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伯渝登珠峰卸膊操背景音乐是什么么

为梦想执着追求的夏伯渝
夏伯渝是2011年度CCTV体坛风云人物——中国残疾人体育精神奖的获得者。我与他是亲戚,这位亲戚虽认识很晚,见面在一起的时间也不多,可给我印象深刻,让人敬佩。
1986年春天,他母亲(我丈夫的表姑)从西宁来武汉探亲,这是我第一次见姑母。从老人家口里才知道夏伯渝是家的长子,从小喜爱体育运动,身体很好。还告诉我们,伯渝在文革期间,不知什么原因,很冷的冬天,在西宁没有暖气的地下防空洞过夜,挺过来了,身体没有冻伤。1974年被选入国家登山队,作为国家第二次登珠穆朗玛峰的队员。在1975年攀登珠峰,当离顶峰不远,遭遇恶劣天气,不能前进,撤回营地,冻坏了双脚,成了残疾人。本应回西宁,后通过找荣高棠,就留在北京,安排在登山协会工作,后结婚成家,定居北京。我们听后,知道他是与著名藏族妇女潘多那批队员一起登山的,为伯渝惋惜。
1991年我出差到北京,得知姑母也在北京,抽空去看望她。近八十岁的老人,身体还好。姑母送给我一本小画册,是伯渝妻子撰文画的。讲述夏伯渝登山事迹,受伤失去双脚后,坚持锻炼,自强不息,誓为所热爱的登山事业奋斗的精神。他们还将儿子的乳名叫登登。我坐在姑母家一口气看完小画册,佩服伯渝坚忍不拔的精神。姑母还指着住的二居室,告诉我房子全是伯渝布置打理的。特别引我到卫生间,指着墙上、地上的瓷砖,都是伯渝一块一块粘贴的;浴缸也是倒模后再用小白麻石磨出来的。边看边赞叹,真不容易。这‘泥工活’,仅就水泥、沙石、瓷砖的购买搬运,还要拖回家,搬到9楼,全是由一位肢体不全的人来完成,要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夏伯渝给我留下了吃苦耐劳的印象。
1993年,我又到北京出差,在姑母家,才第一次见到夏伯渝。他正坐在轮椅上,双手持哑铃锻炼身体。我去了,他赶忙装好假肢,穿好长裤出来,叫了我一声表嫂。见他个儿高高的,身材匀称,顶帅气的,不像是残疾人。交谈中,得知我也是在体育战线工作,谈起话来都很坦然。他告诉我,一直在坚持体能的锻炼,身体不能垮下来,缺了双脚还想再登珠穆朗玛峰……。下午四点钟,他要去接儿子放学,道别后就匆匆离去。我从窗口眺望大衔,见他骑自行车的身影远去。姑母告诉我,只要有空,伯渝就会过来看看我,今天是买煤气。儿媳妇体弱,也需要照顾,孩子很小,上学放学要接送。双脚没了,伤口老发炎,行走全是骑自行车。这次见面,我敬佩夏伯渝,他孝敬年迈的母亲;关爱体弱的妻子;照料幼小的孩子。是支撑家庭的好孝子、好丈夫、好父亲。是一位极有责任心的的硬汉子。
再后来,我退休了,2003年姑母也仙逝,与夏伯渝中断了联`。2007年夏天,午休后,打开电视,无意扭到安徽频道,正播出采访夏伯渝专题报道,我认真看了。他讲述截肢后伤口癌变,做过多次放疗。可仍坚持锻炼,心中的目标是;创造残疾人登上珠穆朗玛峰顶峰的纪录。其间,还多次参加过国际、国内各种残疾人体育比赛,获得诸多奖杯、奖牌的荣誉。看了电视节目,给人启迪,夏伯渝是生活的强者,有梦想、有目标、有奋斗的力量。值得敬佩、学习。
通过电脑网络,又与夏伯渝联系上了。知道他一直在为登珠峰‘备战’,通过邮件,看到他2008年为北京奥运会圣火登珠峰,做志愿者的照片,后来又收到他2011年7月,到意大利参加世界攀岩比赛,夺得双腿截肢男子组速度及难度两项世界冠军的消息和照片。春节前我到北京过冬,又收到他邮件,告知入围2011年度体坛风云人物提名,也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2012年元月15日晚,中央电视台宣布授予夏伯渝CCTV2011年度体坛风人物残疾人体育精神奖时,我情不自禁的鼓掌,为他高兴、为他骄傲。若过了三分钟,武汉的女儿也打来长途电话,告诉我们伯渝叔叔获CCTV体坛风云人物奖。
从中央电视台颁奖当时的介绍及《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元月15日的报道,才知道夏伯渝在1975年登珠穆朗玛峰,遭遇恶劣天气,下撤到7600米营地,过夜的那个晚上,将自己的睡袋让给丢失了睡袋的一位藏族队友,因而自己冻坏了双脚,成了残废。听到这介绍,看到这段报道,我流泪了。夏伯渝不仅仅是无脚攀登的勇士,更是一位高尚的人,执着、纯洁的人,获此荣誉,当之无愧。正如他所说:“人要快活地活着,首先得有个目标,有个梦想,要为实现它去努力奋斗,这样你才会有信心,才会觉得生活充实。”
愿人人都有目标,人人都有梦想,努力去实现,让生活充实、美好!愿夏伯渝再登上珠穆朗玛峰,梦想成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相关热词搜索: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夏伯渝:为圆再登珠峰梦
  “珠穆朗玛峰吸引一些人的部分原因,可能在于这是如此容易计量的(成功)。如果你对别人讲我登上珠峰了,他们立马明白你在说什么。”
  ——克里斯·伯明顿
  1985年登上了珠峰的克里斯·伯明顿用最简单的语言道出了攀登珠峰的意义。珠穆朗玛,世界屋脊,地球之巅,对于科学家和探险家们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挑战性,更是“一个值得敬畏和景仰的地方”。
  自从1921年人类的足迹第一次印在她冰冷的雪峰之后,至少已有60多个国家的2000多人次成功登顶,也有近200多名勇士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更有数不清的登山者,带着遗憾离开。
  1975年,正值中国登山队第二次攀登珠峰,一位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夏伯渝,满怀无限的憧憬与向往被那遥远的雪山感召着。就在最关键的时刻——8600米的高度,原本有希望登顶的夏伯渝却与最高荣誉失之交臂,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改变了其一生。
  在登山的危难时刻,装备既是登山者赖以生存的保障,夏伯渝将自己的睡袋让给了队友,导致严重冻伤从此失去了双脚。
  尽管失去了双脚,夏伯渝从未放弃过攀登珠峰的愿望,明年,也许后年,他想再次拿起冰镐,挑战珠峰。不管这是宏大的梦想也好,从不服输的夏伯渝仍然在努力地实现他的梦想。
  “为什么要去登山?因为山在那里。”他是一个真正爱山之人!
  《财经时报》:是什么样的机会使您去登珠峰的?
  夏伯渝:1974年,中国登山队到青海选拔登山运动员,当时我正在青海一家工厂当工人。那时候对珠峰的壮观、神秘感有着特殊的向往,我从小就爱踢足球,身体素质应该没问题,就参加了这次选拔。经过严格的筛选,没想到从几百名选手中就被选中参加1975年攀登珠峰的运动员,当时非常兴奋和自豪。当年10月就到北京参加集训。当时挑选了9个人,集训后决定可以登山的只有五六人。1975年1月,为了慢慢适应环境,我们就坐车从北京出发了。
  《财经时报》:您当时到了目的地后,有高原反应吗?
  夏伯渝:刚开始还要做适应珠峰气候的训练,在做模拟8000米以上高山环境的低压氧仓的测试时,所有指标都完全符合。平时我一年四季都坚持冷水浴,抗寒能力也非常好。在大本营的时候,我只穿一件普通红色运动服,其他队员都是穿着抓绒衣来御寒的,因此大家也送了我“火神爷”的绰号。
  《财经时报》:在您那个年代登珠峰,有什么样历史意义吗?
  夏伯渝:1960年3名中国登山队员曾成功从北坡登顶,但由于缺乏经验,在凌晨4点多登顶,天的亮度很低,没有留下任何有关登顶的图像资料,很多国家并不承认,所以1975年我们再次登山。当时提出的是为国争光,登山是有政治意义的。这次登山还与科学考察队一起,测量珠峰高度。
  《财经时报》:“第二台阶”的金属梯也是在您那次登山放上去的吗?
  夏伯渝:对。登过珠峰的人都知道,“第二台阶”是道坎,这是一面30多米高的垂直岩壁,稍不留神,就会坠入望不见底的深渊。而这里距离顶峰仅200多米,也是登峰的必经之路,有许多登山队员因为不能攀过这道坎而失去登顶机会。当时我们队员分工协作,背了四节梯子并安装上去,一直到现在用的还是我们当年安放的金属梯。
  《财经时报》:在您登珠峰那年,中国终于被世界承认成功登顶。在登山中,有人冻掉了鼻子、耳朵等,这些冻伤就是在1975年的那个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攀登中留下的。您的双脚也因此被冻坏了,那是怎样的一次攀登呢?
  夏伯渝:当时我被分配到突击队,是专门突击顶峰的。在7500米高度的大风口遭遇了大风,许多队员身体裸露的部分很容易就被冻伤了,我们被迫下撤。
  在大本营修整了几天后,又开始了第二次突击行动。在登到8500米的高度时,在和我同一根结组绳的突击队长邬宗岳,因高山反应而说不出话来,将报话机交给了我,命令我送到前方副队长手中以按时与大本营联系。
我把自己背的一瓶氧气留给了邬宗岳,打开结组绳,拿着报话机,独自追赶前面的副队长。后来,邬宗岳再也没有回来,就牺牲在了那里。
  当时地面都是裸露的岩石,看不见前面队友的脚印,我不知不觉站在一个悬崖上。当时脑袋“嗡嗡”作响,几分钟之后,慢慢地使自己镇静下来,寻找离开的方法。正好在我前方不远处有一条裂缝,我顺着裂缝小心翼翼地向上爬去。正好副队长和队友们就在前面。
  接着,我们很快就到了8600米突击营地,准备第二天突击顶峰。
  就在这时,突然狂风大作,大风夹着雪粒,寸步难行,我们被迫在突击营地等了两天三夜。当时所带的食品、氧气和燃料都耗光了,只有靠吃雪来补充水分。有的同志支撑不下去了,我们只好下撤。当时非常不情愿,离顶峰就近在咫尺了。
  《财经时报》:您的双脚就是在下撤的时候冻伤的吗?
  夏伯渝:在下撤途中,我和三名藏族队员结成一个结组。在下撤到7600米的那个晚上,有一名叫小次仁多吉的藏族队员因体力消耗太大,休息的时候解开了背包,在站起来后背包就滑落山下,丢失了自己的睡袋。当时他冻得蜷缩成一团,我就把自己的睡袋递给了他。当时实在太累了,我也没有多想就在零下二三十度严寒和高度缺氧的环境下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我们四人从7600米下撤到6500米的营地时,我还给留守营地的工作人员讲山上的情况,但到了晚上准备休息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高山靴脱不下来了,几个人把靴子锯开后,才发现自己的脚冻伤了,已经毫无知觉。
  《财经时报》:在您治疗冻伤的过程中,你得知父亲病逝、又失去了双脚,您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夏伯渝:那段日子是我最难忘的,遭受的打击太大了。在我登珠峰的时候,父亲因病不幸去世了,最后一面也没能见上。母亲发电报给大本营,通知队里不要让我知道,让我安心登珠峰。
  由于冻伤情况严重,不得不截去了双脚。“我最喜欢的就是运动,身体器官没有哪个,都不能没有双脚!”
  我不甘心在轮椅上度过一生。即便登山使我失去了双脚,但从我身体的素质来讲,我认为自己比较适合登山,这次之所以没有登顶,不是我本身素质的原因,而是因为冻伤,而冻伤的原因又不是我的抗寒能力不强,所以我不服气,再加上登山时的冒险性和刺激性也使我喜欢上了登山。
  无脚登山更能锻炼人的意志和拼搏精神,所以我决定无脚再登珠峰。
  《财经时报》:在您安上假肢后,又因为伤口不愈,而发生了癌变?
  夏伯渝:是的。当我第一次穿上假肢重新站起来的时候,我心想这是迈向珠峰的第一步。当时假肢的技术不是太好,为了尽快的适应,截肢的末端经常会被磨破,为了坚持锻炼,伤口长期不愈合,十几年如此,最后却导致了癌变。我和死神打过交道了,一点都不恐惧了。“只要我活一天,就要为了理想去奋斗一天。”
  我喜欢运动,即便是残疾人运动,因为每一项残疾人运动都是根据残疾人残疾部位的不同而设定的,所以很适合残疾人参与。因为自身的素质和训练的刻苦,在国内、国际的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多枚奖牌。这也增强了我的信心。
  《财经时报》:您为再次登山做了哪些准备?
  夏伯渝:我一直没有放弃锻炼,当年没安假肢的时候,就在病床上绑沙袋进行腿步练习。现在,我每天5点起床,进行肌肉和耐力训练,上下班都是骑车,来回有两个多小时,仍然坚持冷水浴,现在身体状态十分好,癌症也得到了控制。
  《财经时报》:是什么让您再次燃起登珠峰的勇气?中国残疾人登山事业发展的如何?
  夏伯渝:今年5月,双腿截肢的新西兰人马克·英格里斯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更加增添了我登珠峰的信心。虽然我失去了双脚,但我还想为祖国的登山事业做点贡献。
  目前,国外的残疾人登山活动非常常见。残疾人从事登山活动,也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和发展程度,体现了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支持和理解,也显示出残疾人的自强、自尊和自信。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开展残疾人登山活动,我想开创我国残疾人登山的先河,使我国的残疾人登山事业步入正轨,也使我能够最终实现我的理想。
登山的经费开销比较大,一般一个人要几十万元。这还不同于商业登山,他们本身就有一定的资金,并且找赞助商也相对容易,而对于残疾人来说却非常困难。“我联系了中国残联、北京残联都以经费紧张等原因而失败告终。”
  我希望能有企业支持残疾人登山事业。明年,有一家公司将在珠峰搞一次绿色环保活动,我提出了申请,可以把这次机会当作我再登珠峰的一次尝试。一方面去看一下是否适应高山环境,我已经快60岁了;另一方面就是看看假肢能否在珠峰正常工作。希望能在明年或是将来实现我再登珠峰的梦想。■
  超越自我的高度 不止于珠峰
  本报记者邓心
  夏伯渝,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名字。和那些炫目的名字比较起来,他的确太平凡了,但正是夏伯渝和他的团队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在攀登珠峰最危险的“第二台阶”安装了金属梯,才为后来者成功登顶奠定了基础。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了王石的成功登顶。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登山只是有钱人的游戏,只要付得起2.5万英镑或者更多的“登山费”,你就能得到“一大包”高科技的协助。但真正的登山意味着在野地里艰难前进,自己带着最低限度的装备,依靠自己及同伴的力量。这样你才能感受到与大山之间那种令人尊敬的关系。
  王石有一则著名的广告,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种理念:“世界上最高的海拔是什么?不是8848.13米的珠峰,而是站在珠峰上的人。”在中国经济奇迹面前,这种震撼人心的励志的确恰逢其时。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中国经济的奇迹?正是那些不停地实践自己理想的人,他们具有一种一往无前的冒险和征服精神,勇于超越自我、挑战自我。
  夏伯渝不是商人,但在他的人生中始终没有放弃超越自我,即便为了实现理想他失去了双脚、即便为了中国人的荣誉,他目睹了队友的死亡,但作为一个中国人,他还将挑战自己,或许他的双腿不一定能够真切地站在世界之巅,但他的精神已经超越了这一切:“只要我活一天,就要为理想去奋斗一天。”这正是中国人的脊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夏伯渝:因为那里是珠峰
编者按:夏伯渝,是《中国残疾人》杂志在2012年第 2期报道过的人物, 已有65岁的他曾经是中国登山队的一名登山运动员,1975年在攀登珠峰时因将睡袋让与队友而冻掉双脚,并因冻伤部位引发癌变而致双小腿截肢。为了能够再登珠峰,30多年里,夏伯渝一直坚持体能训练,与伤残和病魔进行着斗争。在2011年的首届世界残疾人攀岩锦标赛中他一举夺得两枚金牌,并在该年度的CCTV体坛风云人物评选中获“残疾人体育精神奖”。对夏伯渝来说,珠峰固然让他失去了很多,但正是因为山在那里,他的生活才变得充实和快乐。穿戴假肢登山使他耗费比健全人更多的体力。&口述_夏伯渝 记录_杨乐2012年初的时候,咱们《中国残疾人》杂志对我做了一次报道,因为我当时刚刚在CCTV举办的体坛风云人物评选中获得了年度“残疾人体育精神奖”。说实话,能得到这个奖我自己都挺惊讶,当时觉得能够入围就很不容易了,没想到最后公布名单的时候竟然是我得了这个奖,我很意外但也很荣幸。我之所以获得这个奖项是因为在2011年的时候我参加了意大利举办的世界残疾人攀岩锦标赛,并取得了双腿截肢项目男子组难度赛和速度赛的两项世界冠军。说起来,当年在咱们国家还没有残疾人攀岩这个项目,从世界来说,也是在世界范围内首次举办残疾人攀岩比赛。因为当时我在国家体育总局下的中国登山协会工作,也一直从事登山方面的运动。我们总局领导知道我的身体肌肉体能保持得都挺好,就让我去试一试。那个时候我已经60岁了,也从来没有接触过攀岩,心想攀岩是一个极限运动,都是年轻人干的,让我这个老头子去怪没意思的,可是又一想,重在参与嘛,咱们国家没有残疾人攀岩项目,我去了也能给咱们打个基础、探探路,抱着这个心态我就去了,没想到还拿了两枚金牌回来。其实,参加残疾人攀岩比赛只是我这两年运动生活的一个小插曲。这两年我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登山,特别是攀登珠穆朗玛峰这个目标上。《中国残疾人》杂志也曾经报道过,我原先是中国登山队的一员,1975年咱们国家第一次攀登珠峰时,因为冻伤我失去了两条小腿最终没有登顶成功。所以我对这个珠峰是又爱又恨,特别想在装上假肢后能登上珠峰,弥补自己年轻时的遗憾。2011年参加完攀岩世锦赛不久,我从单位退休了,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准备去实现我登上珠峰的梦想。2014年4月,罗布切山。进行攀登珠峰前的最后一次热身训练。登山需要有充沛的体能,为此我给自己做了严格的计划,每天早上5点钟就起床进行体能训练,每周二四六我会骑行50多公里到北京郊区登香山,一三五则会到残疾人活动中心去打球,有时还会到奥林匹克公园练习徒步行走。作为一个残疾人要攀登珠峰,对假肢的磨合特别关键,为了能让自己适应假肢,在攀登珠峰前,我先选择了一些其他的山峰进行适应性训练。2012年7月,我来到了新疆的慕士塔格峰,想以这里作为我攀登珠峰的热身地。慕士塔格峰位于帕米尔高原,海拔有7546米。一般来说,从大本营攀登到峰顶需要经过C1、C2、C3 3个营地,耗时4天。由于我的体能一直保持的比较好,我的教练对我也比较了解,在出发前,我们就商量看能不能用两天时间登顶。第一天我和三位夏尔巴人向导直接从大本营出发越过C1营地,直接到达C2营地,这条路线一般人需要12个小时,我8小时就走完了,一切进行得很顺利。可没想到第二天一出发意外就发生了,为了能赶在第二天中午登顶,我和向导们午夜1点多就从C2营地向山顶进发。可能是因为深夜气温很低,我感到特别冷,走了两个多小时,就感觉我的右腿好像没了知觉,脱下假肢一摸,右腿没了温度也没了感觉,我一看坏了,要冻。因为我曾经冻伤过,知道这种情况非常棘手。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只能返回C2营地,等到太阳出来后再说。在营地休整了一段时间,我的腿慢慢恢复了知觉,周围的气温也高了起来,我准备再次出发。我计划得挺好,觉得以我的速度用8个小时就能登上峰顶。可这个墓士塔格峰有个特点,它越往上走,坡度就越小,坡度特别小路线就会特别长。我翻过一个山头又是一个山头,没完没了。当时已经走了6个小时,走到了7450米,还差大约100米就能登顶了,可能由于那天晚上没有休息好的缘故吧,我感到体力有些跟不上。加上之前大本营通知说当天下午会有大风雪,我的一位向导很担心我下山的时候出危险,让我就此返回。我开始有些不甘心,后来想想既然热身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也就无所谓了,就随向导下了山。可在下山的途中,我的右腿开始胀痛。这次登山让我有了经验,在测试体能时不能把计划安排得太紧,这样高的强度,确实会让我的双腿负担太重。从慕士塔格峰回来以后,我就开始准备2013年攀登珠峰的事情,我和西藏那里的探险公司联系,准备2013年4月初从珠峰北坡出发。哪知道那年1月份的时候,我去参加一个节目的录制,在回家的路上摔了一跤,我的右腿被别伤了,甚至连假肢都穿不上,这一痛就是3个多月,把登珠峰的报名时间给错过了。我一想这一年登珠峰是不行了,但是怎么也要再登一座山练习练习,后来我想10月份去登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哪知道8月份的时候,我的右腿又开始神经疼,医生要求我静养,这一休整又把这最后的登山季节给错过了。眼看着自己的计划一再推后,我真是有点急了,心想我已经这么大岁数了,趁着我的体力还行,登珠峰的事情实在不能再拖了,我就想试试和尼泊尔那边联系一下,今年4月份从珠峰的南坡登顶。恰巧我在登慕士塔格峰时认识了一位香港的登山家朋友,他听说了我登珠峰的愿望非常支持,给我一个人单独组了一支队伍,请了3位夏尔巴人向导和2位营地工作人员,这下我可成了世界上最豪华的队伍了。加上今年山地热身时我觉得自己的状态挺不错,心想今年怎么我也能实现自己登珠峰的愿望了。&&&&&&&& 2012年第2期《体坛风云人物残疾人精神奖:夏伯渝》今年4月30号我去了尼泊尔,从加德满都出发,徒步9天来到了珠峰中国大本营。我的计划是先去罗布切山进行适应性训练,然后再从大本营出发经孔布冰川由南坡登顶。罗布切山的高度没有珠峰高,但是它的难度并不比珠峰差,它的山体特别陡,很多地方都是碎石,根本就没有路,在这里我把登珠峰要用到的所有登山器械都用上了。虽然别人总说人不能不服老,我已经60多岁了,而且还没有脚,但我就是想去攀登这些难度大的地方,有挑战才有意思。罗布切山的拉练让我感觉不错,哪知道一返回大本营就听到孔布冰川发生雪崩埋葬了16名夏尔巴向导的噩耗。夏尔巴人为纪念死难同胞停止了所有的登山活动,孔布冰川也由于雪崩而封住了道路,而这里正是攀登珠峰的必经之路。眼看自己今年登珠峰的计划又泡了汤,我的心里真是特别的懊丧,觉得老天爷不公平,好不容易万事俱备了,又出现新的意外。但是既然已成事实了,我又不能改变这个事实,只能说是好事多磨了,然后再从自己做起,从头再来,准备明年再向珠峰进发。话又说回来,我是残疾人,戴着假肢登山本身就要比别人多花费三分之一的体力,随着岁数越来越大,我的体力只会越来越下降。尽管我每天都在拼命锻炼,但不会再提高了,只能说让它衰退得慢一点。所以,我估计明年如果我再登不成的话,就不会再登珠峰了,虽然会遗憾,但是现实如此也只能这样。不过,我还会继续去登山,只不过是去登一些五六千公尺的小山峰,然后再带上帐篷、睡袋开车去全国各地走走,看看咱们的大好河山。因为人嘛总要有追求,有追求才会有期望,这样生活得才会充实,生活得才能有意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背景音乐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