滂沱河气车越野赛元气少女什么时候更新

查看: 2380|回复: 17
第四届环高邮湖国际自行车越野赛开始了!【赛事回顾】
本帖最后由 环高邮湖组委会 于
14:24 编辑
环高邮湖国际自行车越野赛!
6.jpg (81.68 KB, 下载次数: 0)
14:09 上传
环高邮湖国际自行车越野赛从2010年开始。
每年举行一届,已经成功举办三届。
骑友们积极参与,赛事后期反映一直都很热烈。
今年继续举办第四届。
本项赛事是目前国内业余自行车赛中越野赛道最长的赛事之一,路况多样。
你爱好运动吗?爱好自行车越野吗?爱好群体活动吗?
不妨来参加环高邮湖国际自行车越野赛让平凡的你,至少不平凡一次!
不分性别,不分国籍,不分城市,只要你来参加,我们就绝不会让你失望而去。
来吧,参加起来。低碳环保,提倡自行车生活(高邮湖等待你们) !
以往比赛选手的照片(再不疯狂,就老了)
475.jpg (45.11 KB, 下载次数: 0)
14:10 上传
079.jpg (33.32 KB, 下载次数: 0)
14:10 上传
647.jpg (49.24 KB, 下载次数: 0)
14:10 上传
4409331.jpg (108.35 KB, 下载次数: 0)
14:10 上传
376163.jpg (91.27 KB, 下载次数: 0)
14:10 上传
542.jpg (40.4 KB, 下载次数: 0)
14:10 上传
690.jpg (37.84 KB, 下载次数: 0)
14:10 上传
1254506.jpg (84.97 KB, 下载次数: 0)
14:10 上传
5656715.jpg (71.21 KB, 下载次数: 0)
14:10 上传
5496282.jpg (87.37 KB, 下载次数: 0)
14:10 上传
9034389.jpg (103.17 KB, 下载次数: 0)
14:10 上传
4129180.jpg (85.65 KB, 下载次数: 0)
14:10 上传
1.jpg (77.28 KB, 下载次数: 0)
14:10 上传
2.jpg (63.43 KB, 下载次数: 0)
14:10 上传
3.jpg (50.95 KB, 下载次数: 0)
14:10 上传
4.jpg (52.32 KB, 下载次数: 0)
14:10 上传
“高邮湖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以前知名度不高,如今通过环湖赛,高邮湖正在为更多的人所了解。”
来参加环高邮湖国际自行车越野赛吧!让我们家乡更美好!
本帖最后由 自由D行 于
15:09 编辑
预祝第四届环高邮湖国际自行车越野赛圆满成功!
打造较大影响的区域赛事!
打造较高价值的赛事品牌!
打造车友认同的草根嘉年华!
本帖最后由 甬力 于
15:49 编辑
骑行让高邮湖更美丽(第一届纪实)
岸边插起红旗,天空飘着汽球,十来个帐篷分列两边排开……一向沉寂的高邮湖畔突然热闹起来——首届高邮湖国际业余自行车旅行赛在这里举行。来自省内南京等8市和上海、安徽、浙江等地以及德国、马耳他两位外国友人,共170多名车友奔着共同的目标——健康生活、快乐骑行——云集湖畔,以自己的方式共庆五一节!近处是碧油油的麦浪,远处是水天一色的湖面,空中水鸟飞舞,水上泊着星星点点的渔船——好一个世外桃源!外地选手惊讶于依傍着城横空出世偌大的湖,羡慕这里生存环境太好了!本地人难得花一天时间与自然亲近,近距离细心打量家乡的湖,生出别一样的依恋和自豪。身临其境,天人合一,人们陶醉在回归自然的体验之中。麦浪与水色之间出现了车队,湖畔出现赛车的车队是千百年来的第一次——何其可贵的第一次!赛车头尾相衔,拉成彩色的长线,流动的长线;时而相互追逐,簇拥一团,分不清你我他。选手身着鲜艳骑行服,头戴流线型头盔,在碧绿与淡水间起伏,第一次将矫健身影映在高邮湖的天际。小城摄影爱好者蜂拥而至,将盛况,将美景,将运动的韵律一一定格。5公里的赛道有摊铺柏油,有撒过碎石子,也有坑坑洼洼的土路,最具特色的是长满苜蓿的田野被晨练者踩出来仅供一人通行的小道,被踩压过的青草密密的,厚厚的,发着清香,车从上面碾过,与大地的接触,与自然的亲近,那种感觉只可意会而无法言传,更非拙笔所能转述。赛事分五组六批出发,从一圈到四圈不等,有男子有女子,有个人有团体,从早上9时到下午4时,湖畔先后19次掠过车影,呼啸而来,呼啸而去,像一阵风!男子A组最具实力,竞争也最激烈,72人报名,创造了21公里37分钟的不俗成绩!人们为胜利者鼓掌,也为坚持者感动。参赛选手中不乏年过花甲的老人,有一位给我印象最深,他是独臂,却不甘人后,与我同在一组,紧随我后,有一阵还超到我前,赢得一阵阵掌声。赛后知道他来自南京,是南京冬泳协会秘书长,多次参加铁人三项赛,是名副其实的铁人!一位选手年龄也不小,赛中不慎摔倒,跌破膝盖,流不少血,简单处理后又上车骑行,虽然比其他选手到终点晚了很久,但他坚持到了终点!人们顿生敬意。后来知道他是扬州大学教授。前后有五、六人摔倒,还有爆胎、断链,也许正是这些插曲,这些意外,构成了美丽。小城第一次办自行车赛,人们好奇,自发前来观赛。他们站在赛道边上,为经过的运动员呐喊助威,鼓劲加油;二桥上成最佳位置,居高临下,向南可俯瞰车队由远而近,感受风驰电掣般从脚下过去的瞬间,再掉向北可见越来越远的背影,不多一会又可见车队在另一侧赛道折回……他们看得过瘾,也喊得过瘾;运动员从桥下经过,清晰地听见他们的呐喊,他们的议论……也许他们离开赛场回到家里还会议论,也许过了今天到了明天还会议论,一场赛事将他们与原本陌生的自行车运动拉得很近很近。这场赛事作为双黄鸭蛋节的组成部分,由市政府主办,刚刚成立的自行车运动协会参与承办。部门单位无论相关不相关都当成自己的本份,多次磋商,精心策划,过细准备;自行车运动协会的会员更是当成家里办大事,第一天晚上有人在主会场值夜,当日凌晨4时不少会员就到现场忙活,有的妻子孩子全家上阵做义工。74岁的老王曾骑行环过高邮湖,这次自己虽然没有参赛,同是会员的儿子参加B级比赛,16岁孙子全天在现场观赛,据说车也骑得不错,雄心壮志是过两年参加A组比赛。夕阳西下,一天的赛事落下帷幕,车友相约下次再见,各奔东西。有的将赛车搬上卡车,有的将自行车固定在小汽车的车顶,有的将自行车拆卸,乘大巴返回,还有的直接骑车回家……一会儿时间,湖畔又重回静谧。政府搭台,民间出力,市民共享,既轰轰烈烈,又那么平常,既复杂又简练,没有繁文缛节,有形式却没有主义。& & 有人说得好,自行车运动是小康,是文化,是浪漫!是啊,整天为生计愁苦,哪有心思骑车?举办自行车赛事是进入小康的标志之一。首届是第一次,缺少经验,还不成熟,都是自然的;但终会一届一届办下去,办成名闻遐迩有一定影响的区域性赛事,让更多的人骑进高邮,让高邮湖骑出高邮!(写于日)
本帖最后由 甬力 于
15:37 编辑
回望环湖赛(第二届纪实)
第二届环高邮湖(国际)自行车赛已经圆满结束、成为历史。这几天一直不停地在看车友的帖子,有时一遍看完,刷新后又全是新帖,看不胜看,感慨万千。正如车友所言,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一次不可再现的环湖赛!相信它会长久地铭记在你我的心底,成为人生值得骄傲的难忘经历,成为自行车运动的一段佳话。在心绪渐渐平静,大脑皮层沉积之时,我也写几段,记下自己心中的环湖赛,也将环湖赛记入心中。
一个梦想,两个梦想如水时光如果真能倒流一个月,在今天看来,那一天格外有意义——6月1日市政府批准自行车运动协会关于举办环湖赛的赛事计划。在此之前,环湖赛仅仅是个梦想,是车友一直萦绕于心的梦想。<font color="#09年5月,邮城户外联盟第一次发起,扬州范围25位车友参加环高邮湖骑行。虽然没有完整地画上一个圈,然而正是那次骑行,让邮城车友向环高邮湖这个目标出发,越走越近……接着是那年秋季,高邮湖最美的季节,10月18日邮城18位车友以“爱我母亲湖,保护水资源”为主题,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的环湖骑行。打造环湖赛的念头就弱弱地萌发于那次骑行途中。高邮湖是高邮人的母亲湖,是全国第六大湖,风光秀丽,物产丰饶,民风淳朴,却藏身闺中,世人不识。环湖一圈170公里左右,多种路况构成,一个白天完成,这是多数车友能够接近、又具挑战的越野路线!社会进入全面小康,重视健身、享受户外是趋势、是时尚、是幸福指数。世界有环法,国内有环青海湖,邮城有独特资源为什么不能打造环高邮湖?“环”,体现的是等级,散发的是魅力,有了环湖赛,非职业车友就有了自己的节日;依托环湖赛,就能让更多的人骑进高邮,让高邮湖骑出高邮!车友的创意很快得到政府的认可。更可贵的是说办就办,并将赛事列入次年4月邮文化节的活动内容。乔副市长带队到捷安特公司争取支持,政府相关部门虽对赛事陌生却踊跃献计献策,协会更是全力以赴。日,首届高邮湖国际业余自行车旅行赛在高邮湖畔打响第一枪,176名来自省内8市和上海、安徽、浙江等地以及德国、马耳他两位外国友人欢聚一堂,领略高邮湖风光,享受自行车运动快乐!唯一遗憾的,有了“赛”,却没有“环”。因种种原因,首届没有环湖,而是在湖畔转了几个圈子。欢欣之余,环湖的念头越扎越深。想不到,环湖赛让我们盼了那么久,却来得这样快!真是应了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环湖赛之后是什么?毕竟是第一次真正环湖,经验不足,准备不足,路况复杂,赛期选择不当,还有米雷又来凑热闹……给赛事组织平添诸多难题,给车友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主要由协会成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上下同欲,殚精竭虑,尽心尽责构成赛事另一道风景,仍有不少疏忽、遗漏、不如人意;赛事的宣传、延伸无力顾及。所有这些正在总结,开门总结,让参赛车友帮助我们一起总结。赛起来、环起来在当初是梦想、在今天成现实;现在还有没有梦想?有!梦想将赛事打造成高品味、上等级、有影响的区域性品牌!梦想让环湖赛带动旅游、推进经济、改变小城人的观念!这样的说法太枯燥,恰巧读到行思走乐2009年秋季环湖骑行后写的一段话,用在这里,作为一个感性诠释:——让外面的人不光知道高邮有咸鸭蛋,还要让他们知道高邮有积极认真、懂得生活的民众,让他们知道高邮人再也不是外省人口中的苏北人。我们还要引他们到高邮来,让他们看看没有污染的高邮湖,再尝尝高邮湖里不掺假的大闸蟹和高邮湖里的鱼虾。——我们期望有一天,在高邮湖边有一块属于户外运动的营地,或是一块像茱萸湾公园一样的绿色主题公园,我们也可以搞帐篷大会,湖滩音乐节,环湖自行车赛,环湖摄影,冬泳横渡,湖滨攀岩……写到这里,想起环湖赛赞助商“梦之蓝”的广告词:“一个梦想,两个梦想,三个梦想,十三亿个的梦想”……人有梦想,真好。
搭台与唱戏首届自行车赛作为邮文化节组成部分,由政府主办,赛期安排在节庆之后的节假日,这是仿照扬州做法:“4.17”后的周日举办鉴真半程马拉松赛,既借节庆之力,也为节庆助威。今年高邮节庆恰逢撤县设市20周年,活动较多,为保证主题,政府决定自行车赛不再与节庆捆绑,由协会单独举办。虽然对政府的决定十分理解,也不无失落之感:这实际上意味着政府不再像首届那样参与主办,赛事将完全成为协会自己组织的民间活动。参天大树从幼苗长大,新生事物诞生之时大都为人忽视,即使传承百年的伟业起初也不免步履蹒跚。我们坚信环湖赛能做出来;光想不做,梦想就只会是梦想。与政府脱钩,肯定会让我们失去相当的优势,但也会让民间活力得以涌流,从而产生无法料及的力量。5月29日协会召开理事会,决定立足自我,克服困难,续办第二届自行车赛——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环湖,而且要面向全社会。从理事们庄严的神情和会上的认真,可以看出,作出这一决定,不仅仅出于对自行车运动的热爱,出于一时的激情,更不是盲目无知,而是理性的自觉担当:承担起将“高邮湖自行车赛”这一品牌延续下去的责任,承担起在自己手上环湖赛由梦想变为现实的重任。都是小人物,此时此刻却是大经历,作出的是大承诺——小城做大事,民间办大赛! 让我们无比高兴并欣慰的是,政府并没有甩手不管。钱副市长6月1日上午挤出时间召集相关部门听取情况汇报后,批准了赛事计划,决定第二届赛事继续由市政府主办,并争取扬州体育局一起主办,扬州体育局欣然应允。并成立由相关部门参加的赛事组委会。政府主办,各方出力。最给力的是公安,车友赛后评价最好的是“警察叔叔”。不光高邮境内,连同天长、金湖、宝应等地,跨省联动,镇区、路口都有警察维持交通秩序,在雨里一连站上几个小时。城管承担起主会场和城区路段的秩序维护。人寿保险公司免费给选手做意外伤害保险。“邮人人家”网站报导车一路跟随车队,首创网络现场直播。而体育局更是全面承担起承办的职责。没有政府主办,环湖赛会举步维艰、困难重重。至少各地公安不会联动保障,至少苏酒集团不会参与赞助。政府搭了台,协会来唱戏。自行车运动协会在环湖赛中虽然许多人没有参赛,虽然没有取得优良成绩,但是比参赛,比得名次收获更大。作为一个成立不过一年零两个月、成员不超过100人的民间协会,环湖赛真正让它经受考验、体现价值、展示形象。从赛前制订规程、组织报名、筹集经费、培训志愿者,到赛中会务安排、全程保障到赛后总结,协会全部立足自己,环环相扣,定人定岗定责。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最大发挥,组织和服务赛事的能力大大提升。有选手在全程冒雨骑完魔鬼赛程后感慨:今后什么样的困难都能战胜!我们协会也感慨:今后什么样的赛事都有信心办好!“社会管理创新”是最近一个热词。其实环湖赛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次成功实践。从自行车协会运作和环湖赛圆满成功,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轨迹:民众为满足不断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如骑车),社团应运而生(如自行车运动协会);社团自治,与政府职能的边界日益分清,民众不再事事依赖政府,政府不再什么事都揽在手上;如果政府与民众齐心协力一起动手(如环湖赛),政府轻松,民众高兴,反而更有效率、更有效果。这不正是中央提出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吗?环湖赛是这样,其它许多方面也可以是这样。
自己事自己做扬州体育局刘副局长问我有多少志愿者?我说连我25个。这个回答让她大吃一惊,她说扬州半程马拉松多达2000个志愿者。我忙补充说明:这是在册的,还有许许多多不在册的,如公安、城管、医务、裁判等专业人员,都靠部门支持;还有“邮人人家”众多会员做赛事宣传。当然,扬州赛事规模大、等级高,不存在可比性。确实,志愿者队伍的高效运转、优质运转,在环湖赛圆满成功诸因素中所占的分量是沉甸甸的。在一次跟帖中我写道:“赛事的圆满源自一个个细节,细节的完美源自每一个志愿者。”在这里仅仅说说在册25个志愿者。2个是自驾车协会提供保障车的小伙子,23人都是协会会员,没有像上届那样主要是共青团或学校提供。用“子弟兵”主要考虑到这次岗位大都在野外,工作时间长,辛苦,而且有一定专业性,打卡、指路都不容出错,同时也便于管理。“自己事自己做”成了口头语。会员都把办赛事当成家里办大事,热情高涨,主动请战:需要参赛就参赛,需要服务就当志愿者,服从协会安排。根据需要,确实有意让部分有实力会员没有报名,中途还让少数已报名会员放弃参赛,临时改当志愿者。开始编制活动计划时,光知道需要志愿者,任务是什么?需要多少人?则笼统得很。船长、三更、鬼子、走乐等人花几个晚上,按照“定岗定人定责”的要求,几次三番地测算、模拟,前后修改四稿,拿出覆盖周延、衔接周密的“工作细则”;按细则进行培训,明确岗位、时间、任务、志愿者及联系方式,并按岗位分成小组,明确组长,明确到达岗位的交通方式。依我外行的眼光看,这份工作细则具有专业水准,是可供日后借鉴的宝贵资料。通常讲“一个罗卜一个坑”,而细则的安排是“一个罗卜几个坑”:报到时接待组办手续,其他人员负责引领外地车友到住宿酒店;第二天接待组转战主会场,其他人员到各自打卡点;主会场结束,部分人员到终点,部分人员补充到第四打卡点。“家家”第二天是参赛选手,第一天忙报到。人员动态流转,并不局限一个岗位,就像家里办大事,“烧火代剥葱,看门代打钟”。这是最具民间特色的,体制内不容易做到。比如,“与时俱进”和“超越所有”两个人第一岗位是在界牌镇管理交通,保障选手安全通过后,再转第二岗位——省道237进城区的港口地段,组织城管给返程选手指路。选手因雨通过界牌时间推迟,偏偏摩托车又坏在路上,这时第一集团已经快到第四打卡点。时间紧迫,他二人作了分工,超越所有处理摩托车,与时俱进乘农巴赶回城区,在路上就用手机调动城管到岗,返城后冒雨赶往指定地点,一直站到夜幕降临,选手全部过完。超越所有家住三垛镇,离城20多公里,比赛期间都是起早带晚骑摩托车往返。这个例子充分折射出志愿者的风貌。由于全程下雨,担心选手到达终点后体温下降过快,有人建议终点安排姜茶和洗澡。在终点的任真真和崇迪对新增的任务不讲条件、不讲困难,想方设法在两处烧了姜茶,任真真落实了浴室。一杯姜茶和一把澡生出的暖意,可能伴随不少选手对风雨环湖赛的美好回忆直到永远。“不骑寻常路”可能是最辛苦的志愿者。他与“飞豹”两个23日带着雨衣骑摩托车准备冒雨沿路画路标,180多公里,多少次的上车下车,其辛苦可想而知。谁料那天没有下雨,却是烈日炎炎,傍晚返回时两人脸上晒得通红,像多喝了酒。比赛那天“不骑寻常路”骑摩托车在最前面带路,他身后紧紧跟着第一集团,选手可能减慢或暂停,而他身不由己,始终要与后面保持一定距离。两个180多公里,一次烈日炎炎,一次滂沱大雨,而小伙子脸上总是挂着笑意,没有多说一句话。鬼子与骨头落在最后收队,又是一番辛苦,他们沿途施助于困难车友的花絮,跟王老烧姜茶的故事一样,已在车友中流传。限于篇幅,恕我不再提及其他志愿者。细则还明确带路、收队和打卡点上的志愿者“自带干粮”或“自行解决简餐”,协会仅仅补贴20元误餐费。没有报酬却有责任,志愿者动员会上,协会要求志愿者必须“坚守岗位,各负其责”。有个帖子说环湖赛“是民间主体力量发酵酝酿的经典案例”。说得很好。“民间主体”目前还处在萌芽生长状态,协会也是这样,还是个孩子,弱小,但朝气蓬勃,一心向上,他健康、阳光,不为名利所累,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更没有尔虞我诈。我的心愿是,协会快快长大,而始终纯如赤子。手边有一张细则,折叠得皱巴巴的,反面记满了临时想起的事项。我想将它好好保存起来,日后献给“环湖赛博物馆”。百年后它会是一件文物,上面记载了每个志愿者的名字,记载了他们是怎样创造历史的。——你说这是吹牛?——哦,你还不知道,从成立之初协会理念就是“办一流协会,开百年老店”。呵呵,凡事皆有可能。
虚与实交流中扬州刘副局长还问到环湖赛花了多少钱?我说梦之蓝赞助5万元,可能要超支。刘局长说太少了,依我看要用30-50万。见我要解释,她接着往下说:“赛事这块如果用10万,宣传这块要用20万,虚的要超过实的。”这一说让我醍醐灌顶,这一说让我看到了差距。人们常说高邮人老实,只会做、不会说。确实,我们对赛事准备的讨论细之又细,从赛道标志的颜色、图案到安排专人引领外地车友到旅馆酒店,从早餐的统一配送到赛道的晴雨两套方案……事先有方案,应急有预案,基本做到有条不紊。而这些主要都是“实”的一块,对于“虚”的一块,事先考虑的侧重于对内宣传,准备得相对粗放,协会介入不够。主要的两块阵地,主流媒体的宣传交给了报社、广电,网络宣传交给了邮人人家。协会主要准备主会场的宣传造势:会场布置;做了7块图板,先放报到酒店,比赛当天放置在主会场;租了大屏幕液晶广告车,全天播放自行车活动视频;准备了1000多元小玩具,在主会场与群众互动。可是老天爷捉弄我们,让“精心准备”付诸大雨,那天主会场自选手出发之后,只有哗哗水淌,没有一点人气。对于“虚”的一块做得不够,赛后许多车友善意地提了意见和建议。之所以如此,回想起来有几个原因:一是重视不够。因为是第一次环湖,路况复杂,有两个渡口,思想集中到确保赛事圆满,确保安全不出事故。协会主要力量上了赛事,无力顾及宣传,更顾不上对外造势。二是资金不足。据扬州体育局透露,省体育局有意将环湖赛列入省级赛事项目,香港凤凰台有意介入宣传,皆因资金所限而未能深入。三是对赛事没有底,能来多少人?结果会怎样?怕“画虎不成反成犬”。当然最主要的原因在头脑,脑子里还是传统流程,缺乏现代信息意识,我们编制给赞助方的宣传策划上,就没有媒体宣传费用、广告费用,以至于地方报纸、电视上都没有环湖赛的广告,遑论强势媒体?虚和实相辅相成,环湖赛是实体,没有赛事,宣传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而宣传则是将实体放大,超越时空,乘数效应,这在信息时代尤为明显。有车友提到盱眙办中国龙虾节,通过《扬子晚报》高强度、大容量、全方位的宣传,使“养在深闺”的盱眙龙虾火了,进而带动了盱眙的发展。这是个成功安例,建议同样“养在深闺”的环湖赛要借鉴。打造环湖赛,首先是发展自行车运动,然而并不仅是自行车车运动,从地方来说,更重要更长远的目标,是依托环湖赛达到“三推”:推出高邮湖,推进高邮旅游和经济发展,推动高邮市民转变传统、封闭、保守的观念。“三推”光靠骑车是推不成的,要靠多方面来助推。既要办好赛事,打造精品,吸引全国各地和国际车友汇聚高邮,同时又要做好“环湖赛”大文章。对内做出环湖赛系列产品:湖上观光、品尝湖鲜、湖景摄影、湖滨露营,等等。对外像盱眙一样,借助强势媒体进行强势宣传。当然,这些就不在协会的能力范围了。就协会而言,环湖赛“虚”的一块可以从三个方面改进和加强:一是完善现场宣传。此次比赛在雨中进行,多数车友没有留下照片,尤其是金沟漫水路最艰难地段的照片,是很遗憾的。以后可以在途中设几个照相点,专人照相,让每个车友都能领到几张比赛的英姿。二是培植自行车文化。赛后许多车友纷纷发表感言,有长有短,有专文,有跟帖,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我在跟帖中写道:“读后如临其境,令人肃然起敬。文字真实、透彻、充满人生哲理,无此经历者,即使是文学大家也是写不出的;文字生动、幽默,体现出车友的智性和涵养。”可以选择部分文章编印出集子,照片刻光盘,赠送给车友留作纪念,也是很好地宣传了环湖赛。三是跟赞助方要一笔钱,开辟对外宣传。当然这仅仅是个人思考,协会还要专门商量。忙环湖赛时有人跟我说:扬州半程马拉松搞得多好啊!我说:扬州马拉松是第七届,到环湖赛办到第七届,让我们再看吧!这是自信,也是企盼。
纠结与解结筹备环湖赛遇到许多麻烦,整个就是一个纠结与解结的过程。最初的难题是途中保障。环湖要经过三个渡口,闵桥湖面宽阔,过渡费时间,设计线路将其绕开,还剩北塔河、龙岗两个渡口。做得好,可以做成环湖赛特色:车舟并用,既使漫长赛程有了节奏,又可零距离亲近湖光水色;做不好则不仅影响赛事流畅,而且有40公里路段汽车不能进入保障。这一段的保障如何解决?针对本地路况,借鉴外地经验,车友开动脑筋,献计献策。最后形成“分段保障,汽车摩托车共同保障”的方案。即设四个打卡点,将全程分成五段,每个打卡点为一个小组,负责记时、打卡、指路、救助,汽车不能进入地段配备摩托车,随时与救护车辆保持联系。后来虽因渡口全部绕开,摩托车作用不再突出,但“分段保障”的基本思路没有变,经实战检验证明这个做法是可行的,是环湖赛的特色。接踵而至的是报名人数大大超出预计规模。协会理事会最初商定赛事规模80-130人,6月1日也以此数向政府报了赛事计划。其时心里担心来不了这么多人。可到6月19日晚上,外地报名已经154人,此时离6月20日报名截止期还有一天时间。20日上午召开赛事组委会,我们重新作了预计:外地参赛180多人,本地30多人,合计220人左右。然而当天下班时报名已达260多人,到晚上零时截止,正式报名376人,有江苏9市、安徽5市,还有2名外籍人士。扬州133人,各县市区都有人参赛,仅扬州一市就超出计划赛事规模。人数大大超规模,势必造成预定酒店客房、晚宴席位严重缺口,原定工作方案多数要随之调整,此时距比赛还剩四天。然而这不是最严重的,最致命的冲击是渡口承运能力。这个难题让参与策划的几个车友20日一夜没有入眠。起初按100人赛事规模,在两个渡口分别买断了两条机动渡船,每船连自行车可渡10人,一次可渡20人,往返每次至少10分钟,5次可以渡完。考虑到队伍会拉得较开,等候过渡对后面选手影响不会太大,对冲在前面的会有影响。由于这一不公平因素,我们对赛事定的基调是“淡化竞技性,增加参与性”(后来有车友发帖说“淡化竞技性,增强娱乐性”,说得更好),奖金设置比较小,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然而选手增加到370多人,一切都变了,由量变发生质变!至少18次才能渡完,一个渡口前后相差整整三小时,两个渡口就是六小时!那还能是比赛?连休闲旅游都不如。况且,如果是雨天,让选手在雨中苦等,那会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想到这些,谁能安然入睡?<font color="#日上午9时,“小班子”紧急碰头商量对策。各种方案提了一堆:借用50人大渡船、分批发枪、分段计时,以及万不得已时跟各地打招呼,劝退部分报名车友……前几个不可行,最后一个不能行,不能劝退,不能挫伤车友积极性。“办法总比困难多”、“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千真万确!鬼子突然提出绕道,避开渡口。大家眼睛一亮,连忙拿出地图测量,预计绕道后不会超过180公里。“走,到现场看看!”不顾时间近午,冒着大雨,走乐也不心疼他的奔驰,再上环湖赛道——已不知道是第几次了!走乐开车,鬼子记路标和里程(这就是秩序册中缝那张图的来历),重新确定打卡点,到傍晚走完——175公里,比原先156公里多出19公里,在承受范围之内。结合减少过渡时间、路况好转的因素,大家认为12小时关门时间不变。这一调整得到组委会认可。当晚9时半在网上发出紧急通知“接赛事组委会通知,鉴于正式报名参赛选手远远超出渡口的承运能力,为保证比赛顺利进行,确保选手的自身安全,组委会决定局部调整比赛路线,绕开两个渡口,现全程路线175公里,增加了19公里,关门时间不变。如给各位选手造成不便,敬请谅解。”这时心里一块大石头放下了。<font color="#日解决了住宿床位、晚宴席位问题和早餐集中供应。经历过渡口难题,这些已经是大巫见小巫,不在话下。作为主持者,我意识到越是困难的时候,越不能乱,尤其是我不能乱,要给大家以信心;要让大家开动脑筋,畅所欲言,相信总会有办法;自己要有主见,但不能固执己见,要善于集中大家智慧。我带动了大家,大家也让我学到很多。鬼子的智慧——他说遇到障碍,老路走不通,要学会“翻墙”,另辟蹊径。绕开渡口就是翻墙的杰作。走乐的淡定——他是协会唯一“专职”人员,默默承担大量事务不推卸也不言累,任何时候不惊不乍,一脸坏笑。三更——风风火火,率性而为,有话就说,说干就干。所有文字材料出自他手,事情交给他就不要再烦神。人手不够,他拉办公室同事做助手。船长——协会唯一具有教练和裁判资质,做事缜密、细致,他与车友合作,制定了有高邮特色的赛事规程和工作细则,组织志愿者队伍,保证赛事顺利运转。众多车友的能力和人品在筹办赛事中熠熠发光,令我敬仰!做事要有团队。协会与环湖赛一起成长!
最让人纠结的是连续不断的雨。将赛期定在6月下旬的公休日,主要是避开七月高温和六月上旬高考和中旬中考,却疏忽了下旬正进入梅雨期。而今年在前期严重干旱之后,梅雨的雨量格外充沛,强降雨成了新闻主角。高邮几乎是天天下雨,每天一场大雨。到赛前两天,气象局发来预报说“未来几天将有一次强降水过程”。果然,23日晚间10时多开完志愿者会出门碰上下雨,一夜不停,叭哒叭哒落在树叶上,声声敲打在心上。天快亮时才停下来,天色开始发亮,心想可能要转了,不会再下了,今天下午选手就要报到了!而老天爷没有怜悯我们。24日上午接着下,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下个不停。看着窗外的雨,几个人面面相觑,好久走乐才说了一句:“现在下了,明天就不会下了。”明天怎样?天晓得!此时新闻正报“北京昨天遭10年最大暴雨,城区多处被淹,交通中断……”。傍晚雨终于停了。外地车友一拨拨如期报到,接待大厅热闹起来;招待晚宴也没有下雨,晚宴后弯到主会场,所有布置均已到位,观望游玩的人很多,也穿插车友身影。天气凉爽,不再是闷热的低气压。人们见面都说:天气应该好起来了!是啊,气象台预报今天是大雨,明天比赛是阵雨,后天是多云,这是日好一日的趋势,明天比赛的气候肯定会比今天好!这是愿望,也是祈祷!当时谁也没有想到,或不愿意相信,比赛当天恰与热带风暴米雷(3号台风)不期而遇!从历史上看影响我们这里的台风一般都在9号以后,从时间上讲要到7月中旬以后,而米雷偏偏就提前赶来凑热闹,在环湖赛这台大戏里扮演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角色!据气象台统计,那天扬州降雨113毫米,是当日的历史纪录。环湖赛赶上了历史强降雨!最给力的是车友!24日实际报到323人,江苏9市安徽5市的格局没有变,外籍来一个英国车友,少了一个肯尼亚车友。报到率接近90%;检录出发304人,参赛率超出90%。大雨扑不灭车友参赛热情!有了不速之客米雷的加盟,原本可能略显平淡的环湖赛,新加了诸多元素,最终打造成经典绝版“风雨环湖赛”:全程182公里,12小时风雨相伴,数次偶遇特大暴雨,30多公里连续顶风,更有近3公里泥泞不堪“车骑人”的沼泽地。惴惴不安中陆续得到四个打卡点消息:分别有283、275、271、254个选手通过。第一名竟然只用6小时33分,而且还走错路多花20分钟。关门时间内有228个选手到达终点,其中15个女选手。过了关门时间还有10个选手到达终点。骑到终点共238人,占检录人数78%。最后一位到达终点时已是晚上8点,这是南京选手大胡子。他是有实力的,一路上不顾自己掉队,数次帮助有困难的车友,少的耽搁半个小时,多的耽搁一个多小时,到第四打卡点已经过了关门时间,工作人员为他惋惜,要他上保障车,他说“我只要参与了,就满足了!”坚持骑到终点。大胡子事迹在网上传播后,车友纷纷表示要向他学习,要求给他发一个特别奖。这段魔鬼赛程让众多选手赛后欲罢不能,欲说还休;刻骨铭心,永志难忘!我在终点与不少车友作简单交流。对天气恶劣赛道艰难,他们有意外却没有埋怨,筋疲力尽之时最大感慨是“难得、难忘”。 65岁的173号是南京老年骑游队,一起来4人,第一天骑130公里到高邮,第二天参赛骑182公里,明天还要骑回去。老人说参加环湖赛真是非常高兴,告诉我骑车时想了四句话表达心境,转录在这里:“风雨骑游一百八,不争名次喜过关;南京大爷超模队,高龄参赛乐高邮。”他们既是骑游队,又是跑步队,每天跑5000米,每周跑一次8000米,还是模特队。老人是队长,看上去腰板挺直、满面红光。周围群众都佩服不已羡慕不已。有人说:天时地利人和打造了不可再现的第二届环湖赛!这话听似极端,而亲历者都会默默认同。所谓不可再现,就是本届的特色所在。本届环湖赛的特色一是湖。在原生态难求、水资源宝贵的大背景下,高邮湖的魅力挡也挡不住。二是环。现在环湖赛不少,且不说顶级的环青海湖,云南环抚仙湖,浙江环千岛湖,安徽在打造环巢湖,江苏打造环太湖,然而一日能环,风光宜人,强度适当,路况多样,竞技与娱乐共享,唯独环高邮湖。三是雨。这是大自然的赏赐,并非主办方所求。由于这一非正常因素,却意外地让本届环湖赛魅力四射,让参赛选手绝版收藏!赛事的人气在于魅力,前景在于特色。环湖赛不可能再靠大雨增添魅力,那么今后的环湖赛该如何定位?彰显什么特色?我个人以为,如果今年特色是“湖+环+雨”,那么从长远看环湖赛的方向可以是“湖+环+半”。湖、环,不再重述,所谓“半”,有两层含义。一是“半程马自骑”,二是“半程环湖赛”。马自骑目前是自行车业余选手的顶级赛事、荣誉颠峰,然而是极少数车友的“小众”活动,多数车友可望而不可及。如果将环湖赛打上半程马自骑的旗号,线路设计成210公里,12小时完赛,路程、时间都是马自骑的一半,将门槛降下来,让多数车友可以参与,就像扬州半程马拉松一样,必将会形成盛大的赛事。同时,将“环湖赛”与“马自骑”两个品牌叠加在一起,其丰厚内涵对车友的吸引力以及产生的影响也会是无可估量的,会形成“黄山有马自骑,高邮有环湖赛(半程马自骑)”的格局。所谓“半程环湖赛”是看到网上车友建议得到的启发。210公里毕竟也具相当挑战性,如果沿湖选择一条105公里的线路,在6小时内完赛,应该会吸引更多车友特别是女车友、老年车友参与。这样的项目安排不仅能为赛事拉人气,更能彰显赛事的参与性、娱乐性。环湖赛是一篇大文章,写好不容易,做好更不容易;办好一届不容易,越办越好更不容易。高邮的、外地的车友,不骑车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做好这篇大文章。(写于日至7月3日)
本帖最后由 甬力 于
15:45 编辑
两岁的环湖赛(第三届纪实)
环湖赛办了三届,严格算起来才两岁。因为真正环湖才两次,因为承办赛事的自行车协会成立至今恰也整整两年。两岁的环湖赛是个稚嫩的孩子,充满活力以至无知无畏,充满向往以至不知天高地厚;它由一群热爱骑车、热爱高邮湖的人举办,知道且竭力满足外来车友的追求与渴望,它是草根赛事,知道不与他人比档次、比豪华,唯有在做好细节、个性服务上显示特色;它需要官方认同、社会支持、媒体宣传,这些是环湖赛从幼苗长成大树不可缺的雨露阳光,而根在车友,各地车友乐于参赛、口口相传、认同接纳,才是环湖赛绵延不断、生生不息、长成百年大树的生命力之根本。两岁的孩子根本谈不上成熟,有许多毛病,当然在这个年龄都是可原谅的。今年筹备早,人手多,政府作后台,老天又帮忙,有太多有利条件,然而从服务到保障,不如人意的瑕疵竟超出预料,让我们愧疚,而车友的包容更让我们欣慰和感动。我想,与去年比,规模大了,项目多了,活动也丰富了,能力上的差距就显出来了;更主要的还有车友对环湖赛高看了,在意了,标杆更高了。这是压力,更是动力!淮安车友也是高邮老乡“风的线条”在论坛发言和网上发帖都说到一个意思:环湖赛现在已到了一个关键时刻,越来越多的准专业队伍涌入,对组织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高邮湖赛是越来越好了,但是,也进入了瓶颈,下一步如何抉择可能会制约高邮湖赛的进一步发展。诚哉斯言!这些天不停地看车友的帖子,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环湖赛向何处去?受车友启发,我的思考围绕两个方向,一是做好内涵,二是放大外延。环湖赛的本质是赛事,所谓做好内涵,就是将赛事办得像模像样,要日益规范,要保障到位。其要点:一是赛事定位。多数车友认同“国内赛道最长的业余自行车越野赛”,希望保持环湖赛特色,路程要够长,180-200公里;路况要多样,要有相当的砂石和土路;路线要亲水近湖。要有挑战性、观赏性,淡化名次,降低奖金。同时也有车友提出,为吸引中老年车友,应分年龄、性别,设置不同路程项目,坚持平民化,避免精英化、专业化。二是赛事规则。目前业余赛没有现成规则,都靠自己在实践中摸索,这让组办方有了一定空间,同时也面临压力:如何确保赛事公正、可控?这次对保障车没有安排人员随车,对汽车破风事先未作明确规定。既有人力不济,更是指导思想上将赛事停留在较低层面。正如“行思走乐”坦言“在设计整个赛事的过程中,组委会本着信任每一位车友的原则,也没有去给大家设计种种限制和框框。”然而,要做大赛事,做响品牌,必须根据条件和需要,逐步给出让赛事公正和可控的规则,已成我们的共识。明年会有很大改变。三是赛事保障。环湖赛路况多样,路径复杂,有湖滩,有渡口,一不小心会走错路。打卡点有它的作用,但也强行中断骑行,人为造成拥堵。天气更是一大变数。去年让人崩溃又难忘的3公里泥路,并非事先设计,而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打造的不可再现”的经典。今年出发前飘过一阵小雨,如果越下越大,何止3公里,加上运河西堤36公里的魔鬼土路,不知又会打造出什么“经典“?说实话,心里悬得很。诚如“风的线条”所说:“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也是高邮湖赛的魅力之一,也是草根文化的具体体现。”但是,一个成熟赛事,必要的保障是必须的。我们已想好,明年减少打卡点,增加指路人,不让选手中断骑行,不走错路。环湖赛不仅是比赛,放大外延就是不局限于比赛,要将环湖赛办成车友嘉年华,让车友像童年掰着指头盼过年那样期待环湖赛。有几个方向可以努力:打造联谊平台。由于同样的爱好,同样的途中体验,车友心是相通的。不少车友通过网络结成朋友,心生仰慕。可那是“神交”。环湖赛要打造一个平台,车友见面,团队交流,相互了解,尽情联欢,架起友谊之桥。今年刚刚破题,由于时间限制,还远远做得不够。注入文化元素。与自行车文化结合。今年第一次举办自行车运动草根论坛、继续编印《环湖赛特刊》,就是试图培植自行车文化。完赛水晶杯造型,二届是上下两截,今年三届是三棱,四届是方尖,五届是五棱……将奖杯做成系列,赋予它额外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与地方历史文化结合。高邮是历史文化名城,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有众多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高邮还是全国唯一以“邮”命名城市,有保存完好的明代驿站,自行车骑行是驿马的历史传承,不仅应该让车友游览和了解邮驿文化,而且应该渗入赛事。推进全民健身。利用高邮湖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结合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将高邮湖堤岸逐步建成自行车道,参赛选手一年中可几次来休闲骑行,回味赛事。让全国各地的自行车爱好者沿着湖畔,穿越果园、穿越鱼塘、穿越农家乐。依托环湖赛,将高邮建成全国知名自行车运动营地,实现“比赛一日,活动全年”。对于骑车,我是菜鸟;对于赛事更是外行。但我仍愿不揣浅陋,以引出方家良言妙策,就是为了呵护我们共同的两岁的环湖赛!(写于日)
环湖赛细节
领导来领骑 环湖赛发枪仪式时间已到,350名参赛选手和看热闹的市民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空荡荡的,只有一人在主持。领导跟选手一样,身着花花绿绿的骑行服,扶着自行车排在即将出发的选手前面,将在2公里的排位区间为车友领骑。他们中有省群体处长、市体育局长和高邮党政、人大政协领导。去年也参加该项赛事的车友清楚记得,那次是雨天,领导打着伞站在台上;今年领导不站台,不讲话,甚至连台也没搭,拉一块背景布也是为方便车友拍照留念。 车友自己写本书 去年6月25日,第二届环湖赛结束的当天深夜,参赛车友“阿福台”(扬州大学李老师)不顾顶风冒雨骑行182公里的极度疲劳,将自己感受在第一时间写成帖子“暴走在高邮湖畔”贴上网。文章这样开头:“当我们无助、绝望、用尽力气在高邮湖北岸的泥淖里挣扎时,我就想好了环高邮湖比赛的感受的帖子的标题……”我一下子被吸引了,连看几遍。接着,各地车友陆续上帖,从各个角度直击环湖赛。读着,感动着,突生一念:何不将这些帖子集中起来汇辑成刊,既给参赛车友留下永久纪念,也是植下环湖赛文化的第一株苗?是的,骑行是文化。环湖赛作为赛事并不起眼,而作为个人经历和独特感受,一定不会轻易散去,当事人甚至若干年后也会追忆,会与儿孙喋喋不休……记下它,是记录历史,更是构建充满个性、极富张力的自行车文化。接着就从所能找到的各地车友网页上搜集文章、跟帖和图片,所获甚丰,最终34篇文章入选,编成《中国梦·梦之蓝杯第二届环高邮湖(国际)自行车赛特刊》(图片刻录光碟),原汁原味地保存了车友健康、阳光、纯净的心境,也让自行车文化顶开泥土,冒出萌芽。共印500册,参赛车友人手一册。车友收到《特刊》,心情可想而知——既意外又兴奋。他们没有想过赛后能有一本书,更没有想到竟是自己参与写的书!像似美丽的童话,在环湖赛成为现实。今年筹备赛事时,继续编印《特刊》就成题中应有之义。组委会专门发帖征文,得到车友响应。那些日子《邮城户外联盟》热闹异常,上帖、跟帖不断,目前已经有40多篇入围。新一辑特刊正在编辑之中。 征集意见帖 & &&&去年距环湖赛正式结束还有半小时,终点裁判及工作人员在夜幕笼罩之下,忙着统计人员、核对成绩,等待最后到达的选手,此时,赛事官网《邮城户外联盟》上贴出“第二届环湖赛总结帖”。帖子仅短短两句话:“第二届环高邮湖(国际)自行车赛已经拉下帷幕,但我们的事情远没有结束,我们要总结得与失,以便今后把赛事办得更加完美。希望各位参赛的选手、志愿者、领导把你们心中的感想与建议尽情的说出来吧!”帖子一经贴出,即得到多方响应,大家直抒心臆,一周之内跟帖102楼。这个独具创意的帖子出自赛事组织者之一、协会理事、车友 “笑遨江湖”。可以想见,这些意见和建议对后来的赛事筹划起到怎样的作用。今年依然。赛事结束后半小时,征集意见帖出现在网上,各方跟帖65楼。与去年略有变化的是,这部分内容将作为附件编入《环湖赛特刊》,因为它已然成为环湖赛的组成部分。如果说特刊是试图记录环湖赛历史,每年的征集意见帖则原汗原味地记下了它不断完善的进程。 为车友留个影 去年“总结帖”跟帖中有车友感叹:遗憾未能留下比赛身影。是啊,车友多数爱好摄影,骑到那拍到那。环湖赛多值得留影纪念啊!可惜自己与伙伴都憋着劲骑行,谁来拍呢?后来到上海跑马拉松,赛道途中设有不少摄影点,有专人提醒你摆好姿势,一时很让我感动。后来得知这是商业运作,价格不菲,每张相片80元。慨然之余,产生一个想法:我们的环湖赛要给车友留影,每人确保一张,免费——必须的!今年组委会专门安排志愿者分两处为车友拍照,确保每个车友至少一张满意的相片。市摄影家协会一心、禅心、暮色玉兰、禾棠悦摄等4人应邀报名,一早赶到拍摄点,顶风冒雨,专心致志地“咔嚓、咔嚓”为选手拍摄,一个也不拉下。他们顾不上为环湖赛摄影大赛供稿,不惜乎高档相机的镜头损耗,每人拍了数百张相片,为选手留下最美瞬间,没有一张自己。 草根论坛 环湖赛前一天下午,组委会举办了“环高邮湖自行车越野赛草根论坛”。赛事筹划时有一点很明确:要给赛事注入文化元素,赋予骑行和赛事别样意义。有人说,各地车友都是网上熟,见面就是比赛,难得当面交流,趁这个机会让大家开开心心地聚一下。有人说,请他们谈谈如何办环湖赛。有人说,现在流行论坛,不如搞个论坛,政府办高峰论坛,我们就办草根论坛……草根论坛应运而生。事先确定论坛话题是“共同打造环湖赛”。协会副会长扒柴鬼子事先约请,淮安淮水安澜和风的线条、徐州隧道单车、蚌埠云爱一生、扬州王杰、兴化小贺、仪征仪化850等十几位车友出席首届论坛。没有繁文缛节,坐下就谈,直奔主题,出言不凡。只可惜还有几位因到达太晚未能参加。扬州几个小有名气的文化人刚刚开张了《扬州话舫》,是很有品味的多媒体谈话栏目,对环湖赛顿生兴趣,到场旁听论坛,再留几位续谈话舫的话题——“行者无疆”……环湖赛如果是一杯茶,到此时喝出一点味道了。 吸引人的水晶杯 环湖赛奖金很小,去年第一名500元,二至四名依次递减100元,五名至十名一律100元。今年第一名提高到1000元,还是不高。吸引车友的不是奖金而是水晶杯。有个选手征文题目是“为了水晶杯”。水晶杯造型每年变化,去年是上下两截,今年是三棱,在一个立面上镌刻着赛事名称、选手姓名、网名、骑行里程、比赛名次、成绩及颁奖单位。是一份极具保存价值、极富纪念意义的个人收藏品。水晶杯造型事先并没有特别考虑,得之偶然,可谓是神来之笔。筹划时行思走乐说,去年第二届,水晶杯是两截头,今年不妨做成三棱,明年四届是方尖,五届是五棱……将奖杯做成系列,激发车友参赛的兴趣。这一金点子得到一致赞同并付诸实施。三更的人提议,除发给选手以外,每届都要做一个大规格水晶杯,放协会留作纪念。这一建议比较浪漫,也得到了认可,今年制作时放大加做了一个。 环湖赛大礼包 去年赛后有车友抱怨不知道到哪去买高邮土特产,更有不少人说终点气氛不浓。今年筹划时动了点脑筋。大家七嘴八舌,一致认为要引商家进场卖土特产,既方便车友又营造气氛;有人说进场要竞标,必须货真价实;有人建议免费提供车友一个样品,抵作进场费……根据这个思路,飞豹分工商业运作,副市长、组委会主任钱富强帮助联系,最后敲定由红太阳集团、双兔集团、袁氏食品公司提供四个产品并进场销售,做一大红袋子,命名“环湖赛大礼包”。四样礼品是:红太阳松花型双黄蛋一盒(四只)、红太阳营养鸡胚三个、双兔米乳汁两罐、袁氏茶干两块。不一般的志愿者 去年首次环湖,300多选手,180多公里,赛道长,路况多,风雨全程,气候恶劣。赛事保障涉及到指路、打卡、补给、救护、收容等一系列环节,错综复杂,责任重大,不容闪失。这些岗位不仅艰苦,而且专业,对全由兼职人员组成的民间协会确实是个考验。起初光知道要有志愿者,任务是什么?需要多少人?则笼统得很。船长、三更的人、扒柴鬼子、行思走乐等花几个晚上,按照“定岗定人定责”的要求,几次三番地测算、模拟,前后修改四稿,最终拿出覆盖周延、衔接周密、岗位职责明确的“工作细则”。协会依细则招募了25个志愿者,除2个来自自驾车协会提供保障车的小伙子,其余23人都是协会会员;分成小组,进行培训,明确组长、到岗时间、交通方式及联系方式。许多车友主动请战:需要参赛就参赛,需要服务就当志愿者,部分车友已经报名,因需要放弃参赛,临时改当志愿者。通常是一人一岗,而环湖赛是一人数岗。第一天忙报到,第二天小部分转战主会场,主会场结束,再转到终点。其余人到各自打卡点;就像家里办大事,“烧火代剥葱,看门代打钟”。 岗位全在露天野地,比赛日偶遇台风,志愿者在雨里一站大半天,细则明确“自带干粮”或“自行解决简餐”,协会仅仅补贴20元误餐费,一辆保障车补贴汽油费100元。今年借鉴去年做法,有所不同的,所需32个志愿者和6辆保障车在网上公开招募,“报满即止”。不过一星期,全部报满。(写于-20日)
本帖最后由 甬力 于
15:53 编辑
又是一年环湖赛 精彩纷呈入眼来《高邮报》记者郭兴荣  4月30日,第三届环高邮湖国际自行车越野赛(以下简称“环湖赛”)圆满落幕,来自海内外的近400名选手为邮城市民带来一场盛况空前的体育盛宴。  赛事规模创纪录   据市自行车运动协会会长尤泽勇介绍,此前,环湖赛已成功举办过两届,今年是第三届。为办好此项赛事,市体育局、公安局、城建局、卫生局等部门广泛参与、积极配合,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使环湖赛的品牌知名度越来越响,影响力越来越大。   尤泽勇告诉记者,第一届环湖赛参赛人数为107人,第二届参赛人数为304人,本届限额报名人数350人,但实际报名人数达到了379人,为历届最多。此外,参赛选手的分布也从当初的以省内车友为主,逐步扩大到如今的整个长三角地区,甚至海外,影响力越来越大。他预计,不久的将来参赛选手人数可突破千人。  比赛路线“亲水近湖”   为体现“以赛为媒,展示形象”的主旨,本届环湖赛比赛路线进一步优化。首先,将赛事出发地点选择在修葺一新的镇国寺,充分展示了高邮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其次,在赛道设计上,穿过特大桥再上新333省道,可让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车友感受到高邮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和基础设施建设。   此次比赛还分别在老虎滩、白塔河大桥、龙岗渡口、金沟漫水闸、宝应三桥等处设置了5个打卡点,使整个环湖赛路线更加“亲水近湖”,车友们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之余,可尽情领略高邮湖的秀美风光。  发车仪式走“亲民路线”  据了解,本届环湖赛是第八届中国双黄鸭蛋节主题活动之一,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组委会。   比赛当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秋红主持发车仪式后,省、扬州市体育局有关领导和我市市领导朱勇、郭海平、钱富强等没有像以往那样站在台上,而是身穿骑行服、头戴骑行帽,排成一排,在参赛选手前面领骑了2公里,既体现了对各地车友的亲近,也是以实际行动推广全民健身活动,受到各地车友的赞许。   此外,组委会还组织了群众性的健身表演和互动游戏,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志愿者文明热心   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本届赛事得到了许多志愿者的热心支持。赛前、赛中、赛后的每一个重要场合都能见到他们活跃的身影。从赛道标志设置、交通秩序维持到餐饮安排、应急保障,从来宾登记接待到礼品包装发放,从整体形象宣传到个人言谈举止,他们热情、文明、周到的服务受到了参赛车友和各组织单位的充分肯定。   据统计,仅市自行车运动协会就有专职志愿者32名,为参赛车友提供饮水、救护、拍照、赛后冲淋等各种服务;比赛沿线还有相关部门更多的热心志愿者参与其中。天长市政府、金湖县政府在所辖境内也为赛事提供了各种安全保障。   难忘车友“嘉年华”   本届环湖赛比以往多了“自行车草根论坛”、“环湖赛专题摄影大赛”活动程序。   4月29日下午,组委会精心组织了一个以“共同打造环湖赛”为主题的论坛活动,来自各地的车友欢聚一堂,就如何把环高邮湖自行车越野赛举办得更出色、更具影响力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   比赛期间,市新闻信息中心和市摄影家协会组织的赛事专题摄影大赛,更是把广大摄影爱好者的目光聚集到美丽的高邮湖畔。   比赛前夕,组委会还特意为前来参赛的车友举办了“梦之蓝”车友联欢晚会。晚会现场,一个个精彩的互动节目把气氛推向高潮,给参赛人员留下了难忘的美好记忆。   据悉,赛后,组委会还将把大家的观点、感受编印成《第三届环高邮湖越野赛特刊》,并将有关影像资料制作成专题片。   赞助单位抢商机   有了前两届环湖赛的基础,今年的赛事影响力越发明显。许多企业纷纷参加赞助活动,以扩大宣传,提升品牌形象。   苏酒实业“梦之蓝”除了为赛事冠名赞助之外,还与市新闻信息中心、市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赛事专题摄影大赛;南京金鸿翔公司则赞助了本次赛事的全部奖金、奖品;红太阳集团、双兔米业、袁氏食品公司为前来参赛的选手提供了高邮土特产“大礼包”,进一步提升了高邮特产的知名度、美誉度。另外,扬州网、华富集团也参加了本次赛事的赞助和服务活动。   媒体聚焦影响大   据了解,本次活动于3月中旬开始启动网上报名工作,到比赛正式举办,前后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由于有前两届的举办经验,加上之前的广泛宣传,以及各部门、各单位的紧密配合,整个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此期间,江苏电视台、《扬州日报》、《扬州晚报》、扬州网以及《高邮报》、“今日高邮”网、高邮电视台等媒体给予了广泛关注。同时,“扬州话舫”、“邮城户外联盟”等民间网络平台对赛事进行同步跟踪宣传,起到了非常好的推介效果,得到了江苏省体育局、扬州市体育局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   环湖赛前景更美好   市自行车运动协会会长尤泽勇表示,高邮举办环湖自行车越野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高邮的知名度和文化软实力。   尤泽勇满怀信心地说,只要大家都来关心、支持这一赛事,经过几年的努力,一定可以将高邮的环湖赛打造成与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赛比肩的品牌赛事和长三角地区的车友“嘉年华”。他认为,虽然整个赛事只有一天,但作为东道主,我们应该朝着“比赛一日,活动常年”的方向努力,直至将高邮建成全国知名的自行车运动营地。   他还提出了“可结合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将大运河西堤高邮至马棚段做成自行车道”的设想,从而逐步实现将自行车道从高邮湖畔延伸至果园、鱼塘、“农家乐”,吸引全国各地更多车友和游客到高邮来运动休闲、旅游观光。(原载日《高邮报》)
打造更完美的环湖赛——『自行车运动草根论坛』侧记《高邮报》记者郭兴荣
  4月29日下午,环高邮湖国际自行车越野赛首届“自行车运动草根论坛”活动成功举办,来自海内外的车友欢聚一堂,围绕如何打造更具影响力的环湖赛畅所欲言,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建议,也使本届环湖赛更加富有文化味。   南京车友“看得见的精彩”在发言时说,因为有着对自行车运动的共同爱好,才有了大家在网络上的相识、相知,而环湖赛的举办更是为大家面对面交流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他希望广大车友不仅仅是比赛期间才来高邮,节假日也可以来高邮互相切磋车技。   淮安车友濮素说,高邮的邮文化源远流长,环湖赛期间,可将二者有机结合,既可宣传盂城驿等一批旅游文化资源,又可提升环湖赛的文化品位和影响力。   车友“隧道单车”说,这是他第二次参加环湖赛,上一届颇具挑战性的赛道设计让他记忆犹新,特别是野外3公里的原生态湖滩骑行经历,让他在挑战自我的同时,更是充分领略了高邮湖的原生态之美。   安徽蚌埠“慢悠悠”远征车队的负责人说,经过前两届的实践,环湖赛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们车队有不少是中老年车友,希望来年增加中老年组比赛项目。   曾参加过“马自骑”这一全国知名赛事并取得较好成绩的车友王杰发言时说:“我觉得高邮的环湖赛一点也不比‘马自骑’差,车友的运动水平也很高,完全可以把这项赛事做得更大、更好、更具影响力。”   上海车友“我是风”介绍说,他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从网上知道高邮环湖赛的,于是便与一个外国朋友一起报名参加了比赛。报名后,他想了解高邮湖的相关情况,但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相关资料。他希望高邮的环湖赛能有自己专门的网络宣传平台。   论坛举办期间,不少车友还表示,自行车越野赛不仅是一个体育项目,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组织好环湖赛,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社会管理的完善和创新。(日《高邮报》)
会长一下子占到11楼,我先占12楼;然后慢慢的重温一下走过的路。
看看走过的路还是心潮澎湃!!!
甬力 发表于
打造更完美的环湖赛——『自行车运动草根论坛』侧记《高邮报》记者郭兴荣
  4月29日下午,环高邮湖国 ...
我 乃 高邮西北乡 人——行者无疆也 ,鼎力支持大赛!文采斐然,不容易、不简单!
我想参加,去协会报名可以吗?我是草根,望了解!可以带我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气滂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