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去领导职务申请书车辆机师申请书

1.课程负责人情况
数控铣高级技师
数控车、铣考评员
机电工程系
通信地址(邮编)
广州市白云区庆隆中路100号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510430
教学与技术专长
机械CAD/CAM
工作简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
工作地点、职务
武昌南车辆段、助工
机械产品开发、销售
2000.6-至今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数控专业理论、实践教学
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企业实践
数控技术应用
东莞市狮玛科技有限公司
数控鞋楦机械设计
12;2009、10
大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部
质量控制、产品生产
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何年何月至何年何月
讲授课程名称
机械CAD/CAM
数控机床与编程
机械CAD/CAM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
数控加工实训
数控机床与编程
毕业顶岗实习
机械CAD/CAM
电气控制与PLC
机械CAD/CAM
2.&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核心技能的研究与提升》& 2008年教学改革课题&& 院级项目主持人
2)《“校企‘双主体’构建数控技术专业项目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12年广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主持人
3. 近五年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与正式出版的教材
1)《有约束的恒力铣削过程自适应模糊控制研究》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7(5),第一
2)《不确定铣削加工过程的模糊PID控制器的研究》 《机床与液压》2011(8),第一
3)《基于“产教一体 寓学于工”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 《职业教育研究》2011(7),独撰
4)《数控铣削加工刀具干涉现象的剖析》 《机电工程技术》2010(12),第一
5)《核心技能培养视角下的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 《广西教育》2010(12),第一
6) 《数控切削加工领域的数字化测量技术与分析》 《制造业自动化》2012(07),独撰
7)《Study of fuzzy control based on constant force milling process》 《ICCSE (07),第一
8)《数控机床仿真实训》 十一五”规划教材,2004.8,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副主编
9)《数控机床仿真实训》(第二版)高职教材,2009.8,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主编
10)《现代制造技术技能竞赛试题集锦—机械加工综合》,2011.10,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主编
4.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2008年学院“骨干教师”荣誉称号。
2)2008年度院级“教学之星”光荣称号。
3)2011年度院级优秀教师。
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及效果(含项目/培训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关专业技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表彰/奖励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参与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培训)项目
1)2008年来多次与上海宇龙软件工程有限公司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先后为公司完成多项技术服务;
2)2011年,积极联系多家企业如“广州市卓亚电器实业有限公司”、“广东省佛山市普拉迪数控科技有限公司”和“南方高铁”等,促成数控专业和机电专业08级多名学生与上述企业签署实习和就业协议;
3)2012年与大通(广州)机械有限公司签署“DMG五轴加工中心技术服务”项目合作协议书。
4)2012年与佛山市南海区华恭金属加工有限公司签署“热处理ERP管理系统”项目研发合同。
2. 近五年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与正式出版的教材
1)《有约束的恒力铣削过程自适应模糊控制研究》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7(5),第一
2)《不确定铣削加工过程的模糊PID控制器的研究》 《机床与液压》2011(8),第一
3)《Study of fuzzy control based on constant force milling process》 《ICCSE (07),第一
4)《数控铣削加工刀具干涉现象的剖析》 《机电工程技术》2010(12),第一
5)《数控切削加工领域的数字化测量技术与分析》 《制造业自动化》2012(07),独撰
3. 获得的学术表彰/奖励
1)2008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数控技能竞赛广东省选拔赛,获团队二等奖,全省第四名。
2)2010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数控技能竞赛广东省选拔赛,获团队二等奖,全省第四名。
3)2012年指导学生参加广东第二届技师杯数控技能竞赛,获团体二等奖。
4)主持开发的动态网站《数控加工实训精品课程》获得中国教育技术协会09年会教学成果一等奖。
5)主持建设的精品课程《数控加工实训》被评为2010年度广州市级精品课程。
2. 主讲教师情况⑴
数控加工中心技师、数控铣床考评员
机电工程系
通信地址(邮编)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510430)
教学与技术专长
机械CAD/CAM、数控加工技术
工作简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
工作地点、职务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中心
负责电工测量、钳工和数控日常实训教学工作。
2007.5-至今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实验师、实训主管
数控机床加工实践教学、对外加工服务
广州市恒精机械有限公司
机械产品加工
广州市玺明机械有限公司
机械产品加工
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机械CAD/CAM》(专业必修课 4学时/周 1届)
2)《数控机床与编程》(专业必修课&4学时/周1届)
2.近五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数控加工实训I》(专业必修课 28学时/周 4届)
2)《数控加工实训II》(专业必修课 28学时/周 2届)
3)《数控铣床操作工高级鉴定培训》(专业实训& 84学时3次)
4)《数控车床操作工高级鉴定培训》(专业实训& 84学时 1次)
3. 近五年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与正式出版的教材
1)《高职学院数控实训教学之我见》2007.3《科技信息》独撰
2)《MasterCAM实体造型教学综合实例》2007.8《科技资讯》独撰
4.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获得学院评选的2008年度“教学之星”。
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及效果(含项目/培训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关专业技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表彰/奖励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 参与的教学研究课题
1)参与院级科研项目《数控技术专业产学研结合的方法与途径研究》2008年6月结题。
2)参与院级科研项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核心技能的研究与提升》2008年6月结题。
3)参与院级科研项目《数控技术应用重点专业建设》
2. 近五年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与正式出版的教材
1)《高职学院数控实训教学之我见》2007.3《科技信息》独撰
2)《MasterCAM实体造型教学综合实例》2007.8《科技资讯》独撰
3. 获得的学术表彰/奖励
1)带队参加2008年第三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广东省高职组选拔赛获得团体特等奖,本人获得数控铣床教师组个人二等奖。
2)带队参加2008年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广东选拔赛“数控编程、加工与装配”组获得团体二等奖。
3)带队参加2008年广州市属职业院校数控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2人 。
4)带队参加2010年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广东选拔赛“数控编程、加工与装配”组获得全省“第四名”。
2. 主讲教师情况⑵
数控铣高级工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通信地址(邮编)
庆隆中路100号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510430
教学与技术专长
工作简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
6.2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教师 数控专业技术和实践课程的讲授
6.7& 广州同益电器有限公司和 广州红杉制冷有限公司& 技术员
7.7& 广州广电林仕豪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工艺员
2007.7-至今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教师 数控专业技术和实践课程的讲授
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主要讲授的课程:
《模具设计基础》&&&&&& 周4学时&& 07届&& 81人
《机床数控技术及应用》 周5学时&& 08届&& 43人
《数控机床与编程》&&&& 周4学时&& 09届& 106人
《数控机床操作实训》&& 2周&&&&&& 09届&& 106人
《数控机床与编程》&&&& 周4学时&& 10届& 104人
近五年来的相关专业技术论文:
《PLC在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职业圈》2007.6
《数控车削编程中常遇问题的探讨》《职业圈》2007.7
《先进管理理念引入职业教育中的探讨》《甘肃科技》2007.10
获得的教学表彰:
获得2009年度“优秀教师”光荣称号;
3. 教学队伍情况
职业资格证书
在课程教学中承担的任务
兼职教师在行业企业中所任职务
数铣高级技师
数控车考评员
数控铣考评员
数控铣技师
数控车考评员
数控铣考评员
大通机械有限公司调机师
大通机械有限公司技术员
数控铣高级工
数控铣高级工
钳工高级工
广东省数控维修项目竞赛专家组专家
钳工高级工
数控铣高级工
武汉数控集团高级工程师
生产车间厂长
大通机械有限公司
教学队伍整体
“双师”结构,专兼教师比例,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及职业资格结构
“双师”比例
职称及职业资格结构
注1:学缘结构: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研究生1人,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1人,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1人,中南大学硕士学位1人,湖南师大、西北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本科生7人(含在读研究生2人)。
教学改革与技
术服务/培训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主持或参与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果、效益
教学改革、研究成果:
成果及解决问题
负责人(参与人)
省级课题《数控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系统》
国家级首届“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张伦玠(苏丹等)
《数控加工实训》精品课程建设
2008年度评为院级精品课程
2010年度评为广州市级精品课程
苏丹(刘灏霖等)
《数控机床装配与检测》精品课程建设
2009年度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陈泽宇(姜正武等)
技术开发、服务项目:
服务企业名称
服务项目或内容
产值或效益
佛山市南海区卓迪机械有限公司
加工268小轴承座
加工下端盖
广州恒精机械有限公司
加工偏心轮
加工大弯管
加工油泵缸体和缸盖
上海宇龙软件工程有限公司
日:广东省水产学校演示仿真加工软件的操作及介绍产品性能;
广州中东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科研项目《变频空调机组在轨道交通车辆中实现方法》的研发
广州玺明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大森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南联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鸿邦西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广州宇峰硅胶模具有限公司
广东省国防工办技校
数控车、铣考证培训
广州花都车辆厂
数控维修技师班培训
近五年师资培养情况(包括职教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教学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等)
师资培养情况:
(挂职顶岗)数控技术人员
广州广电林仕豪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加工中心编程操作及维护
北京机电院高技术有限公司&&&&&
数控车、铣床编程操作及维护
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职业教育理念、课程开发等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
数控机床电气系统调试与维修
南京德西数控新技术有限公司
2008年10月
精品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开发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2008年11月
“教授手上要有油“活动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说课”竞赛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2009年10月
高速机、精雕机操作培训
学院花都工学结合基地
2009年11月
机电系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学院花都工学结合基地
送教上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培训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德国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培训
广东省中德凯勒仿真数控软件应用
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铣高级技师培训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4.课程设置
4-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该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MasterCAM软件的应用,包括简单的三维曲面、实体造型与编辑,二维和三维铣削参数的合理选择,刀具路径生成、刀具路径的仿真、编辑和修改,后置处理、数控加工代码的DNC通讯等。
该课程以机械制图与CAD、数控机床与编程、数控加工工艺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控铣削高级编程技术的基础课程。
4-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通过前导课程和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具备考取计算机辅助制造高级程序员的能力和数控铣床操作工高级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能力。该课程正是依据数控技术人才培养的这个能力目标来设置的。
5.教学内容
&5-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根据数控程序员岗位、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操作工的能力和知识需要,该课程内容主要按以下项目内容组织实施,建议学时为112。
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地点(校内外实训基地等)
中等复杂零件数控编程与加工。
软件操作基本知识;
数控加工工艺知识;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操作知识;
教学做一体化,完成项目任务
CAD/CAM实训室、数控加工实训室
中等复杂零件的模具设计、数控编程与加工。
模具结构设计知识;
模具加工工艺;
特种机床操作知识;
教学做一体化,完成项目任务
CAD/CAM实训室、数控加工实训室
掌握5-6个不同类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
典型零件数控加工的设备、刀具、工装夹具、量具、工艺参数等相关知识;
相关企业认识实习:
机械产品制造厂参观;模具厂参观;工业产品设计公司参观;
工艺规程汇编
5-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任务1:构建线框图
任务2:数控编程
任务3:数控加工
CAD/CAM软件的基本操作;
直线、圆弧、倒角等线框构图;
旋转、移动等编辑功能;
外形轮廓加工的方法运用。
零件1(数控铣工中级工难度)
任务1:构造线架
任务2:数控编程
任务3:数控加工
线架造型;
挖槽、钻孔等加工方法的运用;
数控加工工艺参数的设定;
产品样件的数控编程及数控加工。
零件2(数控铣工高级工难度)
任务1:曲面造型
任务2:数控编程
任务3:数控加工
旋转、规则等曲面造型;
曲线、曲面的修剪延伸等功能;
平行铣削、等高环绕及环绕投影加工等方法的运用;
数控加工工艺参数的设定;
产品样件的数控编程及正反面数控加工。
任务1:测量数据
任务2:曲面造型
各种量具及自制量具的使用;
选取曲面控制线的方法;
空间曲面测量控制点位坐标的方法;
由点到线到曲面构建的全部工作过程。
单元项目逆向工程
密码器外壳
任务1:模具结构设计
任务2:密码器外壳模具凸模
任务3:密码器外壳模具凹模
产品曲面构建;
产品收缩率计算与分模;
模具基本结构设计;
凸、凹模数控编程;
凸、凹模数控加工。
新产品开发
调研,确定产品类型 ;
新产品的工业造型设计;
产品三维结构设计;
产品的数控编程;
产品的正反面数控加工;
产品装配调试;
部分产品模具的设计与制作,并延伸到毕业设计与制作阶段。
60(50学时毕业设计阶段完成)
生产认识实习
(结合学习过程分散进行)
模具厂参观;
机械产品加工厂参观;
工业产品设计公司参观;
工装夹具制造企业参观。
30(利用业余时间)
5-3 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1.《机械CAD/CAM讲义》:自编,教材按照教学项目内容分为案例篇、练习篇;
2.主要参考资料&
王睿. MasterCAM 9实用教程.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何满才.模具设计与加工-Mastercam X实例详解.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6.教学方法与手段
&6-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项目导向实施方案
以来自企业真实产品的典型零件加工过程设计教学内容。项目设计以各种典型零件加工过程为载体,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课程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典型零件加工过程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完成相应工作任务。
课程把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的完整的实施过程,集成为一个项目。一般一个项目包括数控加工工作过程中的所有环节,从零件图审图——工艺分析——工艺路线规划——工装夹具选择——数控程序编制——零件加工——检测等多个环节,涉及到机械加工原理、工艺、刀具和夹具、编程和机床操作技能。
以项目为导向,彻底打破了原来以学科体系为课程体系的教学形式,在项目导向过程中,有选择地安排教学内容,从零件到机械,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循序渐进地掌握数控加工过程的各项要素。
2.教学工厂模式实施方案
在引入工业生产实际案例、采用项目导入模式的同时,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配套情境教学,采用多媒体、仿真等教学手段,加强校企多方位合作,建设校内教学工厂和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利用“教学工厂”的环境,实现了理论教学、实训操作和生产运用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今日所学即明日所用,实现学校和企业的零距离接轨。
6-2教学方法的运用
1.& 案例导向法
本课程为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教学内容在企业典型加工案例的基础上进行内容整合而形成的,每个案例实现“教师讲授——学生实训——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教学步骤,各个案例之间的难度逐步加大,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较复杂零件的工艺编程与加工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导师式”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
采用“问题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教师提出问题或设计出合理的典型零件数控加工的实训项目,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以“导”为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解决零件加工时难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参观借鉴法
本课程的定位是使学生掌握中等复杂零件的工艺制订、程序编制与零件加工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单纯的依靠课程内实训很难使学生获得足够的工艺知识,所以在课程项目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参观校外实训基地,搜集类似零件的加工工艺,借鉴企业加工方法和思路,提高学生产品加工的适应能力和拓展能力。
4.分组讨论法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 ,将全班成员按照能力强弱搭配,男女手柄,科学合理地将学生分组,指派组长,明确组长责任、组员与组员之间的协作关系;对现场教学中案例加工的难点和重要掌握技能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或思路,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使学生形成了瓦帮瓦学的风气,增强了学生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
5.现场解决法
将实训地点设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现场进行,分别由专任教师和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承担实训任务,并将教学实训与生产加工相结合,学生一边听,一边练,使抽象、枯燥的课堂变的直观具体,生动形象,不但增加了实践教学时间,还普遍提高教学质量。
6-3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1. 仿真模拟加工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数控仿真软件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学生应用仿真软件对零件模拟加工,这样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突出显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数控仿真模拟加工情境教学实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网络自主学习
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虚拟加工技术等教学手段,全方位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目前课程教学可以全部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现场教学、实物教学、虚拟加工教学、视频录像、辅助教学课件等有效手段进行教学,教学指导过程视频不在课堂上采用,而是作为教学资源挂在网上,供学生课后复习或自学使用。
6-4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1.& 网络教学软硬件环境
学院早已建立了完善的校园网,网络分布到教师办公室、学生宿舍、实训室和所有教室(均改选为多媒体教室),能方便的实施网上教学与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开发、整合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学院购买了“得实精品课程开发系统”,并建立了“精品课程”网页,教师在办公室和家中能实现备课和教学,学生能在网上学习和交流;利用常用数控系统公司:FANUC(中国)有限公司、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宇龙仿真软件公司等的技术支持网站,实现网上技术咨询。同时,学院开发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可实现教师和学生网上查询、预约实训室,全方位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
2.& 网络教学资源
2000年以来,随着对开放网络教育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我们自主开发了下列网络资源:
教学资源:教学标准、实训计划、授课计划、电子教案、实训指导书、习题集、试题样卷、考核标准、考证培训资料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满足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视频资源:2009年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的视频资料部分上网。学生可以随时进行点播学习,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有一台电脑就可以学习的目的。
3.建立网上交流平台,实现教学互动
本课程充分利用学院网络资源和互联网技术、硬件设施齐备,保证了课程学习网站的运行通畅,建立了网上交流互动平台,采取自主学习、共同讨论等形式,充分发挥互动模式的优势,引导学生实践,提高应用水平,教师通过网上交流互动平台,组织学生探索新的知识,摸索新的学习方法,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创新能力培养目的,使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通过交流平台,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调查研究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此作为下一步教学改进的依据。组织网上交流,归纳总结学习心得,学生能在总结和交流中得到发展,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7.实践条件
&7-1校内实训设备与环境
1.本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有:
数控加工实训中心功能实训室构成
数控车削实训室
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实训室
特种加工实训室
数控编程与仿真加工实训室
专业测量实训室
数控机床拆装实训室
数控维修实训室
CAD/CAM实训室
生产性实训基地
数控加工车间
大通(广州)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大森机械有限公司
湘创机械有限公司
2.具备“真设备、真项目、真要求”特征的“三真数控生产性实训基地
2005年以来,我院数控实训室一直在朝着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的目标努力,三年来,广州市和学院向数控实训室投入了近800多万的建设经费,将数控实训室、测量实训室和数控机床拆装实训室等实训室进行优化整合,并扩大成为一个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管理先进的数控加工实训中心。
通过项目组教师的联系,不断开展多方位校企合作,将企业生产任务引入学校生产实训环节,开展社会技术服务和培训,将数控实训室打造成为一个以数控技术应用为主的产学结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2008年,学院为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建设成立了花都工学结合基地,引入了大通(广州)机械有限公司等多家制造类企业,通过双方不断努力,建设了多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本课程的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通过2年多的努力,数控技术专业建立了1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为专业核心能力的提升铺平了道路。如:广州地铁公司、广州铁道车辆厂、广州市金高达重型机械表面技术有限公司、佛山卓迪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广州恒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等,基地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可以完全满足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学结合、优先择生、专业实训等要求。学院将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专业实训真题实做,结果直接用于生产。
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
校外实训基地名称
挂牌或协议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
广州地铁公司
广州铁道车辆厂
广州市金高达重型机械表面技术有限公司
佛山卓迪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恒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联升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中山涛美远东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广州宝洁股份有限公司
顺德万科实业有限公司
8.教学效果
8-1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评价
本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课程团队教师采用项目导向法,现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开展校企合作,将教学实训与生产加工相结合,使学生一边实训,一边生产。生产流程与质量监控完全按照工厂的模式操作,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历年教学测评为优秀。教学内容采用仿真软件虚拟加工,使用行业流行的CAD/CAM软件。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网络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该课程符合高职教学特点与职业教育规律,工学结合特色鲜明,能够满足数控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
8-2社会认可度
近三年来,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坚持走产学结合的道路,在办学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本专业与制造企业、数控行业协会的合作关系良好,培养的学生在多项数控大赛获奖,毕业生也绝大部分活跃在珠江三角洲制造行业第一线,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招生规模逐年稳定,报到率稳定。
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就业工作,近三年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一直保持较高就业率。年,每年的初次就业率都高于90%,当年年底就业率均为99%以上。
课程实训内容上有意识地与企业生产实际接轨,并安排有专人负责每年学生职业技能的考核工作,学生职业技能能力得到了行业企业的认可。
8-3学生实践效果(职业技能竞赛获奖情况、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学生设计的产品等)
1.数控车(铣)中、高级证获证率高。
数控技术专业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2006级人才培养计划中明确:数控车或数控铣中级工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在3年的学习中,学生可选择考取车工、钳工、电工、CAD绘图员、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高级程序员等中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书,其中,2005级以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的技能考证通过率达到98%。
课程实训内容上有意识地与企业生产实际接轨,并安排有专人负责每年学生职业技能的考核工作,学生职业技能能力得到了行业企业的认可。
2.学生动手能力强,参与学校生产性任务。
服务企业名称
服务项目或内容
产值或效益
佛山市南海区卓迪机械有限公司
加工268小轴承座
加工下端盖
广州恒精机械有限公司
加工偏心轮
加工大弯管
加工油泵缸体和缸盖
广州玺明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大森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南联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鸿邦西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广州宇峰硅胶模具有限公司
3.近年来学生多次在院、省市、国家级比赛中获奖。
获奖成果全称
获奖时间(年、月)
获奖单位(个人)
(含团队主要人员)
获奖等级(分团体、个人)
广东省首届大学生CAD/CAM软件应用大赛
2005年12月
赖玉峰等10人
团体第六名,一等奖2人,三等奖3人
罗武,苏丹,李华
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选拔赛数控编程、加工与装配项目
麦杨鑫(机制06-3班)
李业勇(数控06-1班)
肖坤恒(数控06-1班)
二等奖(团体)
苏丹、刘灏霖
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选拔赛注塑模具CAD与主要零件加工项目
赵镇如(数控06-2班)
苏康敏(数控06-2班)
肖人玮(数控06-2班)
二等奖(团体)
刘灏霖、程智勇
2008年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选拔赛学生组数控车工
麦杨鑫(机制06-3班)
肖坤恒(数控06-1班)
一等奖(个人)
二等奖(个人)
陈选民、王青
刘灏霖、程智勇
2008年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选拔赛学生组数控铣工
肖人玮(数控06-2班)
何玉志(数控05-1班)
二等奖(个人)
三等奖(个人)
2008年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选拔赛学生组加工中心
赵镇如(数控06-2班)
李业勇(数控06-1班)
二等奖(个人)
二等奖(个人)
2008年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选拔赛教师组数控铣工
二等奖(个人)
三等奖(个人)
2008年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选拔赛教师组加工中心
三等奖(个人)
三等奖(个人)
2008年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选拔赛团体奖
叶健强、刘灏霖、张永坤、程智勇、陈汉辉、刘怡飞、麦杨鑫、肖坤恒、肖人玮、何玉志、赵镇如、李业勇
特等奖(团体)
广州市属高职院校数控技能大赛
2008年11月
麦杨鑫(机制06-3班)
杨增明(机制06-3班)
李业勇(数控06-1班)
吴新安(数控06-1班)
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2人
教练:刘灏霖,张永坤
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选拔赛数控编程、加工与装配项目
梁永浩(数控08-1班)
何晓波(数控08-1班)
林健强(机制07-1班)
二等奖(团体)
苏丹、刘灏霖
2012年广东第二届技师杯数控技能竞赛
陈志衡(数控10-1班)
刘海峰(数控10-1班)
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
二等奖(团体)
苏丹、刘灏霖
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选拔赛数控加工项目
陈志衡(数控10-1班)
曾昭欣(数控10-1班)
苏丹、刘灏霖
9.特色与创新
9-1本课程的创新与特色(限300字以内,在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和课程教学上的突破及独创性成果,对同类课程建设具有积极引导意义和实际借鉴作用,并在本表4-8栏中未见表述)
1.以典型机械类零件为工作任务进行模块化项目教学,教学过程基于产品的工作流程:产品的设计(CAD造型)→工艺规划(CAPP)→加工(CAM)→装配。
2.采用“理论-实践-创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结合企业产品实例,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工程职业素质。
3.将三种业界流行的CAD/CAPP/CAM软件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它们在设计生产领域内的最大优势。
9-2本课程与省内外同类课程的比较(限200字以内)
1.课程师资队伍全部由双师素质教师组成,多名教师具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兼职教师为花都园区内先进制造类企业员工,技术力量强。以上二点为顺利实施教学工厂课程教学模式提供坚实基础。
2.数控技术专业是国家骨干建设校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加上广州市财政支持建设资金的投入,到2012年9月将达到2000万左右的设备值。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
9-3本课程的改进方向
1.进一步加强兼职教师队伍长效机制建设。通过合作企业物色合适兼职教师,特别是到校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完善兼职教师教学视频的录制、优化及上网。
2.进一步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跟踪技术进步,继续在合作企业中搜集适合零件作为典型案例,编写工作页等活讲义、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教材并引入课堂。将教学项目CAD/CAM录像等资源逐步上网。
10.课程建设规划
10-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1、 课程建设目标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精品课程建设思路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用产学合作及科研成果对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完善,用现代化手段将本门课程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共享和辐射,将《机械CAD/CAM》课程建设成为高职教育特色的优质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编制铣削类零件的工艺、选用合适的工艺装备,合理选择刀具与切削用量,编写程序、操作机床进行产品的加工及检验。并且在学习中学会团队协作,同时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建设步骤:
(1)继续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
通过国内外职业教育培训、企业顶岗实习、承接企业项目等多种方式培养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提高职业技能,积累数控生产经验,具备较高的理论实践教学水平。继续聘用有多年企业一线从事相关数控技术工作经历的技术人员或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
(2)加强特色教材建设
改革课程教学大纲,重新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开发全新的符合职业教育认知规律、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教材。项目载体要求全部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典型产品,整合产品CAD/CAM的每个步骤,以案例为主体展开,融合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的理论、技能和素质要求,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3)“任务驱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完成相应工作任务,推行项目(案例)分析法,引入问题法、小组讨论法、技能竞赛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4)加强生产性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
增加广州市财政经费支持的设备投入,同时吸引更多家企业进驻学校,共同建设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基地要求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技术服务“五位一体”功能的数控高技能人才培养优质基地,既为校内“顶岗实习”提供良好的职业环境,又可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双赢机制,不断扩大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
(5)学生评价体系的完善
建立以数控操作工、数控编程工艺员的岗位考核为主要内容的考核体系。将课程考核方式与岗位要求结合起来,注重职业技能、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的考核,将课程评价标准和职业评价标准衔接起来。
(6)进一步加强课程教学管理的完善
完善课程组负责人制,推行课程负责人领导下的集体备课制度,开展主讲老师指导性听课和新教师学习性听课工作,积极组织教师申报课程教学改革项目,提高教师参与改革的兴趣。
3、 课程网络教学共享资源上网计划
计划1 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网络资源共享,并做好精品课程网站的维护工作。 
(1)2012年,完成课程的仿真加工视频上网工作。
(2)2012年,完成课程的授课录像。
(3)2013年,优化全程授课录像和完成课程的实际加工视频上网工作。
10-2 一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2012年,实现校内主讲教师的授课录像上网;
2012年,实现企业兼职教师的授课录像上网;
2013年,实现项目1-项目5的授课录像资源的优化;
10-3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网上资源名称列表)
1.课程信息: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实施方案、课程特色等。
2.电子教材:CAM教程、加工教程。
3.教学课件:CAD、工艺规划与CAM、仿真加工、数控加工等。
4.授课录像:已录制完成,待编辑处理后即可上传网络。
5.视频资料:数控铣床、加工中心。
6.教学互动:答疑平台、作品展示厅等。
10-4学生学习评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其他说明
网站网址:。
12.审核意见
院系审核意见(含对该课程教学情况的评价):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教务处审核意见:
(盖 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辞去职务申请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