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管理app注册app账号注册

成都手机APP污染源管理系统拟推广 实时掌控身边污染源
09:12:30 &&来源:四川新闻网
原标题:手指一动 实时掌控身边污染源成都手机APP污染源管理系统拟推广实施手机一点或电脑一点,就能实时掌控辖区内污染源的“行踪”,已成现实。9月4日,记者从成都市环保局获悉,作为成都环保物联网具体实施内容之一的都江堰环保污染源管理系统已经正式完成,整个污染源管理系统拟于近期推广实施。“污染源系统将所有污染源点位自动标注在GIS地图上,直观显示区域内污染源的分布特点,方便分类搜索和查询。”为何建?监管不能光靠“走”“以前管理污染源,主要根据其属于哪一级监控的污染源,比如国控、省控等,大量小微企业和行业由于上不了等级而无法监控。”成都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2007年,我们就搞过一次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成都共有污染源5万多个,有效污染源2万多个。监督管理只能靠日常巡查来实现。”该负责人说道。按照2万多个污染源来测算,光巡查这一项工作,就有12万—13万次的巡查,这对于600个环保监督人员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多也只能完成5万次。“光靠‘走’是不够的,如何实现精细化、全覆盖,只能通过建立全民参与的污染源信息化管理系统来实现,让我们对污染源的监管‘动’起来。”建什么?绘制污染源地图记者在都江堰市环保局看到,都江堰环保污染源管理系统可以进行污染源信息采集、污染源巡查、对违法排污和污染行为进行投诉、GIS污染源标注等功能。“只要登录网址http:// /down,谁都能下APP,只是老百姓和执法人员权限有所不同”,该工作人员说道,“每一位安装了该系统的人,都能够运用手机APP系统方便地实现污染源信息采集更新、巡查监管和投诉功能。”记者了解到,该污染源系统将所有污染源点位自动标注在GIS地图上,以直观显示区域内污染源的分布特点并方便分类搜索和查询。“打个比方,如果你路过一家污染源企业,只要通过手机定位,就能了解它的‘身家情况’,同时,你还可以自行采集污染源信息,提交后台工作人员进行核实处理。”怎么管?百姓可一键投诉同时,系统还具有“监督”功能和“举报”功能。“如相关部门、乡镇的责任人,未按部门、乡镇职责要求履行基础性的日常巡查监管责任,系统会自动启动对各层级责任人的逐级提醒机制,最高层级可提醒至书记、区(市、县)长和纪检监察部门,督促相关部门、乡镇依法依规履职尽责。”工作人员继续介绍。“在巡查监管过程中,对违反环保相关规定但不构成违法且同时存在其他问题又拒不配合监督整改的污染源单位,巡查监管人员可通过手机APP直接向环保部门和存在其他问题的相关行业管理部门进行投诉。”
& ( 09:12:03)
& ( 09:06:36)
& ( 09:04:49)
& ( 09:04:14)
& ( 09:02:28)当前位置:首页 - 区(市)县动态
[都江堰市]成功开发手机APP污染源管理系统
www.&&&&&&&&&&来源:都江堰市
〗〖背景色:
〗〖〗〖〗〖〗〖〗
&&&&近日,我市环保局成功开发手机APP污染源管理系统并顺利试运行。& &&&&该系统投入40余万,从2013年底开始启动开发,经过近9个月时间,于2014年8月中旬完成软件开发并顺利投入试运行。该系统具有污染源信息采集、GIS污染源地图自动标注、污染源巡查监管、环境投诉、问题管理信息提示、管理痕迹记录与问责、政府购买服务等八大功能。该系统通过高效强大的污染信息采集功能轻松破解了长期困扰环保系统“家底不清”、“点多人少”的问题,通过对完整的区域污染源数据进行监管职责分配破解了“部门乡镇协调配合、环保统一监管”难题,成功构建一个由政府和公众轻松参与的环保监管平台破解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环保机制体制难题。 &&&&该系统试运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反响,并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环境报、四川日报网、成都晚报、凤凰网等30余家全国和省内媒体竞相报道,在全国起到了推广示范的效应,已陆续有一些兄弟区、市、县到我市考察借鉴该系统,作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打造成都市旅游休闲卫星城的都江堰市,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创新管理,必然会大大提高公众对都江堰、对成都乃至对四川的赞誉度和美誉度,更将激发我市广大市民热爱都江堰,共同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热情。
&相关新闻:成都手机APP污染源管理系统拟推广 实时掌控身边污染源
  原标题:手指一动 实时掌控身边污染源
  成都手机APP污染源管理系统拟推广实施
  手机一点或电脑一点,就能实时掌控辖区内污染源的“行踪”,已成现实。
  9月4日,记者从成都市环保局获悉,作为成都环保物联网具体实施内容之一的都江堰环保污染源管理系统已经正式完成,整个污染源管理系统拟于近期推广实施。“污染源系统将所有污染源点位自动标注在GIS地图上,直观显示区域内污染源的分布特点,方便分类搜索和查询。”
  为何建?监管不能光靠“走”
  “以前管理污染源,主要根据其属于哪一级监控的污染源,比如国控、省控等,大量小微企业和行业由于上不了等级而无法监控。”成都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2007年,我们就搞过一次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成都共有污染源5万多个,有效污染源2万多个。监督管理只能靠日常巡查来实现。”该负责人说道。按照2万多个污染源来测算,光巡查这一项工作,就有12万—13万次的巡查,这对于600个环保监督人员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多也只能完成5万次。“光靠‘走’是不够的,如何实现精细化、全覆盖,只能通过建立全民参与的污染源信息化管理系统来实现,让我们对污染源的监管‘动’起来。”
  建什么?绘制污染源地图
  记者在都江堰市环保局看到,都江堰环保污染源管理系统可以进行污染源信息采集、污染源巡查、对违法排污和污染行为进行投诉、GIS污染源标注等功能。“只要登录网址http:// /down,谁都能下APP,只是老百姓和执法人员权限有所不同”,该工作人员说道,“每一位安装了该系统的人,都能够运用手机APP系统方便地实现污染源信息采集更新、巡查监管和投诉功能。”
  记者了解到,该污染源系统将所有污染源点位自动标注在GIS地图上,以直观显示区域内污染源的分布特点并方便分类搜索和查询。“打个比方,如果你路过一家污染源企业,只要通过手机定位,就能了解它的‘身家情况’,同时,你还可以自行采集污染源信息,提交后台工作人员进行核实处理。”
  怎么管?百姓可一键投诉
  同时,系统还具有“监督”功能和“举报”功能。“如相关部门、乡镇的责任人,未按部门、乡镇职责要求履行基础性的日常巡查监管责任,系统会自动启动对各层级责任人的逐级提醒机制,最高层级可提醒至书记、区(市、县)长和纪检监察部门,督促相关部门、乡镇依法依规履职尽责。”工作人员继续介绍。
  “在巡查监管过程中,对违反环保相关规定但不构成违法且同时存在其他问题又拒不配合监督整改的污染源单位,巡查监管人员可通过手机APP直接向环保部门和存在其他问题的相关行业管理部门进行投诉。”
  同时,老百姓也可以一键投诉。“热心民众如果发现污染情况,可以手机APP的应用进行投诉,这样可以调动民众参与性,迫使污染源单位自觉守法经营”,该负责人说道,“不过,我们也对社会监督员的巡查监管行为设置了考评和约束机制,一旦发现群众乱投诉,将屏蔽其监督投诉功能,确保被监督的污染源单位正当权益不被随意侵害。”
  邹思源华西都市报记者张路延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 详细信息
都江堰环保污染源管理系统启用 下载手机APP即可监督污染源
时间: 11:48:34&&& 来源:新华网
今后手指一动,即可实时掌控辖区内污染源的动态。日前,从都江堰市环保局了解到,作为成都环保物联网具体实施内容之一的都江堰环保污染源管理系统已经正式完成,公众可以通过手机APP软件或者电脑软件,进行污染源信息采集、污染源巡查,并对违法排污和污染行为进行投诉、标注GIS污染源,参与环境监督工作。整个污染源管理系统拟于近期推广实施。全民监督污染源
让监管“动”起来。
打开都江堰环保污染源管理系统手机APP,可以看到系统已经将都江堰区域内所有污染源点位直观呈现在GIS地图上。“以前,规定的对有效污染源的每年巡查总次数,几乎都不可能完成。”成都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举例:对2万个污染源的每年巡查总次数要求是12万―13万次,但成都目前仅600多个环保监督员,最多只能达到5万次的总量。“因此,光靠工作人员是不够的,要做到精细化、全覆盖,就必须让我们对污染源的监管‘动’起来。”
这个环保污染源管理系统,就是环保监管的“动”力。“通过这个手机APP,环保热心民众都能充当环保监督员。”都江堰市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每一位安装了该系统的人,都能够方便地实现污染源信息采集更新、巡查监管和投诉。“这样既可以调动大量民众的积极参与,减轻环保和相关行业部门、乡镇的巡查监管压力,又能使热心民众的监督权益得到有效发挥,迫使污染源单位自觉守法经营。”
这些“社会监督员”的巡查监管行为也受到系统的考评和约束,一旦发现群众乱投诉,将屏蔽其监督投诉功能,确保被监督的污染源单位正当权益不被随意侵害。乡镇纳入监管
搞好环境激活经济
近年来,成都市各区市县的工业经济持续发展,根据现行环保管理机制,很多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并没有纳入到环境统计范围,加之一些企业生产和停工时段随机、信息上报不及时,导致了“污染源数量说不清,排污总量说不准”的现象。
由于环保部门对污染源底数掌握不清,污染源在区(市)县一级政府的相关部门和属地乡镇具体执行时,基本都停留在口头上;“统一监管”形同虚设、污染源监管效率低下,“多数时候对于环境问题是环保部门‘一家监管’和‘一家担责’。”  “事实上,基础数据的模糊对于各镇街道的经济也会造成伤害。”由于相关信息没有及时更新,一些乡镇本来有企业搬迁已经空出了环境容量,但由于环保部门审批时仍参考以前的数据,以致新项目无法快速进入。
现在,乡镇的环境监管职责也被纳入了该系统的监督体系:如果都江堰相关部门、乡镇的责任人未按部门、乡镇职责要求履行基础性的日常巡查监管责任,系统会自动启动对各层级责任人的逐级提醒机制,最高层级可提醒至书记、区(市、县)长和纪检监察部门,督促相关部门、乡镇依法依规履职尽责。
不区分大小写当前位置: >>
环境信息公开迈向新高度 年度PITI指数发布及污染地图APP上线    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在北京发布120城市污染源信息公开(PITI)指数评价结果,显示上百个重点城市的监管信息仍待进一步公开,但中国在污染源数据实时公开和环评报告全文公开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本次评价凸显出四个积极进展:山东、浙江等省的在线监测平台已经基本实现小时公开;宁波、北京等重点城市的日常监管信息发布开始趋向系统化;环评报告全文公开也已经在北京、天津等42个城市得到落实;山东、湖南等地环保部门利用微博等与公众展开互动。    本次评价也揭示出环境信息公开的不足,其中特别突出的有两点,一是环评公众参与难落实,造成环境决策缺乏公众知情参与;二是企业排放数据少有公开。这些缺陷不但导致多数城市的污染源信息公开水平严重偏低,也导致社区对企业缺乏信任,甚至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诱因。    这是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与国际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连续第五年对全国环保重点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状况进行评价。    自今年全国开始实行国控重点企业污染源监测信息实时公开制度以来,中国的环境信息公开法规和政策取得突破性进展,也对城市和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为帮助遏制严峻的污染态势,两家机构对PITI评价指标作了适时调整,以更高标准评估城市在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方面的作为,这也使得多数城市在本次评价中得分明显下降。    对此NRDC的中国环境法项目主任王彦律师认为:“升级版的PITI评估标准中,多数指标已经基本与国际接轨,其中我国重点企业污染源信息实时公开制度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能够将中国城市的污染源信息公开程度放到国际先进标准下度量,本身就显示了中国在环境信息公开上的可喜进步。”    北京市环保局宣传中心书记刘子健出席发布会并对环保公众参与给予了积极支持。    在上期PITI发布会上,阿拉善SEE公益协会等26家中国社会组织共同倡议污染源信息全面公开,并得到政府部门的积极回应,其中在线监测数据实时公开成为环保部规章要求,而环评报告全文公开也为《环境保护法》修订案等法规所确立。    本次评价结果显示,23个省区市已经按照环保部要求建立了在线监测发布的统一平台。其中不但山东、浙江、福建、安徽、河北等东部发达地区的平台运行较好,内蒙、陕西、新疆、宁夏、广西等一些西部省区的平台运行也已基本实现正常运行。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这一进展极具战略意义:“一旦超标记录能够即时公之于众,污染企业将被置于强大社会监督之下,地方干预将受到有力遏制,长期困扰中国环境保护的执法不严痼疾将有可能有所克服。”    同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开发的一款名为“污染地图”的手机应用正式上线,用户可以藉此在手机上查看190个城市实时发布的在线监测数据,同时可查询和分享身边重点大气污染源的实时监测数据。发布会当天的数据显示,有370余家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超标。    在此前的交流中,多个省市的环保部门表示将积极推动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其中提前加严本地排放标准的山东省环保厅,更提出了借助社会监督、推动本地污染减排和区域雾霾治理的具体方案。    山东省环保厅监测处处长、信息与监控中心主任张庆伟在发布会上披露:“我们已经与环保组织达成一致,由环保组织协助传播相关超标企业名单,环保部门则会对反复超标企业实施限期治理,通过合作在半年内推动这些企业都拿出整改方案和时间表。”    由于十二五规划环保重点城市名单发生变化,评价机构将PITI评价城市增加到120个。而绿色潇湘、绿满江淮、绿行齐鲁、福建绿家园 等环保组织,也对32个本地城市进行了评价。同时考虑到环境信息公开的立法和实践正在快速推进,IPE与NRDC决定在本期评价的在线监测实时公开部分,将2013年与2014年前6月的数据纳入评价 ,在环评信息公开部分,将日之前的数据纳入评价范围。    在120个城市中,宁波、北京、青岛、镇江、上海名列前五名,而大同、阳泉、玉溪、吉林和韶关名列倒数五名。    近期一系列重要的法规和政策的制定显示,环境信息公开正在成为社会共识。日批准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专章规定“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而2014年5月,环保部发布《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指导意见》:“推进环境信息公开。环境信息公开和透明是公众参与的前提,除法律法规规定的不得公开的环境信息外,各级环保部门应当主动公开环境信息。”    《指导意见》提出:完善环境信息发布机制,细化公开条目,明确公开内容。通过政府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门户网站、政务微博、报刊、手机报等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和新闻发布会、媒体通气会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及时、准确、全面地公开环境管理信息和环境质量信息。”    该《指导意见》还提到:“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及时回应群众关注的环保热点和焦点问题。积极推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定期公布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监督企业公开污染物排放自行监测信息。开展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定期公布评定结果。”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项目主管阮清鸳认为:“本次基于新的法规要求和国际通行做法的评价,意在确立环境信息公开的新基线,也希望它成为未来信息公开大幅推进的新起点。”
2015(第十届)水处理行业热点技术论坛关于举办第三届水质监测技术与管理论坛的通知
Copyright&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焦点水网 版权所有电话:010- 传真:010-
E-mail:shui@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21号商务楼5009 邮编:100037 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注册app账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