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员工作总结一的两图,总结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2014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
编辑点评:
本文是2014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的整理,本文章是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的专题复习,在文中为大家罗列了考试重点难点,易错点及有详细解析的习题练习。欢迎大家参阅~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一、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欧洲联盟
(1)欧共体:A.背景:文艺复兴以来西欧国家相似的文化传统;欧洲国家对近代以来不断发生的冲突和战争的反思;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特别是面对①美苏两极格局,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B.过程:1951年,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在巴黎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7年六国签订《②罗马条约》,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欧共体的成立,大大增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
(2)欧盟: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署了《③欧洲联盟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和政治实体过渡。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④欧元正式问世。欧盟在经济领域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2.北美自由贸易区
(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于西欧、日本实力急剧增强,美国在国际经济中的绝对优势地位面临挑战。
(2)建立:1992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了《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影响: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加强了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往,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目前,美国正积极推动把北美自由贸易区扩大到整个美洲,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自由贸易区。
3.亚太经合组织
(1)背景: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经济⑥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影响下,亚洲太平洋地区也开始谋求建立经济合作组织。
(2)建立:⑦1989年,澳大利亚等12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3)中国加入时间:⑧1991年。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的名义加入。
(4)影响:亚太经合组织自成立以来,在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金融稳定和改革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三个方面都取得了成就。
【易错扫描】
(1)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根本原因不是美苏&冷战&的威胁,而是欧洲各国经济发展与经济联系的需要。
(2)欧洲经济一体化起步于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正式成立,而不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正式成立。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性质是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
【归纳总结】
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主要出现在欧洲。(2)第二阶段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方面,欧洲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经济集团也纷纷出现。(3)第三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至今,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掀起了新的浪潮,进入了较为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时期,出现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三大区域经济集团。
【对比分析】
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不同之处:(1)性质不同:欧盟是一个经济政治联盟,而北美自由贸易区各成员国之间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2)成员不同:欧盟主要由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组成,北美自由贸易区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
【知能拓展】
亚太经合组织的特点: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是论坛性经济组织;其合作方式基于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具有强制性;其合作的程度比较低,而其他经济联合体为非论坛性的经济合作组织,通过制定共同的规则章程约束各成员国必须共同执行,联合程度高,尤其是欧盟。
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
(1)主要原因:从新航路的开辟开始,特别是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扩大,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开始增多;二战以来,交通、通讯技术迅速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⑩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2.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
(2)宗旨:世界贸易组织通过多边贸易,促使各成员国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使各国通过贸易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但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压力
【易错扫描】
(1)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占绝对优势。
(2)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而不是全球一体化,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是同一概念的两种说法。
【推敲细节】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1.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说:&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惬意的。有一个法国、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和一个英国,而美国可以利用他们来相互反对&这表明当时他意识到要( )
A.实行西欧统一自主的政策
B.彻底消除西欧国家间的矛盾
C.启动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
D.确立法国在西欧的主导地位
注意题干时间&1963年&。欧洲经济一体化在此之前已经开始,故C项错误。而B、D两项在材料信息中不能体现。
2.&它成立之初,就拥有3.6亿消费者,国民生产总值总计超过6万亿美元。它是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它最显著的特征。&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从材料信息&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它最显著的特征&,可以看出这一区域组织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且人口较少,只有3.6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符合此特点的只有C项。
3.一对西方夫妇曾在《CITY》杂志上抱怨,去年圣诞节他们专程钻进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以为跑到中国西南这偏僻的一角来就可以躲过满世界的圣诞老人、圣诞树,结果还是未能逃脱。在大峡谷的小旅馆里他们又撞上了圣诞老人。以上材料最能说明( )
A.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影响
B.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的影响
D.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其反映的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商品、资本、劳动力、技术、国际贸易等的流动性大大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核心突围 技能聚合
一、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其表现在哪些方面?应该如何评价?
1.定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2.表现:国际贸易增加,世界市场扩大,国际分工日趋成熟,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
对世界: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对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国家最大受益者
对发展中国家: 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利于开拓国中国家 际市场;但是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
材料一 1975年,日本千叶市川崎炼铁厂将严重污染的铁矿石厂转移到菲律宾。这个事情在当时的日本被认为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污染转移到其他国家,不致危害本国公民,又有充分理由向世人宣称,这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赚取外汇和工人就业的机会。
&&赖余贵《污染转移与生态殖民》
材料二 2005年12月,香港承办世贸部长会议,全球几千名反全球化人马随之纷纷杀到,用特区政府的话叫做&展现世界示威文化&,有人说反对已经&全球化&。
&&点击查看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相关下载:
你可能还感兴趣的相关文章
随着寒假的尾声,我们又开始进入到新的一轮积极备考中了。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2015年相关的高考备考全面指导,分享给各位考生,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复习,积极备考,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备考指南吧!
最新2015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信息由提供。
CopyRight & 沪江网2015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
  近几年,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已成为高考的一种重要的补充形式,日益受到考生、社会..
定价:¥45.00
优惠价:¥45.00
&&本系列丛书以教育部制订的最新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难)》为指导,以《普通..
定价:¥22.00 优惠价:¥22.0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湖北省监利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导学案:学案29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书利华教育网)&&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因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1.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合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3.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问题思考】想一想 欧洲一体化进程有何特点? 议一议 与欧盟相比,北美自由贸易区有怎样的特点? 想一想 我国进出口贸易统计表(单位/亿元),由此看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年份出口进口19789810919895255911991719638199615101398199718271424200222722037辨一辨 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议一议 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考点一 经济区域集团化1.图一是一幅政治漫画,它表明二战后欧洲走向一体化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图一2.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什么实质问题? 3.结合图二分析,欧盟的形成和发展对欧洲和世界有什么重大影响?图二 美、日、欧盟经济三足鼎立漫画 4.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茂物宣言》规定:进一步减少相互间的贸易和投资壁垒,促进货物、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你认为,这项规定对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5.美国著名零售企业沃尔玛公司20世纪90年代进入墨西哥时非常困难,今天沃尔玛公司在墨西哥的分店超过600家。沃尔玛公司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三 考点二 经济全球化1.据统计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90%是由跨国公司控制。可见,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趋势中扮演着什么角色?表格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的增长时间数额(亿美元)1980年5201997年40001998年 2.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 3.图四、图五、图六说明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何种趋势?图四 福特汽车的全球化生产网络图五 漫画《资本的跨国运动》图六 1960年至2002年间贸易占世界GDP的份额翻了一番 4.有人欢迎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因为他们认为全球化是能够带来幸福的“馅饼”。也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陷阱”。你怎样看待“馅饼”与“陷阱”说?精讲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强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较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与被动地位。故从不同角度看待经济全球化,便产生了“馅饼”与“陷阱”说。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世界贸易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虽然经济全球化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总体来说,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只要世界各国携手发展,就能够达到共同繁荣与稳定。 一、选择题1.欧盟建立的背景是( )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经济竞争日益加剧B.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且相互间消除了贸易障碍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使欧洲国家感受到竞争压力D.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使欧洲各国急欲联合自保2.“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意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于是,欧洲开始采取措施改变上述局面。这些措施始于( )A.煤钢共同体B.欧洲共同体C.欧洲关税同盟D.欧洲统一大市场3.2010年2月,欧盟连续三次召开重要会议,讨论如何应对希腊债务危机给欧元区带来的影响。建立欧元区是欧洲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欧元启动于两极格局解体后 ②欧元区的形成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的完成 ③欧元的使用有利于欧盟经济的发展 ④欧元的使用引发了希腊等国的债务危机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③4.英国一家杂志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个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欧盟军队、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大家高唱‘快乐颂’曲调,歌词的意思其实是‘永别了,不列颠!’”这段文字反映了英国对哪一趋势的消极态度( )A.经济全球化B.欧洲一体化C.世界多极化D.贸易自由化5.下图体现的是一个地跨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区域性的国际经济组织是( ) A B C D6.据统计,世界贸易组织144个成员国中,有90%以上的成员属于不同形式和区域的经济组织。为顺应潮流,中国和东盟作出了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决策。这表明当代世界( )A.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B.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C.市场竞争激烈化D.商品结构复杂化7.阅读图表,下列选项中与图表所呈现的信息,最准确的是( )1998年越南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以来经济年均增长率2006年对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的出口额占越南总出口额的比率2006年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在越南的投资占外国总投资的比率7%70%73%A.越南在亚太经合组织中地位重要B.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一把双刃剑C.亚太经合组织重视对越南投资D.区域合作对越南经济发展推动巨大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解决温饱需要130亿美元,而欧美每年饲养宠物的支出为17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妇女正常生育需要120亿美元,相当于欧美妇女每年购买香水的费用;年发明治疗热带传染病新药仅有13种,而同期却发明了1223种减肥新药。”上述这些材料表明( )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巨大 ②全球经济资源没有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 ③只要发达国家实行节约就能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④加快发展中国家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题号12345678答案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不少跨国公司,他们在原料最便宜的地方采购原料,到劳动力价格最低的地方加工产品,然后再销往全球其他地区,以获取最大利润。这样做的后果是,发达国家将本国不允许设立的工厂和生产的产品,特别是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工厂和产品,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以达到将污染转移出国,以及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赚钱的双重目的。材料二 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世界经济陷入困境,国际贸易迅速萎缩,在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正蠢蠢欲动。美国国会众议院在2009年1月底正式通过奥巴马政府的巨额经济刺激方案时,夹带了一条“购买美国货”的附加条款,规定刺激方案扶持的工程项目只能使用美国产的钢铁。材料三 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从日,中国政府正式提出申请要求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方地位,到中国正式入世经历了15年的谈判,黑头发谈成了白头发。――以上摘自《世界现代史》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这种特点将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解决经济危机的主要措施。
(3)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问题上,中国政府坚持既要争取,又不放弃原则的立场。试结合材料三及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说明中国采取这种立场的原因。
C.亚太经合组织重视对越南投资D.区域合作对越南经济发展推动巨大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解决温饱需要130亿美元,而欧美每年饲养宠物的支出为17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妇女正常生育需要120亿美元,相当于欧美妇女每年购买香水的费用;年发明治疗热带传染病新药仅有13种,而同期却发明了1223种减肥新药。”上述这些材料表明( )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巨大 ②全球经济资源没有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 ③只要发达国家实行节约就能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④加快发展中国家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题号12345678答案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不少跨国公司,他们在原料最便宜的地方采购原料,到劳动力价格最低的地方加工产品,然后再销往全球其他地区,以获取最大利润。这样做的后果是,发达国家将本国不允许设立的工厂和生产的产品,特别是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工厂和产品,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以达到将污染转移出国,以及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赚钱的双重目的。材料二 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世界经济陷入困境,国际贸易迅速萎缩,在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正蠢蠢欲动。美国国会众议院在2009年1月底正式通过奥巴马政府的巨额经济刺激方案时,夹带了一条“购买美国货”的附加条款,规定刺激方案扶持的工程项目只能使用美国产的钢铁。材料三 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从日,中国政府正式提出申请要求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方地位,到中国正式入世经历了15年的谈判,黑头发谈成了白头发。――以上摘自《世界现代史》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这种特点将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解决经济危机的主要措施。
(3)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问题上,中国政府坚持既要争取,又不放弃原则的立场。试结合材料三及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说明中国采取这种立场的原因。 学案29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答案解析问题思考想一想 (1)由武力统一到和平统一。(2)由经济一体化走向政治一体化。(3)经济一体化由局部到整体展开。(4)规模由小到大。议一议 (1)与欧盟不同,北美自由贸易区并不是一个经济和政治联盟,贸易区成员国之间虽然享受减免关税的待遇,但没有形成关税同盟,它们之间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2)欧盟主要由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组成,而北美自由贸易区则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想一想 进出口贸易总额迅速增长,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对外贸易中处于顺差的地位,且贸易顺差越来越大。辨一辨 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中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从而产生了经济区域化的趋势;经济区域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议一议 (1)它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2)对发达国家来说,他们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最大的受益者。(3)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在总体上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劣势。从机遇看,它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从挑战看,由于发展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的落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课堂活动区考点一1.走向联合,摆脱美苏两极格局的威胁,重新崛起。2.欧洲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3.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三足鼎立局面,推动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欧盟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4.促进各成员国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的协调发展。5.随着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和发展,各种贸易障碍逐渐取消。考点二1.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2.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3.图四反映生产的全球化;图五反映资本的全球化;图六反映贸易的全球化。总体上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课后练习区1.A 2.A 3.D 4.B 5.D 6.B 7.D 8.A 9.(1)特点: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根源: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影响:有机遇:可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加入到世界经济的循环中去,以发展本国经济;有挑战: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2)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实行货币贬值,促进本国商品打入他国市场;采取措施刺激本国经济发展。(答出两点即可)(3)加入世贸组织符合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所以我们要积极加入;但是,我们要保证我国经济安全、经济独立,所以要坚持原则。
亲!请或新用户?
按教材找资料
版权声明:1、本站资料大部分为网络收集整理、购买、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本着友好方式发邮件给我们,我们均无条件删除。无共享精神者,也请勿使用本站资料!2、部分资料为收费会员下载,目的促进资源共享,您可以通过提供原创或自编资料获取。如有任何因为资料搞事者或者勒索本站者,本站将坚决奉陪。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精品】人民版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教案
下载积分:76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1:23:1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精品】人民版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教案.DOC
官方公共微信  第二十三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当前位置:>>>>>>>>>>>>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过程。
区域经济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围绕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重点介绍了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整体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脉络和主要趋势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依据课标在操作层面上应将“欧洲联盟”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而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作为教学的两个辅点内容,力求在一个中心上深入,在两个辅点上拓展。本单元教学内容和义务教育初、高中历史和高中政治的联系比较密切。要利用旧知识的回忆,借助世界政治地图,深化认识,提高概括能力。同时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的一个热点问题,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主体作用;在网络上也有很多相关的图文资料,便于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辅助教学,学生也搜集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因此本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辅以多媒体创设情境、问题诱导、辩论和讨论等教学方法。
建议教师首先释题,使学生认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概念: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随着世界政治和军事局势的日趋缓和,国际竞争的焦点逐渐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各大国为了增强实力,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中的地位,都不失时机地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本课引言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署,引出了本课重要内容──欧洲联盟。建议教师通过引言内容提出问题,如荷兰首相吕贝尔斯所说“这一时刻”是指什么?为什么说具有历史意义?从而导出“这正是我们这堂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此外,还建议教师在充分利用引言信息的基础上补充相关史料,为学生创设情境或引发兴趣。
一、第一目“欧洲联盟”。欧洲联盟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经济集团,它不但是经济实体,也是政治实体,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合作内容囊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本目主要解析了欧洲联盟的诞生和发展,概述了欧洲联盟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角色和作用。关于欧共体的知识,《历史1?必修》讲过,必修2重点是介绍欧洲联盟的形成过程。
1.欧洲联盟的原因
在冷战存续期间,西欧国家在美国的援助下走出战争创伤,但已经无法恢复到战前的国际地位。西欧国家为了自强,开始走向一体化的道路。教材用两个自然段,介绍了欧洲联盟的原因,建议教师从可能性和必要性两个角度引导学生理解,适当迁移《历史1?必修》的相关知识。
(1)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2)近代欧洲各国的冲突和战争不断,给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激起人们对欧洲统一的愿望。
(1)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沦为二三流国家,为了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2)战后美苏在欧洲的“冷战”使欧洲各国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
(3)法、德两个宿敌大国的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
2.欧洲联盟的过程
(1)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标志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同时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步伐,1958年,六国签署《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罗马条约》在序言中开宗明义地强调它的目的是:消除分裂欧洲的各种障碍,加强各成员国经济的联结,保证它们的协调发展,在欧洲各国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盟的基础等。与一般国际条约不同,《罗马条约》是无期限的,而且没有规定退出条约的程序,却有欢迎其他欧洲国家参加共同体的条款。这表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倡导者要把六国共同体看作是一个更加广泛的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基础和起点。《罗马条约》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最初的成员国是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英国、爱尔兰、丹麦、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先后加入,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建议教师利用教材插图《欧盟25个成员国示意图》,首先使学生对欧共体成员国形成准确的空间概念。其次,补充相关史实,加深学生对欧共体经济一体化建设的认识。
(2)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使该组织朝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的方向大大迈进一步。1993年欧盟成立,2002年1月1日正式启用欧元。
建议教师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欧盟会旗》、《欧元》、《欧盟25个成员国示意图》,帮助学生加深对欧盟情况的了解。师生共同探究欧元诞生的意义:一方面,欧元启动将有效地消除区域内贸易和资本流通的汇率风险,降低区域内的交易费用,使商品、资本、人员、服务往来更有效益,有利于欧元区国家和欧盟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欧元的问世,淡化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概念,促进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有利于加深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
(3)欧洲联盟的意义
对欧洲: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利益;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对世界: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对中国:欧盟的关税、规则、壁垒,包括手续都是统一的,中国如进入其中一国,也就进入了欧盟各国,减少了入关和流通成本。同时,欧盟各领域都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这对中国不利。政治上,中、欧在国际上能更多地进行合作,有效地牵制单边主义。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完成小结:从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欧洲的联合有哪些实质性的变化?性质上: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内容上:由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
二、第二目“北美自由贸易区”。教材首先介绍了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的原因、成立的时间、合作的内容。随后叙述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意义。建议教师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读图,进入情景。
1.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的原因:
(1)欧共体日益成熟、亚洲的经济区域化也已开始起步。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西欧与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
(2)美国认识到,要与西欧、日本角逐,攫取世界经济主导权,必须组建以自己为核心的区域经济集团。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2.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布成立。
3.合作内容:
协议规定三个国家在15年内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障碍,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回放】,拓宽学生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内容的理解。建议教师引导学生用列表等方式比较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异同,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历史问题。北美自由贸易区并不是一个经济和政治联盟,成员国之间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欧盟主要由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组成,而北美自由贸易区则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
(1)取消贸易壁垒,进行公平竞争、促进合作,增加就业。
(2)促进经济交流和互补以及各自经济发展。
(3)推动其他美洲国家意识到经济联合的重要性。
(4)依然存在问题。在这三个国家中,美国的经济实力远远高于其他两国,因而在集团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对墨西哥而言,民族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三、第三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地区指太平洋沿岸各国,包括南北美洲濒临太平洋的国家、太平洋内岛国、大洋洲及亚洲东部各国和地区。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区域性合作组织。
本目介绍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宗旨、同中国的关系以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的意义。
如若条件允许,建议教师可以播放《百年百事──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与发展》的视频资料,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1.原因:亚太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联系加强;在经济区域化趋势推动下。
2.成立:1989年1月,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问韩国时提出“汉城倡议”,建议召开亚太国家部长级会议,以讨论加强经济合作问题。经与有关国家磋商,1989年11月5~7日,澳、美、日、韩、新西兰、加拿大及东盟六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首届部长级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3.宗旨:1991年11月《汉城宣言》正式确定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为“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间贸易壁垒”。APEC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本区域国家和地区加强多边经济联系、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织之一。
4.同我国的关系:我国作为主权国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台湾和香港作为地区经济分别以“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的名称同时加入APEC。自1991年加入APEC以来,中国全面参与APEC的各项活动,并于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9届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为APEC的合作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提高了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能力。
(1)APEC成立以来,为各成员提供区域经济、科技、贸易和发展等方面多边合作的机会,交流各成员在这些领域内的经验,促进本区域的共同发展。
(2)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之间存在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对其发展有一定影响。
建议教师利用教材插图《2000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和【历史纵横】引导学生思考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性质和作用。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比较: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异同?可以从建立的时间、主要成员国、范围、合作领域、意义、共同作用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此锻炼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小结:探究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多媒体展示:欧盟会旗、北美自由贸易区会旗、亚太经合组织会标,引发兴趣与思考。
这三个都属于经济区域集团,思考什么叫经济区域集团?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之上,总结归纳:经济区域集团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而欧洲联盟是目前世界经济中最为成功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
一、欧洲联盟
学生结合阅读教材第一目之后思考下列问题:
①二战后西欧国家开始一体化进程的原因是什么?
②为什么曾经视为仇人的法德两国能够密切合作?
③欧盟的建立和发展可分为几大步?
④英国为什么直到1973年才加入欧共体?
⑤欧洲一体化的意义如何?
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上问题,并派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鉴于学生在必修一中已经了解了欧共体的形成,所以通过问题诱导加多媒体动态地图演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欧盟建立整个过程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欧盟的建立和发展对欧美关系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宏观评价欧盟。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多媒体展示:北美自由贸易区会旗和地图,使学生形成准确的空间概念。
学生结合阅读教材第二目之后思考下列问题:
①美、加、墨三国为什么要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的进程怎样?
③观察地图思考,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间经济实力是否存在差异性?你能否从各自经济实力差距的角度分析该经济集团对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在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予以点评,补充完善。
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播放《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与发展》的视频资料,学生边观看边思考: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作为一个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地跨亚洲、大洋州、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该组织是何时何地成立的?其宗旨和目标怎样?其自成立以来取得了怎样的巨大成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重点点拨。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你能否结合实例谈一谈,APEC就在我们身边?
小结:比较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之间在成员国的差异与合作领域两个方面的异同。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导入新课
首先,利用多媒体演示: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伴随着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维克多?雨果的理想已经变为现实。
其次,利用多媒体演示:欧盟的主要成员国、反映欧盟主要国家景观、风情的典型图片、欧盟的旗帜,背景音乐为欧盟的盟歌《欢乐颂》序曲,以此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主题。
设问:看到一张张美丽的图景,听着悦耳的欧盟盟歌,你有何感受?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小结。确实感觉到一种欢乐、激动和齐心协力的氛围,正如教材上提到的荷兰首相吕贝尔斯说:“对欧共体的三亿多人民来说,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令人满意和充满希望的时刻。”那么欧洲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联合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案例二 在介绍欧元的诞生和意义时,教师设置如下情景,引导学生理解。
2002年1月1日,是3亿欧洲人值得纪念的历史性日子。从那天起,不管他们讲德语、法语、葡萄牙语、荷兰语,从口袋里掏出来的都是同一种货币──欧元现钞。
多媒体演示:欧元纸币的正、反面图样。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设置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
(1)欧元纸币的图案有何寓意?
纸币正面图案由门和窗组成,象征合作精神;背面是象征联系纽带的桥梁图案。纸币上的建筑图案样式既有古典式、罗马式也有哥特式等建筑风格,折射出欧洲文化传统的深厚积淀。
(2)欧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世界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欧洲从欧共体转向欧盟,欧洲统一步伐加快。
(3)欧元的使用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民众心理?
欧盟的普通百姓从欧元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欧元将增强欧洲人的欧洲意识,成为欧洲实现政治一体化的催化剂。
(4)欧元的诞生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学生自由发言:启用欧元将使所有成员国的经济受益,促进了欧洲的繁荣和稳定,也有助于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对于企业而言,欧元将减少企业成本和简化跨边境贸易。对于消费者而言,欧元将促进竞争,使可选择的商品品种和服务增多,并使价格稳定,利率降低。对于旅行者而言,因为取消了货币兑换的费用,旅游将更为便宜、方便。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你认为,这项规定对于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解题关键:贸易自由化是亚太经合组织进程的核心内容
思路引领:①亚太经合组织的特点②实现贸易自由化产生的作用
答案要点:从发展目标看,可以促进以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两个轮子相互作用,并行推进;推动各成员之间加强合作和更广泛的经济交流;促进各成员体争取在更多的领域消除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建立更加开放、透明和稳定的投资环境,加快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程;促进亚太地区经济繁荣与持续发展。
【探究学习总结】
简述欧盟成立的过程及其作用
解题关键:欧盟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思路引领:①欧盟成立经历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②从政治、经济多领域,多角度考虑其作用。
答案要点:欧盟成立经历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欧共体的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建立──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欧元诞生──欧盟进一步扩大和深化。
对欧洲: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利益;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对世界: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试从上述国家的态度,分析发展中国家加入区域经济集团的利弊。
解题关键:区域经济合作并不只是享受利益,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思路引领:①结合必修1的国际政治多极化的内容拓宽视野。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答案要点:
利:①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短缺问题。
②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外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③有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就业问题,同时促使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
④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拉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弊:①使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②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并承担着较大的金融风险。
③发达国家将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以及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使其良好的自然环境受到污染。
郝志红 中央工艺美院附中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节录
1957年3月25日签订于罗马、1958年1月1日开始生效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简称“罗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了共同体的目标是:“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和各成员国经济政策的逐步接近,在整个共同体内促进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不断的和平衡的扩张,日益增长的稳定,生活水平的加速提高以及各成员国之间更紧密的关系。”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条约的第三条规定了共同体的十一项任务:
(1)在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的进口和出口关税和数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的一切其他措施。
(2)建立对待第三方国家的共同关税率和共同的贸易政策。
(3)在各成员国之间,废除阻止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
(4)建立农业方面的共同政策。
(5)建立运输方面的共同政策。
(6)建立一种体制以保证在共同市场中竞争不受到破坏。
(7)应用一些程序使成员国的经济政策能得到协调,并纠正它们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8)在共同市场发挥作用的必要限度内,使成员国各自的国内法律趋于一致。
(9)建立一笔欧洲社会基金以便增加工人就业的机会,并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10)设立欧洲投资银行,以便通过新财源的发掘而有利于共同体经济的扩展。
(11)使海外国家和领地与共同体建立联系关系,以便增加贸易并共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上述共同体的十一项任务中,第(1)、(2)两项是建立关税同盟的主要措施,再加上第(3)项任务的实现,就可以建立一个共同市场。第(4)到(11)项,可以看作是巩固和发展共同市场的一系列主要政策。
罗马条约第九条第一款规定:“共同体应以关税同盟为基础,关税同盟涉及一切商品交换,包括在各成员国间废止进口税和出口税,以及具有同等作用的一切捐税,并在同第三方国家的关系上采取共同的关税率。”
──选自沈骥如著《欧洲共同体与世界》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亚太经合组织的行动准则
执行茂物宣言的大阪行动议程,于1995年11月19日由亚太经合组织部长非正式会议
通过。其第一部分《自由化和便利化》规定的第一项《一般原则》,表达了亚太经合组织的行动准则。
A.一般原则
下列一般原则将适用于行动议程下整个APEC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以达到发达经济体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经济体不晚于2020年实现自由和开放贸易与投资的长远目标。
APEC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将是全面性的,涉及实现自由和开放贸易与投资长远目标的所有障碍。
2.与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一致性
APEC行动议程范围内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措施将与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相一致。
APEC经济体将努力确保其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总体可比性,并考虑到每一个APEC成员已达到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总体水平。
4.非歧视性
APEC经济体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过程中将在它们之间实施或努力实施非歧视原则。
亚太地区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结果将不仅仅是APEC经济体之间,也将是APEC经济体与非APEC经济体之间障碍的实际减少。
每一个APEC经济体将确保各自的、将影响APEC经济体之间货物、服务及资本流动的法律、规章和行政程序的透明度,以便在亚太地区建立并维持一个开放和可预测的贸易与投资环境。
6.维持现状
每一个APEC经济体将努力尽可能不使用那些有可能使保护主义级的措施,以此确保一个稳定的、持续的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
7.同时启动、持续进程与不同的时间表
APEC经济体将毫不延迟地同时启动自由化、便利化及合作进程,每一个成员应对实现自由和开放贸易与投资的长远目标做出持续的、重要的贡献。
考虑到APEC经济体之间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每一个经济体的不同情况。在处理由于自由化和便利化过程中这些不同情况所引起的问题方面将允许灵活性。
积极寻求经济和技术合作对自由化和便利化的贡献。
──资料由外经贸部国际司和外交部国际司翻译,引自薛敬孝等编:《APEC研究》
2.课文注释
1.欧盟的历史发展进程
A.关税同盟的建立
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7月25日生效。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是建立统一欧洲的第一块基石。1957年3月25日,六国又在罗马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合称《罗马条约》),次年1月1日正式生效,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5年4月8日,六国又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所在机构合并为单一的机构,统称“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该条约自1967年7月1日生效。但三个共同体仍各自独立存在,有时仍以各自的名义活动,各自具有法人资格。欧共体的目标是推动西欧一体化。1968年7月1日欧共体实现了关税同盟,使成员国之间的工业制成品贸易不再征收关税。
B.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
关税同盟的建立虽然基本上实现了成员国间的商品自由流通,但与《罗马条约》人员、劳务和资本三方面自由流动的目标相差甚远。1985年6月,欧共体发表了关于完善内部市场的“白皮书”,次年2月正式签署了《欧洲单一文件》(又称《欧洲一体化文件》),决定于1992年底建成欧共体统一大市场。其目标是逐步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包括有形障碍(海关关卡、过境手续、卫生检疫标准等)、技术障碍(法规、技术标准)和财政障碍(税制、税率差别)。为此,欧共体最高权力机构──欧共体委员会于1990年4月提出了实现上述目标的282项指标。1993年1月1日,欧洲统一大市场如期建成,成员国的商品、资本和劳务基本可以自由流动,但人员尚未完全实现自由流动。
欧共体统一大市场的启动,大大促进了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合作与发展,是欧共体内部资源重新组合、合理配置,推动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重组和生产规模优化,为欧共体经济带来持续稳定的增长。同时,提高了欧共体作为一个团体抗衡美、日的力量。欧洲统一大市场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里程碑,为欧盟成立单一货币,并向经济联盟递进创造了条件。
C.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建设
实现经济和货币联盟是欧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无论是从欧盟内部充分实现统一大市场的需要,还是对外形成强大实体、振兴欧洲,同美、日抗衡的需要,实现经济和货币联盟都是必经阶段。
1989年4月17日以执委会主席德洛尔为首的委员会提出《关于欧洲共同体经济与货币联盟的报告》。这份“德洛尔报告”经过欧共体首脑会议的多次讨论,最后在1991年12月9~10日召开的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上得以正式通过,并写进《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中去。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分三阶段实行。第一阶段从1990年7月1日开始到1993年12月31日止。这一阶段要求所有成员国货币都要加入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取消外汇管制,实现资本的完全自由流通;在制定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方面加强协调。第二阶段从1994年1月1日开始。该阶段建立了欧洲货币局,从技术上和法律上为建成货币联盟做好准备。1996年12月14日在柏林召开的首脑会议,是通往欧元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会议对使用欧元的法律框架,稳定和增长公约,保证欧元区参加国的预算纪律及程序,采用新的汇率机制,处理欧元区和非欧元区之间的货币关系等,均作出了原则规定。1999年1月1日欧元的启动标志着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进入了第三阶段,即建立欧洲中央银行,欧元成为首批成员国(除英国、丹麦、希腊、瑞典等11个欧盟成员国外)的统一货币。该阶段由欧洲中央银行制定统一的欧洲货币政策,开始实行“泛欧支付清算网络”,将分阶段过渡到2002年1月1日发行“欧元”货币硬币和钞票,各国货币将于同年7月1日退出流通。
D.欧盟的东扩
自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欧盟巨大的经济活力深深吸引了原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争取加入欧盟一度成为这些国家的主要外交努力。对于欧盟来说,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吸收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对增强欧盟的经济、政治、外交实力和对抗俄罗斯可能的军事干预,无疑是十分必要的。欧盟和中、东欧国家的不谋而合,成为欧盟实施东扩政策的基本基础。欧盟为了实施东扩计划,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于1991年和1993年分别与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签订了被称为“欧洲协定”的联系国协议。随后,波罗的海国家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以及斯洛文尼亚也被纳入欧洲联盟一体化的计划。1993年6月欧盟在哥本哈根召开的首脑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中、东欧国家加入欧洲联盟的具体条件。这些条件是:是否建立了民主的政治体制和尊重少数民族;是否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是否具有融入统一市场的能力。从1994年1月起,原中、东欧国家陆续提出了加入欧洲联盟的申请。1994年12月10日,欧盟埃森首脑会议通过了“关于吸收中、东欧联系国入盟的先期战略”,确定欧盟与中、东欧联系国建立定期对话制度,加强在政治、经济、外交和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帮助中、东欧联系国在市场立法等方面与欧盟接轨。1997年1月20日,欧盟决定对援助中、东欧国家的“法尔计划”进行深入改革,帮助中、东欧国家更快、更有效地加入欧盟。同年7月16日,欧盟委员会发表了《2000年议程》,提出了欧盟首批东扩名单。
欧盟的东扩计划还包括向俄罗斯和独联体其他国家的渗透。发展与俄罗斯紧密的伙伴和合作关系,符合欧洲联盟的战略利益。1994年6月,欧盟与俄罗斯签订了“伙伴关系和合作协议”,双方同意保证相互间的最惠国待遇,并规定了保护关税的措施。与此同时,欧盟分别与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签订了“伙伴合作协定”,并提出与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三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确立共同立场的报告。
2.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历程及特点
关于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设想,最早出现在1979年美国国会关于贸易协定的法案提议中,1980年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其总统竞选的有关纲领中再次提出。但由于种种原因,该设想一直未受到很大重视,直到1985年才开始起步。
A.美加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1985年3月,加拿大总理马尔罗尼在与美国总统里根会晤时,首次正式提出美加两国加强经济合作、实行自由贸易的主张。由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及文化、生活习俗相近,交通运输便利,经济上的互相依赖程度很高,所以自1986年5月21日开始经过一年多的协商与谈判于1987年10月3日达成了协议,次年1月2日,双方正式签署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经美国国会和加拿大联邦议会批准,该协定于1989年1月1日生效。
《美加自由贸易协定》规定在10年内逐步取消商品进口(包括农产品)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对服务业的关税限制和汽车进出口的管制,开展公平、自由的能源贸易。在投资方面两国将提供国民待遇,并建立一套共同监督的有效程序和解决相互间贸易纠纷的机制。另外,为防止转口逃税,还确定了原产地原则。美加自由贸易区是一种类似于共同市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标志着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萌芽。
B.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
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和《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墨西哥开始把与美国开展自由贸易区的问题列上了议事日程。1986年8月两国领导人提出双边的框架协定计划,并于1987年11月签订了一项有关磋商两国间贸易和投资的框架原则和程序的协议。在此基础上,两国进行多次谈判,于1990年7月正式达成了美墨贸易与投资协定(也称“谅解”协议)。同年9月,加拿大宣布将参与谈判,三国于1991年6月12日在加拿大的多伦多举行首轮谈判,经过14个月的磋商,终于于1992年8月12日达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于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告成立。
C.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点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①南北合作
北美自由贸易区既有经济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如美国),也有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区内成员国的综合国力和市场成熟程度差距很大,经济上的互补性较强。各成员国在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同时,通过自由的贸易和投资,推动区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区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减少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②大国主导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自由贸易区,美国的经济运行在区域内占据主导和支配地位。由于美国在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加拿大虽是发达国家,但其国民生产总值仅为美国的7.9%(1996年数据),经济实力远不如美国;墨西哥是发展中国家,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性很强,因此,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运行方向与进程在很大程度体现了美国的意愿。
③减免关税的不同步性
由于墨西哥与美国、加拿大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而且在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和国家竞争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自《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美国对墨西哥的产品进口关税平均下降84%,而墨西哥对美国的产品进口关税只下降43%;墨西哥在肉、奶制品、玉米等竞争力较弱的产品方面,有较长的过渡期。同时,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产业部门有10―15年的缓冲期。
④战略的过渡性
美国积极倡导建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实际上只是美国战略构想的一个前奏,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在整个美洲建立自由贸易区。美国试图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区来主导整个美洲,一来为美国提供巨大的潜在市场,促进其经济的持续增长;二来为美国扩大其在亚太地区的势力,与欧洲争夺世界的主导权。199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国会提出了开创“美洲事业倡议”,随后美国于1994年9月正式提出“美洲自由贸易区”计划,同年12月,在美国迈阿密举行了由北美、南美和加勒比海所有国家(古巴除外)共34个国家参加的“美洲首脑会议”,会议决定于2005年建成美洲自由贸易区。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进程及特点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成立于1989年,是亚太地区影响最大的地区合作组织。其宗旨是维护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增进成员国间的相互了解和经济交往,推进区域内的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该组织现有21个成员国、地区,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本区域国家和地区加强多边经济联系、交流和合作的重要组织之一,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或亚佩克。
1980年9月成立的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PECC)可以说是亚太经合组织的雏形,它是由亚太地区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界、学术界和以个人身份参加的政府官员组成的,探讨、协商区域经济合作的半官方性质的论坛。虽然该组织为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和协调工作,但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其作用越来越有限。为此,1989年1月,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在访问韩国时提出“汉城倡议”,建议召开亚太地区各国部长会议,以讨论加强地区经济合作问题。经过磋商,同年11月5―7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六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首届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1991年11月,在“一个中国”和“区别主权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原则基础上,中国、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同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随后,墨西哥、巴布亚新几内亚与智利分别于1993年和1994年成为成员国。1998年11月,秘鲁、俄罗斯和越南也被吸纳为成员国,从而使亚太经合组织拥有21个成员国及地区。
1990年7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第2届部长级会议首次明确将“贸易自由化”作为APEC的中心议题;翌年11月在韩国汉城召开的第3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亚太经济合作汉城宣言》,强调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明确了APEC的宗旨、目的、活动范围和合作方式;1992年9月的曼谷第4届部长级会议决定在新加坡设立秘书处,从而向建立合作机制化方面迈进了一步;1993年11月在西雅图召开了第5届部长级会议,发表了《贸易与投资框架宣言》,将合作的重心开始定位在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方面,同时还召开了第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决定APEC每年举行一次成员国首脑非正式会议,使组织级别有了重要的提升;1994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召开的第6届部长级会议以及随后在茂物举行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就实现贸易自由化问题进行磋商,通过了《茂物宣言》,各国领导人对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技术合作做出了承诺,发达国家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国家不晚于2020年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目标。可以说,茂物会议是APEC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为APEC确定了合作的方向和长远的目标;1995年11月,大阪会议通过了实施《茂物宣言》的《大阪行动议程》,把茂物会议确立的APEC蓝图具体化,使合作中的一系列原则得以明确;1996年11月,马尼拉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各成员提交的定于199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单边行动计划,通过了《经济技术合作的原则框架宣言》。至此,在贸易和投资以及经济技术合作领域,APEC由磋商论坛转为行动的监督执行机构;1997年11月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第9届部长级会议和第5次成员国首脑非正式会议,决定APEC进入10年巩固期,暂不接纳新成员,同时还决定建立经济技术合作高官会分委会以指导和加强APEC经济技术合作。1998年11月在吉隆坡举行的第10届部长级会议和第6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制止金融危机蔓延、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和经济技术合作问题上取得了共识和突破,但部门“自愿提前自由化”(early voluntary sectoral liberalization, EVSL)问题被搁置。
B.亚太经合组织的特点
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跨区域”的经济合作组织,由于地域辽阔和复杂的政治经济情况,其经济合作形式不同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APEC是一个松散的、论坛式的协调机构,其各种活动均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基础上的,各成员拥有完全的经济和管理的决策权。它是通过成员间的一系列会议,在自愿的基础上协商一致,以声明、宣言的形式做出承诺,推动合作。这种承诺,各成员没有义务和责任来履行,因为它不是立法式的或指令性的硬性规定,对成员不具强制性。主要原因是亚太地区地域广大,社会制度不同,经济运作体制相异,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且相互间还存在着不少历史遗留下来的领土纷争及现实的政治与意识形态分歧,短期内不可能成为类似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那样的相对紧密的经济合作组织。
亚太地区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是通过实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发展起来的,相对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是它们经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亚太经合组织自建立开始就始终将“开放的地区主义”奉为行动准则,在注重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尊重各成员的经济利益,力求与国际惯例、国际市场的体制接轨。同时,允许成员与非成员的经济合作。1994年的《茂物宣言》在确定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目标时,还强调应与关贸总协定保持一致,强烈反对建立封闭式的贸易集团。正如《大阪行动议程》所说的“亚太地区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结果将不仅仅是APEC经济体之间,也将是APEC经济体与非APEC经济体之间障碍的实际减少”。
③区域内次区域边缘性
亚太经合组织由于覆盖面广,各成员组织经济发展水平悬殊,政治经济结构复杂,其经济合作多层次,呈现次区域边缘性发展的态势。在一个相对松散的区域经济合作中,区内次区域合作构成了相对紧密的合作关系,如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澳新紧密经济联盟(ANZCERTA)、北美自由贸易区和“经济增长三角区”等。除了内部成员次区域的重新组合外,APEC还面临各成员已经建立或正在积极寻求和区外国家或区域组织达成优惠贸易安排的问题。从而使该区域形成了次区域安排交叉的相互依存与合作的态势。
4.三大经济力量相互竞争的新格局
90年代世界经济中所呈现出来的北美、西欧和东亚三大经济力量相互竞争的局面,将随着地区主义和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势的加强而有新的发展,但相互间的关系和相对地位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东亚的崛起将是决定着21世纪的世界经济格局形成的关键性因素,世界经济多极化是大势所趋,当今仍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程中。
跨世纪的世界经济所发生的结构性变化,更多地反映在区域化的发展。近10年来,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和建立关税同盟已成为世界潮流。80年代的10年里,全球只缔结了6个地区经济协定,而进入90年代,已缔结的自由贸易协定迅速增加到78个。除俄罗斯和印度外,没有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国家中只剩下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国家。欧盟在经历市场统一之后,正向着货币和政治统一的方向迈进。随着欧盟的扩大,前东欧国家也将陆续成为欧盟成员国。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自由贸易圈”将扩大到中南美地区,形成一个“美洲自由贸易区”。在东亚,地区内部相互依存正在深化。东盟正在形成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也把到2020年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作为目标。尽管东亚地区各国间仍存在政治上的分歧,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也较大,不大可能以美洲和欧洲同样的形式组成区域性集团,但由于中国和东盟经济的迅速发展,东亚地区不仅作为生产基地,而且作为消费市场的重要性也将不断加强。
东亚的崛起将给世界经济版图带来变化。从历史上看,世界经济增长中心暂时集中在一个(或少数几个)部门和地区,但是会再次转移到另一个或另一些部门和地区。在1800年以前的几百年时间里,东亚经济一直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由于19世纪在欧洲和美洲广泛开展的工业革命,使得欧洲支配了19世纪,美国和欧洲共同支配了20世纪。长期以来,西方社会学家一直将西方的兴起,归因于所谓欧洲特有的而其他地区缺乏的独特性质。认为在某些关键性的历史、经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或文化领域里,世界其他地区与西方相比是有欠缺的。正是这些“其他地区”欠缺的东西,使欧洲拥有了一种主动的、内生的发展优势,使欧洲人身负了文明开化的使命,把这种发展优势向外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但历史事实证明,一个地区在经济上的兴衰,归根到底是取决于它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位置。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东亚在经济发展上取得巨大的成就,也说明了所谓的欧洲中心论是没有多少依据的。1965年,东亚地区只占世界经济的9%,到1995年,它所占的比重已经跃升到25%,跟美国所占的比重一样。1980年时,东亚地区的商品出口额尚不足1000亿美元,但1998年已超过了5000亿美元。从1980年至1998年,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平均超过7.5%,远远高于世界上其他任何地区。1997年东亚地区的金融与经济危机,是一个多世纪以来第一次始于东方,然后向西方蔓延的一次危机。这次危机与其说是表明东亚的暂时虚弱,不如说是表明东亚基本经济实力的增长,它恰恰说明了世界经济的重心正在转回到它在西方兴起前的位置,预示着世界经济格局未来的发展方向。
3.学术观点
1.有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两个理论
A.大市场理论
当经济一体化演进到共同市场之后,区内不仅实现了贸易自由化,其要素可以在区内自由流动,从而形成一种超越国界的大市场。一方面使生产在共同市场的范围内沿着生产可能线重新组合,从而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应。另一方面,区内生产量和贸易量的扩大使生产可能线向外扩张,促进了区内生产的增长和发展。对共同市场的理论分析发展出了大市场理论。有代表性的说法(丁伯根)是“消除障碍最合理运营的各种人为障碍,通过有意识的引入各种有利于调整、统一的最理想因素,创造出最理想的国际经济结构”。大市场理论是从动态角度来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取得的经济效应,其代表人物为西托夫斯基和德纽。
西托夫斯基在分析西欧国家高利润率的问题时,认为只有共同市场和贸易自由化条件下的激烈竞争才能够打破西欧国家高利润率、高价格、狭窄的市场和低资本周转率的恶性循环。通过组建共同市场,竞争加剧,而且技术革新的速度加快,使企业转向大批量生产,从而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另外,共同市场建立后,内部市场趋于统一,生产要素趋于自由流动。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从边际生产力低的地区流向边际生产力高的地区,使生产要素配置更加合理,要素闲置的可能性降低了。除此之外,还促进了区域内新技术、新观念、新的管理方式的传递,减少成员国之间的歧视性政策和措施。
B.相互依赖理论
世界各国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相互依赖是指一国的经济对另一国的经济运动双向的、相互的作用和影响程度。相互依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国际分工的产物,具有如下特征:①任何国家都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只是程度有所差别;②依赖是双方面的传递和影响,不是单向的、片面的;③相互依赖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相互依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确定依赖程度的衡量指标。一般是用出口贸易、资本流动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及其变动作为衡量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定量分析指标;②考察相互依赖的内容。这主要是从两国或多国之间的经济结构、经济目标和经济政策诸方面的矛盾及协调加以分析;③探讨相互依赖条件下外生干扰因素的冲击及其传导机制、传递渠道、作用方式及其后果,以趋利避害;④分析相互依赖的利弊。
运用相互依赖理论来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主要是美国耶鲁大学卡尔?多伊奇提出的。相互依赖的作用是两方面的,既有正向或积极的一面,也有反向或消极的一面。正是由于其正向或积极的作用促使一些国家成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以有利于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而且由于相互依赖的反向或消极的作用,会加剧区域内部的竞争,使各成员国的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所以,需要各成员国之间进行协商,以协调各自的政策,达到更好的结合。
当然,相互依赖理论过于强调各国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但从现象上看,似乎比较接近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政策协调,因而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理论依据。
2.经济区域一体化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它们日益取代国家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主体状态及其过程。这是在世界范围内国际经济关系的重新调整和组合,表明国家经济加入世界经济运行的方式,日益从个体参与走向集团参与。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是由多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所构成的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即以各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为主体的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而且,在多极化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一些实力较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已成为主要的“极”。世界经济格局的基础主要是经济实力及相应的影响力,作为一个世界经济“大极”,至少要具备相当巨大的国民经济总量规模和相当密切的国际经济联系。若无巨大的经济总量规模,就谈不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若无密切的国际经济联系,就谈不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目前世界上具备以上两点的只有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从而可谓世界经济格局三大极。世界经济将形成分别以西欧、日本和美国为中心,以三大自由贸易区为骨架的主格局。
3.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意义
中国参与APEC进程,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意义:
(1)参与APEC进程,有利于中国把握全球经济合作的最新发展形势,因势利导地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做出规划。APEC的目标是2010年/2020年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分别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种贸易壁垒。中国可以根据APEC的进程,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持续推动改革开放事业。事实上,自参加APEC以来,中国已经在改善市场准入条件方面做出了很多承诺。1995年的大阪会议上,江泽民主席宣布中国将从1996年起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税率的决定。过去几年中,中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已经数次降低了平均税率。到2001年,中国的进口商品平均关税已经下降到15%左右。
(2)参与APEC进程,有利于促进中国产品的出口,为中国企业创造一个更好的、更加稳定和开放的外部环境。自由化进程是没有例外的。市场的开放是相互的。现在中国的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比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外市场的扩大,将会为中国的企业和产品提供更多的商机。
(3)参与APEC进程,有利于中国学习其他成员经济管理体制中的先进经验,完善自身的市场体制建设。中国虽然搞了这么多年市场经济建设,但还有很多方面不完善。APEC提供了一个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的场所,让中国了解和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最近几年来,中国在政府采购制度、国际电子商务管理、海关程序等方面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
(4)参与APEC进程,有利于中国学习其他成员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与APEC成员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中国可以加强与其他成员的交流与合作,及时把握和了解世界科技发展动态,提高中国的技术发展水平。
2001年10月21日,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2001年10月21日在上海落幕。APEC上海会议发表了《领导人宣言》、《上海共识》、《反恐声明》等一系列文件。以此APEC上海峰会是一次历史性的、里程碑式的会议。它所取得的进展将对APEC组织的未来、亚太区域政治与经济的未来发挥深远影响。
4.中国在APEC进程中的贡献
自加入APEC以来,中国积极参与APEC组织的各种活动。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APEC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自加入APEC后,中国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出发,参与APEC基本原则的讨论和制定。1991年11月,在出席加入APEC后首次部长级会议──第三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代表钱其琛和李岚清就提出,亚太经济合作应坚持三项原则:多样性、互利性和开放性。在1993年西雅图第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江泽民主席指出APEC应当是一个开放的、灵活的、生动活泼的、较为宽松的经济合作论坛和磋商机构,而不应成为一个封闭的、机制化的经济集团;提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是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的原则。1994年,在茂物会议上,江泽民对亚太经济合作的未来提出五项原则性建议:①相互尊重、协商一致;②循序渐进、稳步发展;③相互开放、不搞排他;④广泛合作、互利互惠;⑤缩小差距、共同繁荣。1995年,在大阪会议上,江泽民提出了开展经济合作的五项主张:①要把亚太经济的持续发展作为展开合作的根本目标;②要为发展中成员经济秩序增长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③要坚持自主原则;④要尊重差别,把握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合理速度;⑤要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与经济技术合作并重的方针。
(2)参与APEC的贸易投资自由化行动。尽管作为发展中国家,推行贸易投资自由化对于国内产业将造成较大的冲击,但中国在加入APEC后还是积极参与了APEC的主要贸易投资自由化行动。1995年,在大阪会议上,江泽民宣布了中国对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的“首次投入”,包括从1996年起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平均关税水平从35.9%降至23%)等内容。1996年11月,中国与其他APEC成员一道提交了贸易投资自由化单边行动计划。到1998年,中国也同其他原17个成员一样提交了三次单边行动计划。中国还积极参加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的集体行动,加强与APEC其他成员的协调和合作,以共同推进APEC的贸易投资自由化。
(3)积极推动APEC的经济技术合作。在APEC成员中,中国一贯主张经济技术合作与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均衡发展,强调成员之间密切合作对增强经济增长潜力,尤其是对发展中成员的重要性。在1997年温哥华会议上,我国领导人建议,要充分开放技术贸易市场;鼓励和加快高新技术向所有成员特别是发展中成员转移;促使知识产权制度更加合理化;并倡导制定《走向21世纪的科技产业合作议程》。1998年的吉隆坡会议通过了这一文件,中国政府专门援款1000万美元,设立“中国亚太经合组织科技产业合作基金”,用于资助我国与其他成员在科技领域的合作,并提出了一系列合作项目建议。在APEC经济技术合作的众多领域中,我国积极参与了人力资源开发、产业科学与技术、能源、贸易和投资数据、贸易促进、海洋资源保护、农业技术合作、技术设施建设等项目,并根据领导人会议的承诺,选择了五个对APEC开放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在各成员高科技工业园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这些方面的具体行动,发挥了我国作为发展中成员的优势,是对APEC经济技术合作的积极贡献。
(4)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地区经济。中国是APEC成员中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亚太地区最具潜力的大市场,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是APEC成员中表现最出色的经济体之一。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国经济仍能保持较快增长,并且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即使在1998年对亚洲出口比上年减少了90.75亿美元,降幅达12.5%的情况下,我国仍然承担了巨大压力,避免了各国货币竞相贬值,使地区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的不良局面。对于中国市场在亚太地区的重要性,APEC各成员有非常充分的认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从APEC成员的进口年增幅保持在11%左右,为各成员的资金提供了安全的、可预见的、具有巨大盈利潜力的投资环境。因此,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对于稳定亚太地区经济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推进APEC进程所必需的宏观经济基础。
4.参考资料目录
1.史自力主编:《国际经济学》,21世纪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庄宗明主编:《世界经济学》,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陶大镛主编:《世界经济新格局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4.沈骥如:《欧洲共同体与世界》,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吴兴南、林善炜著:《全球化与未来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张帆等编:《国际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薛敬孝等著:《APEC研究》,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