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农业总产值常平镇经济产值多少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老泗州 )所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程序等均来自互联网上。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
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相应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邮箱:
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经济开发区
技术支持: 合作QQ:河北省2014年生産總值29421.2億元 經濟穩中有進
來源:河北新聞網
  河北新聞網1月27日訊(記者孔思遠)1月27日,記者從河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的“2014年河北省國民經濟形勢新聞發佈會”上獲悉,在過去一年中,河北省國民經濟實現緩中趨穩、穩中有進的態勢。
  據河北省統計局局長郭洪波介紹,2014年全省生産總值29421.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5%。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3447.5億元,增長3.7%;第二産業增加值15020.2億元,增長5.0%;第三産業增加值10953.5億元,增長9.7%。
  農業生産總體平穩,糧食總産同比略降
  河北省全年糧食總産量3360.2萬噸,比去年減少4.8萬噸,同比略降0.1%。其中,夏糧産量1444.0萬噸,增長3.0%;秋糧産量1916.2萬噸,下降2.4%。蔬菜生産保持增長,蔬菜播種面積1237.5千公頃,增長1.4%;蔬菜産量8125.7萬噸,增長2.8%。畜牧業生産勢頭良好,肉類總産量468.0萬噸,增長4.3%,其中豬肉産量281.2萬噸,增長6.0%;禽蛋産量362.7萬噸,增長4.8%;牛奶産量487.8萬噸,增長6.5%。林業生産較快增長,全年完成造林面積347.7千公頃,增長9.1%。漁業生産穩定增長,水産品産量126.4萬噸,增長2.7%。畜牧、蔬菜、果品三大優勢産業産值佔農林牧漁業總産值的69.9%。
  工業生産低位運作,企業利潤有所下降
  河北省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1758.3億元,比上年增長5.1%,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從經濟類型觀察,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1.4%,集體企業增長0.4%,股份制企業增長5.8%,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1.4%。從企業規模觀察,大型企業增加值增長1.2%,中型企業增長6.1%,小型企業增長10.3%。從行業觀察,40個大類行業中13個行業實現增長。裝備製造業、電子資訊産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橡膠和塑膠製品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8%、11.5%、8.2%和8.2%,均快於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從産品觀察,383種産品中有247種産品産量同比增長,佔67.1%。工業産銷銜接較好,工業産品産銷率為97.8%。
  1-11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2118.8億元,同比下降6.3%。在40個行業大類中,24個行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3個行業出現下降。
  服務業較快增長,生活性服務業快速發展
  河北省全年第三産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快於全省生産總值3.2個百分點。其中,金融業增加值1280.5億元,增長13.6%;批發零售業增加值2282.3億元,增長9.4%;住宿餐飲業增加值405.6億元,增長12.3%;房地産業增加值1127.9億元,增長6.4%。生活性服務業快速發展,生活性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3.4%,增速比規模以上服務業高10.8個百分點,快於生産性服務業11.3個百分點。
  固定資産投資平穩增長,民間投資比重提高
  河北省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26671.9億元,比上年增長15.0%,其中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26147.2億元,增長15.5%。在固定資産投資中,第一産業投資1040.5億元,增長46.0%;第二産業投資13047.0億元,增長18.5%,其中,工業投資完成13114.1億元,增長18.8%,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第三産業投資12059.7億元,增長10.5%。民間投資比重提高,完成投資20975.7億元,增長18.1%,佔固定資産投資的80.2%,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在建大項目投資較快增長,億元以上在建項目6398個,完成投資16241.8億元,增長21.2%。房地産開發投資平穩增長,完成投資4059.7億元,增長17.8%,其中住宅投資3010.4億元,增長18.6%;商品房銷售面積5706.2萬平方米,增長0.5%。
  消費品市場運作平穩,鄉村市場增長快於城鎮
  河北省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1690.1億元,比上年增長12.4%。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3167.0億元,增長8.4%。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123.6億元,增長12.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566.5億元,增長13.1%。主要商品銷售平穩增長,在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12.5%,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7.4%,日用品類增長13.7%,汽車類增長8.3%。
  進出口貿易保持增長,實際利用外資繼續增加
  河北省全年進出口總值完成3678.9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7.9%。其中,出口總值2194.1億元人民幣,增長14.1%;進口總值1484.8億元人民幣,下降0.1%。實際利用外資70.1億美元,增長5.1%。其中,外商直接投資63.7億美元,下降1.2%。第三産業外商直接投資較快增長,完成投資15.4億美元,增長22.7%;佔全省外商直接投資的24.2%,同比提高4.7個百分點。新簽合同外資額49.7億美元,增長35.0%。
  居民消費價格基本穩定,工業生産者價格下降
  河北省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7%,漲幅同比回落1.3個百分點。其中,城市上漲1.7%,農村上漲1.8%。分類別看,八大類商品及服務價格“六升一平一降”。其中,食品上漲2.3%,衣著上漲4.1%,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上漲1.2 %,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1.5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1.9%,居住上漲1.1%,煙酒下降1.2%,交通和通信價格與去年持平。全年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下降4.8%,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下降4.4%。
  居民收入平穩增長,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於城鎮
  全年全省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16647元,比上年增加1458元,增長9.6%。其中,工資性收入增長11.0%,經營凈收入增長8.9%,財産凈收入增長8.6%,轉移凈收入增長6.1%。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4141元,增加1915元,增長8.6 %。其中,工資性收入增長8.9%,經營凈收入增長10.3%,財産凈收入增長6.7%,轉移凈收入增長7.9%。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0186元,增加998元,增長10.9%。其中,工資性收入增長15.3%,經營凈收入增長8.5%,財産凈收入增長22.6%,轉移凈收入增長0.8%。
  結構調整加快推進,節能降耗成效明顯
  河北省産業結構調整優化,全年第三産業增加值比重提高,佔全省生産總值的比重為37.2%,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工業結構調整改善,裝備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突破20%,達到20.6%,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13.1%,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投資結構不斷優化,工業投資佔固定資産投資比重為50.2%,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投資佔工業投資的34.3%,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産業投資快速增長,增長26.5%,佔固定資産投資比重為12.1%,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節能降耗成效明顯,規模以上工業能耗2.03億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4.05%。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8.71%。
新聞熱線:7 &&&投稿郵箱: &&&責任編輯:張會英到2025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十年翻番
  市府一号文新闻发布会举办    1月26日,东莞市政府举办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今年市政府一号文《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下称“市府一号文”)的有关情况。市府一号文指出,预计未来十年间东莞工业总产值翻一番,达到2万亿元,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要分别超过60%和50%。而去年,上述三项指标分别为1.2万亿元、47.0%和36.8%。东莞提出,要努力争创中国制造样板城市,到2025年实现从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的转变。    出台背景    “东莞制造2025”    系转型升级    的迫切需要    副市长贺宇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制造业是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特色和优势所在。去年东莞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2万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6%,东莞以不到全国万分之三的土地,创造了超过全国百分之一的工业总产值。市府一号文今年将主题定为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更加凸显出对制造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这既是东莞制造业自身加快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东莞抢抓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需要。    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东莞制造业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但主要位于价值链中低端,存在一系列问题,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东莞制造业增加值率仅为22%左右,远低于先进国家和地区35%左右的水平。与此同时,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制造企业普遍面临生产成本提高、融资难融资贵、技术人才紧缺等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在这关键时候,市政府很有必要加大扶持企业力度,促进制造企业更好地发展,夯实东莞城市发展的基础。    另一方面,近年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信息、网络新技术正在加快与制造业融合,催生出新的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深刻改变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格局。美国、德国等工业强国纷纷提出“再工业化”、“工业4.0”等战略,其核心就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制造业生产新模式。我国也正在抓紧制定《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推动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在此形势下,东莞必须树立“一步领先未必步步领先、一步赶不上可能步步赶不上”的危机意识,把“东莞制造2025”作为新常态下争创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来抓,力争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率先探路,提高东莞制造的硬实力和影响力。    2025东莞制造业什么样?    方向:坚定制造业强市发展方向    目标:建设国际制造业名城    主线: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    成果:争创中国制造样板城市实现从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的转变    抓手:    六大工程    智能制造工程,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    服务型制造工程,从纯生产制造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经营延伸    创新制造工程,最大限度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    绿色制造工程,实现制造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    集群制造工程,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企业群体    优质制造工程,让质量因子渗透到产品制造服务全链条    五大指标    规模结构领先    工业总产值翻一番,实现一万亿向两万亿跨越,拥有5个千亿元产业集群、25家以上百亿元企业,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要分别超过60%和50%。    制造模式先进    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贯穿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全过程。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92以上,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比例达到90%以上。    创新能力强劲    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4%,有效发明专利量突破2万件,拥有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超过400个,工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0%以上。    质量效益一流    工业增加值率达到30%左右,拥有名牌名标超过1200个,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90以上。主要行业产品质量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安全指标全面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成为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生产绿色低碳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均降低30%以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亮点扫描    加速开启“机器换人”时代    东莞今年提出强化金融服务支撑,推广事后奖励、拨贷联动、租赁补贴等方式,解决企业“机器换人”资金难题,发挥专业服务机构和社会资本作用,把东莞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应用示范城市。    以融资租赁助推新一轮技术改造    发达国家机械生产设备购销50%以上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完成。今年东莞将大力推广以融资租赁为代表的现代商业模式,建立融资租赁风险补偿和履约保函风险补贴制度,实施融资租赁业务奖励计划,对参与的融资租赁企业、商业银行给予最高200万元的补贴。    让东莞制造插上电子商务翅膀    今年东莞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完善电子商务生态圈,打造一批电商产业园和集聚区,引进电商龙头企业和缺失环节企业,建立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推行定制化生产新模式    东莞首次提出,支持纺织、服装、制鞋、家具、玩具等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行业企业,引入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建立柔性快速、定制化生产模式,逐步打响“东莞定制”品牌。今年东莞将选择一批行业和企业作为试点,实施重点扶持,强化示范带动,在此基础上形成推广好的经验做法。    创新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    东莞将针对研发机构的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等问题,突出产业和市场导向,赋予新型研发机构更多自主经营权,加快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促进技术服务与企业孵化良性互动,推动各类科技资源开展协同创新,更好为企业提供服务。    推动民营资本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去年,省委主要领导莅莞参观加博会时指出,要积极引导民营资本投资实体经济。东莞将发挥民营资本雄厚的优势,出台专门的政策文件,从产业基金、财政资金、项目对接、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面,扶持引导民营资本投资先进制造业,使其成为东莞制造业内生增长和区域竞争的重要力量。    图表:曹琪伟    解读    对接国家战略    贺宇介绍了市府一号文的主要突出亮点。    是在今年刚刚闭幕的市委全会上提出的概念。东莞在全省乃至全国城市中,率先提出了“东莞制造2025”战略。市府一号文从政府工作层面对接国家战略规划,确立了一个符合实际、思路清晰的制造业发展战略,向外界表明东莞坚定发展制造业的决心,更好地凝聚共识,集聚资源,加快推动制造业升级发展。    东莞首次明确提出了“争创中国制造样板城市”的目标。这意味着,东莞在制造业发展上跳出东莞看东莞,把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放在全国战略中谋划考虑,有效地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在主动改革探索中巩固提升东莞制造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制定16个量化指标    市府一号文还明确了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顺应制造业发展潮流,沿着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的主线,推动东莞制造升级换代,到2025年,实现从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的转变。    东莞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提出了“东莞制造2025”五个方面指标体系,勾勒出未来10年东莞制造业发展的美好愿景,其中量化指标16个。    提出“六大工程”十年后要向市民交账    市府一号文还创新提出了“六大工程”系列举措,推动“东莞制造2025”战略落实。每个工程又有若干条有力、实在的措施作为支撑,形成一个完整具体的政策措施体系。    贺宇表示,市府一号文提出的措施,亮点不是坐在办公室的闭门造车,而是总结了走在发展前列的东莞企业和兄弟城市经验提出的。在市府一号文共45条中,其中具体措施43条,有27条是东莞的创新之举。十年后,“东莞制造2025”要向市民交账。    聚焦    1    一号文为何连续三年关注制造业    南方日报:这已经是东莞市政府一号文连续三年聚焦制造业,释放出怎样的信号呢?    贺宇(东莞市副市长):的确,无论是2013年实施的企业减负政策,还是2014年实施的扶持实体经济政策,抑或2015年实施的“东莞制造2025”战略,过去三年,市府一号文基本都是立足于制造业的政策。    为什么东莞要这么做呢?    首先从历史来看,东莞是一个靠制造业起家的城市,从最早的“三来一补”,到后来的引进港台制造企业,接着集聚日、韩、美等国外企业。在集聚这些外资企业的同时,东莞也兴起了一批本土制造业,本土民营企业也在壮大发展。时至今日,东莞的工业企业已有将近16万家。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东莞制造业产值从最初不过数亿元,到2014年发展到超过1万亿元,工业产值增长了2500多倍,制造业对东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东莞的酒店、商贸、房地产、金融业等服务业同样依靠制造业的发展而衍生带动起来。制造业是东莞的根、特色和优势,制造业的影响对整个经济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东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    其次,就东莞的城市竞争力提升和转型升级的需要而言,同样必须大力支持制造业的发展。    东莞地处广州、深圳两大城市之间,要在两位老大哥中间谋得发展,就必须着眼于错位发展。过去这些年,东莞是依靠自身发挥优势、挖掘特点、倔强生长起来的一棵独具特色的莞香树。东莞如果要继续成长,一定要把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出来,要把有别于广深的特色发挥得更亮丽点。    我们的考虑是,作为制造业城市,东莞需要更多关心制造业,发展更有特色的制造业。如果把制造业这盘棋下活了,东莞城市发展的竞争力就有了持续动力,转型升级也有了较好的基础。    此外,我们持续三年将市府一号文聚焦在制造业,也是为了给东莞制造业找出一个明确的目标,使得东莞在新一轮智能制造竞争中能有清晰的战略构想、路线及蓝图,从而紧跟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步伐。    统筹:南小渭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段思午黄少宏    2    438个项目通过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申报初审    南方日报:“东莞制造2025”战略中明确东莞将加速开启“机器换人”时代。能谈谈东莞机器人换人的进展么?    叶葆华(东莞市经信局局长):过去5年,机器换人在东莞不同行业都有陆陆续续的改造过程。特别是2014年下半年东莞正式提出机器换人的部署后,包括接下来连续3年扶持计划、以及一些以往在财政扶持方面比较少用的扶持办法出台后,东莞的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对机器换人的兴趣大增。    据经信部门统计,从日发布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申报通知到日,全市共收到463份申报项目,其中有效项目初步审核为438个。由于机器换人申报首次采用企业不出门便可在网上24小时申请专项资金的便捷方式,最大限度实现宽进严出,企业申报积极性很高。就数量来说,上述申报数量也打破了过往东莞各种工业财政扶持资金申报企业数量记录。    我们观察发现,2014年上半年,东莞技术改造投入出现同比两位数的负增长,可自从下半年出台技术改造的政策以来,经过大力度的推广、包括金融融资等领域的多方面扶持。预计2014年全年,技术改造投入能够达到同比两位数的正增长。    从申报材料看,这438个项目以中小企业居多,总投资达到38.65亿元,预计全部完工后可直接减少用工31100人。平均的产品合格率会从89.3%提升至96.6%、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2.5%,每年可产生相关的销售收入达262.43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减少的31100人用工,更多是企业通过设备更新、整改后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的,而不是单纯意味着大规模裁员。我们从提交上来的资料分析,绝大多数项目进行机器换人,都是为了下来增资扩产所做的准备,也有部分是对一些长期性复杂的业务性环节进行机器替代。我们预计,大多数企业经过2年的时间,就能收回设备升级改造所投入的成本。    当然,相比东莞大量的制造企业,这400多个项目还属于小范围的。更大的作用是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带动其他企业的导向效应,让全市制造企业愿意花更大的力气、更大的决心投入到技术改造当中。    接下来,在机器人换人专项资金申报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对企业技术改造进行补贴,还要围绕机器换人所需要的土地、人员培训等要素进行了解。同时通过宽进严出,让企业在后续的经营生产过程中得到更为全面的政府支持及服务,并实行动态监测,以便在后续进一步完善政府扶持政策。    3    东莞制造业三大优势力促转型升级    南方日报:“东莞制造2025”提出多项向智能制造领域转型升级的目标。现在国内也有很多城市提出要拥抱工业4.0时代,与改革开放初期的改革优势及人口红利相比,东莞的制造业如今的优势何在?    叶葆华:东莞制造业如今的优势一是体现在完善的产业配套上。以最近数年对东莞规上工业贡献比较大的智能终端行业为例,智能终端几大品牌都是最近数年才陆续浮现出来,但是东莞生产智能终端的产业配套能力,却是过去二三十年一步步积累起来的。所以对于传统制造业,或者未来还要承接更加高端的产业,东莞都有足够强硬的产业配套能力。    二是东莞的产业政策的优势,东莞市委市政府对于扶持产业的想法、思路一直很明确,对于充实壮大现有制造业也目标明确。无论是从产业的配套扶持,还是对于企业服务等方面,东莞都出台的众多创新措施。比较周边及内陆各城市,东莞的产业政策还是有明显的体系优势的,更加切合企业的发展需求。    三是营商环境的优势。最近一份由媒体发布的榜单里面,东莞的政府效率在全国50多个城市名列第一,从中可部分表明企业在东莞的营商环境是相对比较好的,或者说营商成本是比较低的。这是我们发展制造业最大的优势。    我们到部分企业调研也发现,最近数年,随着内地城市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崛起,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人员流失率比较高。很多务工人员也认为,回到内地城市也有很多机会。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也是城镇化和工业化均衡化发展的必然规律,内地地区也逐渐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但我们需要看到,东莞对普工的吸引能力可能在减弱,但东莞现有营商环境、产业基础、政策扶持,并不是其他一般城市可以匹敌的。东莞鼓励企业进行机器换人,也是希望企业能够通过技术改造,让生产的过程更加智能化、使用的设备更加高端化、制造工艺更加进展,人员的水平更高,从而带动整个东莞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来源:全球五金网)
优质供应商
新闻关键词
1.本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并非出于本网故意,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会
加以更正。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齐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或提供稿费!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
贵州威宁风电产业带动农户“家门口”就… 11月24日,在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风电产业园内,工人在塔筒中央对…
优质供应商
生产各类滑动轴承的专业性实体企业。以“不断进步,力争一流”为经营宗旨,努力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
公司主要生产有碎石机、破碎机、球磨机、制砂机、全套选矿设备,回转窑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化工、建材、煤炭、耐火材料、陶瓷等行业。
公司主要产品破碎机、球磨机、选矿设备、回转窑、烘干机等多次荣获“河南省名牌”。
深圳市好心半导体有限公司是一家电子元器件深度供应链分销商,前身为LY Semiconductor,创立于2002年。
禹州市恒业精密铸造厂.可生产各种铸钢的、铸铁的、球墨铸件等铸造产品,可以满足不同铸件及不同用户的技术要求。
Copyright &
中华机械网 版权所有2013年常平生产总值8.75亿 农民人均纯收入5100元_新浪长治
2013年常平生产总值8.75亿 农民人均纯收入5100元
长治日报评论
  长治日报讯 &记者孔颖超实习生谢婷报道:1月18日,由省商务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张跃建带队的省考核组莅临长治市,就推进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壶关经济开发区建设工作进行考核。市委常委、副市长潘贤掌进行汇报。
  高新区现有德式工业园、科技工业园和标准工业园三个园区,各类工商企业1256家,形成生物医药、光电、装备制造、高档食品和现代服务五大产业格局。目前,高新区已成为长治市最具活力的科技创新孵化器。壶关经济开发区主要产业为钢、铁、焦(化产)电、建材、装备制造、医疗器械等。2013年,壶关经济开发区生产总值8.75亿元、上缴税金94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00元。
  考核组对长治市经济开发区2013年工作情况给予肯定,要求开发区建设要从全市产业布局的高度出发,充分发挥地区资源禀赋,在确定主导产业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全市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错位发展的产业集群;要对区域合作、产业转移、飞地经济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先行先试,为全省经济转型跨越提供有益经验。
  (原标题:省考核组在长治市考核经济开发区建设工作 潘贤掌汇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4年食品工业总产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