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本地历史名迹,形成上海踩踏事件调查报告告。

分享此页到:
兴文县苗族文化促进会关于对兴文县苗族聚居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 为了解全县苗族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人民群众的愿望与要求,给县委政府谋划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兴文县苗族文化促进会于2012年7月开始,对全县8个苗族聚居村和7个非苗族聚居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180户苗族家庭户、234户汉族家庭户的基本情况开展了一次调查统计,并对面上36个苗族聚居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一些初步调查。在调查中,苗族聚居村的广大干部对如何加快苗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同时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进行了一些规划,现将调查情况及苗族聚居村广大干部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综合报告如下:&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8个苗族聚居村的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的8个苗族聚居村幅员面积83.5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3924亩,有森林面积74322.8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 8993.8亩,经济林2252亩。8个苗族聚居村辖82个村民小组,2011年年末有农户3075户,12411人,其中苗族1370户,5582人,分别占8个村总农户的44.55%,总人口的44.98%。村内有村组公路154公里,其中水泥硬化路面17.33公里,硬化路占公路总里程的11.25%,低于非苗族聚村9个百分点,有80个组通公路,2个组未通通公路,但大多数村组公路都狭窄而未铺块、碎石,晴通雨阻现象突出。8个村现有草房户33户,占总农户的1.1%,比非苗族聚居村高0.68个百分点,危劣房户327户,占10.6%,比非苗族聚居村高3.86个百分点,砖瓦(含土瓦、木瓦)房户1232户,占40%,比非苗族聚居村高13.76个百分点,平房和楼房户1483户,占 48.2%,比非苗族聚村低17.8个百分点 。2011年,8个村出栏生猪12100头,出栏牛590头,出栏羊60,出栏家禽45850只,产粮5631吨,人均占有粮食452公斤,农业总产值4088万元,村有非煤硫企业2个,年产值10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4168万元,8个村人均纯收入4548元,比非苗族聚村低767元。8个村中有7个村范围内有学校,1个村无学校。村有砖混结构办公用房27间,930平方米,有党员电教设备的村8个,有村卫生站6个。村内还有2户未通电,通自来水的户71户,301人,用水困难组51个,用水困难户1571户,6494人。& (二)7个非苗族聚居村的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的7个非苗族聚居村,辖59个村民小组,2011年年末有农户3802户,总人口14402人,已通公路的组58个,未通公路的组1个,村组公路总里程83.1公里,其中已硬化17公里,占全村公路总里程的20%,7个村内有草房户16户,占总农户的0.42%,危劣房户279,占7.34%,砖瓦(土瓦、木瓦)房999户,占26.3%,平房、楼房户2508户,占66%,2011年7个村出栏肥猪16960头,牛188头,羊60只,家禽62739只,产粮6404吨,人均占有粮食444公斤,农业总产值3391.52万元,村内有煤硫企业7个,非煤硫企业4个,工业总产值14352.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7744.02万元,2011年7个村人均纯收入5574元,7个村中有6个村范围内有学校,1个村无学校,7个村有办公室28间,1000方米,7个村都有党员电教设备,7个村都有村卫生站室,其中有两个村有卫生站室2个,有一个村有3个,59个组中通自来水或自流水的组24个,受益户1320户,4929人,7个村中饮水困难的组32个,饮水困难的户1979户,人口7588人。& (三)苗族家庭户的基本情况& 具体调查村11个,调查户180户,总人口759人,有劳动力386个,家庭户主中有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3户,占1.6占%,初中文化程度的27户,占15%,小学文化程度的147户,占81.7%,文育3户,占1.7%,草房户9户,占5%,土瓦、木瓦、砖瓦结构房97户,占53.8%,砖混平、楼房户74户,占41%,户均住房面积115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27.27,通电话户152户(含移动电话),占84%,有电视机的户144户,占80%,有洗衣机的118户,占65.5%,参加新农合的168户,占93.3%,享受低保的34户,占18.9%,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户77户,占42.7%,通自来水或自流水的户116户,占40%,通公路的户124户,占68.9%,人均银行存款252元,银行贷款814元,人均民间债权43元,民间债务806元,人均畜牧业收入1209元,农业收入1280元,人均林业收入38元,人均工业和商业服务收入85.3元,人均劳务收入1736元,人均占有粮食415公斤,人均纯收入3047元,农户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户15532元,最低的720元。& (四)汉族家庭户的基本情况& 具体调查村14个,调查户234户,1017人,有劳动力453人,家庭户主有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10户,占4.3%,初中文化程度的122户,占52.14% ,小学文化程度的101户,占43.2%,文盲1户,占0.004%,草房户1户,占0.004%,土瓦、木瓦、砖瓦结构户61户,占26.1%;砖混平房、楼房户171户,占73.1%,无住房户1户,占0.004%,户均住房面积132平方米,人均住房30.37面积,通电话户205户,占88%,有电视机的户215户,占92%,有洗衣机的户193户,占82%,参加新农合的户231户,占98%,享受低保的45户,占19%,通自来水的户116户,占49.6%,通公路的户181户,占77.4%,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农户46户,占19.7%,人均银行存款834元,银行贷款1206元,人均民间债权593元,民间债务770元,人均畜牧业收入1884.6元,农业收入1153元,人均林业收入427元,人均加工业、运输和商业服务收入637元,人均劳务收入3410元,人均占有粮食344公斤,人均纯收入 5739元。人均纯收入最高的36660元,最低的616元。& (五)苗族家庭户与汉族家庭户调查情况对比& 家庭户主中有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苗族占1.6%,汉族占4.3%,苗族比汉族低2.7个百分点,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苗族占15%,汉族占52.14%,苗族比汉族低37.1个百分点,小学文化程度苗族占81.7%,汉族占43.2%,苗族比汉族高38.5个百分点,文育苗族占1.7%,汉族占0.004%,苗族比汉族高1.3个百分点,草房户苗族占5%,汉族占0.004%,苗族比汉族高4.6个百分点,土瓦、木瓦、砖瓦结构房苗族占53.8,汉族占26.1%,苗族比汉族高27.7个百分点,砖混平、楼房苗族占41%,汉族占73.1%,苗族比汉族低32.1个百分点,苗族户均住房面积115平方米,汉族户均住房面积132平方米,苗族比汉族少17平方米,苗族通电话户(含手机)占80%,汉族占88%,苗族比汉族低8个百分点,苗族有电视机的户占80%,汉族占92%,苗族比汉族低12个百分点,苗族有洗衣机的户占65.5%,汉族占82%,苗族比汉族低16.5个百分点,苗族参加新农合的户占93.3%,汉族占98%,苗族比汉族低4.7个百分点,苗族享受低保的户占18.9%,(是苗族年均低于2300元纯收入户的44%),汉族亨受低保的户占19%,(是汉族年均低于2300元纯收入户的96%),苗族人均低于2300元的户占42.7%,汉族人均低于2300元占19.7%,苗族比汉族高23个百分点,苗族通自来水(含自流水)的户占40%,汉族占49.6%,苗族比汉族低9.6个百分点,苗族通公路的户占68.9%,汉族占77.4%,苗族比汉族低8.5个百分点,苗族人均银行存款252元,汉族人均834元,苗族人均比汉族少582元,苗族人均银行贷款814元,汉族人均1206元,苗族比汉族少392元,苗族人均民间债权43元,民间债务806元,汉族人均债权593元,民间债务770元,苗族债权比汉族少550元,债务比汉族多177元,苗族人均畜牧业收入1209元,汉族人均1884.6元,苗族比汉族少675.6元,苗族人均农业和林业收入1318元,汉族人均1580元,苗族比汉族少262元,苗族工业、交通运输和商业服务人均收入85.3元,汉族人均收入637元,苗族比汉族少551.7元,苗族人均外出务工收入1736元,汉族人均3410元,苗族比汉族少1674元,苗族人均占有粮食415公斤,汉族人均占有粮食344公斤,苗族比汉族人均多71公斤,苗族人均纯收3047元,汉族人均纯收入5739元,苗族比汉族低2692元。从统计数据对比情况看,苗族人均纯收入明显低于汉族的主要原因是二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外出务工收入差距极大。苗族二、三产业人均收入为1821.3元,汉族人均收入为3684元,苗族比汉族人均少1862.7元,少一倍多;苗族外出务工收入人均1736元,汉族人均3410元,苗族比汉族少1674元。& (六)44个苗族聚居村的基本情况& 44个苗族聚居村幅员面积375.3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56298.7亩,有森林面积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 40631.58亩,经济林12315亩。辖382个村民小组,2011年年末有农户16024户,60896人,其中苗族5507户,23079人,分别占44个村总农户的34.37%,总人口的37.9%。村内有村组公路641.9公里,其中水泥硬化路面117.65公里,硬化路占公路总里程的18.3%,有359个组通公路,18个组未通公路,但大多数组的公路都狭窄而未铺块、碎石,晴通雨阻现象突出。有草房户166户(含草瓦混合户),占总农户的1.04%,危劣房户2163户,占13.5%,砖瓦(含土瓦、木瓦)房户4755户,占29.67%,平房和楼房户8028户,占 50.1%。2011年44个村出栏生猪56177头,出栏牛2593头,出栏羊710只,出栏家禽317080只,农业总产值20853万元,村有煤硫企业17个,非煤硫企业8个,工业年产值20624万元,2011年44个村人均纯收入4401元。村中有32个村范围内有学校,12个村无学校。村有砖混结构办公用房189间,7898平方米,有党员电教设备的村44个,有村卫生站31个。村内还有21户未通电,用水困难组207个,用水困难户7134户,27343人。&二、导致苗族和苗族聚居村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一)地理环境恶劣。由于历史的原因,苗族大多数都聚居于6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气候条件恶劣,地质破碎,冰雪、冰雹、低温、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十分频繁。例如2008年的冰雪灾害,苗族聚居的高寒山区村受灾极其严重,日苗族聚居的金凤村山体滑坡造成48人死亡,日两龙乡的教场坝村山体滑坡导致3户农户房屋被毁,13人死亡。自然灾害频繁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交通不畅。根据调查,目前苗族聚居村还有一部分村存在通路不通车或晴通雨不通的现象,并且,林区公路建设严重滞后,运输难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农副产品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高,利润低。如林产品销售除去砍、运费用,农户所剩无几。交通不畅是严重制约苗族聚居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由于苗族聚居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民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开支和简单再生产投入,根本没有资金投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整个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滞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严重制约着苗族聚居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低。由于长期以来苗族聚居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环境和条件差,好的教师留不住,教师队伍不稳定,并且代课教师多,水平低,教学质量差,学生学不走,不愿读书。加之过去人们对掌握文化知识的意义认识不足,送子女读书的积极性不高,子女愿读就送,不想读就算了,多数子女小学毕业,有的甚至未毕业就在家务农,由此,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不高,先进的科学技术得不到有效推广应用,科技贡献率低,生产效益差。据我们调查统计,苗族户主中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6%,汉族户主中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3%,苗族比汉族低2.7个百分点,苗族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8.8%,汉族占52.1%,苗族比汉族低23.3%,苗族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的占69.6%,汉族占43.6%,苗族比汉族高26%。& (五)产业化建设推进缓慢。由于苗族同胞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浓厚,重农、轻商、葱工现象突出,由此,苗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步子缓慢。据统计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全县2011年三次产业比重为24.5:46.8:28.7,但五个苗族乡平均为38.3:41.7:20,而少数民族聚居村的三次产业比重更不合理。我们调查的苗族聚居村除新界村外其余村几乎没有二三产业。二三产业发展滞后,严重影响整个苗族聚居地区经济的发展。(六)信息闭塞。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就是效益,信息就是财富。及时准确掌握市场信息,就能够在产品生产和营销当中获得利益最大化。尽管目前电视、电脑、手机已经在农村中使用,但在苗族聚居地区拥有电脑的人并不多,而且把电脑或手机功能运用于捕捉商机的更是少得可怜。因此,信息不畅仍然是制约苗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七)健康水平影响。因苗族聚居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滞后,民族乡卫生院的设备设施多数未达标,执业医师缺乏,有的民族聚居村缺医疗卫生人员,村内没有卫生站,村民看病难问题突出,加之人们对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认识不足,并且经济困难,小病过拖,疾病防治不及时,不到位,健康水平差,劳动能力低,不仅影响家庭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影响整个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八)引领性人才短缺。苗族聚居村科技人才,管理人才,行政领导人才短缺,严重制约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三、苗族聚居地区今后发展的优势& (一)土地资源广阔。据2011年统计局统计年报反映,全县五个苗族乡有土地面积53763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39.15%,民族乡人均占有土地面积0.46公倾,其余乡镇人均占有土地只有0.25公顷,低于民族乡0.21公顷。而我们调查的44个苗族聚居村人均达到了0.616公顷,高于全县非民族0.37公顷。& (二)水利资源充沛。全县有8条年径流量在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河流,其中有五条河流源于苗族乡。& (三)森林资源丰富。全县44个苗族聚居有森林面积亩,加上散居村和五个苗族乡的森林面积占全县森林面积的60%以上,达60多万亩。& (四)矿产资源富集。五个苗族乡和苗族聚居村大多数都有极其丰富的石灰石,四个苗族乡有煤矿资源,硫、磷、盐等矿产资源也较为丰富。全县煤矿资源70%以上在少数民族乡和少数民族聚居村,全县48亿吨盐矿的钻探井口和储存量都在麒麟苗族乡。& (五)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红色文化(红军长征途经四个苗乡,川滇黔游击纵队司令刘复初从事革命活动的发源地也在苗族乡)、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应有尽有& (六)交通优势看好。兴文县地外川滇黔结合部,距宜宾泸洲、威信都在100公里左右。目前,黑色路面直通宜宾、水泥路面直达威信、泸州。并且,纳、黔高速途经江门给兴文留有进出口,途经兴文的宜叙高速路已于2012年12月正式开工、成贵高铁已确定2013年一季度全线开工。由此,可形成高速公路和铁路贯通南北,水泥公路连接东西的交通枢纽。& (七)政策优势独特。兴文县既是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又是革命老区县,也是省定乌蒙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都有十分优惠的政策。&四、加速苗族聚居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期盼与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向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纵比兴文县民族地区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横比差距极大。党的十八大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绘制了宏伟的蓝图,并向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 “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斗号令。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兴文县民族地区任务十分艰巨。然而,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就谈不上全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就谈不上全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全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确保兴文县苗族聚居地区不拖全县及至全省、全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后腿,使全县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我会根据凭时了解和这次调研收集到苗族聚居地区广大基层干部及各族群众的意见、建议、期盼归纳报告如下:& (一)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助推苗族地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首先,要充分利用兴文县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革命老区县和省定乌蒙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优惠政策,切实加大对上项目建设资金的争取力度。&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也明确要求:“加大对& 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扶持力度,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制定扶持政策……,实行有差异的扶持措施”。兴文县既是革命老区县又是民族地区待遇县还是省定乌蒙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由此,兴文县应打好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这三张牌,在积极向上争取政策的同时,大力论证、筛选、包装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支持苗族聚居地区实施农田水利、交通网络建设、开发矿产资源、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和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 其次、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苗族聚居地区资源富集,但开发利用不足。在目前国家建设资金投入不能满足资源开发需要的情况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引进资金开发苗族地区资源。政府职能部门应根据政府的优惠政策,论证筛选一批项目,通过网上或举办招商引资洽谈会等形式公开对外招商引资,切实加大苗族聚居地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开发的资金投入,以项目建设带动和促进苗族聚居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 四川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第六条明确要求:“省、自治州、自治县和辖有自治县的市人民政府设立“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民族工作机动金”、“民族补助费”、“散杂居民族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并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由此,我们真诚的期望各级人民政府一定要设立上述专项资金,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建设、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饮水难等问题。& (二)注重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培养更多少数民族人才& 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苗族地区教育与科技事业发展滞后,严重制约苗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对社会生产实践总结得出的科学结论。而掌握使用科学技术,需要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人才靠培养,培养人才靠教育。在民族教育事业发展上应注重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加大投入,彻底改善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条件。只有加大投入为我们的人民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优越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及条件,并且大幅度提高在边远山区任课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同时,切实解决离家较远学生的寄宿制问题,才能使教师和学生进得来,留得住,教师安心教,教得好,质量高;学生虚心学,学得走,成绩好,能升学。& 第二、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打牢人才培养基础。应在放宽政策鼓励民族地区办好学前教育的基础上抓实抓好小学阶段的教育。前些年,全县在整合教育资源,撤并村小时,大多数苗族聚居村的村小都被撤掉,44个苗族聚村就有12个村无学校,学生入学较远。如毓秀苗族乡的迎春小学、麒麟苗族乡的中华小学等。中华小学撤掉后,入学较远的学生单边都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上学往返两头黑,既不安全,又影响学习,广大村民都纷纷要求恢复村小学校。根据群众的愿望与要求,我们认为解决中华村这样的边远山区村学生就读难问题,可采取以下两项措施:一是恢复原村小学校,采取放宽条件就地公开招聘教师任教,签订教学质量责任书,推行终生服务制,切实解决教师不稳定和责任心不强的问题。同时推行一至三年级的低段教育,确保其教学质量。二是不恢复村小学校,对边远山区学生普遍推行寄宿制教育,对贫困学生实行生活困难补助。这样不仅能确保学生的安全,而且又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自学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边远山区学生真正享受同等教育资源和享受同等教育的平等权利。& 第三、高度重视初中学和高中教育。建议在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乡镇初级中学、香山民族中学、兴文一中和兴文二中配备一定数量的苗族教师,从民族情感、民族心理特点等方面,协助学校扎实抓好初中教育,特别是要把香山民族中学办好、办实、办成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摇篮,为高中教育输送更多更好的生源。并且,高度重视高中教育,特别是要把兴文二中的民族特色班办特、办实、办好、办出成效,为高等学府输送更多更好的合格生源,为少数民族培养更多、更好的各类高、中、尖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委托培养。与高等院校沟通,为兴文举办一个委培班,在每年高考落榜生中从高到低选送就读,毕业后回兴文服务。& 第五,设立民族教育基金。由于苗族大多数居住在高寒山区,受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滞后,许多家庭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要送子女完成高中和大学学业极其困难。据我会调查在兴文一中和二中就读的学生都有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应、往届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也较多。如往届在读的大学生中就有11名是单生家庭,多数是因父亲或母亲患病期间治病负债累累,病故后导致家庭经济更加困难,家长时常为筹措学费和生活费用而四处奔波。为切实解决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难问题,苗族同胞期盼政府设立少数民族教育基金,由民宗局负责掌管使用,贫困学生凭申请,由乡、(镇)、村、组把关初审签字上报,民宗局审核后送县分管民族工作或教育工作的领导审定后发放。从根本上解决品学皆优特困中小学生和应、往届大学生的就学难问题。& (三)扎实抓好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切实解决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就医难问题& 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民族地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由此,建议县级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一定要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切实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扶持力度,尽快解决苗族乡卫生院房屋和设备设施配套建设及医务人员配备不达标,以及苗族聚居村卫生站建设、医务人员配备、医疗业务技术培训等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看病难问题。要大力强化医疗卫生服务和疾病预防保健工作,有效防止地方病和传病的发生,努力提高苗族聚居地区的医疗服务质量,以及各族群众的健康水平和劳动能力,从而加速苗族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根据调查,全县少数民族聚居村灌溉难、饮水难和饮水安全问题较为突出。经苗族聚居村初步规划,全县急需新修和维修的山坪塘 45口,项目建设总投资1653万元,新修集中供水点135处,项目建设总投入3444万元,新修水池、水窖1376口,项目建设总投入2875万元,新修和维修灌渠146 千米,项目建设总投资1861.24万元,项目建成后可解决2.8万亩农田的灌溉难,以及47335人和46859 头牲畜的饮水难问题。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县委和县政府把水作为兴县的四大发展战略之一,这是十分英明的决策。苗族聚居地区广大村民迫切希望各级政府和部门根据苗族聚居地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现状和特点,加大其投入力度。要在充分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乌蒙山区连片扶贫开发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的同时,地方财政预算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也应随着地方财力的增长比例而增长,切实加大对苗族聚居地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努力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灌溉和村民及牲畜饮水难问题。这次调查中,有些苗族聚居村已对本地水利设施项目建设进行了规划,仅管不是十分规范,但他们迫切期望各级政府帮助规划并支持实施。& (五)加大交通建设投入力度、加速苗族聚居地区公路网络建设步伐& 公路通,百业兴,要得富,先修路。这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总结得出的结论。县委和县政府把以路兴县列为全县四大发展战略之首,这完全符合兴文的客观实际,更是苗族聚居村干部和广村民的迫切愿望,他们期盼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国家实施通村和通畅工程项目时,向苗族乡村倾斜,加大投入,切实解决苗族聚居村通路不通车,以及跨村、跨乡断头公路修建问题,尽快实现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从根本上消除苗族聚居地区和贫困山区运输难、成本高的问题。例如九丝城镇东风村连接大坝苗族乡小寨村的断头公路现仅差一公里左右,因投入问题来能连通。只要这条公路打通,该村农副产品运销成本可大大降低。为了尽快解决苗族聚居村的运输难问题,各村都对当前急需维修、硬化和新修的公路进行规划,据统计现规划维修的村组公路36.1公里,规划硬化的383.9公里,规划新修的150.7公里,项目建设总投资32351万元。仅管规划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这充说明他们对改善交通条件的迫切期待。有些村的干部群众说政府给予支持他们会尽全力投劳投资搞好公路建设,为实现以路兴县战略贡献一份力量。& (六)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彻底解决信息不灵问题& 要切实抓好苗族聚居地区电视数字化建设,实施新一代通信网络及宽带业务支持系统工程,进一步推动移动网、固定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的扩容与融合,扩大网络服务和信息资源的供给,切实解决苗族聚居地区信息不灵的问题。今后应着重把送电脑下乡活动做实做好。不仅仅是要送电脑,而更重要的是要送技术下乡,确保用户熟练掌握电脑操作技术,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来确定生产项目和开展产品营销,努力提高经济的效益。& (七)加大一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力度,加速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 要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本地优势,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注重规模效益,突出特色适度规模发展。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多年来提倡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至今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其根本原因是一般号召多,具体落实少,没有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样板,说服力不足。我们认为,要把一村一品真正落到实处,县级相关部门应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建设资金,高标准高质量地建立一批项目建设示范基地村。如优质肉猪、山地乌骨鸡、优质食用菌、优质猕猴桃、优质中药材等项目建设示范基地村。以点带面逐步推开,进一步优化一产业内部结构,加速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以规模效应带动和促进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次调查,我们已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对产业发展的愿望和要求列入调查的内容,要求各村根据自身的具体实际选择一至二个优势产业项目规划,作为调研的内容呈送给政府,以便政府在支持发展特色产业时择优扶持。大多数村都进行了规划,但是,在产业规划上存在不足,有的村项目偏多、规模偏小,有的项目不具特色,项目规划有待完善。由此,他们真诚期望政府相关部门帮助规划,大力扶持实施,从而推动少数民族聚居村经济快速地向前发展,使少数民族聚居村各族人民真正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八)加大对二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加速苗族聚居地区经济快速增长& 无工不富。苗族聚居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发展严重滞后。加大对苗族聚居地区工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是贯彻落实四川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的具体体现,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政府在安排工业项目资金投入时应向苗族乡倾斜。并且,要进一步优化民族地区招商引资的政策,积极帮助引进大型企业集团投资开发苗族乡的资源。同时,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不断增强二产业与一、三产业的结合度,以二产业带动和促进一产业和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加速苗族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尽快改变苗族地区的落后现状。& (九)加大对苗族地区旅游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促进兴文旅游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应充分发挥兴文县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事业。要牢固树立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活力的旅游,没有魅力的旅游的思想意识,切实把兴文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开发利用融入到旅游事业发展当中去。并且,在打造世界地质公园核心景区的同时,大力支持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要认真贯彻落实县十二次党代会和县十五届人代会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大对兴文僰苗文化、红色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民间文化以及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挖掘和开发力度,在传承中吸收各类优秀文化,推动文化事业创新发展。”以及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意见中提出的“深挖僰苗文化和红色文化内涵,培育旅游文化产品”。宜宾市人民政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的“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宜宾酒文化、竹文化、茶文化、大江文化、僰苗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文化资源,突出产业化发展导向,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特色文化产业品牌,文化企业品牌,文化产业品牌以及名城名镇名村文化品牌”的精神,大力支持有一定条件的村寨打造民族文化特色村寨和名村文化品牌。要从房屋建筑风格,房屋装修格调,室内布局,服饰穿着,生活习俗等等,综合体现民族文化特色。我们认为,麒麟苗族乡苗乡新寨和海纳村就有条件打造成为民族文化特色村寨和名村文化品牌。其依据和理由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麒麟苗族乡在实施新村建设规划和连片扶贫开发项目中把“苗乡新寨”和海纳村作为重点进行规划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苗乡新寨”建设已初具规模,而且,已有9户苗族同胞在此建房。并且,2010年扶贫连片开发项目又规划在“苗乡新寨”实施新农庄集中连片建房54户,其中又有10多户苗族同胞纳入规划在此建房。我们认为,今后只要打破区域界限,允许有一定经济条件和民族文化素质的苗族同胞到此建房,从事民族文化传承与展示,民族歌舞演出,民族特色产品和旅游纪念品销售,民族特色餐饮服务等,就可以把苗乡新寨打造成为苗族文化特色村寨及名村文化品牌,打造成为兴文石海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线上集民族文化展示,旅游产品销售,游客食宿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服务中心。海纳村通过实施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全村实现了组组通水泥硬化公路,集中连片农户实现户道路硬化,95%以上的房屋都进行了改造。同时,兴文县勇兴物业公司还投资在该村建立兴文县海纳农业科技研发有限责任公司。与村两委联手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把海纳村打造成为“时代精神好、文化品位好、村容村貌好、共同富裕好、持续发展好”的五好新村。公司大力支持农户发展优质黑猪、种植优质蔬菜和食用菌、试种中药材、开发桶装水,以及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农家乐。公司和村两委还研究决定,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修建刘复初革命记念馆,民俗文化馆,文化活动中心,同时,已组建了兴文县茂撒港文化艺术团。宜宾市人民政府已将兴文县海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列为首批文化旅游企业。并且,在市、县委和市、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县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宜宾市首家农民文化专业合作社,兴文县麒麟文化专业合作社已于2012年正式挂牌成立。麒麟文化专业合作社已规划在“苗乡新寨”修建麒麟阁,重点打造麒麟文化、红色文化、苗族文化、地方特色文化。2012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游开余亲临麒麟文化专业合作社和海纳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调研,肯定了专业合作和公司的发展思路与规划,并表示要给予扶持。由此,我们认为,只要县政府在资金投入方面给予麒麟文化专业合作社支持的基础上,全力帮助向上争取项目建设资金,重点支持麒麟文化专业合作社和苗乡新寨及海纳村的建设,很快就能把麒麟文化专业合作社打造成为文化强县的示范性文化企业,在继续支持苗乡新寨和海纳村建设的同时,放宽政策吸引外资投入,激励当地民间资金投入,综合性、全方位规划建设,很快就能把“苗乡新寨”和海纳村打造成为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文化服务中心及乡村旅游示范村。也就能进一步拓展兴文旅游的空间和丰富兴文旅游的文化内涵,增强兴文旅游的活力和魅力,促进兴文旅游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早日实现县委、政府提出的“文化强县”和“以业兴县”战略。& (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切实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近些年来,县委、县政府和县组织人事部门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使用,提拔了一批少数民族科局级领导干部,招聘了一批国家公务员和事业人员。但是由于过去在干部培养上欠帐太多,少数民族干部与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少数民族干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川委发[2005]17号文件明确要求享受民族地区待遇的县,及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乡镇的领导班子,应配备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四川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上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夫壮多领导人员中应当合理配备少数民族干部;民族自治地方及其工作部门应当依法配备实行区域自的民族和其他民族领导干部; “民族自治地方及其工作部门应依法配备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和其他民族领导干部”。第三十三条又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国家规定录、聘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工作人员时应当适当放宽当地少数民族报考者的条件。根据需要可以划出一定的比例采取加分等措施对当地少数民族报考者予以照顾”。第三十四条还规定“上级人民政府指导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人才开发计划时,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少数民族各类人才,有计划地选派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交流或挂职”。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享受少数民族地区待遇的县依照本规定执行”。县委书记沈军在十二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明确要求“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力度,打造高素质的民族人才队伍”。在日县委召开的民族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又指出“我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干部人才队伍总体状况是:质量不高与数量不足并存,人才缺乏与人才浪费并存,培养不足与留人困难并存”。由此苗族同胞期盼,采取下列特殊措施切实解决少数民族人才培养使用问题。& 1、放宽政策,招收使用少数民族现有人才& 由于少数民族现有人才不多,学历低,专业单一,如不放宽条件招聘使用,这些人才将永远被拒之于各项各业招考聘用的大门之外。由此,同胞们建议,一是要继续推行在招收公务员和事业人员时,单独划出名额,在兴文县少数民族中招考择优录用;二是在招考时文化程度和所学专业应适当放宽;三是在报考比例上一般以1:1.5为宜。& 2、加大对现有干部的培养锻炼力度,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综合素质&(1)强化培训。应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选送少数民族优秀干部到各级党校和大专院校学习,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水平。&(2)轮岗锻炼。应对少数民族优秀干部实行多岗锻炼,不断丰富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阅历,为培养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奠定坚实的基础。&(3)挂职锻炼。应加大少数民族干部挂职锻炼力度,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到上级和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拓展他们的视野,努力提高他们的组织领导能力,为他们引领苗族和苗族地区各族人民加快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3、在推荐科局级和县级以上后备领导干部,以及正式推荐任用科局级和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时,划出少数民族推荐名额进行海选和各级党委全委会及常委会票决,确保少数民族领导干部配备政策落到实处。& 4、合理调配少数民族干部,优化少数民族干部结构和布局。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当地少数民族一般干部多,领导干部少,有些少数民族千人以上的乡镇无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全县无少数民族党委书记,县级部门中,一般部门多,重点部门少或无的结构和布局。& 5、切实强化对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知识培训。&(1)抓好苗族聚居村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2)有计划,有目的地在苗族聚居村选拔一批农村科技带头人到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深造后回到原地开展技术指导,技术示范,技术推广,人才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3)选拔一批致富带头人到经济管理院校或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后,回本地引领当地各族人民兴办新型经济联合体,从而促进苗族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6、加强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 希望各级人民政府加大投入,大力选派少数民族乡村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到大专院校去深造,努力提高民族地区医疗技术水平,切实解决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看病难问题。& (十一)对口支援。省、市、县人民政府应组织机关和大中型企业对口支援到民族乡和民族聚居村,切实帮助被帮扶对象制定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引进人才、技术、项目、资金。& (十二)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优化对民族地区的的扶持政策。一是税费留用政策。民族地区资源开发的税费收入应全部留给民族地区,如气、煤、硫、盐等矿产资源开发;二是民族地区土地使用政策。放宽民族地区土地征用和占用政策,为民族地区招商引资提供有利条件;三是转移支付政策。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切实解决民族地区财政入不、、出的现状。四是财政资金投入优惠政策。应提高财政资金补助标准,取消项目建设县级配套;五是特色产业和旅游开发的扶持政策。应加大对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和旅游开发发的扶持力度,尽快改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六是社会事业发展政策。要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切实改变目前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落后的的现状。市县人民政府也应根据上级人民政府过去和今后出台的优惠政策,制定更加具体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措施,大力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 (十三)制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规。由县政府分管民族工作的领导牵头,县级相关部门配合,制定少数民族乡和少数民族聚居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认组织实施。 参见论坛帖子和大家讨论:
分享此页到:
标签:兴文县,苗族,文化,调查报告,民族,历史,经济发展,生活,教育,知识,同胞,少数民族,旅游,苗乡,中国,大学,母亲,世界,苗文,服饰
相关资讯:
资讯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问卷调查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