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青春版玉簪记的马睿菈视频完整版版???

白先勇再续“青春梦” 杭州首发《玉簪记》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白先勇秘密打造青春版《玉簪记》 - 台州在线 台州网络电视台 台州视音频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白先勇秘密打造青春版《玉簪记》
责任编辑:台州在线
台州网络电视台
发布时间:日 09:06
阅读次数:92次
  继青春版《牡丹亭》之后,同出名门的青春版《玉簪记》将于11月在苏州首演。剧中男女主角还是《牡丹亭》中扮演柳梦梅、杜丽娘的俞玖林、沈丰英。著名作家、&昆曲义工&白先勇,依然担任总制作人、艺术总监,浙江新锐导演翁国生任总导演。昨天该剧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白先勇透露该剧策划了3年,最近刚打造完成。
  《玉簪记》这部戏里有一出有名的&琴挑&,女主角陈妙常月下弹琴,男主角潘必正循琴声而往,发现月下一美丽女道士在寂寥抚琴。昨天发布会现场,主办方因此安排了一个古琴演奏环节,使用的古琴由一位收藏家提供,极其名贵,据说是一把唐朝古琴,距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
  新版《玉簪记》仍花落苏州昆曲剧院。由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淑香任编剧,美术总监则由亚洲影展最佳美术设计奖得主王童担任,他也是青春版《牡丹亭》的美术总监。这次坐镇俞玖林、沈凤英背后的昆曲名家岳美缇和华文漪,她们以前搭档演《玉簪记》曾获中国戏曲最高奖梅花奖。
  《玉簪记》这个剧诞生源头其实在杭州。原作者明代人高濂,就是杭州人,曾在西湖苏堤跨虹桥畔建过书楼吟诗弄曲,是当时杭州的社会名流。高濂是个很会生活的达人,他精通音律,宴请宾客的时候,经常自己作曲在席前即兴演唱助兴。而且这位古人诗词歌赋、鉴赏文物无所不涉,琴棋书画、茶酒烹调无所不通,还兼通医理&&这些情趣在剧中时时有流露。
  青春版《牡丹亭》轰动一时那刻,白先勇曾喜滋滋地对记者说,他的下一部昆曲将是&临川四梦&剩下三梦中某一梦。昨天推出《玉簪记》颇让人意外。
  导演翁国生说,《玉簪记》依然是白先勇选的,他们策划了3年,一直在秘密排练。因为《牡丹亭》太成功,压力颇大,所以直至排好才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翁国生透露不选&临川四梦&,是怕题材有些年轻观众不喜欢。
  作为新版导演,翁国生更强调《玉簪记》的独特。&它是昆曲里的轻喜剧,既有幽默调侃,又有琴棋书画这些元素,看起来又雅致又轻松。它的主题和年轻人特别有共鸣,最后女主角陈妙常不顾一切,在浩瀚的江河上追赶情郎,这种情感是喷发的,是自由的。&
  《玉簪记》艺术指导之一、上昆著名昆曲演员岳美缇,刚出道时心里把这个戏看作&瘟戏&。因为剧中有不少近乎&色情&的台词,过去有的昆曲老艺人甚至将&偷诗&一折作为&偷情&戏来演。在上世纪50年代,它属于&禁戏&范围,不能公开演出。
  在新版本里,翁国生说这些情节处理得更唯美了,男女主角温情缱绻但不觉轻浮。而且身处这个时代,更加不用担心观众的接受尺度。
《钱江晚报》记者:王玲瑛
台州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7177号
QQ: 微信:tzonline 电子邮件:您的位置: &
情到深处剧亦真——从青春版《牡丹亭》和新版《玉簪记》解读白先勇的“昆曲新美学”
摘 要:从2004年至2008年,白先勇联合苏州昆剧院相继推出"青春昆曲"系列:青春版《牡丹亭》与新版昆剧《玉簪记》,实践了其"昆曲新美学"原则。这两部新编昆剧继承了昆曲"尚情"的艺术传统,尤其是《牡丹亭》很好地处理了舞台表演效果与情感表现的关系,达到了形神兼备。《玉簪记》则在对情感的细致描摹刻画和演员内心对主人公的体察与观照方面有待改进。56.1%的政府采购商品高于市场平均价1.5倍。
[深度] [言论]
社区\博客\微博
[推荐] [直播] [访谈] [专访] [新闻发布会]
重庆新闻排行青春版《玉簪记》舞台觅知音_国剧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08贴子:
青春版《玉簪记》舞台觅知音收藏
将于12月15日、16日在北大百年讲堂上演
  对于昆剧演员来说,俞玖林和沈丰英是幸运的,2004年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由这两位年轻演员主演,结果一炮走红双双拿到了梅花奖,同时,两位也一跃成为昆剧最为知名的年轻艺术家。12月15日和16日在北大百年讲堂举办的“北京国际戏剧·舞蹈演出季”的闭幕式上,一对“梅花”将再次开放,青春版的《玉簪记》将是他们再次大显身手的重要作品。
  俞玖林与沈丰英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只有一个《牡丹亭》是不够的。”经历了青春版《牡丹亭》近两百场的舞台历练,见惯大阵仗的俞玖林、沈丰英显然已没有了当年初演青春版《牡丹亭》时的青涩。但与当时把握机遇、初出茅庐相比,《玉簪记》让这两位昆曲界备受瞩目的梅花奖得主感到的是另外一种压力。“白老师跟我们说,《玉簪记》演好了,会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演不好就砸了。&”白先勇话里的深意让两个年轻人很有感触。
  青春版《牡丹亭》对俞玖林、沈丰英来说意味着重大的人生转折。1998年,同班同学的他们一同进入苏州昆剧院,在青春版《牡丹亭》推出之前的四五年时间里,俞玖林曾和著名演员王芳合排《占花魁》等,沈丰英则在《十五贯》、《状元与乞丐》等戏里参加演出。虽然没有坐过“冷板凳”,可与《牡丹亭》排演之后的崭露头角相比还属籍籍无名。“记得那时宿舍就在4楼,我常常趴在窗口闲看。与现在的忙碌反差很大。”俞玖林对青春版《牡丹亭》带来的改变很有体会。
  俞玖林对《玉簪记》中的潘必正一角并不陌生,2001年,他就因为演出这个角色获得了苏州专业评比演出的金奖。“那是跟着岳美缇老师的录像学的。”如今,在岳老师亲自指点下,俞玖林对于潘必正的理解显然有了深度、厚度上的延伸。他介绍说,潘必正在戏里有不少试探对方的环节,《琴挑》里如何“挑逗”,《问病》里如何表现相思之苦,都要拿捏分寸,“可不能把阳光、热情的潘必正演成风流公子。”沈丰英为演好陈妙常也下足功夫,在接受华文漪老师指点之外,她特别注意观察和体会。“陈妙常是出家人,神态、语气等都有不同。”
  “有人喜欢昆曲自然是好事。如果有1000个人来看昆曲,里面真正喜欢昆曲的也许只有100个,而这100个里,只要有10个或者20个能够成为昆曲的知音,对于昆曲的未来就很有价值。”俞玖林的心里有着“粉丝”和“知音”的小小区分,对于《玉簪记》“知音”的期待更是溢于言表。(伦兵)
(摘自&《北京青年报》)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川剧 玉簪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