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块黄龙玉原石价值多少钱?中国翡翠质检研究中心检验编号MA00141203663

专家称黄龙玉价格被游资推高 现在已无投资价值-黄龙玉 1980年 理财产品 东陵石 游资 投资价值 价值理论 白玉 价格泡沫 被套牢-中国新闻-东方网
滚动新闻:
>>>>>>正文
保护视力色:
专家称黄龙玉价格被游资推高 现在已无投资价值
来源:上海青年报 作者:赵缜言 严柳晴 选稿:黄骏
  玉是一个复杂的东西,甚至是“不可说”的。人们狂妄而又贫乏的词,诸如文化、价值、历史等等都只是这个词的影子或者表象。
  玉又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严格说来,它能转化为钱币。由于钱币包含了未来种种可能性的特性,玉可能是房子、汽车、古典音乐的入场券等等。为了获得这种最为实在的价值,同时还能够体面地掩盖真实企图,炒作玉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到十年的时间,白玉涨了100倍,翡翠涨了1000倍。最近几年,黄蜡石改称为黄龙玉,价格一飞冲天。玉的先后以稀有、豪赌到庞大的资金推动来进行投资,这同中国经济在这十年的发展是有所雷同的,可以是微缩版的民间经济投资和发展方式。
  玉也是一种符号。它的文化和文化的衍生物――“坐忘”、绝对恬静――为理想主义和内心的自由创造了空间。一位收藏者表示,他在把玩玉的时候,在一段不明确的时间里,自己抽象地领悟了这个世界,甚至还包括中国文化。模糊而生机勃勃的采玉场景、月亮、傍晚时刻的精雕以及厚重的历史财富故事,这一切都使他百感丛生。在这段不明确的时间里,忘了自己,只有眼中玉器。
  本期《快钱周刊》,讲述的是玉的故事。
  2004年开始短短六年时间,黄龙玉价格从最初的几元钱一公斤涨到上万元一公斤,特别是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其价格一飞冲天。涨幅之快创下了8000年玉史上的奇迹。黄龙玉也从一块矿井边的顽石,摇身变成了市场里的通灵宝玉。
  有意思的是,此时上海普通市民对其开始加大了关注,而上海本地专家圈内,很少能看见对黄龙玉有兴趣的人。
  曾是十万一卡车的石头
  从每公斤几元到每公斤几百万元。十年来,黄龙玉缔造了一个奇迹。
  在玉石市场上,黄龙玉只是个新生事物。2000年左右,广西龙陵县农民挖水库时,意外发现一种黄色的矿石,当地的农民给它取名为黄腊石。这时的黄蜡石一直在低价位波动。价格每公斤从几角到几元不等。4年后,当地的农民将之打磨加工后,又冠以“黄龙玉”这一名称,黄是皇帝的颜色,龙是龙的传人,因为这个讨口彩的名字,黄龙石在当地炙手可热。从此,当地的老百姓就将之当成玉石,价格也逐渐从每公斤几元,上升到每公斤几百元。
  2007年后,此玉受到温州老板和投资商人的垂青,黄龙玉的涨势一发不可收拾。价格一路狂飙突进,2009年掀起了一个高峰。黄龙玉每公斤价格高达几十万元。玉石的投资人怎么也想不到,几年前,“十万元就能拉一卡车”的石头,现在却身价陡增,价格直逼白玉,瞬间从乞丐变成了王子。在市场规律的业内人士眼里,它的涨幅之大,也已经创造了一个奇迹。
  今年以来,玉石市场都在一路走高。不仅是黄龙玉,其他的玉石也都成倍递增,白玉在10年里涨了100倍。翡翠从年开始上涨,而此后两年和2008年上半年度的翡翠上涨得很快。近年来以翡翠为代表的玉器价格比四五年前大概涨了10-20倍。
  它是宝玉,还是顽石?
  黄龙玉一经问世,价格就节节拔高。近千倍的翻涨让人目瞪口呆。在许多投资者眼里,它无疑是一块能升值的宝玉。而对于黄龙玉是否是玉石,行业内却始终存在争议。
  “黄龙玉根本不是玉”,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家标准的玉石名称中,黄龙石不在此列,因而只是石头而已。持中立观点者认为,黄龙石是玉,而非真正的玉。这部分人对玉持狭义的理解,认为只有新疆白玉和翡翠是玉。剩余一部分人对玉的理解比较宽泛。黄龙玉符合“美丽、稀少、稳定”三大特质。因而这是一种新的品种,属于石英类的玉石。
  黄龙玉类似于冬灵石,属于显晶质,密度比两者都要低。端口是杯口状,有玻璃光泽。十年前,地质部并不认它为是玉石。而实际上,黄龙玉含玉的元素达到了一定的标准。
  据测定,黄龙玉的摩氏硬度为6.5到7,与翡翠相当,比水晶略低,比和田玉高;韧性略次于和田玉,略高于翡翠;更多的业内人士倾向于是一种新型玉石。它的一切特质,在行家看来,都介于玉和石头之间。对玉石来说,白玉和翡翠非常稀少,而黄龙玉分布于世界各地,不能说是稀少。在玉器市场里,黄龙玉在各方面都打着惊险的擦边球。
  黄龙玉价格泡沫似已形成
  在玉石市场,有人一夜暴富,有人倾家荡产,有人命悬一脉。黄龙石让许多人一夜暴富,而等到时间还原它的真实价值之后,黄龙石会不会再次让人跌破眼镜?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被人为地炒出高价、随后疯狂下跌的玉器不胜枚举。数年前的雨花石、秀玉、泰山玉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在炒出高价之后,卖家就陷入了连环套。业内人士认为,对玉器而言,物以稀为贵。一旦大规模开采,价格必定会跌得狼狈不堪。这时,打个翻身仗也成了白日梦。
  据介绍,玉器的定价没有统一标准。玉器近年来也两极分化。材料好、工艺好的玉器前景看好。而如果做工粗糙,那也会被市场打入冷宫。
  在一位从业有20多年的老法师看来,黄龙玉的前景并不乐观。和黄龙玉相近的石头非常多。“白玉能够在手上越变越漂亮,而黄龙玉的色泽则会在和人的接触中越来越难看。”
  目前,在上海一些商圈店内,已经能够看见不少黄龙玉的身影,价格也非常高。一些商店销售人员表示现在前来问黄龙玉的人还是挺多的,大家都集中在价格问题上。而在上海专业圈子内,玩黄龙玉的人并不是很多,无论在云洲商城这样的交易市场,还是在工艺美服务品中心的专业级展示中心内,黄龙玉的身影几乎是找不到的。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或是谨慎的商家,对黄龙玉都不太感兴趣。
  黄龙玉有价值但价格被炒高了
  【访谈】
  黄龙玉具有一定收藏价值
  记者:黄龙玉到底是不是玉?
  钱振峰(高级工艺美术师):应该说,黄龙玉作为一种颜色美丽的石头,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其硬度与翡翠、和田玉、水晶等相当;韧性略次于和田玉,略高于翡翠;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是石英石类,类似于东陵石,它的一切特质,是符合玉的表现的三个特征“美丽、稀少、稳定”。
  记者:黄龙玉现在市场价格如何?其历史价值又是怎样的?
  钱振峰:第一波行情是2000年左右,云南、广西龙陵县附近的石商开采这类石头,按照黄蜡石的名字来卖,价格始终在低位波动。
  第二波行情是2004年黄蜡石改名得黄龙玉之后,云南省周边的玉石商人闻风而来,大幅推高黄龙玉原料的价格。
  第三波是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的,温州商人、煤老板先后拥入黄龙玉市场。几年间,身价从最初的几元一公斤涨到上万、几十万一公斤。
  另类玩玉
  赌石一般说的是翡翠。在缅甸、在广东这样的暴富故事并不少,“暴毙”的故事则更多。在上海,也有些人喜好赌石,据他们的说法,在上海本地是几乎不会赌到的,“你说,几千元的一个石头,这不是蒙人的是什么?”
  80万到8000万
  一块玉石已经成了仇老板的生命线。虽然这个故事已经有一定年头了,不过类似的事情是一直在发生的。20年前在云南边境,仇老板觅到一块玉石,对方开出80万元的价格,仇老板为此倾囊而出。仇老板卖掉了自己30万元的厂房,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向亲朋好友到处举债,东拼西凑了80万元,终于将这块玉石归为已有。
  出乎意料的是,这块原石并不是奇货可居的宝物。仇老板等着它的价格能一路飙升,结果这块石头的价格竟然直线下跌。一两个月过后,价格已经缩水一半,两到三个月后,这块玉石依然很不争气,80万元收进的玉石,三个月后价格已经下滑到10万,灰心的仇老板想把它抛出,但仍然无人问津。想不通的仇老板为之寝食难安。
  出于无奈,仇先生只好自己参与更大的赌博中,“赌石”而不是再出售原石。在云南的一个村子里,很多老老小小都来看仇先生赌石,据了解当时情况的人说,很多人是当笑话来看的。等待着这个80万的原石即将变为几乎一文不值的过程。一番许愿的习俗后,赌石开始了。马达一转,只是很短的过程,竟然是玛瑙!当场,就有一位香港人开出150万元的价格收购。被套牢得喘不过气来的仇老板欣喜若狂,想当即出售,不过被表弟劝住了。
  赌石行业里,有一句俗语,一刀富,二刀穷,三刀穿抹布。就是一块原石,第一刀下去如果看到了绿色,那么富有就不远了。第一刀没有绿色,等到开第二刀的时候,基本就是穷光蛋了。如果再切这块原石,开第三刀可能只能穿着抹布回去了。
  在仇先生这个故事里,根据第三者回溯,最后是这样的结局。仇老板又开了第二刀,还是玛瑙,接着还切了第三刀,赌对了之后,价格几何倍地翻滚。最后,这块石头以8000万元抛售。
  从低谷到高潮,只是把石头切开几刀的时候,仇老板在这个过程中老了半截,在医院里躺了半个多月。
  上海赌石虚假极多
  一位熟知上海翡翠市场的商人介绍,很多人虽然有去缅甸或者广东的,但上海也是有赌石的,只不过规模要小很多。这其中,还是存在很大问题,甚至可以这样说,在本地赌石,基本不要产生暴富的念头,如果能有30%的增幅,就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结局了。一般而言,都只是往里面赔钱的。
  他说,赌石这个东西,就是专家也很难看清的。能依靠经验看或专业看的人(这已经是极少数人了),其实还是无法判断的,只不过可能赌石的命中率更高一些。如果说大多数人是赌10块输10块的话,那么他们可能拥有几成成功的概率。
  据他介绍,上海赌石虚假居多,很多根本就不是原石。你想要捡漏,他想要捡漏,市场就这么大,哪来的这么多机会。如果你知道一块赌石只是几千元,那么最好还是别去赌,这是必输的。交点钱切块石头而已。
  “但如果是块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赌石,这在上海不多见,在缅甸还是很多的,你又真的敢赌吗?赌性再大的人,也还是需要思量的。比如有些人切了一刀,比较好。可能能赚个20%了,又想着切第二刀好暴富。最后的结果可能还是输。”他说,赌石中成功的故事,暴富是有的,但也看到很多人一贫如洗,特别是只有这么一笔钱去豪赌的人。在上海,你能看到有些店里还放着赌石,但店家这些人,现在往往都不会再赌了。
  目前价格是被游资推高的
  记者:黄龙玉的价格是否合理?风险如何?
  钱振峰:投资黄龙玉风险很高。
  任何收藏品都讲究一些稀缺性,包括自然原材料的稀缺性和文化的稀缺性。像和田玉、翡翠等传统玉石,在自然界中其资源是稀缺的,而且经过中华玉文化的数千年的积淀,这才体现出了它们的价值。而黄龙玉从每斤几块钱到每斤几万块只经历了短短的几年时间,首先在文化上就没有足够的积淀。其次,从目前来看,与传统玉石相比,在资源方面也并不稀缺。因此黄龙玉是否有如此高的价格的确存在疑问。
  目前普遍的看法是,黄龙玉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玉石材料,本身的确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收益价值,但黄龙玉现在的价格已经严重超过其本身具有的合理价值的范围了。
  记者:黄龙玉涨得这样高和什么因素有关?
  钱振峰:主要原因还在于资金推动,就像我们这两年说的很多的游资。这些资金需要寻找高收益的项目作为投资出路,他们就会开始炒作一些概念来获取超额收益。从最早的君子兰,到前几年的普洱茶等等,其实和炒作黄龙玉都是类似的手法。
  不过需要指出说明的是,黄龙玉本身作为一种新的玉石料中,具有一定观赏性,因此原来几元钱一斤的价格的确有点被低估。炒家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先从价值回归开始,炮制暴富神话,然后再利用一夜暴富的神话去刺激投资者,最终从小雪球滚成大雪球,成就了当前的这一波黄龙玉热潮。
  买玉方法 投资玉石时不熟不做
  记者:普通投资者如何分辨什么玉石种类是可以从投资角度来收藏的?
  钱振峰:最简单的一条原则还是不熟不做。你不了解这个收藏品,就不要盲目跟风,如果你很喜爱某一类藏品,比如白玉,你关注它很久了,知道很多收藏和鉴别的知识,那么你自然就知道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没有价值的。这是最根本的,和其他收藏品都是一样。
  对于不熟悉的投资者,可以通过3个途径了解到收藏品是被炒作了,还是正常的升值。首先是看历年价格走势。作为正常的艺术品或者收藏品来说,升值是比较平稳的。比如和田玉,虽然价格也有波动,但过去10年基本上以每年15%的速度在升值,而像黄龙玉,10年前它的价格还很低,仅仅是近两年才突然涨价,这种就属于明显的炒作。第二是看历史文化的积淀。凡是有价值的艺术品和收藏品,必然是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
  现今玉石的价值是整个把它炒高的都是非专业人士。玉石已经作为一个理财产品,炒作并不是玉石本身,而是一种题材化的概念。黄龙玉的炒作已经违背了价值的原则。玉石的价值是和它的历史、价格及其作品的价值紧密相连的。第三,有时也需要感官的认识看作品的艺术价值。衡量玉石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所以,理性投资需要投资者能提高鉴赏力。
  记者:现在黄龙玉还有投资价值吗?
  钱振峰:没有。
  只有2成真货 80%左右都是作假 上海白玉市场鱼龙混杂
  现下,对玉的爱好大多都集中在“白玉”上。这也就造成了市场的鱼龙混杂。尤其是一级和田籽料价格上升较快,拿俄罗斯玉、青海玉来当成新疆白玉卖,是不少人的选择。在上海很多市场,白玉只有2成是名副其实地在卖的,80%左右都是作假。对于初级爱好者而言,不急于入市是防止买到作假品的不二法则,只有自己提升了对白玉的了解,多看、多请教然后再按照自己的财力购买玉器,往往会得到不错的效果。此外,任何艺术品市场都有还价的余地,这当然也包括玉器,无论是在城隍珠宝还是一些专门市场,都有还价的余地。如果价格不是虚高,差不多有20%至30%的让价余地。而对于专业级的玩家而言,价格心里是有一杆很明确的秤。
  2010年开始,白玉市场较2009年或者再以前有所回落,但整个市场在洗礼中也较从前较为规范,对于懂行的人来说价格是比较透明的。市场上不明就里直接拿钱不怎么问就买下一件昂贵的玉器,比2008年时要少了很多。对于白玉的收藏而言,一开始“入对门”很重要,只有在理清了最基本的概念,积累了长时间的经验后,辨别玉的真伪,藏有并等待升值才成为可能。一般情况下,在玉器市场上,好的白玉未来前景仍被看好。
  上海工艺美术品服务部总经理、高级工艺美经济师、高级经济师、中国宝石协会理事等诸多职务的钱振峰,日前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对白玉的基本概念,以及白玉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解释。
  白玉价格30年涨了1万倍
  1980年,一级和田籽料价格为每公斤100元。
  1990年,一级和田籽料价格元每公斤。
  1995年,一级和田籽料价格6000元每公斤。
  2000年,一级和田玉籽料价格1万至1.2万每公斤。
  2003年,一级和田玉籽料价格3万至3.5万每公斤。
  2005年,一级和田玉籽料价10万元以上每公斤。
  2006年,一级和田籽料价格30万元每公斤,特别好的以块论价,不再按照重量。
  2007年,一级和田玉籽料价30万至50万元每公斤,特别好的以块论价。
  2009年,一级和田玉籽料价格100万元以上,特别好的以块论价。
  几十年的疯狂涨价,实际上真正意义的大涨还是近十来年。事实上,按“物以稀为贵”的价值理论,新疆白玉尤其是羊脂白玉的艺术精品,相比字画瓷器,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这过程中,也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天上不可能掉下无缘无故的“馅饼”。
  现下,也有不少人愿意去新疆购买白玉,但其实当地价格已高于上海本地的价格。主要原因是懂行者毕竟有限,新疆当地深知游客以及普通爱好者对白玉的喜好,于此造成了当地价格较高。讲述黄龙玉历史,纪录片《解码黄龙玉》下集《玉阶幽曲》解说词
&&&&&&&&&&&&
崭露头角的黄龙玉,历经几年的市场追捧,到了2007年夏季突遇寒流,价格停滞,成交冷落。有人迟疑动摇,有人惶恐抛售,却也有人乘机出手、大量购入,力挺这仅仅面世数年的新玉种。
&&&&&&&&&&&&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黄龙玉的市场波动,又是什么力量支撑它走出危机呢?
&&&&&&&&&&&
“成本不能超过,像这块顶多做一个手把件是吧”,黄龙玉产地龙陵一位玉商雷先生(化名)同意在不透露身份的情况下接受本片摄制组的采访。雷先生(化名)在5年前还对黄龙玉一无所知,经历过2007年那次市场萎缩之后,他阴差阳错地与黄龙玉结缘,成为圈中高手。他对那次市场低潮的解释,很具有代表性。
&&&&&&&&&&&&
雷先生(化名):“07年一段时间呢它广西、广东的外省的商家,他来的呢少了,慢慢地有三四个月吧就囤积了很多农民还有本地的那些石商手上,外面的客商呢是基本上就不过来了。因为到九月份吧,九月份是小孩子放假。放假那些商人都回去陪家里面的,所以呢就有一个冰冻期。”雷先生(化名)所说的学校假期不过一个月而已,事实上黄龙玉随后的低迷一直持续到来年春天,长达半年多。也就是说,放假的影响或许只是一个方面,真正导致市场转向的原因,是供需格局发生了根本转变。
&&&&&&&&&&&&
我们分别观察2007年市场上两大流通品种:一种作为传统观赏石的云南黄蜡石,一种作为新出玉石原料的黄龙玉。一位多年经营黄腊石的商家,同意在不透露身份的条件下接受采访,讲述2007年黄腊石市场的一场降价风潮。郑先生(化名):“比如说这个心字形的,这个是黄蜡石,也是铜钱花,在2001年到2006年这个可以卖到十一二万块,现在有些朋友来给我们的价格好像就是三万多、四万,都给不到那个价格。在05、06年这段时间呢它价格是很好的。”
&&&&&&&&&&&&
2007年,观赏石市场经历了几年的持续上涨,渐显颓势,交易萎缩,市场呈现两极分化。精品原地踏步价格持平,但是一般品级的黄蜡石大幅缩水。而当时黄蜡石交易占到整个龙陵市场的半壁江山,人们对作为观赏石的黄蜡石热度降低,也对刚刚崭露头角的黄龙玉造成影响。作为一种新出的玉石原料,黄龙玉市场份额还很小,仅有手镯,挂件等不多的几个品种,产品深度开发很不充分,根本无力独自支撑市场。
&&&&&&&&&&&&
黄龙玉市场低迷,作为产地农资经营者的雷先生(化名),也感到彻骨寒冷,他想出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收下石头,折价换农资。“那15块很多15块20块15块,40块40块人民币啊,那10块的都有啊,10块还7个35块7个。这些都是当年07年12月份,07年年底吧,就当时石头没价的时候搞出来的。”雷先生(化名):“我这里呢是本地,做农资的嘛都是第一线的。其实我们这边的这些农民的生活挺不容易,很苦。没出这黄龙玉的时候,有的每个家庭呢,说有一条裤子出门穿那是肯定有的,现在情况比以前是好了十多倍,到2007年差不多七八月份吧,农民呢是要用肥了,他手上没钱,用肥呢季节是不能耽误嘛,所以呢我想了一下就跟他们下面基层的村支书等等这些去跟他们说,就把他们手上的那些黄龙玉囤积下来的拉到我这里,然后把化肥拉去,他们农民当时外面的客商没来么,他们觉得这样挺合适的,替他们解决了当时的资金困难。”
&&&&&&&&&&&&&从那时起,经营农资的雷先生(化名)又增加了一项主业,经营黄龙玉。雷先生(化名):“从我心里面来说,我也不知道黄龙玉到底能不能走,能不能赚钱,到底能走多远,等等这些都是很多人都是不知道嘛。”久病成医,石头积压得多了,自然也就看得懂。这一波市场低迷,雷先生(化名)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进入黄龙玉圈子,他的信心建立在一个假设之上,黄龙玉行情会再度扬升,但是这美好的愿景会变为现实么?
&&&&&&&&&&&&&2007年底,一则传言流布龙陵市场,有商家称几位神秘买家从广西贺州一路上来,考察黄龙玉云南主要市场,收藏目标锁定顶级雕件、摆件。坊间热议:广东买家来抄底了。可是好消息随即被证实是商家的以讹传讹,这位广东藏家的确光顾昆明、芒市、龙陵市场,但是他眼光有些苛刻,看的多、买的少。
&&&&&&&&&&&&&谭伟波(广东黄龙玉收藏家):“大概是07年么,通过我们番禺的石友介绍,说黄龙玉比较好啊,就叫我参与一下,那我就跟着他们去了。”黄龙玉的色彩和质地让谭先生印象深刻,但他认为当时购买的雕件在工艺方面还很欠缺。谭伟波:“当时看了觉得是很好啦,后来接触得多了,有对比了,就是发现有些雕件不是做得太好。”谭先生对买回来的一件牡丹雕件的工艺最为不满。谭伟波:“买回来以后呢越看越不顺眼,那个花瓣呢,有两个蝴蝶,都是做得很笨,很厚的,一点动感都没有。”谭先生请广州玉雕名家高兆华先生,花了几个月时间重新改作这件牡丹雕件。作品完成后,效果奇佳。
&&&&&&&&&&
&&&&&&&&&&&&
高兆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玉雕传承人):“黄龙玉应该说是它跟翡翠呀,跟其他别的石头没什么两样,它一样可以做到别的石头能雕的那个效果。”
&&&&&&&&&&&&&谭先生随后转向大型雕件,黄龙玉低迷的价格,正好满足他做大器的愿望。这件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展出的作品,是目前体量最大的黄龙玉组雕,它的石料也是谭先生在黄龙玉市场低谷时购入的。广东收藏家大手笔进入的同时,云南产地周边市场也在调整。许多原来从事翡翠,木雕的雕刻师开始关注黄龙玉。
&&&&&&&&&&&&&玉雕师郑金胜原来在瑞丽市场从事翡翠雕刻,从2006年底转向黄龙玉。对当时市场的低迷,他与大家看法不同。郑金胜(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07年当时我只是听说有点滑,但是我们里面的东西还是忙不赢做。当时给我的感觉是说,当时因为这边雕刻的少,好的工匠很少,东西买了没地方雕,没地方表现出来。外面看到的都是那些差差的工,所以可能有一段给我的感觉嘛,有点像那种,好像石头这么好,做不出好东西,大家买了只能放着。”玉器雕件一般制作周期较长,几个月的市场低潮对玉雕师们来说可能还没有什么感觉就过去了。在年一年多时间里,郑先生连续推出了数件仙佛雕件。
&&&&&&&&&&&&&&这件达摩,采用业内称老干腊的玉料制成,是黄龙玉中黄色最为纯正的材料,表面经磨砂处理,突出石料的质感,显得凝重深邃。这件佛祖雕像,采用的则是更为温润的黄龙玉玉料,宝光流溢而又内敛沉静,色彩和种水和谐统一,令人印象深刻。
&&&&&&&&&&&&&这几件作品凸显黄龙玉黄、红色调之优长,并融入木雕、翡翠等传统神像工艺,令人信服地拓展出黄龙玉在此类题材方面应用的市场空间。
&&&&&&&&&&&&&来自福州寿山村的玉雕师黄利锦,是在2008年开始接触黄龙玉,他认为价格相对低廉,给玉雕创作者很多机会。黄利锦(中国寿山石研究会理事):“因为它属于新兴的一个产业,进入的门槛会低一些,寿山石、田黄一块一两多抓在手上,它原料的价格就上百万。那在我们创作的过程当中也会有很多压力。”黄先生从2008年开始承接黄龙玉加工,尝试将传统的寿山石工艺融入黄龙玉。这件名为《世外桃源》的雕件,是福建寿山工黄龙玉雕件的典型作品。
&&&&&&&&&&&&&黄利锦:“它的加工性能跟寿山石有所区分。寿山石是以刀来代笔,黄龙玉这块它就是以机器代替笔,在料石上面作画,说起来的话,它做起来的方式也是一模一样的。”
&&&&&&&&&&&&
黄先生最倾心的是黄龙玉中独特品种,水草花。早期黄龙玉水草花,大多只是简单打磨抛光,作为观赏石摆放,在黄先生看来,传统寿山石的工艺理念在水草花中可以得到尽情施展。黄利锦:“当时都是很多人把草花这一块直接磨成天然的观赏玉、观赏石。我当时一看到这上面有很多,因为草花本身也存在一些裂格还有瑕疵,如果加以深加工,赋予它一个新的名称、新的主题,那它可能会是一个更精美的工艺品。”
&&&&&&&&&&&&&以这块水草花石为例,它的亮点在两处,左上角密集的水草,和右面一棵比较完整的树。它的缺陷是在中间有一道天然浅浅的裂纹,另外左上角的水草比较凌乱。而玉雕师的创意价值就在于设计雕琢图案,巧用水草花,并掩去裂纹瑕疵。行话叫做挖脏藏綹,去残补缺。黄利锦:“那我们是利用这上面原有的景加以刻画,这些草比较零散那我们把上部分这些草加以连接,把它主干画出来,变成黑色的草,这些变成叶子。”完成的作品名为《柳岸渔歌》,左上角的水草被修饰简化,做成拂动的柳枝,中间浅裂处雕出岩壁轮廓和渔夫撑船的竹蒿,右面的古树旁边浅浅雕出河岸和一位老者,与画面中央相呼应。渔船行进的方向和渔夫的动态,突出画面的纵深感。作品整体呈现古拙天成的诗情画意,前后两相比较,设计者的巧妙构思令人叹服。
&&&&&&&&&&&&&还有一类题材比较受藏家关注,这就是黄龙玉仿古礼器。历史上玉质礼器通常是用白玉,岫玉等青白为主的冷色调玉石来制作。黄龙玉材质的出现,给玉雕师提供了更多选择。这些仿古礼器显现出富贵庄严的独特气质。目前黄龙玉雕刻师主要聚集在龙陵及周边芒市、瑞丽、腾冲等地。工艺师来自河南南阳、福建莆田、福州寿山村等地,由于他们师承流派不同,极大丰富了黄龙玉作品的设计、品种、样式。
&&&&&&&&&&&&&刘涛(黄龙玉文化研究学者):“黄龙玉的雕工来自四面八方,河南工由于河南处于中原地界,文化底蕴深厚。所以河南工的长处就是仿古件,做礼器是它的一大特点,做得比较好。福建的雕工,他带来的一种很惜料的一种雕法,薄意啊、山子啊,包括一些木雕的技法运用到黄龙玉当中,效果非常好。广派进入黄龙玉之后,他带来一些时尚和创新的一些东西。现在黄龙玉它是兼收并蓄,国内的各门各派的玉工慢慢慢慢都在进入黄龙玉,来发展和壮大黄龙玉雕刻的艺术。”
&&&&&&&&&&&&&据统计,在黄龙玉市场低迷的两年当中,有接近三千名雕工转入黄龙玉雕&刻。源源不断涌入的玉雕师,成为支撑黄龙玉市场回暖的中坚力量。2008年下半年黄龙玉结束市场低迷状态,年初,黄龙玉又持续一轮暴涨,比此前2006年的暴涨更为凶猛,引发业界争议。
&&&&&&&&&&&&&2010年3月,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王春云博士在媒体上发表文章,质疑黄龙玉的玉石身份。王春云(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黄龙玉到底是不是玉,这是一个需要进行认真学术探讨的严肃的问题。”这倒是一个早该解答的问题:什么是玉?黄龙玉到底是不是玉?2010年7月,黄龙玉研究者刘涛赶赴广东,与王春云博士就黄龙玉的玉石身份问题,展开辩论。
&&&&&&&&&&&&&刘涛(黄龙玉文化研究学者):“所以说的话,首先一个我觉得就是任何东西要回到事物的本质,我们研究的玉文化,那首先什么是玉?”王春云(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符合2500年前中国先哲所论述的玉德内容的,所描述的物理性质的那些石头,就叫做玉”刘涛:“许慎《说文解字》上面就讲石之美者为玉,实际上美学因素是玉的最大的一个前提。没有这一点前提的话,那无从谈起。”王春云:“玉是石之美这个没有错,但是必须要有五德,关键是我们怎么解读五德”。
&&&&&&&&&&&&黄龙玉的名分之争,其实质是对于玉的定义。目前有两种主要观点:
第一种,泛玉观。以东汉《说文解字》作者许慎为代表。他书中说“石之美者为玉”,只要美丽珍稀,达到一定硬度,都称玉。如玛瑙,水晶,珊瑚,甚至珍珠,琥珀,都称玉,相当宽泛。第二种,真玉观,标准最严苛。以一百多年前法国矿物学家穆德尔为代表。他研究了清代宫廷藏玉后得出结论,认为仅和田玉,翡翠等不多的几种玉石是所谓“真玉”。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之处在于,玉到底是文化概念?还是矿物学概念?另外,石或者玉,也并非绝对的定价准绳。比如田黄石、鸡血石、青田石虽然称石,但价格相比和田玉、翡翠也并不逊色。
&&&&&&&&&&&&无论如何,黄龙玉的玉石名分之争反映了公众对它的关注,或许将争论仍然交还给市场,留待时间检验,是更具说服力的解决之道。
&&&&&&&&&&&
黄龙玉另一个饱受争议之处,是因其屡屡爆出被疑为炒作的天价事件。
&&&&&&&&&&&
2008年7月昆明世博园东盟石展期间,一套黄龙玉印章报价2800万。换算到每克价格,超过黄金。媒体报道引起收藏界议论,一个刚刚面世几年的玉石新种就如此昂贵,是否这是商家精心策划的炒作事件?故事的主角,深圳玉商袁家武面对质疑声音两年来一直保持低调。袁家武(深圳玉商):“从08年石展展出来以后,当初是感觉到有一些压力,因为行内的人,刚刚这个黄龙玉把它亮出来,报一个这么高的价钱,他们是不理解,我自&己认为是属于正常的。因为我们对寿山也好珠宝也好比别人应该说是可能看待的不一样。可能也有进上一层的标准,因为寿山,像这样的印章一款卖多少钱,我们对市场也有过自己的评估价值。”袁先生坚持认为自己的标价是物有所值,但是圈内人看法很简单,市场上标天价无非两种情况。
&&&&&&&&&&&
葛宝荣(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在整个这个市场的过程当中,每个人的诉求是不一样的,如果他报的价位跟市场差距特别大的,我自己认为,我判断他就两种,一种就是确实想爆炒,第二种呢,他确实是不想走的东西。”
&&&&&&&&&&&
那么袁先生到底是在炒作自己,还是报个天价拒绝买家?或是两者兼而有之?袁先生道出埋藏心中两年多,由印章引出的父子情感故事。2007年4月,袁先生和他的儿子袁柱在着手制作这套印章的时候,因为确定下料方案争执不下。袁家武:“我把三个坯切出来以后,市场现在是这种情形,那就不如把三个变成六个,把它切掉。”老袁的方案比较稳健,可小袁坚持要赌一把,宁可冒着开废石料的风险要三个大印章,也不求稳要六个小印章。袁家武:“后来我儿子他就说,老爸你不是有点傻?要小不是很容易的么?要大就很难。我就线都画好了,结果我跟他打电话,他说不行不行,坚决不行,为了这个东西两个人都争得面红耳赤,后来我还是觉得,自己冷静想了一下,儿子讲得是很有道理,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情况下,儿子为了这套印章,跟我们父子之间这种情感,就融洽在一起。所以这套东西呢,我们当初也没有准备卖。”这套被疑为炒作的印章,袁先生视为一份特殊的情感记忆,打算作为镇店之宝长久收藏。
&&&&&&&&&&&&
然而从业者的印章情结并未降温,2010年7月举办的昆明石展鉴评部迎来了一位瑞丽参展商,他带来的参评作品,令人颇感意外,又是一组三件套的印章。
&&&&&&&&&&&&
刘涛:“为什么又是印章?所有的玉石当中做印章是最难的,最挑料的,特别是大的印章是非常非常之困难。”玉雕品种中,&&印章用料极为挑剔,由于形体方正规矩,平面光滑,任何一点瑕疵,裂纹都无所掩饰,显露无遗,因此对玉料要求很高。而体量大、玉质好的高品级黄龙玉印章更是难得。在做工方面,因为形状的限制,决定了设计者必须在框定的空间内展现创意。无论是神兽的动态,纹饰的雕工方面都对制作者提出更高要求。经过评鉴专家组投票,最终陈先生的作品获得本届石展的黄龙玉组金奖。获奖后的陈先生显得很淡定。或许是因为2008年的天价印章炒作故事犹在耳际,这组印章陈先生决定暂时不标价格。
&&&&&&&&&&&&
陈栋梁(云南省黄龙玉协会副秘书长):“为什么不好定?我觉得东西你定的价格,人家要找你总是要卖掉的,但是要定低的卖掉,要再去找,很难找。如果定高的,其实高到哪里,人家接受不能接受得了?”陈先生的低调策略成功避开媒体的追逐,天价印章事件渐渐淡出公众视线。相比昆明石展,行内人更关注龙陵产地的一级市场。因为龙陵产地的公盘行情,决定了黄龙玉未来价格走向。
&&&&&&&&&&&&
龙陵黄龙玉产地公盘交易始于2009年底,所谓公盘交易,也就是采取公开竞标、拍卖的方式交易玉石原料。投标人有三天时间仔细审视原石毛料,按自己能够接受的心理价位投标,三天后揭标,公布竞标结果,由出价最高者成交。两个月前昆明石展会的旺盛人气,在看标间里再次重现。人们注意到,外地口音的客商占了大多数。陈生大(浙江投资者):“我这次看中的石头有几个,有三个四个。这个石头这里有一点红的,可以打两个手镯,这边一个,这边一个打两个手镯。这个石头底价是6600块,准备投什么价格还是要考虑一下。”
记者:“你这次准备多大资金来进入?”陈生大(浙江投资者):“我这次准备搞个两百多万,投资两百多万搞几个石头。”这看似平静的展示现场,对圈内人来说,是真金白银的角逐战场。有三类买家,构成黄龙玉公盘的主力群体。刘涛(黄龙玉文化研究学者):“进入公盘大概有几种人。第一种人是属于投资家,投资者。投资,他是觉得黄龙玉是处于一个上升阶段的一个投资渠道,会批量的进、批量的看,可能就说会大手笔地做。”
“第二的一个就是属于有眼力,他们是想通过公盘会,然后通过自己的眼力,捡漏的心态。因为神仙难断寸玉。他们是在和公盘会的卖家斗眼力、斗法。”第三类买家是玉雕师,他们是以创作者的眼光审视石头,是公盘交易的中坚力量。刘涛:“他们对料的要求呢,他必须要在公盘上购很多料,要维持他们长久的生意和创作。这样的话,他们对公盘的料需求量是非常大,而且他们买的料不是说买最贵的,也不一定买最好的,他们是买最适合自己创作的。”侯德升(龙陵黄龙玉协会会长):“中标的情况是这样,标的物编号501号,会员证号码927号,竞价八十万零两千。这个也是目前中标金额最高的一个,那么我们对这个中标表示祝贺!”
&&&&&&&&&&&&
另一场比拼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展开,2010年中国珠宝玉石展上黄龙玉第一次登台亮相,参与中国玉石界最高奖项之一,天工奖的角逐。同台竞技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玉石品种数百件作品。经过专家组评审,黄龙玉作品获得两项金奖一项银奖等共计20余个奖项。
&&&&&&&&&&&&
从十年前埋藏深山无人知,到今天登堂入室,厕身于群星闪耀的中国美玉奇石殿堂,黄龙玉的成长速度可谓惊人。
&&&&&&&&&&&&
到底是什么力量成就了黄龙玉?是它的天赋美感,博得玩家慧眼赏识。是它的热络市场,寄托了人们的财富梦想。有投机客的推波助澜,也有艺术投资者的笃定收藏。是逐利冲动,也是审美发现。
我的更多文章:
( 20:10:16)( 15:08:07)( 11:39:01)( 20:37:40)( 21:03:03)( 21:37:09)( 20:49:14)( 00:54:13)( 19:04:25)( 12:53:12)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龙玉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