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看到人摔倒了,到底摔倒的老人该不该扶扶

  前段时间去法国开会,散会后,晚上下大雨,也不见雨要停的样子,只好冒雨走回宾馆,结果走到半路上,看见路边的树底下倒着一个人,因为下着大雨,路上没有别的行人,老人穿的衣服又是十分暗色调,很难发现,所以虽然路上车来车往,但竟然没有一个人看见有人倒在路边了,我走过去将他浮起来,其实也是参加会议的老人,80多岁了,身体不好,又下大雨,所以滑到了,身上全是泥水!  扶起来以后,路上的车辆一下子都几乎都停下来了,车上的人走下来,纷纷询问需不需要看医生,需不需要帮助,但老人十分固执,不去看医生,只想早点回宾馆,我只好把他扶回去,200多米的路,一开始别人以为我们是爷孙两个,后来发现一个是中国人,一个是美国人,都十分吃惊,还特意拿起我的参会代表证看了一番,发现的确是中国人后,他们都有些不可思议,好像中国人扶起老人是一件很难令人相信的事!后来,我把老人几乎是背回了宾馆,200多米的路,走了20多分钟才到,期间不停有车停下来,问需不需要帮忙,我觉得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现在,我们在中国的大路上不敢扶老人,老人和年轻人为了在公交车上让座,吵来吵去,还闹出人命,我们感到周围全是冷漠和敌意,不知道这世道怎么了?  老人回去后,给我发来了感谢信!当然,老人是美国工程院院士,可能也不能和大多数人的素质比,只是,我们国家的院士,一个个都副部级待遇,有人会晚上还一个人步行回去么?  
楼主发言:4次 发图:
  中国需要改变的地方还有很多。
  小广告好快  
  沉的快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纽约街头摔倒有没有人扶--百度百家
纽约街头摔倒有没有人扶
摘要 : 几个中国人在美国纽约街头测试摔倒后到底有没有人扶,他们选择了纽约华人区法拉盛、唐人街、华尔街、时代广场和纽约中央车站摔了一整天。
近几年媒体和网络上谈起颇具中国特色的公共事件比如地沟油、雾霾、往三聚氰胺里搀牛奶时,有个不言自明却又不敢广而告之的潜台词,就是这事儿发生在中国太正常了,咱不是还没发展到那阶段吗?欲言又止的那层意思是国外尤其发达国家不会这样。尤其是在街头摔倒有没有人扶,这事儿已经讨论了几年了,但愣是成了历久弥新的话题,今年还上了春晚,看起来全世界华人都担心一旦自己摔倒没人扶。
在国外街头摔倒后到底有没有人扶,背后的飞短流长和心路历程到底有何玄机。本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精神,身处世界之都纽约的几位好事之徒,为全媒体电视节目《美聊》 (微信号NYCMeiliao)做了个联合策划,选择了纽约华人区法拉盛、唐人街、华尔街、时代广场和纽约中央车站摔了一整天,总算摔出了些端倪()。
这几位好事之徒包括我本人,著名媒体人、美籍华人女作家高娓娓,还有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留学生张姝,纽约Holfstra 大学纪录片专业的邢璐负责拍摄。高娓娓成名已久,海内外粉丝无数,自己还运作着传媒公司,但一听要以身试摔测一下世道人心,劲头立马来了,生意的事情缓缓,马上积极参与策划实施;据她说心里有些忐忑,对有没有人扶她心里没百分百把握。而张姝,则是坚定认为人间自有真情在,“哪能没人扶?”
几个地点的选择也是精心安排,力图有些科技含量。华人聚集区法拉盛就是要看看同胞的反应、华尔街要看金融界高富帅基本道德情操是不是像“华尔街之狼”似的只知道纸醉金迷、弱肉强食,而时代广场是游人如织、谁和谁见了一面就天各一方的地方,帮不帮都不必难堪,而纽约中央车站,则是对乐于助人基本美德的“抗压测试”,平时扶一下没问题,但如果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可能会导致你耽误了火车,这个代价你会不会付?
在法拉盛开场摔时,大家心里最纠结,主要是那里到处都是中国同胞,不管有没有人扶,悲喜都和自己相关。在法拉盛,中国人多到英文成了少数语种,别说英文了,普通话都说不利落也能过一辈子。我不止一次在当地华人饭局上看到华人社区领袖信心满满高呼:“在法拉盛,我们就是主楼”。我赶紧问助理不是让我参加选举餐会吗,怎么听着像一帮房地产商?助理赶紧解释:主席台上在说我们就是’主流’, 不是‘主楼’。
张姝身先士卒,第一跤就摔了个“心里拔凉拔凉的”,过去很多人还真没人扶。接着是我,摔倒后身边过了10几个人,没人扶,后来一位满脸沧桑透着工人阶级气息的美国老先生伸手拉了一把,还问我要不要救护车。张姝摔倒没人扶可能因为技术不够成熟,而没人扶我更情有可原,主要是我不够帅,没被踩一脚就不冤。于是在我摔倒的同一地点,美女作家高娓娓身着红衣、佩戴墨镜高调登场,心一横,脚一软,扑倒在地。美女果然不同,迅速引起围观,待遇比我也高多了,旁边有大妈专门给围观人群打招呼:别扶别扶!
法拉盛选择的第二个地点是主干道“缅街”和41街交界处附近,有其特殊纪念意义。日晚9点,刚从中国黑龙江来美国的留学生姚宇在购物结束后,不幸撞上酗酒多日、负债累累、精神接近崩溃的西语裔移民克鲁斯(Cruz, Carlos S)。克鲁斯将姚宇拖入后巷,用一条金属管狠狠地敲打她的头部50多下,并将她强奸,奄奄一息的姚宇躺在血泊中伤重而死。周围人来人往,无人过问,甚至无人报警。该事件震动纽约华人社区,华语媒体连日推出重量级报道,华人社团也切实发起了“守望相助街头互助队”等组织,寄希望于整合华人社区、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本着“血浓于水”的一厢情愿,希望同胞相互支持帮助。
转眼4年过去了,在相同地点,我们又摔倒一把,结果是我摔倒无人扶,张姝摔倒无人扶,高娓娓摔倒一开始无人扶,后来扶起她的是讲英文的一位华裔女孩和她的美国男友。
后来的华尔街、时代广场、纽约中央车站几乎没有悬念,每个人摔倒5秒钟内都有人上来扶。扶起我的,问我要不要救护车。扶起张姝的,一直搀着她送到路边坐下;扶起高娓娓的就更过分了,一群人围起来问寒问暖,问是不是低血糖导致的晕眩,一位老太太赶紧拿出饼干让她吃,后来还感觉不够体贴,不知从哪儿弄来洗手液,让她手部消一下毒再吃。
中国城是纽约另外一个华人聚集区,本来没安排这一站拍摄。但在感受到法拉盛和华尔街摔倒后明显的区别后,拍摄团队内心不安但又特别不服气,特别想找到一些华人社区并不都是这样的证据,干脆直奔离华尔街不远的中国城多拍了一次,结果比法拉盛好些,两位美女旁边经过数人后终于有人扶,我没人扶。
差点出现意外的是在纽约中央火车站的一场,中央车站既是车站,又是一个公共艺术馆,集浪漫、高贵、刺激、神秘、不确定感于一身,比如它有全世界唯一的“吻室”即“巴尔的摩候车室” (Baltimore Room),中央车站初建时,从西海岸到东海岸的火车非常之少,远道而来的乘客们在下了火车之后就是在The Biltmore Room,与迎接他们的至爱亲朋们拥抱接吻。
精彩瞬间来自高娓娓摔倒在大厅里被众人关怀备至后,一位帅哥还走过来轻声问她,要不要他陪着坐一会儿,确保没问题了他再离开。娓娓好像被击中了,隐隐流露出让摄制团队先走的意思,被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多部红极一时的影视剧在纽约中央火车站取景,既有《绯闻少女》这样的轻喜剧,也有《教父》、《情枭的黎明》、《黑衣人》和《绝地战警》这样惊险万分、福祸一念间的作品。作家通常都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中间的界限薄如蝉翼,最厚也厚不过一层口红,我们为娓娓把好了这一关。
整个拍摄完成后,也发现了一些规律。以我为代表的中年男人,摔倒没人管,也不会管摔倒者的死活,在所有地点尤其是华人区最后扶起摔倒美女的,连一个中年男人都没有。这个年龄段的男人,压力大,心也硬。从摔倒者身边走过的中年男人,面色冷漠、阴沉居多,看到有人摔倒不但不扶,还皱起眉头,迅速离开,好像我们摔倒对不起他了。
另外美女要清醒,街头摔倒的机遇如同职场。又年轻、又漂亮、说话办事又得体的女生人人都愿意给你锦上添花。但你真要栽跟头时,看客的热情和兴奋远远超过对普通吊丝男。吊丝男当然应该倒霉,没有悬念也就没人注意,我摔倒在地上就没人扶,也没人关注;但美女摔倒后,按张姝的说法是“迅速散开的速度比我倒下还快”,但看客发现和自己无瓜葛后迅速聚拢围观,估计1000个围观者心里就有1000种剧情。
还有比较有意思的就是《华尔街之狼》描述的纸醉金迷和弱肉强食和我们发现的乐于助人也不矛盾。华尔街高富帅搞起金融危机来让全世界为他们设计的金融骗局买单,那叫“高级黑”,但面对身边突然有人摔倒,他们的第一反应是马上施以援手,那个瞬间不假思索的反应就是道德底线。这再一次印证了一条,有钱人的道德底线不比穷人低,无聊文人杜撰出来为富不仁的谎言大多是用来自欺欺人的。我周围的信仰坚定者经常引用用圣经上说的“富人想进天国比骆驼穿过针眼都难”来自我安慰,但如果穷到连跟针也买不起的话,针眼大如天安门城楼也是白搭。人人都有道德底线,但有钱人的平均底线好像比穷人高些。所以节目做完后我鼓励身边的女生们,找男朋友记住一句话,妹妹你大胆往钱走!
当然娓娓作为当年在纽约警车屁股后头追了多年的资深记者,对不扶也有靠谱的解释,比如社会福利、保险制度、移民身份等都会影响人扶不扶的决定,不扶的人未必是坏人,在我们的节目里有精彩的论述,当然我心里仍有未解之迷,那些不假思索赶紧扶起摔倒路人的,为啥没想着先查一下保险?
为了给一个颇具争议的社会现象提供丰富的视角和解释,我们纽约媒体人花了血本做了一次测试,当然,面对那些赶紧将我们扶起而且关怀备至的人们,我们多少心里有些歉疚,尤其在中央车站扶起张姝的美国老太太,说”you scared me to death” (你要把我吓死了)。但为了完成这份能让更多人受益的公共服务,这是我们能找到既不人云亦云、又不过分的折中方法。希望不就的将来,这种测验不管在遥远的祖国还是身边的华人社区,已经完全没有必要。据领导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令人困惑的是虽然醒了但没有耽误万众一心要一起做梦的决心,社会和人一样,最怕半梦半醒中前行。中医理论说失眠梦多是肾虚,我对一切令人肾虚的口号都不感兴趣。摔倒有人扶,就是我的中国梦,我的华人梦。
作者简介:
黄天波,资深传媒人,现任华尔街多媒体首席运营官、《南华早报》专栏作家、《美聊》创办人、总策划兼主持人。黄先生先后任职新华社总社、CNN全球总部、新加坡新传媒集团、北美麒麟电视等;2003年担任纽约广告节电视创意大奖评委,CNN任职四年间报道全球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如亚洲非典、伊拉克战争、哥伦比亚号坠毁、美国总统大选、教皇保罗二世葬礼、阿拉法特葬礼、印度洋海啸,并参与策划实施CNN&特别节目&“聚焦中国”。黄先生于2005年获得美国电视新闻界顶级奖项:阿尔佛雷德o杜邦o哥伦比亚大学电视新闻奖(Alfred&I.&duPont-Columbia&University&Award)&以及“皮博迪奖”(Peabody&Award).&
微博:黄天波纽约客
微信二维码:
阅读(136289)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还可以输入
推荐文章RECOMMEND
五十度灰的畅销掀起了虐恋游戏高潮。虐恋真的来了?
阅读(13万)
韩半岛的绝大多数岛民们没有过自发的反抗日本统治,实际上唯一反抗过的就是所...
阅读(3907)
最新文章NEW
热门文章HOT NEWS
中国离通货紧缩很近吗?NO调查:你看到陌生人摔倒 是怎么想的?会扶么?
来源:楚天金报
1.如果陌生人摔倒你会扶么?
2.你摔倒的时候别人扶过你么?
3.碰到陌生人摔倒你会&&?
冲上去立马扶起
自己不扶,打120或110求助
不扶、围观、笑话
4.陌生人摔倒不去扶的原因是什么?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怕会让伤者更严重
  据新华社电 日前,IBM深圳公司一名年仅35岁的女项目经理突然倒在了深圳一个地铁口的台阶上,近50分钟后被到达现场的120急救人员认定已死亡。家属26日前往当地公安部门观看监控视频后提出质疑,认为地铁工作人员未及时采取措施,导致女子死亡。
(责任编辑:UN641)
原标题:女白领地铁口猝死 7路人视而不救
公务员的命根,百姓的鸡肋。[]
数字之道:
新闻当事人:
主演:唐嫣/李易峰/舒畅/陈伟霆/黄明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
主演:周迅/黄晓明/隋棠/谢依霖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TFboys《快乐环岛》
李冰冰质疑冯小刚偏心
刘欢组挑战限时创作
冯绍峰谈与倪妮恋爱事
艾伦曝《五十度灰》片段
张晓龙美容大揭密
奇幻执念师触摸未来
一路惊喜互秀激情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社区热帖推荐
太无语了!……[]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您的位置:
广东分社新闻热线 日: 夜:
看国外如何解决老人跌倒“扶不扶”难题
2月1日16点30分左右,浙江玉环县1名老人在公路中间摔倒,期间有车辆和行人不断经过,但都只是看看,并没有人去搀扶老人的意思。在这期间1名和老人认识的老年女氏经过,她当时叫了他几下,没反应,就去老人家中找人帮忙,等她回来的时候老人已被轿车碾压,最终抢救无效死亡。(2月4日新华网)
表面看上去,这又是一起典型的“扶不扶”事件,但随着老人所在村主任的一番话,让这起事情有了其他的意味。按照村主任的说法,这位老人喜欢酗酒,醉酒之后会发酒疯耍无赖。而且他之前曾经多次摔倒,被人扶起来之后,曾说是别人推倒他的,要别人赔钱。久而久之,附近认识他的人,就没人再敢轻易扶他了。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即便知道他有摔倒讹人的先例,难道就是我们不予搀扶与救助的理由?我们不妨来看看国外一些国家在对待“扶不扶”问题时,又是如何处理和解决的。
对救助别人的行为,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制定的法律中都有相关的条款予以保障。这些法律条款都是在紧急状态下,为救助者因其无偿的救助行为给被救助者造成某种损害时免除责任的法律。制定法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豁免见义勇为者在一些特定情况下的责任,鼓励见义勇为。加拿大一些省的法律也规定,施救行为对一般疏忽造成的伤害不担责,也同样是为了鼓励见义勇为行为。
相反,对于那些见死不救的行为,很多国家都会给予严厉的惩罚。比如法国刑法就规定,当他人遇到危险而没有提供必要的救助,可被处以6年监禁和相当于70万元人民币的罚款。意大利刑法规定,对见死不救者处以最高1年的有期徒刑或相当于2.26万元人民币的罚款。《意大利公路法》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司机必须马上停车对公路上的受伤者实施必要的救助或通知警察,如果没有履行救助义务使受伤者伤势加重或死亡,则吊销驾照1~3年,并给予刑罚制裁。
新加坡的法律则完全站在保护施救者权益的立场上出发作出规定,如果被援助者在事后反咬一口,诬陷当初救援自己的人,则须亲自上门向救助者赔礼道歉,并施以其本人医药费1至3倍的处罚。对于影响恶劣、行为严重者,则以污蔑罪论处。
令人欣喜的是,广东在2012年已经出台了《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对见义勇为的行为给予法律上的保障,国内其他地方可以借鉴学习广东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苑广阔)
图片新闻    |
 新华智库
 新华视角
新华社记者看广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人摔倒该不该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