,张晓梅;[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09期
许经勇;;[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2期
吕疆红;[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叶常林;[J];财经科学;2001年03期
樊小钢;[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张落成,吴楚材,季子修;[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3期
刘耀彬,李仁东;[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潘孝军;[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蔡伟毅;[D];厦门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雅莉,苗丽静;[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4期
周亚越;;[J];商业研究;2005年24期
王世联;;[J];世界经济情况;2005年23期
严飞;;[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王珀;雷亚萍;;[J];经济研究导刊;2006年05期
张文婧;;[J];发展;2006年11期
李国峰;;[J];北方经济;2007年04期
王家庭;张换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李佳莹;;[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1期
傅晨;;[J];学术研究;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蔡伟毅;;[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张凤;杨春和;;[A];2005年滇黔桂三省区五州市气象协作区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徐红梅;李小花;;[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李峰;胡丁捷;;[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朱传冲;;[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朱瑞海;殷善福;;[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赵京;胡柳;;[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刘颂;李晓康;张辉;;[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汤茂林;晏辉;周成前;汤和银;;[A];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九十周年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付秀彬;;[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授
肖万春;[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王艺;[N];常州日报;2007年
一尺雪;[N];中山日报;2008年
梁捷;[N];光明日报;2009年
仲立;[N];中国财经报;2005年
欣华;[N];中国改革报;2005年
艾春义;[N];四平日报;2007年
单羽青?实习生
马建胜;[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绛县县委书记
张冠;[N];运城日报;2008年
戴均良;[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曙光;[D];吉林大学;2011年
陈春林;[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张文龙;[D];暨南大学;2009年
周符波;[D];中南大学;2010年
李辉;[D];吉林大学;2009年
王竹林;[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甘联君;[D];重庆大学;2008年
蔡竞;[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李惠民;[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杨海燕;[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小花;[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蔡伟毅;[D];厦门大学;2006年
冯慧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夏利飞;[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张丹;[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翟晓玲;[D];天津商业大学;2007年
廖明丹;[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张冬;[D];四川大学;2005年
蔡晓辉;[D];同济大学;2006年
宋杰信;[D];吉林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西省城市经济学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