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与文明点刘易斯·芒福德德 pdf

工业时代的时钟,造就了“机器”人。读《技术与文明》
《技术与文明》是刘易斯·芒福德的巨著之一,它讲述了机器的历史,并对机器对于文明的影响进行了重要的研究。他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来解释机器的起源并追踪其社会影响,涉及艺术、自然科学、哲学、习俗和礼貌各个层面。本书既讲历史又做评论,还带有很多插图,是英语文献中部一部涉猎广泛、描绘近千年来机器发展史的巨著。&
刘易斯·芒福德是人文主义技术哲学的开山鼻祖。当代美国技术哲学家卡尔·米切姆将芒福德列为当代人文主义技术哲学四位代表人物之首,并对其技术哲学思想作了比较系统的评述。&
芒福德是从研究技术史开始走上技术哲学研究道路的。《技术与文明》一书除讨论技术哲学的问题外,更多的篇幅是讨论技术史的有关内容,并由此赢得了文化史家和技术史家的名声。他把技术发展史划分为三个“互相重叠和渗透的阶段”,即:始技术时代(The Eotechnic Phase,年),古技术时代(The Paleotechnic Phase,年)和新技术时代(The Neotechnic Phase,1900年至今)。他认为,不同历史阶段会形成不同的“技术复合体”(The Technological Complex),而这种技术复合体的基础是社会所利用的能源和原材料,后者渗透和决定整个社会文化的全部结构,他认为始技术时代是水和木材的复合体,古技术时代是煤和铁的复合体,新技术时代是电与合金的复合体。&
当我们进入新技术时代时即现代工业时代,最关键的机器不是蒸汽机,而是时钟。因为有了时钟,时间的划分越来越精确,时间也越来越成为人们行动和思考的参考点。 诚然,到了今天如果没有钟表,整个社会将会崩溃。但是,节奏越来越快的生活方式却不一定能为文明的进程、对个人的生命体验带来好处。我们期待的是全面降低的生活节奏。 本书写于上世纪30年代,但拿其内容与中国的现状作比较却毫无违和感。(豆瓣 栖何意)&&-------书评:除生命外别无财富--------&
by 维舟你工作正忙的时候,桌上的电话响了;刚接起来说了几句,手机微信又响了;与此同时,email邮箱里几封邮件进来,电脑屏幕上还有QQ的几个对话窗口弹出,都在提醒你尽快作出答复。这种情形如今城市普通白领都并不陌生,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不断被打断和切成零碎的许多片段,不知不觉中渐渐感到莫名烦躁,听到手机响就心惊肉跳,更不必说进行连续深入的思考了。这个现代场景典型地揭示了一个普遍的矛盾:人类发明技术本来是为了便利,但最终自己的生活却被技术无情地改变甚至主宰了。芒福德写《技术与文明》的那个年代,手机、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还远未发明,但他的伟大之处(他确实堪称“伟大”)就在于此:本着一种对时代变迁和文化的深刻把握,他在很早之前就道出了现代人那种无法摆脱的困境,这使他的洞察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常读常新的意义。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以电话为代表的即时交流常不可避免地带有狭隘和琐碎的特性,“有了电话以后,个人的精力和注意力不再由自己控制,有时要受某个陌生人自私的打扰或支配”——这就像《魔鬼词典》里说的,电话发明之后,想要把一些讨厌鬼拒之千里之外再也不可能了。这种实时通信造成时间的断断续续和经常被打扰,人们接受的外界信息异常频繁和强烈,甚至会大大超过他们的处理能力,这使得人的内心越来越弱,只能被动应对。这些话在现在听起来依然令人无限感慨吧?如果不知道本书原著出版于1934年,我想很多现代读者会以为它是一位当代思想家刚写成的新作,因为它的观察仍然极具洞见,似乎没受到时间冲刷的影响。那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让人遗憾为何中文版现在才出版,但又或许,它并不是来得太迟,而是不能更早了——芒福德在书中对技术与文明的那种思考,中国人近年来才逐渐能够体会,如果此书早二三十年引进,恐怕国人尚且难以深切地理解。简言之,贯穿全书的是一种对工业文明的反省。虽然人类发明了机器,带来一定程度的社会进步,但在芒福德看来,这并不仅仅是文明进步那么简单,倒不如说是一把双刃剑——技术并不仅仅只是技术而已,它实际上也深深地改变、甚至强制了人类自己。从一开始就是如此:与其说是人让机器为自己服务,不如说是人要去适应机器的、或抽象的逻辑。这种机器文明的序幕是一种机械的时间概念,时间被精确地测定到秒,而人的生活步调至此要受时钟滴答作响的节奏控制了。“浪费时间”从此成为一种最可恨的罪过,而人们被那种抽象的时间节奏驱遣着去做永不停息的劳作。机械化的第一步就与生命活动背道而驰:严格的时间节奏代替了生命节律,枯燥的常规程序和严格的管理代替了个人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在这种狂飙突进、追求数量的机器文明中,人们狂热地追求着巨大的规模,以至于“机器自17世纪以来已经成为一种宗教,而作为宗教是无需证明其有用与否的”,这种理念的最好体现,就是一种顽强乐观的“进步”信念,认为人类可以无限地自我改善。对机器和大工业生产的憧憬使人们相信:有生命力的机器比无生命力的有机体更好。于是人们无情地开发矿藏,用机器那种巨大的力量来榨取大自然,对动植物乃至人的生命力的戕害,在当时是在所不惜的。这段历史具有代表性的现象之一,就是采矿这个曾被视为不人道的职业,在工业时代却成为主导性的产业,采矿业的方法和理念逐渐成为西方发展工业的主导模式,并为早期资本主义奠定了剥削的基本模式。对黄金、煤铁、石油等矿藏的开采狂潮一直伴随着现代国家,最典型的是淘金热,其流行模式和态度扩散到了整个社会,诸如不计后果、快速致富、落后者完蛋等等——这其实不难想象,我们在股票投机和房地产开发等现象背后看到的也是同样的一套观念。不仅如此,机器还带来了一种秩序意志和权力意志。“机器在人体最受摧残的环境中大放光彩:在寺院、在矿区、在战场。”这不仅因为机器经常被用于暴力强制和军事斗争,更因为机器的一种终极特征就在于:它给人强加了一种集体努力的必要性,以及一种由时间支配的内在纪律性。如芒福德指出的:人类依靠机器摆脱了自然界的控制,却又接受了相应的社会控制。这种控制已经非常之深,以至于一个抱怨很忙的城市白领,当他真的有时间可支配时往往不知道怎么利用自己的自由——也就是说,一旦离开现代工业奠定的体系,人们常会处于一种精神失调的状态。从这一角度来说,一个现代人其实生活得远不及古人自由。渐渐地,人们意识到,这种对机器体系的被动依赖,“实际上是放弃生活的一种表现”。有机体和生命的概念逐渐复苏,因为现代人如今知道,即使是最好的机器也只不过是生命有机体的拙劣模仿——所以才有了所谓“仿生学”,这个学科的提法就已经暗示了对机器权威的否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推动这一新浪潮的力量,最初正是来自一度被机器和进步的霸权所扼制和扭曲的那些传统观念,它们往往是对中世纪价值观的一种重申。正如逐渐实现现代化的中国人也开始重拾传统文化一样,所有人都意识到:抗议机器体系的背后,是对人本身重要性的重新肯定,一如约翰o拉斯金的格言所说的,“除生命之外别无财富。”在回顾这些眼花缭乱、史诗般的历史片段时,芒福德常常同时显示出他对历史的驾驭能力和洞察力。确实如他所言,工业文明主要是一种外物文明,它在创造了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又制造了一个过于强大、以至于压迫人内心的外部力量。但反抗一个机器统治的阴暗未来(这在科幻片中最常看到),并不意味着应当完全弃绝机器,退回到中世纪去,因为那只是逃离现实而不是走向可能的未来。应该说,一个更好的未来是可能的,假如我们将生命放到更中心的位置,并使机器变成一个更温和谦逊的存在。
虎嗅个人微信号huxiu302,欢迎勾搭,勾搭时注明工作背景(如创业者、营销人)哦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炫耀你的微信影响力!~
要评论?请先
没有帐号?点击
中国古代早就有在太阳下立个棍子的钟了,也没看到中国有什么工业革命。
这个是什么意思啊?没明白?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这个是什么意思啊?没明白?
前几天。花了几个小时阅读。
可以写下你的感觉啊,私信给我啊!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可以写下你的感觉啊,私信给我啊!
回复@v清风书生v:把跳蚤的腿全部掐掉,没有腿,跳蚤听不到。哈哈哈哈哈,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讲到哲学上去了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轮子马镫机器那本书不会是受此启发吧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人与机器互相交互,人制造了机器,及其也会塑造人的生活。如果机器的产生不是为了人的需求甚至于对人有害,或违背现实伦理,那就值得人再次思考了。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ta的文章(8696)
收录此文章的文集
谁在关注这本书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评析.pdf7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20 &&
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评析.pdf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硕士学位论文
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评析
姓名:余良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科学技术哲学
指导教师:潘洪林
座机电话号码
随着工业文明向全球的推进,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生态失衡等已经成为人
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严竣的现实使人们深刻认识到:环境不是人类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供应地,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已经越来越清楚地意
识到,对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依赖法律和经济手段还必须
诉诸伦理观念。
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就是在人们对近代工业文明所酿成的生态危机的
反思中诞生的。本文首先从现实缘由和文化动因两个方面对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
理学的产生和演进动因进行分析;接着又分析了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逻辑
结构,主要阐述它的理论预设――自然价值和自然权利,以及它的核心理念――
公正和可持续发展;进而对自然价值、自然权利和自然主义谬误分析说明自然中
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不合理性;最后笔者以为只有尊重人的生命、遵循自然规律
和消除人与自然对立的思维方式,才能超越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走出自然
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困境。
笔者对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理论、理论中的不足以及最终超越这种伦
理观的分析,终极目标不是为了自然界的无人类指涉的“完整、稳定和美丽”,
而是为了根本摆脱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危机与困境,最终达到生存与发展的统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技术垄断下的媒介生产与传播
下载积分:0
内容提示:技术垄断下的媒介生产与传播——优秀毕业论文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14:54:4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技术垄断下的媒介生产与传播.PDF
官方公共微信【论文】论芒福德的技术史观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1.00
&&¥2.00
&&¥3.00
&&¥2.00
&&¥2.00
&&¥3.00
&&¥3.00
&&¥2.00
&&¥1.00
&&¥2.00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论芒福德的技术史观
芒​福​德​是​人​文​主​义​技​术​哲​学​的​开​山​鼻​祖​,​他​的​技​术​哲​学​思​想​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地​位​。​他​从​文​化​的​准​备​方​面​阐​述​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进​而​对​技​术​史​划​分​为​始​生​代​技​术​时​期​、​古​生​代​技​术​时​期​和​新​生​代​技​术​时​期​。​芒​福​德​注​重​技​术​与​人​性​的​协​调​发​展​,​同​时​强​调​人​的​主​体​性​,​从​而​实​现​技​术​为​人​所​用​.​为​人​造​福​。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同期刊文献【精品专业论文】论刘易斯·芒福德的古代城市思想,史学论文,史学理论,毕业论文,学..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论刘易斯·芒福德的古代城市思想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易斯芒福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