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情况。不少于1000字。

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成熟
在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报告--以辽宁五所高校为例
13-09-26 17:42:27 / 分类
一、对象与方法
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教育过程中的情况,了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状,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奠定基础,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取东北大学、辽宁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石油大学五所高等学校部分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770人、女生412人;中共党员142人、共青团员966人、民主党派39人、群众35人。调查共发1250份问卷,回收问卷1201份,有效问卷1182份,有效率94.56%。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度的调查分析
1、关于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分析
核心价值观就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理想。本次调查中,有77.7%被调查学生认为任何社会和国家都应有它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对是否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问题,了解和知道的学生占72.4%,认识模糊占19.1%,不知道的占8.5%。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否必要的问题,66.6%学生认为十分必要。在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状况如何的调查中,选择比较完善和完善的学生占58.8%,选择刚刚开始的占31.9%,选择不完善的占8.3%。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认为任何社会和国家都应该有它自身的核心价值观,他们对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非常认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体系也比较了解。
2、关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调查分析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关于是否知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主要内容的问题,被调查学生中知道和很了解占65.6%一般了解的占27.6%,不清楚的占6.8%。当问及“您认为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如何?”选择“肯定能指导”的学生占33.1%,选择“一般能指导”的学生占47.7%,选择“很难指导”的学生占10.2%,选择“说不清”的学生占9%。关于“您认为是否有越来越多的人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这个问题,选择“是”的学生占48.1%,选择“不是”的学生占28.6%,选择 “说不清”学生的占23.3%。当问及“马克思主义被弱化的原因”这个问题,有26.85%学生选择“西方主流思想理论的影响”,有20.54%学生选择“部分单位的领导权不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有16.67%学生选择“难以解释现实”,有19.18%学生选择“宣传教育形式化”,有16.75%学生选择“私有经济比重越来越大的影响”。可见,多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是了解的,对于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也是比较认可的。同时他们深刻认识到若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社会不稳定,会给党、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3、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调查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在此次调查中,关于“您知道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什么内容吗?”选择“知道”的学生占47.6%,选择“不知道”的学生占14.7%,选择“模糊”的学生占37.6%。关于“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是什么”选择“继承和发展”的学生占70.7%,选择“完全两回事”的学生占18.1%,选择“说不清”的学生占11.2%。关于“您是否赞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个问题,选择赞成的学生占76.9%,选择“不赞成”的学生占13.6%,选择“说不清”的学生占9.5%。关于“您同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吗?”这个问题选择“赞同”的学生占67%,选择“不赞同”的学生占18.6%,选择“说不清”的学生占14.4%。关于“您对我国能否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选择“充满信心”的学生占48.5%,选择“较有信心”的学生占40.4%,选择“没有信心”的学生占9.4%,选择“说不清”的学生占1.8%。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都比较了解,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作用以及赞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并对我国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
4、关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调查分析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本次调查中,关于“您认为爱国主义是否应成为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这个问题,选择“应该”的学生占74.6%,选择“不应该”的占15.8%,选择“说不清”的占9.6%。关于“您对如果0代表完全不爱国,10代表极其爱国,您觉得自己在0至10之间的哪个位置上”这道题,选择0-5的学生占10.7%,选择6-10的学生占89.3%。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实现”的看法这道题,选择“非常同意”的学生占51.4%,选择“基本同意”的学生占33.2%,选择“说不清”的学生占12.6%,选择“不同意”的学生占2.8%。在您对“国家和平统一的希望”这个问题的回答中,选择“非常强烈”的占63.2%,选择“一般强烈”的占29.9%,选择“无所谓”的占4.9%,选择“不支持”的占1.9%。调查显示:多数学生认同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他们多数都具有一定的爱国情操,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和平统一充满了信心。
5、关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调查分析
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本次调查中,关于“您认为改革开放是否成为我们今天时代精神的主要内容?”这道题,选择“说不清”的学生占10.7%,选择“否”的学生占31.4%,选择“是”的学生占57.9%。关于“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的关系”这道题,选择“和谐统一”的学生占65.7%,选择“两者没有关系”的学生占19.3%,选择“说不清”的学生占15.1%。对“必须妥善处理改革开放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您的看法”这道题,选择“非常赞同”的学生占51.9%,选择“基本认同”的学生占37.1%,选择“反对”的学生占6.1%,选择“说不清”的占4.8%。调查显示:多数学生赞成改革创新是我们今天时代精神的主要内容,并深刻认识到在实行改革创新的同时,要处理好以爱国主义以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之间、处理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稳定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大部分学生还认为在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以外,青藏铁路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井冈山精神、抗洪精神等也都应该成为我们时代所弘扬的精神。
6、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调查分析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在本次调查中,关于“您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了解吗?”这道题中,选择“很了解”的学生占34.6%,选择“基本了解”的学生占48.4%,选择“仅听说过”的学生占12.1%,选择“不清楚”的学生占4.9%。关于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我国社会生活的主流价值观念,您的看法是什么”这一题中,选择“非常赞同”的学生占40.1%,选择“基本认同”的学生占48.4%,选择“反对”的学生占4.5%,选择“说不清”的学生占7.0%。“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继承和发展吗”这道题,选择“是”的学生占47.5%,选择“否”的学生占25.9%,选择“说不清”的学生占26.6%。关于“如果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标准衡量自己,您认为自己可以打多少分”这道题,选择“优”的 学生占31.3%,选择“良”的学生占44.3%,选择“及格”的学生占16.8%,选择“不及格”的学生占7.6%。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都比较了解,认同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我国社会和自身生活的主流价值观,但是有些同学害怕自己做不好。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力的调查分析
1、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情况的调查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引和持久的精神动力。在调查中,关于“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你愿意这样做吗?”这道题中,50.5%的学生选择“非常愿意”,36.6%的学生选择“愿意努力、怕做不好”,8.2%的学生选择“只能管自己,无法帮别人”,4.7%的学生选择“难以做好”。在“每个炎黄子孙都要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建设者、培育者和弘扬者,当代大学生更要发挥模范作用。你同意这样看法吗”这道题中,有61.3%的学生选择“同意”,28.8%的学生选择“基本同意”,4%的学生选择“不同意”,6%的学生选择“难做到”。在“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了解途径都有哪些?”这道题中,58.4%的学生选择“书本”,61.9%的学生选择“传统媒体如报纸和电视”,43.5%的学生选择“听报告”,37.8%的学生选择“网络”,24.5%的学生选择“交谈”,8.6%的学生选择“其他”。在“您认为如何才能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道题中,选择“党的干部以身作则,带头践行,发挥模范作用”的学生占72%,选择“建立各种有效奖励制度,鼓励大家努力向善”的学生占63.9%,选择“壮大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经济基础的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学生占42.6%,选择“解决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声誉的社会分配不公和官员腐败等问题”的学生占43.7%,选择“各级政府和有关媒体多表彰道德楷模,弘扬社会正气”的学生占56.8%。调查显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总体上是积极乐观的,他们愿意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愿意努力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建设者、培育者和弘扬者。
2、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分析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价值准则,一旦确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此次调查中,在“您认为人生在世应如何”这道题中,54.9%的学生选择“博得社会尊重”,51.3%的学生选择“把生活安排的多姿多彩”,51%的学生选择“为追求崇高理想不怕吃苦”,44.8%学生选择“刻苦学习、知识渊博”,34%的学生选择“为人类和社会进步做出奉献”,28.7%的学生选择“享受荣华富贵”。在“您认为人生应该如何”这道题中,有61.5%学生选择“好学上进、富于探索精神”,61.2%学生选择“有雄心壮志、勇于竞争”,60.6%选择“助人为乐、友爱仁慈”,53.1%选择“办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47.6%选择“讲究实际、会生活”,44.5%选择“淡泊名利、超凡脱俗”。关于“您的信仰是什么”这个问题,选择“佛教”的学生占15.9%,选择“基督教”的学生占22.6%,选择“伊斯兰教”的学生占3.9%,选择“马列主义”的学生占11%,选择“无信仰”的学生占46.6%。在“您同意: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并最终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吗?”这道题中,选择“非常同意”的占27.9%,选择“基本同意”的占39%,选择“不同意”的占17.9%,选择“说不清”的占15.2%。在“您觉得以下哪个或者哪些词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道题中,75.9%的学生选择“民主”,68.2%的学生选择“平等”,57.1%的学生选择“自由”,51.6%学生选择“公正”,48.3%的学生选择“和谐”,46.1%的学生选择“正义”,34.4%的学生选择“创新”,31.9%的学生选择“进取”,31.8%的学生选择“富强”,27.9%的学生选择“宽容”,26.2%的学生选择“仁爱”。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认为人生一世应该要博得社会尊重、要把生活安排的多姿多彩,要为追求理想和获取知识不怕吃苦,要好学上进、富于探索精神,要有雄心壮志、勇于竞争,要助人为乐、友爱仁慈,要办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同时他们认为民主、平等、自由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见,多数大学生在价值观上都是积极向上、乐于进取的。同时也要注意到近一半学生处于没有信仰的真空状态,除了信仰马列主义以外,一部分学生对宗教信仰产生了兴趣。但是多数学生认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并最终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可见,大多数学生在思想上、政治价值观上处于矛盾和迷茫的状态。
三、结论与对策
从以上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各个方面都是比较认同的,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也是可喜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诸如大学生信仰真空和多元并存、政治价值观矛盾与迷茫并存、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性与弱化性并存等现实问题,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力度。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网络载体的引导力度
“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发挥媒体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加强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极为重要”。根据本次调查,大学生除了通过书本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外,还主要通过网络等新兴媒体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好、运用好网络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有利、积极、正向的作用。要加强网络媒体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积极引导网络媒体利用自身的优势履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责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力度。
(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力度
当今社会,除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主流意识形态外,还存在各种非主流社会思潮。这些非主流的社会思潮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大学生的思维,但是也要深刻意识到这些思潮对大学生存在较深较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辩证认识各种社会思潮,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力度,不仅要深刻认识到社会思潮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更要深刻认识到各种社会思潮的错误性和腐朽性,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创造条件。
(三)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力度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24字的高度概括。从本次调查结果看出,大学生认为民主、平等、自由、公正、和谐、正义、宽容、仁爱依次代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见,大学生在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但在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上,还不够深刻。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进行理智爱国教育、诚信教育、职业和敬业教育、友善教育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价值观的构建力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辟有效的路径。
脚印一串串:
请先后再进行评论!您现在正在浏览: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3级暑期返乡实践项目
发布时间:
16:27:15 & 作者:本站编辑 & 来源:
浏览次数: &
摘要: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3级暑期返乡实践项目
&&(2013级学生可任选其一进行实践)
1.&群众路线&宣讲团
活动对象:2013级保定籍全体学生。
活动内容: 针对团员所在居民地的居民进行&群众路线&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活动。
活动要求:
(1)宣讲过程中要求团员统一服装帽子,随身带好宣讲材料进行宣讲。
(2)要求宣讲受众不少于20人。
(3)倡导集中与个别的宣讲方式,记录相关的影像资料。
(4)开学一周内上交不少于5篇宣讲日志,1篇不少于2000字宣讲总结及宣讲过程中的相关影像资料。
(5)在暑期宣讲过程中,要求团员在新浪微博上进行实时更新,上传相关宣讲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动态,并@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团委。
2.对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情况的调研
活动对象:2013级全体学生。(以农村生源为主)
活动内容:向农村生源发放问卷调查留守儿童的阅读情况。
活动要求:
(1)要求2013级学生在学院网站自行下载并打印相关调查问卷。(详见附件1)
(2)通过入户,街坊等形式发放调查问卷,要求问卷回收不少于每人20份。
(3)根据回收的问卷统计留守儿童具体的阅读情况,上交一份不少于1000字的调研报告。
(4)鼓励本地同学结组进行暑期实践,每组五人即可,上交2篇调研日志,1份不少于2000字的调研报告及2000字总结。
(5)在暑期实践过程中,要求实践人员在新浪微博上进行实时更新,上传活动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动态,并@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团委。
3. 对下岗职工社会保障问题的调研
活动对象:2013级全体学生。
活动内容:向学生所在居住地的下岗职工发放问卷调查下岗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活动要求:
(1)要求2013级同学在学院网站自行下载并打印相关调查问卷。(详见附件2)
(2)通过入门,街坊等形式发放调查问卷,要求问卷回收不少于每人20份。
(3)根据回收的问卷统计下岗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上交一份不少于1000字的调研报告。
(4)鼓励本地同学结组进行暑期实践,每组五人即可,上交2篇调研日志,1份不少于2000字的调研报告及2000字总结。
(5)&在暑期实践过程中,要求实践人员在新浪微博上进行实时更新,上传活动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动态,并@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团委。
4.乡土风情摄影 ---大学生眼中的家乡变化
活动对象:2013级全体学生
活动内容:利用相机的独特视角记录下家乡各方面的发展变化。
活动要求:
(1)参加实践项目的同学要自备摄影设备。(手机,相机均可)
(2)要求上交作品像素清晰,主题鲜明,具体体现在家乡各方面的发展变化。以统一命题为单位,每组照片不少于五张,每人上交不少于两组
(3)开学一周内要求上交照片及不少于2篇调研日志。
(4)&在暑期实践过程中,要求实践人员在新浪微博上进行实时更新,上传活动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动态,并@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团委。
热门资讯排行榜
学院地址:中国河北省保定市七一东路2666号 河北大学新校区B2 三楼
保公备号 技术支持:河北大学工商学院网络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版权所有  摘要: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但随着社会背景的多元化发展及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多元化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调查分析报告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但随着社会背景的多元化发展及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价值取向容易被外界左右,陷入迷茫、困惑和疑问之中,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时代特征。本课题组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对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取向开展了专题研究,通过对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原因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引导策略。 中国论文网 /9/view-4554697.htm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社会思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5-03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已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浓缩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更加凝练、更易于百姓理解、更易于转化为行动。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价值观的反思、裂变、更新和塑造也处于活跃时期。由于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加上社会阅历浅、接受磨炼少等原因,大学生的价值观、价值取向容易被外界左右,陷入迷茫、困惑和疑问之中。因此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时代特征。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一重大课题,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课题组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对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取向开展了专题研究,通过对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原因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引导策略。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普遍的价值观取向以及造就其现状的诸多因素,以华南农业大学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在人文与法学学院、工程学院、食品学院、艺术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六个学院中的大学一至四年级学生中分发调查问卷,进行抽样调查。在问卷调查中,抽样科学、合理,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74份,其中有效问卷554份。问卷回收率为95.66%,有效率为92.33%。接受调查问卷中,来自城镇的学生占48.1%,来自农村的占51.9%;男生占51.8%,女生占48.2%;党员占15%,非党员占85%;担任或曾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占73.6%,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占26.4%;大学一年级的占18.3%,二年级占38.3%,三年级占33.4%,四年级占9.9%;在学科分布上,文科占47.2%,理科占11.9%,工科占25.4%,农科占12.2%,艺术占2.0%,其他占1.3%。   二、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是整体健康向上的,他们热爱祖国、关注时政,关心民生、肯定善行,有较强烈的是非观念和道德观念,普遍认同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追求美好的理想生活,符合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各种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影响是巨大的,导致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复杂化、个性化、多元化。   1.大学生普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部分大学生持赞同态度。“对以‘社会主义荣誉观’作为我国社会生活的主流价值观念,您的看法是”,21.2%、60.1%的学生选择“非常赞同”、“基本认同”。54.4%的学生认为“马列主义没有过时”,43.1%的学生“同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说明大学生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具有较强的认同感,表现出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充分地说明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较高赞同,表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②理性爱国,关注民生,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热爱祖国,对祖国具有强烈的自豪感和归属感。绝大部分学生理性爱国、珍惜和平,在“您对国人拦截日本驻华大使汽车、拔走国旗的行为的看法”此题中,44.4%学生选择“非常愚蠢的行为,并非真正的爱国”,32.8%的学生选择“野蛮的行径,严重违背国际法,让国家蒙羞”。另外,大学生对于民生社会新闻、国家大事表示十分关注,选择最感兴趣的信息时,45.7%学生选择民生社会新闻,20.5%学生选择国家大事。在最关心的事件中,占前三位的分别是“社会就业与物价房价”63.5%、“中日关系、钓鱼岛局势”37.6%、“反腐倡廉问题”35.1%(见表1)。其中,大学生对“社会就业与物价房价”、“社会治安与综合治理”等社会民生问题的关注度非常高,说明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充分地关心社会民生,关注经济转型时期社会各阶层的发展。   表1 大学生最关心的信息项目(单位:%)   2.大学生价值取向趋向个性化、多元化。在“您认为人生在世应能”问题中,大学生选择最多的是“生活安排得多姿多彩”45.1%及“博得社会尊重”41.1%,第三是“为追求崇高理想不怕吃苦”39.5%。对于“您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44.0%的学生选择“提升个人素养”,37.5%学生选择“找更好的工作”。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显著增强,他们崇尚自由,追求个性和独立的人格,主张独立思考、自主判断和自我选择,不愿意充当顺从的角色。正如调查中反映,当代大学生以自我实现为主要价值目标和价值评价标准,向往自己才能的充分发挥,提升个人的素养才能,希望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3.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有较大影响。当今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随着思想的解放、社会的发展及中西文化的碰撞,传统的价值观不再独领风骚,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在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您认为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大学生的价值观”这一题中,46.0%的学生选择“已经多元化了”,38.4%的学生选择“比较混乱”。其中,我们调查了几种社会思潮对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评价(见表2)。
  表2 大学生对于几种社会思潮对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度的评价(单位:%)   大部分学生认为西方自由化社会思潮(59.8%)、拜金主义思潮(50.7%)对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影响最为显著,而新自由主义社会思潮、历史虚无主义社会思潮、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对当前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了较大影响,分别有43.6%、21.9%、16.9%的学生认为这三种思潮影响显著。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思潮极易对他们产生影响,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中的各类社会思潮,让大学生能够辨别良莠,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三、调查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1.个别学生缺乏政治敏感性,对党和国家政策方针关心不足。调查中发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仅有13.4%学生选择“很了解”,分别有40.3%、46.3%的学生选择“一般”及“不清楚”。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政治敏感性,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存在认识不足、缺乏了解的情况。   2.个别学生持消极的社会价值观,对他人和集体冷漠。少数大学生持有消极的社会价值观,他们对现实和将来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更多地关注自己,对他人、集体、社会表现冷漠,对个人价值日益看重,对与自己无关的事物毫不关心。部分学生对一些引起争议的社会道德缺失行为态度模糊。在“如果自动取款机出错给您带来一笔意外之财,您认为大部分人会”这一题中,25.4%学生选择“高高兴兴地拿走”,46.3%学生选择“很犹豫,不知道怎么处理”,只有28.3%的学生选择“立刻上交”。在“您是如何看待拾金索酬行为的”这一题中,43.9%的学生选择“那是个人选择,与我无关”,甚至19.8%的学生选择“认为这是应当的”。这说明我们部分大学生对于民生、民风,整个当前社会道德表现持消极态度,部分甚至大部分学生对社会荣誉观认识不明确,对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的社会行为表示冷漠。   3.一些不良的社会思潮、社会风气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较大。“您认为个人的价值观受什么因素影响最大”此题中,41.6%学生选择“社会风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中一些人焦躁疑惧、迷茫失落、拜金主义,社会心态产生失衡之势。传统规范和伦理道德遭受冲击,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竞争与压力日趋升温。这些大众情绪虽未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但却对大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反映到了校园。“您认为,在现在社会拜金、利己、崇洋、享乐”有49.0%学生选择“是价值观扭曲的表现”,有25.4%学生选择“是人之常情”、32.7%选择“是符合人性的”,57.4%选择“是大多数现象”。(见表3)近半大学生认为这些不良的社会思潮是价值观扭曲的表现,而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这些不良社会思潮“是符合人性”、“是人之常情”、“是大多数现象”,足以证明这些思潮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表3 大学生对一些不良社会思潮的看法(单位:%)   4.多数学生对于个别大学生价值取向表示不满。在“您对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状况”的问题中,60.7%的学生选择“不满意”,21.9%的学生选择“无所谓”,仅有17.4%的学生表示“满意”。这表明多数学生对现今个别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持不满意态度,也有部分学生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相关问题毫不关心,说明当前高校中的价值观教育还未落到实处,取得长足的效果。   四、几点建议   根据对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调查及分析,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功能。对大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促使大学生在面对社会转型所出现的种种新价值取向时,面对种种社会思潮冲击时,进行正确的鉴别和选择,吸取健康有利的价值观,坚决抵制有害错误的价值观成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引导大学生正确分析和认清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变化,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种社会思潮的实质和危害,为实践活动提供理论参考,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化认识。   2.创新方法大学生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方法。“您认为个人的价值观受什么因素影响最大”此题中,41.6%学生选择“社会风气”,33.0%学生选择家庭教育,仅有15.8%和9.5%的学生选择“学校教育”和“其他”。表现了现今的高校教育对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影响力度不足。“您认为现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作用”中,仅有9.1%、1.1%的学生认为“作用比较大”、“作用非常大”,表明现在高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作用不大,大学生群体对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极大的需求。   对大学生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必须加强,必须改进目前的工作方式,适应改革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您认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47.9%的学生认为“非常必要”。而且形式必须创新且结合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体系教育”,48.4%学生认为“应该联系社会实际”、45.7%学生认为“应该贯穿于日常教育之中”。高校应不断改革内容与方法、创新经验。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结合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联系社会与大学生思想的实际,以情助教,寓教与乐,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并贯穿于日常教育之中,努力提高核心价值体系的实效。3.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培养大学生良好价值取向并不只是高校和教育部门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因此需要整合各方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正如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在国家层面上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上要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上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应加强对社会舆论环境的建设,积极弘扬和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3]整个国家、社会及个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学生自身修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力量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必须要有健康、和谐的价值教育环境和正确、正义的舆论导向作保证。所以,必须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积极引导作用,力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注入时代的鲜明特色和蓬勃生机。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丰富多彩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才能真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做为文化知识较为丰富的青年群体,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他们的价值观蕴纳着独特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变化发展的趋势,是社会价值观发展的缩影和折射,关乎到国家、民族、学校教育、家庭及社会多方面的发展。因而,如何认识和探究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大学生价值观,值得我们每个公民思考。   参考文献:   [1]陈彦珍.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教育对策[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周祯宇.论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价值观嬗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理论观察.2008,(4).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大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关于宁波市思想道德建设的调研报告[R].   http:///ll_pd/sh/258.shtml.   作者简介:陈琦,女,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辅导员,助教;林钻辉,男,华南农业大学团委主任科员,讲师;周艳华,女,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