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生态,把蓝天变成适应新常态心得体会会

热门关键词:
您当前的位置:&>&&>&两会话题:雾霾倒逼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 - 雾霾
解决雾霾的根本出路在于管住人、减排放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雾霾天气有三方面成因,一是中国高耗能产业和高污染产业较多,如水泥、制造业、钢铁等行业,在华北地区分布较多;二是和大规模建设有关,工地上未覆盖苫布造成扬尘;三是汽车尾气也增加了细微颗粒物排放。 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
频道最新频道排行
新闻总排行招聘总排行
要闻市场评论项目
政策解读电力数据看电力民生在线:呵护生态,把蓝天变成常态
记者&&寇江泽&&袁&&泉&&吴&&丹&&王汉超
日08:35&&&来源:
黑龙江省哈尔滨亿丰集团董事局主席冯燕代表
河南省天伦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瀛岑代表
湖南桃花江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砚国代表
一问:雾霾能不能根治?
“&大气十条”实施一年多来,治理力度很大,已经初显成效
两会拉开帷幕,北京迎来蓝天,让人神清气爽。“两会蓝”成为大家议论的热点话题。“大风吹走雾霾,天空高远透蓝”“请一直这样纯净地美好下去吧”……人们期待这片湛蓝能长久保持。
“今天在去人民大会堂开会的路上,透过车窗看到美丽的蓝天白云,为大家带来了一份好心情。”&黑龙江省哈尔滨亿丰集团董事局主席冯燕代表说,“希望蓝天能成为未来的常态。”
去年APEC会议期间,京津冀等6省市区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空气质量,北京等地空气质量明显好转。“APEC期间采取的治霾措施可以归纳为两个字:‘减排’。各地都针对主要污染源情况,有的放矢地制定空气质量保障方案,不折不扣地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并将区域联防联控真正落到了实处。”河南省天伦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瀛岑代表说,只要下定决心,雾霾是可以治理的,APEC蓝就是明证。
“APEC蓝给我们很多启示。”张瀛岑说,污染物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大气污染防治,关键是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减少污染物排放。
“‘大气十条’实施一年多来,我国采取很多有效措施治理大气污染,尤其是京津冀地区,治理力度很大,已经初显成效。”湖南桃花江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砚国代表表示。
二问:&治污关键在哪儿?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
如何让“APEC蓝”变成“天天蓝”?
郑砚国认为,治霾需要采取多层次的措施,限制机动车、禁止焚烧秸秆、关停污染企业等,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雾霾问题,必须采取更深层次的举措,如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为此,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包括转变政府职能、改变干部政绩考核导向、改革资源能源价格形成机制等。此外,大气污染防治应从传统的行政命令型管理模式,转向政府、企业、公众多元参与的环境治理模式。
“防治雾霾,必须加大惩处力度,做到‘依法治霾’。”冯燕说,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是治理雾霾的出路所在。
张瀛岑表示,治理大气污染,首先要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进光伏发电、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建设,增强对燃煤的控制。其次是要强化对燃煤设施的污染物防治。这样,大气污染问题才能逐步解决。
“发达国家一二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逐步解决的环境问题,在我国30多年的快速发展期集中出现,这就决定了治霾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尽管如此,对于治霾前景,冯燕很乐观,“现在人们都高度重视环保问题,节能减排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加上党和国家向污染宣战的决心,让我们充满信心。”
三问:&会不会影响经济?
节能环保产业有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新主角,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有人担心:治理雾霾,会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但在不少代表、委员眼里,治理雾霾对经济增长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事实上,环保产业是充满希望和机遇的朝阳产业。”冯燕认为,“我国进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让清洁能源占有更大的比例,将拉动经济增长,有助于打造经济‘升级版’。”
节能环保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有望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这意味着在新常态下,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主角。”郑砚国介绍,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后,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也有望公布实施,不少地方正加快节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这将为节能环保产业大发展创造机会。
根据环保部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74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比上年平均下降11.1%。三大重点区域中,京津冀下降了12.3%,长三角下降了10.4%,珠三角下降了10.6%。与此同时,经济增长稳中有进,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张瀛岑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一定能够在把蓝天变成常态的同时,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人民日报 》( 日 11 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热门关键词:
您当前的位置:&>&&>&多指标世界领先 清洁能源成电力行业发展主题 - 清洁能源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分析,2013年中国在继电网规模、发电量居于世界第一之后,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9.25%,达到12.47亿千瓦,再一次位居世界第一。平稳可靠的电力工业运行,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性保障。2013年全国全口径的发电量是5.35万亿千瓦时,比2012年增长7.5%。而据中电联统计分析,2013年预计新
频道最新频道排行
新闻总排行招聘总排行
要闻市场评论项目
政策解读电力数据看电力当前位置:
成都温江:以生态自觉引领绿色可持续发展新常态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成都1月23日讯 冬日暖阳下,一道道靓丽的园林绿化风景带妆点着这座生态名城,满目的草绿花香蜿蜒绵长,彩色骑游道如丝带镶嵌在田园之间,花木错落有致,植被郁郁葱葱……这就是成都鱼凫温江带给你的第一视觉冲击。
  短短几年间,中国西部首个“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西部首个“国家生态区”、“杰出绿色生态城市”、“亚洲金旅奖大中华区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美誉,纷纷花落成都温江;越来越多的“新温江人”一起分享“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红利,同时也一起铺就绿色可持续的生态发展之路。
  碧水蓝天培育出温江人的品质&
  一个城市何以为傲?如果答案是美丽的“容颜”与动人的“内涵”,那么温江,可谓富而无骄,因为在她眼里,唯有广泛的社会公众参与生态城市建设,生态自觉内在气质才真正令自己引以为豪。
  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生态环境、卓越的发展环境,聪慧的温江人在这风景秀丽的古鱼凫国找寻历史底蕴,更在城镇化的高速进程中运营着生态。
  “如今,每天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自己培育的花木身上,因为我真切的感受到,越保护好花木林,保护好生态环境,花木就长得越好,我们的生活也就越好。”20多年种植管理花木经历的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村民余树根,用维护生态环境的习惯述说着新老温江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责任担当与创新勇气。
  一直以来,温江将“生态环境视为发展的生命线”。特别是在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家庭、公民、社会团体,纷纷参与合作,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共同推进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
  据了解,温江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生态自主,以政府与企业合作、企业与企业合作、政府与公民合作的方式,先后建设了温江水生态系统展示工程“水立方”、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教育展示馆、万春和国色天乡绿道组团、园林生态休闲观光园等项目,不仅让企业承担了公益责任,而且也成了有经济效益的市场主体,这就大幅度提高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参与过“水立方”项目的温江居民王建军是在维护生态的过程中升华环保意识的典型代表:“‘水立方’以‘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相统一作为表达温江‘水文章’的点睛之笔,展示了水旱平衡、乐水田园、清水绿岸的生态格局。”
  在温江一大学任教的赵永斌同样认为:“不断强化生态治理的公民责任和义务,使公民环境保护意识也成为一种自觉。同时温江公民较高的生态觉悟又使我们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环境保护变成了一种全民自觉行动。”
  如今,金马河、江安河碧波荡漾;20万亩花木园林在温江全域绘就一幅色调浓烈、青翠宜人的画卷,十年间,温江区活立木总蓄积量翻了三番,森林覆盖率达20%,全区绿化面积达1145.5公顷,平原绿化率达90%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5年达90%。
  当然,这些成绩与温江的“生态立区、生态兴区、生态优区”理念一脉相承,关于对生态环境的治理,温江区早已跳出聚焦几只鸟、几片林、几条河的传统思维,而树立了全民共同参与的新生态自觉,这种自觉又反作用于政府、企业与个人树立了正确的生态政绩观、效益观、消费观。
  温江生态路径的探索与发展&
  生态自觉并非一尘不变,不知不觉。
  一个城市只注重自身的生态性是不够的。据了解,温江区在生态城市建设上还不断加强区域合作、产城一体和城乡协调发展,俨然形成了互惠共生的生态网络体系。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高地和现代人诗意的栖居地”这一句话在温江城乡大地上均能得到印证。
  温江将盆景园与绿道连接,对农家小院进行景观打造,把游客从绿道上引导进园中,由快游变为慢游,把一个传统的盆景村转变为一个多元化的旅游村落。
  “利用绿道,将本村的农家小院连成一片,这样能吸引到游客进园参观,又促进了本村旅游业发展,还大大提高了家庭人均年收入。”温江辖区内的先锋村、万春镇幸福村等乡村村民纷纷表示,“幸福园林都经过统一规划,这些小区既能保证村民日常居住,又能方便地改为民俗标间。而且在所有新居的一层都有业态引入,规划餐厅等。”
  打造美丽乡村的同时,温江区对三大产业的发展也找到了自己独特道路:全面推行“农业原生态、工业可循环、三产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都市农业为基础的现代经济体系。
  洞悉温江的发展脉络不难看出,温江在建设生态城市上,正致力于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以城市生态承载力为着眼点,运用技术、经济、社会、生活等手段来保持和提高这种能力。并在全球范围内汇聚生产要素,构建起一个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真正成就高度开放、紧密融入世界的现代化。
  不论是区域、城乡还是产业发展路径,温江生态城市建设的智慧已潜移默化的体现在了规划上、实际的建设推进过程和后续的监督监控中,在相互合作中又相对保持独立下,公众的广泛参与热情大幅提升,这正是生态自觉主动适应并引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常态。
  环境保护向前一步是自觉&
  在高倡经济转型、绿色发展的新时代,政府如何作为,百姓如何呼应?城镇化如何走出“千城一面”的困局?成都温江区建设花园城市与西部生态文明城市的新思路,给人们留下重要启示。
  温江区打造西部生态文明城市的智慧,其最大的亮点在于把握住了未来城市竞争中的关键要素——生态环境。
  近年来,温江区以发展转型改善环境,以生态建设提升环境,以共创共享优化环境,抢抓“宜业宜居宜游”的卫星城建设机遇,初步构建起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在传承既有自然资源的同时,不断涵养优化生态环境,温江为城市未来的发展积累了丰厚的生态资本。
  成都黄大姐保洁服务有限公司黄国蓉作为环保行业的参与者最有话语权:“现在,我们将城市环保不断向农村环保延展,这与政府重视环境保护分不开。”据了解,目前,温江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学校、文艺、广告牌等形式大力宣传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值得一提的是,温江在成都市率先启动“绿道网络”建设,包括江安河一线、寿安、万春、和盛、金马和国色天乡绿道组团,用自行车道串联起全区15万亩花木和3条河岸景观带,形成绵延上百公里的风景线。并实施“全民健康计划”,提倡低碳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培育市民的低碳意识和低碳行为,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这无疑是一种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升级,也是生态文明的自觉与自信。
  温江在生态绿色城市建设实践,正回应了“先污染后治理”时代的转变,其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生态新城,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建设的样板、未来城市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中国小城镇建设中面临的问题,需要创新而可行的新经验,需要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广泛激发公众参与的热情,使生态城市建设的愿望能够迅速转变成社会行动。
  可以说:环境保护,向前一步是自觉。成都温江已经踏上了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石兰兰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赛思博律师事务所&&&&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常态心得体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