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医学最新文献综述放在哪里在哪里

【论文】浅议科技查新案例教学对医学文献检索课的作用――以新疆医科大学为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00.0浏览总量总评分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5页¥2.004页¥2.002页¥1.002页¥2.003页¥2.002页¥1.00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浅议科技查新案例教学对医学文献检索课的作用――以新疆医科大学为例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同期刊文献成果文献检索在查新咨询中的作用,文献检索,文献检索报告,英文文献检索网站,文献检..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成果文献检索在查新咨询中的作用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医学院图书馆暨查新机构的SWOT 分析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5:51:3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医学院图书馆暨查新机构的SWOT 分析.DOC
官方公共微信殷国荣教授& 著作第8章
山西医科大学
医学寄生虫学研究所
INSTITUTE OF MEDICAL PARASITOLOGY
医学文献的查阅和资料积累
科技写作是一门科学,确切地说是一门创造性的科学。科技论文的写作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科学具有继承性,有人曾做过估计,一个创造性的科技项目,90%的知识可以从以往的文献中获得。所以在科学研究和科技论文的写作活动中,一个必要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学习前人所创造的知识,即占有充分的资料。当你占有大量的科技资料而得益时,你就会理解著名科学家牛顿的名言:“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为你也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充分的资料做基础,任何一个科学家都是难以成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科技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源泉。科技写作不能离开科技发展的现实。否则,科技写作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马克思说:“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资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现代科学发展的四个必要条件:AEIR,A是标准的动物(Animal),E是设备(Equipment),I是信息(Information),R是试剂(Reagent)。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和合格的化学试剂都是有价的并可购买到的,而信息则必须以艰苦的劳动去搜集、积累、分析、整理、消化、吸收。
国际标准化组织《文献情报术语国际标准》(ISO/DIS5217)对文献的定义是:“在存贮、检索、利用或传递记录信息的过程中,可作为一个单元处理的,在载体内、载体上或依附载体而存贮有信息或数据的载体。”我国《文献著录总则》(GB)对文献的定义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构成文献定义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记录――不论原始刻在甲骨上的图形、文字或是现代贮存在高密度光盘中的信息,都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记录”下来;知识――构成文献的实质内容;载体――记录和传递知识的一切介质。所以,我们可以将文献理解为记录有信息或知识的一切载体。
医学文献则是指,以文字和具有语义的图表、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医学知识的一切载体。医学文献是人们从事医学实验和医疗实践的历史记录,是从事医疗工作的人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它汇集着世世代代千百万劳动人民和医务工作者对客观事实认识的结晶,积累了无数有用的事实、数据、理论、定义、技术方法以及假设与构思,记载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医学文献能够反映当时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程度和科学技术的进展状况及发展水平,预示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医学文献资料种类繁多,为使用与研究之便,可按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 1.印刷型文献
是以纸张为存贮介质,以手写、印刷等为记录手段而产生的传统文献形式。其优点是便于阅读和交流,缺点是存贮密度低,体积庞大笨重,贮藏空间过多,不易管理和保存,难以实现自动化输入和检索。
2.微缩型文献
是以感光材料为存贮介质,以缩微照相为记录手段产生的文献形式。它包括缩微胶卷、胶片和卡片。随着激光和全息照相技术的应用,又出现了超级缩微胶片,其缩微倍率已达1/22500,一张全息胶片可存贮20万页文献。其优点是体积小,存贮密度高,节省贮藏空间,便于传递与保存;其缺点是不能直接阅读,必须借助于缩微阅读机。
3.机读型文献
是以磁性材料,如磁盘、磁带或磁鼓等为存贮介质,以打字、穿孔或光学字符识别装置为记录手段,通过计算机处理生产出来的一种文献形式。其优点是存贮密度高,存贮速度快,原有记录可更改;其缺点是需要先进的技术设备才能阅读,使用费用高。
&&& 4.声像型文献
又称视听或直感资料,是以磁性和感光材料为存贮介质,以电磁转换或光电转换技术为记录手段,直接记录声音、图像而产生的一种文献形式。包括唱片、录音带、科技电影、幻灯片等。其优点是存贮密度高,直观、真切,可直接表现那些难以用文字描述的事物,是快速传递科技信息的文献工具;其缺点是费用高。
5.光盘型文献
是以特殊金属材料为存贮介质,以激光束将数字化的信息记录(刻录或写入)于高密度光盘(Compact
Disc,CD),可存贮各种文字、图形、影像资料,是最新的一种文献形式。它的信息存贮量大,一个直径120mm,厚度1.2~3mm光盘,单面可存贮30万~50万篇文摘。并具有存取时间短,读写速度快,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此类文献的广泛使用,不仅提高了文献的质量,更重要的是使科技文献的生产、贮藏、利用进入了现代化。
医学文献的产生、传递和利用过程是科学继承与发展的过程。按文献中知识的加工层次,即文献的内容性质及结构有无变化,可将医学文献分为四类。
1.一次文献
一次文献又称原始文献。凡以作者本人的工作或科研成果创作的原始论文,不管是否引用或参考了他人著作,也不考虑用何种出版形式,均属一次文献。一般而言,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文献等,均属一次文献。这些文献所记录的知识均较具体、系统、详尽,且有新意,有创造性,常标志着某一学科的新进展。一次文献是情报的基本来源,是检索的主要对象,称之为情报源。
2.二次文献
是对一次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加工,编制而成,以检索工具的形式发表。二次文献是情报的主体,包括目录、索引、文摘等。它是进行文献检索的主要工具与手段,为查找、利用一次文献提供线索与方便,所以又可称为“报道一次文献的文献”。
3.三次文献
三次文献是在广泛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作出系统整理、概括、分析与综合而成。三次文献包括以论文形式发表的综述、评论、述评、进展等,以图书形式发行的教科书、指南、手册、百科全书、年鉴、辞典等。
4.零次文献
是指在形成一次文献之前的信息、知识,即尚未形成文字记载的知识或未公开发表的文字材料,或非出版型文献。如书信、手稿、笔记、记录等。也有人认为是科技人员口头交谈及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非文献知识,如操作技能、诊疗经验等。也可以说,零次文献是以文献所有者本身为载体的未公布于世的科技知识。
总括可分为图书、期刊和内部资料三大类。图书包括教科书、百科全书、专著、论文集、汇编、指南、丛书、年鉴、手册等等。期刊包括杂志、学报、通报、公报、快报、评论、文摘、索引杂志等等。内部资料是指那些不公开出版发行的资料,如科研总结、内部刊物、会议交流资料、专利的说明书、产品的说明书等。
为了帮助读者有选择地根据自己的需要查阅文献,现按一般查阅文献所遵循的顺序,介绍主要文献的使用方法及特点。
&&& (1)教科书、参考书&
教科书是专门为大学生和教师而编写的专业书籍,它具有以下特点:严格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其反映的内容是最基本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也包括最新的科研成果,一般都是经过反复验证,比较可信的资料。有的教科书还就某一问题的历史和近况作了介绍。一般来说,教科书所载的资料是属于第二或第三手资料,因为它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归纳而成,缺乏具体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等第一手资料。
查阅教科书对掌握科研动态和情报线索都是十分有益的。带着问题查阅教科书可以迅速而准确地得到有关问题的基本情况,选题的价值、意义和依据。当你带着问题查阅教科书时,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如果教科书已经讲清了你要查阅的问题,已有前人的工作和结论,这个选题就没有价值。如果教科书上虽然已经记述了这个问题,但仍有许多疑点和争论还没有解决,这将有助于判断选题如何入手。如果教科书上根本没有记载,说明你所要研究的问题可能是科学上的空白,或者仅仅才开始研究,资料还未来得及编入教材中。所以,从事一项科学工作之始,阅读有关教科书是十分必要的。
专著都是出自专家之笔,都是作者在大量研究工作基础上并消化吸收了其他学者的材料后撰写的,突出了自己的学术见解,因此它不仅是第二手资料,也有既往文献没有报道的第一手资料。专著(专论)是就某一问题作系统深入的,包括有关问题的详细发展历史和现状,既往和现在学者们特别是作者个人的具体工作和见解,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或调查的资料等,还收集不同学者,不同学派的观点和争论,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还附有大量的参考文献和书目,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料来源。在从事一项科研题目时,得到一本好的专著,真如雪中送炭,受益匪浅。
会议文集也称会议录,是某学术团体召开的学术会议的论文汇编,有的是全文,有的则为摘要。学术会议专题性很强,常常是收集某一个专题主要的文章并附有会议发言内容,可以使读者更快了解这一专题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进展丛书是专门汇集某一学科在最近时期内的研究进展论文,是综述性的,多为第二手资料。其特点是:书中所论述的内容不全是作者的原始工作,大多是作者通过累积资料而写成的。它可以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进入较深的近代知识领域,接触最新的科学成就,从而赶上时代。这类丛书对选定科研题目,开动脑筋扩大眼界都是很有帮助的。
论文集是某单位或某位专家已发表的或未发表的论文的汇集,全部收编的为全集,部分收编的为选集。年报为某一科研单位年度学术论文汇编。目前,我国出版的论文集数量很少,尤其是个人论文集更少。
1964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期刊定义为:“凡用同一标题连续不断(无限期)地定期或不定期地出版下去,每年至少出一期(一次)以上,每期均有期次编号,或注明日期的出版物”。我国的国家标准GB-《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中将期刊定义为:“印刷或非印刷形式的出版物,具有统一的题名,定期或不定期以连续分册形式出版,有卷期或年月标志,并且计划无限期地连续出版”。
在我国,对期刊有不同的叫法,主要有“期刊”、“杂志”和“连续出版物”之分,英文也有“Journal”、“Periodical”、“Serial”和“Magazine”几种等效词。“Journal”是指供人们经常参考的学术性期刊,“Periodical”是指首次登载新信息的期刊,“Serial”指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而“Magazine”是指一般性阅读,特别是娱乐性的期刊。
科技期刊是期刊中的一种,大多刊载各种短篇的科学论文,主要有:论著――论文的内容是作者本人的工作;综述――是综合前人的工作,不加自己的见解;评述――在综合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见解;译文――是翻译外文资料;编译――是将翻译的多篇同类文章重新编排综合而成;学术活动的消息,会议纪要,工作报道,书评,文摘等。期刊都有目录,便于阅读查找,可在很短时间内了解当前本学科研究工作的动态和水平。
总之,期刊的论文大都是作者直接研究的成果,是许多教科书、参考书、综述文章、专题著作和索引杂志的材料来源,称之为第一手资料。
科技期刊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有:杂志、学报、公报、通报、报告、评论、文摘、索引等,其主要特点如下:
&&& (Journal)& 杂志多为普及与提高性的,适合一般专业读者阅读。
学报是专门学会、高等院校或高级研究单位主办的较高水平的学术刊物。其刊载的论文专业性较强,多为较高水平的研究性论文,适合科研专业人员阅读。目前,国内许多高等院校也出版学报,其涉及专业较多,水平不一,适于专业相同和相近的读者阅读。
(Bulletin)&
通报为综合性的学术刊物,刊载简短的、最新的研究成果,有关学科的综合报道等。其出版周期短,可及时获得信息。如我国出版的《科学通报》,刊登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论著,并有中英文两种版本。
&&& (Review Journal)&
综述杂志中刊载由专家阅读大量近代文献后撰写的专题论文,包括综述和评述。它有以下特点:对此专题的历史概况、前人工作争论所在、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等都进行了严格系统的介绍和评论,每篇论文之后附有许多参考文献。当你在开始研究某项专题之前,能够阅读有关综述文章,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使你能够尽快了解有关课题的现状,而且还可获得很大一部分与课题直接相关的文献资料。
但是,综述文章与研究性论文相比,其叙述的问题不具体深入,往往省略了具体方法和实验程序,且缩减了读者实验研究所需要的有直接指导意义的内容,加之综述作者的认识水平和掌握的文献有限,不一定反映诸多原作的精神。所以,查阅综述文献后,还得根据需要按综述所提供的文献目录,查找原始论文。
&&& (Abstract)&
文摘杂志是将各种期刊论文编写成文摘经编辑而成的杂志。查阅文摘杂志至少有以下好处:使读者花费较少的时间了解当前研究动态,掌握有关文献的主要内容,有助于读者精选最需要的论文,以便进一步查阅原始文献;可弥补一些读者不懂外文和图书资料不足的困难;当文献原文已无从查找时,文摘的价值就显得更为重要。
&&& (Index)&
索引杂志是专门为查阅文献资料而出版的杂志。其刊载的内容为已发表的论文或专著的著录,包括:作者姓名,题目或篇名,期刊名或书名,卷期次或版次,起止页数,出版社,出版地点,出版年月等。有的索引杂志除在每期前面有学科目录外,在后面还附有作者索引和主题词索引,查找十分方便。查阅索引杂志可使读者在短时间内获得较系统的文献资料,较快地了解有关问题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尤为有利的是,当手中没有参考文献时,可通过索引杂志找到所需文献的题录。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是记载发明创造的书面文献,它包括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专利分类表、专利文摘等。专利说明书是专利文献的主体,内容包括发明的详细说明,专利权范围和插图。具有技术内容新颖、可靠、实用、具体、数量庞大的特点。不足之处是很少说明技术原理,不提供准确的技术条件和参数,在技术上存在一定保密性。通过查阅专利文献,可了解某些技术领域内新发明和新设计的发展动向,从而获得启迪,避免研究的重复和浪费。
4.学位论文
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生为为取得学位进行公开答辩而撰写的科技研究论文,包括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学位论文的水平和质量差别比较大,但论题比较专一,阐述系统、具体,有一定的深度和创造性,尤其是硕士和博士论文可基本代表本学科的研究进展,因为它们的选题大多来自导师的课题。硕士以上的学位论文由国家图书馆、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和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负责收藏。
5.标准文献
是由权威技术机构批准发布的标准化技术规定,以文件形式出现,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按其使用范围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区域标准和专业标准。标准文献是新产品研制、生产、使用与提高技术水平的重要情报源。
6.病案资料
是指病历档案,是医务人员记录患者健康状况、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诊疗过程的文件,也是医学教育和科研工作的重要资料。其特点是直观、完整、连续地记录了病人的病情变化和诊疗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利用价值。病案资料有一定的保密要求,一般不出版。
7.内部资料
内部资料是指那些不公开出版发行的资料,如科研总结、成果鉴定书、内部刊物、会议交流材料等。可使读者获得最新研究动态,因为它们要比正式发表的论文较早获得。而一篇期刊论文,从着手研究到写成论文正式发表一般需要2~3年时间,一些重要研究成果的发表周期则更长,有的甚至要4~5年才能与读者见面。内部资料对确定科研方向,试验设计及论文撰写等方面都是重要的,但我国多数期刊规定,内部资料不能作为论文的正式参考文献。
科技文献资料是科技知识赖以保存、记录、交流和传播的一切著作的总称。医学文献汇集着既往医学家在探索和研究疾病规律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总结,是先辈们的智慧结晶和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及科学遗产。文献里记录着无数科学家的发现、意见、理论、启示以及工作方法,也包括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因此,它是科学研究和科学论文写作必不可少的资料来源。
&&& .积累资料是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的必经之路
从事科学研究,撰写科技论文,就需查阅文献和积累资料,这是科研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科学研究贵在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和创造,要在继承和探索的基础上创新。科研的这种发展性和创造性,没有前人的文献是不可能实现的。
首先,选定科研课题或论文题目要查阅文献,以寻求选题的依据和价值,才能避免重复,才能完善科学的假说,选择恰当的手段并判断可能达到的预期结果。一些初涉科研者或基层工作者,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申报什么样的科研课题?写哪些内容的文章呢?他们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们尚未积累足够的资料,不了解前人在这方面作了哪些工作,尚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对于长期在基层从事实际工作的人来说,虽然他们已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由于不掌握文献资料,加之缺乏写作能力的锻炼,不知道他们的经验是否有价值,写出来是否可以发表。所以,未能发表论文似乎使他们的工作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是他们常常叹息的原因。
其次,在进行实验设计时,查阅文献可有助于确定实验对象,样本大小,动物品系特点,施加因素的剂量和给予方式以及指标的制定,误差的控制等。只有占有充分的文献资料,才能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撰写论文也要引用文献资料来分析讨论实验结果,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来加深理论认识,提高论文质量。一些同志在撰写论文时,常常对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果无法上升到理论来解释,或因此而撂笔,或是勉强拼凑成文也难以发表。
总之,从科研工作的准备到最后提出论文,每个环节都要借助于文献资料。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温故知新的过程,是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的必经之路。
.文献资料是论点形成的基础
一篇学术论文必须有正确的、鲜明的论点。论点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是从对资料进行反复、深入、细致地研究中得来的。从实践上和理论上分析已有资料的价值,区分优劣,判定正误,找出缺欠,方可选出自己思想得以发展之处,进而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研究已有资料的目的是在综合别人的见解的基础上,最终提出自己的见解。没有足量而质地优良的资料,研究就无从着手,论点也无法形成。
一些同志在写论文时,苦于自己提不出新的见解,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资料准备工作做的不好,或对待资料的态度不正确。有的占有不足,匆忙支出,有的弃之一旁,主观臆想;这样所形成的论点当然免不了偏颇、片面、平庸,甚至是武断。事实上,科学无止境,任何一个学科都有许多仍待解决的问题,任何研究成果都不可能已经达到了科学上尽善尽美的顶点。也即科学上的盲点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任务就是发现并搞清这些盲点,这些盲点的不断解决就是科学发展的历史。解决这些盲点的金钥匙就蕴藏在以大量事实为依据的文献资料中,蕴藏在科学的实验研究中。只要我们有了资料的充分准备,有敢于进取的开拓精神,肯下一番锐意求新的研究工夫,金钥匙是不难找到的。
资料是论文的血肉,这是一种很形象的比喻,当我们读了一篇好的论文时,常情不自禁地说,这篇论文有血有肉,谓之好也。这是因为,资料不仅是论文形成的基础,同时也是雄辩力量产生的源泉。论文中的论点只有引入大量的具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获得有力的论据,与作者的思想融贯合一,形成一种力量,这就是论文的血和肉。否则,作者只能无端地(无资料)空发议论,就失去了说服力,尽管使用了许多华丽的词藻,也不能令人信服。
资料的搜集和积累是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的必备条件和基本功之一。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二种。直接资料是作者在进行科学实验中观察的结果,间接资料则为文献记载的资料。
.实验资料的搜集和积累
科学实验是积极干预被研究的过程,以暴露现象中的特性,即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研究与观察事物的内部联系。
实验观察必须抱客观态度,保持冷静的头脑,不仅要观察每一个细节变化的显著特点,而且要注意隐藏在背后的微妙变化,这些易被忽略的细节问题或反常现象,有时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巴甫洛夫在他的实验室的墙壁上写着:“仔细观察,再仔细观察!”同时,他又指出,问题不在于实验的数量,而在于观察的质量。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贝弗里奇说:“在研究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比拥有大量学术知识更为重要,这种说法并不过分”。
在科学实验中,不正确的观察方法往往会带来错误的结论。那么,错误的观察是怎样造成的呢?一是无意过失,二是先入为主。即使是最熟练的科学家,也往往会在观察中产生谬误。这是为什么呢?其一是观察中有错觉或是观察的角度和使用的仪器有误差;其二就是先入为主。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过于相信自己的理论或设想的人不仅不适于作出新的发现,而且会作很坏的观察。”亦即在进行观察搜集实验资料时,决不能带着框框,单凭主观想象取舍资料,要以事实为依据。
从实验包括实践工作中所观察到的资料,是撰写论文的基础,如何记录累积这些资料是至关重要的。从事医学实践的工作者,平时就应注意搜集、记录和积累资料。把它们写成笔记或工作日记,其中包括简单的工作记录或文摘。若把自己的感想、见解随时记录下来,就成为论文的半成品。从事临床实践者,则可将典型病例,某些流行病调查,病例(案)讨论等及时整理在案。这些素材一旦需要,就可以在更高的理论观点和思想指导下,加以系统化、理论化,成为有重要价值的论文。
在专门设计的实验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并随时把客观现象、观测数据、形态结构、机体反应等用设计好的记录表格或专用记录本记录下来,不要等实验结束或做完必要的工作后才做记录。当然,实验观测不仅是借助人的感官进行,也包括用各种现代仪器的精密观测。观察记录要客观准确、简明扼要、抓住重点,不要凭主观臆断、歪曲事实。对某些意料之外或不是特地寻找的现象视而不见,只记录符合自己想法的资料,把观察结果硬拉来为某种目的服务,这种做法是十分有害的。
凡是观测数据或重复性实验,可用列表作图等方式,用数字或符号(公认的符号)记录在图表的一定位置上。这种方法简便快捷,有督促和提醒的作用。最好用钢笔做记录,用铅笔记录易被擦掉而造成差错。出现记录差错时,不要将原记录全部涂掉,而应将其轻轻划去,在旁边改正,以便核查。简单的实验是这样,重大科研项目更应如此。这是搜集资料、积聚素材的根本途径。
&&& .查阅文献资料的基本原则
科技论文数量猛增,给读者对文章的选择带来极大的困难,据德国学者哈根拜因豪尔统计,一个科学家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只能阅览有关自己本专业的世界上全部出版物的5%。换句话说,如果用比较现实的10%的时间阅览,可以阅读出版物的5‰。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积累文献资料的效率,一般应遵循先内后外、先近后远、先图书后期刊、先综述后单篇、先专题后广泛的原则进行。
&&& 先内后外&
先查阅国内有关资料后查阅国外的。国内资料一是易懂,查阅速度快,除平时已掌握的资料外,只要进一步系统化即可,而且也应当先搞清国内的情况。二是国内文献本身也引证了大量国外资料,为进一步查阅国外文献扩大来源。更主要的是,在查阅国内文献过程中,可以对所研究课题的专业理论和实验方法等有所了解,从而缩短与国外资料在业务上的差距。
&&& 先近后远&
即先从最新近的资料开始,追溯以往的文献,可以迅速了解当代本专业的水平和最先进的理论观点及方法手段。特别是近期文献资料常附有既往文献著录,可供选择和扩大文献线索。
&&& 先综述后单篇&
先查阅有关的综述文章,可以迅速了解有关课题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展望。加之,综述文章之后多列有许多文献著录,是扩大文献资料来源的极好途径。将有关综述查阅完毕之后,对所研究的问题就有较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可根据需要,有目的地查阅有关单篇论文。
&&& 先图书后期刊&
先查阅有关教科书、专著、会议文集、进展丛书、论文集及年报等图书,可以较快了解有关课题的研究深度,对选题的意义得到客观的评价。因为图书为二次或三次文献,论述问题比较集中,对进一步查阅期刊有指导意义。
先专题后广泛&
文献资料不一定只在自己所熟悉的专业期刊内查到,有的可刊于其他专业和综合性杂志内。因此,除专业期刊外,其他相关学科或边缘学科资料也要查阅。先专题后广泛就是要先查本专业资料,后查相关学科资料。因为本专业资料较熟悉,查阅较快,掌握准确,能迅速收集到所需资料,在专业刊物上也很可能引证相关杂志上的文献,为进一步广泛查阅提供线索。查阅和分析本专业的资料之后,可更清晰而明确还需要哪些方面的边缘资料及其他学科领域的资料。
&&& 3.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
文献检索是整个科研工作的一部分,是科研工作的前期劳动,文献检索已成为一门学科,各国出版大量检索工具书、期刊,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检索系统。文献的检索系统可分为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常用检索方法大体可归纳为常用法、追溯法和分段法。
&&& (1)常用法&
亦称普查法,是利用现有各种检索工具进行文献检索的方法。其过程是:分析课题的要求与范围→确立文献检索的范围→选定检索工具→确定检索途径→实际检索→获取原文。此法检索文献全面系统,不易遗漏,用起来放心,但因手工检索费时费力,常要占去科研的1/3时间,最好使用计算机检索。常用法根据检索要求可分为顺查法、倒查法及抽查法三种。所谓顺查法,就是一种从远到近,从旧到新的查找法。这种方法容易保证查全率,但费时费力。所谓倒查法,就是从近到远,从新到旧的查找法。此法省时省力,但不易保证查全率。抽查法是针对学科或课题特点,根据本课题文献发表集中的时期,抽出一段时间进行检索的方法。该法能以较少的时间获得相对较多的文献,检索效率高,但必须以熟悉本学科发展特点为前提,否则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 (2)追溯法&
亦称回溯法,是一种以文献末尾所附参考文献(文献著录)为线索,逐一追踪查找的方法。其优点是在缺乏检索工具的情况下,也能借助原始文献追踪查到一定数量的所需文献。其缺点是检索效率不高,容易出现漏检与误检。因为文献著录中仅为作者的主要参考文献,加之原文写作角度不会与我们选题的角度相同,就不可能全部达到自己的目的。
用追溯法查阅文献,对于撰写篇幅不长、题目和内容范围较小的论文较为得力。但对科研选题或撰写篇幅长、容量大的论文,则有明显的欠缺。所以在查阅资料时不宜只用这一种方法。追溯法的检索工具为引文索引(Citation
Index),由专门机构进行编制,免去了个人逐篇追踪检索之苦。美国费城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就是这种索引的典型代表。
&&& (3)分段法&
亦称循环法,这种方法实际是前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在查找文献时,既要利用文献末尾所附参考文献来追溯,又要利用检索工具,分段分期进行查找,直至查到所需文献为止。这种方法仅使用于某些文献量较少的课题检索。这是一种稳妥可靠的方法,它会使所搜集的资料有深度也有广度,获得较多的全面性的资料,便于课题深入研究。
&&& 1.国内出版的检索工具书
&&& (1)《全国报刊索引》&
是综合性题录式的索引刊物,分为自然科学技术版和哲学社会科学版两个分册,月刊,由上海图书馆编辑出版。它汇编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出版的报纸和期刊所登载的文章目录。具有收录范围广、报道量大和时差短等特点。它除了收录医学报刊外,还收录了与医学相关的边缘学科报刊,其收录量和涉及的学科范围均多于其它中文医学检索工具。
该刊的编排结构为:编辑说明,分类目录,正文部分和本刊引用期刊一览表。其著录内容包括:题录顺序号、文献题名、著者姓名(只著录第一作者,其余作者用“…”表示)、刊名、出版年、卷、期和起止页码。
(2)《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是大型题录式科技检索刊物《中文科技资料目录》的分册,月刊,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辑出版。主要收集国内医学和与医学有关的期刊、汇编、学术会议资料等,年报道量约4万条。是查找国内医学文献的主要检索工具,时差约一年。
该目录采用以学科分类为主、主题索引为辅的编排方法,由编辑说明、分类目次、正文部分、本期学科分类类名索引、主题索引和附表组成。其题录著录格式包括题录顺序号、文献题名、著者、著者所在单位、期刊名称、期刊编辑或主办单位、出版年(期)和起止页码。
(3)《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是国外科技资料的大型题录式检索刊物,医药卫生为其分册之一。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辑出版。本刊收编英、法、德、俄、日文种的546种期刊,其中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物10种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核心刊物200种,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未收编的刊物60余种和中国科学技术情报所入藏的医学特种文献。每期收编译成中文的资料题录约4000条。可供查阅国外期刊、专题论文、会议录、研究报告、技术报告等资料。
本刊的文献著录格式包括年编顺序号、资料的中文译题、作者姓名、期刊或其他资料名称、年、卷(期)、起止页、文种和摘要文别、译题单位及索取号。
(4)《中国医学文摘》&
是由国内有关医疗单位分别编辑出版的医学文献检索体系,共15个分册。它用文摘、简介、题录的形式全面报道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卫生期刊、医药院校学报、科研单位编辑出版的定期刊物。以论著、病例报告、科研成果、先进技术等文献作为摘录重点。著录格式包括文摘顺序号、文献题名、著者、期刊名称、期刊年、卷(期)、起止页码、文摘、附表和参考文献数量、文摘员。
(5)《中国药学文摘》&
为月刊,由中药资料电脑检索中心、国家医药管理局医药技术情报所和中国医学科技情报研究所编辑。本刊收载我国公开发行的药学杂志、医药杂志、医学杂志、医药院校学报、化工、植物、微生物杂志近240种。以文摘为主,也以提要、简介和题录等形式报道。著录格式包括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药学分类号、文摘号、文献题目、作者、作者所在单位、期刊名称、年卷期及起止页码、文摘、专利文摘与专利号、文摘员。
(6)《国外医学》(综述文摘)&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组织全国33所医学院校、科研单位、医学情报机构编辑的大型医学情报系列刊物,综合报道国外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按专业划分为40多个分册。每期均刊有综述论文、译文和文摘。综述论文多为国内专家撰写,文后附有大量参考文献;也有的是全文翻译国外较好的综述论文,文末附有原文出处。不仅在专业方面提供国外动态综述性的情况,而且提供国内外如何写好综述的范例。文摘部分可提供重要的国外医学研究信息。
(7)《中国学位论文通报》&
双月刊,1985年创刊。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编辑,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汇集国内各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求各学位授予单位在学位论文通过后半年内将论文寄送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每条著录项目和格式为:学科分类号、该刊的顺序号、学位论文题目、论文性质(硕士或博士)与文种(中文不加说明)、论文著者、学位授予单位、论文总页数、论文完成时间、论文索取号(按此号到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国内文献馆复制论文原件)。
2.国外出版的检索工具书
(1)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IM)& 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型生物医学文献题录型检索刊物,1879年创刊,由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the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NLM)编辑出版。IM具有以下特点:收录范围广,收录全世界43种语言的生物医学相关期刊3000余种,年收录量约30万篇,英文文献占70%以上。时差短,平均时差3个月。1964年起,NLM建立了医学文献分析和检索系统MEDLARS(Medical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Retrieval
System),采用计算机技术加工文献,从而加快了出版报道速度。内容全面,但对临床稍有侧重。
IM为月刊,每年出版12期为一卷。每期分两部分:PartⅠ――Subject Section主题部分;PartⅡ――Author
Section著者索引,Bibliography of Medical
Reviews医学综述题录。当一年月刊出齐后,NLM另外单独出版该年的累积本,称为累积医学索引(Cumulated Index
Medicus,CIM),CIM结构编排与月刊IM完全相同,回溯检索时应尽量利用已出版的CIM,以节约检索时间,提高检索效率,它完全可以代替当年的月刊本。指导IM主题检索的《医学主题词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每年随IM的第一期和CIM出版。随第一期出版的还有《收录期刊一览表》(List of Journals
Indexed in Index Medicus)。
(2)荷兰《医学文摘》(Excerpta
Medica,EM)& 是一种文摘型医学英文检索工具,1947年创刊,由总部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医学文摘基金会(The Excerpta
Medica Foundation)编辑出版,故称荷兰《医学文摘》。1972年改由爱尔泽科学出版社(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V.)编辑出版。EM涉及面广,文摘量大,收录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813种医学刊物。内容包括临床、药物、基础生物医学研究、卫生等。EM按医学专门研究领域划为各分册出版,创刊时仅8个分册,至今已有42个分册。各分册每年出版1~4卷,每卷可有10、8、7、6期不等。为了更好地方便读者使用EM,1984年出版了《医学文摘分类与索引系统指南》(A
Guide to the Excerpta Medica Classification and Indexing
System),其中刊载各分册的全部分类目次表以及“概念字顺表”,包括约5000个生物医学词汇,每个词汇后列出相应的分册号,可帮助检索者了解某个主题应选哪种检索途径、哪一分册最适宜。EM已建立了EMBASE数据库,且已进入DIALOG,DATASTAR,DIMDI,LEXIS/NEXIS,Ovid
Online和STN等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在DIALOG系统中EM为72、172、173三个文档,可检索自1974年以来的该文摘所载内容。1996年出版了光盘19种。目前EM也进入了Internet网,从剑桥文摘所(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的Internet数据库资源中已能获取EM的15个分册的文献(网址:)。
(3)美国《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BA)& 创刊于1926年,由《细菌学文摘》和《植物学文摘》合并而成,现由美国生物科学信息服务社(Bioscience
Information Service,BIOSIS)编辑出版。BA是生命科学的重要文摘型检索工具,收录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种期刊,尤其是欧美各国有关生物学、医学、农业方面的文献。在医学方面,报道的重点为神经系统、肿瘤及肿瘤因子、分子生物学、药理学、心血管系统、遗传、公共卫生、生态学、免疫学、微生物、毒理等方面,尤其在生物实验研究方面有独到价值。BA目前为半月刊,半年为一卷(12期),每年出24期(2卷),从1998年第105卷起有很大幅度的变化,每期分为文摘与索引两部分。
(4)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CA)& 创刊于1907年,由美国化学会的化学文摘社(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CAS)编辑出版。创刊初期为半月刊,一年一卷;1962年改为双周刊,半年一卷(13期),一年两卷;1967年66卷起改为周刊,每年两卷共52期,并沿用至今。CA每周出版一期,每年52期,分为两卷,每卷26期,称为期索引,是CA的核心。每卷出齐后随即出版一套卷索引。每隔10年或5年出版一次累积索引。目前已出版了13次累积索引。CA的载体形式除了印刷型外,尚有缩微胶片、机读磁带、光盘及联机版式。现在通过Internet可在许多网站查询CAS提供的数据库。
为了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CA,CAS还出版有索引指南(Index
Guide,IG)、资料来源索引(CAS Source
Index)和化学物质登记号手册等指导性索引。CA自誉为打开世界化学化工文献世界的钥匙,它摘录了世界上98%的化学化工文献。其特点有:收录文献范围广、类型多、数量大;报道速度快、出版时差短;索引系统十分完善;累积回溯工作好。CA收录的文献范围几乎涉及所有的自然科学,但生命科学是其报道重点,在报道的所有文献中超过1/3的文献为生物医学文献。CA所收录的1000种核心期刊中,有关生理、生化、微生物、环境医学、药理、临床医学等学科的期刊占1/3,包含了最重要的医学核心期刊,因此CA已成为查找医学文献最重要的补充检索工具(网址:http://www.cas.org)。
3.世界六大检索体系简介
&&& (1)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
1961年创刊,由美国科学情报所编辑出版,为一种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工具,也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检索体系。由于编制方法独特,通过揭示引证与被引证的关系,可以沟通当年、几年、几十年甚至上一世纪与当前作者和学科之间的关系,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与利用。它收录了世界上约43个国家和地区3000多种重要科技期刊,年收集论文数量为60万条以上。目前,为了制定科学指标,调查分析国力,一些国家如美国、苏联、联邦德国、英国、匈牙利等都利用此种工具进行论文统计与分析。
&&& (2)美国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EI)&
1884年创刊,由美国工程索引公司编辑出版,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介绍工程科技文献的文摘刊物。它收录了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用15种文字出版的约3千种工程科技刊物,报道内容有动力、电工、电子、电讯、自动控制、矿冶、机械制造、仪器、仪表、化工、轻工、水利、交通等,年报道量在10万条以上。
&&& (3)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CA)&
CA创刊于1907年,由美国化学学会化学文摘社编辑出版,CA收录了160个国家和地区用50多种文字出版的化学、化工等方面的文献,引用刊物已超过16
000种,其内容也大大超出了化学化工,还包括生物、医学、药学、冶金、轻工、建材、能源、矿物、地质、电子学、环保等方面。1969年,CA兼并了已有140年历史的《德国化学文摘》(Chemisches
Zentralbatt),成为世界上极有竞争力的化学化工检索刊物。目前,CA的工作由美国化学学会化学文摘社、英国化学协会和联邦德国化学情报文献社合作进行。
&&& (4)苏联文摘杂志(РеφеративиьΙй&
Журнал,
1953年创刊,由全苏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是一种大型综合性检索工具,收录了世界上130个国家和地区用66种文字出版的2万多种刊物。年报道量在120万条左右,是目前世界上引用出版物数量最多、报道量最大、包括学科内容最全的一套大型文摘。1987年已出版175个分册和63年单独分册。
&&& (5)科学技术文献速报&
1958年创刊,由日本科学技术情报中心编辑出版。是目前世界上查找科技文献的综合性检索工具之一,共分12个分册出版,收录世界上54个国家用20多种文字出版的9700种刊物(日本约占3900种)。1969年起已采用计算机编排。
&&& (6)英国科学文摘(Science
Abstracts,SA)&
1898年创刊,由英国电气工程师学会下设的物理和工程情报服务处编辑出版。现收录期刊约2800种,报道世界各国有关物理、电与电子学、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方面的文献,分三个分册(物理、电与电子学、计算机与控制)出版。
&&& (摘自《世界六大检索体系收录我国期刊的情况分析》)
计算机文献检索经历了脱机检索阶段(年)和联机检索阶段(年)后,1973年进入了国际联机检索的发展与普及阶段,1985年又出现了光盘检索系统和Internet检索。
计算机文献检索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库构成。计算机文献检索改变了小规模手工检索专业机构,进一步发展成专业化、网络化、社会化、国际化的情报检索系统。利用计算机进行文献检索实现了查找文献快、新、准、广。
&&& 1.期刊文献数据库
&&& (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
CBMdisc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开发研制的综合性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有1981年以来900多种中国生物医学期刊以及汇编、会议论文的文献题录总计约160万篇,年增加量18万篇左右。该库涵盖了《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中国生物医学期刊目次数据库(CMCC)中收录的所有文献题录,并将陆续增收引文数据,全部题录均进行主题和分类标引。
CBMdisc检索系统(CBMLARS for
CD)与目前流行的MEDLINE光盘及相应Internet检索(http://www.)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具有多种词表辅助检索功能,建有主题词表、中英文主题词轮排表、分类表、期刊表、检索词表等多种词表。检索软件从1999年起基于Windows和Web的检索系统。各版本的检索系统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及详细的帮助或指南系统,操作十分简便。
(2)中国学术期刊光盘(CAJ-CD)&
是我国第一个以电子期刊方式按月连续出版的大型集成化学术期刊现刊原版全文数据库,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出版。收录3500多种期刊,分理工(A、B、C)、农业、文史哲、政治经济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和医药卫生等9个专辑,其中医药卫生专辑收录期刊400多种。CAJ-CD可进行全文、分类、蕴含、关联检索,检索途径包括篇名、作者、机构、摘要、引文、关键词、基金和整刊检索等,且检索入口多、速度快。检索结果与印刷型期刊版面完全一致(ki.net/)。
(3)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目次数据库(CMCC)&
由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图书馆研制,1994年正式发行。文献内容涉及基础医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医学生物学、医学管理及医学情报学等多个学科。收录了900余种生物医学期刊,年文献增长达15万篇,目前主要提供微机版,包括光盘和软盘。
(4)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TCMARS)&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研制,是国内外存储量最大、内容最全面的中医药文献数据库。TCMARS收录了1949年以来的国内公开出版的800多种生物医学期刊中有关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各民族医药、针灸、气功、按摩、养生等方面的文献,约42万条,其中40%附有文摘。TCMARS采用主题标引和分类标引,与MEDLARS有很好的兼容性。目前提供光盘检索和Internet检索,可通过国际互联网络(http://www.)或远程拨号登录进行检索。
(5)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data)&
由西南信息中心建立,VIPdata收录了1989年以来出版的7000种期刊(包括部分港台期刊文献),2000年后出版的12000余种期刊(包括内部刊物)。学科范围覆盖理、工、农、医及社会科学各专业。至1999年底,累积文献量400万篇,其中医学文献达120万篇。与CBMdisc相比,VIPdata的标引规范化程度不高,特别是主题词使用不够规范。从2000年起,VIPdata同时也提供全文数据库,与文摘数据库配合使用,并在互联网上建立了Web查询站点()。
(6)中国药学文献数据库&
由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信息所研制。收集了300余种国内公开发行的药学、医药、化工、植物、微生物、医药院校学报的期刊中的有关中西药学理论、药物的研制、生产技术、药剂、药理、临床试验、药物评价、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制药设备、新药介绍、综述等文献。目前在世纪药网中可查到该数据库的内容()。
(7)MEDLARS系统(Medical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Retrieval System,医学文献分析检索系统)&
由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研制,是当今世界上最有权威性的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现已有40余个数据库,收录了自1965年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生物医学文献1300多万篇,含有书目、题录、文摘及声像资料,涉及医学、药学、卫生学、毒理学、化学数据、癌症治疗方案等信息。可通过国际互联网络检索(http://igm.nlm.nih.gov)。MEDLINE数据库(光盘版)是MEDLARS系统最大的文献型数据库,共收录临床医学、护理学、牙科学、兽医学和基础医学的期刊近4000种。该数据库以每年35万条记录递增,其中70%的文献用英文发表。内容除涉及生物医学的各学科领域外,还涉及其它相关领域。
(8)CAS(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化学文摘信息服务)&
由美国化学文摘社研制,是世界上最权威的化学信息数据库,包括150万篇摘自8000多种期刊、专利、书籍的化学文摘和有关的190万个化学物质记录。可通过光盘或国际互联网络检索(http://www.cas.org)。
(9)EMBASE& 是由Elsevire
Science B.V.出版的荷兰医学文摘的光盘版,提供世界范围内的生物医学和药学文献。Silver Platter 公司生产的EMBASE光盘的使用与MEDLINE光盘数据库的使用方法相似。
(10)TOXLINE
Plus(药理毒理学数据库)& 收录的文献主要来源于CA、BA和IPA(国际药学文摘)等,内容涉及药理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环境及药物和化学品的毒理作用,每季度更新一次。
(11)Life
Science数据库(生命科学数据库)&
该数据库的信息源来自世界70多个国家约5500种杂志、书籍、专著、论文、会议录、专利等,其中杂志文献占93%,年记录约10万篇。内容涉及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生态学、微生物学、农业科学及与生命科学有关的其他学科,每季度更新一次。
(12)IPA(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Abstracts,国际药学文摘数据库)&
由美国药剂师协会出版。内容包括临床用药、药物技术、药学实践、药学教育和药理及药品的立法,收录了世界范围内公开发表的750多种药学杂志以及一些主要会议录,同时也有药学专业的博士、硕士论文。
(13)Biotechnology
Abstracts数据库(生物技术文摘数据库)& 是由Derwent出版公司推出的一种以收录生物技术及专利文献为主的数据库。内容包括生物技术的有关方面,从遗传技术到生物化学工程,发酵及程序,所有微生物、酶和细胞培养的工业用途以及植物的显微繁殖等。文献源于1200种出版物,包括杂志、会议录和专利文献等,专利文献占25%,均有文摘。光盘包含最近12年的内容,每季度更新一次。
2.报刊文献数据库
(1)中医药报刊资料数据库&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研制。收录了1988年以来国内100余种报刊中有关中医药的动态信息,每年记录约3000条,每日更新。该数据库有光盘版,并可通过国际互联网络(http://www.)或远程拨号登录进行检索。
(2)维普报讯数据库(全文版)&
是在原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扩充,以报纸为主要信息源,辅以数百种信息类刊物,定期制作出版的大型电子全文剪报,集系统性、新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于一体,使报纸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收录年出版报纸400种、2000年后出版报纸1000余种,同时收录信息类期刊500~600种。1999年底已累积数据量60余万条,2000年后每年数据量30~40万条。
3.专利文献数据库
(1)中国专利数据库(CNPAP)&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研制,目前提供光盘版和国际互联网()检索。收录了自1985年我国实施专利以来批准的47万余项专利,其中含有大量的中医、中药、保健等方面的专利文献,每条专利附有文摘和权力保护等内容,可通过全文或字段控制进行检索。
(2)USPTO Web Patent
Databases系统&
该系统是由美国专利与商标办公室研制,含有3个数据库,即美国专利文献全文数据库、美国专利文献数据库和艾滋病专利数据库。收录了1976年以来的相关专利,其中艾滋病专利数据库包括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相关专利。可通过国际互联网络检索(http://www.uspto.gov)。
4.成果数据库
(1)中医药成果数据库&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研制。收录了1949年以来获得部级以上医药卫生科技奖的成果4000余项,可通过光盘或远程拨号登录进行检索。
(2)万方成果数据库(CSTAD)&
由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库中心提供数据,收录了1964年以来各省市部委鉴定后上报国家科委的科技成果及星火科技成果。内容包括化工、生物、医药、机械、电子、农林、能源、轻纺、建筑、交通、矿冶等专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等技术成果。它是国家科委指定的一个新技术、新成果查新数据库,记录量约23万条,年更新量2~3万条。可通过国际互联网络检索(
地址:太原市新建南路86号 邮编:030001
电话:,62171
登记号:00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文文献在哪里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