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高新春书记在英吉沙县讲话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文

次Powered by点击(11383)
博文分类(839)最新博文博客存档
新疆英吉沙县昆仑山下走来“高空王”(走基层·西部纪行)
04:00 &  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区,阿迪力近日为观众表演了惊险刺激的高空走绳。  迄今为止,这位中等身材,颇富胆识与谋略的维吾尔族汉子,带着一身“达瓦孜”绝活,足迹遍及祖国大好河山:北京鸟巢、长江三峡、新疆喀纳斯湖……  高空走绳,维吾尔语称“达瓦孜”,是体现技巧、意志、胆量的维吾尔民间杂技性体育项目。英吉沙县是“达瓦孜”发源地,我国著名的“达瓦孜之乡”。  1971年,阿迪力出生在英吉沙。时其父吾守尔·木沙已71岁。作为达瓦孜第五代传人,苦练达瓦孜一生的吾守尔·木沙到了72岁还为了生计登台表演。76岁临终时,担心这项技艺太危险,他立下遗言:儿女们不许从事达瓦孜。  骨子里喜欢冒险的阿迪力,8岁时违背父亲意志走上大绳,10岁跟随父亲生前好友、英吉沙杂技团汉族教练刘福生学习达瓦孜。如今,41岁的阿迪力走了32年达瓦孜,成为震撼世界的传奇人物。  1997年,他没带任何保险绳,仅用13分48秒就徒步走完600米横跨长江三峡的高空钢绳,挑战世界高空王子科克伦成功,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壮举引起全世界关注,他被誉为中国的“高空王”。  2002年起,英吉沙县与阿迪力共同投资近650万元,在英吉沙县315国道和214省道交汇处南疆旅游必经之道上,建设了我国唯一一所达瓦孜训练基地。  走进训练基地,记者目睹了达瓦孜艺人训练的惊险:学员阿布都·克尤木未带任何保险绳,走在高度5.4米,间距8米长的钢丝上,手里还持着6米长、6公斤重的铁质平衡杆,不时穿插跨杆、盘腿坐、跳跃、金鸡独立等高难动作……  在阿迪力和像他这样执着于达瓦孜的艺人努力下,达瓦孜经历了从走大绳到走钢丝的改革,使露天演出更富有观赏性;他们还大胆走进室内,登上剧场舞台,让舞美和灯光烘托出更强烈的艺术效果;表演技艺上,阿迪力和队友们锐意创新,新添了在钢丝上骑独轮车、叠罗汉、空中跳绳等更高难度的动作。  在这家训练基地,阿迪力已带有12个学员,他们个个身怀绝技。他和学员们还走出国门,到马来西亚、泰国等地演出。阿迪力获得众多荣誉,他是第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劳模、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杂技协会副会长。他还入选为新疆24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之一。  2004年年初,新疆杂技团应邀赴加拿大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受到加拿大各界观众热烈欢迎。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7名演员受别有用心者的蒙蔽和挑唆,滞留未归。一些民族分裂分子也曾游说阿迪力,要他在加拿大寻求政治避难,但遭到严词拒绝。他揭露了民族分裂分子的险恶用心。“祖国各族人民就像我的十个手指,谁也离不开谁。只有团结了,拧成拳头,才会有力量。”  “只要有鹰飞过的地方,架根钢丝,我就能过”作为达瓦孜第六代传人,阿迪力使达瓦孜从田野走向城市、走进首都乃至全世界的舞台。2007年,他正式成立新疆阿迪力达瓦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新疆、内地许多城市成功策划了多场演出。  “英吉沙县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我们除通过积极发展旅游业带动传统手工业外,还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给予财力扶持和补贴。” 英吉沙县县委书记高新春说,已命名涉及达瓦孜技艺、英吉沙小刀制作等领域的一级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人20人、二级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人30人、三级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人67人,分别给予每人每年2000元、1800元、1500元不等的补助金。  作者:胡仁巴来源人民日报)(5) | (0) | 收藏 (0) |
这些人也更新了博客[责任编辑:马俊腾]经济上的差距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在英吉沙县党政干部大讲堂上的演讲(一)
经济上的差距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在英吉沙县党政干部大讲堂上的演讲(一)
&按:日,英吉沙县党政干部大讲堂开讲,应英吉沙县县委书记高新春同志之邀,我为他们讲了第一讲。英吉沙县是喀什地区比较落后的县,但新一轮援疆以后,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奋发图强,形成了抓发展的浓厚氛围,发展速度之快,令人鼓舞。今年一季度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幅度70%多,照此发展速度,英吉沙的经济社会发展定能取得可喜的成果。英吉沙是我们山东省对口支援的四个县之一,其他各县也已相当快的速度在发展。我的这次演讲主要是就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而论,结合我在山东省潍坊昌乐县青州市10年的工作体会而谈,目的是阐释张春贤书记的治疆思路,促进英吉沙县把这一治疆思路落到实处,为英吉沙县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贡献微薄之力,也为我们圆满完成山东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援疆任务而努力,不辜负山东人民的重托。因为讲演没有稿子,只是列了一个提纲,可能有很多不足之处,现在根据录音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经济上的差距不可怕
可怕的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
&&----在英吉沙县党政领导干部大讲堂上的演讲
(2012年4月1日)
主持人: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县里决定开设党政领导干部大学堂,今天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山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副总指挥王立胜同志来我县举办专题讲座,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王立胜副总指挥的到来。(掌声)下面我把王立胜副总指挥的基本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王立胜同志是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挥部副总指挥、党委副书记;曲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共文献研究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曾任山东省昌乐县人民政府县长,中共山东省青州市委书记,潍坊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十佳理论工作者。王市长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两个:一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在这方面的代表著作有《晚年毛泽东的艰苦探索》、《重新认识毛泽东》、《中国发展大战略--从毛泽东到邓小平》、《论作为思想体系和价值体系的邓小平理论》、《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研究》、《邓小平理论在新实践中的坚持、运用和发展》等10多部著作;二是中国农村问题的研究,在这方面的主要成果有《中国农村现代化社会基础研究》、《中国农村现代化:思路与出路》、《农村研究的中度视野:以县为中心的思考》等著作,目前主要致力于中国社会转型与乡村学的研究,主编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新农村研究中心系列丛书,主编《中国转型乡村学研究》系列出版物。
王市长多年从事理论研究和党政工作,不仅在理论上卓有建树,而且具有丰富的县域发展实践经验,特别是王市长近十年来在担任昌乐县人民政府县长和中共青州市委书记期间,对县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进行了独到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非常好的实践效果,他的县域探索深得民心,他离开青州时,数千人沿街相送,一片哭声,一片挽留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市长担任青州市委书记的时候,青州经济社会发展极为迅速,不仅重进全国县域综合实力排名百强县,而且位次快速前移,到2010年他离开青州时已经排到第71位。去过青州的人都会被青州的花卉产业所震惊,那里有个“北方花都生态城”,花卉的交易额已经突破40亿元,曾经代表山东省政府举办了中国第七届花卉博览会。那里真是一片花的海洋。咱们参加过培训班的同志可能都去参观过,就花卉来说,南有昆明,北有青州。而且设施农业也很发达,青州与寿光、昌乐的设施农业连成一片,上百万亩的大棚,就像一片海洋,蔚为壮观,置身其中,实感震撼。青州市在王市长担任市委书记期间,无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还是城市发展以及新兴工业化发展在山东省乃至全国也都是走在前列。王市长领导的青州市不仅实现了县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实现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他非常注意研究和探索,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青州之路,被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称为“科学发展的青州模式”。来到新疆后,对喀什的经济社会发展、农村的现代化、城市化、新兴工业化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思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逐渐地形成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和看法,对于指导我们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实践价值。今天王市长主要就我们英吉沙县如何实现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特别是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如何解放思想和转变观念,给我们举办一个专题讲座,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大家要认真听讲,认真思考,相信大家会得到极大的收益。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王立胜市长做专题讲座。
王立胜:去年很早的时候,县委高新春书记和时任英吉沙县祖木热提县长,就邀请我来与大家一块探讨英吉沙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特别是要探讨我们英吉沙县在新一轮援疆这样一种大的形势下,在新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如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抢抓历史机遇,能够自觉适应这样一个经济、社会和文化大转型的历史转折的时代要求,能够走在时代的前列,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这样一个战略性的问题。这是一个至关英吉沙现在和未来的重大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必须引起大家注意的大问题,更是在关键的时刻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可以说是决定我们英吉沙县未来命运的大问题。
我从2001年在昌乐当县长开始,就介入了县域经济工作到现在已经十多年时间。山东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应该说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也就是说,我是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历程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因为这十多年里我一直在县域发展的领导岗位,亲自领导了两个县市的经济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说,是深度参与了县域的经济发展。在这十多年的实践中,我是有很多的体会的。现在看来,这段时间的实践对我一生来讲都是宝贵的财富。人的一生不在于做多么大的官,有多么高的职务,能够在县长和县委书记的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去工作、去奋斗,应该说是一生的幸运,因为能够在这个岗位上工作的人毕竟是少数的,全国算来也不过就是2000来个县,在同一个时间段里,也就是2000来位县长和县委书记吧。在到基层工作前,我从事了近十年的理论教学和研究,可以说是一个理论工作者,因为做了那么多年的理论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些理论思考的习惯,所以,到基层从事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也往往用理论的眼光去观察问题,用理论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在亲身的实践过程中不停地去思考、去总结、去提升,就是在这种理论实践的互动中走过十多年的时间。在这十多年中,实践工作做了不少,理论探索也没有停止过,抽空我就把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写出来,所以,也发表了些文章,出版了一些书。2010年6月到新疆以后,好像十年前在山东我刚到基层时遇到的事情和问题,现在又重新出现了,这一点也说明了新疆的发展与内地的发展是不在一个阶段上。我们干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首先判定它的时空定位,因为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中的事情,都是一定的历史主体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里实施的事情。那么,我们要做好一件事情就要明白它是在哪个空间里、在哪个时代里、由哪些人所做的事情。我们做事情是思想和观念必须符合我们所处的时间和空间的实际条件。还是那句老话,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而思想观念的先进与否决定了你的行动的成功和失败;能不能使你的思想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也是决定你这个地区发展是否能够处于时代前列的最关键的一个因素。
内地县域经济发展的事实证明,在同样一个地区,相邻的原有经济基础基本相同的几个县,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其差距简直是天壤之别,经济总量有的相差十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有的一个村的经济总量就可能超过一个县。
比如,苏南的华西村现在的经济总量恐怕是已经超过了全国大部分的县市的经济总量。山东龙口的南山村、河南的南街村大概也超过了很多县的经济总量。有些县市的经济总量也很可能超过一些地区或者地级市。但是,这种情况在农业社会是不可能发生的,在农业经济时期,县与县之间不仅经济总量不会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在相同或者相近的地区其经济结构也是没有多大差别的,县域面积大一点或者县域土地肥沃一点,可能县域经济总量就大一点、老百姓的生活就好一点,县域面积小一点或者县域土地瘠薄一点,可能县域经济总量就小一点、老百姓的生活就会差一点。即便是农业科技有了一些进步,农业科技发达一点或者落后一点,也不会成为县域差距急剧拉大的动力和原因。但是,在工业时代就完全不一样了,工业发达的县市与工业不发达的县市之间的差距就会很大了。上面所说同一个地区的不同的县之所以在10年之内有那么大的差距,或者说一个村的经济总量会超过一个县的经济总量,这种差距绝对不是来源于农业,而主要是来源于工业的差距。10年的发展主要是工业的发展没有获得同步,这是工业化时代的一个显著的特点。80年代初期,长江以南,财政过亿的县第一个是无锡;长江以北,财政过亿的县第一个就是青州,那个时候青州叫益都县。经过30年的发展,无锡已经成为一个地级市,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615亿元,而青州还是县级市,去年的地方财政收入是21、7亿,就是锡山区,这基本上是原来的县改地级市以前的无锡市,去年的地方财政是45亿多。就是这样的成绩,也还是从2005年急起直追的结果,我2005年12月1日到青州工作时,地方财政收入才是5.15亿,到去年提升到了21、7亿。这就是改革开放初期长江以南和以北两个差不多经济总量一样的县,经过30年不一样的发展,所形成的差距。我们可以看一看2011年全国地方财政收入前十强县的情况,看看我们的差距有多大吧。(昆山 602.20亿,增幅是 25.3%, 江阴 448.00 亿,增幅是16.5%, 顺德 416.95 ,增幅是11.8%, 张家港 413.04 亿,增幅是22.8%,常熟 352.09亿,增幅是28.4%,吴江325.00亿,增幅是11.4%, 武进 315.56亿 ,增幅是23.5%, 南海 282.02亿,增幅是10.1%, 太仓 226.50亿,增幅是25.8%,萧山 217.02亿, 增幅是19.1%。)大家看看县与县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么大。
可是,就是青州,与南方的县差距30倍、20倍的青州,现在的经济总量基本上和喀什地区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整个喀什地区的财政收入相当于昆山的30分之一。当然,之所以有这样的差距,原因是复杂的,但我们现在要抓经济发展,分析这些差距还是必要的,有的时候,要认清自己需要用别人做镜子,在别人那里我们才能看清自己。我刚到青州工作时也是这样去引导大家来认识自己的县情的。认识县情是制定县域发展战略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我们的战略能够符合县域实际的客观根据。在潍坊市这个范围之内,在改革开放之前,青州是最发达的一个县级市,那个时候它的经济总量在山东省都是很有分量的。青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很深的城市,因为它在明朝以前一直是山东省的省会,都说这个地方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可以说,整个山东的历史在青州体现的最完整,各个朝代的山东历史在青州都能够找到痕迹。青州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个县级的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非常丰富,国宝级的文物众多。青州的乡土历史学家也很多,我觉得青州的历史文化也需要大力挖掘,于是,我组织这些历史学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出了一部由我主编的《青州通史》(共四卷);在这个基础上又发动大家对青州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深入的整理和研究,准备搞几个系列,一个就是青州历史的研究,一个是青州籍和在青州工作过的历史人物的著作的整理和注释,一个就是青州的民间文化研究,初步打算是要搞到100卷。光整理的民歌就有600多首。那个时候,我觉得有些文化如果不及时进行抢救式的整理,就有些来不及了。因为像那些口头流传的民间故事,那些七八十岁的老人可能还能够知道,再拖一段时间的话,恐怕就只有遗憾了。因为历史悠久,所以,那个地方的干部都很自豪、很骄傲。有的人就跟我讲,王书记啊,我们去过好多地方,我们去过北京、上海、深圳,也去过国外,我们觉得啊那些地方都不如青州好。其实呢,一个地方的人民,长期生活在这个地方,在各方面都对故土产生了认同,这也无可厚非,谁不说自己的家乡好呢。但问题是,这种对家乡的热爱变成了一种非理性的自恋,由此导致了封闭保守的盲目自大,认为谁都不如它,这就麻烦了。这种思想、这种心理恰恰是这个地方落后的最重要的原因。所以我到青州后就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解放思想运动,用了大约半年的时间就是要解决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要自觉地承认自己落后。到2005年我到青州的时候,在这周围的诸城、寿光等原来不如青州的县市都崛起了,那个时候诸城和寿光的地方财政都已经过了10个亿,而青州只有5个亿。同样在一个地区、同样的国家政策、同样差不多的地理环境,为什么有的县市发展很快、有的县市发展很慢呢,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之内就拉开了距离呢?
在我看来,距离的拉大不是因为农业方面的差距,而是工业方面的差距,县与县之间的差距主要是因为工业的差距。也就是说,县市与县市之间之所以有了差距,是因为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的过程中,工业发展的不平衡所导致的。
在农业经济时期,人家种棉花你可以种棉花,人家种小麦你可以种小麦;你种的好一点他们种的差一点,两个县市之间也会有差距,但差距不会很大。在工业化时期,疏勒有个钢厂,英吉沙就不可能再有,喀什地区所有的其他的县都不能再有。一个钢厂就可能产生上百亿的产值或者几百亿的政才几个亿而已。现在,昆山的老太太,原来只会说苏南话的,不会说普通话的,现在都会说普通话了。为什么,出去以后不会说普通话就没办法行动啊。你搞个小卖部也要讲普通话人家才能听的懂啊。所以我到青州的时候,在一次电视直播大会上我就说,什么时候青州才发展呢,等到青州街头巷尾都说普通话,听不到青州本地口音的时候,青州就发展了。来新疆以后呢,我非常欣赏张春贤书记的一句话,也是我想把它定为今天讲课的题目的一句话。好像这是他在一次理论务虚会上讲的,他说:“经济上的差距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大家可以好好思考下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经济上的差距,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补上,但是经济上的差距能够补上靠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啊,这就是说,思想观念上的转型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如果思想观念转不到位,经济发展永远不会到位。大家不要以为内地每个县都很富,内地相邻的县的差距有的也是很大的。而这种差距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思想观念上的转型有没有及时和彻底造成的。根据这种经验和认识,今天
我想讲四个问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