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同行评议制度的期刊可能是sci吗

丁香客App是丁香园社区的官方应用,聚合了丁香园论坛和丁香客的精彩内容。医生可通过丁香客App浏览论坛,也可以在这个医生群集的关系网络中分享和互动,建立更广泛的学术圈子。
扫描二维码下载
今日:55 | 主题:411369 | & 收藏本版
每发1个新帖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全面认识SCI(转贴及评论)
全面认识SCI(转贴及评论)
分享到哪里?
这个帖子发布于11年零154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最近,在《科学时报》开展的“谁来决定中国基础研究方向”的专题讨论中,SCI问题成为科技界极具争议的话题。一些学者就SCI能否用于基础研究成果的评价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这对于国内科研成果评价中愈演愈烈的SCI风(评:我觉得还不够烈)无疑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作为一名科技期刊的编辑,本人想着重谈一下自己对SCI主要功能的认识,并就SCI和国内的科技期刊在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中应起的作用发表一些看法。SCI的由来及功能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即科学引文索引)是通过论文间的相互引用关系来描述期刊信息的传输网络。1955年,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I)所长Garfield博士首次提出建立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构想;1958年,ISI创建了化学、医药和生物学的现刊目次(CC),共收录有200种期刊;1961年,ISI创建了综合性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计收录有613种期刊;自1975年开始每年发行上一年度世界范围的《期刊引证报告》(JCR),1978年,被ISI检索收录的科技期刊达5200种,并创建了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目前,被ISI检索收录的科技期刊约为5700种,其全球用户有400多万,分布于180余个国家和地区。除美国费城的ISI总部外,另在7个国家设立有分支机构。
由于SCI收录并统计了期刊和论文的被引证资料,因此其在具备其他专业性检索系统所具有的文献检索功能以外,还绝无仅有地具备期刊和论文的影响力评估、科研绩效评价等功能(评:这是公道话)。目前,SCI的应用方面大致有:(1)用于比较不同国家的科研能力及全面评价某个国家的科研状况。由于ISI建立的数据库具有学科全面、学术影响大、覆盖的国家广泛等特点,因而被其收录检索的期刊和论文常分别被称作国际主流期刊(Mainstream journals)和国际主流科学(Mainstream science)。国际上的科学计量机构及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世界银行等)在对国家或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及绩效评估工作中,常用ISI的数据库作为统计源。(2)作为图书馆管理员进行期刊订购和剔旧的参考。大量的文献计量学研究结果表明,相对较小量的期刊发表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成,对于所有学科来说,全部的核心期刊皆存在于约2000种期刊中。例如,1998年JCR收录的5467种科技期刊中,发表论文数处前10%的期刊(547种)占总发表论文数的45%,被引频次处前10%的期刊占总被引频次的70%。Garfield博士甚至推算,大约500种期刊即可满足发展中国家的综合性图书馆的基本需要。(3)帮助科研人员选择阅读和投稿的相关专业性期刊。由于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的大小最直接地表征了期刊的被利用程度(影响力)、显示度及潜在的读者数,因此,科研人员可根据这些引证指标来有效地选择自己用来收藏和经常阅读的期刊,以确保及时地了解所从事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此外,作者也可根据自己的稿件内容和期刊的引证指标来权衡投稿方向,使自己的稿件在最合适的期刊上得到发表,并在同行中得到有效的交流。(评:这一点非常重要。国内专业期刊的大部分或全部可以不读、不投稿)(4)用于定量地分析特定期刊的读者群分布及与其他期刊间的关系。期刊编辑和编委可通过期刊的各项引证指标及期刊的自引、他引情况,分析相关期刊的学术地位、读者群的学科分布、与其他同类期刊间的关系,等等。(5)用于分析、追踪热点研究领域、判断科学发展的宏观态势。由于SCI不仅检索、收录了不同学科的研究论文,同时也详尽地检索、统计了这些论文的被引用情况,这就使得科研人员、政府的科技决策部门和科学基金资助部门可以较方便地通过论文的产出及引证状况来追踪特定研究领域的国际研究热点,预测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等。SCI与科研成果评价
近年来,随着每年年底科技部直属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对我国高校和研究所SCI论文排名的新闻发布,各相关单位为争取名列前茅,纷纷“定标赶超”。部分单位为“合理”地评价作者的科学贡献,甚至将期刊的影响因子或论文的被引频次作为评价论文学术质量的指数,并据此制定奖励标准。实际上,把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与论文的学术质量直接联系,是没有任何依据的。这是因为论文的引证中存在有大量的作者自引、反引(批评式引用)、合作者和小团体间的“友情互引”,以及一般意义上的“罗列式引用”等(评:这种事恰恰出在我们国内的某些期刊上,某些杂志自引率超过90%),因此,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论文的被引次数并不能与其科学价值成正比(评:又错了)。
当然,引证分析中的复杂性并不意味着其在科研成果评价中不具任何借鉴意义。总体说来,影响因子与论文质量是通过同行评议来实现的正相关关系,亦即高影响因子的期刊通常具相对高的显示度或影响,因此吸引相关学科中优秀论文的能力更强,因而导致对所录用论文的筛选更为严格(即稿件通常要经过更为严格的同行评议)(评:开始反驳自己的观点了)。就大样本的统计结果看,论文的被引频次与作者的科学影响力也基本呈正相关,如Garfield博士统计发现,诺贝尔获奖者的平均被引频次是总平均被引频次的30倍,个人被引频次处前1000位的有50%以上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评:有兴趣者可以看看我们国家院士的SCI论文、被引次数)
可见,完善的同行评议过程可以体现引证分析中积极的方面,这是因为对于基础性研究来说,研究人员的科学贡献和学术影响主要是通过论文的交流来实现的。因此,科研评价中如何完善同行评议机制、如何体现科学研究的国家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科研管理部门急需解决的课题。(评:最完善仍属SCI,还能找出更完善的吗?)我国科技期刊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科研成果评价中由于过于强调SCI的作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将我国大多数相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引导向国外的高影响因子刊物(评:这是必然趋势,不可阻挡),这一方面使得中国科学家的绝大多数优秀科研成果很可能不能为中国的同行首先获悉(评:可以在国内的学术会议上获悉,再说不读国外期刊的“同行”如何开展科研呢?),另一方面也使得国内的科技期刊在学术水平和国际化方面面临极大的困境。实际上,如果我国的科技期刊不能早日在国际期刊界占有一席之地,对于扩大我国科研成果的国际显示度和影响力是有很大影响的(评:这似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让我国的科技期刊早日在国际期刊界占有一席之地是我们需要加倍努力的,哪怕只有一席!作者既然提出这一问题,说明强调SCI还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那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吧)。统计表明,年间我国虽然先后有8种中文版期刊和8种英文版期刊被SCI光盘版收录,但其中所发表论文的平均他引次数分别只有0.14和0.24,所发表论文的未被引率分别达90%和86%。
我国被SCI收录的科技期刊出现上述被引用情况是我国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仍普遍不高的必然结果,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目前引证行为中“马太效应”(即作者倾向于引用知名期刊和知名作者的论文)十分明显,尤其是我国作者的引证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例如,1997年我国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Science in China SeriesB》在年总共被引56次,其中作者自引48次(占总数的86%),被他人引用仅有8次,且全部为外国同行所引用。又如,1998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的1286种期刊中,中文期刊被引用的平均次数只有1.63。中国期刊的被引率如此之低(评:多引中国期刊?这也是“自引”,我们不能为了提高我国期刊的引用率而去引用水平差的文章),作者的自引率又如此之高,显然不能只是简单地归因于中国的科技期刊质不如人。(评:质不如人是事实,而且是大不如人)
目前国际上的科学计量研究主要应用的是SCI数据库,客观上要求我们需要适度地鼓励中国的科学家在SCI的期刊上多发表论文,这不仅是为了适应和利用这种国际“游戏规则”,同时也可以提高中国科研成果的国际显示度和影响。不过,这种鼓励应建立在切实提高论文质量(充分的科学咨询、认真的同行评议)的基础上。此外,也必须要意识到SCI源期刊库自身的特点,如要求被收录的期刊必须要具备完全的英文文献信息;收录的期刊多来源于英语国家,且多偏重于基础性研究领域;为体现期刊的国际化程度或其他原因(如出版公司与ISI的协作关系等),部分质量较高的期刊并不能被ISI所收录(评:请举出具体例子);为寻求期刊覆盖地域的平衡,有些被收录的期刊为质量很一般的地区性期刊(评:我国被收录的期刊基本上属于这一情况),等等。
总之,在利用文献计量方法评价我国的科研成果时,要充分结合我国的客观实际,处理好SCI与国内主要科技期刊检索系统的关系,以有效地促进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进一步繁荣我国的科学交流。(评:国内期刊通病为创新论文少、审稿人水平差、审稿程序不公正、幕后新闻多,解决办法是每专业只保留1-2种期刊,取消大学学报,改变大多数“国家级”期刊编辑部设在北京并主要由北京编委审稿定稿的现象,实行双盲审稿,增加国外审稿人比例等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基金杂志部 任胜利
老兵新传 edited on
回复:全面认识SCI(转贴及评论)
分享到哪里?
回复:全面认识SCI(转贴及评论)
分享到哪里?
中国需要公正的学术评价体系,一定要一些硬性指标,比如学位,科研成果,SCI论文等,否则会更加不公正。中国的医生五花八门,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都可以做医生,差距非常大,水平参差不齐,没有硬性指标,必然非常混乱,更加不公正。美国做医生的门槛很高,必须是理工科本科毕业,然后竞争考医学院校(竞争非常激烈,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获得博士学位,再经过住院医师培训,获得医师执照,才能行医。如果要做专科医师,再经过专科医师培训。按照目前中国的国情,是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的;目前在中国按照美国的标准,能行医的已经没几个人了。目前现行的体制,我以为比以前进步多了,逐渐走向规范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那是正常的。要更加逐步完善目前的体制,才能更加进步。E-mail:, .Huang JB, Liu YL, Lv XD.Pathogenic mechanisms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Fetal Pediatr Pathol. ):359-72. (SCI, IF 0.5)Huang JB, Liu YL, Yu CT, Lv XD, Du M, Wang Q, Kong B.Lung biopsy findings in previously inoperable patients with seve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ssociated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Int J Cardiol. 2010 May 20. (SCI, IF 3.5)Huang JB, Liu YL, Sun PW, Lv XD, Bo K, Fan XM.Novel strategy for treatment of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enhancement of apoptosis.Lung. ):179-89. Epub 2010 Mar 6. (SCI, IF 1.5)Jing-Bin H, Ying-Long L, Pei-Wu S, Xiao-Dong L, Ming D, Xiang-Ming F.Molecular mechanisms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ardiovasc Pathol. 2010 Sep-O19(5):e183-93.(SCI, IF 2.0)Liu YL, Hu SS, Shen XD, Li SJ, Wang X, Yan J, Wu X, Huang JB, Kong B.Midterm results of 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 in older patients with seve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Ann Thorac Surg. ):848-55. (SCI, IF 3.6)Liu YL, Hu SS, Shen XD, Li SJ, Wang X, Yan J, Wu X, Huang JB, Kong B.Safety and efficacy of 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 in previously inoperable patients.J Card Surg. ):400-5. (SCI, IF 0.8)
Mol Biol Rep. 2011 May 22. [Epub ahead of print](SCI, IF 2.1)
关于丁香园最近被SCI收录的开放获取生物医学期刊
已有 3581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医学期刊 研究生 PUBLIC 博士生 学术界
开发获取的生物医学期刊中,PUBLIC LIBRARY SCIENCE和BIOMED CENTRAL公司出版的期刊声誉较高,绝大多数都被学术界认可为高水平期刊或者正规国际期刊。这些期刊绝大多数也被SCIE(即SCI扩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收录了,从Web of Science可以检索到。但是国内还是有些单位,只认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收录,不认SCIE收录。表面理由很简单,SCI收录3000多种期刊,SCIE收录8000多种期刊。只认可SCI收录期刊是为了提高标准。但实际上,我们发现,很多优秀的新期刊即使水平远远高于一些传统期刊,却迟迟不能被SCI收录。我曾就此致电THOMSON REUTERS公司,他们解释说SCI选刊标准除论文水平外,还考虑地区分布等很多因素;他们也不建议用SCI和SCIE来区分期刊好坏。不管什么原因吧,现实就是如果投了非SCI收录的期刊,在一些单位评职称或者研究生毕业就会有麻烦。今天无意中发现,BMC Evolutionary Biology已被SCI收录了。BMC Evolutionary Biology算是我们研究进化的人的一个主流期刊,难度适中。现在它进入了SCI,大家就可以毫无顾虑地投稿了。PUBLIC LIBRARY SCIENCE和BIOMED CENTRAL两个单位出版的期刊中,进入了SCI的还有:PLoS BiologyPLoS GeneticsGENOME BIOLOGYRETROVIROLOGYBMC SYSTEMS BIOLOGYBREAST CANCER RESEARCHCRITICAL CAREMALARIA JOURNALGENETICS SELECTION EVOLUTION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NEURAL DEVELOPMENTVETERINARY RESEARCHACTA VETERINARIA SCANDINAVICA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
注:1、BIOMED CENTRAL出版的少量期刊可能本来就被SCI收录,后来转到BIOMED CENTRAL出版后继续被SCI收录。2、本人支持现阶段用SCIE收录、影响因子、引用率、H因子等客观指标评价科研人员的科研成绩,希望将来也许可以用同行评议等非客观手段。用这些指标是否合适科学网讨论甚多,不是本文所涉及内容,请原谅本人不回复与本文不相关的评论。
本文引用地址:&此文来自科学网牛登科博客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4
评论 ( 个评论)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同行评议制度-学术百科-知网空间
同行评议制度
同行评议制度
一、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关...为了增强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专门人才,要改进和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并且根据同行评议、择优扶植的原则,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学科。重点学科比较集中的
与"同行评议制度"相关的文献前10条
正 制度化的同行评议是评价项目的依据,是科技决策的基础,因而是科学基金制度的生命线,是科学基金事业的立业之本。为进一步改进同行评议制度,维护其科学性、公正性和严肃性,我委政策局会
正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成立于1950年,是世界上最早确立以同行评议为运行机制的政府科学研究资助机构之一。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NSF通过不断规范与改进其最重要的制度之一-
诺贝尔奖自设立以来,受到整个科学界的瞩目,特别是其在自然科学领域设立的三个奖项,更是成为人类科技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诺贝尔奖各评审委员会一直采用同行评议制度,这种同行评议制
卫生部科研基金及同行评议制度对卫生科技发展的影响刘雁飞陈旭利郭苗云周永进中国卫生科技界对以生命科学为主导的21世纪的来临不仅充满了喜悦并且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面对今天卫生科技界蓬
现行的国家社会科学项目评审制度在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仍存在不足,主要是学科评审专家的遴选多是从一级学科层次上考虑,且只通过他们的一次会议评审确定立项和资助额。为保证基金项目
正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基础研究评价方面出现的种种“社会现象”引起科学界和科技管理部门愈来愈多的关注。90年代初,获奖曾成为评价一个人或一个单位科研水平或科学贡献的要素,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SCI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对研究机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学科领域和论文作者的实力和贡献进行评价和奖励的重要
正 关于SCI的争论,问题主要出在运用SCI进行评价的绝对化和简单化上。SCI更适合宏观评价,而同行评议更宜于微观评价
"同行评议制度"的相关词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font color="#0-819-9993
<font color="#0-
<font color="#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行评议期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