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打分标准制定规则则应该怎样便于x

2规划(策划)原则2:规划(策划)一个组织应为实现其环境方针制定计划 - 上海嘉塘电子有限公司
2规划(策划)原则2:规划(策划)一个组织应为实现其环境方针制定计划
重力灯——随着灯下悬挂重物的不断下滑,它能够把这种重力转化为电能,持续提供的照明。在节能减排概念已经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当今社会,环保灯并不是个稀罕物件,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也不再是闻所未闻的技术。但是,你能想象有一款环保灯能够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提供照明吗?综合美国媒体12月12日报道,英国伦敦设计师马丁·瑞德福和吉姆·里弗斯已经开始为实现这样一款概念环保灯而努力了。据介绍,这两名设计师为这款灯找到了一个的非常巧妙的能量来源:这种“可再生能源”可以随时获得,不管是在白天还是晚上,不论你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以及当地的天气情况如何,它都可以实现照明,而这种“可再生能源”就是重力。这款重力灯的运行原理与落地式大摆钟相类似,都是通过悬挂着的重物来产生动力。重力灯下端配备有一个绳子,使用者只需把悬挂在绳子末端的重物提至顶端,这款环保灯就能够把重物向下滑落的重力转化为电能,并持续实现的照明。如此反复提起重物,使用者就能够在任何有地球引力的地方,随时使用这款照明设备。重力灯研究小组在融资平台上介绍称:“在提出重力发电这一概念之后,我们经过几年的努力不断修改最初的设计方案,到现在为止已经准备进行生产。我们希望制作、生产、分发至少1000个这样的重力灯,将其免费提供给非洲和印度贫困地区的居民们,供他们日常使用。一旦这一尝试取得积极的反馈,我们将寻求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将其提供给尽可能多的地区。实现大规模生产后,这款灯的价格将低于5美元(约为人民币31.27元)。”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一些贫困地区仍在使用煤油灯照明。鉴于这种情况,寻找一种清洁、成本低廉、又便于使用的照明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不仅能使这些地区的民众生活得更加安全健康,也减少了煤油灯造成的污染。(本文来源:中国日报网:信莲)
日光灯作为一种光亮柔和而有效的光源在全世界广受欢迎,无论是在家居、商店、办公室、学校、超市、医院、剧场,还是在商业冰柜、广告灯箱、地铁、人行隧道、人防工程、夜市灯饰照明等,只要需要照明的地方均可见到日光灯。传统的荧光日光灯其电源的利用率并不理想:附加镇流器功耗较大,开启时需要辅助高压;日光灯管内置的水银在废弃时无法处理,成为污染环境的公害。日光灯管的荧光粉在充入日光灯管过程中,含有较多量的汞(水银),因此日光灯管破裂后,跑出来的水银蒸气对人体的危害较大。权威资料显示:汞蒸气达0.04至3毫克时会使人在2至3月内慢性中毒,达1.2至8.5毫克时会诱发急性汞中毒,如若其量达到20毫克,会直接导致动物死亡。作为第四代新型节能光源,LED光源诞生之时即被用来做各类灯具的发光光源。0.06W的白光LED草帽灯、食人鱼是最早被用在LED日光灯的发光灯条上的。每个LED日光灯管使用数量不等,约280-360颗。现在新一代的LED日光灯发光灯条使用从0.06W到1W、显色为纯白、青白、暖白、冷白的贴片LED平面光源。节能省电是LED日光灯的最大特点。以T8日光灯为例,标称36W的荧光日光灯(CFL),其附加镇流器耗电8W,工作时实际耗电44W,照亮流明为420lm,使用寿命3千小时。而同样规格的LED日光灯,工作时实际耗电仅16W,照亮流明为550lm,使用寿命可达3万小时。PWM LED驱动控制器PT4107LED日光灯的LED灯条电源驱动方案有很多种,目前非隔离方案因其效率高而占主流,而用PWM LED驱动控制器来做LED日光灯驱动电源的又占绝大多数。PT4107是一个典型的PWM LED驱动控制器,其内部拓扑结构如图1。PT4107是一款高压降压式PWM LED驱动控制器,通过外部电阻和内部的齐纳二极管,可以将经过整流的110V或220V交流电压箝位于20V。当Vin上的电压超过欠压闭锁阈值18V后,芯片开始工作,按照峰值电流控制的模式来驱动外部的MOSFET。在外部MOSFET 的源端和地之间接有电流采样电阻,该电阻上的电压直接传递到PT4107芯片的CS端。当CS端电压超过内部的电流采样阈值电压后,GATE端的驱动信号终止,外部MOSFET关断。阈值电压可以由内部设定,或者通过在LD端施加电压来控制。如果要求软启动,可以在LD端并联电容,以得到需要的电压上升速度,并和LED电流上升速度相一致。PT4107的主要技术特点:从18V到450V的宽电压输入范围,恒流输出;采用频率抖动减少电磁干扰,利用随机源来调制振荡频率,这样可以扩展音频能量谱,扩展后的能量谱可以有效减小带内电磁干扰,降低系统级设计难度;可用线性及PWM调光,支持上百个0.06W LED的驱动应用,工作频率25kHz-300kHz,可通过外部电阻来设定。PT4107封装如图2,各引脚功能如下:1.GND 芯片接地端;2.CS LED峰值电流采样输入端;3.LD 线性调光接入端;4.RI 振荡电阻接入端;5.ROTP 过温保护设定端;6.PWMD PWM调光兼使能输入端,芯片内部有100K上拉电阻;7.VIN 芯片电源端;8.GATE 驱动外挂MOSFET栅极;设计全电压20W日光灯开关恒流源以AC 85V~245V全电压输入为例,采用PT4107 PWM LED驱动控制器来做LED日光灯驱动电源的主芯片,设计一个比较理想的应用电路方案(图3)。该方案由全电路由抗浪涌保护、EMC滤波、全桥整流、无源功率因素校正(PFC)、降压稳压器、PWM LED驱动控制器、扩流恒流电路组成。按此理念,设计成的全电压20W日光灯开关恒流源电原理图如图4所示。从AC 220V看进去,交流市电入口接有1A保险丝FS1和抗浪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之后是EMI滤波器,由L1、L2和CX1组成。BD1是整流全桥,内部是4个高压硅二极管。C1、C2、R1、D1~D3组成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PT4107芯片由T1、D4、C4、R2~R4组成的电子滤波器降压稳压后供电,这个滤波器输入阻抗很高,输出阻抗很小,整流后近300V直流高压经此三极管降压向PT4107 Vin提供约18~20V稳定电压,确保芯片在全电压范围里稳定工作。这个电路不像先前方案的电阻降压电路那样耗能而发烫。PWM控制芯片U1(PT4107)和功率MOS管Q1、镇流功率电感L3、续流二极管D5组成降压稳压电路,U1采集电流采样电阻R6~R9上的峰值电流,由内部逻辑在单周期内控制GATE脚信号的脉冲占空比进行恒流控制。输出恒流与D5、L3的续流电路合并向LED光源恒流供电,改变电阻R6~R9的阻值可改变整个电路的输出电流,但D5、L3也要随之改动。R5是芯片振荡电路的一部分,改变它可调节振荡频率。电位器RT在本电路中不是用来调光,而是用来微调恒流源的电流,使电路达到设计功率。由于器件的分散性,批量生产时每一块电源板的输出电流会略有不同,在生产线上可用此电位器来调整每块电源板的输出电流。为保证已调好电源板的稳定性,一定要选用涡轮涡杆微调电位器,并在调好后滴胶固封。本电路的参数是按每串22个0.06W LED,共15串并联,驱动330个60毫瓦的白光LED负载设计的,每串的电流是17.8毫安,设计输出为36-80V/25OmA。如果改变LED数量,则需修正R6~R9的参数。PCB板的排列是做好产品的关键,因此PCB板的走线要按电力电子规范要求来设计。本电路可用于T10、T8日光灯管,因两管空间大小不同,二块PCB板的宽度将不同,需要降低所有零件的高度,以便放入T10、T8灯管。图5是T10恒流源板的实物照片,33个元件安装在235×25×0.8毫米的环氧单面印制板上。关键的设计和考虑因素1.抗浪涌的NTC。抗浪涌的NTC选用300Ω/0.3A热敏电阻,如改变此方案的输出,比如增大电流,则NTC的电流也要选大一些,以免过流自发热。2.EMC滤波在交流电源输入端,一般需要增加由共轭电感、X电容和Y电容组成的滤波器,以增加整个电路抗EMI的效果,滤除掉传导干扰信号和辐射噪声。本电路采用共轭电感加X电容器的简洁方式,主要还是出于整体成本的考虑,本着够用就好的设计原则。X电容器应标有安全认证标志和耐压AC275V字样,其真正的直流耐压在2,000V以上,外观多为橙色或蓝色。共轭电感是绕在同一个磁芯上的两个电感量相同的电感,主要用来抑制共模干扰,电感量在10~30mH范围内选取。为缩小体积和提高滤波效果,优先选用高导磁率微晶材料磁芯制作的产品,电感量应尽量选较大的值。使用二个相同电感替代一个共轭电感也是一个降低成本的方法。3.全桥整流全桥整流器BD1主要进行AC/DC变换,因此需要给予1.5系数的安全余量,建议选用600V/1A。4.无源PFC普通的桥式整流器整流后输出的电流是脉动直流,电流不连续,谐波失真大,功率因数低,因此需要增加低成本的无源功率因数补偿电路,如图6所示。这个电路叫做平衡半桥补偿电路,C1和D1组成半桥的一臂,C2和D2组成半桥的另一臂,D3和R组成充电连接通路,利用填谷原理进行补偿。滤波电容C1和C2串联,电容上的电压最高充到输入电压的一半,一旦线电压降到输入电压的一半以下,二极管D1和D2就会被正向偏置,使C1和C2开始并联放电。这样,正半周输入电流的导通角从原来的75°~105°上升到30°~150°;负半周输入电流的导通角从原来的255°~285°上升到210°~330°(图7)。与D3串联的电阻R有助于平滑输入电流尖峰,还可以通过限制流入电容C1和C2的电流来改善功率因数。采用这个电路后,系统的功率因数从0.6提高到0.89。R有浪涌缓冲和限流功能,因此不宜省略。5.降压稳压电路给PT4107供电的电路是倍容式纹波滤波器(图8),具有电容倍增式低通滤波器和串联稳压调整器双重作用。在射极输出器的基极到地接一个电容C4,由于基极电流只有射极电流的1/(1+β), 相当于在发射极接了一个容值为(1+β)C4的大电容,这就是电容倍增式滤波器的原理。如果在基极到地之间再连接一个齐纳二极管,就是一个简单的串联稳压器,该电路能有效地消除高频开关纹波。请注意,T1要选择双极型晶体管的Vbceo500V,Ic=100mA。稳压二极管D4要用20V、1/4W任何型号的小功率稳压管。6.镇流功率电感镇流功率电感L3与Q1 MOS管,以及R6、R7、R8、R9并联的电流采样电阻,是此电路恒流输出的三大关键元件。镇流功率电感L3要求Q值高、饱和电流大、电阻小。标称3.9mH 的电感,在40kHz~100kHz频率范围里Q值应大于90。设计时要选用饱和电流是正常工作电流2倍的功率电感。本电路设计输出电流250mA,因此选500mA。选用功率电感的绕线电阻要小于2Ω、居里温度大于400 oC的优质功率电感。一旦电感发生饱和,MOS管、LED光源、PWM控制芯片就会瞬间烧毁。建议使用高导磁率微晶材料的功率电感,它可以确保恒流源长期安全可靠地工作。L3电感要选用EE13磁芯的磁路闭合电感器,或高度低一点的EPC13磁芯(图9)。现在LED日光灯大多数选用半铝半PV塑料的灯管,以帮助LED光源散热。工字磁芯电感器的磁路是开放的,当使用工字磁芯电感器的电源驱动板进入半铝半PV塑料灯管时,由于金属铝能使其磁路发生变化,往往会使已调试好的电源驱动板输出电流变小。7.续流二极管续流二极管D5一定要选用快速恢复二极管,它要跟上MOS管的开关周期。如果在此使用1N4007,那么在工作时会烧毁的。此外,续流二极管通过的电流应是LED光源负载电流的1.5~2倍,本电路要选用1A的快速恢复二极管。8.PT4107开关频率设定PT4107开关频率的高低决定功率电感L3和输入滤波电容器C1、C2、C3的大小。如果开关频率高,则可选用更小体积的电感器和电容器,但Q1 MOSFET管的开关损耗也将增大,导致效率下降。因此,对AC 220V的电源输入来说,50kHz~100kHz是比较适合的。PT4107开关频率设定电阻R5计算公式如下。当F=50kHz时,R5=500KΩ。9.MOSFET管的选择MOSFET管Q1是本电路输出的关键器件。首先,它的RDS(ON)要小,这样它工作时本身的功耗就小。另外,它的耐压要高,这样在工作中遇到高压浪涌不易被击穿。在MOSFET的每次开关过程中,采样电阻R6~R9上将不可避免的出现电流尖峰。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芯片内部设置了400ns的采样延迟时间。因此,传统的RC滤波器可以被省去。在这段延迟时间内,比较器将失去作用,不能控制GATE引脚的输出。10.电流采样电阻电阻R6、R7、R8、R9 并联作为采样电阻,这样可以减小电阻精度和温度对输出电流的影响,并且可以方便地改变其中一个或几个电阻的阻值,达到修改电流的目的。建议选用千分之一精度、温度系数为50ppm的SMD(W电阻。电流采样电阻R6~R9的总阻值设定和功率选用,要按整个电路的LED光源负载电流为依据来计算。R(6-9)=0.275/ILEDPR(6-9)=ILED2 x R(6-9)11.电解电容器LED光源是一种长寿命光源,理论寿命可达50,0,但是,应用电路设计不合理、电路元器件选用不当、LED光源散热不好,都会影响它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在驱动电源电路里,作为AC/DC整流桥的输出滤波器的电解电容器,它的使用寿命在5,0以下,这就成了制造长寿命LED灯具技术的拦路虎。本电路设计使用了C1、C2、C4、C5、C7多颗铝电解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的寿命还与使用环境温度有很大关系,环境温度升高电解质的损耗加快,环境温度每升高6 oC,电解电容器寿命就会减少一半。LED日光灯管内温度因空气不易流动,如电源驱动板设计不合理,管内温度会比较高,电解电容器的寿命因此大打折扣。选用固态电解电容器,也许是延长寿命的好办法之一,但导致成本上升。应用PT4107可以设计以多颗0.06W WLED光源串并联为负载的,电压输入为AC 110V或AC 220V的T10、T8、T5的LED日光灯方案,以及类似应用的吸顶灯、满天星灯、野外照明工作灯、球泡灯等,也可设计以高亮度1W WLED光源串联为负载的LED庭园灯、LED路灯、LED隧道灯。2009年初日本政府为降低公共照明的碳排放,强制企业执行节能减碳政策,日本办公室节能照明需求逐渐升温,大力推广LED日光灯,促进了中国LED日光灯的生产。因此参照本设计电路优化设计适用AC110V的LED日光灯电路已被广泛用于生产。
中国的汽车产业在今年很有可能触及或跨越年产销一千万辆这个门槛,事实上在实现这个目标以前,中国就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在当前的汽车中,汽车电子系统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很多特色化的功能都是依赖汽车电子技术来实现的,如果说在制造数量上我们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具体到汽车电子行业,我们又该如何和国际同行们实现同步呢?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最后两年,有哪些汽车电子应用会成为热点,实现这些应用又将面临哪些挑战?笔者就此问题遴选了几大热点应用采访了相关的一些业内专家,希望可以对中国从事汽车电子系统设计的读者有所帮助。这些热点应用包括自适应汽车前照灯、LED尾灯和HID前灯、智能化的无钥进入系统、可视和雷达倒车系统等。AFS为保障驾驶安全增添砝码车灯对保障驾驶安全所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在实际应用中,传统的前照灯系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现有近光灯在近距离上的照明效果不佳;还有对于车辆转弯时存在的照明暗区以及车辆在雨天行驶时地面积水的反射眩光问题,现有前照灯系统都不能很好的解决或改善。自适应汽车前照灯(Adaptive Front Lighting System, AFS)系统所带来的变革则可以帮助驾驶者轻松面对这些问题。所谓AFS就是指能自动改变两种以上的光型以适应车辆行驶条件变化的前照灯系统。据飞思卡尔全球汽车市场总监Steven Nelson先生表示:“目前,市场上的AFS有很多类型,包括从相对便宜的水平系统到所谓的灯光“弯曲”应用。水平系统基于车辆的载重调节灯光的垂直瞄准,这类系统在欧洲受到了管制。更先进的“弯曲”应用则可以根据车辆载重、加速/减速、方向盘角度、天气条件等信息,动态地更改灯光瞄准或光束模式。这类系统一般由步进马达控制。”举例来说,如在弯道行使时,传统前灯的光线因为和车辆行驶方向保持一致,所以难免存在照明的暗区。一旦在弯道上存在障碍物,极易引发交通事故,此时AFS则会产生旋转光型的光线,给弯道以足够的照明。瑞萨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汽车电子市场中心总经理崛田慎吉先生表示:“有两类控制可以改变前大灯的方向。一类需要真正转动短焦距前大灯,另一类不是转动前灯,而是转动反光镜。但无论哪种情况,都需要增加电机和变速箱。决定转动角度的输入信号为转向角、车辆速度信号、方向灯以及倒转开关等。”对传感信号的处理、前大灯角度的计算以及对电机的控制等是由MCU、传感器和电机驱动器来完成的。现有的汽车电子系统已经可以采集转向角信号、车速等信息并具备了方向灯和倒转开关等器件,而对电机的控制则与其它电机没有区别。崛田慎吉还表示:“AFS在设计上的挑战主要在于定义规格、进而决定AFS如何工作以及MCU软件的设计。在AFS方面,瑞萨的MCU已经在许多日本汽车上应用了五年之久。瑞萨能提供16位MCU/M16C系列和R8C系列,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对于AFS下一步的发展趋势,崛田慎吉认为在未来的AFS中,一些汽车制造商正在考虑集成图像识别功能,以检测行人、车辆和路边障碍物。在此应用中,需要带有图像识别功能的32位处理器。瑞萨适用于自适应巡航控制(ACC)和车道偏离警告系统(LDWS)的产品SH7774同样适用于未来的AFS。在更新的系统中也开始采用LED转向灯,在这类系统中,有一系列可以操纵的LED来提供水平、弯曲等功能,因此不再需要马达支持。LED、HID在汽车车灯应用中大放异彩据凌力尔特公司电源产品市场经理Tony Armstrong介绍,发光二极管(LED)被应用于汽车尾灯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而安华高科技光电子产品部汽车LED产品市场经理Boon-Hooi Lim先生表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汽车在整个车尾组合灯具(RCL)(包括停车灯、转向灯、尾灯和反光灯等)中使用LED。”Tony Armstrong还介绍:“高强度放电灯(High Intensity DischargeLamp, HID)灯包括所有在普通照明中使用的高强度气体放电灯,而用于汽车中的HID主要指HID氙气灯,通常被用作汽车前照灯。”为什么要在汽车车灯中使用LED,世强电讯的专家表示:“与传统的车用信号灯(如白炽灯)等相比,LED具有节能、寿命长、免维护、防爆、易控制和环保等优点,加上LED自身独立的冷光特性,使得灯具的外形不会因为长期受热而变形,从而提高整套灯具的寿命。而且随着技术的革新和市场的兴起,当前困扰LED的发光功率和成本这两大瓶颈问题也都将得到解决。”据Tony Armstrong先生介绍用于汽车尾灯的LED主要是红光LED,它们在把电能转换为光输出方面具有非常高的效率。因此困扰LED应用的散热对红光LED来说不是问题。Boon-Hooi Lim也表示:“散热不再是LED尾灯系统设计中最大的挑战。随着越来越多功率从0.25~1W、甚至更高功率的LED涌向市场,汽车尾灯设计师很容易根据设计风格和可用散热空间对LED做出正确的选择。”他还表示:“最近发布的大多数LED尾灯设计从0.25W和1W LED转向了0.5W,因为0.5W产品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成本与流明性能比,非常适合大多数汽车尾灯使用。”安华高在2008年二月就发布了非常适合汽车尾灯照明使用的超级0.5W PLCC-4表贴LED。LED尾灯应用的主要难题是在所有的运行状况下保持一致的亮度。飞兆半导体公司车身电子/智能开关产品总监Gary Wagner表示:“为了保持一致的亮度,需要准确的电流控制。而为了提供无闪烁得运行,良好的线路调整也非常必要。最好的方法是使用电流控制的升压转换器,将LED串联起来,形成两个或更多的并行LED串,用于冗余设计。飞兆半导体提供广泛的功率元件以应对以上汽车照明设计的挑战。”安森美半导体资深应用工程师Brian Blackburn则表示:“LED组合尾灯要获得广泛应用,恰当的驱动器设计非常重要,其中采用线性类型的驱动器能够限制功率耗散,而只有LED在功率耗散方面受到限制,所谓的长寿命才能够实现,安森美的驱动器正可以很好的限制功率耗散。”对于前灯应用,据世强电讯的专家介绍:“HID因其亮度高、寿命长、节能、色温性好、安全可靠等优点,已经成为奔驰、宝马等一流名车的标准配置。”HID前灯是由灯泡本身、触发单元和控制单元或镇流器组成的。由于靠近发热的灯泡,并且要经受车辆行驶中的振动,这些元器件要求具有温度稳定性和机械稳固性。就此埃普克斯的汽车薄膜电容产品市场经理Martina Auer表示:“埃普克斯的薄膜电容可以耐受高达150℃的工作温度,存储温度可达170℃。且不同的引脚版图允许系统经过优化提供最高的机械稳定性。6kV/μs的脉冲宽度使得薄膜电容特别适用于触发电路。”除此之外,飞兆的Gary Wagner表示:“因为需要缩减整个HID系统的体积,如何应对功率密度和EMI要求成为设计上的挑战”世强电讯的专家也表示:“把HID灯用作汽车大灯,有两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1. HID镇流器的EMC问题;2. HID的镇流器的控制部分必须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适应冷灯、热灯,以及各种不同品牌的灯,并具有对一些故障的智能保护功能。”世强电讯有基于SILABS MCU的单芯片全数字HID镇流器解决方案。对于EMC问题,该方案除了充分考虑传统的EMI抑制措施外,还采用先进的扩频控制技术(变频变占空比),让干扰信号在某一频段上的能量不能累积,从而减小EMI的影响。对于控制部分,该方案采用SILABS的高速MCU,用一颗单芯片实现了冷热灯识别、灯点亮、恒功率控制、PWM输出、故障处理等功能,具有优秀的适应性。除了HID氙气灯被用于前灯应用,高亮度(HB)的LED也可以被用该类应用当中。Tony Armstrong先生表示:“HID氙气灯的生产制造成本非常昂贵,因此其用途仅限于高档车辆。随着技术的进步,近期推出了HB LED,因此HID氙气灯的使用量将迅速减少。”飞兆的Gary Wagner则表达了并非完全相同的观点,他表示:“未来LED头灯很可能代替HID头灯,但用于头灯的LED距离真正的商业化还需5~10年时间,目前LED头灯仍存在成本问题,比HID头灯要贵4~5倍。”看来不管是HID头灯还是LED头灯都面临着成本过高的问题,因此目前LED头灯被首先应用在高端的豪华车型中,如雷克萨斯、奥迪和卡迪拉克等,即使是这样LED前灯也只是主要被用作白天行车灯(DRL),然后是集中在高档汽车上用的近光灯,而要想在更多的新款汽车上看到前灯使用LED作远光灯尚需一定的时日。不过LED头灯可降低电能使用需求,将运行头灯所需要的功率瓦数由120瓦大幅减少至近40瓦;另外LED还能够被融入到非常纤薄的造型线条之中,这些都是促进汽车厂商在前灯中使用它的推动力。相对于LED的尾灯应用,散热问题对于前灯应用来说依然没有完全解决。凌力尔特的Tony Armstrong就表示:“HB LED车前灯的供电确实必需特别关注热设计,原因是它们通常需要50W的供电功率。”安森美半导体资深应用工程师Brian Blackburn透漏:“某些系统采用了风扇来对LED头灯进行冷却。但这种类型的冷却对于LED头灯的长期可用性来说,并非好事。”世强的专家就此问题表示:“多个LED集中在有限的空间中,将造成散热困难,LED模块温度升高,会导致LED的寿命降低,并加速LED的光衰、影响LED驱动器等元件的效率和可靠性(一般元件的工作温度需控制在80℃以下)。温度升高,还使LED输出的光波长发生变化,改变颜色特征,有可能影响汽车照明。”他表示:“解决散热问题,从生产厂家的角度来讲,可以采用新材料,采用新的封装技术,增大PN结的散热面积等;从设计者应用者来讲有几个方案可选择,包括选择高质量的解决方案;进行热量控制,当温度升高时减少电流,以降低功耗;还有选择进行合理的热设计等。”功能日益强大的智能进入系统遥控门锁(RKE)、无钥门禁(PKE)是目前各类车型上最易见到的智能进入系统,防盗是研发这些系统的初衷,现在它们的功能正变得越来越丰富。比如在PKE系统上增加汽车寻找和RES(远程启动发动机)功能。恩智浦半导体汽车电子大中华区高级市场经理张建臣先生表示:“这些都是在北美非常流行的汽车接近系统功能,也是他们认为在下一代PKE系统中应该增加的。”据Microchip汽车产品部门亚太区的市场经理Stephen Chan介绍:“PKE应答器是高端汽车的主流配置,现在也开始在普通汽车中快速普及。使用PKE应答器,用户只需携带应答器就可以开启车门,不必再手动按动应答器上的按钮。”PKE系统由基站和应答器单元组成。基站单元用125kHz频段发送命令,PKE应答器则通过外部UHF发送器实现远距离的命令接收和响应发送,或者在相同的125kHz频段上使用内部回传功能实现短距离应用。他还表示:“PKE系统设计工程师需要解决的挑战性任务是在任何可能的工作条件下可靠地检测基站命令,同时保持所有其它设计参数不变,如电池电能使用率以及天线的物理尺寸等。”而为了在PKE上实现汽车寻找和RES功能,下一代的PKE需要将射频链路扩展为双向射频通信(315/434MHz),最大通信距离要达300米。有了双向射频链路后,钥匙端可以从汽车端取得反馈信号,同时向汽车发送命令。硬件方面,需要根据不同算法和系统程序从8位到32位MCU中选取合适的MCU。Microchip的PIC16F639就是一款功能强大、容易编程(只有35个单字节指令)、基于CMOS闪存的8位微控制器,只需增加一个应答器模拟前端就能使该器件适用于PKE系统。它采用Microchip公司强大的PIC MCU架构,在20引脚封装中集成了KeeLog兼容的加密模块、PLVD、双比较器和256字节的EEPROM数据存储器。对于双向PKE来说,系统安全性、功耗和通信距离是最主要的三大挑战。RES功能需要涉及发动机控制单元(ECU),因此安全性非常重要,恩智浦公司的张建臣先生强烈建议使用与锁车系统相同的算法来确保安全性。双向射频通信将导致更大的功耗,这与传统的RKE技术有根本的区别。采用传统的SAW发送器技术时距离只有约30米。在新的应用中,必须选择基于PLL的专用收发器芯片。恩智浦公司是发动机防盗锁止系统(IMMO)和PKE市场中领先的半导体供应商,基于恩智浦解决方案从PKE可以很容易升级到的更加智能的进入系统,这些方案采用相同算法、相同技术并且相同的ECU接口。而NXP解决方案的一些关键特性也能够帮助设计师应对以上提到的三大挑战:1. 集成的HITAG2/AES128算法以确保汽车安全。2. 通过低频链路实现电池再充电功能可以解决功耗问题。3. 致力于完善射频技术的产品种类,采用Frac-N PLL实现发送器、接收器和收发器可确保长距离通信。可视和雷达混合倒车系统让您不必回头、倒车无忧现在的雷达倒车系统已经可以为驾驶者提供许多帮助,但它并不完美,由于电磁波的散射特性,如果地面有尖锐的突起或存在横在半空的棱角状物体,现有的系统并不能有效地察觉,因此许多老司机都告诫新手在倒车的时候一定要回头看一看实际的情况。如果为倒车系统增加可视功能,驾驶员在倒车时不必回头就可对车后的情况了然于胸。OmniVision的专家表示:“使用多个传感器的可视泊车系统已经非常成熟。在英菲尼迪(Infinity)的EX和宝马七系上都使用了4~5个摄像头,最终综合输出这4~5个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来实现可视的泊车功能,图像看起来就像是从高处俯视得来的一样。”他进一步表示:“传感器的分辨率可以是VGA到百万像素水平。如果是VGA,可能会需要4~5个摄像头;如果是百万像素,2~4个摄像头就够用了。而且成本效益更好的CMOS图像传感器将在可视和雷达混合系统中代替昂贵的CCD传感器。”OmniVision能够以最低的BOM成本提供彩色高动态范围CMOS传感器。由于具备极低的感光度和进行了专门的改进该公司的摄像头可以实现昼夜全天候工作。不过,增加类似的功能,对成本的把握非常重要,因为它毕竟不是必不可少的功能,消费者愿意为其付出多少金钱也是车厂需要考虑的因素。ADI的DSP和嵌入式处理器产品技术市场经理杨烨表示:“要谈论一个倒车系统的成本,必须了解一个前提,那就是在车辆正常行驶的过程中,泊车的时间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通常不会超过1%。所以,无论是以视觉为基础还是雷达为基础的系统(或者二者的结合),如何利用系统在其余99%的时间内的处理能力就成为了问题的关键。”他进一步表示:“基于以上前提,一个成本优化的系统,必须具备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灵活性是指除了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倒车图像、雷达显示和告警)以外,还需要具备系统供应商所独具的一些差异化的功能,如系统能够对广角镜头造成的失真进行线性化补偿(鱼眼校正),能够通过自动曝光,自动对焦,自动白平衡等改善图像质量,能够通过图像系统和雷达系统的组合判断是否告警以及告警的级别,能够通过多摄像头的方式实现车辆俯视合成图像,以提升用户体验。可扩展性是指系统可以通过不增加成本或增加很少成本的方式实现除了倒车辅助以外的其他功能,比如在车辆上通过安装前置的CMOS传感器/雷达的方式,实现车道偏离告警,自动巡航控制,行人监测,夜视等功能;通过在车辆内部安装传感器的方式实现乘员的状态监测;通过在车辆两侧安装传感器,实现盲点监测。也就是说通过扩展在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的多种功能,以及提升在泊车过程中的用户体验,系统供应商可以大大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却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如何更好的融合这两种不同的系统,以向驾车人提供一个更准确的驾车参考,避免事故发生,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对系统供应商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如何在不同场景下对这两种系统的输入进行有效的综合判断,给出一个最接近实际情况的结果,是体现不同系统供应商功力的重要标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正午阳光直射的情况下,车尾正对阴暗的车库门倒车,由于CMOS摄像头自动曝光的介入,车内显示屏可以清晰的显示车库外的景象,却无法看清车库内的障碍物,这时就需要借助雷达的探测结果,对障碍物的距离和方位进行探测,对这两个结果进行判断,并给驾车人适当的提示。基于系统必须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讨论,系统中的主处理器必须具有非常高的处理能力,丰富的接口,以及能满足低成本到高性能不同需求的代码兼容的内核以确保代码可重用。ADI的杨烨先生表示:“通常的ASIC芯片由于其固有的限制,很难同时满足上述的要求,而一个通用的处理器却可以很好的完成这样的任务。”ADI的Blackfin处理器提供了从低端400MHz单核到高性能的500MHz双核处理器,提供了一系列符合汽车工业标准,并且代码兼容的处理器系列,供客户针对不同的系统成本和规格需求进行选择。Blackfin家族成员所具备的丰富接口,可以无缝连接CMOS、LCD和雷达传感器,内置的支持多层图像叠加,色域转换的硬件加速单元,使客户可以自由灵活的扩展系统,而不需要外部扩展额外的外围芯片。而且ADI所拥有的丰富的第三方网络可以提供一系列的关键算法,客户可以直接利用以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更可以以此为基础扩展自己所独有的功能。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应用,还有一些应用也非常有特点。比如电动防夹车窗、比如可加热后视镜等,它们都能以较低的成本有效的为架乘者提供方便和提升驾乘的安全性。又比如可提前启动或者可预先设定温度的智能空调,对于炎热地带或者寒冷地带的用户就特别有用,可以让他们一进入车中就享受到舒适的温度。总之,提高汽车的舒适度与安全性是汽车电子厂商和设计师持续创新的原动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汽车电子的热点也将围绕着这两个主题展开,而是否能以市场接受的成本将这些创新变为现实则是他们最终能否从热点成为卖点的关键所在。
生态质量控制和TQM、传统的质量管理:生态质量控制将企业排放废弃物和造成污染看作是生产过程不合格的一部分。所以,它和传统的质量管理及TQM之间存在着许多相同之处,其核心都是为了“预防问题”。这样,PDCA循环依然是企业生态质量控制的基础,一些全面质量管理工具也可继续得到应用。例如,帕雷托图(Pareto Chart)可以在开始阶段用来识别最大或最重要的产品质量问题和环境污染预防机会,为企业生态质量控制提供一个初始信息。在头脑风暴法基础上绘制而成的因果图(Cause and Effect)或者鱼刺图(Fishbone Diagram)是对于特定问题的发生的所有可能原因的定性总结。通过帕雷托图和因果图的分析,可以使企业识别质量和环境问题发生区域和影响因素。控制图(Control Chart)是确定过程内在稳定性的行之有效的工具。通过设置过程参数,并将其和控制界限比较,超出控制界限的异常序列和异常点可以提醒企业调查特定的区域。控制图上下控制界限的选取可以是产品的某一性能指标,也可以是废液或废物总量、能源消耗量和环境事故发生率,甚至可以来源于企业的审计报告、监测和抽查结果等等。与此同时,全面质量管理的某些思想在生态质量控制中仍然使用,并且得到了加强。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强调持续改进、采用团队工作方式和重视管理的作用对企业生态质量控制来说依然不可或缺。企业的首要目标是提供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或服务,包括顾客对产品不破坏环境的要求。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顾客和市场的要求进行重新界定,这意味着企业以更为积极主动的态度和顾客进行交流。由于可能会存在一些质量和环境互相抵触的情况,例如,敏捷制造要求精确的交付,这可能会增加运输量,由此导致负面环境影响。因此,企业需要对现有的流程进行重新评估。持续改进意味着组织内部的承诺,意味着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定期对特定的过程进行审计、评估改进效果、发现改进机会的过程系统。进一步讲,实现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和持续改进依赖于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问(要超越部门的边界,这样可以使整个企业受益而非部门达到最优)以及企业同顾客和其他相关方之间(所有的利益伙伴)的协作。生态质量控制必须涉及所有层次上的所有员工,强调组织最高管理者对质量和环境问题的重视,鼓励员工的积极参与。加强管理,对员工进行培训,增强其质量和环境意识,可以使企业以较低的投入获得更大的回报。由上述可见,生态质量控制并不是排斥传统质量管理及全面质量管理,而是对他们的继承和发展,三者之间的比较见表1。
新力达龙岗店为回馈广大消费者长期以来的厚爱,特在10月27日下午15:00到17:00举办”新力达2小时购车返钱会优惠你做主”限时2小时特惠放送,购车最佳时机,优惠之大,比罕见的日环食更加难得,,千万别错过。且当天购车可享受意外大礼包!喜爱品牌的顾客千万不要错失良机,仅此两小时,以最优惠的价格,,把你的爱车带回家!
GB/T24004-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0.1综述随着对保持和改善环境质量以及对保护人类健康的日益关注,各种规模的组织都日益重视其活动、产品或服务可能对环境带来的影响。组织的环境表现(行为)对于其内部和外部相关方都越来越重要。要实现良好的环境表现(行为),就要求组织对采用系统的方法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EMS)做出承诺。本标准旨在为组织实施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帮助。它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并适用于各种文化、社会和组织结构。应当注意,只有GB/T24001包含那些以认证/注册或自我声明为目的,可予以客观审核的要求。而GB/T24004则包括一些实例、说明和可选方案,以便为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它与组织全面管理的关系提供帮助。环境管理体系使组织通过资源配置、职责分工以及对惯例、程序和过程的不断评价,来有序、一致地处理环境事务。本标准对环境管理体系要素进行了阐述,对实施或加强这样一个体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同时还向组织提供了关于如何有效地建立、改进或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议。这个体系对于一个组织确定和实现环境目标,并确保始终满足国家和(或)国际要求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环境管理是组织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环境管理体系的设计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具有交互作用的过程。实施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所需的组织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应与其他领域(如运行、财政、质量、职业安全卫生)中的现行工作相协调。管理者实施或加强一个环境管理体系的主要原则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点:–承认环境管理是组织中最优先事项之一;–建立并保持与内外相关方的信息交流;–确定与该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有关的法律要求和环境因素;–明确职责,使管理者和员工对环境保护做出承诺;–鼓励贯穿产品或过程生命周期的环境规划(策划);–建立一个实现预定环境表现(行为)水准的过程;–提供适宜和充分的资源,包括培训,不断实现预定的环境表现(行为)水准。–对照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评价环境表现(行为),并在适当时寻求改进;–建立一个审核过程,以审核和评审环境管理体系,寻求改进体系并进而改进环境表现(行为)的机会;–鼓励承包方和供方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组织可考虑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下列不同用途:–GB/T(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用于取得对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第三方认证、注册或自我声明。–使用本标准或其中一部分,可指导组织建立和(或)改进其环境管理体系。GB/T24004不拟用于认证或注册。–以本标准作为指南或以GB/T24001作为规范,可适用于某些商务关系中签约双方间的第二方认可。–对其他ISO有关文件的使用。对本标准的选用的程度取决于如下因素:–组织的方针;–组织的成熟程度:是否已具备能力引进系统化环境管理提供便利的系统化管理;–组织的市场地位、声誉和外部联系等因素所带来的优势与劣势;–组织的规模。本标准可供任何规模的组织使用。与此同时,中、小型企业(SMEs)的重要性越来越为政府和商业部门所认识。本标准承认并顾及到SMEs的需要。0.2环境管理体系的效益组织应实施一个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以保障人类健康与环境不受其产品、活动或服务的可能影响的危害,并为保持和改善环境质量提供帮助。组织拥有环境管理体系可使相关方相信:–管理者己对实现其方针、目标和指标作出承诺;–将重点是放在预防而不是纠正措施上;–能提供具备合理的审慎和遵守法规的证据;–体系设计体现持续改进的过程。将环境管理体系纳入其管理体系,可使组织具备协调与综合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框架,一个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能获得显著的竞争优势。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能够取得经济利益,应对这些效益予以确定,以便向相关方,尤其是股东证明良好的环境管理对于组织的重要价值。同时,这也使组织得以将环境目标和指标与具体的经济收益联系起来,确保将资源投向最能取得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地方。一个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能带来的潜在效益包括:–使顾客相信存在对可验证的环境管理的承诺;–保持良好的公共或社区关系;–满足投资者准则,拓展资金来源;–降低投保费用;–提高企业形象和市场份额;–满足供方认证原则;–改进成本控制;–减少责任事故的发生;–证实具备合理的审慎;–降低材料和能源消耗;–便于获得许可和授权;–促进发展并共享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改善产业与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Enviromentalmanagementsystems-Generalguidelinesonprinciples,systemsandsupportingtechniquesGB/T2;1996ISO图1本标准环境管理体系(EMS)模式应当说明的是,本标准除了要求在方针中对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进行持续改进作出承诺外,未提出对环境表现(行为)的绝对要求,因而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具有不同环境表现(行为)的组织,可能都是遵守本标准要求的。系统地采用和实施一系列环境管理手段,有助于得到对所有相关方都是最优化的结果。然而,采用本标准本身,并不能保证取得最优化环境结果。为了实现环境目标,环境管理体系应能促进组织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考虑采用最佳可行技术。同时充分考虑到采用该技术的成本效益。本标准不拟涉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面的因素,因而不包含与之有关的要求,但它并不刻意限制一个组织将这方面要素纳入整个管理体系,尽管它的认证/注册过程仅适用于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内容。本标准与GB/T19000系列质量体系标准遵循共同的管理体系原则,组织可选取一个与GB/T19000系列相符的现行管理体系,作为其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但应当看到,管理体系各要素的应用会因不同目的和不同相关方而异。质量管理体系针对的是顾客需要,而环境管理体系则针对众多相关方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不断发展的需要。本标准中规定的管理体系要求,不必独立于现行的管理体系要素。在一些情况下,可对现行管理体系要素加以修改,使之适合本标准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s—SpecificationwithguidanceforuseGB/TidISO——————————————————————————–1范围本标准为环境管理体系和原则的建立与实施,以及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协调提供指导。本标准中的指南适用于任何对建立、实施和(或)改进一个环境管理体系感兴趣的组织,无论其规模、类型或成熟程度如何。本指南拟供组织作为自愿使用的内部管理工具,而非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注册的准则使用。2引用标准目前尚无引用标准。3定义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持续改进(continualimprovement)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3.2环境(environment)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3.3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aspect)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3.4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impact)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3.5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3.6环境管理体系审核(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audit)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系统化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管理者。3.7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objective)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3.8环境表现(行为)(environmentalperformance)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对它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的结果。3.9环境方针(environmentalpolicy)组织对其全部环境表现(行为)的意图与原则的声明,它为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框架。3.10环境指标(environmentaltarget)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如可行应予以量化。3.11相关方(interestedtarget)关注组织的环境表现(行为)或受其环境表现(行为)影响的个人或团体。3.12组织(organization)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3.13污染预防(preventionofpollution)旨在避免、减少或控制污染而对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注:污染预防的潜在利益包括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4环境管理体系原则和要素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见图2-1)体现了一个遵守下列原则的组织的基本观点。原则1:承诺和方针一个组织应制定环境方针并确保对环境管理系的承诺。原则2:规划(策划)一个组织应为实现其环境方针制定计划。原则3:实施为了有效地实施,一个组织应发展为实现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所需的能力和保障机制。原则4:测量和评价一个组织应测量、监测和评价其环境表现(行为)。原则5:评审和改进一个组织应以改进总体环境表现(行为)为目标,评审并不断改进其环境管理体系。根据以上原则,应将环境管理体系视为一个系统框架,它需要不断监测和定期评审,以适应变化着的内外部因素,有效引导组织的环境活动。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应承担环境改进的职责。4.1承诺和方针原则1:承诺和方针一个组织应制定环境方针并确保对其环境管理体系的承诺。4.1.1总则组织应从有明显效益处入手,例如把重点放在遵守法规,减少责任发生源,或更有效地利用材料。随着组织经验的增长及其环境管理体系开始形成,就可以着手开展程序、方案和技术工作,以进一步改进环境表现(行为)。此后,随着环境管理体系的成熟,对环境的考虑便可纳入所有的经营决策。4.1.2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领导建立或改进一个环境管理体系,首先需要取得组织最高管理者对改进其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环境管理工作的承诺,从而确保成功。最高管理者自始至终的承诺和领导具有决定性作用。4.1.3初始环境评审组织可通过初始环境评审,确定其现有的环境状况。初始评审可包括如下内容:–明确法律和法规要求;–识别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以便判定那些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和责任的环境因素;–对照相关的内部准则、外部标准、法规、行为规范和一系列原则及指南,进行环境表现(行为)评价;–现行的环境管理惯例和程序;–标明涉及采购和合同活动的现行方针和程序;–对以往不符合要求的事件进行调查研究所取得的反馈信息;–取得竞争优势的机会;–相关方的观点;–组织的其他体系中有利或不利于环境表现(行为)的职能或活动。对于上述所有情况,都应考虑到全部运行状况,包括可能的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组织应将初始环境评审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文件;并确定环境管理体系发展的时机。实用指导:初始环境评审一个重要开始步骤是编制一份评审范围清单,其中包括组织的活动,特定作业或特定场所。实施评审的一些常用方法包括:–问卷调查;–面谈;–检查单;–直接检验和测量;–记录评审;–基准参照1)组织(包括中、小型企业)可从以下一些方面寻求外部帮助;–有关法律和授权的政府机构;–当地或区域图书馆或数据库;–从事信息交换的其他组织;–行业协会;–较大的客户组织;–所用设备的制造商;–业务关系(诸如废物运输和处置部门等);–专业机构。4.1.4环境方针环境方针为组织确定了总的指导方向和行为原则;为组织的环境职责和环境表现(行为)水准设定了总体目标,并以此作为评判一切后续活动的依据。国际上越来越多的组织,包括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民间团体都制定了一些指导原则(见附录A中的两个例子)。这类指导原则帮助组织规定了其对环境承诺的总范围。同时也帮助不同的组织确立一系列共同的价值观。这类指导原则可用来帮助组织制定自己的环境方针。制定环境方针的责任通常属于组织的最高管理者。组织的管理者要对方针的实施负责,并对制定和修改方针提供各种投入。环境方针应考虑到:–该组织的任务、前景、价值观和信念;–相关方的要求和与他们的信息交流;–持续改进;–污染预防;–指导原则;–与组织的其他方针(如质量、职业安全卫生)相协调;–当地或区域的特定条件;–相关的环境法规、法律和其他本组织应遵从的准则。围绕环境方针应考虑的一些问题:(1)组织是否具备了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相应的环境方针?(2)环境方针是否反映了组织的价值观和指导原则?(3)环境方针是否经过最高管理者批准?是否已授权专人监督与实施这一方针?(4)环境方针是否能指导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建立?(5)环境方针是否能指导组织监控有关的技术和管理实践?(6)环境方针中包含哪些承诺(如支持持续改进,支持污染预防、跟踪法律要求,满足或高于法律要求,考虑相关方的期望等)?实用指导:环境方针所有活动、产品或服务都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环境方针应体现这一认识。结合附录A中的指导原则进行详尽评审,可有助于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方针。方针内容依组织的性质而定。除遵守环境法规外,方针中还可作如下承诺:–通过对新开发项目实施一体化的环境管理与计则,最大限度地降低其重大有害环境影响;–设置环境表现(行为)评价程序和与之相关的参数;–体现生命周期思想;–产品设计要考虑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使用和处置过程中的环境影响;–预防污染,减少废物和资源(材料、燃料和能源)消耗,承诺在处置之前优先考虑进行回收和再循环;–教育和培训;–共享环境方面的经验;–相关方的参与和与他们的信息交流;–为可持续发展而努力;–鼓励供方和承包方采用环境管理体系。4.2规划(策划)原则2:规划(策划)一个组织应为实现其环境方针制定计划。4.2.1总则与规划(策划)有关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包括:–环境因素的确定和相关环境影响的评价;–法律要求;–环境方针;–内部工作准则;–环境目标和指标;–环境计划和管理方案。4.2.2环境因素的确定和相关环境影响的评价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应建立在认识与其活动、产品或服务相关的环境因素和重大环境影响的基础上。这样便可以确保与这些因素有关的重大环境影响在制定环境目标时得到考虑。确定环境因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要判定组织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积极的或消极的),包括过去的、现在的和潜在的影响。这一过程还包括确定对组织有影响的法律、法规和经营要求。此外,还可以包括确定对健康和安全的影响,以及环境风险评价。确定环境因素和评价环境影响应考虑的一些问题:(1)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包涵那些环境因素?(2)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是否产生重大不利环境影响?(3)组织是否具备评价新项目环境影响的程序?(4)组织所在地是否有特殊的环境要求,如是否环境敏感区域?(5)主动改变或增添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因素及其环境影响有何作用?(6)如果一个过程发生故障,其潜在的环境影响有多大或多严重?(7)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事件出现频率有多高?(8)从影响、可能性、严重性和频率方面考虑,有那些重要环境因素?(9)这些重大环境影响是地区性、区域性还是全球性的?实用指导:环境因素的确定和相关环境影响的评价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环境因素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可能造成有益或有害影响的要求。例如,它可包括水、排气、辐射、噪声、某种材料的消耗或回用。环境影响则是指由环境因素而导致的环境的变化。环境影响的事例可包括:水体污染或自然资源枯竭确定环境因素和评价环境影响的过程有下列四个步骤:步骤1:选择活动、产品或服务选择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应大到能对其进行有意义的验证,小到能对其充分理解。步骤2:确定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环境因素应尽可能多地确定与选择的活动、产品或服务有关的环境因素。步骤3:确定环境影响对每个被确定的环境因素,应尽可能多地确定其环境影响,包括实际的和潜在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有关三个步骤内容的事例如下:活动、产品或服务因素影响活动–搬运有害材料潜在的泄露事件土壤或水污染产品–产品改进产品改型后体积减小保护自然资源服务–车辆维护废气排放减少空气污染步骤4:评价环境影响的重要程度所确定的每一种环境影响的重要程度因组织而异。对环境影响予以量化可有助于进行判断。考虑下述因素可便于评价:从环境方面考虑:–环境影响的规模–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发生的概率–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从经营方面考虑:–有关的法规和法律要求–改变环境影响的难度–改变环境影响的费用–这种改变对其他活动和过程的影响–相关方的关注–对组织的公众形象的影响4.2.3法律和其他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于确定、获取和理解直接适用于其他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所有法律以及它应遵守的其他要求。围绕法律和其他要求应考虑的一些问题:(1)组织如何获取并认定相关的法律和其他要求?(2)组织如何跟踪法律和其他要求?(3)组织如何跟踪法律和其他要求的变化?(4)组织如何使员工了解法律和其他要求中的有关信息?实用指导:法律和其他要求为遵守法规,组织应认定和理解适用于其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法规要求。法规可有如下几钟形式:–针对组织活动的(如现场运行许可)–针对组织产品或服务的–针对组织所属产业的–环境法律–授权、执照和许可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认定环境法规及其发展变化;–各级政府–产业协会–商业数据库–专业性服务为了跟踪法律要求,组织可建立并保持与其活动、产品或服务有关的所有法律和法规的目录。4.2.4内部绩效水准当外部标准不存在或不能满足组织需要时,应确定内部重点和准则并加以实施。内部表现(行为)准则和外部标准可以帮助组织制定其自身目标和指标。实用指导:内部绩效水准一个组织需要使用内部绩效水准的领域可有:–管理体系–员工的职责–征地资产管理和丧失–供方–承包方–产品管理–环境信息交流–法规关系–意外环境事件的反应和准备–环境监测和改进–过程风险的降低–污染预防和资源保护–基本建设项目–工艺更改–有害材料的管理–废物管理–水管理(如:废水、暴雨、地下水管理)–空气质量管理–能源管理–运输4.2.5环境目标和指针组织应制定符合环境方针的目标。这些目标构成环境方针所确定的环境绩效的总体目的。制定目标时,还应考虑与之相关的环境评审结果、所确定的环境因素及其环境影响。随后,可设立环境指标,以便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这些目标。指标应是具体并可测量的。在制定这些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制定可测量的环境绩效指示参数。它们可用作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并可提供环境管理和运行体系方面的信息。目标和指标可以广泛到适用于整个组织,也可以具体到只适用于特定场所或个别活动。目标和指标应由适当的管理层制定。应定期对目标和指标予以评审和修改,并应考虑相关方的观点。环境目标和指标应考虑的一些问题:(1)环境目标和指标如何体现环境方针和该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产生的重大环境影响?(2)在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时,是否听取了对目标和指标的实现负有责任的员工的意见?(3)如何对待相关方的观点?(4)为目标和指标设置了哪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示参数?(5)如何定期评审和修改目标和指标,以反映所期望的对环境绩效的改进?实用指导:目标和指标目标中可包含下述承诺:–减少废物和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或杜绝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对产品更新换代的设计,应考虑减少生产、使用和处置中的环境影响–控制原材料来源的环境影响–尽量减少新开发项目所造成的重大有害环境影响–提高员工及公众的环境意识通常可使用环境绩效指示参数来测量环境目标的实现程度,如:–原材料或能源使用量–废气排放量(如CO2等)–单位产量的成品所产生的废物–材料和能源的使用效率–意外环境事件(如偏离限定值)的次数–环境事故(如计划外的排放)的次数–废物再利用率–包装材料中再循环利用材料的含量–单位产量所需的运载里程数–特定污染物,如NOx、SO2、CO、HC、CFCs等的数量–环境保护投资–诉讼次数–为野生动物栖息预留的土地面积综合实例:目标:降低生产运行中的能耗。指标:实现比上年度节能10%。指示参数:单位产量所消耗的燃料和用电数量。4.2.6环境管理方案一个组织对其活动进行总体规划时,应制定环境管理方案,规定如何实现它的全部环境目标。只有将环境管理规划有机地纳入组织的战略计划,才能发挥最大效果。环境管理方案应确定实现组织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时间表、资源和职责。作为环境管理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环境管理方案根据优先次序确定组织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可针对单个过程、项目、产品、服务、场所或场所内的设施。环境管理方案应考虑的一些问题:(1)组织制定环境管理方案的过程如何?(2)环境管理规划过程是否包括所有责任方?(3)是否有定期评审方案的过程?(4)这些方案是如何落实资源、职责、时间安排和优先次序的?(5)环境管理方案是如何反映环境方针和总体规划的?(6)如何监督与修订环境管理方案?实用指导:环境管理方案环境管理方案制定过程实例:承诺和方针规划实例环境方针承诺1)1保护自然资源目标1技术和生产上可行时,尽量减少用水量指标1一年内将选定场所的用水量在现有基础上减少15%环境方案1水的回用措施1安装循环水装置,以便将过程A中用过的水循环到过程B中回用1)对全部的方针和承诺、目标和指标,都应重复这一过程。4.3实施原则3:实施为了有效地实施,一个组织应提供为实现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所需的能力和支持机制。4.3.1总则组织应始终如一地发展它所必需的能力与支持力量,以适应相关方、动态的经营环境以及持续改进过程不断变化的要求。组织为实现其环境目标,应集中并合理调整其员工、体系、战略、资源和组织机构。对于许多组织而言,可分阶段实施环境管理,它应以对环境要求、因素、效益的认识程度和资源条件为基础。4.3.2保障能力4.3.2.1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对贯彻组织对贯彻组织环境方针,实现环境目标所必需的人力、物力(如设施、装备)和财力资源,应予以确定并得到落实。在资源配置上,组织可制定程序,跟踪其环境或有关活动的效益及成本,其中可包括污染控制、废物及处置等方面的费用。围绕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应考虑的一些问题:(1)组织怎样确定和配置实现其环境目标和指标以及新建项目所必需的人力、技术和财力资源?(2)组织如何跟踪环境活动的成本和效益?实用指导: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中、小型企业的资源基础和组织机构可能给实施带来一定的局限。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中、小型企业在可行时应考虑以下合作战略:–与较大的客户组织合作、共享技术和经验–与同一供应链内或本地的其他中、小型企业合作,确定并解决共同存在的问题,共享经验,推进技术开发,联合使用设施,建立研究环境管理体系的方法,共同聘请顾问–与标准化组织、中小型企业协会、商会合作,接受培训和宣传教育–与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合作,支持生产和革新4.3.2.2环境管理体系的协调和一体化为了有效地管理环境事务,对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的设计或修订,应与现行管理体系要素有效的协调,并一体化。可获益于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呀要素如下–组织的方针:–资源配置;–运行控制和文件编制;–信息资料和支持体系;–培训和提高;–组织机构和责任制;–奖励和考核制度;–监测体系;–信息交流和情况通报。围绕协调和一体化应考虑的一些问题:(1)环境管理体系是如何纳入全部经营管理过程的?(2)环境与其他经营目标和优先事项之间的矛盾是如何协调与解决的?4.3.2.3职责保证环境管理体系整体有效性的职责应授予具有充分权限、能力和资源的高级人员或职能机构。运行管理者应明确规定有关人员的职责,并对有效地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绩效承担职责和义务。各级员工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环境绩效承担一定的责任,以支撑整个环境管理体系。围绕职责应考虑的一些问题:(1)从事管理、执行和验证有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其职责是什么?是否已作出规定并形成文件?(2)环境职责与具体环境绩效之间有何关系?是否定期对此进行评审?(3)负有职责的人员–是否受过充分的培训,履行职责是否有足够资源和人力;–为确保遵守环境方针采取了哪些措施;–如何预测、确定和记录环境问题;–如何提出、推崇或提供解决上诉问题的办法;–如何验证这些解决办法的实施效果;–如何控制进一步的活动,直至任何环境问题或不满意的情况都得到纠正;–是否经过在紧急情况下采取行动的适当训练;–是否知道违章的后果;–是否知道他们的责任;–如何鼓励自觉性和主动精神;实用指导:–职责为确保有效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应指定适当的职责。下面将给出环境职责分工的一种可能的示例。应认识到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因而要根据他们自身的工作过程理解和规定其环境职责。环境职责典型示例如下:环境责任实例典型责任人员确定总体方向董事长、总裁、董事会成员制定环境方针董事长、总裁、环境主管人员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和方案有关管理者监督环境管理体系全面工作环境主管人员确保对法规的遵守高层运行管理者确保持续改进所有管理者确定顾客期望营销人员确定供方期望采购人员建立和保持结算程序财会主管人员遵守规定程序全体员工注:中小型企业的环境负责人可能是其业主。4.3.2.4环境意识和积极性阐明组织的环境价值观,传达组织环境方针的承诺,从而培养员工的环境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这些方面,最高管理者起着关键的作用。正是这种具有共同环境价值观的每位员工的承诺,能使环境管理体系从书面工作转化成有效的运行过程。应使组织的全体员工理解和认同实现他们所负责的环境目标和指标的重要性。如有必要,他们应鼓励组织的其他成员认识这一点。承认员工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作用,鼓励他们为改进环境绩效提出建议,可以增进他们对持续改进的积极性。围绕环境意识和积极性应考虑的一些问题:(1)最高管理者如何建立、强化和传达组织对环境方针的承诺?(2)员工对组织的环境价值观的理解、接受和形成共识的程度如何?(3)对环境价值观的共识在促进对环境负责的行动方面有何作用?(4)组织如何认可员工在环境方面所作的贡献?4.3.2.5知识、技能和培训应确定实现环境目标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人员选拔、招聘、培训、技能发展和继续教育时予以考虑。为实现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应对组织内部的全体员工提供适当的培训。员工应具有适当的知识基础,包括高效、轻松完成其各项任务所需方法和技能的培训,并知道因工作不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组织还应确保让现场工作的承包方提供证据,说明他们业已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能以对环境负责的方式履行工作。为确保员工适时地了解必要的法规要求、内部标准和组织的方针与目标,需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培训。培训的水平和内容因任务而异。培训方案一般包括以下要点:–确定员工培训要求;–就上述需求制定培训计划;–验证培训方案是否符合法规和组织的要求;–按任务分组培训;–将接受培训记录在案;–评价培训效果;围绕知识、技能和培训应考虑的一些问题:(1)组织如何确定环境培训需求?(2)如何分析具体工作的培训需求?(3)培训计划是不是根据需要制定、评审和修改的?(4)如何记录和跟踪培训工作?实用指导:–知识、技能和培训组织可提供下述类型的环境培训:培训类型培训对象目的提高对环境管理战略重要性的认识高级管理者取得对组织环境方针的有效承诺及其协调性提高总体环境意识全体员工取得对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的承诺,并逐渐培养个人责任感提高技能承担环境职责的员工在组织的特定领域(运行、研究和开发、工程)内改进环境表现(行为)对法规、方针等的遵循其活动可能影响遵循情况的员工通过培训确保掌握法规和内部要求4.3.3支持措施4.3.3.1信息交流和通报信息交流包括建立组织对内部(必要时对外部)通报环境活动的过程,以便:–阐明管理者对环境的承诺;–处理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有关环境因素的质询和关注;–提高对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和方案的认识;–必要时,向内、外相关方通报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绩效。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监察、审核和管理评审的结果应传达给组织内部环境绩效负责人员。对员工和其他相关方提供必要的信息,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公众对组织改进环境绩效所做努力的理解和认同。围绕信息交流和通报应考虑的一些问题:(1)接受和答复员工关注的过程是怎样的?(2)接受和考虑其他相关方关注的过程是怎样的?(3)通报组织环境方针和环境绩效的过程是怎样的?(4)如何将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的结果通报给组织内部的所有有关人员?(5)对外界公开环境方针的过程是怎样的?(6)内部交流对支持环境持续改进方面是否充分?实用指导–信息交流和通报a)–组织简介;–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环境管理过程(包括排放、资源保护、遵循情况、产品管理和风险);–改进的机会;–辅助信息,如专业词汇表;–对内容的独立验证。b)对于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信息交流和通报,应注意作到:–鼓励双向信息交流;–使信息易于理解,并予以充分的解释;–使信息具有可验证性;–对环境表现(行为)予以准确描述;–以一致的形式提供信息(如采用相同的测量单位,以便对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比较)。c)组织可以多种方式交流环境信息:–对外:年度报告、法规要求的呈文、公开的政府记录、产业协会出版物、传媒和商业广告等形式;–设立开放日,公布投诉和咨询电话号码;–内部:张贴公告、内部报刊、会议和电子邮件等。4.3.3.2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应规定运行过程和程序并形成文件,必要时予以更新,对建立并规定有效的运行程序和运行控制的各种类型的文件,组织应有明确的界定。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有助于员工认识自己为实现组织的环境目标所应承担的责任,并使组织能够据此评价体系及环境绩效。文件的性质因组织的规模和复杂程序而异。环境管理体系要素与组织的全部管理体系结合时,环境文件也纳入现行文件之中。为便于使用,组织可考虑编制并保持一份文件摘要,内容包括:—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关键任务、职责和程序的文件;–有关文件的查阅途径,必要时包括组织管理体系其它要求的介绍;–证实组织已实施了对其适宜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此摘要可供组织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参阅之用。围绕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应考虑的一些问题:(1)如何确定、编制文件、通报和修订环境管理程序?(2)组织是否具有建立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过程?(3)必要时,如何把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纳入现有文件?(4)员工如何获取其工作所需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实用指导: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文件可采用任何媒体,应实用并易于理解。所有文件都应注明日期(修订日期),易于识别和管理,并在规定期限内予以保证。组织应确保:–按相应的组织、部门、职能、活动和(或)联系人来标识文件;–文件应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在发布前经主管人员批准;–对有效发挥体系功能起重要作用的各个场所,都应得到相应文件的现行版本;–及时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作废文件。4.3.3.3运行控制建立并保持运行程序和控制,予以实施,从而确保实现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实用指导–运行控制组织在建立或修改其运行控制和程序时应考虑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不同运行和活动,这些运行和活动可包括:–研究与开发的设计和施工;–采购;–签订合同;–原材料储运;–生产和维护过程;–实验室;–产品储运;–运输;–营销,广告;–用户服务;–资产和设施的获取、建造或修改;可将活动分为三种类型:–新的投资项目、过程更改和资源管理、所有权(获取、丧失和资产管理)、新产品及包装等过程中的污染预防和资源保护活动;–日常的管理活动,用来保证满足内、外部组织的需要,以及这些活动的效率和有效性;–战略性管理活动,用来预测并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要求。4.3.3.4应急准备和响应应制定应急计划和程序,以确保对意外事故做出适当响应。组织应建立并保持处理环境事故和潜在紧急情况的程序。必要时,运行程序和控制应考虑:–事故性废气排入大气;–事故性废水排入和土壤;–事故性排放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具体影响。程序中应充分考虑下述原因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事故:–异常运行条件;–事故和潜在的紧急情况实用指导–应急准备和相应应急计划可包括:–应急工作的组织及相应职责;–关键人员名单;–应急服务信息(如消防部门、渗漏清理部门等);–内、外部联络计划;–发生不同类型紧急事件时应采取的相应应急措施;–危险材料说明,包括每种材料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以及万一发生泄漏事故时,所应采取的措施;–培训计划和有效性试验。4.4监测与评价原则4:监测与评价一个组织应监测和评价其环境绩效4.4.1总则监测和评价是环境管理体系的关键活动,它确保组织根据规定的环境管理方案开展工作。4.4.2监测(现行绩效)在管理体系和运行过程中,应有一套体系用于监测组织的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实际环境绩,其中包括对遵循环境法律和法规的评价。应对结果作出分析,确保哪些活动是成功的,哪些活动需要采取纠正措施和予以改进。应规定适用的过程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如仪器和试验设备校准、软件和硬件的抽样检查。适当确定应组织的环境绩效指示参数,它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这些参数应具有客观性、可验证性和再现性。它们还应能反映组织的活动及其环境方针,成本效益高并且技术上实用可行。注:环境绩效指示参数实例见“目标和指示实用指导”(4.2.5)围绕监测应考虑的一些问题:(1)如何例行监测环境绩效?(2)反映组织目标和指标的具体环境绩效指示参数有哪些?它们是怎样确定的?(3)监测设备监测系统常规校准和抽样检查的控制过程有哪些?(4)对守法达标情况进行定期评价的过程。4.4.3纠正和预防措施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监测、审核和其他评审发现的问题、结论和建议应形成文件,并确定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者应确保这些纠正和预防措施得到贯彻,并采取系统的后续行动来保证它们的有效性。4.4.4环境管理体系的记录和信息管理记录是环境管理体系连续运行的证据。其中应包括:–法律和法规要求;–许可;–环境因素和有关的环境影响;–环境培训活动;–检查、校准和维护活动;–监测数据;–违章情况:事故、投诉和后续措施;–产品标识:成分和性状数据;–供方和承包方信息;–环境审核和管理评审。可由此获得一整套综合信息,有效地管理这些记录对于成功地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环境信息管理包括以下重要内容:有关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和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收档、贮存、维护、查阅、保留和处置。围饶记录和信息管理应考虑的一些问题:(1)组织为实行有效管理需要那些环境信息?(2)组织具备哪些能力,用以确定和跟踪?(3)员工在需要时怎样从组织的记录?信息管理系统获取所需信息?4.4.5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应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定期审核,以确定体系是否符号计划的安排,是否已适当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可根据组织决定,由其内部和(或)外部人员来执行。无论由内部还是外部人员进行审核,都应做到客观公正。同时,他们还应经过适当的培训。审核的频次取决于运行的性质,从它的环境因素和潜在影响出发予以考虑,同时还应考虑过去审核的结果。应根据审核计划提交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报告。4.5评审和改进原则5:评审和改进一个组织以改进总体环境绩效为目标,评审并不断改进其环境管理体系4.5.1总则应使环境管理体系处于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中,以实现对环境绩效的全面改进。4.5.2环境管理体系评审组织的管理者应适时评审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用性有效性。环境管理体系的评审范围应足够广泛,能覆盖组织的全部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各个环境方面,包括它们对财务绩效和竞争地位的可能影响。环境管理体系评审包括:–对环境目标、指标和环境绩效的评审;–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所见;–对体系有效性的评价;–根据下列因素对环境方针适用性和需要做出的更改进行评价。–法律的变化;–相关方愿望和要求的变化;–组织的产品或活动的变化;–科技技术的进步;–从环境事故中得到的教训;–市场潮流;–通报和信息交流。环境管理体系评审应考虑的一些问题:(1)环境管理体系是怎样定期评审的?(2)有关员工怎样参与环境管理体系评审和后续行动?(3)环境管理体系评审中怎样考虑相关方的观点?4.5.3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体现了持续改进的思想。根据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对环境绩效进行持续的评价,确定改进的机遇,从而实现持续改进(见图2-1)持续改进的过程:–确定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机遇,引导环境改进绩效;–找出造成违章或存在漏洞的根源;–针对上述根源,制定并实施有关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计划;–验证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如过程改进引起程序变更,应形成文件;–对照目标和指标进行比较。围绕纠正、预防措施和持续改进应考虑的一些问题:(1)组织依据什么过程来确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及改进活动?(2)组织怎样验证纠正和预防措施及改进活动是有效的、及时的?附录A国际环境指导原则示例(提示性附录)“指导原则”是正式宣言,表述环境方针的制定基础,并提供行动依据。A.1里约环境与发言宣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于至14日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会议重申联合国大会在斯德哥尔摩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并谋求在此基础上,开创国家、重要社会部门和人民在新层面上的合作,建立一种新型的、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达成尊重所有各方利益和保护全球环境与发展体系整体性的国际协议,承认我们的家–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兹声明:原则1人类是可持续发展所关注核心。他们有权与大自然和睦相处,享受健康而富足的生活。原则2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国家拥有依照其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其资源的主权,并有责任保证其管辖与控制范围内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或其管辖以外地区的环境。原则3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予以满足,以便公平地满足当今与未来对发展和环境的需要。原则4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应是整体发展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将其割裂开来考虑。原则5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一项要求,所有的国家和人民应共同努力完成这项基本任务,以缩小生活水平上的差距,更好地满足世界上大多数人的需要。原则6应特别优先考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水平最低和环境上最脆弱的国家的特殊情况和需要。环境和发展领域的国际行动也应顾及所有国家的利益与需要。原则7各国应本着全球伙伴精神,合作保存、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完整。鉴于各国对全球环境恶化的不同影响,他们负有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考虑到他们的社会给全球环境造成的压力和他们所掌握的技术与财力资源,承认他们在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性努力中负有责任。原则8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所有人的生活质量,各国应减少和消除不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模式,并推进适当的人口政策。原则9各国应进行合作,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交流,提高科学认识水平,加强对技术,包括新技术与革新技术的开发、吸纳、扩展与转让,从而增进本国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原则10处理环境问题,最好是在相应层次上,全体有关公民参与。在国家层次上,每个公民都应能通过适当渠道,了解公共机构持有的有关环境的信息,包括其所在社区内危险物品和活动的信息,并有机会参与决策过程。为了增进和鼓励公众的参与,国家应广泛发布信息。同时,还应为公众提供参与司法和行政程序,包括补偿和补救程序的有效途径。原则11各国应实行有效的环境法律、环境标准、管理目标和优先事项,并应反映它们所适用的环境与发展条件。一些国家采用的标准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可能不适用,甚至会招致不必要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原则12各国应合作,创建一个支持性、开放式国际经济体系,引导所有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以便更好地处理环境恶化问题。出于环境目的的贸易政策措施,不应成为国际贸易中肆意或无理歧视的手段,或变相的限制条款。应避免进口国为解决其管辖范围内的环境问题采取单方面行动。解决跨国或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环境措施应尽可能以国际意见一致为基础。原则13各国应制定国家法律,规定造成污染和其他环境损害对受害者承担责任和进行补偿。各国还应合作、尽快地坚决地制定国际法,规定国家管辖或范围内活动的环境损害对其管辖外地区造成的不良影响承担责任和进行补偿。原则14各国应有效地配合,劝阻或防止向其他国家转移任何能导致严重环境恶化或已知对人类健康有害的活动和物质。原则15为了保护环境,各国应根据自己的能力采取预防性措施。对可能发生的严重的或不可挽回的损害,不应以缺乏充分的科学确定性为由,拖延采取具有成本效益的预防措施来防止环境恶化。原则16国家当局应努力促进环境成本国际化和经济手段的采用,考虑污染者原则上应承担污染造成的费用,适当照顾公众利益,同时不误导国际贸易与投资。原则17对于可能具有重大不良环境影响的以及应由国家主管当局做出决定的活动,作为一种国家手段,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原则18各国应将可能对他国的环境产生突然性有害影响的任何自然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立即通知这些国家。国际社会应尽一切努力对受到这种影响的国家提供帮助。原则19各国应在事先及时就可能具有重大不良跨国环境影响的活动,向可能受到影响的国家通报并提供有关信息,并应及早以坦诚的态度与这些国家进行磋商。原则20妇女在环境管理与发展事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他们的充分参与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原则21应当激发世界青年的创造性、理想和勇气,铸成全球伙伴性关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人人都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原则22土著居民及其社会,以及其他地方社区,由于他们的知识和传统做法,在环境管理与发展事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各国都应承认并充分尊重他们的地位、文化和利益,让他们能够有效地参与实现可持续发展。原则23被压迫、被统治和被占领区人民的环境与资源应当受到保护。原则24战争必然破坏可持续发展。因此,各国在发生武装冲突时应尊重国际法、对环境提供保护,并为未来的发展进行必要的合作。原则25和平、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原则26各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通过适当方式和平地解决他们之间的一切环境争端。原则27各国和人民应以坦诚的态度和伙伴精神合作,实现本宣言所体现的各项原则,并进一步制定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法。A.2国际商会(ICC)可持续发展商务宪章1.公司优先事项承认环境管理是公司最优先事项之一,而且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按照对环境有利的理念确定其运行方针、方案和操作。2.一体化管理将这些方针、方案和操作作为其所有职能的基本管理要素,充分纳入各项经营活动。3.改进过程以法律规定为出发点,根据技术发展、科学认识、消费者需求和社会的期望,不断对方针、方案和环境绩效进行改进;在国际上应用同样的环境准则。4.员工教育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和激励,使他们以对环境负责的态度从事工作。5.先期评价在开始一项新的活动或项目之前,在关闭设施或撤离现场之前,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6.产品与服务开发与提供无不良环境影响、使用安全、能有效利用能源和自然资源、以及能够在循环、重复利用或安全处置的产品或服务。7.对顾客的忠心就产品的安全使用、运输、贮存和处置,向顾客、分销商及公众提供忠告,必要时提供教育。以上做法也适用于所提供的服务。8.设施与运行在开发、设计与运行设施和进行活动时,注意有效地利用能源和材料,可持续地使用可更新资源,尽量减少不良环境影响和废物生成量,安全负责地处置残留废物。9.研究开展并支持对本企业的原材料、产品、过程、废气、废物的环境影响及这类不良影响最小化方法的研究。10.预防措施根据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改进产品的生产、营销或使用,改进服务和开展的活动,防止造成严重的或不可挽回的环境恶化。11.承包方和供方促进代表本企业工作的承包方接受这些原则,鼓励并在必要时要求他们改进操作,以便和本企业保持一致;鼓励供方更多地接受这些原则。12.应急准备对可能发生的重大危害,会同抢险部门、有关当局和当地社区,制定并保持应急计划,其中应考虑到可能的跨国影响。13.技术转让促进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在工业和公共部门的转让。14.社会贡献为有助于增进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的公共政策制定、商务活动、政府及政府间计划、教育活动作出贡献。15.开放与交流促进开放性,加强与员工和公众的交流,想到并答复他们关心的问题,如运行、产品、废物或服务中潜在的危险和影响,包括跨国或全球性危险和影响16.守法与通报开展环境绩效测评;定期进行环境审核并评定公司要求、法律要求和本宪章原则的遵循情况;定期向董事会、股东、员工、有关当局和公众提供必要的信息。附录B(提示的附录)文献目录GB/T,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GB/T,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GB/T,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GB/T2,环境审核指南环境审核员资格要求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高科东路4914号
电子邮箱:jichao. 联系人:陈生 电话: 传真: 手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制定规则 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