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女性存在主义视角下的解读人物形象设计

  摘 要: 女性主义就是站在女权的角度上,从女性意识和女性解放出发,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的批评方法。宋代文学家乐史在《绿珠" />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下解读《绿珠传》中的绿珠形象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 女性主义就是站在女权的角度上,从女性意识和女性解放出发,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的批评方法。宋代文学家乐史在《绿珠传》中记载了绿珠这样一位鲜活而具有代表性的女性,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批评视角来解读绿珠在《绿珠传》中所表现出的审美特征和女性意识,并针对《绿珠传》中涉及到的女人祸水论、性的政治说与男性文人书写女性这三个问题进行女性主义视角的批评解读。 中国论文网 /5/view-5722244.htm  关键词: 女性主义 《绿珠传》 女人祸水论 性的政治说   《绿珠传》是宋代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乐史的著作。主人公绿珠是西晋石崇家的一位侍女,赵王伦看上她后,命孙秀向石崇索要绿珠,石崇不予被孙秀所杀,绿珠也坠楼殉情。从古至今,有很多以绿珠为题材的文学作品,除了宋代传奇小说《绿珠传》以外,还有宋元话本小说《绿珠坠楼记》、明末传奇剧《竹叶舟》和清末京剧《绿珠坠楼记》等等,后人对绿珠的评价也褒贬不一,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女性意识。西晋至南北朝时期,人们对绿珠故事关注的基点还是在其容貌和艺术造诣的高超方面。而到了唐代,人们的视角转向了道德领域,出现了“女人祸水论”一说,赞同此说的男人也纷纷指责像绿珠这样才貌出众的女子。在封建旧社会,男女性别之差也形成了一定的政治问题,导致女性完全受男性控制和支配。而作者作为一名男性文人,在文中对绿珠这样的女性到底持何种态度,本文将细细加以阐述。   一、绿珠形象的审美特征和呈现的女性意识   1.艳冠群芳的容貌美。关于绿珠的容貌描写,《绿珠传》只有一处明写,就是在第一段的“绿珠生双角山下,美而艳”。但关于侧面衬托的描写,就不止一处了。比如,第二段开头“晋石崇为交趾采访使,以真珠三斛致之”,“崇即川阜置园馆”,石崇用了三十斗珍珠买了绿珠,又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建造园馆专供绿珠住。从这里可以看出石崇对绿珠的重视。再如,赵王伦来索要绿珠,“崇出侍婢数百人以示之,皆蕴兰麝而披罗彀…… 使者曰:‘君侯服御,丽矣。然受命指索绿珠。不知孰是?’”从石崇与使者的对话中可以看出,石崇叫出的婢女个个香气凌人、美丽绝伦,可是使者一定要索绿珠,可见绿珠的美丽艳冠群芳。再从绿珠的弟子宋、绿珠江、绿珠井,还有《耆老传》的说法与牛僧孺的《周秦行记》中都可以看出绿珠的美。   2.才华出众的气质美。在《绿珠传》中不仅表现了绿珠容貌的美丽,也用相当的篇幅介绍了绿珠的才华。“绿珠能吹笛,又善舞《明君》……崇以此曲教之……”这是开篇一个简单的小介绍,后文还另有侧面烘托,见牛僧孺的《周秦行记》中有云:“别有善笛女子,短鬓窄衫具带,貌甚美,与潘氏偕来……太后曰‘绿珠岂能无诗乎?’”薄太后说,绿珠难道能没有诗吗?绿珠拜谢太后,便作了一首诗,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绿珠的才情。   3.忠贞不渝的情感美。这一点是这个故事最重要的一点,这个故事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主要就是因为绿珠具有忠贞不渝的美好品质。《绿珠传》中记载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获罪。”绿珠泣曰:“愿效死于君前。”“崇因止之,于是坠楼而死。”这一句点出了这个故事的主旨。而后世人看这件事的态度虽然有所不同,但是绝大多数学者还是讴歌绿珠的坚贞正直以及知恩图报的品性。除此之外,作者在对绿珠形象的评价中,也指出:绿珠之坠楼,侍儿之有贞节者也。还有王进贤、六出、窈娘的坚贞不渝的故事,都是与绿珠故事相比较而展开的。作者乐史也用“其志凛凛”来褒奖她,进而来批判那些“暮四朝三、惟利是务”的男人们。   二、女人祸水论   女人祸水论,也叫红颜祸水论,就是“天使与妖妇”中的“妖妇”,她们这一类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是如何通过性别歧视反映出来的?“妖妇”这一类的代表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妲己、杨玉环、陈圆圆等,当然《绿珠传》中不止一次地提到了“女人祸水论”,女性主义者认为,女人祸水论完全是对女性的歪曲和压抑,反映了父权制下男性中心主义对女性的歧视和贬抑。绿珠身上应该说同时具备了“天使”与“妖妇”的评价,西晋至南北朝时期的人们对她的评价基本上都是对她天使一面的评价,而唐朝之后,渐渐出现了负面的议论,就像《绿珠传》中耆老传云:“汲此井饮者,诞女性多美丽。里闾有识者以美色无益于时,因以巨石镇之”。所说的就是绿珠井。还有“昭君村生女皆炙破其面”,这些都是古时人们对于女性的歪曲,认为漂亮的女子势必会招来祸患。从女性主义立场出发,这种说法是极不负责任而且极不道德的,在笔者看来,所谓的女人祸水论表现的也不过是父权制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极度恐慌畏惧心理。   而抛开历史不谈,只看《绿珠传》所言:“崇常刺荆州,劫夺远使,沉杀客商,以致巨富。又遗王恺鸩鸟,共为鸩毒之事。”石崇的死亡,绿珠只是个导火索,并不是最主要原因,究其原因,是因为石崇做荆州刺史时,经常做谋财害命的事,而且从来不把女人当作人看,他在喝酒的时候,如果客人喝不完酒,他就命人杀掉一个敬酒不成的美女。这样惨无人道、杀人不眨眼的小人,怎么会有好结果呢?历史的变迁确实会因为女性而受到影响,但女性绝对不是罪魁祸首。历来历史变迁的首领和统治者都是凌驾于女性之上的男性,从女性主义角度来看,对于绿珠这个文学形象祸水的论断,是男性对于女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厌恶,而且从性别意识上压制了女性的自我觉醒。   三、性的政治说   性的政治说是美国女性主义者凯特?米里特提出的,她的视角是把人类分成了男性和女性两大群体,她分析在父权制社会中,男性对女性进行着全面控制和支配,女性没有人身自由和权利,仿佛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应该由男人来统治女人的,在父权制社会中,这种观念已经被制度化了。这一点,在《绿珠传》中不难发现,绿珠当初是被石崇用三十斗珍珠买来的,不管对她怎么宠爱有加,从根本上说,绿珠的生死及荣辱都在石崇的一念之间,她属于他的私人财产和玩物。石崇收养的一千多名美女、六出以及窈娘都是婢女,她们都是被主人买来并当作商品一样买卖,女人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凯特?米里特认为,这种“性的政治”只是一种社会控制、支配及侵犯的手段而已,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压迫、控制着女性,使其无法翻身。而绿珠就是父权制社会中男性之间争夺的牺牲品,她一直停留在她是石崇买来的人、要知恩图报这种思想中,这都是封建社会男性付诸于女性的歪理,让女性觉得自己是属于男性的,不可能再嫁给别人。在笔者看来,这件事情要具体放到当时语境中去看,绿珠在当时那个封建旧社会,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男女世界生来就是不公平的,而女人为了忠贞而牺牲生命也是值得的。从性的政治的视角来看绿珠的形象,无论是对绿珠好的石崇,还是可恶的赵王伦和孙秀,他们看待绿珠的态度都是一样的,绿珠只是男性世界中相互争夺的牺牲品,是男性的玩物,根本没有人权可言。
  四、作者笔下的绿珠形象   最后来讨论一下作者笔下的绿珠形象。开篇作者用差不多一段的篇幅,介绍了绿珠的家乡还有绿珠名字的由来,可见对主人公背景着实费了一番心思,说明作者对绿珠的重视。但是具体的态度还是看不出来,直到牛僧孺的《周秦行记》一段讲完之后,作者做了自己的议论:“噫!石崇之败,虽自绿珠始,亦其来有渐矣”。在这里,作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石崇的衰败罪魁祸首不是绿珠。说明作者并没有被女人祸水论所引诱,而是认真地找寻了事情的原因。在文章最后一段中作者还说:“盖一婢子,不知书,而能感主恩,奋不顾身,其志懔懔,诚足使后人仰慕歌咏也。至有享厚禄,盗高位,亡仁义之性,怀反覆之情,暮四朝三,惟利是务,节操反不若一妇人,岂不愧哉!”首先,作者是饱学之士,没有从男权视角下对女性进行挖苦讽刺。其次,在笔者看来,作者在骨子里对女性还是存在偏见。文中虽然骂了那些朝三暮四、唯利是务的男性,并且想要惩戒那些忘恩负义的小人,但文中又说“非徒述美丽,窒祸源”,作者没有完全否认女人祸水论,只是觉得这件事男性的责任更大。   在乐史的《绿珠传》中,虽然乐史对绿珠的态度是大为褒赞的,但是男性文人终究还是站在男性的立场上看待女性,尤其在那个女性地位低下的旧社会,他们还是无法从中立的角度来看待女性,对于女性的褒贬因此也是很片面的。   五、结语   从绿珠形象的审美特征和女性意识上来分析,绿珠无论是在相貌、才气还是品格上均有过人之处。女性主义者认为,把绿珠形象以女人祸水论相称的男性是对女性有着一种极度恐慌畏惧的心理,他们意图压制女性的自我觉醒,而凯特?米里特又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看待绿珠形象的女性主义视角,就是性的政治说,得出了绿珠只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受人控制、压迫,而作者虽然在《绿珠传》中对绿珠是持褒奖态度,但身为男性文人,看待女性终究还是无法完全客观地把握。   参考文献:   [1] 复习英,宁稼雨.绿珠故事的演变及其文化内涵[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2).   [2] 罗伽禄.乐史及其家世述略[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08(1).   [3] 沈涛.困境与挑战――关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思考[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作 者:陈晓连、胡睿娟,浙江万里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编 辑:康慧 E?鄄mail: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艾米莉·狄金森作品解读--《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艾米莉·狄金森作品解读
【摘要】:美国文学史上与沃尔特·惠特曼齐名的艾米莉·狄金森()是一名卓越的女诗人。狄金森生前只有少数的几首诗发表,她的诗人地位和她创作诗歌的天赋并未得到世人认可。直到她死后,狄金森的一千八百多首诗歌才得以出版,而她最终也被确认为美国诗歌史上的一名重要人物。尽管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有一些批评家对狄金森的诗歌提出质疑,但这并不影响她的作品至今仍源源不断地吸引着来自全世界读者关注。狄金森独特的写作风格、个性化的诗歌意象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都奠定了她作为一名重要诗人的地位。国内外的许多学者从多角度研究狄金森的诗歌,然而他们对同时研究狄金森的生态观点和女权思想却少有涉及,也很少有批评家将生态女权主义理论应用于她的作品。
早在女权主义运动和生态主义兴起之前,作为一名19世纪的女性,狄金森便敢于挑战男权文化并在作品中展示其女权意识和生态思想。本文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分析艾米莉·狄金森的作品、探讨其中的女权思想及生态关怀,旨在详细解读她的作品并提供一种新的解读方法和视角。鉴于此,本文将从以下五章分别论述。
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艾米莉·狄金森的生平和作品,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论述本文的写作结构。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本文所用的文学理论,即生态女性主义理论,阐述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理论起源和主要观点。第三章旨在用生态女性主义分析狄金森诗歌的主题及内容,并阐述狄金森的生态意识和女权思想。第四章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其作品风格,并揭示狄金森写作风格上的女权主义倾向。本文的最后一章是对本文的主要论证的总结,同时也进一步阐释本文的写作主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I712.072【目录】:
Acknowledgements4-5Abstract5-6摘要6-8Chapter 1 Introduction8-17 1.1 Emily Dickinson and Her Works8-14
1.1.1 Emily Dickinson's Life Experience8-10
1.1.2 A Survey of Emily Dickinson's Poetry10-11
1.1.3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udies11-14 1.2 The Significance and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4-17Chapter 2 Theoretic Framework: Ecofeminist Criticism17-25 2.1 Source and Inspiration of Ecofeminist Criticism17-21 2.2 Main Concepts and Arguments of Ecofeminist Criticism21-25Chapter 3 An Ecofeminist Analysis of Themes of Emily Dickinson's Poetry25-45 3.1 Interpretation of Dickinson's Ecological Awareness25-36
3.1.1 Dickinson's Transcendental View of Nature26-29
3.1.2 Dickinson's Anti-transcendental View of Nature29-33
3.1.3 Dickinson's View of Nature's Magnificence33-36 3.2 Dickinson's Feminist Consciousness36-45
3.2.1 Dickinson's Rebellion of Patriarchy36-38
3.2.2 Dickinson's Struggle in Religion38-41
3.2.3 Dickinson's Resistance in Literature41-45Chapter 4 An Ecofeminist Observation of Styles of Emily Dickinson's Poetry45-54 4.1 Dickinson's Distinctive Style on Feminist Tendency45-46 4.2 Feminine Images in Dickinson's Poetry46-48 4.3 Her Concept of Language-Wording48-52 4.4 Comical Flavor from the Female Perspective52-54Chapter 5 Conclusion54-57References57-60Paper Published During 6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平;李和平;;[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王莉娜;苗福光;;[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吴琳;;[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晓冬;[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杜雪琴;[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伟;苏新连;;[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张颖;单建国;;[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杨芳;;[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吴尚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刘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陈大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杨东芳;;[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严晓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秦丹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王青;;[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力;;[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师洋洋;;[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关景媛;;[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畅引婷;;[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程颖;但汉彪;;[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赵明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王艳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曾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李杏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王文艳;;[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闫建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傅美蓉;[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赵方杜;[D];南开大学;2010年
吴越民;[D];浙江大学;2010年
伍先成;[D];云南大学;2010年
徐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李军;[D];吉林大学;2011年
袁梅;[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刘敬;[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褚艳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史秀利;[D];河北大学;2009年
者丽琼;[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潘秋蕾;[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贺羡;[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陈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郑文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徐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李华丽;[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余国静;[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周建兰;[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修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金莉;[J];外国文学;2004年05期
关春玲;[J];国外社会科学;1996年02期
王治河;[J];国外社会科学;1997年06期
C.斯普瑞特奈克,秦喜清;[J];国外社会科学;1997年06期
林凇;;[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胡佳;鲍彦;;[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徐敬珍;[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曹萍;[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包家仁;[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缪昌义;[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彭静,郑佩伟,张景玲;[J];职大学报;2005年01期
肖之芳;;[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周建新;;[J];山东外语教学;2007年03期
胡江萍;;[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刘晓晖;;[J];国外文学;2007年01期
孙加;;[J];南方论刊;2007年05期
周建新;;[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孙叶红;;[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6期
高艳宇;刘乐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泗维;[N];中华读书报;2003年
江枫;[N];中华读书报;2012年
赵淑萍;[N];宁波日报;2011年
江之湄;[N];中华读书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凤琴;[D];苏州大学;2006年
张百茵;[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邵翼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彭海涛;[D];山东大学;2009年
赵海湖;[D];暨南大学;2010年
李慧;[D];中南大学;2010年
盛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张焱;[D];兰州大学;2011年
陈昌丽;[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宋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元稹笔下的崔莺莺形象--《新余高专学报》2005年03期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元稹笔下的崔莺莺形象
【摘要】:元稹的《莺莺传》中塑造的崔莺莺形象美丽、温柔而又痴情,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中的女性人物世界。然而,从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就会发现男权文化语境中的看似天经地义的性别特征和内在美德以及她被遗弃的悲剧根源,都是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控制,其自我意识已被男权社会主流意识所抹煞和压制。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I207.41【正文快照】:
元稹的《莺莺传》中所塑造的崔莺莺的形象 ,是唐代爱情传奇文本中塑造得具有较高文学史意义与美学价值的女性形象之一 ,她不仅具有绰约的风姿、隽雅的谈吐以及过人的才艺 ,而且敢于超越封建社会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 ,大胆主动地与张生交往、相恋 ,以至于“自荐枕席”[1] ,她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庞莹;[D];兰州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光福;[J];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田富军;[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郭春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房国栋;冯东;;[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茅芽;[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彭福荣;[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彭体春;范明英;;[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郑世勇;;[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陆溪;;[J];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04期
阙敏,高杉;[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汤■;;[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秀霞;[D];上海大学;2012年
陈江;[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郭海文;[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齐浚;[D];山东大学;2005年
万润保;[D];上海师范大学;2000年
张仲民;[D];复旦大学;2007年
陈曦;[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赵改萍;[D];四川大学;2007年
岳齐琼;[D];四川大学;2007年
赵启鹏;[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卜会玲;[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王兰;[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李志梅;[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李冬风;[D];黑龙江大学;2002年
张三;[D];湘潭大学;2004年
严永山;[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吴翠平;[D];暨南大学;2005年
李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陈晨;[D];安徽大学;2006年
林逸玉;[D];暨南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陆学莉;黄小妹;;[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柳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陈淑丽;;[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郝彦丰;李红雨;;[J];丝绸之路;2010年02期
王敏;马兆杰;;[J];社科纵横;2006年03期
魏军虎;[J];商洛师专学报;1995年03期
刘丽梅;;[J];邯郸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韦韬;;[J];上饶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军;[D];吉林大学;2011年
冷舜安;[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静;[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苏和丽;[D];西南大学;2009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靳伟娜;[D];河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邓桃莉;[J];新余高专学报;2005年03期
张怡;邹惠玲;;[J];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武沛荣;;[J];文教资料;2007年23期
罗瑞宁;[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元鹏飞;;[J];艺苑;2009年08期
王正春;;[J];戏剧文学;1988年01期
言中行;[J];中国戏剧;2000年11期
陈清茹;[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陈刚;;[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年08期
钟翠红;;[J];江海学刊;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小林;;[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苗鑫;;[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畅引婷;;[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胡宇娜;陈忠暖;甘巧林;;[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辜美惜;郑雪;邱龙虎;;[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江逐浪;;[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任一鸣;;[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邢冬梅;;[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黄春晓;张京祥;;[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杨莉馨;;[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芳;[N];社会科学报;2002年
;[N];中国妇女报;2004年
李银河;[N];南方周末;2003年
李建军;[N];文艺报;2006年
吴武洲;[N];文艺报;2011年
肖巍;[N];中华读书报;2000年
吴燕;[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王驰;[N];中国妇女报;2008年
;[N];中国妇女报;2004年
任振怡;[N];文艺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姜子华;[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周绍雪;[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吴芳;[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郭爱妹;[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董美珍;[D];复旦大学;2004年
屈雅红;[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宋方方;[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史巍;[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赵卫东;[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王建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姗珊;[D];山东大学;2010年
顾建敏;[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丁伊莎;[D];湘潭大学;2003年
丘慧慧;[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赵灿;[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王宁;[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俞佩淋;[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王琼;[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赵云梅;[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韩静;[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性视角肉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