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材料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特点安全的根本原则是什么因是什么

依据北京地势,北京铁路干线,北京气候特点,北京水资源短缺的解决方案来解答此题.
解:通过图中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的情况和地形区的分布来看,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
连接北京的主要铁路干线有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京包线等,说明北京除了是我国的政治中心以外还是我国的交通中心.
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形成了温带季风气候,四图中通过降水和气温的分布情况来看:是地中海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由此可见表示北京的应该是图.
从材料二中得知,水资源短缺是北京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故答案为:西北高,东南低;交通;;水资源短缺.
考查了北京地势,北京铁路干线,北京气候特点,北京水资源短缺的解决方案等知识,考查内容复杂,虽常见但难度较大.
835@@3@@@@首都北京的地理概况@@@@@@93@@Geography@@Junior@@$93@@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2@@Geography@@Junior@@$12@@1@@@@中国地理@@@@@@1@@Geography@@Junior@@$1@@0@@@@初中地理@@@@@@-1@@Geography@@Junior@@
835@@93@@12@@1
求解答 学习搜索引擎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京市略图材料二: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00立方米左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frac{1}{7},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4%.(1)根据图一中的信息,分析北京的地势特点.(2)连接北京的主要铁路干线有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京包线等,说明北京是我国的___中心.(3)图二中,表示北京气候特征的图是___(4)据材料二分析,___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区域性交流到全球化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练习题及答案
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区域性交流到全球化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我国一直实行和平、开放的对外政策。(1)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啊个历史事件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宋代的海外贸易空前繁荣,请你结合有史实说明其繁荣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16世纪初,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美国的特产玉米、马铃薯等迅速传到亚、非、欧三洲。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亚洲的茶叶等传到了欧美。(3)世界由互相隔绝到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请写出一个航海家的名字。根据材料二概括世界沟通起来以后产生的积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今天,我们一起享受着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欧洲人用着韩国制造的手机,日本人喝着美国生产的可口可乐,中国人开着日本品牌的汽车……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4)据材料三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促成这种特点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四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5)本世纪初,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最重大举措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难度:偏难来源:山东省中考真题
所属题型:材料题
试题难度系数:偏难
答案(找答案上)
(1)张骞出使西域。(2)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南宋的对外贸易所复,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3)哥伦布。积极作用:世界各地区间贸易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促进了物品交流传播。(4)特点: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促成因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跨国公司的推动。(5)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马上分享给同学
初中一年级历史试题“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区域性交流到全球化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张骞通西域、
宋代海外贸易兴盛、
中国加入WTO、
新航路开辟、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历史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张骞通西域:
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张骞通西域有何历史意义?
①扩大了两千年前中国人的世界视野,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他把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的政治、社会、地理、物产、风俗等情况介绍到国内,使中原开始对这些国家和地区有了了解。
②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他出使西域后,汉开始积极经营西域,在河西走廊设置河西四郡。与乌孙采取和亲政策,从汉武帝起,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成为西汉王朝的疆域。
③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的经济、文化联系。当时运往中亚、欧洲的产物,有蚕丝、丝织品、铁器、漆器等,西方的良马、香料、葡萄、胡瓜等也传入中国。
张骞通西域示意图:
张骞通西域的影响:
考点名称:
市舶司是唐以来设置的管理对外事务的政府机构。唐代仅有广州一处设立,负责对外事务。北宋又增设了杭州、明州、泉州等,使外贸规模成倍扩大。宋代的市舶司类似于近代海关,而权力较大。商船出海,必须向它申请、具保才能起航,否则货物将被没收,人员将被惩处。
宋代时,我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和原因:
宋代的对外贸易是以水路为主的。
1.宋朝时南方物产丰富,在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方面,都逐步超过北方地区。
2.宋朝造船业发达,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政治中心的东移和南移。北宋都城在开封,南宋都城在临安。
4.国家不统一,战乱频繁,丝绸之路受阻,所以宋朝的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
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表现:
宋代的海外贸易在唐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1.宋朝与海外各国的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同南宋通商的国家有五十多个,其中最密切的是高丽、日本、交趾、占城等。
2.沿海地区对外贸易港口陆续增多,增加了泉州、明州、广州等贸易港口,其中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
3.进出口商品数量和品种大为增加,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远销日本;输入商品以香料、珠宝为主。
宋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1.宋朝时江南地区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迅猛发展。
2.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3.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鼓励的政策,欢迎外国人在中国经商甚至定居,在一些较大的港口设立供有外商居住的蕃坊。国家还设立市舶司进行管理。
4.中国的对外贸易是平等贸易,友好往来,用丝绸、瓷器换取香料、象牙,每到一处都收到热烈欢迎。
考点名称:
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或世贸;英语:WorldTradeOrganization,简写为WTO)是负责监督成员经济体之间各种贸易协议得到执行的一个国际组织,前身是1948年开始实施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秘书处。世贸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现任总干事是帕斯卡尔·拉米。截至世界贸易组织共有159个成员。世界贸易组织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是众多贸易协定的管理者,是各成员贸易立法的监督者,是就贸易进行谈判和解决争端的场所。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其成员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绝大多数,被称为“经济联合国”。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原因:(1)中国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大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从自身发展需要来看,加入WTO,融入世界,发展本国优势,对外开放,可促进祖国的发展;(2)从全球化的发展来看,加入WTO,加强与世界其它区域的合作,是发展的途径;(3)加入WTO,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促进世界的和平、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2、时间:日,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在多哈作出决定,接纳中国加入WTO,中国并于日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3、意义:(1)加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中国更快、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社会,同时也能更好的维护了我国经济利益。(2)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扩大出口贸易和引进外资,同时也有利于激发我国企业的竞争意识。(3)有利于国民总值的增长和扩大就业门路。
考点名称:
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时期,指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欧洲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有哥伦布、达伽马、卡布拉尔、迪亚士、德莱昂、麦哲伦等。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新大陆:新大陆是欧洲人于15世纪末发现美洲大陆及邻近的群岛後对这片新土地的称呼。在发现新大陆前,美洲大陆对欧洲人来讲是陌生的,他们普遍认为整个世界只有欧亚非三个大洲而没有其他大陆的存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特点:1.以海上交通为核心;2.受到西、葡两国王室支持;3.新航路的开辟以到达东方为目的。四条航路的详细信息: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对比:1.背景:新航路:欧洲处在文艺复兴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阶段;郑和下西洋:中国封建君主专制鼎盛时期。 2.目的:新航路:是欧洲为了打破奥斯曼帝国切断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而进行的开辟新商路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显示天朝国威,为大明皇帝求希奇珍宝的航海活动。 3.特点:新航路:掠夺、为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为国家带来丰厚利润;郑和下西洋:扬我国威、提高明朝知名度,为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4.相同点:都是开创精神,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创举。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15世纪末,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广泛发展和交换的不断扩大,使黄金成为商品贸易中最重要的支付手段,东方各国的黄金成了西欧人梦寐以求的东西;2.但这时奥斯曼帝国控制着东西方贸易要道,阻隔了西欧各国通往东方的传统商路;那些炽烈追求东方财富(黄金、珠宝、香料、丝绸等)的西欧各国贵族和新兴商人,急切需要探求一条直接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路;3.地处欧洲西南部濒临大西洋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因较早开始了海外冒险和殖民活动,掌握了较先进的航海知识和造船技术,拥有了一定的财力,成为开辟新航路的起航地;4.《马克·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5.人文主义思想的促进作用。总的来说,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追求财富获得利益;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经济生活发生变化,从此使欧洲市场扩大,发展到世界范围,流通商品种类增多;2.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贸易中心发生变动,主要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使意大利经济的发展,这也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一个原因。同时,它也使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等国的商贸经济繁荣起来;3.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各国加入殖民行列,西欧殖民者从殖民地大肆掠夺财富,欧洲各国迅速富裕起来,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发与发展;4.推动了海外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同时,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把旧大陆和新大陆联系在一起,世界历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5.新航路的开辟给其他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新航路线路图:西、葡两国热衷于航海开发的原因:1.两国都处于西欧的交通要道,有便利的港口和风向气候;2.中国指南针及航海术的广泛应用,历史上的西葡两国.航海知识和技术比较发达,聚集了相当多的航海人才并且具有冒险意识的航海家;3.并且拥有在当时比较开明的君主的支持,新航路的开辟得到了两国君主的支持;4.西葡两国拥有强烈的宗教热情。
考点名称: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Economic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就是指具有全球性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1.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2.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经济全球化让我们面对的主要问题:1.合理利用能源、资源问题;2.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问题;3.控制人口增长问题;4.开发和利用空间、海洋问题;5.毒品蔓延问题;6.国际恐怖活动猖厥问题;7.核武器扩散问题等。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1、机遇:(1)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2)促进国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3)经济全球化也可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进程。2、挑战:(1)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2)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更加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造成那些处于最底层的发展中国家更加贫穷落后。(3)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发展也在加剧发展的不平衡趋势如不设法解决或抑制,将对投资构成潜在的威胁,刺激泡沫经济的发展,为金融危机埋下隐患。(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最大威胁,是它们的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5)对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带来巨大的压力。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传递和同步性加强,如何接受经济的正传递,抑制副传递,成为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原因、表现、主要机构:1.原因: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2.表现: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出现了贸易自由化,生产全球化,资本国际化的趋势。3.主要机构: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起着主要作用。世界5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所进行的国外直接投资占世界投资总额的时候80%,贸易额超过世界的一半,技术转让达到1/3,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而且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和各区域性集团之间,特别是美国、欧盟、日本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影响着全球化进程。随着跨国公司的扩张,麦当劳化、好莱坞化、迪斯尼化、商业连锁等风行世界,影响世界文化多元发展,引发了世界性的社会文化、政治等问题。汽车生产全球化体现:跨国公司: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应采取的措施:1.必须搞活市场经济,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中一个组成部分。2.必须开放市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市场不能马上无条件地全面开放,而是要有条件、有步骤地,在适应自身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开放,这样才能产生对贸易双方都有利的效益。3.必须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因为市场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法制经济,所以中国必须遵守规则并参与规则的制定。4.必须发展资本市场。但中国虽然拥有高储蓄率,却只有很小一部分流进了私人企业,流入高科技公司的储蓄更是少之又少。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区域性交流到全球化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中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5当前位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对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2008年以来,包括美、日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二十国集团(G20)日益成为继八国集团(G8,由美、日等发达国家组成)之后全球重要的经济合作平台,在国际经济治理机制中,发展中国家更加平等地与发达国家对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2010年发展中国家的GDP占全球的45%。 材料二:根据2008年的改革方案,发展中国家在IMF(187个成员国)中的投票权比例从40.5%上升为42.1%,发达国家则相应地由59.5%下降为57.9%。其中,投票权居前10位的国家中有4个发展中国家,他们的投票权合计占14.18%,中国的投票权为3.65%,居第六位,美国的投票权为16.74%,居第一位且拥有对重大决策的否决权。 (1)根据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概括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并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应如何应对材料所反映的国际形势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分析题难度:中档来源:高考真题
(1)特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发展中国家相对崛起。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影响:把世界各国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了经济合作与发展,加剧了全球经济不稳定,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 (2)积极利用了G20和IMF等国际经济治理机制,广泛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加强同发达国家的战略对话,深化合作。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为建立和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做出贡献。(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对世..”主要考查你对&&中国的外交政策,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载体及影响,和平与发展&&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中国的外交政策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载体及影响和平与发展
外交政策的含义:
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2)主要内容:①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②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A.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就是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B.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③基本立场:独立自主。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 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④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我国在构建和谐世界中的努力:中国致力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构建和谐世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①作为主权国家一定要自觉履行义务,遵守国际法。②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③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⑤要始终不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⑥推动建立和谐世界可以从周边地区做起。 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以自己的和谐发展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
误区警示:误区:我国政府一贯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注意:我国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是有原则的,是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基础的,在涉及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 的问题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绝不拿原则做交易。 误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受到世界人民的广泛赞同和支持,这可以完全避免发展上的障碍。注意:中国应当和平发展,中国可以和平发展,但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国际反华势力的存在,它们不愿意看到一个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这决定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不会平坦和一帆风顺。 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经济全球化含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1.不要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的总和。因为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而生产、贸易、资本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2.经济全球化不同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经济一体化必有共同遵守的协定,参加国受一体化规则的制约,享有一定的权利,承担一定的义务。 3.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是企业法人,而总厂的分厂则不是企业法人。  4.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有利于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资金不足问题;有利于我国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发展经济、扩大出口、增加就业和增强竞争力,密切与其他国家、地区的联系,具有重大意义。 5.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1)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全球化。 (2)原因: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表现在:现代信息技术基本由发达国家掌握;世界市场由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经济交往中的“游戏规则”由发达国家制定。(3)结果: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其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6.我国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条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市场经济法律法规;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坚持独立自主,加强防范工作,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经济全球化趋势:
和平问题含义: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发展问题含义:指世界经济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战后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局面的原因:第一,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第二,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第三,经济的一体化,使国际上各种力量互相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和平问题面临的主要问题:当今世界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贫困、毒品问题更加突出。
发展问题的主要问题表现: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地存在贫穷和饥饿现象;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和有效途径:①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有效途径: A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B改变旧的国际秩序; C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对世..”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2165013168311081614913423907422240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评定观察的特点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