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梁敬光一中国武术协会网站世界运动协会副会长

国术名人录续——万籁声
&&&&&&&&&&
&&&&&&&&&&&&&&&&&&&&&&&&&&&&&文自&&&&(425)&
& 万籁声,湖南长沙人。自幼性近武道,恨未得遇名家。弱冠负笈燕京,肄业农大。斯时政府以提倡尚武精神,令行各级学校,故有武术之设。然多课外自动之练习,非固定者。该校武术教授,系沧县大枪刘德宽得意弟子赵鑫洲。赵为顺义人,精少林六合,及六合大枪,六路大戟,即本刊登载之六路戟也。万习拳月余,知为高手,于是课余之暇,即趋赵师室请益。技渐有成,万乃请录门下,赵以其诚笃允之。习艺数载,渐有心得,凡六合拳、点穴拳、六合刀、六合抢、大戟、马牙刺(此术为沧州最利之器,系名师大八式田春奎之遗传)。后拜王荣标、王显斋等师门下,习伤科、药功、道功。复拜名家杜心五门下,精习自然拳术。杜为金仙大道千峰派渡法师、武道名家千峰老人、道号顺一子、赵师避尘同拜金山寺了空大师之门,曾留学东瀛,以八法裆、鬼头手擅长。万得杜师薪传,技得大成,声誉亦因之日隆。惟万青年好动,喜与人较手。后因不平事,单身赴中央公园某拳社(即今日北平中山公园),访名拳师某君(特隐其名)较手,竟为所败。复访名家某君(特隐其名),于晤谈之下,万竟猛施错骨法,将其拇指筋骨错迭,经乃师率领陪罪始罢。去岁走三相七泽,参与长沙举行之湖南省考。惟万君轻举妄动,无深沉镇重功候,则为其短。习拳不辍,练功无间,极力提倡,则为其长。余与万君,亦系同门(少林六合),曾观其表演折三分厚之钢板,有如泥皮者,其劲力殊足惊人。万曾著《武术汇宗》一书,出版于商务印书馆,竟发行至三版,其不胫而走,可见一斑云。
&&&&&&&&&&&&&&&
&回忆一代宗师万籁声&
第一篇《万籁声先生谈自然门》&&&
我今年八十一了,十七岁学武,出习少林六合门三年。后遇杜心五传我自然门,我习之八年。在以后的漫长的岁月里。传自然门者只我一家,从未听说过另有人传自然门的。一九七七年香港有人说曾习自然门,是位山东人教的,据说是仿照虾子螃蟹发明的,后又听说有一“金刚禅自然门”,为静悟禅师所传。总之,都不是我这自然门。还有一事: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宗道臣先生,生前曾在香港发表谈话。他说:在一九四一年日本侵华期间,曾在华北向中国大武术家万籁声先生学过自然门拳术,云云。可能有此事,因语言障碍,我把他的名字忘记了。但后来又有一家杂志说宗道臣所习乃金刚禅自然门。这就令人扑朔迷离了!宗道臣先生说跟我学过自然门,可是,我这自然门并无“金刚禅”字样。有关这些情况,我在香港的门人曾来信,要我出面澄清。我回书嘱勿计较。难道只许我们有自然门,不许他人也叫自然门嘛!
但不论怎么说,在前五十多年里,传自然门者,只我一家。学一部分者有之;整个挖根,是没有的。并非不教,是太困难了。在以前,自然门少为人知,一提起自然门来,就同老一辈武术家斗嘴。有人说,干了一辈子,跑遍了江湖,从没有听过也没见过“自然门“的;“自然”也可练功夫,讲打法的嘛?我说;自然门的功夫,也是有传授的,是由不自然而练到自然的。他又问了:究竟高在哪里,可否一试呢?说着便向我腹下虚晃一拳。我瞪眼一吞身,他笑了。说:你没练成呵!我轻微一试,你就瞪眼,气散了,还说自然门是气功呢!我手一伸,他又说了:你这手法,如同耍戏法,轻飘飘的,有何能耐?我有点发火了,说:我的眼一瞪,可以一小时不瞬;我的出手么:“出手软似棉,上身硬如铁!”他急了,说;你露两手,我见识见识。我说:可以。两相比试,他服了。似此例证,不胜枚举。
我这自然门,学自杜师心武。杜师之技,承自徐矮师。徐矮师无名,人称“徐矮子”。杜师从徐矮师学自然门,还曾有过一段动人的故事:杜师自幼习武,拜见徐矮师之前己学有所成,名噪一方。为求深造,在他的家乡张榜求贤。前来应试者很多。但均不是杜师对手。一日,来一矮小的半百老人,天生侏儒,下颔仅高于桌面;身着黑布长衫,腰系一小铜管烟斗,背上一个包袱。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说是杜师结拜兄张某,托他由四川融来。信中说:闻老友求师不迂。兹有川人徐某。矮小无名无家无亲,人皆不明其身世;然武功绝伦,不可小觑,需好生待之,尽心求学。张某之武功,向为杜师敬佩。今出此言,定无虚。于是热情接待,安顿徐矮师住下。其时杜师闲居乡间,经常有同好者十余人在其家练武。 请徐矮师观看,别人练得满头大汗,而徐却在一旁打瞌睡。问徐;“练得怎么样?”“答曰:“好,好,好!”似不值一顾。杜师心中不满。心想;你这般个矮小侏儒,有可能耐,竟如此托大?因说道:“徐师武功定然高超,可以一试否?”徐答:“不能试,怎来做你师!”于是杜师与他交手。但使尽浑身解数,也沾不到徐师分毫。而徐还击,却一打即中,打处仅肉皮。最后,杜瞧准,向徐师当胸猛一掌。徐一拍其掌,跃身而起,一个筋斗落于杜师背后,反扣其脑。杜师益怒,说道:“你矮小灵活,我打不着你,能试刀枪嘛?”徐答:“有何不可。”于是杜取一把钢刀在手,向徐砍来。徐师只用其小铜烟管招架。杜师左剁右砍,仍沾不了身。最后,杜师用刀向徐穿去徐师一闪身,用铜烟管在杜姆指第一节上一敲,钢刀坠地。杜师自此心悦诚服,真诚拜师学艺。
杜师与徐师相处八年,从未听徐师讲过本门源流,问亦不答。肯定他是遇过高人,学了绝技。后来杜师无敌,但提起徐师来,常谓我曰:“我的功夫比起徐矮师来,诚如九牛之一毛耳!”而现在,我的功夫比起杜师来,何尝不是如此!可见武术承递之难。
自然门的功夫不是轻易可以学到的。练自然门要先练内圈手,两年半才歇火气。目光陡然卷起,百疾可除。这之后才上桩,走砖,走笸箩,走三角桩,九星躲闪桩,梅花桩等等。内习气功,外练拳法,器械和暗器。功法包括鸳鸯环,子母球,铁沙包,虎口棒,跳台,挡版,骈版,踮竹以剪子拧身,鹰爪力等,不下三十种。自然门拳法虽只一套,而小手,散招不可胜数。其行拳圆转自如,通灵活泼。故其诀云:“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自然门是门大学问,不是几句话可以讲得清的。
备注:& 目前尚有传闻的自然门有以下几支,有的属于同源的,
有的仅为同名, 其真伪、流源大家自行分辨, 以下仅供大家参考: (1) 四川雅安传的自然门;(2) 少林金刚禅自然门;(3) 香港的自然门(源于山东);(4)
杜飞虎自然门;(5) 青城自然门;(6) 峨眉自然门;(7) 武当自然神打
第二篇《我的父亲,我的老师
原作者:万士震&&&
父亲是一代武林宗师,儿子也一定是身怀绝技吧?带着好奇,日前,记者采访了万籁声的长子万士震。老人果然气宇轩昂,怎么看也不像是年过七十的人,不经意间露出的拳脚依然是虎虎生威,当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之时,他却笑着说:“武功我还没有学到父亲的皮毛,伤科倒是学了一点,父亲的学问太深奥了,现在我正一心一意地整理父亲的遗著。”万老言语间流露出对父亲深深的崇敬,虽然他跟随父亲身边的时间不长,但是他的一生都是在父亲的影响下度过的。
母亲怀着身孕离开父亲回到老家葛店,生下了万士震,在万士震的记忆中,父亲只是在他8岁的时候回来过两次。后来武汉沦陷,父亲就与家里失去了联系,兵荒马乱,他和母亲只好回到葛店乡下避难。
母亲陈彩蓉勤劳、刚毅,坚贞不渝,少年的万士震在颠沛中随母亲辗转安居于亲友家,过早地承受了世态炎凉、冷暖人生,而父亲的名望、母亲的志气在他心灵深处植下了自己应该有所作为的意念。1945年,读过两三年私塾、上过两三年小学的万士震为了生存,15岁的他离家到汉口当学徒,一年之后,父亲打听到他的消息,托人带信来,这是他第一次与父亲取得联系,他写信给父亲说自己非常想读书。不久,就收到了父亲寄来的生活费,为了节省开支,他找到汉口一家文化馆,拜门卫为师,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在那儿睡觉。但是不久与父亲又失去了联系,他只有辍学再次出来当工友。他用攒下来的钱买了一本《辞源》,一有空,就拿出来自学,他没有更多的钱买书,只有翻来覆去地读《辞源》。
1949年11月,走投无路的万士震参加了中南军政大学的入学考试,可是《长江日报》上的录取名单中却没有他的名字,他不服气,怀着最后一线希望,从葛店步行到汉口,在学校的墙上发现了自己的名字,他当时真是欣喜若狂,仿佛看到了好运在向他招手。
9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他坚韧的性格、勇于负责任的精神。其间他被查出患有肺结核病,由此也失去了很多深造的机缘。1958年复员后,组织安排他到利济北路小学教书,好学的他在第二年考入武汉市进修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学当教师。
父亲曾多次对其弟子这样评价万士震:“士震是没有培养就成才的。”
一直以来,万士震对父亲的印象来自书本和士人的传说,他对父亲的武学怀有敬仰向往之心,可是随着与父亲的书信交往越来越密切,他对父亲的医学也佩服得五体投地,并下决心学好父亲的伤科医术。
每次有困难,万士震都会写信向父亲求助。在部队时,他有一段时间每天晚上都流鼻血,父亲给他寄了一个药方,他照着抓了一副药,一吃就好了,他顿时感到父亲医药的神奇。
由于性格耿直,万士震在文革期间受到冲击。有一次,20多个学生围着他打了半个多小时,他拖着受伤的身体走了3站路回家,到了晚上疼得怎么也睡不着,不能躺也不能坐,他写信向父亲求援。父亲此时也是身陷囹圄,是同父异母的弟弟给他寄来了一大包四小包父亲配制的中药。他只吃了4包药,困扰他近一个月的病痛两天就消失了。文革期间,像他这种遭遇的人较多,热心的万士震把其余的药都送给上门求助的人,每次的效果都同样让人惊奇。
他联想到自己原来患有胃病、肝炎、痔疮,无一不是父亲用药治好的,万士震这才意识到民间传说“秘方气死名医”并非凭空捏造。他赶紧与父亲联系,要父亲寄方子过来,连续写了几封信,可是父亲回信却只字不提方子的事,万士震百思不得其解,最后终于想起来:以前,父亲曾写信要他学中医,但他当时无心于此,对父亲的建议并未放在心上。父亲定是怕他学医只是一时兴起。他又写信向父亲表明自己想学医的决心,不久父亲回信:“《中国伤科》已寄出,一个月后寄还,读2年后再来福州。”
万士震不敢懈怠,白天教书,晚上就伏在桌上抄书,每天都是抄到转钟,一个月后终于将父亲几十万字的手稿抄完。
研读了一年多之后,一位熟人乘公汽时被人挤下车摔成了脑震荡,向万士震求助,他根据从《中国伤科》上学到的知识为人试治,虽心怀疑虑,可只用了几副药病人就好了,从此万士震的名声传出去了,许多人慕名来找他看病。可他觉得那是徒有虚名,为了全面掌握医术,他决定到福州向父亲当面请教。
父亲带着上十个徒弟前往车站迎接30多年没有见过面的长子,福州之行,不仅化解了父子俩几十年的隔阂,也让万士震得到了父亲的真传。
从福州回来后,有更多的人找上门看病,万士震把看病所得收入全部寄给当时生活并不宽裕却仗义疏财的父亲,寄了3年以后,父亲来信说:“我的情况已经好转,不要再寄钱了。”从此,父亲开始每个月寄钱给他,不管他需不需要,直到去世。钱不多,但万士震明白每一张汇款单表达的都是无言的父子亲情。
晚年致力于整理父亲遗著
父亲可谓是文武全才,他一生笔耕不辍,直到去世的前一年,还在家里读外文书。1992年,父亲去世的时候留下7大旅行包手稿,那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万士震将父亲的骨灰安放在老家葛店“自然山房”里,在那里,他曾经独自一人生活了6年,弘扬父亲的武学、医学,为家乡人民看病治病。1998年,为了集中精力整理父亲遗著,万士震回到武汉,多年来,他埋头整理父亲遗著,同时接待全国各地来汉求医和求学的有志者。
目前万士震应山西科技出版社请求,正在校订父亲成名之作《武术汇宗》,年内将出版面士。每天上午,他在家整理文稿,对父亲所有的文稿进行分类,已整理出50本医药类的资料;下午就读书看报,拓展自己的视野。万老说只要他身体健康,他就会报答生他养他的家乡,将父亲的更多文稿公之于众。
第三篇《万籁声先生的几位师父》
刘神仙:不详其名与何许人。貌似八九十岁老叟,鹤发童颜,神采奕奕,体态如婴儿,内外家功夫无所不通。医道功夫高深,有起死回生之能。杜心五、杨畏之、邓芷灵等皆从之学,人们皆称之为神,故称刘神仙,系万籁声先生的武功、道功、药功师傅。
杜心五先生:湖南慈利人。(1870年~1953年)。少年时精通少林功夫,后师从自然门功夫创始人徐师祖修习自然门功夫,造诣极深,为自然门第二代传人。清末走过镖,光绪庚子年留学日本由宋教仁介绍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光绪末年归国。辛亥革命后,曾任北洋政府农矿部佥事,抗日时期任全国抗日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解放后任湖南军政委员会顾问等职。系万籁声的内功、道功及自然门的衣钵的老师。
赵鑫洲先生:河北直之顺义人。沧州神枪刘德宽高足,少林六合门传人,其武功在少林中首屈一指。光绪二十五年为京师锦衣卫教头,二十八年开设永盛镖局,尔后受聘北京农大体育系教授。系万籁声先生传少林六合门的衣钵的老师。
刘百川先生:安徽省六安县十里勾子人。(1870年~1964年)。擅长少林灵令门(罗汉神打)。清末当过镖师,中过武举,1912年在上海英租界击败英国大力士康尔泰。曾任蒋介石的侍卫长官。1928年护蒋北伐后告老还乡。解放前任浙江国术馆馆长,解放后加入民工民主党,任浙江省武术协会副主席。系万籁声的少林罗汉门的老师。
邓芷灵先生:四川人。精孔孟哲学与道家理论,熟悉排兵布阵兵法之术。民国元年,被拥立为开县革政总司令,民国三年,被袁世凯聘为政治顾问。曾任参议院议员,全国财政委员,后因民国政局衰败,决然引退,悉心钻研儒、道、佛真谛。系万籁声先生道功老师。
杨畏之先生:四川省川西人。精于刺击腾跃之术,少林内外功无所不精。光绪十一年率弟兄四十人,投奔清镇边将军鲍超,从征越南,与法国人作战,屡立战功,官至副将、统领等职。光绪二十年,告老隐退,晚年行医,擅长内外医科与针灸之术,医人无数。民国时期,隐居京城,系万籁声先生的药功、武功老师。
王荣标先生:河北省安次县房镇人。擅长柔术、通臂拳,臂软如鞭,拳重如锤,且长于接骨,手术精妙,民国为京师正骨医生,专治跌打损伤,就医者无不愈,其女王侠林继父衣钵为近代著名武术家,系万籁声先生接骨治伤老师。
第四篇《福建海峡自然门研究院名单》
顾问:万士震、胡金焕(中国武术八段)、陶绍南(中国武术六段)、万慕通、万慕适、林志谦、俞国进(中国武术六段)、金天玉、陈明清(中国武术六段)、梁敬光(中国武术六段)
名誉院长:辜建良(中国武术六段)、李建隆(荷兰)、吴孙雄(澳门)
院长:翁辉勇(中国武术六段)
常务副院长:郑钟国(中国武术六段)
副院长:曾锦冰(中国武术六段)、林朝元(中国武术六段)、李学金(中国武术六段)、程建忠、彭镇、陈英(美国)、柳德明(澳大利亚)、史蒂芬(比利时)&&&&&&
理事长:张珉(中国武术六段)
副理事长:吴学光(一级拳师)、焦勇(中国武术五段)、曹士毅(中国武术五段)、黄龙杰(中国武术六段)、王励仁、马镇州(国家散手一级裁判、一级武士、汕头海关总教练)
秘书长:陈明强(中国武术六段)
副秘书长:林辉(中国武术五段)目前已整理出版的万老著作:
《万籁声武术教范》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万籁声技击教范》&&&&&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万籁声气功教范》&&&&&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自然门拳术汇宗&&&
&& 麒麟图书公司出版&&国术教本&&&&&&&&&&&&
详记书局出版
&&六合拳刀枪合编&&&
&& 锦华出版社出版
&&八仙剑&&&&&&&&&&&&&&
锦华出版社出版
&&武术汇宗&&&&&&&&
& & 锦华出版社出版&&武术汇宗&&&&&&&&&&&
北京市中国书店
&&罗汉巧打图&&&&&&&&&
&&&&&&&&&&&&&&&&&&&&&&&&&&&&&&&&
自然门轻功神技走箩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国术名人录续——万籁声
&&&&&&&&&&
&&&&&&&&&&&&&&&&&&&&&&&&&&&&&文自&&&&(425)&
& 万籁声,湖南长沙人。自幼性近武道,恨未得遇名家。弱冠负笈燕京,肄业农大。斯时政府以提倡尚武精神,令行各级学校,故有武术之设。然多课外自动之练习,非固定者。该校武术教授,系沧县大枪刘德宽得意弟子赵鑫洲。赵为顺义人,精少林六合,及六合大枪,六路大戟,即本刊登载之六路戟也。万习拳月余,知为高手,于是课余之暇,即趋赵师室请益。技渐有成,万乃请录门下,赵以其诚笃允之。习艺数载,渐有心得,凡六合拳、点穴拳、六合刀、六合抢、大戟、马牙刺(此术为沧州最利之器,系名师大八式田春奎之遗传)。后拜王荣标、王显斋等师门下,习伤科、药功、道功。复拜名家杜心五门下,精习自然拳术。杜为金仙大道千峰派渡法师、武道名家千峰老人、道号顺一子、赵师避尘同拜金山寺了空大师之门,曾留学东瀛,以八法裆、鬼头手擅长。万得杜师薪传,技得大成,声誉亦因之日隆。惟万青年好动,喜与人较手。后因不平事,单身赴中央公园某拳社(即今日北平中山公园),访名拳师某君(特隐其名)较手,竟为所败。复访名家某君(特隐其名),于晤谈之下,万竟猛施错骨法,将其拇指筋骨错迭,经乃师率领陪罪始罢。去岁走三相七泽,参与长沙举行之湖南省考。惟万君轻举妄动,无深沉镇重功候,则为其短。习拳不辍,练功无间,极力提倡,则为其长。余与万君,亦系同门(少林六合),曾观其表演折三分厚之钢板,有如泥皮者,其劲力殊足惊人。万曾著《武术汇宗》一书,出版于商务印书馆,竟发行至三版,其不胫而走,可见一斑云。
&&&&&&&&&&&&&&&
&回忆一代宗师万籁声&
第一篇《万籁声先生谈自然门》&&&
我今年八十一了,十七岁学武,出习少林六合门三年。后遇杜心五传我自然门,我习之八年。在以后的漫长的岁月里。传自然门者只我一家,从未听说过另有人传自然门的。一九七七年香港有人说曾习自然门,是位山东人教的,据说是仿照虾子螃蟹发明的,后又听说有一“金刚禅自然门”,为静悟禅师所传。总之,都不是我这自然门。还有一事: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宗道臣先生,生前曾在香港发表谈话。他说:在一九四一年日本侵华期间,曾在华北向中国大武术家万籁声先生学过自然门拳术,云云。可能有此事,因语言障碍,我把他的名字忘记了。但后来又有一家杂志说宗道臣所习乃金刚禅自然门。这就令人扑朔迷离了!宗道臣先生说跟我学过自然门,可是,我这自然门并无“金刚禅”字样。有关这些情况,我在香港的门人曾来信,要我出面澄清。我回书嘱勿计较。难道只许我们有自然门,不许他人也叫自然门嘛!
但不论怎么说,在前五十多年里,传自然门者,只我一家。学一部分者有之;整个挖根,是没有的。并非不教,是太困难了。在以前,自然门少为人知,一提起自然门来,就同老一辈武术家斗嘴。有人说,干了一辈子,跑遍了江湖,从没有听过也没见过“自然门“的;“自然”也可练功夫,讲打法的嘛?我说;自然门的功夫,也是有传授的,是由不自然而练到自然的。他又问了:究竟高在哪里,可否一试呢?说着便向我腹下虚晃一拳。我瞪眼一吞身,他笑了。说:你没练成呵!我轻微一试,你就瞪眼,气散了,还说自然门是气功呢!我手一伸,他又说了:你这手法,如同耍戏法,轻飘飘的,有何能耐?我有点发火了,说:我的眼一瞪,可以一小时不瞬;我的出手么:“出手软似棉,上身硬如铁!”他急了,说;你露两手,我见识见识。我说:可以。两相比试,他服了。似此例证,不胜枚举。
我这自然门,学自杜师心武。杜师之技,承自徐矮师。徐矮师无名,人称“徐矮子”。杜师从徐矮师学自然门,还曾有过一段动人的故事:杜师自幼习武,拜见徐矮师之前己学有所成,名噪一方。为求深造,在他的家乡张榜求贤。前来应试者很多。但均不是杜师对手。一日,来一矮小的半百老人,天生侏儒,下颔仅高于桌面;身着黑布长衫,腰系一小铜管烟斗,背上一个包袱。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说是杜师结拜兄张某,托他由四川融来。信中说:闻老友求师不迂。兹有川人徐某。矮小无名无家无亲,人皆不明其身世;然武功绝伦,不可小觑,需好生待之,尽心求学。张某之武功,向为杜师敬佩。今出此言,定无虚。于是热情接待,安顿徐矮师住下。其时杜师闲居乡间,经常有同好者十余人在其家练武。 请徐矮师观看,别人练得满头大汗,而徐却在一旁打瞌睡。问徐;“练得怎么样?”“答曰:“好,好,好!”似不值一顾。杜师心中不满。心想;你这般个矮小侏儒,有可能耐,竟如此托大?因说道:“徐师武功定然高超,可以一试否?”徐答:“不能试,怎来做你师!”于是杜师与他交手。但使尽浑身解数,也沾不到徐师分毫。而徐还击,却一打即中,打处仅肉皮。最后,杜瞧准,向徐师当胸猛一掌。徐一拍其掌,跃身而起,一个筋斗落于杜师背后,反扣其脑。杜师益怒,说道:“你矮小灵活,我打不着你,能试刀枪嘛?”徐答:“有何不可。”于是杜取一把钢刀在手,向徐砍来。徐师只用其小铜烟管招架。杜师左剁右砍,仍沾不了身。最后,杜师用刀向徐穿去徐师一闪身,用铜烟管在杜姆指第一节上一敲,钢刀坠地。杜师自此心悦诚服,真诚拜师学艺。
杜师与徐师相处八年,从未听徐师讲过本门源流,问亦不答。肯定他是遇过高人,学了绝技。后来杜师无敌,但提起徐师来,常谓我曰:“我的功夫比起徐矮师来,诚如九牛之一毛耳!”而现在,我的功夫比起杜师来,何尝不是如此!可见武术承递之难。
自然门的功夫不是轻易可以学到的。练自然门要先练内圈手,两年半才歇火气。目光陡然卷起,百疾可除。这之后才上桩,走砖,走笸箩,走三角桩,九星躲闪桩,梅花桩等等。内习气功,外练拳法,器械和暗器。功法包括鸳鸯环,子母球,铁沙包,虎口棒,跳台,挡版,骈版,踮竹以剪子拧身,鹰爪力等,不下三十种。自然门拳法虽只一套,而小手,散招不可胜数。其行拳圆转自如,通灵活泼。故其诀云:“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自然门是门大学问,不是几句话可以讲得清的。
备注:& 目前尚有传闻的自然门有以下几支,有的属于同源的,
有的仅为同名, 其真伪、流源大家自行分辨, 以下仅供大家参考: (1) 四川雅安传的自然门;(2) 少林金刚禅自然门;(3) 香港的自然门(源于山东);(4)
杜飞虎自然门;(5) 青城自然门;(6) 峨眉自然门;(7) 武当自然神打
第二篇《我的父亲,我的老师
原作者:万士震&&&
父亲是一代武林宗师,儿子也一定是身怀绝技吧?带着好奇,日前,记者采访了万籁声的长子万士震。老人果然气宇轩昂,怎么看也不像是年过七十的人,不经意间露出的拳脚依然是虎虎生威,当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之时,他却笑着说:“武功我还没有学到父亲的皮毛,伤科倒是学了一点,父亲的学问太深奥了,现在我正一心一意地整理父亲的遗著。”万老言语间流露出对父亲深深的崇敬,虽然他跟随父亲身边的时间不长,但是他的一生都是在父亲的影响下度过的。
母亲怀着身孕离开父亲回到老家葛店,生下了万士震,在万士震的记忆中,父亲只是在他8岁的时候回来过两次。后来武汉沦陷,父亲就与家里失去了联系,兵荒马乱,他和母亲只好回到葛店乡下避难。
母亲陈彩蓉勤劳、刚毅,坚贞不渝,少年的万士震在颠沛中随母亲辗转安居于亲友家,过早地承受了世态炎凉、冷暖人生,而父亲的名望、母亲的志气在他心灵深处植下了自己应该有所作为的意念。1945年,读过两三年私塾、上过两三年小学的万士震为了生存,15岁的他离家到汉口当学徒,一年之后,父亲打听到他的消息,托人带信来,这是他第一次与父亲取得联系,他写信给父亲说自己非常想读书。不久,就收到了父亲寄来的生活费,为了节省开支,他找到汉口一家文化馆,拜门卫为师,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在那儿睡觉。但是不久与父亲又失去了联系,他只有辍学再次出来当工友。他用攒下来的钱买了一本《辞源》,一有空,就拿出来自学,他没有更多的钱买书,只有翻来覆去地读《辞源》。
1949年11月,走投无路的万士震参加了中南军政大学的入学考试,可是《长江日报》上的录取名单中却没有他的名字,他不服气,怀着最后一线希望,从葛店步行到汉口,在学校的墙上发现了自己的名字,他当时真是欣喜若狂,仿佛看到了好运在向他招手。
9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他坚韧的性格、勇于负责任的精神。其间他被查出患有肺结核病,由此也失去了很多深造的机缘。1958年复员后,组织安排他到利济北路小学教书,好学的他在第二年考入武汉市进修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学当教师。
父亲曾多次对其弟子这样评价万士震:“士震是没有培养就成才的。”
一直以来,万士震对父亲的印象来自书本和士人的传说,他对父亲的武学怀有敬仰向往之心,可是随着与父亲的书信交往越来越密切,他对父亲的医学也佩服得五体投地,并下决心学好父亲的伤科医术。
每次有困难,万士震都会写信向父亲求助。在部队时,他有一段时间每天晚上都流鼻血,父亲给他寄了一个药方,他照着抓了一副药,一吃就好了,他顿时感到父亲医药的神奇。
由于性格耿直,万士震在文革期间受到冲击。有一次,20多个学生围着他打了半个多小时,他拖着受伤的身体走了3站路回家,到了晚上疼得怎么也睡不着,不能躺也不能坐,他写信向父亲求援。父亲此时也是身陷囹圄,是同父异母的弟弟给他寄来了一大包四小包父亲配制的中药。他只吃了4包药,困扰他近一个月的病痛两天就消失了。文革期间,像他这种遭遇的人较多,热心的万士震把其余的药都送给上门求助的人,每次的效果都同样让人惊奇。
他联想到自己原来患有胃病、肝炎、痔疮,无一不是父亲用药治好的,万士震这才意识到民间传说“秘方气死名医”并非凭空捏造。他赶紧与父亲联系,要父亲寄方子过来,连续写了几封信,可是父亲回信却只字不提方子的事,万士震百思不得其解,最后终于想起来:以前,父亲曾写信要他学中医,但他当时无心于此,对父亲的建议并未放在心上。父亲定是怕他学医只是一时兴起。他又写信向父亲表明自己想学医的决心,不久父亲回信:“《中国伤科》已寄出,一个月后寄还,读2年后再来福州。”
万士震不敢懈怠,白天教书,晚上就伏在桌上抄书,每天都是抄到转钟,一个月后终于将父亲几十万字的手稿抄完。
研读了一年多之后,一位熟人乘公汽时被人挤下车摔成了脑震荡,向万士震求助,他根据从《中国伤科》上学到的知识为人试治,虽心怀疑虑,可只用了几副药病人就好了,从此万士震的名声传出去了,许多人慕名来找他看病。可他觉得那是徒有虚名,为了全面掌握医术,他决定到福州向父亲当面请教。
父亲带着上十个徒弟前往车站迎接30多年没有见过面的长子,福州之行,不仅化解了父子俩几十年的隔阂,也让万士震得到了父亲的真传。
从福州回来后,有更多的人找上门看病,万士震把看病所得收入全部寄给当时生活并不宽裕却仗义疏财的父亲,寄了3年以后,父亲来信说:“我的情况已经好转,不要再寄钱了。”从此,父亲开始每个月寄钱给他,不管他需不需要,直到去世。钱不多,但万士震明白每一张汇款单表达的都是无言的父子亲情。
晚年致力于整理父亲遗著
父亲可谓是文武全才,他一生笔耕不辍,直到去世的前一年,还在家里读外文书。1992年,父亲去世的时候留下7大旅行包手稿,那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万士震将父亲的骨灰安放在老家葛店“自然山房”里,在那里,他曾经独自一人生活了6年,弘扬父亲的武学、医学,为家乡人民看病治病。1998年,为了集中精力整理父亲遗著,万士震回到武汉,多年来,他埋头整理父亲遗著,同时接待全国各地来汉求医和求学的有志者。
目前万士震应山西科技出版社请求,正在校订父亲成名之作《武术汇宗》,年内将出版面士。每天上午,他在家整理文稿,对父亲所有的文稿进行分类,已整理出50本医药类的资料;下午就读书看报,拓展自己的视野。万老说只要他身体健康,他就会报答生他养他的家乡,将父亲的更多文稿公之于众。
第三篇《万籁声先生的几位师父》
刘神仙:不详其名与何许人。貌似八九十岁老叟,鹤发童颜,神采奕奕,体态如婴儿,内外家功夫无所不通。医道功夫高深,有起死回生之能。杜心五、杨畏之、邓芷灵等皆从之学,人们皆称之为神,故称刘神仙,系万籁声先生的武功、道功、药功师傅。
杜心五先生:湖南慈利人。(1870年~1953年)。少年时精通少林功夫,后师从自然门功夫创始人徐师祖修习自然门功夫,造诣极深,为自然门第二代传人。清末走过镖,光绪庚子年留学日本由宋教仁介绍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光绪末年归国。辛亥革命后,曾任北洋政府农矿部佥事,抗日时期任全国抗日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解放后任湖南军政委员会顾问等职。系万籁声的内功、道功及自然门的衣钵的老师。
赵鑫洲先生:河北直之顺义人。沧州神枪刘德宽高足,少林六合门传人,其武功在少林中首屈一指。光绪二十五年为京师锦衣卫教头,二十八年开设永盛镖局,尔后受聘北京农大体育系教授。系万籁声先生传少林六合门的衣钵的老师。
刘百川先生:安徽省六安县十里勾子人。(1870年~1964年)。擅长少林灵令门(罗汉神打)。清末当过镖师,中过武举,1912年在上海英租界击败英国大力士康尔泰。曾任蒋介石的侍卫长官。1928年护蒋北伐后告老还乡。解放前任浙江国术馆馆长,解放后加入民工民主党,任浙江省武术协会副主席。系万籁声的少林罗汉门的老师。
邓芷灵先生:四川人。精孔孟哲学与道家理论,熟悉排兵布阵兵法之术。民国元年,被拥立为开县革政总司令,民国三年,被袁世凯聘为政治顾问。曾任参议院议员,全国财政委员,后因民国政局衰败,决然引退,悉心钻研儒、道、佛真谛。系万籁声先生道功老师。
杨畏之先生:四川省川西人。精于刺击腾跃之术,少林内外功无所不精。光绪十一年率弟兄四十人,投奔清镇边将军鲍超,从征越南,与法国人作战,屡立战功,官至副将、统领等职。光绪二十年,告老隐退,晚年行医,擅长内外医科与针灸之术,医人无数。民国时期,隐居京城,系万籁声先生的药功、武功老师。
王荣标先生:河北省安次县房镇人。擅长柔术、通臂拳,臂软如鞭,拳重如锤,且长于接骨,手术精妙,民国为京师正骨医生,专治跌打损伤,就医者无不愈,其女王侠林继父衣钵为近代著名武术家,系万籁声先生接骨治伤老师。
第四篇《福建海峡自然门研究院名单》
顾问:万士震、胡金焕(中国武术八段)、陶绍南(中国武术六段)、万慕通、万慕适、林志谦、俞国进(中国武术六段)、金天玉、陈明清(中国武术六段)、梁敬光(中国武术六段)
名誉院长:辜建良(中国武术六段)、李建隆(荷兰)、吴孙雄(澳门)
院长:翁辉勇(中国武术六段)
常务副院长:郑钟国(中国武术六段)
副院长:曾锦冰(中国武术六段)、林朝元(中国武术六段)、李学金(中国武术六段)、程建忠、彭镇、陈英(美国)、柳德明(澳大利亚)、史蒂芬(比利时)&&&&&&
理事长:张珉(中国武术六段)
副理事长:吴学光(一级拳师)、焦勇(中国武术五段)、曹士毅(中国武术五段)、黄龙杰(中国武术六段)、王励仁、马镇州(国家散手一级裁判、一级武士、汕头海关总教练)
秘书长:陈明强(中国武术六段)
副秘书长:林辉(中国武术五段)目前已整理出版的万老著作:
《万籁声武术教范》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万籁声技击教范》&&&&&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万籁声气功教范》&&&&&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自然门拳术汇宗&&&
&& 麒麟图书公司出版&&国术教本&&&&&&&&&&&&
详记书局出版
&&六合拳刀枪合编&&&
&& 锦华出版社出版
&&八仙剑&&&&&&&&&&&&&&
锦华出版社出版
&&武术汇宗&&&&&&&&
& & 锦华出版社出版&&武术汇宗&&&&&&&&&&&
北京市中国书店
&&罗汉巧打图&&&&&&&&&
&&&&&&&&&&&&&&&&&&&&&&&&&&&&&&&&
自然门轻功神技走箩筐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武术协会网站 的文章

 

随机推荐