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硕士论文 综述算不算正文

基于JAVA技术的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南方医科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文献综述】-基于JAVA技术的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南方医科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南方医科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撰写规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7页5下载券7页免费7页免费11页¥10.0012页¥2.0022页¥5.0017页免费11页免费8页1下载券10页5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7页免费31页免费46页1下载券5页免费12页3下载券
南方医科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暂行规定-Pubsci专业SCI论文发表,投稿,论文翻译润色,中文期刊发表
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不断提升学位授予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学术论文是指研究生在攻读相应学位期间,以学位论文相应内容为基础公开发表的学术论著。研究生为学术论著的第一作者,署名单位为南方医科大学,导师应为通讯作者,通讯作者单位为南方医科大学。
第三条&导师为联合培养单位者,第一作者单位可以为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也可以为1南方医科大学和2××医院(1、2为共同第一作者单位,但1、2的顺序不得颠倒);通讯作者单位署名要求同第一作者单位。
第四条&与国外单位联合培养者,学校可以为非排名第一的第一作者单位,但导师必须为共同通讯作者。
第五条&学术论著有并列作者时,其后的作者排名按前面作者人数依次顺延计算。
第六条&本规定所指的SCI(科学引文索引)以各检索系统年度《期刊引用报告》为依据,SCI论文分区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提供的年度《JCR期刊影响因子及分区情况》为准。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版)、CSSCI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目录,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版)、中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版)、《南方医科大学人文社科类期刊目录》以学校认可、研究生学院网站上公布的为准。
第二章&申请博士学位
第七条&各专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下的公共卫生政策与管理、心理卫生学等两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除外,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和药学专业中进行中药研究的除外)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应以第一作者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SC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著1篇;或以共同第一作者(前二位)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SCI论文分区二区以上(含)期刊(或IF&5)发表学术论著1篇;或以共同第一作者(前三位)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SCI论文分区一区以上(含)期刊(或IF&10)发表学术论著1篇。
第八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下的公共卫生政策与管理、心理卫生学等两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专业的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应以第一作者在《南方医科大学人文社科类期刊目录》一类期刊发表1篇学术论著,或以第一作者在《南方医科大学人文社科类期刊目录》二类期刊至少发表2篇学术论著,或发表第二章第七条要求的学术论著。
第九条&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专业及药学专业中进行中药研究的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应以第一作者在本专业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著至少3篇;或发表第二章第七条要求的学术论著。
第十条&各专业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含在职博士研究生),其发表论文要求同本专业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
第十一条&各专业学术学位硕博连读研究生,应以第一作者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SCI论文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著至少2篇;或以第一作者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SCI论文分区三区以上(含)期刊(或IF&3)发表学术论著1篇;或以共同第一作者(前二位)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SCI论文分区二区前半区以上(含)期刊(或IF&7)发表学术论著1篇;或以共同第一作者(前三位)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SCI论文分区一区以上(含)期刊(或IF&10)发表学术论著1篇。
第十二条&各专业专业学位硕博连读研究生,其发表论文要求同学术学位硕博连读研究生。
第十三条&本章中未特别注明的第一作者均指排名第一的论文第一作者。
第十四条&博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SCI论文分区一区期刊发表学术论著者或以第一作者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SCI论文分区二区以上(含)期刊发表2篇学术论著者,可准予提前答辩毕业,并申请相应学位,但提前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年。
第三章&申请硕士学位
第十五条&各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下的公共卫生政策与管理除外)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应以第一作者(排名第一)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1篇学术论著;或符合以下条件的本专业或相关专业SCI论文分区论著:
(1)SCI论文分区四区以上(含)期刊的论著第一作者;
(2)SCI论文分区三区以上(含)期刊(或IF&3)的论著前二作者;
(3)SCI论文分区二区以上(含)期刊(或IF&5)的论著前三作者;
(4)SCI论文分区一区以上(含)期刊(或IF&10)的论著前四作者。
第十六条&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下的公共卫生政策与管理专业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应以第一作者(排名第一)在中文统计源(含)以上期刊或《南方医科大学人文社科类期刊目录》期刊发表1篇学术论著。
第十七条&各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其发表论文要求同本专业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第十八条&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者应以第一作者在中文统计源以上期刊发表1篇学术论著。
第十九条&为鼓励我校硕士研究生延续和进一步深入课题研究,争取发表高水平学术论著,对于毕业当年考取我校博士研究生的硕士研究生,如已达到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完成课题研究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导师允许其不发表学术论文,可申请授予硕士学位。
第二十条&导师近三年内曾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SCI论文分区二区以上期刊发表过学术论著的,其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确因课题需要不便发表学术论著,并已达到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完成课题研究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经导师提出申请,由导师在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陈述理由,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表决,通过后也可以不发表学术论文而授予硕士学位。
第二十一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排名第一)在本专业及相关专业SCI论文分区三区以上(含)期刊(或IF&3)发表学术论著的,可提前申请毕业答辩和相应学位,但提前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年。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答辩,否则不得申请提前毕业答辩。
第四章&相关成果界定
第二十二条&为鼓励研究生开展技术创新,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成果以排名前二位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成功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项,等同于以第一作者(排名第一)在本专业SCI论文分区第四区期刊发表学术论著1篇。
第二十三条&凡学位论文为保密课题的研究生,课题密级应由下达课题主管部门批准,经学校保密委员会审核后交研究生学院培养科备案。承担机密级(含)以上课题的博士研究生应以第一作者(排名第一)在相应的保密论文集发表3篇学术论著或向有关部门提供政策咨询报告,硕士研究生应在相应保密论文集发表1篇学术论著或向有关部门提供政策咨询报告,才可申请答辩。所发学术论著或政策咨询报告须由学位评定委员分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组鉴定是否达到相应学位申请要求。承担秘密级课题的研究生,应将学位论文的非保密内容按相应要求公开发表,方能申请答辩。
开题报告前,研究生必须填报《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涉密申请表》、《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从事涉密课题研究保密承诺书》,经校保密委员会或下达课题主管部门保密委员会审查同意并送研究生学院培养科备案,否则不予认定。
第二十四条&研究生提交的学术论文只限定于在期刊正刊上发表的学术论著。
第二十五条&申请各类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的学术论文,不包含文献综述、病例分析报告。
第二十六条&对于导师排名第一、研究生排名第二的学术论文,且第一作者单位、第二作者单位、通讯作者单位均为南方医科大学的,视同研究生为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本条仅适用于硕士研究生。
第五章&其&他
第二十七条&学位申请人在提出学位申请前,应按规定在学校研究生管理系统填报《研究生发表论文信息采集》,并提交发表论文的原件和复印件(包括封面、刊物目录和论文全文),或提供发表学术论文出处的超链接(电子版)供审查。
第二十八条&提交的学术论文应以正式刊出为准,对于在国(境)外发表的SCI收录的学术论文,也可以是清样、校样或录用函,但需导师签名担保。对于未能如期正式发表的,取消导师以后的担保资格。
第二十九条&缓授学位研究生,如以中文学术论文申请学位,最迟应在毕业1年内申请补授学位;如以SCI收录期刊学术论文申请学位,最迟应在毕业3年内申请补授学位。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条&各学科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根据本学科发展要求,制定不低于本规定的发表论文标准。
第三十一条&本规定从2013级研究生起严格执行。
第三十二条&本规定由研究生学院负责解释。
扫描二维码
关注Pubsci微信
微信公共账号:pubsci888
请谈谈你对"《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暂行规定》"的看法
姓名:[USERNAME]
关键词:论文翻译润色,论文评估,SCI投稿,SCI期刊发表,医生出国进修臭氧水对感染性创面抗炎修复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臭氧水对感染性创面抗炎修复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
【摘要】:
臭氧(Ozone, O3)具有强氧化性与不稳定性,在常温常压空气中易还原为氧气(半衰期45分钟)。臭氧可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高约13倍,比空气高25倍。但臭氧在水中的分解速度比空气中快的多。如水中臭氧浓度为6.25×10-5 mol/L(3mg/l)时,其半衰期为5-30min,但在纯水中分解速度较慢,如在蒸馏水或自来水中的半衰期大约是20min(20℃),然而在二次蒸馏水中,经过85min后臭氧分解只有10%,若水温接近0℃时,臭氧会变得更加稳定。
医用臭氧(Medical ozone, O2-O3)是利用医用纯氧制备的臭氧与纯氧的混合气体,具有较强的氧化作用,能通过氧化还原作用迅速杀灭细菌,为广谱有效的强杀菌剂。随着对医用臭氧的生物药学特性认识的深入研究,臭氧在医疗界中被广泛应用,在欧洲等地医用臭氧广泛用于治疗糖尿病足、创伤及皮肤溃疡的愈合、脑中风、溃疡性结肠炎、关节炎、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其临床疗效得到了充分肯定。臭氧溶于水后形成的臭氧水具有更强的消毒杀菌功能和分解催化作用,能把有机物、重金属分解或转化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针对臭氧水这一特性,国内外学者在临床中大量应用臭氧消毒水,对感染性创面清创,口腔含漱,阴道冲洗消毒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臭氧水制备设备体积小,制备简单迅速,在冰箱中保存可使用3-4天,相对于传统的消毒剂有明显的优势。
临床应用结果表明臭氧治疗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但为何迟迟未能真正推广呢?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其基础研究远远落后于临床实践,许多作用及机制尚未明了,限制了其临床治疗领域的扩展;尤其是目前尚缺乏有关臭氧治疗安全性以及使用浓度的系统的基础研究,成为其发展的瓶颈。因此,医用臭氧安全性及应用浓度范围的相关研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关于臭氧疗法安全性的研究集中在臭氧对血液及血细胞特别是红细胞的影响方面。臭氧有强烈的氧化作用,接触一定浓度、一定的持续时间会造成机体的损害。虽然血浆中有缓冲系统以及一系列的抗氧化剂存在(如维生素C、尿酸、巯基蛋白、糖蛋白等),造成臭氧的作用被中和、活性迅速降低,但仍有部分的臭氧在血浆中会生成活性氧(ROS),在体外血液实验中,ROS可以触发若干生物化学通路,生成的ROS在0.5-1.0分钟内被血浆中的抗氧化系统中和;在接触并溶解在血浆中时,臭氧迅速和抗氧化剂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发生反应,级联生成一系列复合物,如过氧化氢、脂质过氧化产物等(其中作用较明显的4—羟壬烯醛能够激活血液、内皮细胞和实质细胞的某些功能,从而发挥对各种疾病的生理功能调节及治疗的效应)。Bocci等的研究表明,医用臭氧浓度小于80μg/ml,血液及红细胞中的缓冲系统、抗氧化系统可以抵抗臭氧对组织、细胞的损伤作用,从而发挥臭氧的治疗作用;当臭氧浓度大于80μtg/ml,则易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随着臭氧浓度的增加,损伤作用更加明显。
但是以往针对臭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臭氧气体的抗炎、镇痛、免疫调节,臭氧水的研究较少,而且主要集中在临床效果这一方面。因此,有必要更进一步探讨,与臭氧气体相比较,臭氧水的浓度不同,其作用效果是否不同?不同浓度的臭氧水作用于机体,机体的局部组织发生了何种变化,是何种机制导致了这种变化?这些问题是临床臭氧治疗医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对臭氧治疗的接受程度,成为医用臭氧治疗推广应用的一个阻碍。但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
1.不同浓度臭氧水对感染性创面的抗炎与修复作用的效果;
2.臭氧水治疗感染性创面后,对内源性生长因子含量的影响,探讨臭氧水抗炎修复作用的机制。
1.臭氧水对感染性创面抗炎修复作用部分
将50只vista大鼠随机分成5组,洗必泰治疗组、低、中、高浓度臭氧水治疗组、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各10只。首先在大鼠背部造成实验性感染性伤口,感染成功后48 h进行治疗,每天1次,9天为1疗程。在治疗前、治疗后3、6、9 d后分别对感染伤口的变化进行观察,抽取鼠尾静脉血检查白细胞计数,切取皮肤、肌肉组织标本进行光镜病理分析。
2.臭氧水对感染性创面修复作用与内源性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关系部分
在第一部分的实验基础上,同时在治疗前、治疗后3、6、9 d后,分别切取创面的皮肤、肌肉组织标本,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细胞因子(TNF-α、EGF)的含量,并探讨这两种细胞因子含量变化与臭氧水对创面修复作用的关系
3.统计学分析:所得数据用SPSS13.0软件行统计学处理,对各组的白细胞总数、EGF含量、TNF-α含量,分别在感染前、后以及治疗后各阶段比较采用General Linear Model中的repeated measures进行分析,检验水准为a=0.05,-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有显著性差异;在治疗各个阶段,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以及洗必泰组与臭氧水治疗组比较,以及治疗3、6、9d后,不同浓度臭氧水治疗组间两两比较,采用Compare Means中的one-wayanova进行分析(文件需要Splitfile),检验水准为a=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有显著性差异。
1.人工感染伤口所见:治疗后比较,臭氧水治疗组疗效远优于对照组以及洗必泰组,其中10mg/L与20mg/L臭氧水组疗效又优于5mg/L组。
2.白细胞总数变化:治疗3、6、9d后,10mg/L与20mg/L组白细胞总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前两者与5mg/L组在治疗后3、6d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9d,三种浓度的臭氧水治疗组白细胞的总数差异不显著。
3.光镜所见:治疗3d后,臭氧水治疗组炎症病理减轻,可见新生表皮细胞,以10mg/L组与20mg/L组明显;对照组炎症改变加重,出现肌纤维坏死。治疗6d后,洗必泰组炎症减轻不明显;臭氧水治疗组炎症病理进一步减轻,其中10mg/L组与20mg/L组上皮结构修复完整;对照组皮肤、肌肉坏死表现进一步加重。治疗后9d,洗必泰组炎症表现减轻,开始出现部分表皮细胞连接;臭氧水治疗组只有轻微的炎症表现,无渗出,10mg/L组与20mg/L组大部分恢复正常皮肤,肌纤维肉芽组织大量生长;对照组出现慢性炎症的表现。
4.EGF含量变化:在治疗各个阶段,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以及洗必泰组与臭氧水治疗组比较均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治疗3、6、9d后,10mg/L与20mg/L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前两者在治疗后3、6d后,EGF含量高于5mg/L组。而在治疗后9d,三种浓度的臭氧水治疗组EGF含量差异不显著。
5.TNF-α含量变化:在治疗各个阶段,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以及洗必泰组与臭氧水治疗组比较均有显著性的差异,治疗3、6、9d后,10mg/L与20mg/L组无显著性差异,而前两者与5mg/L组在治疗后3、6d后有显著性差异,在治疗后第9d差异不显著,5mg/L组TNF-α含量高于前两者。
1.中、高浓度臭氧水的抗炎消毒效果优于低浓度组,而中与高浓度组的效果没有明显差异,提示在临床应用中,10-20mg/L的臭氧水已足够控制甚至消灭创面感染。
2.EGF与大鼠创面的抗炎修复结局成正相关性,臭氧水治疗能促进创面组织中的EGF含量的升高,而且与其浓度有关,其中以10mg/L与20mg/L浓度组最佳,EGF含量在治疗过程中逐步增加。
3.臭氧水治疗对创面中TNF-α含量影响异于EGF,臭氧水治疗组中TNF-α含量普遍低于洗必泰组以及对照组,其中10 mg/L与20 mg/L浓度臭氧水治疗组中的TNF-α含量最低。臭氧水在治疗感染性创面的过程中降低了TNF-α含量,从而抑制了NF-KB系统的活性,达到抗炎修复组织的目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R459.6【目录】:
ABSTRACT8-15
第一部分 :臭氧水对感染性创面抗炎修复的作用19-28
一、材料与方法19-20
二、结果20-24
三、讨论24-28
第二部分 :臭氧水对感染性创面修复作用与内源性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关系.28-45
一、材料与方法28-33
二、结果33-37
三、讨论37-45
全文总结45-46
参考文献46-53
缩略词表53-5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54-55
统计学证明57-5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盛志勇;[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年05期
何晓峰,李彦豪,陈汉威,卢伟,陈勇,曾庆乐,赵剑波,许小丽,彭静,申鹏;[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5年05期
何晓峰,李彦豪;[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5年05期
谭谦,马文熙,王磊,宁官森,周栩,兰省科;[J];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刘剑毅,李世荣,毋巨龙,王珍祥,杨东运,曹川;[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武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李楠;;[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危海涛;吴春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程先青;李仁虎;李建军;李家宽;刘泽鸿;;[J];安徽医学;2011年09期
朱磊;尹宗生;徐洪港;;[J];安徽医药;2010年04期
项廷淼;殷世武;高宗根;张惠林;王菊;;[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刘有智;刁金祥;王贺;李鹏;康荣灿;焦纬洲;;[J];火炸药学报;2006年06期
单桂秋;李艳辉;张雅妮;刘广亚;吕品;周谋;丘勇新;;[J];中国输血杂志;2011年04期
侯淑玲;张巧花;郑玉萍;韩维娥;贺建霞;王列样;王军;杨斌;李丽;;[J];白血病.淋巴瘤;2007年02期
王文生,罗云波,石志平;[J];保鲜与加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余厉阳;姚国华;;[A];第三届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许玉玲;庄志雄;;[A];第五届广东省环境诱变剂学会暨第三届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王瑾;林向阳;阮榕生;刘玉环;;[A];营养与食品——健康中国高级论坛Ⅱ论文集[C];2008年
乔勇进;王海宏;叶正文;仲伯扬;;[A];中国柑橘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战略论坛暨中国柑橘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张东安;张明辉;;[A];第十届全国电除尘、第二届脱硫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李成利;武乐斌;宋吉清;吕玉波;许玉军;张传臣;;[A];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首届会员大会暨第四届医学影像山东论坛、山东省第16次放射学会议暨山东省第14届医学影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徐益平;何振江;何火胜;王长缨;向蔡生;;[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Ⅱ)[C];2008年
吕艳;柳健;秦耀维;李树林;;[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朱艳华;刘泰;王炜;;[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潘建西;王临青;张思胜;舒畅;;[A];2011年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朝晖;[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崔宜栋;[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何德才;[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林庆荣;[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余阳;[D];东华大学;2011年
刘钟阳;[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俞志坚;[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章飞芳;[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
刘晓军;[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靳保辉;[D];厦门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健光;[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高少波;[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崔强;[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杨娜;[D];泰山医学院;2010年
朱新炜;[D];泰山医学院;2007年
田英;[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张薇薇;[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柯子斌;[D];浙江大学;2011年
宣伟;[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曲晓妍;[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世岭,郭振荣,周亮,周一平,刘锡麟,周和平,严霜;[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8年03期
杨东丽,张宗玉,张凌,童坦君;[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0年01期
谭谦;马文熙;陈卫东;兰省科;王磊;;[J];铁道医学;199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希真;陈春田;李东力;宋承辉;孙华;;[J];沈阳部队医药;2000年05期
陈碧芬;;[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1985年01期
刘维明;黄丹青;赵延春;;[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年01期
彭强;邓超干;陈家林;庞雅轩;杨默;;[J];中国急救医学;2006年04期
张兴超;雷鹏;;[J];创伤外科杂志;2006年05期
孙晓艳;陈强;赵大力;姜永丽;范洪学;;[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年03期
;[J];茶.健康天地;2009年01期
阎文柱;秦书俭;刘学政;李德华;;[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14期
李晓玉;[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85年06期
侯立向,谢贵福,周海梦;[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春晖;徐燕平;姜涛;朱险峰;;[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邸伟;;[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姚煜冬;陶仁;;[A];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刘建国;何君;张勇;魏小丽;高虹;;[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魏涯;李来好;郝淑贤;陈晓凤;岑剑伟;石红;;[A];“食品加工与安全”学术研讨会暨2010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胡毓诗;张挥武;冉德洲;;[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苏育炜;杨志军;石贵勇;王超凡;葛云;韦彩慧;李红中;;[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王先酉;王峰;王冉;赵霏;谭孟群;;[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0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杨达胜;赵静丽;梁斌;张瑞霞;白海涛;;[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郁时兵;李红燕;;[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吴一福;[N];中国医药报;2005年
衣晓峰 魏然;[N];健康报;2007年
张献怀;[N];中国医药报;2001年
匡远深;[N];中国医药报;2003年
衣晓峰 魏然;[N];中国医药报;2007年
衣晓峰 靳万庆 本报记者 
魏然;[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邹本堃;[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衣晓峰;[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宗玉;[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尹海磊;[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王淑梅;[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孙晓艳;[D];吉林大学;2008年
李伟;[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滕春燕;[D];吉林大学;2009年
齐艳萍;[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徐会娟;[D];江苏大学;2012年
王莉;[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王旭倩;[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华军;[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乔彩云;[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李坚强;[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年
赵国伟;[D];辽宁医学院;2012年
李杜娟;[D];泰山医学院;2005年
张青;[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侯天勇;[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陈强;[D];吉林大学;2007年
丁国永;[D];吉林大学;2008年
宋祥福;[D];吉林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公立医院医疗告知欠缺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公立医院医疗告知欠缺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
20世纪以来随着生物医学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医学模式和医患关系模式发生转变,在医疗过程中,人们的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逐渐加强。医疗告知、知情选择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据中华医学会等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医疗纠纷案件以11%的速度递增,患者起诉的诉由中,认为因医方未履行告知义务,侵犯患者知情同意权的超过60%。医疗告知欠缺侵犯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降低了患者满意度和忠诚度,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针对医务人员的医疗告知义务,目前,国外很多国家如美国、英国、荷兰、芬兰、韩国等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都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而我国内地由于历史原因,现代卫生法制建设起步较晚,医疗告知义务的立法尚处在初步阶段。虽然从立法上已明确医务人员有医疗告知的义务,但存在许多不足,如大多是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位阶较低;规定过于分散,没有形成专门性法律;对告知主体、告知内容、告知对象的规定不够详细和明细、不易操作等。
目前,患者知情同意权及医疗告知含义的界定、告知主体、告知对象、告知内容、告知形式国内外已有了较多的研究,但在知情同意权的内涵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知情同意权是一个权利还是多个权利?知情同意权是否包含知情权?对存在的医疗告知欠缺及造成医疗告知欠缺的原因分析,大多是分散地进行描述,缺乏深入系统地分析研究;医疗告知欠缺的应对措施,大多从法律建设的角度提出。从医院管理的角度多从继续教育、提高医德、制度建设等方面零散地进行研究,缺乏应对措施的系统性、整体性研究。
即将实施的侵权责任法,对医疗告知欠缺造成损害的救济有了明确的法律规定,促使了医院及医务人员对医疗告知欠缺的重视。同时,医疗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及医疗改革的深入开展,使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之间在医疗技术、科室功能、政策待遇等方面趋同。医疗市场竞争激烈,服务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策略。在新形势下,医院采取措施,避免医疗告知欠缺、提高医疗告知水平及患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已是大势所趋。
目的与意义
基于目前对知情同意权、医疗告知的内涵存在较大争议、对医疗告知欠缺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缺乏系统深入地研究,本课题聚焦我国现阶段公立医院在医疗过程中存在医疗告知欠缺的问题,依据现代医院管理、组织行为理论,综合运用卫生事业研究方法,在界定医疗告知的内涵和对公立医院造成医疗告知欠缺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在短期内社会大环境无法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从医院管理角度,寻找一套有效解决公立医院医疗告知欠缺的措施。以期对知情同意权、医疗告知的认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解决目前公立医院医疗告知欠缺、实现患者知情同意权、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对其他性质的医院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本研究立足于研究狭义上的医疗告知(其对应的是患者知情同意权)。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现场调研法、专家访谈法及比较法相结合的定性研究方法界定医疗告知的内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广州市某三级公立综合性医院最近五年间的239例患者投诉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揭示医疗投诉中存在的医疗告知欠缺。其次,针对公立医院存在的医疗告知欠缺,利用选题组讨论法探讨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并分别从管理体制、医学、患者、法律、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阐述。最后,讨论影响医疗告知的因素,分析医院层面对策的可操作性。并从医院文化管理的角度,利用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方面的知识,提出一套有效解决公立医院医疗告知欠缺的措施。
(1)知情同意权是知情与同意的统一,是一项权利。根据告知内容与告知目的的不同,医疗告知可分为狭义上的医疗告知和广义上的医疗告知。狭义上的医疗告知针对着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广义上的医疗告知,一部分是对应着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而另外一部分仅对应着患者的知情权。
(2)广州市某三级公立综合性医院9.12五年间引发医疗投诉239例,含医疗告知欠缺71例。存在的医疗告知欠缺包括:未告知就做检查、开药品;未告知手术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未告知而术中改变术式;虽签知情同意书,但解释时过于肯定治愈效果、不会发生并发症;告知时,未考虑患者心理因素;告知内容(治疗费用、治愈率、病情进展等)不准确。各医疗告知欠缺比例除未告知而术中改变手术方式较小外,其它并无明显差别。医疗纠纷中造成医疗告知欠缺的人员主要是医师。纠纷解决的途径大多通过内部协商解决。
(3)前10位造成医疗告知欠缺的原因是:医疗告知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儒家文化的影响,医学道德失范和社会信用缺失;医学模式没有完全转变;医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医学教育体制、继续教育机制不合理;医院管理薄弱;医患信息不对称;一些患者的知情同意能力和意愿不强;医务人员的实际水平和医学的特殊性。
(4)医疗告知的目的是实现患者的自主选择权,而真正实现患者的自主选择权的基础是患者充分而有效地知情。由于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医疗告知没有清晰明确的规定和法律本身调整领域有限性的局限,以及患者对知情同意权及相关法律缺乏认知,医务人员提供全面而真实的诊疗信息只能依赖于医院的管理以及医务人员自身真正尊重患者自主权和健康权的伦理观念。而医院文化深深影响着医务人员的观念、组织及个人的行为。因此,在目前短期内社会大环境无法根本改变情况下,本研究从医院内部管理的角度,借助医院文化的功能,把尊重患者的健康权和知情同意权融入到医院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中来。以此提出一套有效解决医疗告知欠缺的措施:①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赢利观,转变经营和管理理念;②完善医疗告知制度,规范医疗告知行为;③加强继续教育,提高告知能力;④加大硬件建设,改善医疗告知环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R197.3【目录】:
ABSTRACT7-15
第一部分 前言15-21
1.1 研究背景15-17
1.2 目的与意义17-18
1.3 研究内容18
1.4 资料来源18
1.5 研究方法18-20
1.6 技术路线20-21
第二部分 医疗告知的内涵21-29
2.1 知情同意权含义的界定21
2.2 医疗告知的界定21-24
2.2.1 广义上的医疗告知22
2.2.2 狭义上的医疗告知22-24
2.3 医疗告知欠缺的界定24-29
2.3.1 医疗投诉中存在的医疗告知欠缺24-27
2.3.2 医疗告知欠缺造成的影响27-29
第三部分 医疗告知欠缺的原因分析29-37
3.1 管理体制方面29-32
3.1.1 政府财政补助相对不足,医疗服务价格偏低29-30
3.1.2 我国卫生总量不足,卫生资源高度集中在大医院30
3.1.3 医学教育体制、继续教育机制不合理30-31
3.1.4 卫生部门监管薄弱31
3.1.5 医院管理薄弱31-32
3.2 医学方面32-34
3.2.1 医学模式没有完全转变32
3.2.2 生物医学模式下,技术主义还很盛行32-33
3.2.3 医务人员的实际水平和医学的特殊性33
3.2.4 医患信息不对称33
3.2.5 医学道德失范和社会信用缺失33-34
3.3 患者方面34-35
3.3.1 患者的知情同意能力和意愿影响着医务人员医疗告知的程度34
3.3.2 患者对知情同意权的认识不足34-35
3.4 法律方面35-36
3.4.1 告知主体不明确35
3.4.2 告知对象不明确35
3.4.3 告知内容局限35-36
3.4.4 知情同意书文本不规范36
3.5 文化方面36-37
第四部分 讨论与对策建议37-51
4.1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赢利观,转变经营和管理理念39-44
4.1.1 服务利润链40-42
4.1.2 以人为本42-44
4.1.3 战略管理44
4.2 完善医疗告知制度,规范告知行为44-46
4.2.1 建立重大手术的术前谈话制度45
4.2.2 明确医疗告知主体、对象、内容、方式和程度45-46
4.2.3 制作规范的知情同意书范本46
4.2.4 建立检查监督制度46
4.3 加强继续教育,提高告知能力46-49
4.3.1 加强管理队伍职业化培训,提高医院管理能力47
4.3.2 加强医学人文继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47-49
4.4 加大硬件建设,改善医疗告知环境49-51
4.4.1 增添医疗告知模具,提高沟通效率和效果49-50
4.4.2 完善健康促进系统,提高患者对医学的认识50
4.4.3 塑造安静、合适的告知环境50-51
第五部分 研究与展望51-53
参考文献53-5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7-58
统计学证明6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殷改云;[J];邯郸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艾尔肯;;[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殷冀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年05期
刘玉莹;欧景才;;[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年01期
孙福川;[J];医学教育探索;2002年01期
冯玉芝;;[J];医学与社会;2009年06期
孙福川;[J];医学与哲学;2003年01期
牛万成;李玺;巩新建;张云民;;[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年07期
雷锦程;;[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年03期
尚鹤睿;;[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丽容;[D];四川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世杰;;[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张康之;李圣鑫;;[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姚家新;戴群;吉承恕;张运亮;鲍春雨;陈静;刘晓黎;;[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罗浩;徐然;;[J];才智;2009年26期
刘丽群;;[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4期
周昕;;[J];长江论坛;2008年03期
李甪;;[J];财会通讯;2010年08期
农中校;;[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袁蕾;;[J];重庆医学;2011年15期
陆晓路;;[J];档案与建设;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敏;;[A];福建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甘瑁琴;叶瑾;;[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刘华涛;;[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胡建伟;;[A];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张海棠;;[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高杰;;[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郭庆珠;;[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程雁雷;梁亮;;[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张弘;张鹏;;[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马连福;张春庆;高楠;;[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春阁;[D];吉林大学;2011年
张斌;[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朱红灿;[D];湘潭大学;2011年
陈宪涛;[D];湖南大学;2009年
姚岳绒;[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罗昱;[D];武汉大学;2011年
周光强;[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舒伯阳;[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龚正伟;[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简海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茂庆;[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傅小兵;[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杨微;[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王海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巨振阳;[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罗颖媚;[D];湘潭大学;2010年
陈文;[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石丽芳;[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周晓琳;[D];兰州大学;2010年
李爱桃;[D];兰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上官丕亮;;[J];当代法学;2007年01期
康长庆;[J];法律适用;1999年03期
宋晓亭;[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王钦清,沈鸿伟;[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陈建波,赵峰;[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罗豪才;毕洪海;;[J];法学家;2006年01期
王利明;[J];法学;2002年05期
刘作翔,龚向和;[J];法学;1997年10期
刘京柱;[J];法学;1998年10期
欧景才,吉琳;[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汪彩莲;;[J];医院管理论坛;2008年08期
吴小南;刘菲菲;方鹏骞;;[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杨振宙;;[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年S1期
屠彦;;[J];中国卫生资源;2010年04期
许秀菊;;[J];中国肿瘤;2009年08期
林卉芬;高月霞;;[J];社区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周慧;;[J];卫生经济研究;2007年02期
尹勇铁;王泽林;杨宏敏;;[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0年02期
罗志阳;;[J];中国医院管理;2007年02期
洪光华;;[J];当代医学;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庭芳;;[A];第三届全国医院经济管理博鳌峰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院管理经济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刘文治;;[A];2004湖北省第三届医院院长论坛资料汇编[C];2004年
赵国荣;张春晓;;[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丁义涛;;[A];2004湖北省第三届医院院长论坛资料汇编[C];2004年
范道友;;[A];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陈萍;;[A];湖南省卫生经济与信息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第一次学术年会专辑[C];2010年
唐琳芳;;[A];湖南省卫生经济与信息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第一次学术年会专辑[C];2010年
张先芝;;[A];西南六省、区、市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协作片第十五次年会论文汇编[C];2002年
崔华青;董利波;李良;;[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刘东兴;王继武;冯文;胡鸿藻;王甫群;蔡学昌;肖十力;迟宝兰;;[A];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郑俊彦 张安定 董学峰;[N];东莞日报;2011年
郑大喜;[N];健康报;2010年
刘建华 寇云鹏
整理;[N];人民日报;2010年
曹政;[N];健康报;2010年
中欧商学院和上海财大兼职教授、美国麻省卫生部高级研究员
蔡江南;[N];中国医药报;2010年
葛云峰 特约记者
焦晓宁;[N];健康报;2010年
镇财;[N];中国财经报;2010年
于力;[N];佳木斯日报;2010年
王曼;[N];医药经济报;2010年
金振娅;[N];光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剑;[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董云萍;[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罗永忠;[D];中南大学;2010年
李淮涌;[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毛克宇;[D];天津大学;2009年
吴昊;[D];重庆大学;2010年
徐敢;[D];天津大学;2010年
张春梅;[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孙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林婕;[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玉莹;[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文红敏;[D];南华大学;2011年
白丽萍;[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何莎莎;[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祖学亮;[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汤勇;[D];南华大学;2011年
赵鸿飞;[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王丽秋;[D];复旦大学;2010年
崔冰;[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苗卫军;[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方医科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