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练成的高一政治论文1500字字

求试论中美关系的现状以及未来 1500字以上论文?
求试论中美关系的现状以及未来 1500字以上论文?
09-10-02 & 发布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众所周知,近代外交始于西方民族国家纷纷独立之际,而奉行“民族国家至上”原则的外交则始于法国枢机主教黎塞留,黎塞留对近代外交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拿破仑滑铁卢之役战败到维也纳会议,梅特涅时代的外交奉行“欧洲协调原则”即是欧洲的保守势力出于共同的国家利益对革命势力的遏制而团结在一起。俾斯麦统一德国后打破了均势外交,奉行“现实政治原则”即以国家实力及利益来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正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所说“国家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中国在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后,实际上已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是列强角逐鱼肉的对象。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中国在新中国建立前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独立外交。在此要讨论的是中国在1949年后外交政策的变化。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也有国家利益的考量,中国实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即是与苏联结盟来对抗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1960年因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成了“第三世界的代言人”既反美帝又反苏修,事实证明这种纯粹以意识形态外主,牺牲国家利益的政策是不可取的,从年中国实行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  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打破了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了中美苏三角关系。中美联手对抗当时如日中天的苏联,以遏止苏联的扩张。这个历史性的外交转变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不再以意识形态为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而改以国家利益为外交政策制定的基石。因为对美关系的改善客观上也促进了后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渐融入了国际经济秩序。当今的中国外交政策即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苏联解体后,美国一超独霸,俄罗斯虽已雄风不在,但对世界还有一定的影响力,欧洲离国家的形成还有很长的距离,暂还不能形成统一的政治实体。但欧盟一直希望联合起来以摆脱美国的影响力。日本自1968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后一直在追求恢复正常国家的地位,以改变“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国际地位。而印度随着经济的崛起也想追求大国的地位,称霸南亚。处理与这些国家的关系是当代中国外交的重点。  而对美关系则是重中之重。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强权,二战后一直扮演的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警察”角色。虽有些学者说美国正处于衰落之中,比如“911”后,伊拉克战争,还有目前的金融危机等,但其仍拥有无可比拟的超级实力。如何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将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及复兴。中国自改革开放后一直奉行“韬光养晦,决不当头”的外交政策,也就是国家利益至上的现实主义外交。改革开放即是中国追求国家利益的表现形式之一。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愿意遵守个维护现今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成为一个利益攸关者。而不是去打破或挑战当今的国际经济,政治体系。  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它关系到国家的统一与复兴。因为国家实力的问题,中国尚没有能力武力统一台湾,也承担不起战败的后果。美国由冷战时期的希望台湾成为远东不沉的航空母舰到现在希望台湾成为亚洲民主的灯塔,美国之所以制止台湾独立,维护“不独”,“不武”的现状是因为台湾独立会威胁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不愿为台独而冒美国可能衰落的风险。中美都是当今世界的大国,双方都具备使对方瘫痪甚至毁灭的实力,双方都承担不起战争带来的后果,所以说维持台海现状乃中美妥协的产物。但中美在政治体制,意识形态方面的确存在很大的差异,美国自威尔逊总统以来一直奉行理想主义外交政策,威尔逊认为国际的和平只能寄希望于“集体安全”的体制。而只有民主国家之间才不会发生战争,如果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实行民主体制,世界将永享和平。他曾说“美国的缔造是为自由而建,而自由不仅是为美国人民,也是为世界人民,如不这样,美国的荣誉将不存,实力也将消散。”这是典型的天赋命运说。威尔逊之后美国的领导人大都受其外交理念的影响。这也是为何美国总是说“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因。笔者认为人权,自由,民主理念的确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但美国在制定外交政策的时候不全是理想主义,国家利益至上才是美国外交的基石。美国总是拿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干涉别国内政行美国霸权之实。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美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彼此不可分离,中国持有美国第二大的国债,有人曾说如果中国抛售美国国债,美国经济可能崩溃。美国虽不断指责的人权状况,但仍和中国保持紧密的经济关系,这是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除了经济方面,还有朝核问题,核不扩散,恐怖主义,环保等国际问题需要与中国合作。但毕竟中美在意识形态分歧很大,出于对中国崛起的恐惧,担心一个强大的中国会威胁美国在东亚的区域利益,甚至在全球的国家利益,美处心积虑的联合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实行遏制政策。用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的话说:美国要在全球扮演战略平衡手的角色。这也是他为美国能永葆霸权所开的药方。自苏联解体后,美国就希望在全球找到一个可能出现的潜在竞争对手,而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巨大,领土庞大的中国正符合美国的定义,而且中国仍实行一党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因此小布什上台后就把中国定为竞争对手,但“911”后出于反恐的需要,中国成了其合作伙伴。为中国争取了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当今的中美关系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如果中国经济能保持稳定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将在不远的将来超过日本,2030年将可能超越美国。美国的全球战略是不允许全球任何一个地区出现一个可以与美国抗衡的霸权,所以中美关系在合作中对抗在所难免,美国会继续遏止中国的崛起,而台湾问题正是美国遏止中国重要的战略棋子之一。  以现实政治的观点来说,不管一国的意识形态如何,只要其国家实力强大,都会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其国家安全的最大化,而中国也不会例外。所以从国家利益至上的角度考虑,中美之间的国家战略是有结构性矛盾的,也就是说中美关系在合作中会有对抗,在竞争中又相互合作,但前提是中美均不打破目前的国际体系,中国也只有在当今的国际体系下才能够和平发展。  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中国社会内部面临的问题才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挑战和巨大考验,如国内的产业升级,贫富差距,腐败,环境,政治改革等。中国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维护国内的稳定,发展,而中共也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证明自身的合法性。外交是一国实力的体现,中国只有把眼前事情做好,同时兼顾长远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复兴才有望实现。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曾说:“新加坡在短时间内从第三世界发展为第一世界,但新加坡国土小,人口也少,这样的成就不算伟大,但当中国能从第三世界发展成第一世界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伟大”。  而中国此时仍任重而道远。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流行音乐,这个概念什么?
   概念最早还是来自西方。到我们这里还是有一段时间的。他算是一种音乐的行为。也是适宜当时社会的方式。所以流行音乐活了下来。
   流行音乐经历过60年代的更新,到了70年代以后,呈现出了比以往都美的景气。所以今天的我们听到了动听的流行音乐。这是过去到现在的流行音乐,我们想没想到在过几十年以后的流行音乐。
   我做了个猜测,我觉得应有两种结果。
   也许在过几十年,我们的爷爷奶奶死去了。爸爸妈妈也老的不行了。那时候我们的周围的人也许都会去听流行音乐。那时候的孩子不会在听流行音乐的时候被父母所训斥,因为那时候我们就是孩子的父母。我们深爱着流行音乐,自然也会鼓舞自己的孩子去听。那时候的国家也会鼓舞全民来享受流行音乐。在也不会出现当一个孩子去听流行音乐而他的父母却说那歌曲就是念经的一幕了。也许那时候的流行音乐才是最最繁荣的时候,因为那时候的社会已经真正意义上的接受了流行音乐,那时候的人民也都是从小就听流行音乐的人,自然也是爱的不得了。那时候的各个电台或者电视里的音乐节目不再出现那些我们的爷爷奶奶才去听的东西,因为那已经是几十年以后了,所有喜欢流行音乐的人都已经长大了,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现状,我们接受流行音乐的时间真的很短暂,这样的环境促使我们喜欢流行音乐的人的年龄的真的不算太大,所以我们中国的流行音乐也许还没到达最鼎盛的时期,鼎盛的时期应该是在几十年后的中国。这真的是可能的,因为我敢说,现在的年轻人没一个不喜欢流行音乐的。没有一个会说自己十分的喜欢那些老掉牙的民族歌曲。
   这点也不是避免的,也许在过几十年后流行音乐会被一个新的音乐名词乐所取代,也许那是流行的产物也许那是一个没有和流行音乐有任何关系的新事物,因那时候的人民需要的音乐和现在的会有所不一样,毕竟几十年以后的人民的生活会和现在有很大的差异,自然他们的心情和现在就会是不一样的,也就会从需求上差异了许多。那时候也许人们会像现在一样的,淡忘了以前的事物而去追求新的事物,到那时候也许流行音乐真的就会人们所淡忘,只能思念回忆的时候偶尔想起。
   说了这两点,还有一点你们会想到,就是流行音乐会不会在几十年以后呈现平常的发展态势,即不火暴也不低谷,就在那活着。人们不会忘记也不会疯狂的迷恋。这点我想永远也不会出现,因为他是人们在精神世界的需求,人们的精神需求音乐,用远都会是一个。如过不是你需求的那么他就会在短暂的时间里快速的老去。人们的生活上的物质和精神现在来说都几乎差不可多少,到了几十年一后我想更会相同。自然追求的音乐也是一样的,那样的原因就会导致要么忘记要么继续的现状。 欧美流行音乐史上,Billboard(告示牌)、UK40(英国官方排行榜)、CashBox(钱柜排行榜)这三类排行榜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即时的反映了音乐单曲或专辑的流行趋势。 它们主要依据歌曲的销售量和歌曲在电台的播放率,并按各自不同的加权比重计算获得。CashBox于上世纪90年代正式停刊。由于iPod的流行和数字音乐销售量的快速增长,剩下的Billboard和UK40在2005年左右先后开始将数字音乐的付费下载量计入销售量的统计中。 在今年一月,英国独立摇滚乐队Koopa的单曲“Blag, Steal & Borrow”破天荒的杀入UK40单曲榜,位居31。这个乐队甚至没有签约唱片公司,也没发行过CD,他们仅仅通过在线数字音乐的销售达到这个成绩(其中95%的销量是来自7digital数字音乐商店)。 这对唱片业来说不仅是体现了数字音乐巨大的影响力,也说明了数字音乐服务商正在实现它们的音乐媒体价值,正在引领着音乐的流行趋势。 在国内音乐领域,也有类似的“华语金曲榜中榜”等。可能由于盗版CD的市场份额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这些统计榜都并没有真正实现它的价值。正版CD市场的规模受到了盗版的巨大冲击,反而推动了国内听众的数字音乐使用率。这也意味着在国内很有可能会由数字音乐服务商引领整个音乐的流行趋势。 数字音乐中手机音乐铃声和彩铃虽然能一定程度上反映音乐的流行趋势,但毕竟这些音乐大多非完整的歌曲,音质也偏低。所以音乐铃声和彩铃的销售量难以真正体现音乐的流行,或许可作为一种低权重的衡量指标。 对于在线音乐服务来说,现在主流的大致可以分为五种: 音乐搜索引擎(百度、搜狗、雅虎….) 付费音乐下载(巨鲸、九天、爱国者…) P2P音乐盒(酷狗、UBox…..) 在线音乐电台(友播、九拍、腾讯….) 在线音乐游戏(久游、腾讯….) 从服务类型来看: 在线音乐游戏中的音乐数量极少,它的点播数据显然是不具代表性的。 付费音乐下载是最符合唱片业音乐销售量的统计,但在国内似乎难以形成市场规模,难以达到引领音乐流行趋势的高度。 P2P音乐盒和音乐搜索引擎的音乐来自民间传播,难以获取准确的单曲下载数据,也就是说如果部分来源的信息是错误的,将直接干扰数据的统计。如果它们能获得主流唱片公司的授权和来源,那也就改变了整个服务模式。 在线音乐电台的播放率与传统电台的音乐播放率非常近似,而本身像Billboard统计中电台播放率占据60%以上的高权重,从这点来说它们的数据可能是最具统计价值潜力。 从数字音乐服务商来看: 百度音乐在数字音乐领域占有绝对的用户数量优势,如果它能获得“四大”的授权内容和免费下载模式的许可,那么它的下载量将能直接反映音乐流行的趋势。 腾讯QQ的用户数量和高用户粘度优势,使它的数字音乐服务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另外它的客户端或许今后能实现具有Licence的音乐播放数据统计。也就是说它同样具有掌握音乐流行趋势的巨大潜力。 而友播之类的个性化音乐电台虽然在唱片业界被认为可能会是创造“多赢”的模式和具有传统电台的影子,但能不能成为音乐流行趋势的黑马,还得看未来1-2年内的用户增长。 题外话:曾经有朋友问我说百度的音乐榜究竟是不是真实的下载统计,我说不知道。其实不管我们怎么去猜测,即便它是真实的,也只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流行度。谁知道下载一首“老鼠爱大米”真正的内容是不是。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流行音乐,这个概念什么?
   概念最早还是来自西方。到我们这里还是有一段时间的。他算是一种音乐的行为。也是适宜当时社会的方式。所以流行音乐活了下来。
   流行音乐经历过60年代的更新,到了70年代以后,呈现出了比以往都美的景气。所以今天的我们听到了动听的流行音乐。这是过去到现在的流行音乐,我们想没想到在过几十年以后的流行音乐。
   我做了个猜测,我觉得应有两种结果。
   也许在过几十年,我们的爷爷奶奶死去了。爸爸妈妈也老的不行了。那时候我们的周围的人也许都会去听流行音乐。那时候的孩子不会在听流行音乐的时候被父母所训斥,因为那时候我们就是孩子的父母。我们深爱着流行音乐,自然也会鼓舞自己的孩子去听。那时候的国家也会鼓舞全民来享受流行音乐。在也不会出现当一个孩子去听流行音乐而他的父母却说那歌曲就是念经的一幕了。也许那时候的流行音乐才是最最繁荣的时候,因为那时候的社会已经真正意义上的接受了流行音乐,那时候的人民也都是从小就听流行音乐的人,自然也是爱的不得了。那时候的各个电台或者电视里的音乐节目不再出现那些我们的爷爷奶奶才去听的东西,因为那已经是几十年以后了,所有喜欢流行音乐的人都已经长大了,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现状,我们接受流行音乐的时间真的很短暂,这样的环境促使我们喜欢流行音乐的人的年龄的真的不算太大,所以我们中国的流行音乐也许还没到达最鼎盛的时期,鼎盛的时期应该是在几十年后的中国。这真的是可能的,因为我敢说,现在的年轻人没一个不喜欢流行音乐的。没有一个会说自己十分的喜欢那些老掉牙的民族歌曲。
   这点也不是避免的,也许在过几十年后流行音乐会被一个新的音乐名词乐所取代,也许那是流行的产物也许那是一个没有和流行音乐有任何关系的新事物,因那时候的人民需要的音乐和现在的会有所不一样,毕竟几十年以后的人民的生活会和现在有很大的差异,自然他们的心情和现在就会是不一样的,也就会从需求上差异了许多。那时候也许人们会像现在一样的,淡忘了以前的事物而去追求新的事物,到那时候也许流行音乐真的就会人们所淡忘,只能思念回忆的时候偶尔想起。
   说了这两点,还有一点你们会想到,就是流行音乐会不会在几十年以后呈现平常的发展态势,即不火暴也不低谷,就在那活着。人们不会忘记也不会疯狂的迷恋。这点我想永远也不会出现,因为他是人们在精神世界的需求,人们的精神需求音乐,用远都会是一个。如过不是你需求的那么他就会在短暂的时间里快速的老去。人们的生活上的物质和精神现在来说都几乎差不可多少,到了几十年一后我想更会相同。自然追求的音乐也是一样的,那样的原因就会导致要么忘记要么继续的现状。 欧美流行音乐史上,Billboard(告示牌)、UK40(英国官方排行榜)、CashBox(钱柜排行榜)这三类排行榜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即时的反映了音乐单曲或专辑的流行趋势。 它们主要依据歌曲的销售量和歌曲在电台的播放率,并按各自不同的加权比重计算获得。CashBox于上世纪90年代正式停刊。由于iPod的流行和数字音乐销售量的快速增长,剩下的Billboard和UK40在2005年左右先后开始将数字音乐的付费下载量计入销售量的统计中。 在今年一月,英国独立摇滚乐队Koopa的单曲“Blag, Steal & Borrow”破天荒的杀入UK40单曲榜,位居31。这个乐队甚至没有签约唱片公司,也没发行过CD,他们仅仅通过在线数字音乐的销售达到这个成绩(其中95%的销量是来自7digital数字音乐商店)。 这对唱片业来说不仅是体现了数字音乐巨大的影响力,也说明了数字音乐服务商正在实现它们的音乐媒体价值,正在引领着音乐的流行趋势。 在国内音乐领域,也有类似的“华语金曲榜中榜”等。可能由于盗版CD的市场份额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这些统计榜都并没有真正实现它的价值。正版CD市场的规模受到了盗版的巨大冲击,反而推动了国内听众的数字音乐使用率。这也意味着在国内很有可能会由数字音乐服务商引领整个音乐的流行趋势。 数字音乐中手机音乐铃声和彩铃虽然能一定程度上反映音乐的流行趋势,但毕竟这些音乐大多非完整的歌曲,音质也偏低。所以音乐铃声和彩铃的销售量难以真正体现音乐的流行,或许可作为一种低权重的衡量指标。 对于在线音乐服务来说,现在主流的大致可以分为五种: 音乐搜索引擎(百度、搜狗、雅虎….) 付费音乐下载(巨鲸、九天、爱国者…) P2P音乐盒(酷狗、UBox…..) 在线音乐电台(友播、九拍、腾讯….) 在线音乐游戏(久游、腾讯….) 从服务类型来看: 在线音乐游戏中的音乐数量极少,它的点播数据显然是不具代表性的。 付费音乐下载是最符合唱片业音乐销售量的统计,但在国内似乎难以形成市场规模,难以达到引领音乐流行趋势的高度。 P2P音乐盒和音乐搜索引擎的音乐来自民间传播,难以获取准确的单曲下载数据,也就是说如果部分来源的信息是错误的,将直接干扰数据的统计。如果它们能获得主流唱片公司的授权和来源,那也就改变了整个服务模式。 在线音乐电台的播放率与传统电台的音乐播放率非常近似,而本身像Billboard统计中电台播放率占据60%以上的高权重,从这点来说它们的数据可能是最具统计价值潜力。 从数字音乐服务商来看: 百度音乐在数字音乐领域占有绝对的用户数量优势,如果它能获得“四大”的授权内容和免费下载模式的许可,那么它的下载量将能直接反映音乐流行的趋势。 腾讯QQ的用户数量和高用户粘度优势,使它的数字音乐服务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另外它的客户端或许今后能实现具有Licence的音乐播放数据统计。也就是说它同样具有掌握音乐流行趋势的巨大潜力。 而友播之类的个性化音乐电台虽然在唱片业界被认为可能会是创造“多赢”的模式和具有传统电台的影子,但能不能成为音乐流行趋势的黑马,还得看未来1-2年内的用户增长。 题外话:曾经有朋友问我说百度的音乐榜究竟是不是真实的下载统计,我说不知道。其实不管我们怎么去猜测,即便它是真实的,也只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流行度。谁知道下载一首“老鼠爱大米”真正的内容是不是。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第一章 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关于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若干问题的探讨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政策及其趋势坚定不移扎实有序推进素质教育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中的制度供给—教育发展的制度背景探析首都教育发展战略关于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的思考中国民办学校组织化建设探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视野下的农村教育发展策略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教育现代化第二章 教育管理和学校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构建学习型社会校训在塑造大学文化精神中的重要作用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论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自我调适高校德育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高校院系党组织保证监督实践的思考高校校园亚文化群体初探高校学生社团政策导向研究第三章 素质教育改革教学科研基层组织促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对一个全面发展超常生的再追踪研究当代在校大学生人格教育探析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素质要求之我见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发挥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对开展高职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第四章 教育信息化新课程新理论新技术深层次探索网络教学的有效性从“规范”的要求反思我军网络课程的现状与问题高校图书馆与信息素养教育浅论军用微电子技术发展与院校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中应用的思考浅谈现代教学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第五章 职业教育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若干问题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办学是解决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本科院校办高等职业教育关键性问题研究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思考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校外教学基地的研究与实践高职院校规模经济与成本控制目标的探讨第六章 学科建设及学科教学第一节 政治第二节 语文第三节 数学第四节 物理化学第五节 历史地理生物第六节 音乐体育美术第七节 英语第八节 其他第七章 幼儿教育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储存过程:简单说就是SQL代码的集合,和C语言里的函数类似,储存过程把SQL语句写在一起,调用储存过程时SQLserver执行 这些语句。它有参数,有返回值。优点:1.模块化设计像其他程序语言的函数一样,单独出来,可以调用它n次,并且可以独立于源代码,单独修改储存过程。2.更快执行如果执行大量SQL代码或重复执行,储存过程比SQL批代码执行要快。3.减少网络流量一条SQL语句就可以执行上千条SQL代码,肯定视图:顾名思意,可以看的图形。用图形来表示数据库中表,或表之间的关系是虚拟表,是来自其一个表,或多个表的行或列 的子集。临时表是暂时存在的,而视图是以文件存储的,只要不人为删除,是永久存储的,所以视图不是临时表。索引:举一个列子,你在学校要找一年级三班教室,但是你不知具体位置,你只能按照顺序,一间教室一间教室的找,但如果,你看学校地图(假设的),上面写有一年级三班教室在XX单元XX楼左边XX间,那你就可以直接到教室去了,这里地图就相当于索引,指明具体地址,使查询更加的快捷。SQL里就是这样,要查询某个数据,根据索引查找,比一个一个挨着查,更加的快捷。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浅论转化思想在中考数学题中的应用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章天洪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 14:25:10 转化思想是指把生疏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把抽象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把一般问题转化为特殊问题,把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把顺向思维转化为逆向思维,它是把问题由难化易地解决的思想方法。   下面举例说明转化思想在中考题中的应用。   一、生疏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   生疏问题是指试题中出现的新定义的概念,新定义的运算,新出现的图形等。考生遇到这类生疏问题时,首先要理解题目,然后把这类生疏问题转化为我们自己所熟悉的问题,只有这样问题解决才有希望。   例1 (2006年安徽省中考题)如图1(下页),凸四边形ABCD,如果点P满足∠APD=∠APB=α,且∠BPC=∠CPD=β,则称点P为四边形ABCD的一个半等角点。   (1)在图3(下页)正方形ABCD内画一个半等角点P,且满足α≠β。  
  图1  
  图2  
  图3  
  图4   (2)在图4四边形ABCD中画出一个半等角点P,保留画图痕迹(不需要写出画法)。   (3)若四边形ABCD有两个半等角点(如图2),证明线段上任意一点也是它的半等角点。   分析:本题属于新定义的概念类试题,考生首先要正确理解半等角点的概念:这个点出现在凸四边形内,该点与四边形的四个顶点相连,构成的四个角中,分成两组相等的角,(如图1),且α+β=180°,而且一个凸四边形内的半等角点不止一个;同时,由图1得,点A、P、C在同一直线上,把△ADC沿AC翻折180度后,点D一定落在PB上(或PB的延长线上),也就是说点D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一定落在射线PB上。考生只有理解了这个概念,才能着手把生疏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其实问题(1)是一个辅助性的我们所熟悉的问题,也是命题者希望考生能从问题(1)的解答中能进一步受到启发,进一步挖掘半等角点的深层次含义,从而为解决生疏的问题(2)、(3)寻找解决的思路。问题(1)虽然难度不大,但考生如果忽视问题(1)的解决思路,可能就无法解决(2)、(3)这样的生疏问题。   简解:(1)所画的点P在AC上且不是AC的中点和AC的端点就可以了。   (2)画点B关于AC的对称点B′,延长DB′交AC于点P,点P即为所求作的点。  
  二、抽象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   抽象问题是指试题中出现的不确定的量n或图形依照某规律无限地画下去等。考生遇到这类抽象问题时,首先要正确理解题意,然后把抽象问题想办法转化为具体问题,以便寻找解题的思路。  
  (1)试说明:△ADC和△BDC都是等腰三角形;   (2)若AB=1,求AC的值;   (3)试构造一个等腰梯形,该梯形连同它的两条对角线,得到了8个三角形,要求构造的图形中,有尽可能多的等腰三角形(标明各角的度数)。   分析:本题的第(3)小题属于题中出现不确定的量的试题(只是构造出尽可能多的等腰三角形),考生解决第(3)小题必须在具体的第(1)小题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因为只是要求构造出尽可能多的等腰三角形,尽可能多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又最多只有8个等腰三角形可构造,所以可思考画图,从图中具体的三角形中进行分析研究,把抽象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   简解:(1)在△ABC中,AC=BC,   所以∠B=∠A=36°,∠ACB=108°,   在△ABC与△CAD中,∠A=∠B=36°,  
  所以△ABC∽△CAD,   所以∠ACD=∠A=36°,   所以∠CDB=72°,∠DCB=72°,  
  (3)因为是尽可能多地构造出等腰三角形,而最多又只有8个可构造,所以假设可以构造出8个等腰三角形,即图中出现的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如图6,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AC与BD交于点O,当AB=AD时,设∠CAD=α,则∠ADO=∠ABD=∠DBC=∠BCA=∠ACD=α。得∠AOB=∠DOC=2α,由∠ABC=2α,△ABC是等腰三角形,所以∠BAC=2α(当∠BAC=α时,AB=BC,四边形ABCD不是等腰梯形了),同理,∠BDC=2α,因为3α+2α+2α+3α=360°(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得α=36°,符合题意。   综上分析可得,符合题意的等腰三角形最多可构造出8个来,所以假设成立。   三、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   复杂问题是指试题中出现的图形复杂,计算复杂,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复杂或题中的文字数偏多,考生读题时往往是读到后面忘记前面。考生遇到这类复杂问题时,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不慌不急,因为许多复杂问题都是由一些简单问题构成的,所以要想方设法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  
  图7  
  四、一般问题转化为特殊问题   一般情况往往很难推出结论,给我们的解题带来很大的困难,而特殊情况恰恰是问题解决的突破口。点运动到某一个位置,图形变换到某一个特殊位置,众多情况中考虑到某一种特殊情况等,都是解题时转化的思路。   例4 (2006年甘肃省中考题)如图8是两个半圆,点O为大半圆的圆心,AB是大半圆的弦并与小半圆相切,且AB=24,问:能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吗?若能,求出此面积;若不能,试说明理由。  
  图8   分析:本题的关键是求出两半圆半径的平方差,如图两半圆的位置关系是一般的位置关系,由于阴影部分的面积与两圆的位置关系无关。正因为如此,我们考虑两圆的特殊位置关系(圆心重合)(如图9),这一特殊的位置关系,给我们的解题带来了思路。   简解:能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设大圆与小圆的半径分别为R、r,平移小半圆使它的圆心与大半圆的圆心O重合(如图9)。作OH⊥AB于H,则  
  图9  
  五、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   未知问题是指题中要解决的问题,要求的量,要选的答案,但有时从已知条件出发很难解决未知问题。考生遇到这类未知问题时,首先要认真、仔细地分析已知问题,尽量从已知问题中寻找要解决的未知问题的思路、方法,即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   例5 (2007年济南市中考题)世界上著名的莱布尼茨三角形如图所示,则排在第10行从左边数第3个位置上的数是( )  
  分析:本题的解决关键是从已知的一组数据的排列中寻找、挖掘出排列的规律,然后从规律中寻找要解决的未知问题,所以本题解决的思路是把未知转化为已知。  
  六、顺向思维转化为逆向思维   由已知条件求未知元素的思维通常称为顺向思维,反过来就是常说的逆向思维。有的中考试题如果用顺向思维的方法,可能要考虑多种情况,导致问题的复杂化,但是如果利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可能会使问题迎刃而解,这恰恰是我们的学生平时所忽视的。  
  分析:本题若利用顺向思维的方法,要分a>0,b≥0;a>0,b≤0和a<0,b≥0;a<0,b≤0的四种情况,然后把每一种情况的两图象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来,再作出选择,显得有点复杂。但是若利用逆向思维的方法,选择的答案马上能确定下来,所谓利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就是由已经画出的图象来判断a,b的取值情况,看a、b的取值两个函数的情况是否一致,若一致就是正确答案,否则排除掉。   简解:(A)图象中的二次函数a>0、b=0,一次函数a>0、b>0,不一致,排除;(B)图象中的二次函数a>0、b>0,(用对称轴方程判断),但图象没有过原点,也排除;(C)图象中的二次函数a>0、b<0,且图象过原点,一次函数的a>0、b<0,两个函数关系式中的a、b取值一致,故(C)正确,(D)就不用考虑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问题策略研究              一、中日关系的现状流动态势及原因(一)中日关系的形势现状 1、中日政治领导层及政治军事形势现状中日政治领导层是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方面,而历史问题则是影响中日关系的根本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1]。现今,以日本首相小泉为首的日本部分政要处心积虑要排除历史问题,他们要根据他们的历史观来强行撼动中日关系。日本借二战结束60周年和日俄战争100周年之机,日本政府4月份批准美化侵略历史的教科书,国会8月份发表删除侵略表述的《占后60周年决议》,10月17日,小泉第5次参拜靖国神社更多的是为了争取“遗族”的选票,其行为与日本政治的保守化无关。政治军事上的重大形势变化,中日两国在政治上的重大形势变化,第一即针对日本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日本教科书等问题,在北京、目海、广州爆发了大规模涉日游行。第二个形势变化为12月关于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顽固态度,在东亚峰会上,中国拒绝在各种场合安排中日领导人会晤。政治上的重大形势变化,促使在军事上也发生了重大的形势变化,日美安保会谈首次将“台湾问题”列为共同战略目标;并于今年4月在日本本国外交蓝皮书和8月的防卫白皮书对“中国威胁”表示“严重关注”;10月,日美两国就军事一体化问题达成中期协议;12月22日,日本外相麻生太郎称,中国加强军力“正在成为相当程度的威胁”。日本其在军事上的意图也更加的明显,其到处宣扬“中国威胁论”,以图挑起地区争端,扩充自身在的军事实力。 2、中日经济关系形势,中日在经济上的关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前出现的“政冷经热”的现象,在现今的经贸合作方面,政冷经冷的现象也十分的突出。据数据统计,2001年以来日本对华出口年均增长20%以上,2005年1月至8月同比只增长了3.2%。在中国的外贸总额中,对日贸易比重不断下降。 2004年日本已从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降至第三位,估计今年这种下滑趋势将难有好转。并在中日有关东海问题的争端虽几经谈判,但始终难有进展,日本经济产业省批准了帝国石油公司试开采东海油气田的开采的申请,并加快东海油气的开采进程。 3、中日文化及民间交流形势,中日关于文化及民间的交流在现今的形势发展上是值得肯定的。中日两国的民间交流扩大,两国就针对中国的团体旅游签证发放范围扩大到中国全境一事达成一致,日本访华人数、中国旅日人数、中国留日人数都在增长;遣唐使墓志在日本展览引起轰动;中国刮起福原爱旋风,中国的孔子、中国的民族音乐、汉语等中国文化元素在日本也逐渐火起来,但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存在很大的困惑,中日之间缺少和谐、感人的话题,像上世纪80年代的《札幌之夜》类的文章见不到了。 (二)中日关系的现状原因分析 1、有关中国在地区的崛起分析能否把中国的崛起视为中日摩擦的根源之一?从历史上看,“中国的崛起,也许会加强日本的‘危机感’,但战后日本的历史翻案风及其力图推行的扩军路线和‘盟主’梦,与中国国力的盛衰、中日两国力量强弱之消长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如果把问题的焦点过于单纯地解析为日本不让‘中国崛起’的心态和‘两强’的竞争,甚而提倡与日本人‘换位思考’,其实是模糊了是非的界限。有些日本专家之所以热心鼓噪‘朝贡论’,并将中日关系解释为‘两强’的利害冲突,无非是要说:历史上你强大的时候也欺负过我,‘弱肉强食,天经地义’,没有谁对谁错。如果掉入这一逻辑陷阱,原本与中国人、韩国人有共同惨痛经历的东南亚人也许会认为,今天的中日间的史观摩擦,并不是是非之争,而是两个大国之间的恶斗与角力的外交游戏,我们小国应避之为吉。‘强弱论’之陷阱,就在这里。” 2、日本的“民族主义”情绪及历史原因分析日本的主要问题是不是因为日本的“民族性” ,“民族主义”情绪问题,往往在谈论日本的主要问题时,有些人往往将之归结为日本的“民族性”,其实质并不是其“民族性”的问题。当然,因为长期接受某种教育或大众传媒等影响,日本人会有一些共同的价值观或倾向,但“如果把这些特征与倾向定位成国民性或民族性,那就好像本性难移了,许多问题就不用谈了”[2]。日本的主要问题是,战后的教科书和大众传媒对战前的许多问题没有彻底反省,日本人有很多战前的价值观都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在日本大众传媒提供几乎是统一口径的资讯与观点的诱导下,日本人很容易或者说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些“共识”。举例来说:“过去我们一谈到历史问题,日本一些比较开明的、反对战争的人士都会认为这些历史问题不单是亚洲人的问题,而且也是他们日本人的问题。实际上战后有许多日本人认真地进行反省,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这种主张反省的力量相当强大。但是最近这 10年,却有了极大的改变。历史问题已被扭曲为好像是日本人和亚洲人之间的矛盾了。”其原因的造成,进一步说明日本传媒的宣传攻势功不可没。 3、历史问题是原则问题原因分析其对历史问题上,主要造成其原则问题上发生较大的意见,是有关于日本媒体在谈到历史问题时,经常使用“历史牌”这个词。所谓“牌”,无非是用来讨价还价的筹码。而日本媒体这一用词的选择,其深层意思甚至更糟,它含有敲竹杠的工具之意。严肃的历史问题就这样被日本传媒转化为“ 历史牌”。日本传媒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其实质将直接影响中日的关系发展,吴学文先生在书中介绍说:“有些日本人认为外国人谈历史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敲诈日本,抓日本的小辫子,认为只要谈历史问题就会伤害日中之间的感情。[3]” 二、中日关系的现状问题与策略研究(一)中日关系的现状问题 1、日本领导高层的“小泉现象”及保守化问题有关针对日本领导高层中及“小泉现象“的问题,其表现为从我们对日本政治家的谈话上来说,我们与其重视其谈话,不如重视其行动,特别是对小泉这个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的首相,其谈话的分量到底有多重,很多人心里都存有疑虑。 “小泉现象”是日本领导高层中一个政治现象,其在“小泉现象”的背后具有更加深层的含义,即小泉可以这么公开地撒谎,公开地言行不一,其实质就是与日本政治上的保守化有关。        自1993年以后,即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国内政治的总保守化有很大的联系,这就是说执政党是保守的政党,反对党也是保守的政党。换句话说,1993年、1994年以后,日本政坛基本上是自民党化整为零或化零为整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政治家即使“失言”,日本国内(力量)对此也已无法予以牵制。其本质上问题,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一方面是冷战的结束,另一方面是日本国内来了个政治大洗牌。而政治大洗牌的结果是自民党的一部分人高举着“改革”旗帜跑出来。这种大洗牌的结果不是真的“非自民党联合政府”的诞生。而实质上说的是,这个“联合政府”并不是真的由反对党组成的联合政府,而是执政党的自民党分化出一批人(主宰政局)吃掉了社会党(的地盘)。这次大洗牌之后,社会党是惟一的败家。在这之后,我们所知道的日本国内的牵制力量已经近乎没有了。在缺乏牵制力量的情况下,日本执政党与反对党之间是既相似又相互靠拢,这为小泉这几年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提供了土壤和气候。也是日本领导高层逐渐形成了“小泉现象”重要原因,也是保守化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2、日本本国内“一小撮”问题的扩大化中国一向都把日本的歪风称为“一小撮”[4]。“一小撮”的说法在上个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还是相当准确的。据分析观察,从那之后,这种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也许“一小撮”还是那“一小撮”,但是那“一小撮”的影响已经非同小可。特别是在(90年代)社会党与自民党相抗衡的“1955年体制”结束之后,日本的政治土壤、气候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日本本国内部的政治环境因素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3日本派阀民主国家在亚洲,它实行民主制度的历史与印度一样长,它的国家也很开放,那么,其政坛上派阀的斗争、派阀的变化是国内政治的主导因素,各种的财阀和政党派进行互相的斗争,并对日本社会的主流进行政治引导,造成日本国内民众对政治引导的盲从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近几年来中美经贸关系总体上呈现了不断发展的态势。一方面在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双方都高度重视中美经贸发展的加深与扩大,两国高层战略对话及部门间的接触频繁,增进了理解与信任。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以及美国经济的复苏也为中美经贸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一、双边经贸合作与发展继续扩大据中国《海关统计》,月,中美贸易额为510.31亿美元,其中对美出口362.9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8%和21.3%。自美进口147.33亿美元,同比下降1.2%。今年以来,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仍保持了高速的增长,继续居各国对华投资的第一位。1-6月,美国对华直接投资项目数为1457个,合同金额43.57亿美元,实际使用美资24.54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7%、17.4%和19.7%。美国对华投资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实际投资额高;二是单项投资额高;三是在制造业的投资比例大。美国对华投资的强劲趋势出于两个原因: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以及美商对中国加入WTO后的良好预期。二、制约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不利因素(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回流,加强了对其国内产业的保护美国自2001年经济增长减速以来出口持续下降。2002年经济虽然开始缓慢复苏,其全球贸易颓势仍未根本好转,1-7月,美国商品和服务出口同比下降了7.4%。加上今年国会举行中期选举,为了党派利益,共和党需要争取国内产业界的支持。因此,布什政府在贸易政策上逐步退缩并加强了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先后实施了限制钢铁进口的“201”条款,颁布了新的农业补贴法案。虽然此次钢铁保障措施并非专门针对中国,但也直接影响了我国每年3.7亿美元的钢铁出口。种种迹象显示美国的贸易保护有愈演愈烈之势,并将采取措施在未来签订的贸易协定中更多地加入保护本国工人权益的条款,扩大钢铁、纺织、汽车、造船业等国内制造业部门的利益。美国扩大保护钢铁与纺织等业界利益将对我出口产生不利影响。(二)用跨机构监督程序和中国执行评估报告对中方施压今年是中国加入WTO第一年,美国政府将监督和促使中国执行WTO承诺作为其贸易政策的长期首要目标。目前已建立起了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协调,布什政府贸易政策工作组委员会监督的跨政府部门机构。该机构包括三个层次:工作组和小组委员会;贸易政策审议小组;国会国家经济委员会。主要依靠商务部、农业部、国务院、财政部、劳工部、美国专利与商标办公室收集信息和作出评估。2002年6月,美中安全审议委员会发表了一份《美中经济关系对美国家安全影响》的报告,认为中国在税率安排方面有些拖延和不协调,颁布了不科学而影响贸易的生物技术法规、没有严格遵守有利于外国保险公司的规定以及在快递服务领域存在限制措施等。美方表示在年底WTO中国过渡审议机制中提出讨论,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双边经贸谈判中我方将面临较大的压力。(三)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将继续成为敏感问题关于贸易不平衡问题,双方都认识到存在贸易统计上的差异。从长期来看随着中国自美进口逐步增长,中美间贸易不平衡状况将得到改善。但是在短期内,由于中国市场开放循序渐进以及名义关税率较高实际关税率低的事,期待美国商品和服务一下子大量地进入中国市场是不现实的。美国出口商却不愿正视这个现实,因此当出口并非像他们想象那样快速增长时,各种各样的压力随之而来,甚至演变成贸易战。在美国贸易逆差是敏感的话题,衍生出许多的辩论,包括对强势美元政策的质疑等等。其中的主流又是认为贸易逆差中以对华贸易逆差最甚,原因是中国市场不开放,应严厉限制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据美方统计,2002年美国贸易逆差持续攀升,1-7月其贸易逆差达2533.1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5%,其中对华贸易逆差52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居各国第一。(四)中美反倾销、反补贴斗争不容忽视美国无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的现实,多年来始终援引美国《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案》第1316条规定,即“在行政当局做出取消的决定之前,已确定的任何一个外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结论仍保持有效”以及调查中“行政当局的任何决议都是不容司法审议的”。由于美国歧视性地坚持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认定,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和产品的利益。截止2001年9月,美国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已达87起,影响中国数十亿美元的对美出口。由于中国加入WTO后15年内外国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可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标准,美国更视之为防止中国出口激增的有效武器,必将充分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反补贴将是影响今后中美贸易的新因素。根据美国反补贴税法,对运往美国的任何产品的生产、制造或出口提供补贴者,要另外征收相当于补贴额的关税,但仅限于市场经济国家。由于美国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过去未对中国采用反补贴手段。一旦我国摘掉了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帽子,反补贴问题会接踵而来,对此,我应提早有所准备。事实上,为防止中国因加入WTO而对美出口激增,美国现已开始考虑修改反倾销、反补贴的有关规定。美中安全审议委员会的报告建议,今后商务部在决定任非市场经济国家达到市场经济程度身份时需获得国会的批准,并建议修改美国反补贴法,将范围扩大到非市场经济国家,即为保护美国产业免受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品不公平竞争时也同样适用。(五)美国加强了对华出口管制的力度长期以来美国在执行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政策时试图在获取市场、提高竞争力和国家安全上取得平衡。为同欧盟、日本等国竞争美国不得不放宽了一些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但总体上仍维持冷战思维,深恐中国经济、军事强大对其构成威胁。2001年,美批准对华出口许可证990个,涉及金额2.27亿美元,占美批准出口总金额的2.8%,因此美对华高技术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比重是很小的。自从2001年8月授权实施出口管制的美国《出口管理法》到期后,美国一直通过紧急授权维持出口管制制度的效力。2002年1月,在美中安全审议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许多政界要员和学者都表示应通过对华管制,使中国的科技和经济水平与美保持50年的距离。目前,美国政府已敦促国会通过新的《出口管理法》,以对国家实施更为有效的出口管制方式,保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总体上今后美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的力度,尤其是软件和高技术设备,并重点加强对我国核技术及导弹技术的监控等。(六)环保和劳工标准压力越来越大环保和劳工标准是美国面向21世纪贸易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2000年美国已通过了《对贸易协定进行环保审议的指导原则》,对今后签署每一个贸易协定时就是否符合环保要求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估。今年8月1日,美国会参议院通过了《2002年贸易法》,其核心内容之一是授予总统对外签订贸易协定的贸易促进授权(TPA)。目前美国与约旦签订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中已纳入了劳工与环保标准内容,今后美国可能以此为范本压贸易伙伴就范。对中国而言,最大的影响主要来自美国的环保和劳工标准问题压力,同时随着国会加强干预政府贸易协定签署的权利,国会在对华贸易问题上将施加更大的影响。三、前景展望在贸易领域,美国一直将中国视为新兴大市场,美国经济利益与对华贸易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从出于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还是从地区安全战略出发,都不会毫无顾忌地损害对华贸易。贸易是处理好两国关系的纽带,必要时也是其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有效制裁武器。而美国作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其重要地位他国尚无法替代。因此,发展和稳定中美经贸关系是两个大国达成的共识,是不容置疑的。首先,中美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由于中国加入WTO后,遵循WTO规则进行关税与非关税措施减让,对美国产品的进口将有较大增长,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将逐步缩小。出口由于受到美国方面的进口激增保障条款和反倾销措施等影响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大的突破。到2005年前中美贸易增长将维持在年率13%左右的水平。其次,中美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美国的对华贸易政策,据美国方面的分析,今后影响美国制定对华贸易政策的三个因素是:对华贸易逆差、美国内失业和中国执行WTO协议的情况。美国在推行其贸易政策时将利用中美入世协议,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出口,为防止我更多的竞争力产品冲击其国内产业,美国会更频繁地启动反倾销调查程序、“301”条款等贸易制裁措施对我输美产品设限。美国还可能会利用其国内立法破坏WTO规则,与我纠缠。但制裁是一把双刃剑,而且双方贸易关系紧张,从长期来说对美国不利,对此美国也是持慎重态度的。美方对处理好同中国贸易摩擦的看法如下:(一)对中国过于严格会影响美方获得促进中国作出努力的支持,也会危害其更广泛的对外关系和安全问题,要求不严又会助长中国不履行的倾向和面临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因此在初期阶段不宜过多地在具体问题上找茬,更多的是推动中国在诸如规则的执行、国民待遇获得上履行承诺而不应死死抓住个别的关税问题或分离的市场准入问题。(二)在中国市场上不要太突出,因WTO贸易规则也会维护中国的利益。(三)利用不定期的场所,或双边的,或建立全新的机制解决贸易争端,而不要过多诉诸WTO争端解决中心。(四)应该避免孤立,与他国合作。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经联合澳大利亚共同对抗日本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并且获得了不错的效果。美认为在中国加入WTO后也应该对它采取相应的政策。意识形态的差异决定美对华贸易政策很复杂,经济问题常常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在近期内,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赖强于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依赖,这决定了我在贸易摩擦和谈判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必须慎重地处理好同美国的经贸关系。尽管前进的道路上问题还会很多,中美经贸发展的基础是好的。尤其是中美WTO双边协定的签订和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的确定,消除了长期以来阻扰中美关系改善和中美经贸发展的重大障碍,对今后中美经贸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只要双方共同努力,通过加强高层对话和双边磋商等有效机制,增进理解与信任,中美贸易前景是光明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钢铁是眼泪练成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