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皇发牌视频录制是提前录制的吗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关于发放研究生教学助理岗位劳务费、普通奖学金的通知
1、2012年12月份研究生教学助理工资已发放,发放明细于2013年1月17日起在校园网上公示(查询路径:校园网首页&校部机关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最新公告通告),公示期三天,请各位参加教学助理的同学认真核对。
2、2013年1月、2月两个月的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已发放,对符合普通奖学金评定对象条件的同学,发放标准为博士研究生1000元/月、研究生240元/月。
请各位同学仔细阅读本通知,感谢大家的支持与配合。
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2013年1月17日
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刑法学)
&&刑法学&&专业方向硕士生
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
2011级第四学期&& &&&&&&&&&&&人数& &&&人
第二外国语(日、德、意)
外国语学院
读书报告二
学年论文二
2012级第二学期&& &&&&&&&&&&&人数 90 &&&人
第一外国语(英、日、俄)
外国语学院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
刑法学分论
国外犯罪学
犯罪学方向
读书报告一
学年论文一
关于报送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发放名单等相关事项的通知
各学院及相关培养单位:
根据《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拟从2013年1月开始发放研究生普通奖学金,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13年1月8日前报送本单位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名单汇总表(硕士研究和博士研究生需分别汇总,单独制表,汇总表见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网站常用下载栏目)。
二、2013年1月11日前报送本单位研究生奖学金实施细则及本单位研究生奖助学金工作小组成员名单。
请各培养单位高度重视,按时提交至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纸质版(盖章)送至新一号楼B214,电子版发至。
联系人:刘瑞琴
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2013年1月6日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期末复习资料(一)
第一章导论
国际法():是指调整国际法主体之间、主要是国家之间关系的,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
国际法主体:是指有能力享有国际法上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上义务,有能力进行国际关系活动的实体。
国际法的渊源:是指国际法规范表现的形式或形成的过程、程序。主要是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国籍法的编纂(codification):狭义一般是指把现有的国际法规则,特别是习惯法规则,加以准确的表述和条文化、系统化;广义则一般还包括修订、补充原有规则或提出新的规则,将它们编成条款草案,由一个有权确定的机构,通常是外交会议,予以认可,并通过一定程序,形成为国际公约。
1、试述国际法的法律性质。(国际法是不是法律)
答:(一)世界各国公认国际法的存在及其约束力;
(二)任何单位(单个)的国家不能改变国际法的规范;
(三)遵守国际法是通常状况,违法国际法是例外;
(四)违反国际法是要承担国际法律责任的:建立国际性司法机构(前南法庭,国际法院,国际刑事法庭);限制并禁止条约的保留(《国际海洋法公约》)追求公平公正。
3、国际法的渊源有哪些?
答:联合国《国际法院规约》第条被认为是对国际法渊源的权威说明。当前,普遍认为国际法的渊源包括:
一、国际条约。条约是指国家间、国家与国际组织间或国际组织相互间所缔结的书面协定,它是现代国际法最重要的渊源。一般包括造法性条约和契约性条约。
二、国际习惯。国际习惯是经接受为法律的一般实践、惯例或做法,它是国际法最古老的渊源。国际习惯包括其主观要件,即国际法主体不断实践后确定法律概念、法律规范等,及客观要件,即国际法主体在国际实践中不断重复某种行为。三、一般法律原则。是为文明各国国内法共同认可的一般法律原则,是国际法渊源。周鯁生认为,《国际法院规约》第条列入这样一项规定,只能认为是准许法院在审判某种案件时,在从习惯或条约中都找不出适用的规范的场合,比照适用一般法律原则,作为变通解决办法;而那并不具有新创一种国际法渊源的作用。
四、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显然这两项是不能与国际习惯和条约相提并论的,它们并非国际法的渊源,而是一种证据或证明材料。
五、公允及善良原则。愿意是在公平和善意的基础上,既可以不严格依照国际法进行裁判,条件是必须得到当事国各方的同意。实际上国际法院还没有过按照公允既善良原则进行裁判的案件。
六、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的决议。《国际法院规约》第条中没有提到国际组织的决议,原因之一可能是当时国际组织的作用还没有现在这样重要。
七、准条约、软法。
4、试以实例说明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原理。
答:(一)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是国际法的基本理论问题,国际上关于二者关系的理论有一元论和二元论。一元论主张国际法与国内法属于同一法律体系,分为国际优先说和国内优先说国际优先说强调国际法优先于国内法,国内法从属于国际法,否定了国家主权,国内优先说认为国际法只是国家对外政策,强调国家绝对主权。二元论主张国际法与国内法属于两个法律体系,两者有不同主体和调整对象,法律性质也不同,渊源不同,法律实质也不同。二元论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
(二)根据国际法规则,国际法经过采纳或纳入同时成为国内法的规则,或者经过转化把它的内容制订为国内法规则。
1. 有的通过国内立法使在国内有效力。如美国,条约分为自动执行,即无需经过特别立法就有效力和非自动执行,即必须经过特别国内立法才在国内有效力,后法优先于条约。英国宪法规定,条约如果影响私人权利,或者如果其实施需要改变法律,就需要国会通过一个予以实施的方案,或者在需要时通过对法律加以所要求的改变的立法,才能在国内获得效力。比利时几乎所有条约特别是涉及公民的私人地位的,必须经过立法的程序。
2. 条约和习惯法是国际法的一部分,宪法规定其有国内法的效力,不必经过特别立法程序,可由法院加以适用,如瑞士、美国的自动执行条约、日本、意大利。
3. 条约或者习惯法与国内法相抵触时,有的国家主张国内法优先,如英国、荷兰;有的主张条约和习惯法优先,如比利时主张条约优先即使国内法在后,法国以互惠为条件主张条约优先还有希腊。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一)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主权是指对内的最高权力,对外独立自主的权力,是不受任何其他国家控制的。领土是一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行使其属地优越权的地域范围。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与维护国家主权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因为领土是国家存在的要素之一,国家在其领土上行使其主权。领土的完整性如不能得到保证,主权也无法维持。
(二)互不侵犯。
国家在其相互关系中不得违反联合国宪章的规定使用武力、威胁或其他方法侵犯别国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 (三)互不干涉内政。
&&& 互不干涉内政的核心意思是,国家基于主权的独立性,除非受国际习惯或条约的限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其内部和对外事务。
(四)平等互利。
平等互利原则作为一项国际法原则,包含两个层次的要求;第一是平等,既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必须建立在国际人格平等的基础之上;第二是互利,即只有注意实质平等才能较好地实现优势互补和协调。
(五)和平共处。
&&& 和平共处应包括以下内容: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地相处,其中包括采取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和平地发展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促进合作;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
6、试述《国际法原则宣言》所规定的七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答:(一)联合国大会在年全体一致通过了《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即《国际法原则宣言》,宣言中规定的七项原则构成国际法基本原则。
(二)主要内容是:
1.禁止非法使用威胁或武力原则。宣言指出,这种使用威胁或武力,构成违反国际法及联合国宪章;每一国家都有义务避免用这种方法侵犯他国现有的国际疆界。
2.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各当事方应商定适当的和平方法,包括谈判、调停、和解、仲裁、司法解决;国际争端应根据国家主权平等的基础、用当事方商定的方法加以解决。
3.不干涉内政原则。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均无权以任何理由直接或间接干涉任何其他国家之内政外交事务。每一国家均有选择其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制度之不可转移之权力,不受他国任何形式之干涉。
4.国际合作原则。宣言指出,这种合作的方面包括:维持国际和平安全;促进对于一切人的人权及基本自由的普遍尊重与履行,并消除一切种族上歧视和宗教上的不容忍。依照宪章有关规定,与联合国合作。各国应在促进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方面彼此合作。
5.民族平等与自决原则。各民族享有平等权利与自决权之原则。
6.各国主权平等原则。各国法律地位平等;每一国均有充分主权之固有权利;每一国均有义务尊重其他国家的人格;国家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不受侵犯;每一国有权利自由选择发展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制度。
7.履行依宪章所承担义务原则。各国应一秉承意履行其依宪章所负之义务,依公认之国际法原则与规则所负之义务,和依有效的国际协定所负之义务。
(三)同时宣言还指出,每个原则都要在解释和实施上和其他原则相联系。
 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大学院士校友排行榜100强
名次学校名称所在地区类型2013大学排名国内外院士
1北京大学北京综合1147
2清华大学北京理工2134
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115
4复旦大学上海综合384
5南京大学江苏综合668
6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理工1752
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理工1051
8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综合542
9浙江大学浙江综合440
10吉林大学吉林综合831
11武汉大学湖北综合929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北京理工3929
13东南大学江苏综合2128
14山东大学山东综合1527
同济大学上海理工2227
16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林2822
17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综合1821
18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理工11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2420
20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3820
21中南大学湖南综合1918
22东北大学辽宁理工3317
23南开大学天津综合1416
天津大学天津理工2316
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理工2516
26中山大学广东综合714
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理工3214
西北大学陕西综合4214
29四川大学四川综合1313
30兰州大学甘肃综合3013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3513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医药3613
33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理工5213
34厦门大学福建综合2012
35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3411
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北京理工5511
37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北京理工4310
38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理工279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农林449
4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理工579
41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168
42重庆大学重庆综合317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综合49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理工507
河海大学江苏理工647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727
47湖南大学湖南综合296
西南大学重庆综合486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农林596
上海大学上海综合626
福州大学福建理工706
52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265
东华大学上海理工475
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理工515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农林775
中国医科大学辽宁医药1025
57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理工404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综合824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理工954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农林118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理工1374
沈阳药科大学辽宁医药182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理工1864
64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373
云南大学云南综合563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653
南昌大学江西综合713
山西大学山西综合863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理工883
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医药953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理工1353
沈阳农业大学辽宁农林1493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农林1663
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医药1753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农林1853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医药1953
甘肃农业大学甘肃农林2253
78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综合122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理工452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532
苏州大学江苏综合542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理工57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农林602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732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752
新疆大学新疆综合802
安徽大学安徽综合912
湘潭大学湖南综合932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林业992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林1202
中国药科大学江苏医药1222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师范1282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林1382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综合1472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理工1732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医药1792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理工1842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理工1862
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医药1922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林1942
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理工2222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理工2342
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理工2542
蚌埠医学院安徽医药3992
关于中国政法大学寒假放假通知安排
各院、部、处、室、所、中心:
&&& 2013年寒假将至,根据学校校历安排,结合工作实际,现就2013年寒假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 一、放假安排
&&& (一)学生放假安排
&&& 学生日(周六,农历十二月初八)放假,2月24日(周日,农历正月十五)返校注册,2月25日(周一,农历正月十六)正式上课。
&&& (二)教职工放假安排
&&& 教职工日(周六)、20日(周日)照常上班,1月21日(周一,农历十二月初十)放寒假,各院(部)在安排好阅卷和备课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教师放假时间。
&&& 教职工2月21日(周四,农历正月十二)报到上班,教师应于21日到所在院(部)报到,请各单位于21日16:30前将教职工上班情况汇总报人事处。
&&& 二、班车安排
&&& (一)学生送站班车
&&& 为方便学生寒假离校,学校安排两辆班车,由昌平校区班车站发往北京站、北京西站。
&&& 送站时间: 1月18日&&& 12:00、18:00
&&&&&&&&&&&&& 1月19日 &&&08:00、12:00、18:00
&&& (二)教职工班车
&&& 1.日(周五)、19日(周六)、20日(周日)下午班车发车时间均为16:30。
&&& 2.寒假期间,每周二、五、日安排一辆班车(2月10日除外),8:00由昌平校区开往学院路校区,16:30返回,乘车地点不变。
&&& 3.寒假期间,每周四安排一辆班车,8:00由学院路校区开往昌平校区,16:00返回,往返均经停西三旗,乘车地点不变。
&&& 三、相关工作安排
&&& (一)值班安排
&&& 放假期间,两校区的日常值班及夜间值班由校总值班室负责,如遇紧急情况,由值班人员请示相关领导后处理。昌平校区值班电话:909159(传真)。学院路校区值班电话: 908104(传真)。
&&& 各单位(部门)要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好本单位假期值班和领导带班。领导带班和值班安排表请于 日前送总值班室,电子版发至邮箱:xbzhk@。
&&& 有教学、科研任务的单位(部门),应按照相关规定合理安排、认真组织、积极落实。
&&& (二)校级印章使用及介绍信开具
&&& 学校办公室每周四在昌平校区办公楼705室处理校级印章使用(需要加盖学校各部门印章的,请与各部门联系)与介绍信开具等事务,时间为9:00-16:00。
&&& (三)会议室使用
&&& 如需使用会议室,请通过行政办公系统提前申请。
&&& (四)报刊收发
  寒假期间报刊照常分发,每日分发时间为:昌平校区14:00-16:30,学院路校区9:00-12:00。
  注:遇紧急使用校级印章(需要加盖学校各部门印章的,请与各部门联系)或其他紧急事务,请与学校办公室综合科苏宇联系()。
  四、其它要求
  各单位(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寒假期间的安全工作。要提高安全意识,离校前要对本单位(部门)重点部位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做好防火、防盗等安全防范工作;遇重大问题和紧急突发事件,须在第一时间及时报告,妥善处理;同时,要对本单位(部门)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醒师生注意卫生、交通、旅行安全,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
学校办公室
中国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首届中国法学会国际法论坛成功举办
日上午,中国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揭牌仪式在远望楼宾馆成功举行。该&中心&是中国法学会与中国政法大学共同创立的学术研究机构,致力于搭建国内外法学者、理论与实务沟通交流的平台,对重要的国际法律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组织和开展国际法领域的学术活动,为进一步繁荣国际法的理论研究、推动国际法律制度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揭牌仪式由&中心&主任吕聪敏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李连宁,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周成奎,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司长邓中华,中国法学会研究室副主任李存捧,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易立;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中国政法大学人事处处长吴平,校办副主任王敏,科研处副处长张卿,清华大学车丕照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吴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邵沙平教授,外交学院江国青教授,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沈涓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张潇剑教授,北方工业大学田晓云教授,以及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的多位教授出席了揭牌仪式。
周成奎首先致辞。他表示,中国法学院会应加强国际法的研究,在当前中国面临着国际交往多重问题的复杂背景下,国际法研究中心应当有所作为。这次中国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中心的成立受到了外交部的大力支持,法律界同仁也对国际法研究中心寄予厚望。国际法研究中心肩负着推动发展我国国际法研究的重大任务。国际法研究中心依托中国政法大学的国际法研究资源,在法律界学术和实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黄进代表中国政法大学发表致辞,他首先对中国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对各位领导和学者莅临表示衷心感谢。黄进提出国际法研究中心的成立具有三个意义:第一,中心的成立对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科发展而言是一次重要机会。当前面临的多元化社会对我国国际法的发展提供了挑战和机遇,国家需要法学界对这些机遇挑战作出相应的意见和对策,推进国家的和平崛起和发展。国际法是国际社会运行的规则,因此,国际法研究中心是应运而生。第二,国际法研究中心也是中国法学会之必需。中国法学会推动全国法学学科的繁荣发展,当然也应当加强对国际法研究的支持。因此中国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中心也是中国法学会必须要做的事情。第三个意义是中国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中心落户中国政法大学,也是法大必须做好的事情。法大六十年来的发展体现了四个转变:从单科系的大学到以法科为特色的多学科大学;从以教学为主的教学型大学发展成创新为导向的创新型大学;从边缘学科到汇入主流;从普通的大学逐渐发展为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中国一流大学。法大的国际法学院拥有中国最大的国际法教师群体,中国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中心落户中国政法大学是法大的一个重要的机会。关于国际法研究中心的发展,黄校长提出了五点意见:一,以问题为中心,针对国家在国际法领域一些重要问题;二,以项目为纽带,来团结联系国际法;三,跨学科、跨学校、跨行业、跨国界开展国际法研究;四,以创新为导向,在国际法方面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贡献;五,以出产高质量高水平的国际法研究成果为目标。中国政法大学必须做到三个&全力&:校方全力支持研究中心的工作;法大国际法学院要全力以赴;国际法学院教师全力进行研究。
李连宁对国际法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表示中国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中心的成立有三个方面的重大意义:第一,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要求下,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需要从法律上获得更有力的支持,国内立法也应当树立起对国际法支持的概念。中国法学会国际法中心的成立恰逢其时。第二,此次中国法学会和中国政法大学采取的&会校合作&方式,对中国法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机制探索。第三,由吕聪敏先生担任国际法研究中心主任,是众望所归。吕主任拥有丰富的外交经验和学术积累,由他牵头可以整合国内人大和国外资源,对推动国际法研究中心的进一步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邓中华代表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对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邓司长表示,当前我国海权正受到挑战,维护我国领土,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划界问题刻不容缓。除了周边海域以外,公海的和平,极地的权利主张,今年黄岩岛、钓鱼岛事件,都表示中国面临着外部的挑战。因此,在维护国家海权方面,从国家到学界都面临严峻形式。十八大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都反映了建设海权的思想。邓司长在发言中提到,希望国际法研究中心在维护国家权益方面多提好的建议和对策。例如钓鱼岛问题,不仅从法理的角度分析,还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学者在维护国家权益上更有针对性地论证。
之后,由李连宁、周成奎、黄进、邓中华、吕聪敏共同为中国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中心进行揭牌。
吕聪敏进行发言。吕聪敏认为,不论是从政策性或学术性方面,新中国外交史从来未有像今天一样对国际法的研究存在如此高的渴望和要求。从法学会来讲要大力支持,依托法大的资源,在各大国际热点问题上提供我国国际法的声音。揭牌仪式结束后,首届&中国法学会国际法论坛&拉开帷幕。此次论坛的主题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国际法问题&。论坛由吕聪敏主持,来自中国政法大学以及相关国家实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就相关问题做了精彩的发言。随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中心&将定期举办&中国法学会国际法论坛&。
中国政法大学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办法
选题为本学科前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能够全面反映学科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
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能够填补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空白,在本学科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或者能够运用新视角、新方法进行探索、研究,有独到见解和创新观点,并在相应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在学术上产生重大影响或对传承人类优秀文化有重大贡献,或者对国家法制与经济建设、政府宏观决策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符合学术规范,材料丰富、翔实,结构严谨,推理严密,逻辑性强;分析方法科学,研究难度大且研究深入,体现出作者具有很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导师推荐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论文评阅人对于论文评价的优秀率达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论文答辩获答辩委员会全票通过,且答辩委员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评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能够反映本学科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
在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上有所创新,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符合学术规范,材料充分,结构严谨,推理严密,表达准确,文笔流畅,层次分明,反映作者在本学科掌握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较强。
导师推荐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评阅人对论文评价的优秀率达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二。
6.论文答辩获答辩委员会全票通过,且答辩委员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评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博士生指导教师在答辩结束后,向所在学院提交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推荐名单,并附推荐理由,供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参考。
各学院相关部门依据本办法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被推荐学位论文所属二级学科参考指导教师的推荐意见、评阅人意见和答辩委员会表决意见对学位论文进行审议,按规定比例向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推荐。
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每年按本学院本学年参加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人数的15%推荐本学院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人数不足7人的,可以推荐1篇。推荐时可以适当向国家级重点学科倾斜。
校学位办公室将候选学位论文以匿名方式送至3位以上校外专家进行评审。
5.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校内学科组参考学院推荐意见及校外专家评审意见对候选论文进行复审,并提出复审意见。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依据本办法对各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报送并经校内外专家评审的候选论文进行审议,按规定名额,经投票表决评选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硕士生指导教师在答辩结束后,向所在学院提交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推荐名单,并附推荐理由,供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参考。
各学院相关部门依据本办法进行形式审查,组织被推荐学位论文所属二级学科参考指导教师的推荐意见、论文评阅人意见和论文答辩委员会表决意见对论文进行审议,并按规定名额向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推荐。
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所属二级学科推荐论文进行审议,并可将候选论文送至校内或校外专家评审。
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按学校规定名额评选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并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备案。
(二)评选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每年5月至6月为优秀学位论文评选时间。
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0篇。
第七条 日。
公示期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如果发现入选论文存在剽窃、作假等问题,均可以以书面形式署名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异议。
公示期满,如无异议学校将公布获选论文名单。公示期结束之日起30日内异议事项仍未能处理完毕的论文,不列入批准的优秀学位论文名单。
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问题答疑
一.报考资格
27.我校近几年硕士研究生各招生专业的复试分数线是多少?
详见网址:&
有关招生政策问题,考生也可向研招办电话咨询或发送电子邮件,咨询电话:010-,电子邮箱:zfyz@。&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88
咨询电话:010&&& 010&(传真)
网址:http://gate./yzb
关于2012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考生办理户口迁移及转党、团组织关系的通知
各位考生:
由于近期关于&户口迁移&及&转党、团组织关系&的咨询电话较多,特发通知就这两个问题进行说明。&
一、办理户口迁移
1、 录取类别为&自筹经费&的考生,应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2、被录取为&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非在职考生,应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3、户口迁往地址(中欧法学院除外):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中欧法学院录取考生户口迁移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4、具有北京市家庭户口的考生一律不迁户口。
请各位考生在入学报到时办理户口迁入手续,如有特殊原因应提前告知保卫处户籍科,否则逾期一律不再办理入户手续。
其它办理户口迁移的相关事宜会在随录取通知书一同寄出的《报到通知》中详细说明。
二、转党、团组织关系
被录取为硕士研究生中的党员、团员,需转组织关系。
外埠党员(含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转组织关系的介绍信,要由党员所在地县、旗、市或旅以上各级党委组织部(政治部)开出,转至&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处&。
中央和国家机关在京单位的党员(含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介绍信转至&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处&。
北京市属单位(含大专院校)的党员,介绍信直接转至&中共中国政法大学委员会组织部&(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介绍信直接转至&中共北京邮电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团员转组织关系时,介绍信直接开往&共青团中国政法大学委员会&。持团员证的团员按照团员证的接转办法办理。(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介绍信直接开往&共青团北京邮电大学委员会&)。
“法大人文,人文法大”——人文学院成立10周年庆典举行
&法大人文,人文法大&&&人文学院成立10周年庆典举行
文/实习通讯员 孙彤昕 图/摄影工作室 卢云开 发布时间: 阅读数:611
人文学院成立10周年庆典举行
黄进代表学校对人文学院成立1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
师生校友参加庆典
&&& 法大甲子积底蕴,人文十年初展姿。2012年,正值法大甲子,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也迎来了她的第10个生日。5月19日15:00,人文学院成立10周年庆典在我校昌平校区逸夫楼刘皇发学术报告厅拉开序幕。校长黄进、校党委副书记高浣月、校党委副书记胡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抗美、人文学院院长文兵,校部机关和兄弟学院的嘉宾以及人文学院的众多老师、学生和校友参加了本次庆典。人文学院分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杨军主持庆典。
&&& 文兵欣喜地回顾了人文学院在第一个十年取得的不俗成绩,在众多优秀前辈的带领下,人文学院如今配备了优秀教师团队56人,不断发展学科建设,硕士学位点不断扩大,承担了全校的具有学院特色的通实教育课程。此外,如辩论赛、年度大戏之类的学生活动也为法大带来了清新的人文之风。他向全体为人文学院的进步做出贡献的同学、老师和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期望同学们收获自己的幸福与成功,人文学院在下一个十年谱写出新的华彩篇章。
&&& 黄进代表学校对人文学院成立1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人文学院全体师生员工致以诚挚的敬意。他提到,10年以来人文学院秉持&法大人文,人文法大 &的理念精神,开拓创新、薪火相传,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取得不俗的成绩,而在以法科为特色和优势的大学建设人文学院是非常不易以及必要的。法大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法学知识,更该有人文情怀、理性态度、科学精神,否则对法制的理解会有偏差。同时,黄进提出,一流的大学就不能没有一流的人文学科,人文学院应更有作为,任重而道远。以十周年为契机奋发图强,将学科专业办出特色、形成优势,增强学术能力、实力,使&文史哲&三大主流学科尽快进入国内前列,在法大营造自由的人文氛围。
&&& 刘斌用&回到人文学院像回到家一样&的感受表达了对人文学院的深情。他回忆了让他最高兴、最得意的事:建院不久,多数老师投入到申报项目的工作中并取得成功;2005年,人文学院在&天伦律师杯辩论赛&中夺冠,创造了&最小的院战胜最大的院&的成绩。他真挚地感谢各位人文学院的同志和老师。
&&& 马抗美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热烈祝贺人文学院10周年的院庆,作为一位曾经的人文学院的老师,她对学院10年来的成绩感到自豪。马抗美肯定了人文学院在培养法大学子人文情怀的成绩,学院从当初的&在夹缝中求生存&到&在学校有了一席之地&。她动情地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人文学院的渊源和情谊,并且表示,一所优秀的大学要有优秀的学院,希望学院、老师之间互相学习借鉴,预祝人文学院越办越好!
&&& 姚广宜在庆典上用一篇简短的致辞,代表新闻与传播学院表达了对人文学院10周年院庆的的祝贺,诚挚地感谢人文学院对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孕育和支持,祝愿人文学院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 老教师代表王洁回忆了往昔在昌平校区教书的美好时光,感谢学院对硕士生成长的关怀。作为老师,她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追求真善美,永远地无私奉献。退休教师代表毕可鹰为人文学院10周年院庆献上题字&海纳百川&,2005年领退休证的他依然选择继续致力于书画创作,为人文学院出力,并陆续获得多次奖项,而落款始终不忘写下&中国政法大学毕可鹰&。
&&& 首届人文学院学生、校友代表郝迪、在校学生代表徐宏洲深情地回忆了求学于校园的日子。他们感谢人文、祝福人文,愿所有人文人在未来&聚成一团火,散成满天星&。
&&& 人文学院教授孙鹤向为人文学院捐赠的我校校友郭恒忠、孟丽娜夫妇赠字&奖掖后学,懿范垂世&,以表敬意。
&&& 庆典大会在一片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法治周末】法学教育应是精英教育——“法大名人”的真心话
【法治周末】法学教育应是精英教育&&&法大名人&的真心话
法治周末记者 高欣 &&&5月16日,中国政法大学迎来了自己的甲子华诞。&&& 风雨六十年,中国法治进程艰难然而坚定。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法大学一直合拍而行。从&五四宪法&到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初步建成,几乎每一个法治节点都有法大人留下的印记。与此同时,好评、差评、褒扬、不满、贬低&&种种态度袭来,身处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的中国政法大学,几乎成为讨论中国法学教育的标杆。中国法学院系培养的法学毕业生究竟能否兑现曾经的庄严承诺,并将对法治的信仰播撒到这个古老民族的每一寸土地,越来越受到更多的质疑。&&& 在中国政法大学进入&耳顺&年之际,十位&法大名人&道出了自己的真心话。他们之中,有备受敬仰的老校长、老教授,有法学学科的青年带头人,有在政法战线上成就卓著的大法官,也有以一己之力帮助弱势群体的律师。他们有忧虑、也有欣慰,更多的,是冷静而公正的思考。&&& 疯狂增长法科院系应瘦身 &&& 又值一年毕业季,法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不乐观。自2009年法学毕业生就业率被曝&倒数第二&后,很多人一直在质疑:曾经让众考生削尖了脑袋要报考的&热专业&,如今为何遭遇了&冷就业&。就业,成了对现实法学教育担忧的集中体现。&&& &隐居&北京西南四环多年的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终身教授江平对此相当忧虑。5月14日,他坐在沙发上,语调低沉地对法治周末记者说:&我们的法学教育培养出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是个很不正常的现象。&&&& 在江平看来,法学教育应该是精英教育,培养的应当是数量相对比较少的精英人才,而非像现在一样,培养的是&数量非常多的、带有一种普及型的&人才。&&&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新中国的法学教育开始了蹒跚学步。那时,很多人认为法学几乎很难成为一门学科,法律工作通过培养一些政治素质比较高的人,就可以解决。在当时对法学教育不重视的情况下,法学院校寥寥无几。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初期。&&& 尔后,邓小平同志提出:我国需要数量很大的法学人才。在他的号召下,法学教育从之前的谨慎发展迅速闯进第二个阶段&&&江平称之为&过度发展,疯狂增长&阶段。&&& 随着&更多人能够进入大学&的提倡,高等教育制度迅速扩大、升级。法学教育也随之呈现出一种&疯狂增长&的形势&&&在很短的时间内,法学院系从原来的几十所,发展到了600多所。&&& &这是个很不正常的发展。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形势呢?主要是法学教育相对来说比其他专业更容易。买两本书,有了法学教材,请个老师来讲课,就可以了,所以,什么样的院校都可以设立法学院。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江平加重了语气。&&& 如今,很多法学毕业生迫于就业压力,最终选择了一份与法律无关、或无密切联系的工作。江平提及这种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的现象,露出了惋惜的神情。&&& &现在法学专业培养的是&万金油&式的学生,法学毕业生可以从事法律领域外的各种工作。但一个应当成为法官、律师的学生去了街道办事处,多少有些大材小用。我们现在的法学教育需要向精的方向发展了,不能再这样&&&600多所院校一窝蜂般培养大批的法学生。这个不应该是我们发展的方向。&&&& 由于相关政策制约,法学院校培养的大批法学博士、硕士,最后能留在本校的微乎其微,这也给高校学术团队建设带来了几丝困难。而每当站在毕业季的当口,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应松年一面为学生完成学业开心,一面也不得不看着自己几年来花心血组建起的团队再失队员。&&& &这也是我现在忧虑的问题。&应松年在电话那端叹了口气。&&& 应松年亲历了新中国行政法学科的创立和发展,比起立法成绩,行政法方向涌现出的一批关系密切的优秀学者,让他同样欣慰。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的这些年头,应松年&做什么事情都爱拉着学生&是出了名的。他告诉记者:&我们的硕士生、博士生都参与立法活动,要组成一个团队,集体行动。&&&& &团队&在中国政法大学已很普遍。&现在中国政法大学有近100个非在编科研机构的研究中心,开展各种各样的学术活动。&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教授王灿发说。&&& &我们要的是人才,不是要身材。&王灿发永远记着陈光中这句话。&&& 1988年,当时的中国政法大学代理校长陈光中在听过一位北大毕业生的求学经历和科研情况后,当即拍板录用。后来,这位曾因身材矮小而找不到工作的青年&&&王灿发,建立起了全国第一个民间环境维权法律帮助组织,推动了中国环境法领域的研究及立法进程。&&& &某一学科能够兴旺,团队建设很重要。&应松年说。&&& 对于法学教育面临的种种困境,老校长江平坐直了身子说:&我们的方向应该是数量更少一些、培养的方式更科学化一些、培养出来的人才更精一些。&&&& 要达到这个效果,江平提倡自然淘汰。&自然淘汰的意思是,如果你这个学校培养出来的法学人才,最后在就业方面很困难,那就自然而然要被淘汰。&&&& 对于有人主张用教育部明令的方式将不合格学校的法学院、法学专业撤销,江平觉得&这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自然淘汰必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利用市场规律来淘汰一些专业,需要时间的积累和考验。这是市场化导向。现在,我们的学术研究、教育领域里面有一点行政化导向的倾向,即完全根据行政机关、领导意志来设立方向,比如中国政法大学设置了哲学专业。培养人才是行政化导向还是市场化导向,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关键。&江平说。&&& 江平相信&时间&的力量,他希望能够用市场规律来平衡大学教育和专业设置。&发展高级技工学校转移报考法学的毕业生,同时按市场与技术需求开设新兴学科&,是江平提出的法学教育对抗时间考验的两种途径。&&& 不能造就&两脱节&法科生 &&& 当听到记者&要讲真心话&的要求后,田文昌沉默片刻,接着清了清嗓子说:&法学教育要力主教学改革。如果不改革,法学教育将不会有大的改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者田文昌&逐渐转型为&律师田文昌&,最终成为备受争议的&中国刑辩第一人&。如今,他自言&依然坚持带学生&。专职做律师的20年来,田文昌见到过数量足够多的法学毕业生。这些初涉世事的年轻人,逼迫着他反思法学教育。&搞刑法的看什么都是犯罪,搞民法的看什么都是侵权。思路太狭窄,很容易办错案。&田文昌说。 &这是自从我做律师以来,体会最深刻的问题。&他略微停顿,接着一口气说道,&现在有些法学教育,存在两个脱节。一是理论与实务脱节,二是相关学科知识的脱节。这种脱节,很容易在今后的实践中考虑不周到。法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法学教育一定要注重理论与实务相结合。&&&& 这种结合的深刻体会,巫昌祯感触最深。1955年,26岁的巫昌祯刚以新中国第一届法律毕业生的身份进入北京政法学院任教,便被学院派去参与民法典的起草。&我是起早小组中最年轻的,其他很多都是老教授。那一年里,我们在重庆、广东、上海三地调研。&巫昌祯回忆道。1958年&大跃进&时期,巫昌祯又被学校派去参加人民法庭调研,深入东北基层,了解最真实的国情。&&& 当时,年轻的巫昌祯并没有预料到,这两次实践,会对她日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法学教学产生关键性的影响。&我的教学生涯也是从务实开始。&她缓缓道来。巫昌祯的课在学校很受欢迎。很多学生对她说:&有的老师讲课举例就是A和B,您举例都是有名有姓。&这让巫昌祯发现,结合实际是如此重要。 &实践让我明白,在教学时,要把条文的精神、意图、内涵与倾向讲出来。&她说。对于如今法学教育应当走向何方,巫昌祯依然开门见山地说:&法大一定要传承务实办学这一传统,注重法律的实用性,多给学生们实践的机会。试想,如果刚毕业时那两次实践我没有去,之后的教学效果就会差很多。&&&& 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终身教授陈光中也对记者说:&要学以致公、学以致用。&而应松年则更加明确地说:&学校也应当加入实践当中去。&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应松年依然是个&空中飞人&,带领着自己的行政法团队深入到全国各地,调研实践。他对记者说:&现在执法比立法还难,这是中国的大问题。应当狠抓贯彻,我们学校也应当参与进来。因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应当是我们的最高任务。&&&& 1995届法大毕业生佟丽华一直在践行着这一原则。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农民工法律援助这两大公益法领域,他做着艰辛的努力和探索。作为法学教育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后,佟丽华一度成为北京最年轻的国办律师事务所主任,但他最终选择了帮助弱势群体。在校读书时,佟丽华和许多法大学生一样,梦想法治,追求公平正义。但直到他扎根在受权益伤害的无助的未成年人与农民工人群中时,他才真正明白了,什么是正义。&对于断臂童工而言,他们的正义,就是获得赔偿,回到学校读书;对被欠薪的农民工而言,正义就是讨回欠薪,回到家里和父母妻儿过上快乐的生活。&在一次演讲中,他这样说道。&法大的教育培养了我融入血脉的法治思想,和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但踏出校园以后,我们要学会的是:怎样把法治的思想变成现实,怎样让困境中的人们去感受法治的力量,让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想到的不是靠权力和金钱,而是法律。&他说。&&& 法治厚德融入学生血液 &&& 在中国政法大学五位终身教授里,李德顺是唯一一位非法学学科教授。带着一种文化研究者特有的厚重与平和,他主动要求&自己写一篇文字&,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回复,附言&请批评指正&。在撰写的几百字小文中,李德顺开篇便言:&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应有形态。&&他写道:&我国有极其深厚的人治文化传统,要在这个基础上建设法治,必然会遇到许多有形和无形的障碍,并且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其中,以人治的习惯和思路去理解、扭曲、最终放弃法治,使法治&人治化&,显然是一个最大的障碍和危险。&&&& 4月25日,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检察院对陕县法院法官水涛因涉嫌滥用职权罪立案侦查。之前,水涛在面对一起3死2伤的交通事故审判中,无视交警支队&认定肇事司机承担事故全部责任&的勘验结论,对肇事司机从轻处罚,一审以交通肇事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二年。抛开重大的冤假错案,这些有失法治精神的小型案件依然充斥在我们的身边。很多犯罪错的法官、检察官,几乎都曾受过法学教育。李德顺不断地呼吁:&我国法治的实现,还要有法治文化的培育。&这种法治文化,应当在高校的法学教育中就予以灌输。只有以法治文化为基础,法学学生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法治精神、什么是公平正义。&&& 即使中国社会有着浓厚的人治文化传统,但在讲了大半辈子法制史的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张晋藩看来,在学习借鉴西方法律理念的同时,不能盲目推崇&洋法律&,而抛弃中华传统法文化的精髓。张晋藩认为,中华法文化中有很多民主与科学的因素。比如: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的法理念与法律原则;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观、天道观、法律观;以礼为核心,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的治国方略;法与道德相互支撑,情理法三者的统一;缘法断罪、罪当其罚的平等观和法治观;保护鳏寡孤独、老幼妇残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恤刑原则&& &这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张晋藩对记者说,中国的法学教育应特别注意传承法文化积淀的因子,但&传承不是复旧,而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在继受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汲取中华法治文化中优秀的东西,并加以吸收创新。用传统的&法治&精髓来抵制尚未驱散的&人治&阴霾。这些是法治文化研究者希望的奋斗目标。而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唐德华却用一种更为具体和实际的角度提出了法学教育亟待加强的问题&&&法律人职业道德教育。今年刚好也是唐德华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50周年。半个多世纪,他目睹了一个新生的国家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必依的曲折过程。&对于法治完善过程中的艰难与曲折,我有着深刻的体会。&他对记者说。 5月13日,已经退休的唐德华坐在湖南老家,对法学教育依然反复提及。&法治的发展根植于法学教育,离不开法学教育。&&这么多年来,我见过不少学法者,很专业,也很有成就。但因职业道德的缺失而犯了罪错,招来牢狱之灾。我深感职业道德缺失,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会让法治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对司法公正的看法发生动摇。&他对记者说道。做了几十年的&中国大法官&,唐德华深知&真正做到清廉公正很难&。他突然提高了一点声音说:&一定要靠大学教育打下基础。在法学教育中,职业道德的教育非常、非常的重要,有时甚至更为重要。&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唐德华还特别强调老师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他说:&要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母校即将迎来60华诞之际,唐德华最惦记的,是借《法治周末》向昔日的恩师们送去问候与感谢。&他们给我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言此,这位以耿直闻名的大法官有些激动。 同样激动的还有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终身教授陈光中。他对记者说:&我一辈子都是法大人,千头万绪一时都不知从何说起。&对于法学教育的未来,陈光中坚定地说道:&应当&以法为大&,永远坚持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高欣)&
我校杰出校友佟丽华当选十八大代表
我校杰出校友佟丽华当选十八大代表
&&& 近日,北京市委组织部公示了北京市70名北京市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我校杰出校友、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95届毕业生佟丽华榜上有名。
&&& 北京市公示的70名十八大代表来自各条战线:如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北京市政法委书记、政协主席王安顺、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等,来自教育战线的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北京师范大学于丹(女),来自司法战线的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检察长卢希(女),北京市女子监狱监狱长李瑞华(女)等。
&&& 佟丽华,男,满族,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人。1995年7月毕业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管理系行政管理专业,在校期间曾任院学生会主席,创办&中国政法大学准律师协会&。现任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致诚律师事务所主任、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农村法治研究会会长。同时担任全国律师协会法律援助与公益法律事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和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等社会职务。
&&& 1995年7月,佟丽华意气风发地走出了中国政法大学的校门,放弃到中央部委工作的机会,来到条件十分艰苦、位于丰台区的致诚律师事务所,开始了一位公益律师的创业生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将自己的眼光和热情转向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深切关注。佟丽华从事公益法律事业二十多年来,在&青少年法律援助&、&农民工法律维权&和&农村法律服务&三个公益事业领域奋力推进,尤其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农民工法律援助两大公益法律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 佟丽华的未成年人保护公益法律实践之路非常艰辛,他以自己坚定的信念和责任感创建了系统化、全国性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体系,全国目前共有24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他所推动成立的&中国律师未成年人保护志愿协作网&成员已经发展到8500多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未成年人保护志愿律师协作网络。佟丽华坚持&将个人的公益行为推广为行业内的公益行为&,用个人的力量带动整个社会的公益法律力量,他创办的&青少年法律援助体系&已成为国内领先并产生广泛国际影响的法律援助范例。
&&& 佟丽华推动并建立起了全国性农民工法律援助体系。他的信念是&不计成本,用真正的免费,真正的公益服务,真正的诚心诚意取得社会的信任和尊重&。他提出,法律援助不是与政府的对抗,而是要&一方面帮助老百姓维权、理性表达自己的心声,另一方面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化解矛盾&。目前,他在全国25个省和地区建立了免费的农民工法律援助站,国内超过20万未成年人和农民工因他所推动的免费法律服务而直接受益。
&&& 佟丽华在公益法律事业的杰出贡献,得到政府、社会和国际组织的高度认可。他先后被评选为&中国保护未成年人十大杰出公民&、&中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2005年度中国十大法治人物&、&首届全国十佳法律援助工作者&、&北京十大杰出青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众多荣誉称号。佟丽华担任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美国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得到了国际律师协会、联合国人权机构以及有关国际等组织的高度赞赏和关注。
&&& (编辑 米莉)
王灿发教授被评为首位中达环境法学者
王灿发教授被评为首位中达环境法学者
郑崇华先生为王灿发教授颁奖
评选委员会主席马骧聪先生和郑崇华先生与中达环境法学者奖和中达青年环境法学者奖的获奖者合影
&&& 由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支持的&中达环境法学者奖&的评选,我校王灿发教授成为首位获奖者。
&&& 中达环境法学者奖由台湾著名的企业家台达电子集团董事长郑崇华先生创办,目的是奖励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环境法学科中有突出成绩和创新思维的教学与研究杰出人才,支持他们耕耘讲坛,潜心学术,为中国环境法治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 该奖每年从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环境法学者中评选出一位环境法学者和两位青年环境法学者。对环境法学者奖获得者连续三年每年奖励10万元人民币从事学术研究,对青年环境法学者奖获得者每人一次性奖励五万元人民币。由于环境法学者奖的评审之严格和奖励的力度之大,一些专家称其为环境法学界的&长江学者奖&。该奖从2011年开始评选,王灿发教授以其环境法理论与环境法实践紧密结合、身体力行推动中国环境法治的鲜明特色被授予首位环境法学者奖。
&&& (编辑 米莉)
【校友访谈】法大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记王旭东校友
【校友访谈】法大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记王旭东校友
&&& 王旭东,1944年9月生,四川内江人,年就读于北京政法学院法律系法律专业。广东省中国政法大学校友会会长,广州军区军事检察院原检察长,广东省司法厅原党委书记、原厅长,广东省人大原常委、原法制委员会主任,广东省法学会原副会长。担任过广东省律师协会名誉会长,广东省巴蜀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法学会顾问,中山大学客座讲授,暨南大学客座讲授,国家人民警察一级警监。&
&&& 王旭东校友于5月14日返回母校。已78岁高龄的王老精神矍铄,刚回母校才一两天,早已在法大校园里转了几圈。看到母校的一树一木,看到校园里朝气蓬勃的法大学子,在北京政法学院的求学场景一幕幕在脑海里拉开。
&&& 岁月悠悠,不变的是法大人的精神和传统&&艰苦奋斗,勤奋好学
&&& 王老绕过教学楼,看到教室里定心勤奋学习的法大学子,听说法大经常出现学生在图书馆占座、抢座,先是惊异、后是感动。一直以来王老听到对大学生最多的评论是很多大学生不用功学习,而在法大,同学竟是抢着座位学习。在王老看来,校训&厚德、明法、格物、致公&还不足以表达法大学子的精神。&以前是有地方没书看,现在是有书没地方,看了很心疼。法大学子最突出的品质精神是&艰苦奋斗,勤奋好学&。这点从我们学生时代开始就一直没有变。&
&&& 回忆起自己的学习生活,王老说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起床后同同学一起在学校的树林里早读。白天上课,晚上在图书馆自习到图书馆闭馆。&我毕业已经49年了,49年来法大学子没有散漫的状态、浮夸的作风,环境使然,使法大学子多了一份自觉的约束,这种约束包括学习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
&&& 想到自己读书时的伙食费,王老豁达笑道:&当时经济条件不好,国家每个月补贴15块钱的伙食费,两块钱的零花钱。我还每个月可以攒钱呢!&
&&& 光阴荏苒,不变的是法大同学间质朴无华的友谊
&&& 友情是法大大学生活拾掇的另一笔宝贵财富。王老深情地感慨:&大学同学间的友谊是纯洁质朴的!&王老讲述,尤其在1963年毛主席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学习雷锋的号召,北京政法学院掀起了学习雷锋的风潮、助人为乐成风。
&&& 工作四十几年来,王老一直感动于在北京政法学院时,同学间无私的互相帮助。王老讲述了这样两个小故事。
&&& 王老是从四川的一个小山村考上北京政法学院。南方孩子的被子很薄,王老带到学校的被子亦抵挡不住北京寒冷的冬天。班里一个东北的同学看到后,就送了一张&东北特产&&&厚被子给王老。这个被子陪伴了王老的大学生活,是如此的温暖!在经济不发达的年代,这份友情弥足珍贵。另外一件小事,是有一次运动时王老的腿拉伤了,无法行路。同班一同学于是每天背王老去上课,直至王老腿伤痊愈。
&&& 王老所在的63届的6班一共34人。趁法大60周岁生日这次机会,同王老一块回校聚会的还有其余16人。几十年未见面,老同学约定17号上午在研究生院开一个座谈会。17位老同学带上自己的老伴,眷恋母校、感激师恩、思念友情是共同的念想,交流大学时代的美好时光、分享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说到此处,王老非常动容,&因为母校的爱,我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友谊深厚、四十九年不败不渝。&
&&& 岁月无痕,不变的是对法大的感激和祝福
&&& 王老在学校待了一共五年,多出的一年是因为文革时代背景的原因。五年的大学生活给自己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更留下了宝贵的人生财富。法大培养了自己勤奋学习和助人为乐的品质,培养了艰苦朴素的作风,这给了王老一股子劲儿、一股子动力去拼搏,对王老走向社会以及在漫长的工作生活有深远的影响。&因为人生需要艰苦奋斗,是拼搏出来的;只要有爱心,才能赢得周围的人对自己的信任和支持;只有保持自己劳动人民的本色,才能不遗憾的走过自己的人生。&
&&& 感恩于法大,明天是法大的60周岁校庆日,王老祝福祝福母校,不断开拓、不断发展、不断谱写辉煌新篇章。努力完善学校软硬件方面,跨进中国一流的院校、国际一流水平的院校行列。王老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法大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吸收全国法律名家到学校授课,培养法大自己的名师。另外,法大还要加强学校的硬件设施,争取国家的拨款,社会校友的支持和捐赠,给法大学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王老还鼓励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专心科研,多出法学成果,为中国的法治增添砖瓦。
一个甲子两个身影:法大的沉思与展望
&&&&&&&&&&&&&&&&&&&&&&&&&【迎校庆】一个甲子两个身影:法大的沉思与展望
党委书记 石亚军教授
&&& 今年5月16日,是中国政法大学成立以来的第一个纪年,即中国传统说法的六十甲子华诞。度过60春秋的法大,佩戴着昔日的枚枚勋章,站在了需要以更高的境界、更宽的胸怀、更大的魄力去赢得竞争性发展、创新性提高、变革性跨越的新的历史起点上。&&& 历史总是把成为时代主角的机会留给适时顺应客观趋势,并善于能动把握自身命运的人。
&&& 站在60周年里程碑跟前,中国政法大学有两个身影,往后看,是已经建立起来的法科大校,往前看,是要努力去实现的法科强校。
&&& 今天,称60周岁的中国政法大学是共和国十分醒目的法科大校,恰如其分。
&&& 学校初建时,党和国家希望今后能够从这里培养出一批批共和国需要的政法人才,法大人张开宽阔的胸怀拓展了自己的使命,一代代地续传着&经国纬政、法泽天下&的血脉,活跃地奋进在国家高等教育尤其是法学教育以及法治建设的最前列,培养了大批高质量专业人才,研发了大批高水平学术成果,提供了大批高品位智力服务,在极大推进法治昌明、政治文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中,名副其实地成为国家实施依法治国基本国策的主要依托,彰显出以法学为主体,多学科有机共存、协调发展的法科大校的份量。
&&& 回眸学校建设发展的路径,有三点是值得我们特别提及的:
&&& 第一,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有特色的大学,始终保持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学校拥有全国最全的法学学科专业体系,拥有全国最大的法学家集团,拥有全国最高的优质法学教育平台,拥有全国最宽的国际法学交流体系,并在多科性拓展中,形成了有强烈法学色彩的其它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与结构。鲜明的办学特色,使学校在法治国家建设的相关领域大有可为。
&&& 第二,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立主流的大学,始终奋进在中国高等教育尤其是法学教育发展的最前列是学校的兴校之策。2005年,学校进入了&211工程&,2010年,又进入了&985法学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法学学科成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中欧法学院成为全国唯一最高层次的国际法学合作项目,证据科学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在全国文科院校中唯一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奋进在主流的状态,使学校与社会各界的互动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 第三,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高水平大学,始终追求高质量的教学和高水平的科研是学校的强校之基。在本科生教育中,学校建成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研究生教育中,已成为全国首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获准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高级法律职业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在科学研究中,诉讼法学研究院、法律史学研究院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证据科学研究院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入选全国十家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成为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全国法学学科唯一的&部级奖&,&中国法治论坛&成为全国性法学高端论坛知名品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被评为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政法论坛》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高水平的教育教学,使学校在国内外获得了更加广泛的尊重。
&&& 在热烈庆祝建校60周年时,我们当然要为法大建设的成就抒发自豪与喜悦之情,但更要使严肃思考未来艰辛而辉煌的发展之路,成为校庆主题的理性安排。法大的发展绝不止于法科大校,在国家期待与法大使命相结合的瞭望台上登高望远,法科强校的目标在向我们召唤。
&&& 从法科大校到法科强校并不像不同的两个字之间多几笔笔画那样简单和容易,这条道路是一次新的征程,从起点到终点步步都趋向观念品质、学术水准、教学质量、制度内涵、办学实力的质的飞跃。
&&& 法科强校强在有一流的法学作为学科主体,高水平的其它学科作为学科支撑,各学科的交叉融合作为学科特色。我们应该科学地汇聚学科方向,整合学科力量,平衡学科发展,强化法学整体力量和效应,强化法学与它学科的平衡发展,强化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 法科强校强在有一支始终奋进在学术前沿,善于引领学术发展方向的优秀师资队伍。我们要建设好带头人突出、梯队合理、团队精神强、后劲十足的学科队伍,扩大拔尖创新人才规模,发展更多的跨学科创新团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保持强大的实力。
&&& 法科强校强在教学和科研质量高,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优良,科研水准高,研究成果精品力作多。我们要以更大的魄力步入教学和科研改革的深水区,挑战陈旧的思想观念,更新教学体系、要素、结构、内容,创新学术发展制度、机制、平台、内涵,在深层次问题上优化教学和科研体制机制。
&&& 法科强校强在以科学化的管理保证井井有条的运行秩序和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以人性化的服务保证工作的高效率和师生心情的愉悦。我们要加快现代大学治理结构的探索步伐,逐步排除管理和服务痼疾,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态度、水平、质量、效应,保障中心工作顺利推进。
&&& 法科强校强在有宽阔的国际化办学视野,有很强的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有国际化程度高的师资、课程和学生结构,有能够与世界一流大学和重要国际组织合作培养人才与进行研究的平台。我们要强化国际化办学的意识,动员全校力量,拓宽交流渠道,争取更多资源,开创国际化办学的新局面。
&&& 法科强校强在有价值鲜明、主题突出、底蕴深厚、凝聚人心的校园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风格、学术风格、学校风格。我们要凝聚全校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与普及,健全校院文化体系,精准校园文化内涵,浓厚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 学校第七次党代会和&十二&五规划&已经为我们勾画出了争取法科强校建设新成就的广阔前景,并要求通过努力实现发展模式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资源配置体系由点状分离向面状整合的转变,主体动力机制由被动外推向主动内驱的转变,从方向、结构、动力等方面构筑法科强校建设的促进机制。对这三个转变重大意义的认识成本和实践效能,比通常理解的要大得多,这就意味着我们实际承担的担子比我们感觉到的要沉重得多。我们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深化改革、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继续突出特色、追求卓越、构建和谐,继续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致力于培养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致力于创造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更多的精品力作,致力于提供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更多的优质服务,使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声誉在全面建设法科强校的奋斗中,不断实现新的历史跨越!
中国政法大学简介
学校简介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直属于国家教育部。学校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1954年,学校迁址至学院路。文革中学校被停办,文革结束后复办。 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为中国政法大学。1985年,学校开辟昌平校区新校址。 学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进修生院、研究生院三院办学格局。 进修生院后更名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单独办学,1997年复又合并于中国政法大学。学校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20余万人,参与了自建校以来几乎国家的所有立法活动, 引领着国家法学理论的变革和法律思想的更新,代表着国家对外进行法学等领域的学术交流。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770人,其中本科生8464人,研究生5794人,留学生512人。教师89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0人,硕士生导师547人,教授252人、副教授378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比例达87.07%。学校现有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港澳台教育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学院、法律硕士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儒学院、高级政法管理干部进修中心、中欧法学院、科学技术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共19个教学单位; 设有诉讼法学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法律史学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证据科学研究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法治政府研究院(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人权研究院、比较法学研究院、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10个校级科研机构。学校设有法学、侦查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国际政治、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国际商务、哲学、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英语、德语、新闻学共18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学校拥有6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其中,法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校先后与39个国家和地区的157所知名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每年通过多种合作交流项目派出近千名师生赴境外学习交流。2008年建立的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是中国政府和欧盟在法学教育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随着该项目的实施,学校培养国际型法律人才的格局、规模已经初步形成。学校的校训是: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学校的办学目标是: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学校建设成为开放式、国际化、多科性、创新型的世界知名法科强校。数据截止到2012年1月
我校终身教授陈光中先生作客CCTV-10《大家》栏目
&&&&&&&&&&&&&&&&&&&&&&&&我校终身教授陈光中先生作客CCTV-10《大家》栏目
&5月13日,继4月15日CCTV-10《大家》栏目播出我校终身教授应松年先生专访之后,该栏目又播出了我校终身教授陈光中先生的专访。
《大家》是目前央视容量最大人物访谈节目之一,也是唯一一档学术界高端人物访谈节目。采访主要对象是我国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大家。《大家》不仅是大师们讲述人生经历,展示精神风范的窗口,更是他们播撒智慧的讲坛。
本期节目通过采访陈光中先生,了解了他的法学生涯以及他对刑事诉讼法的看法和观点。
据悉,不久,我校还将与CCTV-2财经频道合作,参与《对话》栏目的录制工作,讨论证券法及法律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
视频观看地址:
CCTV-10《大家》:陈光中&立言致公
CCTV-10《大家》:应松年&明志践行
经国纬政 法泽天下——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访谈录
【北京教育 高教】经国纬政 法泽天下&&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访谈录
黄进,生于1958年,湖北利川人,插过队,留过洋。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和参加中外科研项目30多项,出版专著、主编或参编的著作50余部,在国内国际报刊上发表论文、译作180多篇。曾两次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
从沙滩红楼到蓟门桥边小月河畔,再至军都山下,中国政法大学已经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在建校60年之际,记者在学院路老一号楼水泥铺地的校长办公室里就学校的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采访了校长黄进,感受到一位校长与学者的情怀与丰华。
记者:今年是中国政法大学建校60年,请您谈谈60年中发生的对这所大学意义重大的事件?
黄进:1952年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坐标原点,这一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诞生,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学校建在沙滩红楼。这是学校的从无到有。1954年,学校迁址至学院路。1966年文革起,在&砸烂公检法&的口号中,学校被搞乱,后于1970年被撤销,全体人员下放到&五七干校&,校舍被占用,学校不复存在。这是学校的从有到无。1978年是学校的又一个节点,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法律人开始重新活跃在国家建设与法治进步的舞台上。一大批当年的教师和干部筚路蓝缕,以法大艰苦奋斗的传统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盼来了学院的浴火重生,这一年学校复办,次年恢复招生。1983年,学校又站到一个新的起点,为适应经济建设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加速发展法学教育,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一校三院&(本科生院、研究生院、进修生院)构成的中国政法大学,邓小平亲笔题写校名。1985年,学校开辟昌平校区。2000年,学校踏上了第三次高速发展的起点,这一年,学校由司法部划归教育部直属院校的行列,这一调整为学校突破行业进入国内高等教育主流,实现由法科大校向法科强校的转变提供了很好的契机。2005年,学校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1年,学校获准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向着&开放式、国际化、多科性、创新型的世界法科强校&的办学目标加速前进。
岁月悠悠,风雨兼程,60年来法大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国家法治兴则学校兴,国家法治衰则学校衰。60年传承不辍,60年开拓创新,铸就了法大独特的精神品格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至今,法大已成长为一所以法科为优势和特色,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镇,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我国著名法学家钱端升、江平、陈光中等教授曾先后出长过这所名校。正是一代代法大人秉承&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如立在校园的雕塑&拓荒牛&般艰苦奋斗,百折不挠,铸就了&经国纬政,法泽天下&的法大精神。学校在60年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20余万人,参与了自建校以来几乎国家的所有立法活动,引领着国家法学理论的变革和法律思想的更新,为国家的法治昌明、政治文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记者:&经国纬政,法泽天下&是法大人的使命也是历60年铸就的法大精神,请您具体阐述一下法大精神与法大人的特质?
黄进:法大自1952年建校以来,至今一甲子。60年来,法大历经坎坷,但始终向前,在全体法大人的共同努力中,逐渐积淀了大家认同的法大精神:那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权&的人文精神;&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术精神;&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而不同、和谐发展&的团队精神,这些精神可以说已浓缩在学校&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之中。大家不难看出,法大的精神有大气、大度和大爱的特质。
在法大精神的熏陶下,形成了法大人独有的特质,那便是&经国纬政、法泽天下&的气度,&经世济民,福泽万邦&的情怀,&公平至上,正义优先&的价值观,&可夺法大名,不泯法大志&&只向真理低头&的骨气,&凡我在处,便是法大&的身份文化认同,等等。
正是在这些精神的激励、支撑和传承中,法大走出了一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国际化发展、跨越式发展之路,融入国家高等教育主流,荣登国家法学教育之巅,成为近10年来中国进步最快的大学之一。
记者:确实,法大这10年的发展有目共睹,让我们截取一个时间点,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您能介绍一下学校在2011年的工作中都取得了哪些重要突破吗?
黄进:2011年是学校的丰收年。学校抢抓机遇,获准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正式制定实施《中国政法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全年新增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积极参与并牵头草拟中央政法委和教育部推进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获批建设国家级法学实践教学基地和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增设社会工作本科专业,首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开办经济学专业&数理经济与金融实验班&,并在全校非外语本科专业必修课教学中推行教学助理制。;2011年研究生学位授予人数首次突破2000人;组建人权研究院,并成为首批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之一;发起组建国际学术组织&国际证据科学协会&;成功获批欧盟让&莫内项目和加入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孔子学院筹建工作取得重大实质进展,国际办学进程加快;注重民生,办学条件和教职工生活待遇得到进一步改善;多元筹融资能力进一步增强,校园基础建设和专项经费获取实现重大进展,至2011年底,我们全部偿还所有贷款,2009年时,我们还有贷款2.9亿元。
2011年,学校师生获得多项国内外殊荣:俄罗斯联邦总统梅德韦杰夫亲自授予黄道秀教授&友谊勋章&;王卫国教授获评第六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实现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零的突破;学校代表队获得第八届&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比赛冠军、中国空间法学会第八届CASC杯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全英文)冠军、首届&中国MBA商业伦理辩论大赛&亚军;学校代表队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重大比赛中共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8项。一名博士研究生作为项目主持人成功申报了省部级科研课题,这在学校尚属首例;一名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在台湾&思源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奖&中获得法学学科唯一首奖。
记者:您在2012的新年致辞中提出,为实现建设&开放式、国际化、多科性、创新型的世界法科强校&的办学目标,学校要坚持走&内涵发展、开放发展、国际发展、和谐发展和特色发展之路。&您能谈一下这&五个发展&的具体含义吗?
黄进: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学校的办学目标确定为建设&开放式、国际化、多科性、创新型的世界法科强校&。
所谓&开放式&,就是要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开放办学,立足北京,面向全国,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以优秀的人才和卓越的学术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服务于人类的和平、文明和发展。
所谓&国际化&,就是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世界眼光、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同时,繁荣发展学校各学科专业,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的创新,推进法大优秀学术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不断提升法大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所谓&多科性&,就是要把法大办成以法科为特色和优势的多科性大学,以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为主体的多科性大学,以各学科都办出自己的特色,逐渐达到国内一流的多科性大学。
所谓&创新型&,就是要把法大办成以创新(特别是以教学和科研的创新)为导向的大学。大家知道,在国外有&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之分,后来又有了演绎得比较奇怪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的提法。这种区分引入中国后常常将许多大学误导入重科研轻教学的误区,都提出要把自己建成所谓研究型大学。所以,我这里没有提&研究型大学&。象法大这样的高水平大学,不可能只搞教学,也不可能只开展研究,她得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这四大职能。这四者都很重要,得统筹兼顾,而四者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创新,即培养创新人才,进行知识创新、文化创新。所以提&创新型大学&比提&研究型大学&更科学,可以兼顾到四个方面,而且,&创新型大学&必定是&研究型大学&。
所谓&世界知名法科强校&,主要突出法大的建设目标是&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有特色&就是要保持和张扬法科的优势和特色,把法大建成&五大中心&,即中国法学教育中心、中国法学研究中心、中国法学图书资料信息中心、中国国家立法与法治决策咨询服务中心以及中国的世界法律文化交流中心。而所谓&高水平&,就是高在法大的目标是&世界知名&或者说&世界级&的大学,同时是&法科强校&。
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走&内涵发展、开放发展、国际发展、和谐发展和特色发展之路。&
内涵发展就是走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之路,要在法大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走抓质量、促创新的发展之路,在有适度规模的基础上,着力抓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效益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高度。
开放发展就是要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办学,促进学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立足北京,面向全国,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以优秀的人才和卓越的学术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服务于人类的和平、文明和发展,履行我们&经国纬政、法泽天下&以及&经世济民、福泽万邦&的使命。
国际发展就是我们要顺应世界潮流,应对变革世界中机遇和挑战。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正在走向全球化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学校提出&国际化&发展战略可以说是顺应了历史潮流,顺应了国际上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一个志存高远的大学一定会看到高等教育国际化对它的战略意义和长远价值,不然它就不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大学。目前,国际化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的一种生存方式。从一个国家的一流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转变,是中国的优秀大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法大的目标是把自己建设成为&世界知名法科强校&,她必须走国际发展之路。  
特色发展就是要保持和张扬法大法科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发展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并办出特色。法大加强学科建设要围绕建设以法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的办学目标来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形成一体多元、多元一体、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格局。既要保持和张扬法科的优势和特色,也要巩固、充实和提高已建的学科专业,让这些学科走特色化的发展之路。非法学学科一定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优势。在这些学科建设的初期,一方面,它们可以借助法科的优势和实力来发展自己,同法学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办出与法科相联系的特色,比如办法商结合的MBA,这可以说是&借船出海&;另一方面,这些学科也应该发挥支撑学科的作用,特别是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不仅要加强自身的学科建设,还要对整个法大的通识教育、整个法大的人文校园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可以说是&绿叶护花&。最终,我们希望看到,这些学科可以通过同法科的结合办出特色,也可以通过自身异军突起式的发展来办出特色。
和谐发展是我们的理想,我希望我们的大学有一个很好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大家都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敬畏学术,遵循学术规范,教书育人,教学相长&&我们期望有一天,在法大,法大人能够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展其长,各得其所;老者安之,同辈信之,少者怀之;学生好学乐学,教职员工安居乐业,学校长治久安,和谐和美。
记者:5月16日是法大建校60年纪念日,您最想表达的是?
黄进:回顾往昔,我深切感受到,每个时代都有其自身发展主题,每代法大人都有其历史责任。自建校以来,全体法大人团结一致,上下齐心,沿着推动法治昌明、推动政治进步、推动经济发展、推动文化繁荣、推动社会和谐之路,筚路蓝缕,走上了开放式、国际化、多科性、创新型的世界知名法科强校建设道路。经过60年的历史变迁,虽然时代变了,具体办学目标变了,但法大人经国纬政、法泽天下的崇高理想没有变,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优秀传统没有变,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理性文化没有变,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宝贵精神没有变。
建校60年,是法大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新起点,期待法大再创辉煌。
黄进的法大三年
黄进的法大三年
他即将迎来他所经历的法大时光中最隆重的日子&&&六十周年校庆。他说,法大的六十年,是中国建设法治社会的一个缩影
法治周末记者尹丽发自北京
  走进中国政法大学海淀校区北门,第一个路口右拐向前,不远可见三幢红砖小楼。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的办公室,就在最右边二楼的一个房间。
  法治周末记者的采访就在这里进行。红砖楼,是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房间和走廊,也仍是水泥地面。黄进并不宽敞的办公室,陈设简单。倒是办公桌上,报纸与资料间,一本朱青生的《十九札&&&一个北大教授给学生的19封信》,封面红得耀眼。
  从办公室的窗口望出去,可见启用不久的新一号学生公寓楼一角。一些较低的楼房,正在紧张地粉刷之中。
  这是令黄进欣慰的景象。
  自从他任职法大校长到现在,3年多过去了,不管是海淀校区还是昌平校区,都透着一股新气象:除了新一号学生公寓楼投入使用外,昌平校区的科研楼等悉数建成。为了缓解&学生占座&现象,昌平校区还临建了一批自习室。
  黄进不时为其&打打广告&,给一些抱怨没处上自习的学子们提供线索:&去临建的自习室吧。我去过,条件不错的,还不远。&
  日,教育部宣布由黄进出掌法大。这是在前任校长徐显明调任山东大学校长3个月以后。媒体将黄进的到来,评价为&姗姗来迟&;坊间则大呼意外&&&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吴志攀、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利明一度被认为也在候选人名单上,与他们相比,黄进显得&低调许多&。
  当时的法大,尚未走出&副教授被学生砍伤身亡&事件的阴影。黄进到来之后,化解校内矛盾成为第一考验。
  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黄进向台下发出邀请:&只要没有客人,我办公室的门向所有老师敞开,随时可以推门进来。&
  后来,果然来访者不少。学校许多紧张的关系很快得到修复,但对诸如&评职称&之类的抱怨和苦水又纷至沓来。黄进来者不拒。&一次没谈好,再找时间谈第二次。&一位法大行政人员说,他印象中的黄进,&擅长做思想工作&:来访者常常怒气冲冲地来,但进校长办公室聊过后,都心平气和地离开了&&&虽然被黄进明确告知,他们的诉求暂时无法满足。
  去年,法大为了强调学术创新的重要性,提高了保研政策中&发表论文&指标所占权重。这一新政,在黄进收到一封学生来信后,重新被提出来讨论,目前尚在研究中。学校教务处、学生处也非常重视,及时同学生代表进行了交流和沟通,听取学生们的意见。这让法大的知情者感慨:&对一封学生来信就这么重视。&
  在一些法大师生看来,老师出身的黄进,身上没有&行政气&,这也是他颇有亲和力的原因,&不独断,听得进别人的建议&。而黄进则认为,自己&一直对教育很有兴趣&。
  来法大之前的27年,黄进没有离开过武汉大学。
  1982年考入武汉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后,他师从&新中国国际私法学的一代宗师&韩德培老先生,主攻国际私法,旁及国际公法与比较法,成为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国际私法博士。1991年,又成为当时我国最年轻的法学教授之一。后担任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法学院副院长、武汉大学教务部部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校长助理、副校长等职务。其间,黄进还曾有过到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访学一年以及2004年参加雅典奥运会的仲裁工作的国外工作经历。
  而在进入武大之前,在湖北利川大山里长大的黄进,曾在农村插队。后于1977年考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年龄在班里排倒数第三。
  当时,除了湖北财经学院,全国仅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设有法学专业。而湖北财经学院77级法律系也走出了众多中国法学界的知名学者,包括与黄进同班、同寝室的王利明以及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的吴汉东。
  眼下,黄进即将迎来他所经历的法大时光中最隆重的日子&&&60周年校庆。
  这位爱逛校园里的旧书摊和BBS,刷微博,会在致辞中兼提孔子经典与fairplay之类的英文单词,不忘感谢法大一位&奶茶大叔&的校长,偶尔也会回望自己走过的岁月。
  他说,韩德培老先生对自己影响最大。韩老先生在世时,为武大国际法研究所写的所训,他从未忘记:&厚德博学、敬业乐群。&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脑视频录制软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