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nba黄蜂队改名没巨星?他的老板可是乔丹啊

NBA中国官方网站: 乔丹:招兰斯为对抗詹皇 渴望第7枚戒指
已有1万球迷关注
太平洋分区
乔丹:招兰斯为对抗詹皇 渴望第7枚戒指
  北京时间10月28日,据ESPN报道,黄蜂队老板飞人乔丹在近日接受专栏记者达伦-罗维尔专访时表示,自己一直渴望获得第七枚总冠军戒指,希望能在黄蜂队如愿。此外乔丹还表示,在今夏休赛期引进兰斯-斯蒂芬森就是为了对抗勒布朗-詹姆斯。
  乔丹表示:“我从未停止过对第七枚总冠军戒指的追逐,如果能在黄蜂队完成这个愿望,我将感到十分满足。作为球员我获得了六枚总冠军戒指,但如果能以老板的身份再得到一枚,我的影响力将截然不同,那会让我成为更高层次的人物。”
  在被问及争冠路上老板和球员有什么不同时,51岁的乔丹坦言:“作为老板去争冠没有以前那么有趣了,但难度却要大得多。因为球员时代,我可以努力以自己的力量去影响比赛。在我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始终把人们的批评当做激励我前进的动力,我会努力去做任何能够影响比赛的事情。但现在不同了,我只能找球员、教练和管理层谈话,可这些都无法直接影响到比赛。”
  上赛季山猫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首次杀入季后赛。今夏休赛期,山猫队更名为黄蜂队,并引入了兰斯-斯蒂芬森、马文-威廉姆斯和新秀诺阿-冯莱等强援。在谈到斯蒂芬森时,乔丹毫不讳言:“我们招募兰斯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我们需要一个能对抗勒布朗的人。我对他说过,我很喜欢上赛季他在常规赛和季后赛中对抗勒布朗的方式。”NBA 历史上最传奇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按投票排序
小虫博格斯 我相信nba未来可能有人接近mj甚至超越他但不会再有个1米60的家伙打出单赛季10+4+10的数据来1米60每场4个篮板
nba每个球队都该把这个数据发给他们队内的大个子看看博格斯说过:“我的确太矮,在高水平的职业篮球赛中闯出一番天地不容易,但我相信篮球并不是专让高个子打的,而是让那些有篮球才华的人打的。身材矮小并不代表一切,只要你付出比大个儿更多的心血,并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你也有可能成为NBA选手或是体育明星。”。小虫的高中号称美国历史最强的高中 同时期有4名后来的nba球员出现在该球队 其中三个是首轮秀大卫-温盖特(作为一个二轮秀打了十几年NBA)(不是火箭那个左撇子)雷吉-刘易斯(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那位,不过当时他是球队第六人) 三人这样豪华的阵容在全美历史也算空前绝后 并且在1983年夺取全国冠军那年的mvp就是博格斯高三高四两个赛季 博格斯的高中分别29胜0负和31胜0负终结博格斯也吸引了全美的目光
这个1米60的家伙 率领着这只恐怖的球队战无不胜在10年的时候 甚至有专栏作家将过去20年里的田纳西和康大女篮,1981-83年的邓巴中学诗人队(Dunbar Poets)一起列为名人堂级别的球队高中毕业之后
博格斯去了维克森林大学
嗯 就是出过邓肯保罗的那个大学并且在大学期间他曾经创造过维克森林大学多项队史纪录,包括单场助攻最多纪录(17次);单场抢断最多纪录(8次)、总助攻数(781次)、总抢断数(275次)、场均助攻数(6.6次)等。1986-87赛季,当时大四的博格斯场均交出14.8分、3.8个篮板、9.5次助攻的成绩单,凭借这一出色表现,他入选了ACC联盟第一阵容。大学期间
小虫还入选了美国国家队 大学期间
小虫还入选了美国国家队 参加了86年的世锦赛 也成为了世锦赛历史最矮的球员当时还是大学生组队的美国国家队星光熠熠David Robinson, Rony Seikaly, Sean Elliott,Steve Kerr, Muggsy Bogues(Tyrone Curtis "Muggsy" Bogues), Brian Shaw,Charles D. Smith, Kenny Smith, Derrick McKey,一个个都是日后NBA的风云人物随队87-85战胜苏联拿下世界冠军(顺便提一句,那年中国男篮历史上最后一次战胜希腊队,还是王立彬的一个绝杀当年的中国男篮拿下了世锦赛历史最好成绩的第九名)底下那个15号就是萨博尼斯NBA生涯无需我多言了,在人才爆棚的87新秀中首轮12顺位被华盛顿选中,和当时NBA最高的波尔拍下了一组妙趣横生的照片转会家乡球队黄蜂,当时的黄蜂有神偷gill还有大妈和大ZO,阵容堪称华丽丽转会家乡球队黄蜂,当时的黄蜂有神偷gill还有大妈和大ZO,阵容堪称华丽丽在黄蜂坐稳了多年主力pg的他日后一项项的破了当时球队的各种记录 在黄蜂坐稳了多年主力pg的他日后一项项的破了当时球队的各种记录 93-94赛季他单赛季助攻10.1次
力压佩顿 凯文约翰逊 等一线控卫,位列NBA助攻榜第二并且在94-95赛季终于帮球队拿到50胜他职业生涯的总出场时间(19,768)、总助攻(5,557)、总抢断(1,067)、总失误(1,118)、场均助攻(8.8)以及每48分钟的助攻数(13.5)均位列黄蜂之首职业生涯后期流浪到了猛龙 小牛 火箭等球队他值得我们每个喜欢篮球喜欢nba的人敬重,这才是真正的传奇人物。
还是大卫·斯特恩这个原本有能力统治全世界的犹太佬吧。打个比方,Russell、乔神、Legend这些球员是各个时代不世出的名将,老百姓们顶礼膜拜;Red、Morey这些经理是各个时代的治世之内政大臣(Chris Wallace和Isiah Thomas属于打酱油的昏臣);Phil、大波波属于军师……当然也有很多人在不同时期担任不同角色(Isiah、Legend),或者在同一时期担任不同角色(Russell、Red)的,但无论如何,统治整个国家的是斯特恩。他花了30来年统一国土、对外侵略、建立殖民地…我操他就是丰臣猴子啊……哦不,猴子也还没打进明朝来,斯特恩早办到了……
我来转一个张公子写过的杂志稿吧,读起来令人神往:雷德·奥尔巴赫[]:红衣主教,邪恶的父亲,或者黑暗中的帝王死者  死者的名字叫做雷德·奥尔巴赫。2006年10月最后一个周六,这个老头永远熄灭了他的雪茄。与整整四十年前,1966年的夏天,他那光辉的引退不同,这一次,这个庞大的阴影,邪恶的帝王,黑暗的老头,是真的如四十年前畏惧他、诅咒他的人们所言,离开了这已被他征服与厌倦了的世界。  传说海森堡提出不确定性原理时,曾经为自己设了一个墓志铭。“他躺在此处的某个地方”。借用这个格式,雷德·奥尔巴赫,红衣主教,雪茄教练,老怪物。无论你怎么称呼他,对他而言,也许最适合的祭奠是将墓碑立在波士顿花园,立在16面冠军旗帜下。在墓碑上书写“他躺在花园的某个地方”。或者,套用被他击败过无数次的湖人主教练的名言:“我恨不能把那雪茄塞进他喉咙里。”  1994年,湖人与凯尔特人,这两支NBA总决赛史上最常见的佳客在为挂了16面冠军旗帜的波士顿花园进行了最后一战。然后,凯尔特人队搬去了北岸银行球馆。想象一只戴满戒指的手悄然关上了门,挥别了过去的盛世华年。彼时的雷德·奥尔巴赫笼罩在雪茄的烟雾之中,生活在波士顿凯尔特人那些令人恐惧的录象带里,生活在NBA专家们孜孜不倦书写的传记里。在马路上溜达时,没有人会知道从他们身边擦过的这个175公分高的老头,是遍布美国的、各类大幅宣传海报所标榜的,世界上最好篮球联盟的上,最为可怕的统治者。  11月1日,NBA的2006-07季开始的那一天,奥尔巴赫在华盛顿下葬。那些帝王级的巨星们——鲍勃·库西、比尔·拉塞尔、凯文·麦克海尔——看着这个对他们吼叫了一生的老人埋入黑暗的大地。为他送葬的有大约150人——很符合他的生涯。你要知道,在他带领波士顿不知疲倦年复一年拿下冠军时,波士顿花园都几乎没有坐满过。华盛顿  很多人会遗忘奥尔巴赫在华盛顿的一切。1946年,这个俄罗斯移民的后裔年满29岁,他周围的世界经历了一战——那时他在襁褓中——大萧条和二战。那是一个五光十色、旋转、梦想破灭而又重建、迷惘的一代开始变老的年份,欧洲还是废墟,而美国人经历了战争,开始希望找些乐子。那时的NBA还是一个没有24秒限时、三秒区狭窄、全白人运动员、没有三分球、法尔克斯以场均30%的命中率和不足24分的场均得分拿到得分王的篮球联盟。  而奥尔巴赫就是这样开始的。他领着华盛顿国会队开始了执教生涯。那时的他已经显露出后来波士顿传奇的一部分性格——一个犹太人对金钱的敏感,精力充沛,性格粗暴,现实主义。华盛顿国会队是一支强队——60年后身在中国的我们当然对此没什么感知——但奥尔巴赫在国会的三年中,华盛顿两次拿到常规赛分区首位,一次常规赛冠军。1948-49季,国会队甚至进入了总决赛。在那里,奥尔巴赫遇到了他一生的夙敌。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队依靠着NBA史上第一个超级中锋乔治·麦肯解决了国会队。  我不知道175公分的奥尔巴赫看到208公分的麦肯统治篮球场、蹂躏国会队时的想法。那是奥尔巴赫第一次接近成功的颠峰——即使那时NBA总冠军并不如现在那样有百余个国家的媒体会予以关注——但他被彻底的击败了。一个完美的、泰坦一般的巨人,带领着湖人击败了奥尔巴赫。这像一个意味深长的预言和伏笔。  乔治·麦肯没有等到奥尔巴赫击败他的那一天就退役了。在明尼阿波利斯寒冷的球馆里,那巨大的影子给予了奥尔巴赫某一些指示。湖人队主教练昆德拉是NBA史上第一个名帅。有舆论认为他并不具有才华,仅仅依靠着麦肯、波拉德等名将才能够拿下五个总冠军。但奥尔巴赫对昆德拉的评价是:“许多纸面上强大的球队,他们一无所获。而昆德拉,他使湖人队成为了一支强大的球队,他为此完成了伟大的工作。”  记住这段话的关键词,那是奥尔巴赫为数不多的失败后,给予他对手的褒扬中最重要的部分:球队。库西、沙曼和24秒  1950年,凯尔特人请来了奥尔巴赫,而33岁的他很不情愿的接受了鲍勃·库西——凯尔特人在一次抽签中失去了一个高中锋,得到了185公分的、以杂耍般的绚丽运球与精美传送著称的白人后卫。奥尔巴赫这样说:“我并不想贬低谁,无论是库西还是其他人。我只关心能力,而鲍勃还没有向我证明他的能力。我绝不会因为他是本地人就做出选择。库西花哨的球风所能带来的观众不会超过12个。真正能不断吸引观众的是一支总能获胜的球队。这也是我的目标……”  这是他一贯的语言风格,简单,直接,独裁甚至粗暴。从这一年开始,在极漫长的岁月里,波士顿花园中就只有这一个独裁者的声音。  1954年夏天,乔治·麦肯退役,湖人王朝结束。也就是在这年秋天,NBA开始实行24秒限时。巨大而缓慢的中锋们受到了限制。奥尔巴赫敏锐的抓住了这一点。精于计算的犹太人脑子里先于其他所有人的判断出了未来世界的走向。凯尔特人队拥有两个185公分高的白人后卫,8届助攻王的鲍勃·库西和11年内7次荣膺罚球命中率王的神射手比尔·沙曼:他们的身上浓缩着凯尔特人——毋宁说是奥尔巴赫——的:传递,智慧,投射。  奥尔巴赫比同时代的任何人都了解篮球这项运动——这个175公分高的白人在场边呼啸怒骂,像愤怒的骑士驱驭着他的骏马,而库西、沙曼在他的吼声中闪电般奔向对方的篮筐。库西的存在使凯尔特人获得了观众的青睐,但奥尔巴赫的怒吼又显然会使一些观众反感。而当50年代的观众看到这个教练居然大逆不道的从选秀大会上摘来了黑人运动员,而且喝令这些黑人上场比赛,与白人同场竞技,他们只能瞠目结舌。马丁·路德·金要到1968年才发表《我有一个梦》的反种族歧视宣言,而在十几年前,奥尔巴赫已经在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任用黑人。对这个犹太人而言,也许没有任何事比现实和数字更重要。他的眼里从来没有肤色之分。他像一个商人,一个棋手,一个将军,一个玩拼图游戏的孩子一样编织着一支球队——那支像昆德拉曾经带领过的所向披靡的湖人队一样,强大的球队。  那是50年代。苏联在筹划载人宇宙飞船,艾森豪威尔继续对欧洲的援助,猫王出了他第一张唱片,海明威作为一战“迷惘的一代”的代表拿下诺贝尔奖,美国人开始收看黑白电视机。而奥尔巴赫,这个固执的步入中年的家伙,将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扔在华盛顿,废寝忘食、不知疲倦的筹划着他的王朝大梦。他的狂热能够令球迷、裁判和NBA的官方都感到惊讶。他洞烛先机,身体力行,坚决的相信自己,并且使凯尔特人队成为他意志的一部分。  他只关心胜利,关心胜负表上的数字。  凯尔特人队开始蜕变成一种可怕的植物,他们缄默、坚韧,蓬勃生长,一如他们的球衣一样生生不息。波士顿花园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怪物森林,而奥尔巴赫是那里的魔鬼领袖。他咄咄逼人的呵斥裁判和对手,愤怒的朝那些比他高一个头的职业球员挥舞拳头,吐出脏字,随时鼓励队员,手舞足蹈的指挥着凯尔特人的进攻浪潮。  以及,做出胜利的预言。预言的实现  1956年,奥尔巴赫说:“我们马上就要有一个人来改变一切了。”  在此之前,他已经拥有了罗斯库托夫、沙曼、库西、拉姆西等球员。1956年夏天,他选中了汤姆·海因索恩和KC琼斯。而受他嘱托、寻找伟大中锋的莱因哈特给出了一个答案:一个206公分高、进攻能力极不完善的家伙。而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队正在争取他。  奥尔巴赫果决的——就像此后几十年他反复做的一样——运用手腕得到了这个年轻的中锋。他那时也许并不知道这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时代的走向。而我们在多年以后的年表上记下这个名字,比尔·拉塞尔,凯尔特人队6号。  “我们马上就要有一个人来改变这一切了。”  这是库西的回忆。他说他看到了一个高大、黝黑、结实犹如山峰的巨人。这个人像一只大蜘蛛一样紧跟着每一个切入者,在对方投篮时把球盖下来——他经常在比赛里的前5分钟盖掉3个投篮。而2006年NBA的盖帽王每场比赛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字——然后球落在库西的手里。“接下来,就是著名的波士顿快攻。”  而奥尔巴赫如是评价拉塞尔:  “他很特别,因为他反应奇快,而且聪明;他不会被人连续骗过两次。他还有完美的长臂,他热爱防守。和那些爱得分的大个子们完全相反;拉塞尔更喜欢队友去投篮。”  比尔·拉塞尔在他的职业生涯场均22.5个篮板,而他的每次盖帽和篮板便是凯尔特人快攻的第一刀。奥尔巴赫在这个年轻人到队的第一天便告诉他,安心防守和抓篮板,他的得分数据不会影响到他签合同时的工资数额。从那一天开始,拉塞尔成为了另一个奥尔巴赫——一个骄傲的、凶狠的、除了胜利之外对其他任何事都不关心的机器。  胡比·布朗——如今已年过七十的前灰熊主教练——说:  “拉塞尔作为伟大的后盾,奥尔巴赫可以打出他所喜爱的比赛---快攻,防守。他们的比赛组织有序,你知道,保持优秀的表现有多么困难,所以我感觉奥尔巴赫有激发每个球员潜力的能力---他知道如何驱动他的球员,让他们对球队有所帮助。而且看起来这种能力随着一批批球员的变更而不断流传下来。  这是宿命的相逢。如果没有彼此,奥尔巴赫和拉塞尔可能都无法如今天般名垂后世。1956-57季的冬天,拉塞尔加入球队,凯尔特人队成为了一个恐怖的怪兽——所有的球队面对着堡垒一般屹立的拉塞尔,被闪电般的沙曼、库西掩袭,被拉姆西、海因索恩等追杀。而奥尔巴赫在场边持续吼叫着,喝令着他的队员们对对方予以毫不留情的残忍打击。  NBA的其他球队一度联名向官方申诉,认为拉塞尔的盖帽属于非法干扰球。当然,奥尔巴赫寸步不让的与他们论争,然后毫无悬念的获得了胜利。他比任何一个人都了解规则。他能带着规则手册,拍在联盟官员的面前,用一通雷鸣般的怒吼来给他们上课,把他们训得像胆怯的小学生。  1957年夏天,凯尔特人队杀入总决赛,对上了鹰队。而奥尔巴赫对上了秃鹫汉纳姆。拉塞尔对上了11年10度NBA第一阵容的史上最强前锋之一佩蒂。比赛战到第七场,凯尔特人队在波士顿花园依靠拉塞尔的19分32个篮板和海因索恩的37分23个篮板,125比123险胜了鹰队,拿到了他们队史上的第一个总冠军。奥尔巴赫的预言实现了。这些年轻人在更衣室里狂洒香槟,庆祝他们第一次登上颠峰。  而他们都没料到——我猜想奥尔巴赫也没有料到——这仅仅是波士顿花园魔咒的开始。王朝  1957-58赛季,汉纳姆的鹰队夺回了总冠军。但秃鹫教练随即痛心疾首的发现,NBA进入了上最癫狂、最荒诞、最匪夷所思的一段时间。  在那个灰暗、破旧的波士顿花园的地板上,年复一年奔跑着拉塞尔和他的凯尔特人们。有人离开了。1961年,总决赛,沙曼对上了湖人的44号,未来的湖人教父,NBA商标的运球剪影杰瑞·韦斯特。他拿下了自己的第4个冠军戒指,没有给韦斯特、罗伯特森、格里尔们打败他的机会,作为那个时代最冷静的射手离开赛场。1963年,总决赛第六场,凯尔特人112比109领先湖人,拉鲁索、韦斯特、贝勒们满场追袭,库西俯下身体,用他令世界称羡的姿态,用奈史密斯规定过的合法运球动作,不断拍打着皮球,在硬木地板上穿梭,逃脱无数抢断的魔爪,让凯尔特人取下他们连续第5个总冠军。在这些人来人往的浪潮中,唯一不变的是奥尔巴赫的怒吼、对裁判的絮叨,以及那每逢胜利便点燃的雪茄——那几乎成为了他的一种仪式。  凯尔特人像一发不可收拾的机器,像闯进瓷器店的野牛,像蓬勃生长无法抑制的食人植物,像刹车失灵的火车。波士顿花园常年空着5000座位,而在座的8000人,则观看到了不可思议到了荒诞地步的一切。奥尔巴赫带着他的队员们坐着火车满美国的奔驰去追逐胜利,每年夏天就像守纪的学生一样准时出现在总决赛赛场,然后以令人厌倦的程序击败对手。“有一次,我们差点把那该死的雪茄掐灭了。”湖人队的某位主教练说。“我恨不能把那雪茄烟塞进那家伙的嗓子眼里。”另一位失败的教练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得分来换取这最后一投。” 1962年总决赛第七场错失最后制胜球的湖人队员塞维说。这样的语录你可以列三天三夜。在NBA的其他人眼里,奥尔巴赫是魔鬼,是邪恶的化身。他就像一个科学怪人一样复制着胜利和冠军。从1959年夏天开始,连续8年。  波士顿人甚至没有理解他们身旁经历的奇迹,凯尔特人队寂寞的征服着一切。奥尔巴赫不讲情面、不讲道理、几近贪婪的吞噬着他的对手们。拉塞尔、琼斯、海因索恩们像机器的零件,各司其职年复一年的蹂躏着对手们。他们传递、协作、防守、投射、控制篮板、投中关键球,夺冠,倒香槟。他们除了胜利外什么都不想。他们人人都成为了奥尔巴赫。  我知道以下的记录会让你感觉腻味——但还是看一看吧。因为NBA的球员们在这样单调的过程中,度过了8年——8年,甚至是许多球员的整个职业生涯。  1959年,凯尔特人4比0复仇,击败鹰队夺冠。1960年,又是鹰队。拉塞尔在总决赛第七场独得22分35个篮板,蝉联总冠军。1961年,凯尔特人和鹰队连续第五次会面总决赛,4比1解决战斗。1962年,对手换了。湖人队站到了凯尔特人的对面,并在总决赛一度3比2领先。但凯尔特人单调的继续着胜利,第七场通过加时赛110比107击败湖人夺冠。1963年,凯尔特人4比2解决湖人,连续第5个冠军后,奥尔巴赫已经成为全美国的公敌,招致了所有对手以及球迷的仇恨。然而,1964年,他继续扼杀着悬念,4比1解决了鹰队,连续第6冠。以至于人们开始讨论凯尔特人队是否将永远夺冠下去。1965年,凯尔特人险些败北。东部决赛对费城的比赛中,史上最伟大中锋拉塞尔对上张伯伦。第七场最后5秒钟,凯尔特人以110比109领先,而张伯伦趁拉塞尔失误截获皮球。此时,年轻的替补白人后卫哈夫利切克闪电般出手断球,保证了凯尔特人的胜利,这一断也成为史上独一无二的经典断球。稍后的总决赛,奥尔巴赫没有让意外发生,4比1解决了湖人。1966年,凯尔特人队开始疲倦。奥尔巴赫在季后赛来临之前宣布,他在本季结束后将辞去主教练职务,专心球队管理,而继任者拉塞尔会成为美国各大体育联盟里第一个黑人主教练。士气昂扬的凯尔特人队在总决赛再逢湖人队。不知道是第几次了——第七场,凯尔特人队以95比93险胜,连续第八个冠军。  枯燥的数字背后是令人瞠目结舌的八座冠军奖杯,以及无数的第七场生死战。对于凯尔特人而言,在那八年时间里,失败这两个字是不存在的。奥尔巴赫痛苦的撕扯头发,或者大声的吼叫,驱动着凯尔特人惯性般不断夺冠。波士顿花园像被魔咒封印过,完全没有失败的可能。对其他队而言仿佛走钢丝一般的第七场,对凯尔特人来说就像胜利的普通过场一般容易。奥尔巴赫戴上他十年内第九个冠军戒指,那时他还不满50岁。  八连冠的王朝之师是一支怎样的球队?翻开记录本,我们能看到许多匪夷所思的数字。60年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埃尔金·贝勒在1962年总决赛里一场拿到61分,张伯伦在日对纽约时拿到100分,在那个赛季平均每场得50.4分。奥斯卡·罗伯逊在同一季场均30.8分12.5个篮板以及11.4个助攻的赛季三双记录。埃尔金·贝勒和杰瑞·韦斯特每个赛季的每场合力为湖人贡献平均接近60的得分。而凯尔特人队,甚至都很少有场均得分达到25的人。奥尔巴赫不允许他的队伍里有自私的现象,不允许任何独断专行——他自己除外。  时至今日,人们会回想起凯尔特人王朝的那些冠军成员——善于打板投篮的萨姆·琼斯,力扛联盟里任何一个前锋的汤姆·海因索恩,8届助攻王鲍勃·库西,神射手比尔·沙曼,5届联盟MVP比尔·拉塞尔,史上最佳的第六人哈夫利切克。这些人都已踏入名人堂,并在NBA 50周年之际被选入NBA最伟大的50名球员之列。有人说是他们成就了奥尔巴赫。但实际上,这些球员并非天资卓绝。奥尔巴赫的眼光精准独到,绝不会偏漏。他选择球员的标准并非这个人能得多少分,能做多少漂亮的动作。奥尔巴赫需要渴望胜利、愿意为了胜利牺牲一切的人。然后,他就让他选择的这些球员身陷地狱。即使是比尔·拉塞尔这样的巨星,一旦需要也会遭到这个矮老头毫不留情的斥责。就是在奥尔巴赫近于神经质的捏合和淬炼之中,凯尔特人队低调而乏味的年复一年摘取冠军。  约翰·哈夫利切克回忆起他第一次去到凯尔特人队的球馆训练时,紧张得说不出话来。而当时已经满手戒指的比尔·拉塞尔,NBA史上最伟大的中锋之一,走过来拍着他这个新人的肩与他交谈,并且约定训练结束后陪他一起去买辆汽车。在经历那次神鬼莫测的断球后,哈夫利切克作为凯尔特人的第六人为人们所知。这被一些人称颂,认为哈夫利切克是第一个也是最好的第六人。他是奥尔巴赫第六人战术的第一个完成品。但在另一些资料里,人们则被告知:奥尔巴赫没有发明第六人的打法。他仅仅是不知疲倦的向媒体记者——那些只知道鼓吹库西、沙曼这类白人球星的家伙们——宣传拉塞尔这样的黑人巨星,宣传拉姆西这样的第六人,宣传凯尔特人队所有的球员。久而久之,凯尔特人队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有感觉到冷落和偏颇。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团队的一部分,并且深深为自己的冠军成员身份而骄傲。  而在其他人眼里,奥尔巴赫就不是那么可亲可敬了。一个有趣的事实,至高无上的他,只在1965年当选过一次NBA的年度教练。论他与NBA官方的唇枪舌剑,利用媒体推波助澜打心理战的能力,现在的小牛老板库班与他一比简直就是小学生。在教导一些新入行的教练时,他又直言不讳的训诫说,要尽量的站得靠近技术台,要尽量大声的对裁判发出不满的声音,最大程度的影响裁判。由于他的胜利、顽固、粗暴和桀骜不逊,所有败在他脚下的人都渴望着击败他。然而,一年过去,两年过去,三年过去,八年过去。波士顿花园的冠军旗帜一面连着一面高高挂起。每当有人来到花园比赛,抬起头就能看到那些冠军的象征——那是至高无上、屡屡征服世界的战利品,也是所有那个时代的强者们灰溜溜败北的刺眼伤疤。  1966年夏天,奥尔巴赫在8连冠的典礼上信守诺言,将主教练的位置让给了比尔·拉塞尔,而他自己改任凯尔特人队的总经理,开始退居幕后。从50年代中期覆盖NBA的巨大阴影转过身来,悄然离开。就像一个老去的帝王交出了权杖,而俯跪的人们,只听到他的足音,孤独的响遍甬道,通向黑暗的幕后。教父  奥尔巴赫离开的那一年,继任者拉塞尔并没有能够延续王朝的光荣。曾经多次败在奥尔巴赫手下的前鹰队主教练汉纳姆去到了费城,执教张伯伦、康宁汉和格利尔们。张伯伦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之前可以赛季场均得50分的他在1966-67季场均得分只有24分。但在张伯伦向拉塞尔转型的这一年,76人队打出68胜的空前战绩,并最终在东部决赛里击败了那十年来不可一世的魔兽,总决赛击败勇士后问鼎冠军。60年代的第7年,冠军终于不是凯尔特人队了。  “他们打的正是过去十年我们打的那种篮球。”凯尔特人队的KC琼斯如是说。  奥尔巴赫的离开与凯尔特人的失败似乎有着某种必然,而被奥尔巴赫的铁腕统治了十年的NBA各队感觉阴霾散去,那笼罩着他们的凯尔特人巨树似乎枝散叶落。1967年秋天开始,在美国的各个球馆里,球迷们对着拉塞尔和偶尔随队出征的奥尔巴赫——那曾令他们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的家伙——高唱:“波士顿完啦,波士顿完啦,王朝已被灭亡。”  然而,1968年的春天,整个美国发现他们空欢喜了一场。帝王的远去不过是假象。那个老头隐身在黑暗之中,垂帘听政,继续操纵着那支由他一手打造的怪兽球队,面无表情而又不可阻挡的逼近王座。  整个NBA在1967年的心情,就像经历一次漫长的洪灾之后看到了晴天。然而,在1968年,他们发现黑云重新布满了天空。凯尔特人队用12年内第10个总冠军告诉人们76人的奇迹不过是意外。然后,1969年,老迈的凯尔特人队,被仇恨的凯尔特人队,奥尔巴赫的阴影覆盖的凯尔特人队,用一种最典型的奥尔巴赫方式——总决赛,对湖人,第七场,108比106,解决。13年内第11个总冠军,结束了60年代。  1969年,横贯王朝历程的拉塞尔在夺冠后退役,而奥尔巴赫则在总经理的位置上,继续吞吐他的雪茄,并且用他敏锐的目光发现球员、编织球队。在混乱的70年代,没有哪支队伍卫冕的70年代,凯尔特人队依靠着奥尔巴赫提拔的考文斯和长期培养的哈夫利切克,又拿到了两个总冠军。  当然,仅仅如此便不是奥尔巴赫的手笔了。  1979年,63岁的老头找到了他需要的王子,以继承他当初一手创制的光荣。他,奥尔巴赫,NBA史上第一个用全黑人首发的反种族歧视者,在1979年的选秀大会上,以第6位选了一个在印第安纳大学打了4年球的,既跑不快又跳不高的白人。根据他自己的说法,他只看过这家伙的一场球。  这个叫做拉里·伯德的白人在他退役时被认为是NBA史上最伟大的前锋,而奥尔巴赫的慧眼则令1979年手握2、3、4、5位选秀权的球队们追悔莫及——唯一的例外,那年状元是湖人队选中的魔术师——在他入队第一年他就成为了当季的第一阵容成员。再次出现这种事是在17年后,马刺的蒂姆·邓肯上演了类似的例子。与邓肯一样,伯德在入行的第二年就带领球队获得了总冠军。  日,奥尔巴赫又一次——三十多年里他已经做了多少次类似的狡猾勾当——做了一桩可怕的交易,这甚至为他赢得了一个“强盗”的美名。他用该赛季的第1和第13号选秀权从金州勇士换来第3号选秀权和罗伯特·帕里什,而后在第3顺位点中明尼苏达大学的前锋凯文·麦克海尔。从这一刻开始,凯尔特人80年代的三驾马车就聚在了一起。奥尔巴赫在一笔交易和一次选秀中,就决定了凯尔特人此后十年的辉煌,以及湖人队、76人队、活塞队煎熬的命运。不测  在雨果《悲惨世界》的《滑铁卢》卷里,拿破仑的骑兵冲向圣约翰山的英国人。当时威灵顿与拿破仑都已经接近灯尽油枯,而优势在法国人那里。然而,骑兵们的面前出现了一条深沟,措手不及的法国骑兵集体掉入沟壑。这使拿破仑的攻击受挫。而就在此不久之后,普鲁士人的援军出现在地平线上。  许多时候,扭转战局和情势的不是风头转向的那一刻。一匹骏马在受伤后持续奔跑,最后无法支撑的倒下。命运早在他受伤时即已注定。某一个不测,某一个厄运的出现,会成为命途不为人知的转捩点。  1986年,奥尔巴赫企图为伯德领衔的凯尔特人队继续添砖加瓦。他巧妙的取到了一个榜眼选秀机会,并选到了——我们必须相信他的眼光——一个天才球员,比阿斯。就在中选的几小时后,这个天才,这个被幻想为未来天王巨星的孩子,这个本应为凯尔特人未来王朝博取荣誉的人物,死于可卡因中毒。  没有什么比这种事更打击一个年近古稀老人的心绪了。  伯德和麦克海尔在90年代初退役,帕里什辗转各队,1997年43岁时在新的王朝公牛结束职业生涯。而年过70的奥尔巴赫在比阿斯死后,终于开始像一个老人了。1993年,另一个厄运到来,凯尔特人队的队长刘易斯在训练中猝死。  接着,就是波士顿花园的搬迁,以及凯尔特人队的沦落——那时,奥尔巴赫已经离开。  “我没有工作的动力了。”他说。桃李  1997年,80岁的奥尔巴赫参加了NBA50周年活动,NBA50周年50大伟大球员里,有8个是凯尔特人队的——理所当然是他的弟子。但那远不是全部。  1961年总决赛,沙曼对上湖人队的韦斯特。十年后,沙曼成为了湖人队主教练,并且带领张伯伦、韦斯特这些凯尔特人队的手下败将,打出了69胜的成绩,使湖人队取得搬到洛杉矶以后第一个总冠军——听上去有些讽刺,带领湖人夺冠的居然是一个屡次击败他们的人。  1969年总决赛第七场,凯尔特人队依靠后卫唐·尼尔森的一个中投击败湖人,夺下13年内第11个总冠军。而唐·尼尔森如今已经是NBA史上最伟大的教练之一。和奥尔巴赫一样,这个老头激进、昂扬、好胜,永不停布。  1993年与公牛决战于总决赛的太阳队主教练韦斯特法尔是凯尔特人队出身;1995年身为狼队总经理第5位选中加内特使狼队腾飞的总经理麦克海尔是凯尔特人队80年代功勋前锋;1996-97季带领黄蜂队打出队史最好成绩差点当了年度教练的戴夫·考文斯是奥尔巴赫钦点来代替拉塞尔的70年代凯尔特人栋梁;4度问鼎总冠军的教练KC琼斯是奥尔巴赫的第一代弟子;拉里·伯德1997-98季首度当主教练便拿下了当年最佳教练头衔……  奥尔巴赫的影子布满了联盟。在他退出NBA这个舞台十多年后,你依然可以感觉到他的存在。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他的弟子效仿着他,效仿着某些凯尔特人精神。某些顽固的不被岁月改变的东西,在无声无息的流传。红衣主教  直到他离开了那个王座,他带来的荣耀和声名依然悬挂在波士顿球迷的上空。波士顿的主场如今比奥尔巴赫当年夺冠要热闹得多,但球迷们却永远不会满意——这是自然的,因为奥尔巴赫手制的奇迹已经空前,而且完全可能绝后。他们朝如今的凯尔特人队,朝皮尔斯、戈麦斯们喊叫着,企图指正他们的打球方式。他们只有一种审美方式,那就是奥尔巴赫式的风格。那是根植入凯尔特人的,阴魂不散的精神。  凯尔特人这个词,源起于那些古代生活在民族,如今,高傲、倔强、崇尚绿色的爱尔兰人、苏格兰人,依然在讲凯尔特语。名如其队。奥尔巴赫贯穿了凯尔特人队的,他将高傲、倔强、执拗,以及硬木一般坚实的力度灌进了每一个凯尔特人的骨髓。从50年代开始,他对篮球的理解就先于所有人:  挑选有求胜欲望的球员;像拼图和下棋一样配置队伍;让队伍——不仅在场上,而且在生活中——成为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防守、速度、技巧和智慧至上;无私。  于是,有整整40年的时间,凯尔特人队在绿色的波士顿花园跳着节奏鲜明、质朴坚韧而又高贵的集体舞。  长虹经天般优美的投射弧线。寒带森林一般密集坚硬的防守体系。家般精密的思索。预言家般睿智的判断。浑然一体仿佛骑阵般迅速又紧密的团队阵型。等式推论一样严格执行的战术配合。以及更衣室里那性格各异,却又严丝合缝的十二个人。  岁月流转,波士顿花园那古旧而典雅的穹顶上,不断挂起新的冠军旗帜,那代表着当你抬起头来,便能看到凯尔特人那比星辰更耀眼的。奥尔巴赫在教练席上,或者在包厢里,或者在技术台旁,或者在更衣室里——四十年前,他常被驱逐出场——然而无论他在哪里,你都能够感觉到他的存在。  在漫长的岁月里,篮球战术变化不断历经变化。而奥尔巴赫在幕后看着这颗篮球和它的操控者们的变化。事实已经证明,他的战术,他的思路并不如大卫·斯特恩宣传的那些内容华丽与具有视觉效果。在他的一生中,他的战术和他的要求都不怎么具有观赏性——然而,他就是可以不断的夺取胜利,来作为自己生涯的注脚。  就像一个不断戳破彩色纸片的木锥。  我们现在都叫他红衣主教——那是因为他的名字叫做RED。在欧洲上,有过许多红衣主教。但中国人最为熟悉的,永远是17世纪的法国红衣主教阿尔芒·让·杜普莱西·德·黎塞留。这个出现在大仲马小说《三剑客》里的法国首相,控制法国近三十年的枭雄,无疑是一个令人爱不上又恨不起来的复杂人物。奥尔巴赫——这个大权独揽、铁腕治军的独裁者,这个动辄暴跳如雷,让联盟所有人畏若蛇蝎的小个子老头。大多数时候,他就是反派角色。  有许多故事暗示了这个人的可怕。拉塞尔,凯尔特人的支柱,一个极其好胜又容易紧张的大个子,传闻他每场比赛前都要因为胃痉挛而呕吐。而在某一次他泰然自若的站在更衣室里,显示出他毫无呕吐之意时,红衣主教朝他怒吼:“去吐!”  凯尔特人队员霍威尔讲过另一个故事。当某场比赛他连续投失球后,主教大人叫了个暂停,然后告诉他,忘记那些投丢的球,不要再去挂念它们。“但你记住,”主教大人严肃的说,“如果你继续投丢,你就得回到板凳上来,坐在我身边。”然后,霍威尔开始连投连中。  他也曾经在波士顿花园的地板上做过手脚,让对方队员运球失误;他也曾经调整更衣室的空调,让湖人队集体苦不堪言;他对裁判进行恐吓、辱骂、抗议,并且在情势紧张时亲自上阵,不管自己是四十壮年还是年过花甲,不管自己是菜鸟教练还是功成名就,不管自己只有175公分高而对面是多可怕的一条巨汉,他总是不惮和对方吵、打、骂、扯。即使是打架,他也从来不会认输。范甘迪似的劝驾?在他的字典里没这回事。  犹太人的精明,俄罗斯移民式的冲动,1943年入伍1946年退伍的军旅生涯——如果他去了二战战场,天知道他会做出什么来——这一切熔铸了红衣主教的灵魂。一个不择手段的实利主义者,一个老年愤青,一个曹操,一个刘邦,一个你无法形容的怪家伙。  红衣主教不害怕甚至热爱被人们仇恨和畏惧。他悠然自得的在球馆里点燃他那著名的胜利雪茄,甚至把这也作为心理战的一种方式。他无时不刻不在思考着战斗和争胜,无论用哪种方式。他不教导什么是善良,什么是优雅,他只是站在黑暗中间并伸出手,使黑暗继续向周围延伸。 他拥有强悍、邪恶的力量,这一切来自于他的战斗精神,他的好胜心,他的精于计算和狡猾。  现在我们也许可以找到一个模版了。在NBA漫长的60年中,他使凯尔特人队保持了40年辉煌,夺下了16个总冠军和无数光辉头衔。他将一种朴素、坚韧、高贵而又顽固的精神发扬光大,而他自己一生都是一个枭雄。他就像马龙·白兰度扮演的教父。那个在黑暗之中聆听着要求,用自己的能力来左右大局的人。在他老去之前,他不负责给出绚丽的样本——他不像马拉维奇、J博士、乔丹那样风格绚丽。恰恰相反,他是优雅风格的扼杀者,他残忍无情的吞噬一切。红衣主教一生所在做的便是将温柔、烂漫、华丽、奔放的一切扼杀,然后将自己那坚韧、简约、精密的风格,加诸于一切荣誉之上。在红衣主教的里,世界是黑暗的。而我们无时不刻的必须与之做斗争。拉拉队  直到2006年的春天,当大屏幕电视、全世界转播、爆米花、吉祥物和拉拉队充斥NBA赛场的时候,凯尔特人队依然保持着一项古老而又庄严的传统——他们没有跳大腿舞的女郎组成的拉拉队。因为,红衣主教说,“想要拉拉队女郎?那就先从我的尸体上迈过去!”  凯尔特人队凋零的90年代,公牛队、NIKE和ADIDAS的球鞋、可口可乐、乔丹飞翔的影子、NBA华丽的剪辑、街舞海报、黑人说唱乐:这一切流行于整个世界。而NBA已经不复往昔的灰暗与沉肃,这个联盟越来越像一个大的娱乐机构。球馆仿佛梦剧场,你买票,进场,然后你极尽声色之娱。  而那时,红衣主教在16面冠军旗帜下,看着那些技术不成熟的孩子们玩弄花式动作,上演飞天扣篮。  这也许是这个老头最后的顽固。凯尔特人式的、犹太人式的、俄罗斯式的顽固,对篮球这项运动的虔诚,对简约、精密和朴素的一贯爱好。曾经冒天下之大不韪引进全黑人首发的红衣主教,逆时代潮流的拒绝拉拉队女郎。  然后,2006年10月,他去世了。库西说,“表面粗暴,其实他内心温柔得像只猫。”这个一生都像老虎一样咆哮的老家伙下葬在华盛顿,他开始教练生涯的地方。他没入了黑暗,在他89岁的时候。然后,日,凯尔特人队的主场第一次出现了美女拉拉队员。凯尔特人队全场落后,最后败北给了黄蜂。  当你观看凯尔特人队的球衣时,你会产生一种迷离的幻觉。那绿色的球服之外,似乎有一个灵魂在飘荡。16面冠军旗帜,以及这个他征服得都已发腻的世界。你难以相信他已经离开了,你难以相信,的某一页悄然翻了过去,而这个老人的履历表,划上了一个句号。  这个NBA史上最为可怕的教父,争议最大的公敌,如今已经安然离去。他掐灭了雪茄烟,在波士顿花园那黑暗的地板上踏着步。曾经的争战之声在某些时刻响起,而16面冠军旗帜是过去岁月的缩影,正在风里簌簌做声。在花园之外是另一个歌舞升平的世界,是已经被他征服过的,对他又恨又爱的世界。而他终于停止了战斗,停止了和他的对手们、和他的心脏病、和他衰迈的身体那旷日持久、长达89年的战斗。他回到了本属于他的黑暗,而且在人们的记忆中,永远的成为了黑暗中的帝王。
个人认为,NBA最传奇的人物也许是她——Lusia Harris-Stewart。当一个由男人统治的领域出现女人的时候,我想所有人都会发出wow之类的感叹。Lusia Harris-Stewart,这个女人差一步就可以创造历史,1977年NBA选秀大会上,Lusia Harris-Stewart在第七轮被新奥尔良爵士队选中,当时的NBA并没有规定女人不能出现在这个联盟的球场上打球。不过由于哈里斯当时已经怀孕所以并没有加入爵士队。后来,哈里斯成为了入选奈史密斯名人堂的首个女性运动员,也算是体育界对她传奇色彩的一种肯定吧,不仅是身份的接纳这层意义。如果她当时没有怀孕,真的去打NBA,可能我们如今在电视上看到的NBA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越来越多的女将出现?NFL,MLB,NHL统统效仿?然后波及到全球各大体育联盟?这个女人差点改变了体育界,她身上富有着不可思议传奇色彩。
联盟历史六十多年,最传奇的人,毫无疑问得数Wilt Chamberlain,就是被广大中国球迷称之为“高跷”的张伯伦可能有球迷看过巅峰期的Shark O'Neal(年),地球上没有能凭借一个人的力量防守住Shark,但Ken可以很负责的回答任何球迷,在传世不多的Chamberlain比赛视频中,你能很明确发现Chamberlain的统治比赛方式比O'Neal更O'Neal,这厮根本不是在征服对手,某种意义来说,他征服的只是赛场本身,也许唯有一挑五才能帮助老张获取人生的唯一快感此外,很多人会说起Chamberlain没有太多戒指以及一辈子被Bill Russell踩在脚下的段子——请别忘记Russell身边有着顶级的队友(最巅峰时期的Celtics保持八名人堂阵容同场作战的强度),而Chamberlain呢?他悲摧到几乎找不到一个同等数量级的队友值得他去分享球权回顾1961-62赛季吧——场均48.5分钟,50.4分,25.7篮板(原文笔误为62-63,谢张公子提醒)没错,Jordan可能是地球上最伟大的球员,但论传奇程度,能与Chamberlain去PK的人物还没降生在地球上——别忘记Chamberlain自爆一辈子睡过两万个姑娘的段子,脸皮厚如Dennis Rodman也不过承认自己与2000个女孩儿有染,而Chamberlain整整10倍,这是Shopping Mall与小超市的级数差异好吧,回顾一下Chamberlain同学光辉的一辈子活了60岁,算他适合交配的荷尔蒙年龄为30年(从15岁-45岁),2万名女性同床的概念是每年睡667人,平均每天2人的强度——别忘记,他还同步保持着在世界上对抗强度最高的职业篮球联盟得分王与最强统治者两大头衔……
考虑到 NBA 是一个建诸于奇迹时刻的“产品”,所以传奇比比皆是。比如把手包用纱布成包子依然能罚球 100 次中 97 次的 Larry Bird;比如阅女 20000 的张伯伦。如果非要让我选一个“最”,我会选 Len Bias。对于非 NBA 球迷,这位老师并不知名。这很合理:他从未在 NBA 打过一场球。据许多看过他大学比赛的人说,他是一个加强版乔丹,而 1986 年他被选入当时 NBA 最强球队之一波士顿塞尔特人队时,很多人悲观的认为 Larry Bird + Len Bias + Kevin McHale + Robert Parish 的组合将在未来 N 年内统治 NBA。但,在他被选入 NBA 的那一夜,因为过于兴奋,Len 老师抽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棵也是唯一的一棵大麻,然后,他挂了。至今仍有人认为,如果 Len Bias 进入 NBA,乔丹是不可能完成两个三连冠的。这个巨大的悬念——乔丹会不会在他的刺激之下变得比现实中更强?——让我一直觉得他的传奇性是别人无法比拟的。
我投给易建联,他创造了相同薪资水准下关注度最高的记录。
大卫斯特恩+乔丹,没有他们就没有nba 今天和未来
巴特尔,似乎创造了获总冠军球员里美职篮职业生涯上场时间最少的记录
NBA现在的口号是 Where the amazing happen 奇迹发生的地方(粗浅的翻译),真的说到传奇,如果如LS所说的Bias,还真不能排得上号,一个被毒瘾侵蚀的天才,这样的想法从来都没有间断过,问题是……无论是张亮还是其他资深的球评还是什么专业人士也好,谁看过他打过哪怕一场球了?Bias还不是最扯蛋的拿来被“如果”的例子,带着高中天才生、大学全美球员这样头衔进NBA的比比皆是,若是拿一个从未上过一场球的Bias来塑造一个所谓传奇真的是再可笑不过了。看球不久,对于一般的球迷而言+官方的定义,可以被称之为传奇的有但不限于以下几位:Logoman 韦斯特大爷、20000女.张伯伦、帮主.六冠.乔大爷、大鸟伯德、魔术师、开创巨人时代的乔治麦肯还有些真的就要挖坟了 比如冰人乔治格文等等上古神兽没有成就何来传奇?最传奇的是谁我不知道,如果我来选,我可能会选择张伯伦,起码是个跨时代影响力的巨人,而非单单从场上成就定论,或者Logoman 韦斯特大爷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张亮同学的票数如此之高……投票的人都真的看过Bias么!!!抱头画圈圈去……唉
传奇式的人物起码要走不同于常人的路线。无论是乔丹、张伯伦、米勒、拉塞尔这些,都不过是一个时代的统治者。每个年代都会有它的巅峰,而传奇则是一段特定时间和场合内出现,并且可能永远无法复制。所以这个传奇应该是罗伯特霍里,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能拿到7次总冠军。乔大神和张伯神、布莱恩神、奥尼神都无法比拟。大人物造就时代,小人物早就奇迹,所以他才是传奇。
首先,我是必须反大卫-斯特恩的,无疑,他让这个联盟变得好看了,全球化了,但是他的政策也扼杀了很多具有男子气概的东西。我将我心目中的传奇分成了几类——第一类是数据和成就上的,球员:乔丹,不用解释;张伯伦,几乎是任何数据纪录的终极Boss;奥斯卡-罗伯特森,三双帝;斯托克顿,助攻抢断神马的,另外就是他是NBA史上为同一支球队效力时间最长的球员;魔术师,给我们带来了感人肺腑的1992年ASG,场外场内都成功的光辉形象。杰里-韦斯特和比尔-拉塞尔。第二类是教练,Phil和Red,毋庸置疑,斯隆,我肯定得算他一个。第三类是传奇的人生:伦-拜亚斯,最具代表性的;由于Kobe没有退役,我会选择这货,03-04年的一桩桩闹剧毁掉他太多的东西,但是从06-10,他又重新将自己的形象重塑起来,绝对的传奇。第四类的是球场之外的:比方说解说员Chick Hearn,数据纪录大师Harvey Pollack。
易帝,历史上第一个逼迫美帝签订不平等条约的男人
杰瑞韦斯特
他是唯一在总决赛失败还能拿到总决赛mvp的人 也是NBA历史以来最受瞩目的人:他的身影永远在NBA的logo标志上
我的传奇是reggie miller. 另外没有什么“最传奇”可言,传奇在每个时代每个人心中不可能一样。
给个另类的点回答 亚当莫里森 NBA史上最强悍的酱油男 此人06年被山猫队老板(当时是小老板 现在是大老板)、NBA史上最伟大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选中 当年的莫里森仿佛是从70年代NBA旧录像中走出的球员——无论是他那长长的蓬松卷发,还是脚上款式古老的长筒球袜,亦或那不慌不忙,却精确细腻、飘忽优雅的球风。但伤病毁了这个少年 在山猫不得志之后 09年被卷入湖人(拉德马诺维奇)与山猫(莫里森+香农布朗)的交易中来到湖人队 此后随湖人两进总决赛 总决赛一分钟没打的情况下 靠守护湖人饮水机获得两枚总冠军戒指(NBA奋斗一生无总冠军戒指的包括马龙 斯托克顿 埃尔金贝勒 巴克利 米勒等以票球星) 此外 此人在湖人两年期间鲜有上场机会 常年与饮水机为伴却拿到942万刀得工资(08-09年316万 09-10年526万) 堪称NBA史传奇的饮水守护员(大学明星球员→乔丹慧眼选中天才少年→伤病导致→看护饮水机=两枚总冠军戒指+942万刀工资)
,61-62 赛季场均三双(30.8 分、12.5 板、11.4 助),我所知道的所有记录中最惊人的一个了。
远古时代张伯伦毫无疑问。近代来说如楼上说的大卫·斯坦恩和迈克尔·乔丹
历史上的还是选乔丹吧,至于大卫斯特恩,个人以为NBA是球星主导的,所以大卫不是。如果把时间拉到十年之后,我选择YAO!
Jerry Wes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乔丹单挑橄榄球巨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